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没有不死的爱情,如果有,有一群人将陷入无止境的绝望;如果没有,又有另一群人浮在空中不能降落。
青岛是一个容易让人安静下来的城市,俯瞰下去像被丛林斜抱在怀里,房子大多不是很高,通常是旧旧的红色,带着旧租界的痕迹,简单洋气。
冬天和夏天长了不同的样子,以至于任何时节,都不想错过。
因为《恋之风景》这部电影,才动了去青岛看登瀛梨雪的念头。
电影的风格,林嘉欣干净的长相,都和青岛很搭调。
林嘉欣饰演的小曼因为男友生前未完成的一幅画一个人跑去青岛寻找男友念念不忘的风景,冬天的青岛清清爽爽的,竟然有了点世外桃源的味道。
小曼开始拼凑男友的过去,楼梯,学校,操场,他住过的所有地方,每走一地,心就痛一重。
青岛的路都是斜的,往下冲得时候带着歇斯底里的快乐,向上爬的时候拖着很沉重的一大书包希望。
城中的邮递员小烈一直是这样冲下去,爬上来。
电影中的青岛是冬天,海看上去很安静,沙滩上面人很少,小列在沙滩上面教一群孩子画画,小曼从远处走过来,问路。
那景色真让人心动。
当新的爱情来得时候,主人公总是很没有准备好,好看的爱情总是需要阴差阳错一波三折,这是一定的。
越是想念新的人,就越是痛苦。
因为你本来以为自己很专情以为自己曾经的爱情惊天动地以为不管什么情况出现都能海枯石烂,可是你竟然遇到新的爱情,而且抑制不住的想念一个陌生的脸孔,你多么惊恐啊!
在寻找那个模糊的风景的过程中,小曼和小烈产生新的爱情,明明是在寻找旧爱的影子,却迎头遇见新爱,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过去是痛苦的,那就把它埋葬吧。
对旧物对旧事的留恋,恰当了可以较怀旧,太沉迷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除了有自虐倾向的人,没有人会一直留恋痛苦,大多数沉浸在痛苦中的人只是被自己感动了只是想让大家知道自己是一个多么专情的人罢了。
喜欢这部电影并不是因为它的情节,它的情节说起来算是落入俗套,使因为它的风景,那种冷静,干净,清爽,无辜的感觉吧。
等到春天梨花开的时候,就能见到小曼一直在寻找的登瀛梨雪了。
满天的梨花很放肆的开着,像是爱人给你变的一个戏法。
我去青岛的时候却是夏天,明显夏天去青岛是件很媚俗的事情。
沙滩上面,满满的都是人,我发现在沙滩上面人都很自信,不管身上叠成了几层,都敢下水。
因为不会游泳,只好晒太阳,和陪游的同学调侃沙滩上面的男男女女。
青岛最干净的沙滩是石老人沙滩,沙滩软软的,海是干净的碧蓝,阳光懒懒的。
曾经听到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大海,他将永远没有办法快乐。
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是见到大海,心底会一直有痒痒的东西往上冲。
把裤子挽到大腿,站在海边,体验浪涌上来的感觉,是我这个笨蛋唯一能做的事情了,潮水涌上来,再退下去的时候,你就像被吸走了一样。
那一瞬间,真想闭着眼睛就那样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忧愁。
死党说,被水泡过,死相会很难看。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适时地让你哭笑不得。
青岛有座山,叫崂山,不是很高,一千多米,但山别泉水环绕,所以无论你从哪个方向爬,无论你怕到了那里,你都会听到泉水叮咚的声音,山上人说泉水很干净,可以直接喝,可是当我怕到半山腰,发现有人在泉水里面洗澡。
崂山也是一个性情温顺的山,不那么陡峭,爬起来不会太累,偶尔遇见平滑的大石头,可以躺在上面休息一下,前提是你去的时候是没有蚊子的季节,或者你穿着长袖长裤爬山。
到山顶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的老人在写生,我想他们是怎么爬上去的呢。
还有什么印象呢?
对了,青岛的公交车就像过山车一样刺激,因为路陡,斜坡多,所以你可以坐这种温和型长时间的过山车。
青岛的人,很凶,尤其是你不买他的东西,只问路的时候,更凶。
但是青岛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喜欢林嘉欣是因为很多年前小猪,我问他,香港的女星中你喜欢谁。
他马上就说林嘉欣。
我在脑海中努力的搜寻了一下,才浮现出她的脸庞。
那会,她属于二线到三线的女星。
其实,她一直不红不紫,处在相对稳妥的位置,人们不会不知道她,但也不会过份的关注她。
为什么喜欢她呢?
我问。
小猪说,我就喜欢这种脸圆圆眼睛大大的女生。
果然,几年后,他找的老婆就是这种类型。
当年他追求的时候,也曾向我讨教过。
他是外包公司派来的工程师,她是甲方的一个工作人员。
他说,第一眼在公司走道上看到蹦蹦跳跳走路的她,马上就认定了。
他老婆白羊座,这是个热情阳光的星座。
虽然他非上海本地人,虽然他们的恋情也曾遇到女方母亲的阻扰,但还是顺利的结婚了,他家出资在上海置办了新房。
那都是几年前.....时间像风一样呼啸而过,凭着某首歌、某个纪念品、某天类似的阳光,才会偶尔想起这些陈年旧事,也很有意思。
后来,我便开始关注起林嘉欣,然后就慢慢觉得她的确是我们双鱼座容易喜欢的类型,我指的是长相。
脸圆圆的略有婴儿肥,眼睛蛮大,神情很温淡,笑起来嘴角有小小的漩涡。
再下来,听她的歌,然后,看她演得影片。
2003年的《恋之风景》是我比较喜欢的影片之一,在青岛拍摄的,这也是我喜欢的原因之一。
她扮演的女主角来到病逝的男友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寻找他画笔下的一处,然后在青岛认识了邮寄员刘烨,他陪她寻找画里的地方。
那会刘烨还很瘦,骑着邮寄员的28自行车,到她住的门前就叮铃铃的揿响一串车铃。
影片的最后,她找到了画里的地方——开满了雪白梨花的山坡,正如歌里唱的,你的回忆在哪里,让我为你好好收集,那已经成为了我唯一,活下去的动力。
她来寻他的回忆,把他从前未有她的日子重新温习。
影片中我最喜欢的画面,不是结尾的时候出现几米的漫画,也不是漫山遍野的梨雪纷飞。
当林嘉欣骑着普通的女式自行车,穿越青岛的大街小巷,从坡上快速地冲下来,车身车铃颠得叮铃叮铃响,她的头发被风掠向耳后——我牢牢记住了这个镜头,因为我也是爱着这样骑着自行车快速地与风伴行。
她让我想起我中学时代拥有的一辆二手的24女式车,非常旧,颜色都斑驳了。
但我还是很欢喜的每天骑着去学校,跟男同学比赛谁骑得快,带过步行的女同学,每到下坡的时候都松开手刹一路冲到底......还因为一路上塞着耳机,好几次差点被后面超上来的汽车碰到。
但还是那么样的喜欢骑车,一路的风景都很好很好。
最后一次愉快的骑车是在杭州,租来的自行车,在一个地方租可以去另一个地方还。
傍晚的西湖畔还游人如织,夏天的夜风被湖水一浸凉凉的很解暑。
我在小贩手上买了一只粉红色的汽车绑在车笼头上,从湖这边一直骑到白堤,那也不过是我上学时差不多的路程,但我已经骑不动了。
渐渐行人稀少,湖边树荫葱笼,酒吧和饭店若隐若现的藏在岸堤深处。
真正是骑车最好的时候,还可以肆无忌惮的快速骑,扭着麻花骑,从小坡子上往下冲,怎么样都好啊.......但这些,也只在我天马行空的想像中化为一声叹息。
现在想来,那些青春的涂抹,像原浆一样丰沛的色彩,刺激的气息,留在生命的画卷上,虽然是那样粗糙,却也质朴的难以取代。
所以林嘉欣要去青岛寻找阿森的回忆,在他画笔下的那个地方,究竟留有什么样的痕迹。
走他走过的楼梯,玩他玩过的游戏,做他没做完的事,这条路她便也开始觉着熟悉。
恋之风景-2003这个名字,在当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听到了若干次,可惜只拿了个最佳摄影。
因此,一直想要看看,林嘉欣在里面演得怎样,这部电影说的是什么。
男朋友死了,留下一本日记,一幅画画着他最后的日子里脑海里念念不忘却不知是哪里的景象。
林嘉欣带着一份思念,一本日记,来到青岛寻找这幅画的现场。
这样的简单主题,就像日本电影一样,就是抱着获奖的希望拍的——你总不能期望这电影票房大卖吧?
在青岛这样一个美丽又简单的地方,不期然遭遇了一份新的雾水情缘,于是心情越发矛盾。
是继续沉溺在痛苦的记忆之中,还是忘掉悲伤重新生活。
有几个点,林嘉欣演得特别差,那些脸部的特写充分展现了她不足够的演技,例如吃面的一场戏,几次欲哭欲泣,那场戏应该是NG太多次情绪多次反复,都不知道怎样演了。
然而又有那么几个镜头,特别的让人感动——坐在床边割脉,看着血流到手心、滴到地上,突然醒悟过来,赶紧用布扎着手腕,然后跪在地上,把血迹全部抹掉;最后在树底,把男友的骨灰埋了。
看得出,导演黎妙雪想要表达很多事情。
老青岛的浑然天成的美,老婆婆和老伯伯的感情,片中的每一个配角都出演得有理有据,把导演的意图清楚传达了。
不过,整部电影纠结我的地方,依然在于遗忘。
越是寻找,林嘉欣越是害怕,因为她发现自己的寻找其实是一种遗忘;她更怕的是,当自己找到这个地方,便是“一切该结束了”。
你明白吗?
当你心爱的人离开了,循着他的足迹,你竟发现了一个不是自己以前认识的人,原来自己不够了解他。
然而,这些了解都已经太迟,于是你又碰上了另外一个人。
“恋之风景”在登瀛,那梨花树到了春天漫山遍野地盛放,既是结束,又是开始。
最后,或许导演最恋的,其实就是登瀛这个地方吧。
小时候看过的地方,到死的时候即便忘记了地点,景象还是萦绕。
而在这个地方,每天又可以有那么多美丽的事情开始和发生。
说到底,这是导演拍给青岛的一封情书。
曼儿的回忆充斥着失真的光晕,也许正意味着是过于沉溺往日时光后对事实的美化。
她摸着德森僵硬失去血色的双手,颤抖着拿出化妆品调色,只为给男友的关节抹上活人的红润,然后割腕后挣扎着俯身擦地。
遗憾的是,可能我对浪漫过敏,这些过于文艺的桥段都未曾打动我。
反而现实片段中,曼儿与阿烈的相处更加细节、真实,打动人心。
阳光下旋转的木椅,登瀛梨花下的奔跑与对视,和雪夜中阿烈模仿动物鸣叫声反被街坊斥骂的设计更朴实真挚。
版本问题,郑伊健国语配音过于出戏了。
对比刘烨的普通话,林嘉欣、苏瑾的台湾腔含糊而甜嗲,每每需要靠着女主美丽的脸蛋才能忍下她的台词。
电影中林嘉欣的初恋女友模式简直了,符合最吸引大众的清纯含羞形象。
让人看了感觉要是没有谈过这样一个女友,这辈子算白过了。
电影最后死掉的那个老头没有白活,因为他吃过老奶奶的桂花糕。
可以想象,黄素影奶奶的桂花糕该有多好吃啊!
刘烨的演技绝了。
活脱脱一个奶油小生,这里把奶油换成高原红可能更合适。
那个年代的男孩谈情说爱的羞涩不必女孩子少,刘烨能把这种羞涩表达的恰到好处。
说回正题,在电影中我看到了三段感情:第一段是林嘉欣和郑伊健的感情,人已故去,却还是不舍离去,追忆、追迹、还追感觉。
第二段是苏瑾和她前夫的感情,完全没有一丝留意,直奔未来而去。
第三段是黄素影奶奶和老头子的感情,老爷子想念奶奶的桂花糕,老爷子故去之后,奶奶抄写心经为老爷子超度。
可以看到这两人是心心相系的。
其实第一段的感情确实有点作了,林嘉欣看到奶奶抄经的时候,就是对自己的映射,所以林这个时候哭了。
同时,这三段感情也在拷问观众,你要选择哪种?
沉迷感情、忧郁伤感的;对待感情转瞬即逝的;还是相濡以沫、心心相系的?
故事最后的还是妥协了,感情固然说明人性的存在,但是日子还是要过的,每个人都要给自己一个存在的理由不是嘛。
再次重申,林和刘绝对的加分项。
年轻时候,不太容易爱上一个人;爱上之后,不太容易说放手;不得不放手的时,又不太容易重新开始。
有的人留在原地,有的人走到尽头,有的人念念不忘,有的人从来不曾记起。
好不容易走你走过的楼梯 玩你玩过的游戏 做你没做完的事 这条路我也觉得好熟悉 所以我有理由怀疑 你住过这里 如果思念能随时间累积 创造另一个天地 风景一定好美丽 有点可惜回到了你的过去 找不到我的影子 闻不到你的呼吸 这些人有些暧昧的痕迹 和你有过甚么关系 你认不认识 如果思念能随时间累积 创造另一个天地 风景一定好美丽 我的回忆在哪里 让你代我去忘记 直到我忘了爱上过你 我才拿出来温习 你的回忆在哪里 让我为你好好收集 那已经成为我唯一活下去的动力——林嘉欣 恋之风景
《恋之风景》是一部非常清新浪漫的文艺片,会让我联想到岩井俊二的《情书》。
如果故事只有林嘉欣和郑伊健,那它就是青岛版的《情书》;但是故事里出现了刘烨,那它就成了一封写在青岛的情书。
我没去过青岛。
以前只知道它是一座北方的海滨城市,有啤酒节。
我知道得太少了。
原来它有那么多弯曲的、高低起伏的小路,称得上是东方意大利。
我想它比意大利更加迷人,因为刘烨和林嘉欣曾并肩在这里散步,曾骑着自行车绕着弯弯曲曲的下坡路滑行。
那斑驳的树影给这一切添上了更加浪漫又柔和的色彩,我想我几乎要爱上青岛了。
这部电影不是没有缺点。
旅馆老板这条支线是离散的,和主线无法串联起来,也并不曾通过支线的经历教给主线的人物什么东西,或带来什么思想上的改变,所以它是游离的,可有可无的。
而关于主线,我看到有评价说没给曼儿和阿森的感情线足够的铺垫,但我觉得在一部90分钟的、主题是女主寻找过世男友的往事的剧情里,曼儿的几次自杀,曼儿的虚幻的执着,这样的铺垫其实已经足够了。
主线是两条线交替并行:林嘉欣和郑伊健的镜头是带着柔光的,梦幻的,触碰不到的;和刘烨的镜头则是写实的,是棱角分明的,是落地的。
曼儿找寻的阿森画里的风景,不过是“满目青山”;而这个过程里一直陪伴在女主身边帮助她的小烈,何尝不是“眼前人”。
也有人说曼儿和小烈这条线进展太快,我非常不同意。
这条“实”的线是非常饱满的。
他们曾一起走在夜深人静的小路上,小烈模仿各种小鸟的声音逗曼儿笑,树影打在他们身上,明明暗暗;他们曾一起骑车比赛,一起因大声喧哗而被训斥,一起夜里偷偷去图书馆找线索,被发现后狂奔着逃走……这些都是恋爱中的少男少女会有的经历,那么幼稚,那么动人。
他们也有暧昧得令人心碎的瞬间。
小烈来找曼儿,却不敢踏入屋门,曼儿擦地时在镜子里看到小烈却假装没看到;小烈帮曼儿修灯泡,修好后低下头,正看到曼儿帮他摆好鞋子、抬头望向他的脸。
这样浓烈的相互吸引,在曼儿的纠结中变得更有蛊惑力。
她来到阿森长大的城市,想走他走过的路,想更多地了解他,想更深地记住他,可是最后却情难自禁地被小烈吸引,她想象中阿森走过的路变成了小烈走过的,她想象中和青岛有关的一切都变成了和小烈的共同记忆,她想记住的脸却渐渐忘了,她脑海里越来越多地出现的是另一个人的身影。
当她渐渐发现,原本应当被她珍视的回忆、不能忘记的人,一点点被另一个人覆盖,她感到恐慌。
曾经那样热烈的爱,真的会被新的感情取代,这个取代的过程里,谁都会陷入纠结吧。
自杀只是一瞬间的勇气,但只要活着,未来就会有无限可能,也许有一天,你就会找到一份新的值得珍视的感情。
曼儿不敢正视这份感情,所以选择了逃避,可谁又能拒绝为自己画的整整一面墙的登瀛梨雪呢。
故事的结局非常日式,甚至用上了“日剧跑”,当曼儿跟着小男孩儿穿过那片梨雪,看到树下小烈灿烂的笑,我想她再也离不开青岛了。
正视自己的感情,走回现实,只是迈出那一步的距离罢了。
“恋之风景”,起先是阿森画里的风景,后来却是小烈带给她的,真正的风景。
登瀛梨雪。
林嘉欣的长相非常甜美清纯,由她来饰演那个带着一幅画从香港来到青岛,寻找过世男友的忧郁的失意女青年,让小烈一见钟情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而刘烨骨子里有一种很极致的文青气质,饰演小烈这样一个能把曼儿从虚幻的过去里拉出来的业余画家兼邮递员,亦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这部戏里刘烨的表演非常有魅力,那些暧昧的瞬间几乎令人胸中酸胀得要落下泪来。
《恋之风景》讲述的是2003年左右的故事。
中国还没有通高铁,香港和青岛的距离,仿佛是两个世界;邮递员送信要骑着自行车,我想那时候的时间应该过得很慢吧。
那样慢节奏的生活,就像片尾里出现的幾米和他的画,已经随风消逝在时间长河里。
你还记得幾米吗。
我想去青岛看看电影里的登瀛梨雪,想去看看刘烨和林嘉欣走过的起伏的小路。
《恋之风景》于我而言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它在《一辈子的昨天》这篇rps文里占据了大量篇幅,而刘烨和林嘉欣走过的那条小路,因为他俩走过、因为《一辈子的昨天》里描写的剧情而格外美丽。
一直特别喜欢青岛的原因是少年时代看过一部在这里拍摄的电影,叫《恋之风景》。
很巧刚好是自己最喜欢的演员做男女主角,所以总是反复的看,也把青岛反复的喜欢着。
这部电影陪我经历了太多事情。
今天躺在民宿的沙发里看这部片子,想到我初次看的时候,的确是痛苦、痛苦,能够支撑着活下来都实在侥幸。
一切真的美好的从来没想像过。
我本来很想通过看这部片子流点眼泪,不过结果有多个情节配合音乐却让我不知道该哭还是笑,眼泪是没有流出来,笑容也只是进行到一半.恋之风景.总会流动过去,这是为什么人们会说你的人生其实是一场旅行.一场场曾鲜艳曾轰烈曾生动的爱恋也都只是流动的风景.恋人们是过客.旧的和新的.治疗失恋的方法有太多,就算是什么也不做,时间也会帮你抚平伤口,除非你像曼儿一样根本不想从那种悲伤中走出来,你死命地和时间搏弈.可是不知不觉间,你还是重新地沦陷了.我过去对青岛没有多少概念,没想到会是和鼓浪屿一样让我心动的地方.那些坡路也让我想起了随园.其实我好喜欢说下就下的雪,屋子里的暖气管,林嘉欣的衬衫加奶奶衫.重新沦陷了的你,不知所措.人太不愿意相信美好的事物,总是以为自己是情圣,专一且长情,过去已经是凋零的花朵,面对美好的新生花,你却非要对自己说,这样不对,这样不好.你该在什么时候才会明白,一切都是浮云.对过去的执念能为你带来什么?
所以人活于世,理应了无牵挂.就像.婆婆反复抄写的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曼儿看着这些忽然不能控制地大哭.其实很多道理,你完全理解,但是就是做不到.仿佛只有从了你内心的冲动,生命才有意义,才能继续.当我注意到片子的英文名floating landscape,我知道我明白以上所有道理.但是放不下浮景的你和我,五蕴皆满.我的冲动,你明白.
德森这样写日记,2000年9月18日,午后,微雨。
曼儿每天都抄一篇,端一张小板凳,把自己安安稳稳的放在回忆里。
她用薄薄的刀片划过手腕,鲜红的血铺在地上,然后她看到了什么,从身边拿起一张毛巾一面裹着受伤的手,一面搽去血迹。
她看到了一幅画,于是踏上寻找一段记忆的旅途,却意外收获另一份爱情。
我习惯在第二天不上班的日子晚睡。
比如现在。
通宵的看电影,老电影。
郑伊健曾经说过,林嘉欣是最可爱的女孩子,他想不出会有哪个男孩子不喜欢她。
笑容纯真,温柔又带着些轻盈的忧虑的林欣嘉。
曼儿在海边遇到小烈的时候,他正在教一群小孩子画画,英俊而憨厚的小烈,陪着她寻找属于另一个人的回忆。
青岛一定很美,红色屋顶的房子,弯延而下的石板路。
阳光微微的照射在冬日的早晨,处处透着清新。
仿佛在那暗角里生长的小苔藓,安静的生活。
青岛的路,大多是斜坡,沿山而见的坡路,这让我想起了时常看的韩剧。
小烈与曼儿赛车一段,从倾斜的山路冲下来,嘴角带着笑意,干净简单的爱情,在萌芽之中,露出喜悦的微笑。
突然而至的雪,纷纷扬扬的洒落在那个毫无征兆的深夜,曼儿欣喜的抬起头,夜很黑,只有昏黄的灯光照射下来,小烈站在曼儿五步以外,有些局促不安。
隔壁的伯伯死了之后,曼儿送饭给婆婆,见到年老的婆婆在抄心经,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她突然不可抑止的悲伤起来,跌跌撞撞的冲回自己的房子,摊倒在地上。
哭了起来。
其实她找到了那个地方,但到达之后固执的以为,不是那个地方。
因为如果找到那风景,就像德森会消失一样。
找到之后,所有的事情都会真正结束。
结束的是她对生的寄托,还是对小烈的感情呢?
2004年的片子,很有几米的意味,冬天的干净和清新,在安静的海边,在清静的早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总算不负此名。
恋之风景。
青岛真美。
受不了林嘉欣偶尔的国语发音,青岛老建筑
冲着林嘉欣和刘烨和青岛看的~
看《非常完美》想到《恋之风景》,都穿插了漫画,后者感人的多。
你的回忆在哪里?让我为你好好收集。10年前看的文艺爱情片,怎么能忘了林嘉欣。就连她夹生的国语都是一份回忆。
淡淡的
只为最后的5分钟加一颗星。但两位主演一直都非常非常喜欢!
不错的片子
同名主题曲倒是蛮好听
比较喜欢这部电影
2003年1月,青岛。特别鸣谢张叔平、黄爱玲。风景是美的,意境也能看出一些,可是情感终究是漂浮而做作的。一个缺乏细节的故事,虚伪感是硬伤。
差点忘记看过这片的了,林嘉欣看着很纯,歌好听,几米的画面被涂画出来不少
第一次认识林嘉欣~女神!
电影比音乐怎么就差那么多涅?
这是我大2的时候看的一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我会很喜欢青岛; 今天回头来看,我真的好想辞职去青岛生活一段时间。。。
不好看,看了还难受
我走着你来时的路,在楼宇间人群中脑海里寻找你存在过的痕迹,还有你爱过我的证据。歌曲里那一句“我在这里,你在哪里,没关系”到现在还在感动着我,爱情里的执念总是害人不浅,可是如果没了执念,真爱又有什么稀奇的呢。
爱上青岛的风景 小巷 还有海滩
刘烨和林嘉欣一点都不来电。实际上刘烨和哪个女的演戏都不如和胡军演蓝宇来电。
我一直都很喜欢林嘉欣 可是她去生孩子了
因为在青岛拍才看的,2003青岛的冬天并不美。非常做作的日记独白啊,林嘉欣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