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Fest影片自开画处就展现出女主作为上层社会话事人的高姿态设定:她可以凭借自己的审美、喜好摘选各大编剧及制片公司所提供的源源不断的创意和剧本,甚至左右了很多人在行业里的事业周期。
女主其实是众多中产阶级的缩影,他们不仅会不惜一切代价为了给自己开辟上升通道,还要时刻防备着周围虎视眈眈的竞争者。
期间为了成为上位圈的一份子,她所代表的群体常常会不择手段给竞争对手甚至是自己亲近的人挖坑,只为自己有机会能成为这场资源狩猎场里的最终赢家。
但是女主很难为自己争取到这场游戏真正的公平,因为在最终的游戏规则面前,女主这样精分的人也时常无能为力,这也在接下来的剧情中有所体现:富豪们为了摆脱疾病的威胁,设计让那些和女主一路货色的各行各业的精英们变成替自己背锅的血包。
直到疫情真正爆发的时候,女主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被算计被抛弃,并且她毫无还击之力。
此时,一条底层互坑的链条完成闭环,并逐渐拉开序幕,而作为中产阶级代表的女主不得不开始了自救行动。
这一刻,女主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曾经的种种居高临下都是上层社会为了让她充当白手套奴役他人制造的幻觉,女主所在的中产阶级在这一刻被彻底打回原形,因为她发现自己与她昔日眼中的“底层人”并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他们都是被财富阶级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筹码。
导演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让故事的走向往贫富对立的剧情发展,而是让富豪们同样栽倒在自己编制的游戏规则里:为了保命散尽家财,尽管手握无数资源但在疫情面前他们与底层阶级同样无力还击,他们为了活命最终被自己的变成了所谓的“底层人”,而那些不肯放弃财富的人最终因疾病丧命。
影片在后半段里,真正的“聪明人”彻底放弃物欲,财富阶级也跟着彻底崩塌,人类世界回到了最初的丛林形态,每个人都要各凭本事在这场浩劫里艰难度日。
能真正能存活到最后的人,都是完全依靠人类的“本能”,在乌托邦社会形态中为自己杀出一条血路上苟活。
女主算是存活到最后的个中高手,她不仅利用丈夫摆脱了自己被巨额财产反噬的厄运,还再一次把人类最原始的经济形态搬出来为自己谋求利益。
女主应对外界变化的速度已经完全超出了病毒的演化速度,走在前面的她或许能成为这场灾难里最后存活的人类。
然而讽刺的是,女主的自救方式还是没脱离她原本所属的社会阶层,人类也并没有演化出更新的生存模式。
导演可能是在用这种方式提醒我们,人类对同类的控制与奴役将周而复始,没有尽头。
猎奇程度远不如《饥饿站台》对于社会的讽刺,在亚洲电影视角下,只能说都是小儿科产物了,感觉导演的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估计都学的不咋地,这么好的一个创意借新冠的这个灵感写出来,实际呈现的真的很难评价。
快40分钟才进入正题吧,铺垫半天的人物不怎么有意思,设定也不是很清晰,剧情挺搞笑的,最后全欧洲幸存者集体跑非洲也是一种巨大讽刺了哈哈哈,只是全世界的视角也缺少,不知道其他地方怎么样了,然后后面全部篇幅落在了家庭关系上也是一个很大的败笔,拉低了整个电影的水准,已经不想再电影里看family了,有设定就极致一点呗。
通篇看下来就是表达了两个点:1.假设真有这病毒,真有钱人可以随意转移资产,病毒没啥太大效果。
受苦的还是底层人2.回归原始社会之后,刻在骨子里的资本主义依旧不会消灭,人性的贪婪物欲也不会消失。
其实第二点做结尾是电影为数不多给我的小惊喜了,前面真的太无聊了,估计导演就是和开头一群电影人一样吧,就是有一个想法,想好了开头和结尾,也想好了主题和表达,唯独没想好中间怎么拍,然后就拍出了这么一个无聊至极的电影。
只能说倍速光速过一遍,或者过两天看解说吧,解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无限放大电影的设定和优点,这电影感觉就是给解说量身定制的,去看解说应该比正片精彩吧哈哈哈。
故事简介:神秘病毒在全球突发肆虐,种病毒专袭富人,随着疫情蔓延,社会秩序大乱。
而事业不顺、家庭关系紧张的劳拉意外获得巨额财富。
于是乎她与家人为躲避病毒,从欧洲踏上前往非洲的危险逃亡之旅,试图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病毒 。
观者吐槽中:影片以针对有钱人神秘“财富流感”病毒作眼,对社会阶层和资本主义进行批判。
前半部分节奏紧凑,以讽刺和黑色喜剧的方式展现病毒爆发后的社会乱象,而后半部分突然转变为严肃的逃亡剧情,二者之间的过渡显得生硬和突兀,让观者难以适应。
这种风格的转变使得影片失去了原有的讽刺力度,也未能在戏剧部分深入挖掘情感深度,导致叙事变得混乱和破碎。
此外,对于病毒的传播机制以及人们除了恐惧之外的应对方式等方面,影片也缺乏清晰的交代,存在一些逻辑漏洞 。
演员表现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饰演的劳拉,将角色的复杂性演绎得十分到位。
在影片开头,她是一个为了事业可以忽视家庭的工作狂,通过温斯特德的表演,观者能真切感受到劳拉的野心和对成功的渴望。
而随着剧情的发展,面对病毒危机和家庭困境,她逐渐展现出坚韧和成长,温斯特德细腻地诠释了这种变化,让劳拉这个角色变得立体而真实。
服道化方面,影片整体上能够呈现出不同阶层的特点。
劳拉在影片前期作为电影制片人,她的服装和造型尽显时尚和干练,符合她的职业身份和追求成功的形象。
而在逃亡过程中,服装的变化也体现了她所处环境的改变,从精致的职业装逐渐变得破旧、狼狈。
影片对于富人奢华场景的布置,如豪华的电影节现场、气派的办公室等,都营造出了一种纸醉金迷的氛围,与病毒爆发后的混乱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影片的视觉冲击力。
综合来看,本片适合那些喜欢新奇创意和黑色喜剧风格,并且对社会问题有一定思考兴趣的群体。
对于追求严谨叙事、精彩特效和深刻主题的观者来说,这部影片可能无法满足他们的期望。
开局设定不错,富人患上“钱流感”,穷人爆发仇富病(Plutophobia 学到了)。
富人的自私残忍冷酷无情入木三分,他们的一切馈赠都早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很赞同一处剧情:稍有风吹草动,顶头的总是第一个知晓跑路,倒霉的总是手下的替罪羊。
A man is rich in proportion to the number of things he can afford to let alone. 梭罗被黑得最惨的一次,笑死。
And 小助理这么可爱能干,女主怎么狠得下心来害他🥹?
中后段略无聊,虽然”白人逃难记”很有讽刺意义,但一些煽情镜头加配乐有点烂俗,手持镜头把我晕死。
The world burn, but family survive 的剧情转换有点太快了。
前半部分就没怎么展现穷人对危机的活法,后面逃难到非洲又是老一套贫穷野蛮暴力危险。
我寻思着你们想过上避世、自给自足的生活又不是非去非洲不可?
重复非洲的落后叙事就挺欧洲中心主义的。
此外,Rich Flu 对现代文明的摧毁程度就缺乏呈现,它感染的人数/比例/蔓延门槛不提,穷人就算打砸抢骚动一阵,总还是会继续生活下去。
总不能富人死光,穷人一下退回到农耕社会吧???
即使是资本家写的剧本也不会这么贬低穷人。
仔细想想,最惨的还是穷人,Rich Flu 之前被压榨剥削,Rich Flu 之后和富人(类似女主)一起吃泥巴🙄。
总之后半段的农村生活不好看,无意义镜头太多,勉强算“物欲疗愈营”。
结尾好评,咱人类就是放不下心中的那点贪欲/物欲,要是被病毒灭绝也是应该滴。
毕竟老祖宗就开始用亮晶晶贝壳以物易物,祖宗之法不可废😠。
(虽然女主死了老公妈妈还死性不改实在有点离谱😅。
)Btw, 本片里的荧光牙还挺标志性的,可以比得上《smile》里的邪性微笑了。
1.周五北京下了一天的雨,工作拖拖拉拉六点半才出门,以为两站地铁极限赶上,没想到国贸换乘通道水泄不通,干脆出站冒雨骑车,“周五晚高峰冒雨骑车去看电影”这几个字写在一起有点浪漫,但我知道实际有多狼狈2.北影节看的第一部电影,晚了一两分钟进场,没想到刚放了开头就黑屏从头开始,反而补上了开场3.被“越富有的人死的越快”概念吸引,实际剧情一般到不能再一般。
替女主不值,没享受到财富,只被财富所累4.以为小奶狗是虚情假意,面对女主骗他签财产转让合同时他眼里的难以置信让我相信他是有真心的,有点真心就不错了4.套路化窝窝囊囊前夫哥,能在世界一片混乱时去机场接女主,就已经算可以托付终身的程度。
我本来阴暗地以为女主也会骗他签合同,但她没有。
他抿着嘴,说出“你让我知道有合同就是知道我会为你牺牲时”,简直理想型,窝囊也可以说是老实可靠!
为妻女冲上去时,明明应该感动,但牙闪闪发光的特效太好笑了,控制不住地想笑5.女主家里活下来的都是女人,最后结局时活下来的女人也占大多数6.敏锐地在黑人妹妹获救上船时磕到,果然7.开头的黑人同事假意“girls help girls”,黑人救人、黑人才能上船、“我们为非洲难民捐了那么多钱,这时候他们为什么不帮我们”,很多情节都没深挖,不知道是不想还是不能8.人类如果不产生新的生产资料与物资,不进行交易,没有个人财产,真的会是更好的世界吗?
9.美股且股票被冻结是最重要的设定,如果发生在A股,女主的身家很容易就蒸发了10.对财富的定义让我迷惑,到底什么是影响死亡速度的“财富”,艺术家的作品如果不出售算财富吗?
😆所有人原地财富归0,直接破解这个病毒🦠
财富流感 (2024)4.82024 / 西班牙 智利 美国 / 科幻 惊悚 / 加尔德·加兹特鲁·乌鲁蒂亚 / 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 拉菲·斯波问了下ai:在电影《财富流感》中,“财富病毒”的设定具有多层隐喻和逻辑约束,导致“将财富转移给已感染者”的方案不可行或无效。
以下原因结合影片设定和社会批判主题展开分析: 1. 病毒判定机制:基于“原罪”而非实时财富 根据剧情描述,病毒感染的触发条件并非单纯基于当前持有的财富量,而是与个人的财富积累历史和阶级身份密切相关。
例如,女主角洛拉因公司秘密授予的历史性巨额分红成为高危目标,即使她试图转移资产,病毒仍可能追溯其原始财富来源进行判定。
此外,感染者牙齿发光的症状可能是一种不可逆的标记,一旦被感染,即使财富转移也无法阻止死亡进程(如洛拉丈夫替死后仍难逃厄运)。
2. 社会信任体系崩溃,转移操作失效 病毒爆发后,全球金融系统已因富人疯狂抛售资产而彻底崩溃。
此时,货币、契约等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工具失去效力,财富转移失去实际意义。
影片中富人试图通过销毁资产或“散尽家财”保命,但底层群体已建立新的生存规则(如以物易物),原有财富体系被彻底推翻。
即便公告转移,也无法在无政府状态下建立可信的执行机制。
3. 病毒传播逻辑: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导演通过病毒设定讽刺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病毒从亿万富翁向下扩散至中产阶层的路径,暗示财富积累本身是一种“系统性原罪”。
即使将财富转移给感染者,病毒仍会继续向下层传播,最终覆盖所有持产者。
这种设计旨在批判阶级固化的不可逆性——只要存在财富分配,病毒便会持续引发死亡,而非简单的个体财富量问题。
4. 人性贪婪:转移财富无法解决根本矛盾 影片的核心命题是“人性对剥削逻辑的依赖”。
例如,洛拉在逃亡中仍试图用资本主义手段(操控资源、建立新剥削体系)求生,而幸存者部落最终也出现以贝壳为货币的原始资本形态。
这揭示:即便转移财富,人类仍会重建阶级制度,病毒只是换一种形式继续存在。
因此,转移行为无法终结病毒,反而可能加速新剥削体系的形成。
5. 叙事隐喻:财富作为“身份烙印” 感染者牙齿发光的设定不仅是生理症状,更是象征财富作为阶级身份的标志。
即使富人散尽家财,其曾经的特权身份仍会被底层视为“病毒携带者”,遭到排斥或追杀。
例如,洛拉逃往乡下时因曾经的富人身份被村民驱逐,说明病毒已与阶级身份深度绑定,单纯转移财富无法消除社会仇恨。
综上,《财富流感》通过病毒设定构建了一个闭环的批判逻辑:财富不仅是物质积累,更是固化阶级的“原罪”,其引发的系统性崩溃无法通过技术性操作(如财富转移)解决。
影片的终极讽刺在于,即便末日降临,人类仍无法摆脱剥削本能,而病毒正是这种本体的具象化惩罚。
确实题材挺好的,绝对新颖创新!
但是剧情也不至于能拿8.1分吧?
这剧情太拉垮了,全片就是逃难,撇干净一切物质,有点浪费题材的感觉~没啥别具一格的感觉~你说人性,没写多少东西出来,就是跟灾难片一样~也没有强烈的穷富对比~就弄几个主播在那巴拉巴拉浪费电影时间玩~所以这片6.5分差不多,撑死了7~6.5-7分中题材新颖还是占比分值最大!
女主角真的很符合资本家的那种感觉,极度的利己主义,极度的自私,为了财富,可以充满勇气,不惧严寒等等。
助理帮忙找到飞机,上飞机时想把钱给助理,为了自己活下去(助理可以说是她身边唯一一个不离不弃的人了,关键时刻毫不犹豫的卖掉),最后故意让前夫自愿接受财富转移,老妈靠卖器官让她们偷渡等等。
以物易物安生了一段时间,为了自己的手表(甚至不是生存必需品,可以看做欲望的象征),重新创造出一般等价物,用贝壳交换的瞬间,病毒重回人间。
自私,欲望,人类真是无可救药了呀。
好不容易出现的人性闪光,都有可能是多巴胺分泌,在特定条件下的头脑发热,让他再选一次,多半就不会做了。
由于本片是《饥饿站台》导演的最新力作,其前作对人类社会等级秩序的层层深度剖析,让人类社会的本质用更加立体、生动的形式展现给观众,所以我对他这次的新作抱有比较高的期待,在预告片释出后,我本以为这是他向商业片迈进的里程碑,然而在我看完全片后,不得不惊呼自己再次被导演比以往更加高级的表达所惊艳,影片整体真的临场感拉满,震撼无比!
故事开始,富人和精英阶级遭到了不明致命病毒的定向感染,世界陷入巨大的混乱之中。
紧接着,社会其他阶层开始围攻、封锁这些曾经让自己望尘莫及的高阶人群。
这一部分高概念设定确实能让相当一部分观众对戏虐富人的桥段产生莫名的爽感,这也是好莱坞商业片叙事体系的一部分,本以为电影会就此变成与当下短视频领域里的低俗恶趣味一样迎合观众的爆米花电影,然而电影在中后段才刚刚拉开揭露人性本质的序幕。
女主Laura在被老板摆了一道后,背负上巨额财富,后知后觉的她在看到一片乱世景象后才得知自己已经深陷感染风险,且难以再将资产转给他人。
病毒危机划开了富人阶级的虚伪面具,为了存活下去,富人与中产阶级之间相互倒戈,彼此坑害,手握头部资源和信息的高阶富人在得知病毒只会感染有钱人后,他们通过信息差和种种手段疯狂向其他阶层分散自己的财富以转嫁感染风险。
这场暴乱从富人内部先行开始勾连、发酵,最终让整个精英阶级都沦为社会体系里的过街老鼠。
导演通过富人间的虚与委蛇展现了财富阶层中虚伪、自私、佞妄的底色,并通过女主的遭遇将这场疯狂且抽象的闹剧在情绪上渲染得淋漓尽致。
紧接着,Laura在得知自身有了感染风险后,不得不想办法突破重重封锁求助自己所厌恶的丈夫。
在投奔丈夫和家人后,由于Laura的连累,使得其家人不得不面临被其他原住民歧视、厌恶的阴影,并最终遭到驱逐,开始流亡。
这一部分我认为是导演最敢拍的一段。
导演在设定这一桥段时,很大程处上映射了当今欧洲社会的难民潮,各个国家或敞开国门,或闭关锁国,即使有一部分国家接纳了难民,难民们的处境依旧不容乐观。
几个相对富裕的国家并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放任混乱和悲剧发生,导致相当一部分难民流离失所。
导演在这一部分的设计里,将富人打回到贫民阶层,让所有富人与难民身份对调,让富人阶层换位体验难民们的无助与无奈,导演用这种戏谑方式点明了社会高阶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影片最高光的部分在影片的结尾处画龙点睛,将影片讽刺人类劣根性的叙事闭环。
Laura在接连失去丈夫和母亲后,与一众难民来到新的庇护所。
Laura看似已经洗尽铅华,将自己曾经的阶级抛之脑后。
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Laura洗心革面、痛失亲人后准备重新开始的时候,Laura不仅没有丢掉她原本的阶级属性,还自创货币,重建了庇护所的经济体系,她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所在的阶级的剥削属性!
导演将Laura所代表的精英阶级里的自私、贪婪、欲壑难填的欲望,通过Laura最后那一抹瘆人的笑容拉到极致。
纵使身处绝境的精英阶级,他们骨子流淌的欲望并不会偃旗息鼓,而是换一种迎合当下的方式悄然绽开,这场田园牧歌里的恐怖循环让导演对人性的讽刺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整部电影结束后,倒推导演在影片中的每一步的剧情编排,不难发现导演是个玩转叙事节奏的高手:他在主角流亡阶段里节奏一旦出现稍缓的位置,就马上用吸睛的、极致的事件重新将节奏、情绪顶起来,并引导观众跟他一同挖掘人性的阴暗面,这种极致的设定和情绪的碰撞让我在观影之后有种久旱逢甘霖的的酣畅。
回归到故事的高概念设定上,只有富人会被感染致命病毒,那么穷人就一定能独善其身吗?
未必!
富人在转嫁风险后大家都变成了穷人,其中只要依旧有贫富差距的现象存在,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全体人类的彻底灭绝。
这就不得不提一嘴我们现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了,只有我们真正实现共产,实现共同富裕,才有可能化解这场灾难。
影片设定在一个虚构的世界观里,一种仅针对富人的致命病毒逐渐在该群体里扩散、传播。
被病毒感染的人在牙齿发光后全部死亡。
一时间,社会动荡不安,恐惧在所有富豪之间弥漫,且富有程度越高,死亡速度越快;相反的是,平民阶层的人却安然无恙。
一时间,人类社会之间的对立突起,贫富矛盾一触即发,因为不清楚疾病的感染原因,平民阶层开始针对被感染的富人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围追堵截,同时还暴露出人类社会中原有的种族矛盾、地域冲突等尖锐问题。
影片通过这一极端设定,深刻揭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鸿沟与矛盾。
女主作为一名社会精英,她为生存放手一搏不仅仅是其个人命运的选择,更是对整个富豪阶层道德观念的挑战。
影片在她的挣扎与反思中,揭示了财富与人性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剧情不仅探讨了生存与道德的双重考验,还将观众的视线转向了那些平凡而脆弱的底层人群。
女主为了保命曾试图将巨额财产转移给自己的情夫,再被拒绝后她逃过警察的追捕、隐去自己的中产阶级身份,伪装成平民借母亲和丈夫作为自己的掩体。
可自视甚高的女主并不甘于委身于平民行列。
在她的设计下,不仅弃车保帅让丈夫成了自己的替死鬼留住了巨额财产,还在新成立的人类部落里推行自己的经济模式。
女主狡黠的伎俩成了她在这场末世生存下去的致胜法宝,同时女主的成了为数不多在本片主题里靠钻空子活下来的人。
女主的内心挣扎、对物质的依赖与对生存的渴望,在每一次细微的情感变化中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样地,这部电影中丰富的众生相群像戏也在这一背景下为我们呈现了明暗交错的人性冲突。
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心理轨迹,折射出社会结构的不平等与相互依赖。
全片的画面质感采用了黑暗而充满阴郁色调的摄影手法,营造出一种压迫感,反映出富有的腐朽与虚无。
影片中的音乐亦极具张力,强化了每个冲突场景的情感,并有效推动了叙事进程。
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镜头切换和特写,捕捉角色们面临重大抉择时的复杂情感。
影片不仅是对当代社会财富观念的深入审视,更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探讨了人性与财富之间的困境,挑战观众对财富的传统认知。
它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富人阶层的焦虑,揭示了财富与短暂生命之间的悖论。
别看!饥饿站台导演也创作阳痿了,前半段其实还可以,让人期待接下来会铺垫越来越狗血但解气的 drama,结果中段出逃就开始崩,一直崩到结尾。最怕的就是为了扣题,开始自摸,温吞的表达,强行让你领悟中心思想的平庸设计,浪费俩小时不如看点俗气的纯狗血。和最近奉俊昊的编号 17 有一拼,一盘好菜炒成这样。分再低都是 ok 的
过了半小时才开始白牙人死……节奏好奇怪。摄影也很奇怪。
挺好的一个概念,穷富转换,有钱人变成了难民一般的存在。可是导演似乎完全不顾观众,一直自顾自的拍,完全不等观众是否跟得上,也懒得解释,导致看似逼感很强,实则让人很厌恶。我看的这版的字幕,如果是人工做的,希望翻译的人能及时退出这个行业。
加尔德·加兹特鲁·乌鲁蒂亚《财富流感》,5/10。想看的时候还是8.0的评分,短短三四天,暴跌6以下,辣鸡!
创意是有的,但具体情节设计还够吸引人
投机取巧的无聊“网红”片,贱卖给网飞都会被嫌弃的程度,导演应该赶紧去拍短剧。
太特么抽象了,当财富变成烫手山芋后,还有阿婆主们在互联网上制作视频赚钱。
特别喜欢结局
灾难片的题材已经拍无可拍了,冲这片子的脑洞,我也愿意给个高分。后半部分的末日氛围塑造很到位,遥想影片开头的纸醉金迷更让人唏嘘。结尾当非洲女人接过女主手中的贝壳,无辜的大自然产物又再次沦为人类交换和掠夺的货币。随着新一轮原始财富积累的开始,丧钟已经不知不觉为这个部落敲响。这末日得很彻底,再没有任何悬念。
未来的某一天
给我看痛快了😎
云里雾里
除了概念设定还行,其他一塌糊涂。
有点迷,构思很迷,剧情也很迷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富豪精英都死光了,那么这个世界很快就会退化到蛮夷社会,甚至还不如蛮夷社会,因为剩下的人屁都不会。
期待了很久,确实不如预期。尤其对比导演前作《饥饿站台》,完全不是一个风格。我想看一出癫狂、黑暗、血与沙的大乱斗,想看大富翁把成堆的钱“天女散花”,想看穷怕的底层要钱不要命“朝暴富夕死可矣”,但这是啥呢?说是灾难片吧,没什么大场面。说是政治惊悚片吧,没揭露啥内幕。说是剧情片吧,内容有些单薄。更像是“天降横祸”的家庭逃难片,女主显得挺委屈的。但是,冲着这个有趣的流感设定和结尾,我还是愿意给3星。
不知怎么会打到这么低分,现在观影人审美标准如此之高?影片以轻度科幻模式开始,展示财富导致的一种另类危机,想像力不错,同时女主经历繁华荣耀到颠沛流离,从一心只顾事业到感受家庭和爱的力量并实现关注重心大转弯,镜头营造的环境华丽甚至壮观,算不上太好,但至少比有些情节破绽百出的电影要好得多。实力在3.5-4分,5分是觉得不公平而打。
主创根本没想清楚世界观推演,就剩一个单薄的概念
人性的自私是不分阶级背景的,而是人类的共性。无论社会阶层和文明发展到何种地步,人们终究保留着丛林中的动物属性。
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