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尾很棒,中间烂肚肠。
从飞机开始直线坠落,到迫降。
整个过程拍的惊心动魄。
等飞机落地,故事开始缓慢进展,完全成了影帝一个人的表演秀。
节奏变得很慢,那个搞摄影的女人的加入把故事拖的很长。。。。。
直到那个疑似故意没关的门里那一冰箱酒的出现,影片才又一次加速。
烂醉如泥,可卡因急救,听证会。
比起《林肯转》,我更喜欢这部,为什么没有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却只有最佳男主角!
也许是肚肠太长了吧
这部片子对于处置航空器特情方面,拍得很专业。
但是,此片的主要目的还是在道出程序正义和事实正义的冲突。
尽管机长通过所谓“本能”的飞行驾驶技巧,处置了飞行手册里无法参考的航空器特情,结果虽然不是全员生还,但也堪称不易。
在事实正义的角度看来,无论机长个人其他方面有多恶劣,通过这样的结果都将其定义为“英雄”绝不为过。
但是,程序正义往往是保证事实正义不坏的办法。
对于航空行业的运行监管,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NTSB和FAA皆是将此付诸实施的机构。
这些机构运作的依据,自然依靠美国法律框架下的行业规章(regulation)。
酗酒、吸毒和服用影响神经类药物,是被认定为影响飞行员正常操作的行为。
所以,NTSB进行事故调查,这是必不可少的标准检查单程序。
尽管机长救人的事实,显示了人性光辉,但是违反航空法规在先,这样确实应受罚。
最后机长被判了五年刑,应是归咎于酗酒和吸毒违规,导致的对于空难负有部分的刑事责任。
为何没有终身监禁。
因此,最后的判罚结果,应当是综合考虑了程序正义和事实正义的。
法律的精神,应当是程序正义和事实正义的合二为一,并不是对立统一。
此片的事故原型为国家地理纪录片《空中浩劫——阿拉斯加航空261号班机空难》,有兴趣可以参阅如下链接。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6%8B%89%E6%96%AF%E5%8A%A0%E8%88%AA%E7%A9%BA261%E8%99%9F%E7%8F%AD%E6%A9%9F%E7%A9%BA%E9%9B%A3
7分。
片头20分钟航班迫降拍得很精彩,但同之后的故事节奏完全不搭,还不如直接就让男猪回忆当时的场面呢~飞机落地以后的故事拍得无比沉闷,让人昏昏欲睡,完全没搞清楚女猪这条线的意义,纯粹是画蛇添足。
但还是很喜欢Denzel Washington的表演,最后的结尾既过于理想化,又显得铺垫不足。
法律边缘系小类型片。
一夜之间,从英雄变为犯罪嫌疑人,如同载有一百多名乘客的客机从一万多米的高空坠落。
情感与制度程序的对抗,往往难辨对错,看点在于男主通过直面真相来救赎其沉沦已久的灵魂。
适合人性揭示控和心理分析控的口味。。。。。。。。。。。。。。
请教,短评为啥加不上?。。。。。。。。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当空难片去down的,因为大爱国家地理频道的《May Day》系列。
看完发现不是这回事儿的。
一边纠结麦道飞机或者说任何大型客机从物理结构上有无“inverted”两转还能稳定飞行或滑翔的可能性,一边很沉痛的看着男主和女主挣扎挣扎挣扎。。。。
就算是传说中的自我反省自我救赎吧。
男主一开始一看就是没理想没道德没羞没臊的生活状态。
但是架不住丫就是牛!!
(话说看了好多实例里,在极端情况下体现上帝大能的大牛都是军队推下来转飞民航的,看来高精尖技术的战斗机是比民航不靠谱多了~)老华盛顿最牛的是巴巴的小眼神啊!!
有时候看似无赖,有时候看似悲哀,满脸深沉的时候,其实内心可能在耍混。
真是活灵活现!!
个人赶脚他最后的坦白未必跟宗教有多大关系。
但凡有点信仰的人(好吧,也可以说这种人是信念上有点addiction的,也不至于酗酒吸毒成瘾的)。
人总要有点啥瘾头作为寄托嘛。
何况之前去副驾病房作试探的时候,看人家女友一口一个“praise jesus”,最后还伸爪诚邀男主一同祷告,男主明显一脸“what a f*ck / r u kidding me”或者说文明点至少也是不以为然却终于没敢冒犯的样子。
可能是中间节奏有点慢,我一直走神继续琢磨飞机空气动力学结构的事儿。
结果到了听证会前一晚上,男主一边牛排一边电视百般无聊空洞的眼神,居然一下子把我拉入了戏。
lg当时还在边上说,期待听证会上有翻感人长篇演讲;我在期待什么?
期待他这种厚脸皮混球有个忏悔?
虽然知道不是他吸毒酗酒造成的空难,甚至凭着短暂酗酒经历,我甚至觉得,丫要是不high,没准还没法那么当机立断鬼斧神工的拯救飞机呢!
结果,我们都错了。
这就是最精妙最讽刺的结尾!!
一心要帮他的朋友(pilot's union那位),时刻西装革履做专业状的萎缩律师,为了听证会顺利过关,眼睁睁帮着男主“自high”,还得付钱!!
笑疯了!!
真他妈尖锐的嘲讽挖苦!!
听证会上,最后对着前。。。
gf不大准确吧,前乱搞对象那张看起来健康活泼朝气蓬勃的证件照,男主崩溃了。。。
其实从他几次努力中能看到,他一直渴望被拯救,却又不愿面对后果承担责任。
越强的瘾君子,越需要更强大的外界力量/限制或者生活中越残酷的变故,来给予充分的刺激以使他们断瘾。
否则,只要不伤及自身,即使离婚、即使妻离子散众叛亲离,他们依然可以逃避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自我麻痹的快感对一切视而不见。
我们也都猜对了。
感人的长篇大论、忏悔,都有,只是在最后的correction里。
他终于为自己承担了责任。
很正面嘛!
他永远不能再飞了,作为优秀的飞行员,确实可惜。
但比起当初的恣意日子——混乱的胡闹、无序中混杂着焦虑、还揉合着违规所带来的快感、蒙混过关的得意和庆幸心理;现在这种规范、坦白、不再有良心谴责的轻松、“教书育人”般谆谆的现身说法,对他来讲,岂不是最佳的归宿?
真正有品质的生活。
否则,即使混过了听证会,他也只能带着随时需要被酒精浇灭的内心谴责在原来的路上越走越远,直到有一天酿成再也躲不过去的恶果。。。
我没觉得他有任何信仰。
但最后,他心甘情愿去做的,就像最虔诚的传教士一样。
每个人其实内心都有信仰的,未必是上帝、佛陀或真主,而是自己安身立命幸福度日的基准。
得之,则安,不得,则多忧常虑。
再唠叨一句远点的。
以前看may day,NTSB条分缕析抽丝剥茧分析航空事故,看起来似乎只是技术难题。
只有屈指可数几部片子,写道飞行员不断的appeal或者对事故未能达成general accepted的最终结论。
看了这片子,才意识到,后面有多少利益方的博弈⋯⋯飞机制造商、航空公司、工会、飞行员联盟,等等等等,任何一方都代表着强大的经济利益甚至能引申到政治因素、上升到民族问题。
能全部用强大翔实的物理证据解释明确的,恐怕才真是少数了。。。
唉!
本片与三年前汤姆汉克斯的《萨利机长》异曲同工,危机时刻存在于我们所处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危难降临,人的本性自然是先保全自己,其次才是最亲密的人,机长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挽救了绝大多数人的生命之后,相信当事人和家属乃至整个社会对此都是心存感激,而不是用理智去评判机长的职业操守或者应急操作是否符合规则,而这是监管机关从司法流程层面该做的。
限于篇幅,用简短的场景对主要出场人物加以刻画,通过剧情的串联把人物交织起来,使得观众对于机长这一角色的职业性格、个人作风和家庭背景有了完整的认知,最后在一段现实社会的道德与司法论辩中达到共情。
影片开场的迫降戏节奏感把握得当,既展现了机长过人的英雄胆识和高超的飞行技术,也从多个细节上勾勒其形象,这些为后续剧情的起承转这作了铺垫。
酗酒成瘾是机长最忌讳旁人提起的话题,真可谓一点就着,直至最后听证会的翻盘,机长无法再继续蒙蔽自己,勇于向公众坦承。
虽然因此短期服刑,但也算完成了自我救赎,更重要的是重新赢得了儿子的谅解和尊重!
我是一个八年多的烂赌鬼,从2006年世界杯至今。
输掉很多很多钱,而且太过沉迷,导致工作、生活、感情一塌糊涂。
对家人、朋友、女朋友,说了太多的谎言,关于戒赌,关于借钱…… 后来我已经厌倦说谎了,自己都无法说出戒赌(或是否在赌球)了…… …… 也许,为了自己内心的骄傲,也许为了敷衍社会的压力,我经常在赌球上说谎,不面对现实,不面对自己。
因为自己内心里,一直认定,自己赌球的技术很厉害,一定会把输掉的钱赢回来的…… so, 现在还在赌球中,只是不再说谎(是不是意味着更操蛋,彻底沉沦了呢?
我不知道答案……)××××××××××××××××××××××× 引用“水果,”的影评×××××××××××××××××××××××××但其实都是他自己不敢面对自己弱点,为自己所编制的谎言。
就像在教堂交流会上,那个上台发言的人自我反省的一字一句都在扇他的脸,但是他不愿意去承认,不愿意去接受,最后提前走掉。
酒精早就毁了他的家庭,毁了别人从内心里对他的敬重。
他自己也知道,可就是改不了。
就是一直那样。
这让我想起初中化学老师举的一个例子。
当时真的不懂她在说什么,但是现在 感触太深了。
毒蝎子想要过河,希望乌龟能够帮助他,他想乘在乌龟背上过河,乌龟不愿意,说你是只毒蝎子,你会杀掉我的。
毒蝎子就说了,我乘在你背上,我不会蛰死你的,不然我不就掉进河里淹死了吗?
乌龟一想,好像也是,没有什么问题。
就欣然让蝎子上来了。
然后到蝎子上来以后,看着有猎物在面前,一直想要蛰他,他的习惯,他的本能,都驱使他去蛰死乌龟,虽然他一直忍耐,一直劝解自己,但还是没能忍住,毒蝎子就在河中央把乌龟给蛰死了,自己也掉进河里淹死了。
其实身边竟是这样的人,就算知道花天酒地不对,就算知道不务正业不行,就算知道不努力只有死路一条,就算知道继续放纵只能让自己废掉,就算知道总因为自己的坏脾气而被人讨厌,就算知道自己性格不好导致让和他相处的所有人都不开心。
但还是不能止住,不能控制自己的,继续向下,搞砸自己的一切,他们无法面对自己的本能,不能去控制住他。
就算他们有所改观一段时间, 终究又会又回去,回到老样子。
是的, 有没有人想当一个坏脾气的人,当一个浑身缺点奇奇怪怪的人,没有人想一直虚伪一直伪善下去,没有人想一直无所事事一无所成无所追求。
但就是有那么多人,明明不想,却一直那么做着。
他们想whip一样,知道自己的酒瘾毒瘾,但是无法去控制他,无法去直面他。
我?
我不想在搞砸自己的一切。
从法理上来看,首先要找出导致飞机坠毁的直接原因,经委员会调查后发现是因为飞机本身零件陈旧而导致发生故障,即人为无法控制的原因导致,因此飞机坠毁是无法避免的,和男主角无直接关联,与男主角驾驶飞机时的心理状态也无直接关联。
因此关于飞机事故的责任关联和赔偿都应该由航空公司和制造商承担。
但另一方面,男主角醉酒驾驶飞机也显然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有相当严重的安全隐患,被起诉和刑事诉讼也是符合法理的,但这不应该和飞机事故混为一谈,而应该看做分别事件进行处理。
ps, 本人觉得这部电影最经典的地方是那个癌症病人的几段台词,实在是神来之笔。
本片是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时隔12年之后重新执导真人影片,作为曾经拍出过像《阿甘正传》、《荒岛余生》等佳作的导演,12年确实等得太久。。。
影片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算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片子,要演技有演技,要人性内涵有人性内涵,可节奏上稍微缓慢拖沓了一点,如果能更紧凑一些就更好了。。。
片尾的反转没太大悬念,倒是丹泽尔华盛顿的表演可以好好欣赏一下,这个角色给了他足够发挥的空间,可以说,影片在很大一个比例上都可以看成是他的个人表演。。。
一个是派拉蒙的FLIGHT,另一个是哥伦比亚的SUBWAY,刚好两个片子都是丹泽尔华盛顿演的,Flight更考验演员的功底,因为备受心理的煎熬,最终还是自己走出了心魔,还原事实的真相,典型的美国价值观的电影,因为导演Robert Zemeckis,Forest Gump 就是他导的,那一年阿甘打败了低俗小说中的John Travolta,摘得奥斯卡小金人,而今晚看的Subway中的Denzel Washington 也击沉了约翰屈伏塔。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巧,机缘和巧合无处不在!
酒鬼可笑的自我救赎。
关于酒鬼生活一团糟的教育片,丹尼尔华盛顿是个演技和气场都很强的演员。
I need a coco puff.
前面几十分钟十分精彩
前二十分钟是悬疑片,后一个小时可以睡觉了
电影是在告诉人们只要喝酒并不影响工作就能喝酒了吗?承认了就行了吗?
华盛顿说shit的样子真帅。
【开头灾难戏、医院相遇戏与本片重点——航班迫降后问责的故事——两者之间断裂太大,主体部分拍得完全抓不住人】
Denzel Washington一个人撑起一部电影!
Who are you? That's a good question.
x2毒酒毁一生。把一切人性的美好都归功于上帝,真正的政教一体国家非灯塔莫属了。最后他儿子的论文题目叫「我这一生遇到过的最棒的人」???贞女失节不如老妓从良啊哈哈哈哈哈!美式三观真特么棒👍🏻
俗气得跟隔夜的酒嗝似的
这译名不让人误会是灾难片才怪呢!酒精能让人成瘾,我是真不理解!不过,最后机长放弃了利与弊的选择,直面真与假的场面还是挺令人动容的。小丹不错。
已经看了一个半小时了,不知道想表达什么重点。
浪费了我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又拖拉又套路……很想打一星,但又觉得要和小时代区分,还是两星好了
前三十分钟营造的飞机坠毁的紧张气氛非常到位,让我当下立刻产生再也不要坐飞机的想法;后半截丹泽尔华盛顿的各种心理挣扎也刻画得细致入微,影帝的演技没得说,女主那永远暧昧的眼神也很特别;整体感觉与《逃离德黑兰》不相伯仲,但同样的,情节都在意料之中,没有惊喜也难以留下什么持久的情绪,实未
就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没必要扯上2个多小时
自诩已练就了神功,什么冗长拖沓都能挺得住,是在没咖啡,没红茶的条件下。这片子让我破了功,这是要有多没劲啊!
完全可以只看前三十分钟
Hi, I'm an alcoho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