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提前回来,在宿舍里花了三天时间,刚刚才看完了这部剧,心里面感觉空荡荡的。
国产的这种亲情剧,就是这样,明明知道有这样那样的牵强和说教,却仍然像是那醋溜白菜,素炒土豆丝一样,永远比肯德基麦当劳的感觉好吃。
那个傻大姐,我们村就有,可是不傻,却同样让弟弟妹妹以及下一代的侄子侄女尊敬钦佩的人,剧中那句台词说得好:“家不是索取,是付出。
”我很惭愧,这几年对家里没有做什么贡献,反倒是让家人操了心,人生在世,钱很重要,但比钱更重要的还有亲情,一张全家福究竟意味着什么,理解的程度,代表着人的成熟程度,彼此的牵挂,互相的帮助,是最重要最重要的。
曾经有人给许敏容说让你家里再给你派个丫鬟过来,说明许敏容出身很好,她有名字,有丫鬟,她的生长环境让她不会做家务,吃不得苦。
傻春长大以后,可以操持家务,许敏容自然乐得甩手不干。
越是大家族的人更是重男轻女,许敏容喜欢素觉,支持这个儿子,这符合她的出身和道德认知。
许敏容一辈子都执着在一个香火传承上,但是到了最后许敏容告诉自己养老还是得靠傻老大,男女都一样。
许敏容不是真糊涂,但是她没有办法逃开重男轻女的拘囿,她对儿子太执着,但是她也知道自己这个儿子不成器。
这个剧看得越往后,故事展开以后,很多细节就很合理了,乍看时的那种撒狗血的夸张就消失了。
傻春的故事是她一辈子只想到别人、只为家好,从而渐渐征服所有人的故事,先是俩小的,她们是老大带大的;然后是老三,插队去内蒙的时候;后来,老二生孩子的时候也知道了傻春的好;儿子做了一段时间的植物人,傻春征服了刘欠揍。
刘欠揍的家庭出身太差,穷怕了的人小气,如果她不那么斤斤计较,她自己的母亲怎么办。
人心不足蛇吞象,这是她的错。
但是,后来,终于不也给傻春感化了。
除了傻春干什么都能成功太过奇迹以外,这个故事是很好的。
但是,大约这样的设定就是为了寒碜那些老想着占人便宜想着不劳而获的人……傻春被过分神化了,她太可爱也太可怜,可是因为她自己是开心的,那么一些不合理也就可以原谅了。
所以,这个剧还还不赖。
这部剧我是反复最多的了!
每次看都感觉不一样大姐我真的爱惨了这个角色 现实中我不知道有没有作为家里的姐姐我觉得我做不到那么伟大 但是我尽量无私吧末尾我是哭得最多的!
她弟弟活过来时候 她召集全家人时候!
最后一张照片也给我弄哭了!
这种年代剧我不能抵挡 我很喜欢 但我是95后hhhhh我就喜欢年底剧 觉得很经典有的
看到很多人都觉得看得气人,明明傻春这么好的人,这么符合以德报怨这种中国式的高尚道德观,为什么大家越看越气,因为傻春傻的已经超出人们认知的界限了。
现实生活中人们会说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可是这些好,无私的奉献,傻春这种傻劲,我想都不是这部电视剧想表现的,至少我觉得不是。
给傻春这样有的傻的设定,是为了让大家的更好接受,傻春就代表着亲情人情,就像她的一根筋,是特别纯粹的。
而这个家里人个性鲜明,包括邻里邻外都给出了充分的刻画,其实这就是人性的各种显性的形态。
在那个吃饭都要打强的,吃不饱就要饿死的年代,人们是没有那么丰富的精神空间的,那小孩在家就是每天吵闹,有点小自私,各自也有小算盘,儿子比女娃重要,邻里邻外互相掐,掐完以后照样该帮还帮,这就是很真实的人性,灰色地带不断的上演。
而傻春这个角色就是跳开这些,只是代表一种真善美,纯粹的人情。
所以我们以正常的社会人在看傻春的时候会特别愤怒无法理解,就像电视剧里一样,明明傻春没错却总是怪到傻春头上。
大家都本末倒置,偏离重点了。
是的,这一家人都是鬼精鬼精,想要过上好日子,连自己家人都算计着,可现实里谁不是这样,从大团体到小家到个人,人都是自私的。
农场主一家为难过傻春,甚至毁了傻春的爱情,可他们也帮助过傻春,这辈子他们和傻春都有割不断的革命情谊,这就是人情,不是说什么事情都可以以看客的心情去看,而是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事,你可以不接受,但是最起码的对同为平等的人的尊重和理解是要有的,人和人交往就是不能少了人情味。
觉得片子里很多都体现了这一点。
电视剧里每一次跳跃都是这个家庭的一次坎,就像一个人的一辈子,有各种各样的坎,只是浓缩在这个家庭里,这个大院里。
我们从襁褓里长大,慢慢步入社会,慢慢就会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为了保护最重要的东西必然是要拼尽全力的。
而自己因为人生中不同的际遇慢慢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就是这些事,这些像傻春这样的人让我们不失自信,不失继续前进的勇气。
难道这种精神不是最宝贵的吗?
我们可以为了我们爱的人变成坏人,也会因为爱变成更好的人。
当然这毕竟是电视剧,是现实的再体现,会有失真的地方,所以还好只是傻春,但是永远不要忘了初心,失了人心。
丈母娘再看,跟着听了几集。
看看傻春吧,照顾妈妈,带大几个弟弟妹妹,弟弟结婚分家后还去帮人收拾家务,然后外面坐着小买卖,还能在院里先买的起彩电冰箱洗衣机。
我想说你tm一天有96个小时么,你tm一天不睡觉么。
我丈母娘就像是个傻春式的人物,很早就负责一大家的支出,养活瘸腿的父亲到九十,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家有事情都是她忙里忙外……然后呢,工作没有时间干好,自己家的孩子反而没时间照顾好。
现在家里条件非常一般,她也只能没事的时候嘟囔嘟囔当初我为家里怎么样怎么样…………。
像这剧中完全奉献,身体还不垮,还能赚到钱的情节,这和狗血的言情剧有什么差别
傻大姐,傻老大,两半截,傻春……这些称呼傻春都傻乎乎的接受,但是从不问为什么,这就是傻春的傻。
在她的价值排序里,最大的是家,最小的是自己。
为了家人,她可以忍受一切苦难,甚至牺牲自己的爱情。
当素眠叫了她一声大姐,她感动的样子至今留在我们心中。
因为一声大姐就源源不断付出的人,确实很傻,她不会权衡利弊,不懂计算得失。
但是在我们遇到困境时,有兄弟姐妹的,能帮一把是一把,谁不希望有个像傻春一样的姐妹,一直无私的帮助。
现实是,兄弟姐妹各自有家,顾得了大家,就顾不了小家。
因此,我们谁都成为不了傻春。
这不是遗憾,傻春这种人的出现有历史原因和现实环境,历史就是文革、改革开放,现实环境就是姐妹多,生活在机关大院。
乡里乡亲关系近,兄弟姐妹情分深,从小就挤在一个屋子里,吃睡都在一起,所以彼此之间不分你我。
傻春作为家里的老大,家里弟弟妹妹多,父母一个工作忙,一个不管事,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傻春身上。
她的个性风风火火,要应对老妈的鸡毛掸子还有弟弟妹妹的撒娇请求,这样子的个性挺好的。
所以,傻春的傻有时代的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
现在社会,像傻春这样单纯,任人欺负的个性是立不住的。
尤其在独立女性看来。
独立女性倡导实现个人价值,个人价值要通过社会价值实现,而社会价值要求平等尊重。
在傻春家里,有学问的,有钱的,儿子,还有爸妈是值得尊重的,其他妹妹之间只有平等,傻春是排在最后的,她是实现家里价值的牺牲。
她没有任何社会价值,她只对这个家有价值。
小时候跟家里老人一块看的《傻春》,近日大学放假无聊,想重温一遍,刚刚看到傻春非法集资开服装厂。
剧拍的很好,只是有些桥段过于浮夸、热闹,像是话剧一样。
这部剧中,马大婶是我看来很重要的角色,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
这个角色第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是许敏容要把小楚送人,傻春离家出走去何叔叔家抢人,马大婶发动全院人去找傻春。
当时正是赵宇初被打成走资派的时候,赵家落了难,揭不开锅,马大婶没有像别家一样看他们笑话,而是主动拉了一把。
说明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的生活虽然有差距,但相差几乎不大,还远远没有到嫉妒的程度。
第二个瞬间,是傻春开早点铺。
马大婶因为会做豆腐脑,傻春雇她去做饭,她在家跟马大叔商量了半天,最后统一口径说是去帮忙。
这里也能看出文革时期姓资姓社的问题在人们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后来马大叔喝多了骂傻春,她没脸再去早餐铺,早餐铺也被许敏容强行送给了素觉,她另起炉灶被素觉两口子挤对关门了。
这里就是马大婶对傻春态度的转折点,因为素觉两口子的不地道,她对赵家一家都产生了怨恨。
这说明改革开放的遍地黄金不是谁都有能耐捡,而马大婶恨屋及乌的态度也充分说明了其小市民的心态。
第三个瞬间,是马家对赵家嫉妒心理的集中爆发表现以及开厂前后对傻春态度的极大反差。
素觉两口子故意呛她,她故意说赵家只有傻春有本事,人家买了辆新车,才有了后来素觉两口子盯上服装店的事;傻春去找她借针,她阴阳怪气的说你家那么有钱怎么不买一箩筐啊;小妹的夏利停在门口,马大叔哼哼一笑说摆阔呢……而傻春开厂之后,马家对傻春的态度又有了180度大转弯…希望发财能带他们一个,利用傻春的愚善坐上改革开放的列车。
这时,贫富差距明显增大的趋势已经显现,人们的嫉妒心理也越放越大,金钱成了衡量事情好坏的标准。
许敏容说,现在这个年月,就是嫉人有,笑人无。
马大婶对赵家的看法,生动的反映了国家政策对个人影响之深远。
马家都是好人,不然马大叔不会在院里这么有威望,马大婶在开头也不会带头去找傻春。
然而,小市民的眼界却限制了他们,赵家儿女因为有个有学问的爸爸,所以见得多学得多,还懂得运用关系,自然在改革春风来临的时候能把握住机会,而院子里的其他人,则是随波逐流,眼界狭窄,在别人已经开始开店时还在犹豫姓资姓社,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流失。
最后想说说许敏容,许敏容是个传统的女人,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她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难以破除。
她无疑是爱她的每一个孩子,但她一直认为儿子才是最终给她养老的人,女儿则是都要出嫁的,所以她总是偏向儿子。
吃苹果儿子吃一个,女儿们一人半个,早点铺、服装店,全抢了给儿子等等行为都让人恨的牙痒痒。
然而,素觉的不成器,不单单因为许敏容的溺爱,傻春的圣母心泛滥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傻春被封建礼教熏陶的冥顽不化,她一直秉持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认为她妈说的话都是对的,即便有争执,她妈一耍无赖,她就转头去劝妹妹们去了;其次,因为她从小把妹妹们管到大,妹妹们都对她言听计从,再加上刘欠揍屡屡找事使坏,就导致这两口子的奸计屡屡得逞,气坏观众了。
也正因为素觉两口子的不地道,马大婶才开始记恨赵家。
所以,无论今天性别对立闹得有多么如火如荼,人们都该坚持,重男轻女一定是错误的思想。
马大婶的态度映射出了国家各个时期的特点,这部剧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剧,相当真实。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除了动画以外的电视剧,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时候我在老家刚好要上一年级了,但是我户口在老家没法去城里上学,但是爸妈觉得城里教的好,非要去,但是爷爷不想让我去,觉得在农村一样。
到了九月一号,别的小朋友都去上学了,就我一个人在家里看电视正好看到这个了,感觉好好看,就停不下来了,后来爷爷都说人家小朋友放了学都去街上玩,你也不去了就在家里看傻春,后来过了一个多星期我才上了学,之后就没看过了,后来有一次看电视剧脑子里突然想起来这部电视剧了又看了一遍那时候还是小学4年级,看的感觉和之前看的都不一样,再后来上了初中和同学聊起来看的电视剧就提到这个了,然后我又去看了一遍这次看的关注点和情感和前两次又不一样。
所以这个电视剧啊对我感触很深,甚至还因为这个电视剧我上学之前才没有被同学嫌弃,否则当初听了爷爷的话去街上和小朋友一起玩,估计都要嗤笑我没学上
很是佩服陶虹的敬业精神,把这个“傻”字演的很透彻,但不得不说,这个片子我真是忍着看完了四、五集,一个字——烂!
先说妈妈,真没看出是生了七个孩子的娘,一点生活经验没有啊,看着吕丽萍我脑海中愣是泛起“慈禧太后”的影子,除了训斥再就是发愁,一点看不出特殊的困难年代母亲身上该有的坚强和乐观!
再就是二姐(明摆着很老还装嫩,看着比陶虹还老)、还有小三,自私自利,最可恨的就是那个唯一的儿子,家里都没有饭了,还一个劲儿的傻吃,真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傻”,还有,一点家教也没有,一口一个“两半截儿”、“傻老大”,难道他们看不出姐姐为这个家的付出么??
真想上去扇两耳光!!
……可能为了配合片子的主旋律——讴歌大姐对家里的贡献吧,所有的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来烘托大姐的伟大,但却事与愿违,反而让人感觉很假、大、空,脱离了生活基础,怎么还能是一部让观众共鸣的好片子呢?
sigh……失败!
好多人看了这部电视剧都说自己有这样一个任劳任怨的大姐就好了。
无非就想要一个不要钱不要在法律上承担赡养责任的老保姆而已。
人性真的很自私,凭什么剧里大姐不能读书不能结婚只能任劳任怨。
我一问凭什么,就会有人说,你知道什么,大姐乐意着。
这种回答最恐怖,社会主流观点是大姐乐意吗?
天涯上一个帖子,姐弟从小父母双亡,大姐从小辍学把弟弟拉扯大,辛辛苦苦靠卖菜买了一套大房子,帮着弟弟结婚成家。
弟弟成家之后就认为,姐姐任务完成了,应该离开他们家。
他大姐凭什么要他们夫妻赡养,他大姐从小帮着他是肯定是乐意的,是愿意的,最后他大姐应该默默无闻的离开。
完成英雄一般都会壮烈牺牲的结局。
然后若干年后,他可以教育他儿子,他曾经有多么好的一个大姐。
大姐没有地方去不愿意走。
弟弟说他大姐天煞孤星。
他大姐最后自杀,终于完成圣女的仪式。
我身边真的有好多这种情况。
我可以说,大姐们不是乐意的,至少要给她们尊重。
一对夫妻四十多,养二胎,他们理所应当认为这个孩子应该是老公的大姐的责任, 老婆大姐的责任,反正不是他们的责任。
他们做的就是等孩子长大了,吃果子。
他们第一个孩子就是这么带大的。
现在第二个,两个大姐都不乐意了。
双方亲戚既然都去抨击他们的大姐。
什么大的就应该帮小的。
快五十了,不是孩子了。
我妈说:大姐多年的牺牲,一家人最后都会明白过来😂我说:人为什么不能自私点呢?凭什么要为一群是亲人却不似亲人的人付出呢?
啥圣母白莲花啊,赔钱货。
正能量!
说实在话对大陶红的演技不算太认可。。。
有这样的圣母来了鬼
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母职捆绑。三十年后希望我们不要再有这样虚伪的作品。
傻春不是真的傻,而是爱着这个大家庭。
陪我妈一起看的,看着看着我就睡着了- -
这一家子都什么人啊,看着就来气
傻春这人物,太夸张了.
身边不少人都是无意看看,最后沉溺其中,有些俗套但是还是很吸引人。
很暖,很絮絮叨叨的家庭剧,虽然说是反应改革开放的正能量剧。一大家双马尾萝莉。
这几天放假陪老妈看了点。一家的白眼狼,女主的姐弟妹不懂事,她的母亲也不懂事,自私又偏心。全家大小事都是老大做,惯的孩子使唤大姐理所应当,就连母亲生的孩子全是她带大的,妹妹到内蒙接受改造受不了苦要她去顶替,弟妹生孩子是她带大,工作没了也找她……不明白这种歌颂无私奉献的傻逼故事的意义
初中的时候集集不落还招呼奶奶和我一起看,真不知道我小时候怎么这么喜欢看家庭伦理剧,大学重温快被剧情的发展气到骂爹。小妹妹们的小演员都好可爱啊,还有二十二三岁嫩嫩的毛晓彤。三刷雷点简直一堆:重男轻女的爹妈,有恃无恐废物一生的弟,群魔乱舞的妹妹们,和一个喜欢搅屎奉献意识max的大姐。天哪,再看下去我的乳腺会不好的。
重男轻女的迂腐思想是此片的主旋律。无底线的圣母思想被包装成伟大女人的史诗真是B了狗了。
陪姥姥看的……
补,小时候看的,现在想想,一般
打着家人的名义各种占老大便宜。看着贼恶心2025212才反应过来,傻春就是邀月。。。天咯。。。。
只能说傻人有傻福...
把一个女人吃干抹净,再厚颜无耻地唱一首十分蹩脚的赞歌,歌颂她被吃掉的骨与血。傻春不傻吗?傻透了。更傻的是相信这一套无耻至极的东西的“伟大女人”们,好像有了这样的蹩脚赞歌,自己被吃掉的一切都得到了合理的补偿。一座座烈女牌坊好像成了吃人的正当借口,只是那牌坊是她的骨头搭成,用她的血染得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