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罪恶的深渊中千锤百炼以致极限方能领悟真正的正义。
2,色彩运用饱满,看起来很舒服。
运镜和构图也不乏可圈可点的地方。
个别场次的戏份剪辑处理的很犀利。
开篇沉闷不吸引人,至中段渐入佳境。
个人感觉复仇线处理的过于弱化了,但是就全片的调性来看也是合情合理,只是不太能满足在下这样的恶趣味爱好者。
复仇可不是请客吃饭,谈着恋爱就把这件事儿给办了。
3,在美国的中国黑道,吼吼。
4,译名不好,差评。
5,所以郭达的片子为什么总是能够如此轻松的过审呢?
15年的时候看过,完全没印象,过了4年,也就是现在又看了一遍,因为实在不记得内容了。
按理说,杰森斯坦森的动作片基本上我都有印象,每次都荷尔蒙爆发,故都有印象。
但这部片子居然毫无印象,这就奇怪了。
所以再看一遍。
才知道,估计第一次看的时候完全没在意。
这是一部关于救赎的电影。
翻译 成蜂鸟特攻,蜂鸟都与内容相去太远。
里面仅仅是因为乔伊的队友被枪杀后乔伊疯狂报仇时出现的蜂鸟,导致后来乔伊出现幻觉都是蜂鸟。
蜂鸟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乔伊的队友们一个一个的离去。
当然,更明白的说法应该是,队友的死去与蜂鸟的出现已经让乔伊认为是同一件事了。
整部片子,其实讲得就是乔伊后来为队友复仇之后作为逃兵回到英国,本想一直沉沦下去,谁料在小巷子里的垃圾堆居然被人收保护费了。
他动手打了人,与相互取暖的伊丽莎白失散,自己逃到一处高档区的住宅里。
在那大房子里,他发现主人在10月1日前不会回来,于是假冒主人的朋友在那里居住了下来。
同时,想通过救援站的修女克里斯缇娜寻找伊丽莎白。
接着,乔伊逐渐恢复理智,开始寻找工作,最后给黑帮贩卖毒品。
在寻找伊丽莎白过程中,与修女发生了感情。
最后得知伊丽莎白被嫖客杀害,在明知与修女无结果的情况下,他决定为伊丽莎白复仇。
结束的时候,见过修女最后一面之后,乔伊放荡自己任由警察抓捕。
这部片子是杰森斯坦森少数的带打斗的文艺片,且内涵丰富。
这里说两个有意思的地方,乔伊是因为修女而振作起来的还是他自己振作起来的?
片中显示,乔伊是喝醉酒之后去看了修女并给了她500元,接着又去找她要消炎药跟止痛药之后,乔伊就开始找工作,开始锻炼身体。
很多人都说是修女影响了乔伊,让他重新振作的。
可是我不这么认为。
片中刚开始,修女其实给乔伊带来的帮助并不多,实际上来说,是没多少很深入的互动。
这样就让乔伊振作起来,我觉得并非如此。
乔伊是正巧能在一个相对富裕且主人不在家的房子里正常生活了几天之后,他才重拾了对生活的希望。
正如片尾与克里斯缇娜在芭蕾舞会结束后见到的最后一面跟她说的,你知道我正常的时候经常杀人,唯有喝酒了才能减少负罪感。
所以,乔伊不是因为修女而振作起来的,而是改变了环境之后,他突然很想恢复一下以前的正常人的生活。
压着深深的负罪感,对还生活着的人做出救赎,这是乔伊突然振作起来的原因。
而后来又不断喝酒,原因是他知道修女最终要离开,而他也要了伊丽莎白的复仇,于是他安置好一切,给妻女留下一大笔钱,与修女的最后疯狂,为伊丽莎白复仇,当这些都尘埃落定了,他就知道,可以无悔的离开了。
人生,可以完结了。
要蹲大牢还是在街头等死,对他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
所以,克里斯缇娜并不是让乔伊振作的原因,对生活的最后一点眷恋才是他振作的原因。
可以说,克里斯缇娜并非是原因,却是乔伊救赎生涯中曾经有过的美好。
从这点来看,乔伊最后边喝酒边到处走,正是最好的解读。
他想做个好人,想重新来过,但伊丽莎白的死给他带来对生活的失望。
他混迹黑帮,其实是想给自己妻女留点积蓄;他给克里斯缇娜送裙子送吃的,其实是感谢修女,也救赎自己。
当一切又随着修女的离去而回到从前,他已经生无可恋了。
正如给克里斯缇娜最后的信写的一样,回到自己的地方默默消失。
临走前,乔伊不但把他占用房主的钱还给房主了,给救援站买了披萨,把走私偷渡的资料给警察,所有的这一切,不像是交代后事吗?
接着我们说第二点,克里斯缇娜修女。
这部片子讲的其实是两个人的救赎。
救赎,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曾经的向往。
克里斯缇娜明显是个苦孩子,十岁就被人骚扰,她遭受了多大的心理压力,从她一次又一次的数着体育教练骚扰的次数,17次,在第18次的时候,屈强的她把体育教练杀了。
为此,她也失去了正常人生活的权利,被送去修道院。
她从小想喜欢芭蕾舞,想成为玛利亚泽林思卡那样的芭蕾舞蹈者,42岁了还在舞台上跳舞。
她内心上向往美好,芭蕾舞就成为她永远逝去的梦。
但她知道,她已经无法再回到那些美好的生活里头。
她从小被人骚扰,杀过人,只有上帝才能收留她。
但她内心里一直有着一种向往正常人追逐梦想的憧憬。
这是明显的。
从她告知乔伊自己10岁就被骚扰了,就是想告诉乔伊,其实我也是一个悲剧的人,犯过错的人,我跟你一样的。
所以,其实我们都有过正常人生活的渴望,我们是同类人。
她跟乔伊一样,渴望得到爱,渴望去过正常人的生活。
但她比乔伊更克制,这大概是因为长年的修女生活。
她在片中表现出来的几次放纵,都有深深的自责。
用了乔伊的500美元去看芭蕾舞,结果没有一天睡得好,并且在下一次见面时想办法把钱凑齐还他。
随后因为不知道是否应该穿上裙子去参加乔伊邀请的摄影展而紧张得一天没吃饭,喝醉酒了与乔伊接吻,在镜子面前跳舞,她都有一种克制在里面。
放纵,是因为她内心渴望这些。
确切来说,这是修女的放纵,却是一个正常人想得到而得不到做出的挣扎。
只有申请了去非洲援助的前一天,克里斯缇娜才彻底放纵了自己一次。
其实这次放纵,带着很多意味。
克里斯缇娜年少就被骚扰了,对性,对爱,都有内心的恐惧,反抗与压抑。
克里斯缇娜是要把自己原来应该得到的美好生活做一次了断,因为她知道,她不该得到这些,她也不能得到这些。
在修道院的生活,她已经知道未来只能老死在那到处都是戒律的院子里头。
在与克里斯缇娜经历了一次轰轰烈烈的爱情之后,乔伊问克里斯缇娜,他有足够的钱,是否愿意跟他一起浪迹天涯。
克里斯缇娜没答应。
这也是乔伊最后的挣扎。
因为她要回到那修道院去,而乔伊,也应该回到自己的地方。
英国电视剧编剧能出Steven Knight这样的左派现实主义写手还混到了好莱坞开始搞导演,背后的故事实在是更让人好奇。
从2002年的Dirty Pretty Things,2006年的Amazing Grace,到2007年柯南伯格的Eastern Promises,2013年又开始自编自导Locke和Hummingbird,以及电视剧Peaky Blinders。
这位编剧始终将POV设置在社会底层遭遇窘迫的小人物身上,镜头关注的焦点始终是人贩子、黑帮(人贩子的主流供应商)、废奴(原始的人贩子)、妓女(人贩子的市场细分)、贩卖人体器官……显然,纯粹左派现实主义可以文艺(贾樟柯大家比较熟悉),但力量不够,更没有市场,无法商业。
Steven Knight的方法很简单,穿插进POV眼中高大上角色们的生活,以此形成强烈反差,同时制造剧情张力和悬念,这样一来,文艺力度上去了,商业悬念也出来了,《蜂鸟特工》算是代表作。
本片主角疯子乔伊无论作为士兵还是街头逃犯,都是社会底层,莫名其妙钻进空置数月的富人家中,金基德《空房间》上演。
从房间里的各种东西侧面描写富人的生活开始了。
极端的反差惊人的亮相之后,现实主义逐层展开……流浪汉,教会,房东,餐馆老板,各黑帮帮主,马仔,妓女,毒贩,嫖客,俄罗斯老鸨,人贩子……各种生态复杂之后还没完,再次回到极端反差:修女的偶像芭蕾舞明星,虐待妓女的杀人犯(应该是证券经纪人),乔伊住房的真正主人,以及……军方(别忘了这位大老板),都在篇末悉数登场。
左派立场已经不言而喻了,恶狠狠拨开伤口给人看,同时黑帮,动作和阴谋悬疑成就了商业,但文艺还不够。
没问题,把疯子乔伊的个人情感线再穿插进来:流浪伴侣的伊丽莎白;老婆孩子;红颜知己的修女;以及为战友报仇杀死的五个敌人(收保护费时的被害人同属此类);幻觉;酗酒……再加上修女的感情线,自述回忆时的长镜头,文艺范上来了,收工。
我不知道贾樟柯的小武和三峡好人中的社会底层是否有夸张成分,更不知道Steven Knight的故事中是否夸张了西方社会底层的现实。
但我能感觉到,即使不像媒体乐此不疲地拿来说事那么铺天盖地,至少在真正的底层,亲历者有着比乔伊失去伊莎贝拉和修女幼年遭受性侵更深、更多的苦难。
我只能说,文艺,对于真正的现实,太浅。
商业,对于真正的现实,太作。
真正的现实里,远非富人见到非法侵入者就会报警,他们或许压根就不敢报警。
真正的现实里,悬疑其实没那么复杂,因为穷人要么一眼就能看清真相,要么永远也进入不了富人的游戏规则。
真正的现实里,阴谋也就没必要那么奸邪,因为富人要么赤裸裸豪夺,要么无需跟群氓废话,在你弄明白之前只需坐以待毙即可。
真正的现实里,更没有杰森·斯坦森这样的英雄。
更多的是无能甚至无知的“好人”。
因为真正的现实里,神明如蜂鸟高悬头顶,它警告我们,光靠花拳绣腿和愤怒的口号无法停止我们遭受的威胁,因为我们的敌人其实是我们自己。
约瑟夫是从阿富汗战场退伍的老兵,患有战争综合症,精神压力极大。
逃离军队的约瑟夫成为了危险分子,一度成为流浪汉。
有个小女孩伊莎贝尔和约瑟夫相依为命。
有一天,伊莎贝尓被人抓走,约瑟夫不明所以,再也没见到过这个小女孩。
约瑟夫偶然间逃到一个无人房间,主人外出公干,整个故事中约瑟夫都霸占着人家的房间。
约瑟夫找到好心的修女克里斯蒂娜,请修女帮助自己查找伊莎贝尔的下落。
伊莎贝尔很快找到线索,把事情真相告知了约瑟夫。
原来伊莎贝尔被当地中国黑帮抓走,惨遭凌虐,被杀害。
约瑟夫一边干着刀头舔血的黑帮勾当,一边帮助修女做善事。
约瑟夫在和克里斯蒂娜相处过程中,两人感情逐渐升温,偶尔还有温存。
同时,约瑟夫也完成了为小女孩伊莎贝尔复仇的使命。
最后,修女离去,约瑟夫也重新开启了自己的生活。
特种部队,对于这个非常特殊的兵种,在我的头脑中有关的概念几乎全部来源各种影视作品,在这些电影或者电视剧当中,无论哪个国家的特种部队士兵无一不是超人一般的存在,除了具备超凡的体能和力量之外,各种武器上手就能用,而且用的好,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下,徒手搏击也个个是高手,被几个壮汉围住,往往眨眼之间对方就趟了一地,总之就是这些人都是被无比残酷的训练而锻造出来的杀人机器。
本片的主角就是这样的一位英国特种部队成员,不过他的际遇有点凄惨,在目睹自己战友全部被瞬间杀死,而且死的相当窝囊的状况下,他陷入了疯狂,然后…………在医院中逃跑的他,消失在都市的霓虹中,不过长期流落街头的他,被饥饿与寒冷长期折磨,犹如虎落平阳,被两个小混混欺负,不过很快的给他找到了一个空置的房子,在那里他犹如受伤的狮子一般独自舔舐着伤口,逐渐恢复着伤势也逐渐恢复往昔的风采,那台犀利的杀人机器更换了润滑油,重新充电,磨快了刀锋,再次开始运转起来。
这次杰森·斯坦森出马依然没有摆脱动作戏,不过话说回来,这冲着他去买票的观众们,估计都是去看他耍拳脚,摆肌肉的。
最近的几部他的作品中动作戏的成分越来越少,本片也是这样,穿插了一些零星的打戏,虽说打的还算精彩,但着实太少了一点,看的实在不怎么过瘾。
故事也依然不是很复杂,不过貌似最近西方电影中,各种中国元素逐渐增多,但绝大部分都不是什么好事,大部分是调侃粗制滥造的中国制造,或者来两个一脸贱像的亚洲面孔,要么整点中国黑帮,再外带两句中国话,哎……反正就是着力恶心中国人。
一个疯狂的修女成为影片中的一抹亮点,故事的结局有些凄凉,主角被…………一部较为典型的杰森·斯坦森式的作品,看看还算可以。
看结尾那意思还要拍续集,能不能有续集就看郭达斯坦森的力度了。
相比范迪塞尔,郭达强多了。
最火时接的片子也都算的上还行,不像老范,这几年真是高一脚底一脚的。
说回电影,只能是还行吧,但是没有毛病。
这个男人有不为人知的前史,最后拼命走穴挣钱。
除了给过去的妻儿一个交代,主要还帮助修女解决了各方面的问题。
真乃大善之人啊。
人物没啥特征和个性。
当然对于那几年爆火的郭达斯坦森来说,那都不是事了。
每个人对世界或者对自己的人生都有自己的定义和判断。
外界有太多的东西会把你的眼睛蒙蔽,如果认为是对的,就要努力去实现他,虽然有时候会违背这现世的准则。
但又是谁规定这个准则就是正确的呢。
我们都有自己的活法,高兴的时候大笑,悲伤的时候流泪。
太喜欢克里斯提那那纯纯的微笑,不带一点世俗,包容万物的笑容。
以及酒后流露出的真我,是的,每个人都需要真正活过,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关于战后题材,美国拍了很多,几乎是英雄剧。
英国导演却用简单的叙事手法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对参与者最真实的影响,这部剧太写实了。
首先,这部剧颠覆了人们对英国的印象,这才是更贴合实际的。
再美好的社会都会存在各个阶级,有着各样式的人。
底层人可能只能睡垃圾桶、领救济餐,还要被混混欺负;上层的人也一样有残忍的性变态和猥亵儿童的教练。
但这并没有影响我心中对欧洲人气质高尚的看法,至少你家邻居走一段时间如果有陌生人住,你应该不会去质疑。
第二,生活中太容易听到抱怨,其实这很令人讨厌。
很多人屁大的事也要难受半天,还有些人成天政府、社会、父母、伴侣没有一个没毛病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一坨屎,用《爱情公寓3》里美嘉的一句话说,你根本不用管社会怎么看你,社会根本就没工夫搭理你。
回到剧中,Joy很惨,他在战争中队友都死了,他却杀了无辜的人,战后只能躲在垃圾箱里苟且的活着,靠酒麻痹自己;伊莎贝尔很惨,摆脱流浪的生活去做鸡,却被性虐致死;修女很惨,不但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芭蕾梦,还要用一生去弥补自己的过错,即使她的过错是在身心被残害和恐惧中被逼无奈的行为。
谁有资格跟他们比惨,现实中这样的事这样的人少吗。
为什么生活在幸福中的人每天都在抱怨,生活在不幸中的人却常常充满期待。
第三,这是唯一一部让我看的时候没哭,看完以后却落泪的戏。
结局太完美了,男女一号都有了各自最适合自己的归宿,不喜不悲,只是有些惆怅。
整部电影充满文艺气息,比如房子里的裸画、男性生殖器官的影展、男女主的一夜情、芭蕾舞剧等等,节奏略显缓慢,甚至有些沉闷,似乎没有高潮,甚至一些重要事件比如杀死眼疤男的剧情只用了不到一分钟,所以此剧注定分数不高,但我真的特别喜欢这部电影。
一直喜欢节奏感快故事性强暴力、黑色一类的电影,我想说杰森没让我失望。
(以上不是真的)其实是我只喜欢虐主的片子,被虐的体无完肤后在内个啥,老实说看到杰森一脚踹断那人胳膊之后再补上一脚时久违的肾上腺素终于产生出来了,擦。。。
杰森的片子大多都有这样的成分在里面其实对于啥美学、啥幽默鄙人真心无爱,其实我是想说无视的。
一直很颓废,想变好但是却改不掉,每个人心里都有只魔鬼,憋着久了对身体不好擦nm。
听到卖淫女死讯就tm一巴掌呼到餐桌擦这才不是伪君子,人性本来就是这样、这样多变无常就想现实就像生活。
就他妈是战争改变了一个人,一个原本可以变成好人的人。
就他妈是强奸犯和她老爹改变了一个人,把她变成修女要一直压抑自己以上帝之名惩罚自己。
人为何一定要啥的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啥他妈都是自己的错?
为什么不能大声说出那些恶心人的别人的“错”和那些外因?
身边伪君子遍地都是,我也是,我他妈很想踹断他腿一巴掌呼死他但是我是伪君子所以我就找部电影看看、我就写这下这他妈的狗屎来发泄一下
这部片子是部走心的片子,特种兵和修女各有一段黑历史,两人都在承受着过去的不幸带来的持久的痛苦,两人也都在努力的走出这种煎熬。
其中修女穿红裙子那一段让人感动,在这个场景中修女的尘封已久的对爱情和美丽的渴望重新被激发了出来,那种羞涩、紧张和欣喜溢于言表。
还有一处亮点是最后一段的错觉蒙太奇,使影片主题从爱情又迅速回到了救赎,两个人各自有各自的使命,各自也要完成各自的救赎,影片保持了这一层悲剧的基调,突显了主题。
只是影片递进的层次不够鲜明,使得最后男女主的情感爆发没有达到顶点。
影片中有两条线索,两个主要人物的动作、心理、性格、结局都很完整,可以设想下从修女的角度展开故事。
看片名还以为又是斯坦森的老戏路,没想到真相居然是爱情文艺片,稍有点闷。
杰森斯坦森终于有部不以暴力、血腥、动作和开车为主题的片子了。
!
总的来说,还是个烂片,剧情到故事内容,不知所以然
音乐很棒,感觉很好~想起一首歌里的歌词,眼看这一季就要过去,我的春天~还没有来~
矫情!
哎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的都惊呆了!
没什么地方不好,但又没什么地方好。没法评价~
斯坦森也许觉得自己也就光头养眼,每次无论顶着什么炫酷的发型出来,总会在一面镜子前淡定的刮光脑袋
融合了多种元素,但没有亮点。内涵上想要有所作为,但不深刻。
Jason Statham依旧如初的帅~然后,他就有了春天。。。
演啥不好...
男女猪各一星,其他不谈。
一个期限、然后开始最后的疯狂
节奏把控缺乏干脆的力度。中国人这群粤语那么烂的家伙作为小配角出场次数有点多。对修女的内心描述少,匀一点过去就好了...其他就由硬汉面孔搭够好了。谁让我是花痴呢。
女主有些角度还行,但总体实在是太……表演也太……感觉两个人明明不搭调,居然在片中就一起了= =,吐槽不能。故事简直是弱爆了!主旋律感严重。你要做好事你要做好事你要做好事这样……
转型失败?
嚯,杰森开始文艺了。她是个修女,可城里最著名的混混爱她。
文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