蔷薇色之妻……真的是很贴切的名字。
结婚之初美丽艳丽、如蔷薇般光彩照人的妻子,婚后逐渐成为主妇。
每天早早起床,为一大家子人准备早餐,等到所有人都出门以后,才有时间坐在餐桌边吃早饭、逗逗鸟。
洗衣服、晾衣服、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小心翼翼看着丈夫的脸色问物价上涨,能不能多给点生活费。
实在累到不行,才在椅子上打会儿盹。
两层楼的房子,上有两个老人,下有两个孩子,丈夫回家诸事不做,所有人都由她来照顾,指望公婆、儿子、丈夫搭把手,从来不存在。
她是某人的妻子、某人的儿媳、某人的母亲,唯独不是她自己。
想到《你好,李焕英》地开场白:从我记事以来,我的妈妈就是一个中年妇女。
可是,中年妇女也曾是天真烂漫的少女,也曾有自己闪闪发光的梦想啊。
那个史枝骑自行车去弗朗明哥舞蹈班的下午,街道两边的树木都闪耀着金子般的光泽。
她去看舞蹈时,眼睛里有光。
弗朗明哥舞奔放、热烈、自由,与她沉闷乏味地日常生活截然相反。
女人还不是至死是少女。
可她不能。
直到家里家中失窃,私房钱被偷,丈夫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反而大发雷霆,史枝不得不离家出走。
毫不意外,失去了史枝的家乱成一锅粥,婆婆腰疼不能干活,公公用洗衣机甚至不知道脱水,丈夫和儿子早餐就以香蕉和牛奶充饥。
最后,她还是被一条丝巾打动,回来了。
回来了会怎样呢?
大概率是以前的生活还会继续吧。
毕竟,这是她选择的人生,也是她迄今为止全部人生意义。
不过二女儿和小儿子的婚姻生活还是很幸福的。
看完电影,看了眼分数,前两部还8分以上到了这部就变8分以下,我首先是十分理解那些说这部片子说教味变浓了,情节欲言又止,没有深入刨析的人,表面上看确实是这样,大儿子跟媳妇家老宅现了原形之后回来又变回那个又臭又硬的样子了,全家人都感谢了一遍唯独没提自己老婆半个字,这却是从观感上拉低了很多人对家族之苦3的评价,但是很多这样想的人其实从根本上就忽略了一件事,这个系列电影的名字。
家族之苦,家族之苦这个中文译名来自日文的直译,没有任何改动,但是无论是第一部的老夫妻吵架闹离婚,第二部的老年人的生死问题,还是第三部的日本主妇价值问题,在日本社会乃至中国其实都是让人见怪不怪的事情了,简单来说就是他家鸡毛蒜皮别人家饭后谈资,和小津安二郎,是枝裕和这俩同样喜欢拍底层的名导所表现出来的东西简直不值一提。
那么苦从何来呢?
好多人觉得那些鸡毛蒜皮就是苦,小事变大事就是苦,然后山田导演是为了通过鸡毛蒜皮的家族之苦来表现日本普通家族凝聚力的故事,然而,我看到第三部才明白,人家山田导演根本没那么肤浅。
第一部里老夫妻闹矛盾最后以老太太接受了老头子的一句道歉收场,然而到了第三部老太太表示不愿意和老头子合葬,因为她不想死了都不自由。
第二部里全家人阻止老头子开车,怕他出事,而他在见识了自己的老伙计孤独的死去之后也确实放弃了开车,到了第三部面对全家顶梁柱大儿媳的去留未决,老头子第一个表示可以去住养老院。
而贯穿前两部的其他家人的那些轻描淡写问题到了第三部也还是悬而未决的,说白了,每一次电影开始抛出了一个大问题,最后轻描淡写的解决了,其实是在巧妙的告诉你,问题只是雪藏了起来,并没有解决,大家都在寻找能够继续和谐相处下去的方法,方法对了日子暂时过的舒坦,方法不对就如临地狱,结果前两部一直大男子主义过度的大儿子到了第三部就掉进了地狱。
第三部影片最后很多人诟病为什么大儿子就是不肯说一句“老婆辛苦了,老婆这个家有你一半功劳。
”,其实这说明他们不明白这个家的构造,老太太一直强调大儿子最像他爹,她老人家等白了头才等来一句对不起,你指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大儿子会这么简单在众人面前夸他老婆吗?
能在大雨中抓着老婆的手说上一句我离不开你,我不能没有你,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况且,回到家全家第一时间给大嫂戴了高帽,大嫂也没理由再生气什么的。
至于大嫂的选择,她离家出走都不忘带走的那个鸟还记得吗?
那就是她自己,因为家里有太多她放不下的东西,山田导演还是善良的让大儿子去现了原形,本质上,大嫂已经第二天就不行了,她喝了酒之后趴桌子上说想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动摇了,所以就像最后片尾字幕时那副画面,那只鸟不管怎样都不会离开主人的手和那个笼子。
现在还觉得这是一部轻松愉快的家庭剧吗?
总结:所谓家人就是要想办法抹平相互之间的障碍,砥砺前行,而抹再平,水泥下面的裂痕是不会消失的,带着这些裂痕一起活到死,才是家族之苦。
18年的夏天,大概是半夜十一点钟左右,我妈给我打电话说在这个家过不下去了,然后就是一通的述说,件件事分明,错在我老爹,作为家中长子且远在外,我是一向站在我妈的立场。
我是深知我爸的德性,和我故去的爷爷越来越像,嘴硬,固执己见,把家里他人的错铭刻心底,且时不时拿出来翻晒,自己的过失总是过眼云烟,反感被人拿出来说。
事件导火索也是因为钱,不像电影中的那般多,也就两三百的差额,事由是我爸让我妈去一处结账,但我爸也说的不清楚,说是对方处也有单据,回来后一算,少了近三百块钱。
这就不得了了,我爸气的不行不行的,说我妈傻,同时也将他多年的不顺归咎我妈,我妈也不干了,同时我姥姥那时也在我家消夏。
在我妈内心肯定是这样想的:老娘我累死累活的为这个家,养儿子,照顾老的,还天天给你洗衣做饭,一句不得好的。
还在我老母旁边直言说我傻,还摔脸给我看,这日子没法子过了,老娘我不伺候了。
于是我妈也离家出走了,带着她的妈。
先是去了南方,把我姥姥送回小姨家,看了我同在那里工作的弟。
看了海,到处晃荡,因着天太热,于是窝在小姨家和两个表弟追看清宫剧,还特意在爱奇艺上开了会员。
然后又坐飞机来到我这里,带她看了天安门,故宫,北海公园什么的一通,期间我爸数次电话与我,说家里没我妈不行了,连口热饭都吃不上,让我劝劝,我是一句都没和我妈说。
可是没过几日,我妈就着急回家去了。
我爸就是对我妈嘴甜的人。
来归纳一下史枝的生活:一早起来做早饭给孩子和老公吃;送孩子上学、老公上班、爸爸妈妈外出活动;其他家人在外面都有朋友、交际圈子,而史枝一个人在家整理家务,一个人吃饭;在家二十年如一日地整理家务,看到充满活力的多拉明戈舞蹈,难免会想也尝试一下。
史枝如此的日常,支撑起幸之助安心地工作,支撑起一家人健康幸福的生活节奏。
妈妈的这些默默付出很容易被忽视,只有当她不在,一家人的生活节奏完全打乱了才知道史枝的重要性。
当幸之助听到了史枝的私房钱被偷,她很惭愧的把所有事实都说出来了,但幸之助更关心的是钱,忽视了妹妹的关心,忽视了史枝的感受。
史枝过来委婉道歉,幸之助只顾自己生气,诉说着自己的不容易,然后抛下她去洗澡,她只好一个人默默地哭;这个时候,两个孩子回来了,完全不知道爸妈的事情,开心于带回来的礼物,催妈妈做饭。
史枝一边抹眼泪一边起身继续照顾家人。
这一幕看得很伤心。
两个人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感同深受也是不存在的,年轻的时候有精力花在对方身上,照顾对方的感受;结婚、进入中年之后,渐渐习惯了对方,行为更容易伤害对方而不知。
中年矛盾的解决,要多退一步,互相照顾到对方的感受,理解、沟通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人生中能有个理解自己、互相照顾前行的人就很幸福,要懂得珍惜呀。
2018年,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又在影迷圈里小范围火了一把,与此同时,年近九旬的山田洋次导演将《家族之苦》拍到了第三部。
《家族之苦》出现的最初,是以向《东京物语》、《东京物语》致敬的“庶民剧”的姿态面对观众的,所以整体感觉偏向早期电影的画风,节奏也不像现在的商业电影,几秒钟一个镜头。
看似陈旧过时的影片,却仍能维持比较高的分数,谁说现在的观众只爱看爆米花电影?
平田一家人性格鲜明,平时交流起来也火花四溅:固执的爷爷、文艺的奶奶、古板的大哥、贤惠的大嫂、女强人二姐、妻管严的二姐夫、懂事的三弟与善良三儿媳宪子,一看就是热闹的一家子。
第一部讲述两位老人的暮年婚姻危机、第二部讨论孤寡老人与死亡对人生的意义,而第三部加了一个小标题叫做“愿妻如蔷薇”,按导演的意图是“献给主妇的赞歌”。
一直为家庭默默付出的大嫂史枝因家务劳累,疏忽大意使家里遭小偷,藏在冰箱里的私房钱被洗劫一空。
在丈夫的抱怨中,好决心离家出走。
史枝是个极普通的家族主妇,但心中也有小小的梦想,梦想自己像高中时代一样跳着火热的弗拉明戈,梦想自己也能像邻居一样出去工作。
但她像是自己养的那只小鸟,平时也会被放出笼,却只在桌面上跳动,不会远离这个家。
即使史枝带着她的鸟笼回到了老家,看似自由了,鸟却仍然一直在笼子里。
对家族的责任与对孩子的牵挂成了每个主妇的心理之笼。
男人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女人却是家中的“定海神针”。
史枝代表着的主妇们,每天不仅要操劳着家里的柴米油盐,还要关心着家人的喜怒哀乐,照顾老人、小孩、丈夫的起居,协调好家里所有事宜。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与家庭的压力让人焦虑,麻烦常常是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当年的琴棋书画诗酒花,都变成了现如今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但劳累疲倦时,一个安慰的手势,一句暖心的问候,就可能解决一切。
可惜史枝结束离家出走,回到家中后,虽然一家人其乐融融和好如初,但是最根本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女性的自我寻找之路似乎就此终结,这也是本片在整个系列中分数处于最低的原因。
与前两部一样,在起居室的家庭会议是全片的重头戏。
有人发言、有人打断、有人跑题、有人搞笑,接着再出现和事佬,一大家子的絮絮叨叨被编排的恰到好处,毫不乏味。
这样的群戏,放在一个空间,就像是在看一出舞台剧,每个角色都张弛有度,几句话就能完全体现角色的性格与特点。
而每次片尾随着摄影机的升降,从房屋的一面,展现出全家每个人的生活状态,像纪录片一样的平铺直述,又让人觉得温暖舒心。
演员的表演也相当流畅自然,特别是饰演爷爷周造的桥爪功,擅长用小动作与眼神进行人物的刻画。
有一个情节:平时周造喜爱的居酒屋的老板娘,听说他家里有不方便特地过来帮忙时,平田周造刚见面大吃一惊,明白原委后有点兴奋,但又怕被老婆抓包,老男人的窘态真是看一次笑一次。
总之,这个系列值得人一追再追,也希望能长长久久的拍下去。
只是山田洋次导演今年已经87岁高龄,饰演片中爷爷与奶奶的老戏骨桥爪功与吉行和子也已分别77岁与83岁,希望老人家的身体健健康康的,看着这一家人一起吃着外卖的鳗鱼饭也是观众的一大福分。
《家族之苦》实则是苦于羁绊,只是这羁绊却也让很多的人甘之如饴。
87岁的山田导演带来了这部电影的第三部,这次把镜头对准了全职主妇史枝,很多人本希望《家族之苦》系列可以和寅次郎的故事一样一直拍下去,但时间却已经不再允许,山田导演的思想也愈发的跟不上这个时代。
还是这个家庭的故事,镜头从平田老爷子身上转向了一直在这个家庭中没有什么发言权的史枝,从《东京家族》到《家族之苦》三部,夏川结衣一直都在扮演着这个家庭主妇的角色。
家庭主妇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
她总是这个家庭中起床最早的人,因为她要准备一家人的早饭,丈夫吃完出去上班,为丈夫拿好公文包打好领带,孩子吃完去上学,要给孩子准备好书包,站在门口看着孩子离开的背影嘱咐注意安全,公公婆婆吃完早饭要各自去做他们的事情,饭桌上空无一人的时候,她坐下吃饭,然后收拾餐桌。
家里人都出去的时候她要开始打扫卫生,去每一个卧室叠被子,吸地板上的灰尘,然后洗全家人的脏衣服,忙完这些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因为马上就要做午饭了。
伺候完全家人吃午饭,把碗筷都收拾好,这才想起自己一直到现在连脸都没有洗,看着洗手间镜子中自己那张粗糙且发黄的脸,自己心中产生了无尽的恐惧,给丈夫打了一个电话,得到的却是不耐烦的回复。
下午是自己难得休息的空闲时间,因为不久之后又要准备晚饭了,晚饭之后很难为情的伸手和丈夫要钱,比平时多一点都会得到这样的质问:“你整天在家也不出门,你能需要买什么东西啊。
”家庭主妇的悲剧,都在丈夫占理的一句话里了,每天都在家里,没有自己的朋友,也没有了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生活,生命在锅碗瓢盆当中落于窠臼,还要成为全家人的出气筒,因为她没有工作,一分钱都赚不回来,每天都只会伸手和在外面辛苦工作的丈夫伸手要钱。
当家庭主妇每天做的工作被当做是理所应当的时候,那么也不会得到任何的感恩啊,能够有一个理解自己的丈夫,还不至于太委屈。
史枝就是一个过这样生活的家庭主妇啊,偏偏幸之助还是一个有着极度大男子主义的、不懂得浪漫与体贴的男人。
做家庭主妇本来就够心酸的了,更心酸的是有一个直男癌丈夫
平田家的女儿是一个女强人,她家她说了算,因为丈夫赚钱不如她多,二儿媳宪子是一个护士,有自己的工作,庄太亦是一个懂得爱的男人,即使是大家都在猜测史枝会和幸之助离婚的时候他也并没有想过要宪子辞去工作,做一个家庭主妇来照顾一家老小。
可为什么,史枝就理所当然的要来照顾所有人的生活呢?
在这个家庭中,只有婆婆是真的懂得她的,因为她也是一个家庭主妇啊,并且发现幸之助和他的父亲愈发的相像,好在她在老去的时候选择完成自己年轻时所放弃的写作,不知道老去后的史枝会不会也穿上红裙跳起弗朗明哥。
儿子虽是自己生的,但大儿媳妇才是和自己最相像的啊,嫁到平田家本就是一个外人,还要忍受丈夫的坏脾气,放弃自己的爱好,牺牲自己的社交,每天的生活就是一堆永远都干不完的家务。
史枝成为平田家新一任的主妇之后,富子开始上写作课,和朋友们去北极看极光,即使是没有和周造离婚,也说死后不会和周造葬在一起,她要和自己的朋友葬在一起,终其一生,嫁过来的她还是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人,她死后不愿意和陌生人在一起。
电影的前半段是史枝日常的忙碌,给老爷子打电话回家吃饭还被嫌弃烦扰,和丈夫要钱买菜也看起来战战兢兢,庄太家和成子家来的时候她要负责端茶做饭,而故事的开始,是从那个小偷开始的。
风和日丽的下午,史枝铺好床单,躺在窗边的椅子上,眯了一会儿,她实在是太累了,醒来下楼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小偷,小偷看起来和善且不慌不忙,看着楼梯上已经被吓到的史枝还特意数了一下钱,他可能已经遇到了太多这样的家庭主妇了吧,知道她们的胆小与恐惧。
史枝反应过来的时候小偷已经跑远,她拿出手机,第一个却打给了庄太,多年家庭主妇的生活已经使得她和这个社会脱节,她根本就不知道,遇到这种事情,首先是应该要给警察打电话的。
家里没有被偷什么东西,被偷的是她的私房钱,是在这个家中,唯一属于她的东西。
没有收入的她,攒这些钱的辛苦,自是不必多说。
丈夫回家知道了这件事情,最先有的情绪是愤怒,而后是委屈,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辛劳。
为了养家,他辛苦的赚钱,不顾身体健康的喝酒,但是史枝每天在家,不用赚钱,还把他的血汗钱当做自己的私房钱藏起来。
“什么,老子在外面辛苦赚钱,你却在家里睡大觉。
”那个时候他觉得史枝背叛了他,但却忘记了妻子那个时候的害怕,最需要的,还是他给的安慰,也忘记了,在他们最初相遇的时候,每次在站台重逢,他最在意的,是史枝的身体状况。
史枝哭着离开了,这次,实在是被伤了心,绝望主妇,只得离家出走。
她回到了自己长大的地方,和出嫁前的闺蜜相见,她们都已经是中年人了,一番谈话中,我们知道,史枝年轻的时候是个大美女,追求者很多,幸之助不过是其中一个,但她早早的结婚,去了大城市生活,看起来多么令人羡慕啊。
乡下的美女嫁给了东京的丈夫,住大房子,过衣食无忧的生活,虽然肚子上有了一些赘肉,但皮肤看起来也不像是受苦的样子。
闺蜜一直都在做力气活,身材不好,皮肤不好,但看到丈夫和孩子对她言听计从的时候,史枝还是羡慕了。
身为全职主妇的史枝,在那个东京的家庭中,是地位最低的。
任何吵架,只需要丈夫的一句:“你也去赚钱看看呀”,她便只能哑口无言。
晚上一个人在老房子里,心中还是在牵挂着自己的孩子,人到中年的主妇,没有工作,没有社交圈子,与丈夫的争吵越来越多,只能把孩子当成自己唯一的寄托,从而导致了孩子的反感。
而另一边,没有了史枝的平田家更是乱做了一锅粥,孩子们各自有工作,富子因为身体不好只能躺在床上,周造拉着老朋友和老板娘佳代做家务,庄太去找幸之助,劝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一家人在客厅里各种猜测,孩子也开始惧怕父母的离婚。
中年夫妻少了共同语言,多了细碎争吵,习惯于在长辈和孩子面前压抑自己的情感,自以为想的周到,旁观者却也不免怀疑,他们真的还有爱情吗?
最后史枝还是回来了,看到淋湿的丈夫,即使心中满是委屈,还是先递上了干毛巾,看似大团圆的结局,可是却变的让人难以接受了。
已经87岁的山田导演,并没有为家庭主妇真的发声啊,史枝的回去,只是因为这个家需要她,需要她做饭,需要她洗衣服,但弗朗明哥呢?
弗朗明哥就是史枝的乌托邦啊,她也渴望自己穿上红裙,站在舞台上,灯光打在身上,一种久违的,年轻、自信的感觉,就像是蔷薇一样的妻子。
如果可以重新跳起弗朗明哥,那史枝就不再是被豢养在笼子的鸟,她可以飞,可以浪漫,有了自由,也有了自我。
如今的女性,已经不是可以为家庭付出自己一生的一代了,她们追求经济独立,也追求人格独立,不愿意牺牲奉献自己的一辈子来换取一个家庭的和乐,山田导演,已经无法理解现代女性对于独立自由的渴望了。
她们一定会先跳完自己的弗朗明哥,再去做某个人的妻子和某个人的母亲,毕竟,爱自己才是终生浪漫的开始。
《家族之苦》又出新作,年近九旬的山田洋次导演保持一贯高水准。
不出意料,系列第三部依然苦中有甜、笑中带泪。
有趣的是,电影有另一个小标题叫做“愿妻如蔷薇”,《愿妻如蔷薇》本身是成濑巳喜男导演1935年的成名作。
《家族之苦3》中兴趣班老师讲到的林芙美子,则是成濑巳喜男合作最多的作家。
相比小津的隐忍与非爱,成濑表达情感的方式相对通俗勇敢。
《家族之苦》系列发展至此,已经不仅仅是对《东京家族》-《东京物语》-小津安二郎的解构致敬,它似乎有意对以小津和成濑为代表的日本黄金时代庶民剧传统,整体地进行当下阐释。
系列前两部的戏剧冲突,集中在桥爪功所饰演的平田周造身上,第一部主要讲周造和富子的老伴关系,第二部是周造的居酒屋老友记。
到了第三部,矛盾转移到长子这一对,家庭主妇史枝(夏川结衣饰)私房钱意外遭窃,上班族丈夫幸之助(西村雅彦饰)对此大为光火。
整个家庭处于可能失去女主人的崩溃边缘,一大帮人又再次聚到一起。
所有角色聚在厅堂,为家庭纠纷一筹莫展,是每一部《家族之苦》最精彩的戏份。
谁坐在哪个位置,镜头给谁的反应,谁先发言,谁可以打断谁的话,叫他闭嘴,谁扮演滑稽的和事佬,谁控制话题走向,谁又在沉默时圆场?
都有着微妙的设计和体验。
《家族之苦3》里有两场这样的群戏,依然都发生在这个厅堂。
在前一场家庭聚会里,幸之助提出“外人”这个词,演变成血缘和非血缘关系两大阵营的辩论。
富子、史枝、宪子都是嫁到平田家成为妻子的女性,经历从“外人”到家庭成员的转变,有着相似的心境。
影片看似将矛盾从老伴一对转移到长子一对,但角色间的关系其实是对照的。
幸之助与周造一样大男子主义,史枝和富子的疑惑都在于婚后女性的自我价值实现。
富子在文学兴趣班感到心灵自由,史枝看到热情的弗拉明戈舞蹈想到自己的年轻时代。
《家族之苦3》相当于延续着系列第一部的主题,从女性角度再次梳理家庭内部的角色分工。
而第二场家庭聚会时,重点已经不在血缘不血缘,而是子女是否已经独立成立新的家庭。
对于已经脱离这个居住空间的成子一对和庄太一对,史枝能不能回来,实际上不会对他们现在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但还住在这栋房子里的两位老人、两个孩子以及幸之助,却已经切身体会过了女主人不在的危机。
史枝的存在与否,是这个空间还是否能称为家的条件。
同样的空间,同样的人物,因为处境的不同,而有着立场的划分,举出各异的支持或反对票。
一个结构诞生多样变体,观众又可以从各种角度理解,简单的家庭关系也像是万花镜一般。
这两场戏在故事中的位置,又分别相当于剧本的中间点和高潮点,它们的出色发挥,直接带动全片节奏,以至最后升华主题。
庶民剧的主题核心是一个家字,它反复探讨家庭内部不同性格的人物和关系,所可能组建的状态、产生的效果。
和小津成濑许多电影相似,山田洋次这一系列的场景空间,始终不会离开那栋两层小楼和周边街区。
居酒屋是不变的,邻里街坊也是熟悉的。
偶尔在工作地点,角色往往还在说着关于家的话题,或者通过电话在和家里联系。
所以孩子上学,镜头不会去学校;幸之助出差去香港工作,镜头也不会跟到香港。
在这个意义上,《生存家族》或《小偷家族》尽管题名家族,就已经弃用传统庶民剧的叙事模板,它们更在意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社会这个更大的单位面前,家庭的概念正在溶解与漂浮,今天的日本家庭题材电影屡屡进行着反类型操作。
那么,《家族之苦》系列是否会因此显得陈旧过时?
保守说教?
新作既然重新触碰女性独立的议题,故事的落点是否又意味着革命的不彻底?
是的,或许相比是枝裕和,《家族之苦3》延续着固有类型,算不上有什么突破。
但系列这三部下来,可以分明感受到山田洋次导演对角色的态度,与小津安二郎根本上不同。
尽管人物原型、家庭结构脱胎于《东京物语》,但小津更多时候在冷眼旁观,山田洋次导演却好像深深地喜爱着这个家庭里的每一个角色。
在《东京物语》里,女儿(繁/成子)一对被描写成薄情的商人,到《家族之苦》系列,他们尽管滑稽多嘴,实际却出于笨拙的热心。
《东京物语》中儿媳(纪子/宪子)无条件的善良反衬出人生的悲伤,在《家族之苦》里也得到其他角色的温暖中和。
山田洋次导演不是没拍过出轨背叛甚至犯罪坐牢,但他似乎不忍心让这些事情发生在这个家里。
即使是《东京物语》里讨厌的人,在《家族之苦》里也成了可爱的样子。
新作更是适时地加入几场孙一辈少年人的主观感受,而且都是看似细小却充满力量的对白动作。
于是,《家族之苦3》把两代人的故事扩成了三代人的,更别提颇为幽默的手机存款点外卖。
山田导演应该深知传统家庭结构的弊端,却不由自主地热爱着其中每一个人,不希望他们受到真正的伤害。
他反复让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坐下来解决问题,说不定面对面的坦诚沟通可以换来理解与稳定。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对角色的怜爱,本身就是在继承黄金时代庶民剧传统基础上,山田洋次导演所做的颠覆创新。
更幸运的是,他也把这样的怜爱传达给了观众,让观众为那没吃到的鳗鱼饭而失落;为吃上鳗鱼饭的人们,感到心满意足。
并盼望今后能在银幕上,看到这些可爱的角色,吃更多的好吃的。
系列第三部,保持了一贯水准。
猪猪字幕组已出。
导演:10山田洋次:《寅次郎的故事》系列,《黄昏的清兵卫》,《母亲》,《武士的一分》,《幸福的黄手帕》1931年生人,好作品太多了,如果能从头到尾把他的电影都看一遍,对日本社会和电影史的理解会更深刻吧编剧:10山田洋次:《钓鱼迷日记》系列,《弟弟》,《学校》,《东京家族》,《母亲》其实很多作品都是自编自导。
平松惠美子:《向日葵与幼犬的7天》,《小小的家》,《家族之苦》系列,《东京家族》,《武士的一分》和导演合作过很多次了。
演员阵容:10
桥爪功:初见是田村正和的《怕老婆俱乐部》,然后记住了他,在很多剧中都客串过。
吉行和子:35年生人,《东京家族》和《家族之苦》系列才认识她。
西村雅彦:《古畑任三郎》中初见,今泉的角色太讨喜了,日剧熟脸。
夏川结衣:正在上的《中学圣日记》中有出演,个人因为《不能结婚的男人》而喜欢上的。
林家正蔵:九代目林家正蔵,落语家。
中岛朋子:初见《北国之恋》,神剧。
妻夫木聪:不用吹。
我在《魔幻时刻》时才记住了他,然后去翻了各种老物,在《五个扑水的少年》里被宏爷的造型吓到了。
苍井优:《花与爱丽丝》里记住的,不用吹。
摄影/视觉效果/服装:10
架子上的养乐多燕子+田宫喷罐
拍成风光片也没问题。
固定机位,利用隔门将场景简洁化了,并将史枝的影子投在隔门上。
个人很喜欢这个处理,虚实的对比让我想到了俄耳甫斯 和 伊邪那岐命,两位著名的寻妻者。
音乐/歌曲:10音乐是 久石让 ,不用吹。
总分:50/50这是仅仅本人的打分。
和前两部一样,故事很套路,因为世间夫妇的吵架大致都如此吧。
『めし(飯)』是林芙美子的遗作,大概完成了2/3。
以51年的大阪为舞台,讲述了工薪家庭夫妇的平凡生活。
有电影版,女主演是原節子,《我们无法成为野兽》里老板桌上的照片是她,我的初见是《晚春》。
电影版的监修是川端康成,恩,就是你所想的那个川端康成。
女婿是2里面喜欢上瓷器的,这次就已经买了。
亲姐姐,东西往弟弟身上放总没错。
家族里存在感最弱的外甥女,每次出场时间最少。
但是能抱到妻夫木聪,真是赚到了。
笹野桑算是日剧熟脸,在1里客串了门卫,这次是个小偷。
女儿对父亲藏东西的地点,比儿媳妇更清楚,哈哈哈。
演员自身的梗。
文鸟是她唯一的心灵安慰,所以离家出走的时候也带着它(怕其他人养不好)。
导演又夹带私货了,《寅次郎的故事》的碟片。
当时阿姨说小镇的时候我有些疑惑,因为走廊望出去就是树啊。
然后接到这个镜头时我下巴掉了,这个庭院太豪华了吧,而且有水井啊!!
算是大户人家吧。
演歌手德永优树再次出场,前段时间被他演歌版的《Lemon》刷屏了。
笑福亭鹤瓶在1里是医生,这次当司机。
年轻时的夏川姐姐。
家境好,有教养,居然被今泉拿下,我表示怀疑,哈哈哈哈。
这鳗鱼饭真的是吊人胃口啊。
这笑脸,下一部内容已给出提示,一起期待吧。
1.感谢所有字幕组。
2.文中仅个人观点。
3.请点赞,请评论,请转发,请关注,请收藏。
转眼间这个系列第三部了。
固执偏执,唯唯诺诺,婆婆妈妈,口直心快,每个性格鲜明的角色开始惯性演出,水准有点下滑。
家庭矛盾大多围绕着可以调节的程度,即使是女主人离家出走,也是不痛不痒的程度。
俩儿子上初中高中的主妇,从年龄来说大概也是80后吧。
说话低眉顺眼,争执两句就掩面而泣,完全像软柿子一样的日本女性,只存在影视作品中了。
大概这也是一种日本电影的传统误导,多看点NHK的纪录片就知道了,现实中的日本女人绝不是这个样子的。
平成年号都快终结了,依然保留着浓浓的昭和时代的气息,多少显得不合时宜。
三代同堂同一屋檐下的和和气气,是耄耋之年的山田洋次的情怀。
夫妻闹别扭,冲突雷声大雨点小,连个推搡骂咧都没有。
把那些摩擦的尖锥用厚厚的棉花包起来,点到即止。
家庭的凝聚感日渐薄弱的今天,一有事就能迅速的全员集合开会,女婿媳妇什么随叫随到,在现时的日本恐怕不大可能。
寂寞空虚的主妇竟然没有沉迷网络,毅然离家出走往往因为背后有人唆使,返回故乡也没有重逢初恋情人…怎么看都过于草率的回避了问题。
女人一旦迈出家门,要再追回来绝非易事。
不涉及偷情外遇,不关系利益再分割,就没有不能坐下来谈的事。
演到第三集,已经像固定模式的小品,合家欢的插科打诨,大家欢欢喜喜的看暮年的导演重温旧梦,乐也融融,也很难有所突破了。
山田洋次是拍家庭类型的顶级好手,从故事到表演,从小空间的调度到真实贴地的美术,各方面都可圈可点,但这个系列令我看到了这类型电影中不太凸显的群演元素的非凡之处。
一般而言,这样的家庭戏都是发生在家中,一大家子的人围绕一个议题,发生三三两两的关系变化,需要的群演少之又少,即使牵涉到也不过是简单的坐在视点之外,或者随便划过的行人。
不过这部电影却在这里花了不少心思。
第三部“蔷薇之妻”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女性主义电影,它不同于一般讲述女性独立、自主的追寻,它在这个剧作设置的过程里,同时巧妙的以点铺面说到了“妻子”这个家庭甚至是社会角色,例如平田家的婆婆富子不想和丈夫合葬一情节,这背后的挣脱和第一部的离婚主线显然是不同的。
这一部里,平田家劳苦功高的媳妇史枝遇到了小偷,被偷了私房钱,非但没有得到理解,反而早遇到了丈夫一顿不理解他的辛苦的责骂,她悻悻然地回到自家老宅。
我最喜欢,同时也是觉得最厉害的便是弟弟庄太去劝说哥哥幸之助去老家找大嫂史枝的段落。
他们应该是约在了哥哥工作附近的酒店见面,哥哥先是责怪弟弟插手他俩夫妇的问题,然后哥哥一路走在前面,上楼的过程里,后景的群演发生了变化。
后景群演
再往上走
走到二层当走到二层,咖啡厅时,这个镜头调转过来,原来这里在举行婚礼。
兄弟两人落座时,前景的自助餐里发生了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小细节。
这个细节生机勃勃。
摄影师独自一人
对面的宾客指向桌上的食物,引起兴趣。
摄影师忽然伸出手全部占有,不知是玩笑还是其它用意。
看的时候我会想,你看主角落座后景,但前景这么的丰富,短短几秒还有一个“男性之苦”的小剧场,这些群演不是麻木的站在那聊天假笑,也不是行尸走肉的走来走去,他们各自分布,三五成群的呈现了一个很真实的场面,由这一块真正的进入了婚宴的热闹。
弟弟对哥哥的劝说刚开始是很失败的,哥哥不听,直到弟弟改变了技巧,他说自己和大嫂联系过,哥哥才真正的进入这次的讨论。
这个过程里,后景中的群演非常流畅的展现了一个聚拢的过程,要准备合影了,也就是家庭的凝聚。
下楼准备合影
招手
招手
聚齐
哥哥看到这个场景由此哥哥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里的表演也非常的好,根据最当下的内容和镜头设计做出了很真实的很好理解的反应,把内心的变化体现在动作上。
注意后景中站立成一条线的三位女性,非常好看,工作的独立女性、伴娘?
(一会还有作用)、新娘,暗合了电影的家庭女性的内容表达。
两兄弟看似愁眉苦脸,实际上哥哥已经有了决定,而后景中正在婚礼中最为愉快的合影环节,那个孤单吃饭的摄影师成为最重要的人。
最后哥哥离开时,这场戏落幕到接花球,就是刚刚后景中站在中间的那位女性。
很感动,这场戏拍得简直有覆海移山的气势,哥哥决定去修补和老婆史枝的关系。
可能到了其它做得简单的电影里,他俩随便找个地方聊一聊,也能起到这个逻辑上的作用,但山田洋次用了这么一个群演构成的场面拍到了情理。
看似漫不经心的凌乱,实则他们很有力量。
再加上主线上的情节,整体就是一出非常好看的戏。
而前两部里也有一些简单的设置,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系列第一部讲述的是老年生活,和青春做了一个对比,再加上平田一家住着的区域有对白点明人越来越少,基本上群演都是老人和上班族(早上与晚上),映射出一个社区城市老龄化社会的样态。
孤单出行的老人
孤单出行的老人
早晨的上班族
夜晚的上班族如果说第一部是老年人如何面对老年,第二部说的则是年轻(的家庭成员们)如何面对老年。
这一部社区内的主妇群演变多(也很好的过渡到第三部的故事),同时增加了宪子的支线,她的病房,第二部是老年人病房,第三部则是妇女病房。
主妇们
主妇们
第二部病房,老年人看护老年人。
第二部宪子找寻走失的外婆,寺庙里出现的老人。
第三部的病房,妇女住院织毛衣。
比较有意思第三部史枝回到老家后,出现了元气满满的小朋友,可见小城市是多么的美好哈哈哈。
左侧的两位小朋友。
(夏川结衣真是可可爱爱)这三部系列之作有趣又生动,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都是精彩的简单的电影,但这种简单实则包含着山田洋次大导演非凡的功力,即使是这种随便放个路人也没有不对的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
有感人之处,说出了一种生活
这个系列可以像寅次郎的故事一样成为山田的庶民喜剧代表作,不用绞尽脑汁想多么具有话题性的情节,就是信手拈来的家长里短就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东方式家庭的情感维系,从主妇出走引出的女性家庭地位的探讨虽略显老套,但每一个细节的发展却总让人莞尔一笑。
也不明白一群人对着电影又哭又笑的,明明很无聊
7/10 还是最喜欢第二部,但好奇怪,虽然叫家族之苦,但每次看完都真切的想组建一个家庭,哪怕守着黄昏日落不停争吵,哪怕谁也不能理解谁的痛苦…相见之初的美好、丝巾上的玫瑰、躲避孩子的泪水、和睦后的欢愉…细节中看到我爸妈的影子,真实美好。
屋里住久了容易变成笼中鸟,可房屋久无人住便会垮塌。曾经站台重逢,最关心你的身体状况;如今听到你做家务打盹,想到的却是自己的辛劳。小偷偷走的不过是婚姻里的那一点信任,外卖送来的却是家庭中的那一份羁绊。瞄一眼扔捧花的新娘,她可想过日后生活谁来打理谁来管账,谁负责拧干衣服,谁跟谁合葬。
感觉还能爱这个系列100年。细节一如既往地细腻入微,偶尔沉重的气氛里也总有特别自然的抽科打诨,只有对生活特别认真地观察体会并诠释,才能有这样浑然天成的效果啊~大嫂的主场,爆发和消失其实来得还是稍微突然了些,二人的和解虽然没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但因此更像身边中年夫妇和解的模式——心中有爱,生活疲倦,这个时候,“心怀感恩的陪伴”和“当初的美好”才是令彼此继续携手前行的根基。下一集的主角看来终于轮到优酱和小七了,期待:)
又好又烂
他大姨妈~我卡ei里
啰啰嗦嗦,家庭琐事。不明白这么高的分数是怎么回事。
越来越不喜欢“家族”这个概念,三部看下来更确信自己适合做独居老人。这种牵绊与抱歉与成全与拥抱,在这漫长的两小时中令我无法忍受。一场妇女当自强的白日梦又活生生扭成了一家人惺惺作态的哭泣。HKIFF
与前作一脉相承,依旧是取材于相当具有普适性的社会问题,继系列首部聚焦说的是「老年离婚」,再到续集探讨的「无缘社会」之后,而到了第三部则比起前两集又多了一层性别平权意识,将视角对准了家庭中被忽视的「绝望主妇」。山田导演对于此类题材的掌控和调度依旧娴熟,不过剧情就有些俗套了。按照结尾的预告,下一部应该是要关注年轻一代育儿的问题了。
三部曲中最喜欢的一部,再平凡的工作也是不可取代的。
觉得有点失望的。剧情后半段落入俗套了,若不是这一家子在演,真的并不想看下去。每一部讨论一个主题,但这第三部讲的真是不疼不痒。即便如此,依然期待下一部,真希望这一家子一直演下去
丈夫需要妻子,是需要她的工具性还是需要那份爱与思念呢?没有爱的夫妇还是夫妻吗?电影碍于篇幅浅尝辄止,后半部分情节的推进还是太仓促了。
结尾部分是什么鬼哦,去接个人就算和解了?难道电影想表达的其实是就算大家都意识到了全职妈妈的问题,也没有办法甚至是没有人想要去解决???
没有看过前面的两部 但是日本人非常标准的路线 娓娓道来一个很普通很接地气的故事
好无聊啊
这不得跟寅次郎一样拍他个50部哦
看到头疼,可能是因为我代入了苍井优的角色吧。比起前两部差很多。
我的天哪,劇本,節奏,表演,小空間群戲調度,情緒變化⋯絕了!一二三部全是我的五星電影,導演和演员們一定要身體健康繼續拍下去啊!這一部應該在大陸上映然後組織各學校各單位集體觀影,比愛國主義大片有意義多了!!!!家裡有主婦妻子和媽媽的應該全部送進戲院每家每戶看十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