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恶人》有几个卖点:一,北野武回归拿手黑帮暴力片;二,暴力画面升级,令人「惨不忍睹」;三,影片竞赛康城,首映观众拍烂手掌,影评却给了最低分数;四,北野武宣布《全员恶人》开拍续集,2011年秋天上画。
在此之前,北野武从来没有作品拍续集。
北野武的黑帮电影,是靠「打」出名堂,1989年导演首作《小心恶警》玩掌掴,我们在电视新闻看见醉驾娇娃掌掴交通警只属小儿科,片中恶警对着黑帮连环「兜巴星」,拍摄时真人真事绝无借镜就位,全靠专业演员咬紧牙关不断「捱重掴」,从此奠下了北野武式暴力美学。
与其说《全员恶人》重回暴力,更贴切地说是重回一个「恶」字。
「极度恶人」恐惧植根北野武拍暴力电影拿捏得最好的地方,是懂得从观众心理出发,制造真正的恐惧。
肠穿肚烂画面可以令观众掩面尖叫,但这充其量是一种短暂的惊慌,如何把真正的恐惧植根于观众内心,北野武的方法是设计人见人怕绝无情讲的「极度恶人」,及运用简单、传统却非常残酷的「家法」惩处。
遇恶愈恶无法无天看电影,最怕见到恶人,恶人从不讲情绝不讲道理,观众惯常代入受害者或弱者角色,遇上恶人,动不动讲手,轻则被打至血流披面,重则造成严重毁容或终身残废,非常可怕。
电影通常有正邪、黑白两面的世界,最恶的人,也要遇上将之绳之于法的好人或英雄,但《全员恶人》的结构是「冇个好人」,全部都是恶人、衰人、贱人,问题是你恶,我比你更恶,恶到无法无天的结果是江湖大风暴。
《全员恶人》是全然的黑道邪警世界,其中的价值是,对外争利益、对内争上位、而贯穿内外是人人争权力。
忠诚不值钱,义气是笑话,靠恶可以打出名堂,靠奸能够坐上龙座。
片中北野武是堂口头目,有一群手下死士,但仍要听命于家族大佬及黑帮龙头共主。
虽然这种黑道描写并不新鲜,但北野武就将之彻底发挥。
江湖中两大家族斗争,由其中一方有人在夜总会被屈钱的小事而引发,赔钱道歉事小,另一方大佬被人用刀片在面上劏了个大交叉报复,就立即一发不可收拾。
影片整体构思简单,但很有效率,两大家族互相报复,行动不断升级,但黑帮龙头大佬又乐见两大家族互斗,从中使奸计铲除异己。
格局就像是观看一场十个回合的重量级自由搏击KO比赛,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地打下去,拳拳到肉,看谁更恶、谁受不了、谁被击倒。
随手拿起都是武器所谓暴力美学,人人不同。
吴宇森喜欢放鸽讲情义,北野武刚好相反,冷、恶、残酷。
明明有枪,偏偏不用,用什么呢?
随手拿起都是杀人武器。
刀片、洗牙钻、筷子,全都可以置人于死地。
方法不是一刀封喉,而是切手指、生劏面,筷子插爆耳、洗牙钻捅穿口腔,北野武有本事拍到观众一见有人拿起剃刀就惊,一见到恶人就怕。
目睹每个被执行家法的人,观众打从内心痛到飞起,相反片中恶人却在一旁冷笑。
北野武在10年前到荷李活拍黑帮片《大佬》,成功塑造外表冷酷但内心对手下照顾有加的好大佬,另外就是细致描写日本黑帮与黑人蛊惑仔的情义关系。
今次《全员恶人》,江湖上再没有好大佬(除了北野武),而日本黑帮与黑人再次挂钩,黑帮使计「捉黄脚鸡」控制加纳驻日本领事,暗中从事赌场、毒品生意,后来更搞出人命。
不过,今次情节就相对儿戏、无法无天,同时黑人领事角色太吃重,闹剧味太浓,相信是影评不卖帐的其中一个地方。
黑人角色闹剧味浓其次是黑帮报复没完没了,拳来脚往互相KO虽然有看头,但故事没有藉此提升,只停留出卖、报仇框架,亦令影评对「北野武」大名未感满意。
北野武最后自首入狱,狱中再巧遇当日的黑帮对家仇人,就甚有参考港产黑帮片味道。
不过,报仇情节,长拍长有。
正如北野武最后有没有死?
他又会不会出狱进行反报复?
龙头大佬被杀,但继任人又有多少仇家,要置他于死地?
这全都是留给观众的悬念。
所以《全员恶人》破天荒拍续集,也并非「系又拍唔系又拍」之流。
北野武黑帮电影冷、快、狠,有日本传统特色,有武士精神,有人生叹喟,有男人味,有麻甩型格,有暴力快感——只要不是每次都将他的电影当是艺术作品,只要不怕承受痛到飞起的视觉感,《全员恶人》的确令人看得畅快、感觉淋漓。
《极恶非道》的英文名是“outrage”,直译为“暴行”、“狂怒”,海报上的译文则为“全员恶人”,我认为最贴切的还是后者。
看过电影你就知道,影片中的所有角色无分男女老幼全是恶人。
影像冷静之蓝、鲜血迸裂之红以及人性阴暗之黑,共同构成了《极恶非道》的色彩。
在《极恶非道》中,北野武扯下了温情的面具,专注地用直白的手法展现了一个由暴力、阴谋、背叛和杀戮构成的的黑帮世界。
所谓直白的手法,就是直面暴力,直面人性之恶。
经由本片,我们熟悉的“北野武之蓝”已蒙上了一层黑色。
影片成功刻画了一组恶人的众生相,正所谓白道黑道男人女人皆是恶人,各有各的凶狠和残忍。
传统的正义、道义、情义在赤裸裸的利益争斗面前全都是笑话。
北野武用极端的暴力和黑暗表达了自己对人性之恶的反思,嘲讽了黑帮所谓的秩序和道义。
我觉得北野武终归是有爱的,只不过在这部电影里,他的爱是通过一种极端的影像来传达的。
简言之,这部电影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恶人都没有好下场。
本片 除了黑漆漆的丰田级别高档车,穿着着黑色西服的马仔,没有一丝奢华但集显简洁 ,简陋的办公室 外,视乎没有什么大的场面支撑,但是影片的人物性格塑造,表演张力 还是很到位的!
第一次真正认识了大名鼎鼎 的北野武!
片尾还有个细节 那个瘦高个警察说 “我宁愿一辈子只做个普通警察”!
(这货很像 于谦!!
有同感吗??
)出现在一部黑帮题材的电影中 ,略显深意!
相信每一个电影节,都愿意选择风格类型截然不同的片子,来组成电影的盛宴。
这其中,往往有那么一两部,会引起较大的争议。
去年拉斯-冯提尔的《反基督徒》,吓退场了不少观众。
今年北野武的《极恶非道》不甘落后,用极度暴力和血腥,挑战了戛纳观众的极限。
北野武迷们,对于他回归拍黑帮片,都非常欢欣雀跃。
他们觉得那才是北野武的电影。
冷峻的剪辑,赤裸的血腥和暴力画面,出其不意的情节,普遍凶恶又个性分明的人物,至强的张力。
一切都那么熟悉,一切都那么北野武。
除了这些元素,他还能表现出一种自嘲式的黑色幽默,独树一帜的将暴力美学与暴力幽默结合了起来,这是区分于其他暴力电影最重要的点。
除此之外,他对表演和台词的把握,依然由于他的相声底蕴而倍显戏剧化。
以他自己的表演为例,可谓夸张却不浮躁,不失说服力。
演员能够冷静地演出这么极致的电影(至少看上去是冷静的),大概也归功于此。
唯一可惜的是三浦友和大叔,多年过去实在走样太多,已不堪相认。
影片主题极致,恐怕与大奖无缘,但若说图痛快,北野武迷们不会失望的。
果然与大奖无缘,但是太不重要了!
毕业两年生活上波澜不惊,生命里暗流汹涌恰好看到这部电影,所以凌晨两点,却仍清醒十分极恶非道,是这个电影很多中文名字之一,但其实不管有多少名字,却都只有一个基因,北野武这次的黑帮和以往北野武的黑帮有一些变化,这种变化正如我大学看他的《大佬》与我现在看他的《极恶非道》一样电影中的黑帮从《大佬》的道义到《极恶非道》的利益,我的价值观也随着时间的变化,从大学时候的追求到现在的乞求,乞求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乞求早上不用挤公交地铁,乞求可以每天想吃什么吃什么....在乞求过上不用乞求的生活其实过去我也会有“乞求”,乞求理想的实现,乞求爱情的成真,但那时乞求的对象是上帝,或者说是自己的心,所以我愿意称它们为追求,而现在乞求的对象却是,钱,所以就只能是乞求道理很简单,因为心在自己身上,钱却在别人兜里淹没在地铁里人山人海中,放眼四周,其实,他们曾经和我的曾经一样,每个人年轻时都有自己的原则与梦想,只是在社会无情的捶打下,他们的现在也变得和我现在一样变得和我一样,喜欢说那六个字——“现实”噢,对了,不好意思,我应该解释一样,我说六个字,是因为我们每次说到它的时候,总爱加一句——“操他妈的 现实”
《极恶非道》。
8分。
北野武编剧、导演、主演作品。
似乎年纪开始大了,北野武终于也不再像过去那么极端,总饰演那些要么非常冷酷要么非常落寞的大佬们。
这一回,在《极恶非道》里,他扎扎实实开始演起了大佬下面的马仔。
马仔嘛,在哪里都一样,都是大佬们的棋子。
关东黑帮组织山王会老大觊觎小组织村濑的地盘,命令下属池元组行动,未料池元与村濑在狱中是结拜兄弟。
但池元是个见利忘义的人,于是授意下属北野武饰演的大友去挑衅抢夺。
一场暴战在所难免。
双方两败俱伤。
但村濑显然更狼狈,被迫交出50%的利润。
随后大友开始安排下属在地盘上开起了赌场,池元天天混在里面吃喝玩赌,而村濑则偷偷死灰复燃。
大友灭掉了村濑,大佬又开始授意池元的下属打起了池元和大友的主意。
而当大友带着切掉的手指去拜会大佬时,大佬否认了他伤害大友的一切。
大友于是一怒之下,杀了池元。
大友和兄弟们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北野武交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也让大友这个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显然更近人情。
但论感情的激烈程度,还是《花火》与《大佬》更加强烈。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寻味补影(xingge311402) 欢迎热爱电影的朋友关注。
你还天真的以为黑帮里有重情重义的传统仁义道德吗?
关于黑帮的丑陋与罪恶,日本导演北野武将它淋淋尽致的展现出来了。
话说黑帮犯罪片,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热爱的电影类型。
曾经以为精彩的黑帮片莫过于打打杀杀、满屏枪火味、热血无比,里面最好再有一个能以一敌百的“英雄”。
但这种观点在观看完杜琪峰的银河映像系列后便被彻底改变了。
《枪火》、《放逐》、《复仇》再到两部《黑社会》,让人完全沦陷在杜氏风格里。
《放逐》
《枪火》 在《黑社会2》上映后的第四年,又等来了全能导演北野武自编自导自演的《极恶非道》。
事实证明,对这一群老男人带来的群像戏毫无抵抗之力。
影片没有传统黑帮片的热血激情,甚至连背景音乐都懒的加。
但还是让人看得无比入神。
简单又有味道的对白,以及人物、画面精致的特写镜头贯穿全片。
在这里,传统的仁义道德被抛在脑后。
脸上笑嘻嘻,心里MMP,没有情义只有利益,以及为达利益背后的算计和残酷。
切手指、爆你头、砸你牙、割你舌头划你脸...说来就来,毫不做作,简单直白的将黑帮里的罪恶真实的呈现出来。
既是暴力美学,又是现实写照!
《极恶非道1》2010年上映 日本 01日本,关东地区。
山王会,称霸此地的帮派组织。
组织内部等级森严,分工明确。
下面依次排开还有大佬池元带领的池元组,以及池元的下属:大友(北野武饰)带领的大友组。
池元
大友 村濑组,当地另一支独立的小帮派。
这块小肥肉早已令野心勃勃的山王会垂涎已久。
山王会的头目关内示意池元吞并村濑组,但由于池元与村濑组的老大村濑以前狱中相识,还拜过把子。
于是池元便把这个任务交给大友。
在大友组的精心布局下,村濑组成功进入圈套。
一夜,大友组的成员在村濑组的酒吧喝酒,被酒吧内的小伙成功借机敲诈。
事后得知此事的村濑自知大友组不是好惹的。
便令组织二把手带着双倍钱和被砍下手指头的小伙前去道歉。
好了,鱼正式上钩了。
大友组当然不会轻易接受道歉。
不光如此,还让前来道歉的村濑组二把手割下了一个手指,脸也被划的血淋淋。
受这般屈辱,岂能容忍。
没几天村濑组二把手便偷袭了大友组。
双方的矛盾正式升级。
但村濑组显然不是山王会的对手,最终还是被残忍的吞并了。
虽然这块肥肉是吃到嘴了,但山王组内部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一场关系到各自势力存亡的黑道斗争正式开始。
剧情就不详细介绍了。
虽然影片里角色众多,势力纷杂。
但观看起来丝毫不会费脑。
没有多少悬念,剧情和人物都十分明朗清晰。
《极恶非道》又名《全员恶人》。
而影片也正如其名,纵观全片,没有一个好人。
山王会的头目关内,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前一分钟对张三说:去干了李四,他的生意以后都交给你打理。
后一分钟对李四说:去作了张三,后面第一个提拔你。
表里不一的阴谋家,一肚子坏水。
而作为主角,北野武饰演的大友。
虽然身上带有侠义和忠诚,但也只是愚忠。
背地里也是为达利益不择手段。
在这里,无情无义无爱,只有利益。
没有最狠,只有更狠。
所谓的喜笑颜开和虚情假意只是还因为尚未触及到各自利益。
自上而下全都是悬崖边的抢食者。
当然,正所谓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剧情设置下,不太起眼的角色却走到最后。
与那些热血有情有义的黑帮片相比,本片才显得宝贵的写实。
还记得曾经年少不知事时的我,每当看着那些热血的黑帮片时,心里总是幻想着以后我要做黑帮老大。
然后有一群重情义的好兄弟,大家一路打到头,不畏生死,同甘共苦。
现在想想,不免觉得可笑幼稚。
电影里的极恶非道永无止境,但现实世界中的残酷无情就在眼前。
现实与电影的距离其实也没那么大。
你看过北野武的这部黑帮片吗,对此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本人允许,请勿转载!
最近两年,我对日本片有点失望,看不到好的日本片。
下这个片的时候,完全是冲着北野武去的。
这个片讲述的是黑帮更新换代的故事,也是个很简单的片。
处于黑帮顶层的大佬们,谈笑间,几多人头落地,一切尽在掌握;那些把脑袋栓在裤腰带上的打手们,有文有武,有忠有奸,貌似清醒地发泄着个人的情绪,其实都在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操控着。
片尾,大佬成功利用手下人对组长位置的渴望、嫉妒、利用,反复地借刀杀人,始终不变地,就是那句:我想让你接手……最后,在大佬身边看着一幕幕欺骗的贴身侍卫,帮大佬解决掉最后一个承诺时,随手就把大佬也给解决了。
日本人也很不会表达情绪,所以,片子看着很压抑,不过,里面很多杀人的手法,还是很有创意的,符合北野武的一贯风格。
看完,我就在想,如果上帝用希望作为诱饵,谁能逃脱?
最近我把北野武的经典黑帮片《极恶非道》看完了。
我看完这部电影,心里非常激动。
我真的太喜欢这部电影了。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The Outrage》,中文名叫《全员恶员》,又叫《极恶非道》 Outrage这个英文做名词,有愤怒的意思。
做动词有对谁施暴的意思。
这部电影很贴题的,电影里的所有角色不是在愤怒,就是在对别人施暴。
平时,我们看黑帮电影,电影里总会有一两个好人。
最起码的,主角怎么也算是一个好人。
最低限度,就算主角不是好人,但是跟大反派比,也算是个好人。
简单概括《极恶非道》这部电影的故事:这是一部日本帮派互相猜忌,自相残杀,电影里没有一个好人的电影。
所以,才叫《极恶非道》、《全员恶员》嘛。
这部电影,真的每一个人都是坏人,而且是坏透的人。
套吴京的话来说就是:你杀我,我杀你,你不杀我,我再杀你,我杀不成你,你来杀我,我只好弄死你。
”北野武做为搞笑艺人,在电影里演起狠角色真的看得我小心脏颤颤抖抖呀。
做狠角色一定要沉默寡言!不爽直接干。
还有那站位,那灯光,那构图,不就是杜琪峰吗?
帅到我心再次颤抖。
这部电影,我们很难不拿杜琪峰的《黑社会》跟它做比较。
《极恶非道》是在2010年上映的,《黑社会》是在2005年上映的。
我不知道北野武有没有看过杜琪峰的《黑社会》。
《极恶非道》里的气氛,还有故事跟《黑社会》确实有点像。
《黑社会》里,是大家抢着做老大的位置。
《极恶非道》里,是大家抢着做组长的位置。
《黑社会》里,黑帮的人站位就很讲究,站着站着,那种气氛就来了。
《极恶非道》黑帮的站位也很讲究,一看,就是排练过的。
不这样站,根本不可能那么帅气。
要说到不同,《黑社会》的角色还是挺喜欢说话的,而且杀人的戏份也很大段。
杀一个人杀五六分钟、杀他个十几分钟。
《极恶非道》的演员更沉默寡言一点,杀人更利落一点。
没什么废话,一杀必死。
杀一个人,基本两三枪搞定,杀完这个,杀下一个,毫不拖泥带水,不知道,还以为这些杀手有KPI呢。
我想要是北野武拍张艺谋的《十面埋伏》,章子怡一出场就毙命了,电影猛删一小时。
这部电影里出现了好几次切手指的戏。
我看其他影评说,北野武觉得黑帮片应该有痛的感觉。
而切手指的戏份真的可以让你看得自己手指也隐隐作痛。
除了切手指的戏看起来很疼,对方老大被北野武拿电钻钻嘴巴也看着很疼。
这部电影里在最后的杀人桥段,可谓是充满了创意与暴力美学。
让人看得又心疼,又觉得这杀人方法也太浪漫,太帅气了吧。
比如,北野武的二把手被抓,打手们先让二把手坐上车,二把手说,要杀我赶紧杀了吧。
打手们说,没事,我们就带你游车河,跑去海边吹吹海风。
等你以为,二把手这一次应该可以逃过一劫吧,要杀的话立刻就杀了呀,没理由还跑去海边吹风。
这时候,打手突然拿着黑布罩住二把手的头,用绳子捆绑住他的脖子,之后把绳子的另一边绑到车旁的路标上。
打手示意司机开车。
司机猛一踩油门,绳子一紧,二把手咻的一声飞出车外,身体抛到道路上,头都没了。
打手们看着遗体,感觉很满意,吹着海风,慢慢悠悠地散了一会步,坐上车,飞驰离开。
这些画面,用文字真的无法转述,你们最好自己去看看。
电影的艺术,是不能用文字去展现的,要亲眼去看,去感受这电影的画面,配乐,节奏,气氛。
北野武曾经被日本电影天皇黑泽明美誉为日本电影的希望。
这个日本电影希望今年也73岁了。
我也算是北野武老先生的小老粉了。
他的电影从处女作《凶暴的男人》,看到《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再到《坏孩子的天空》。
北野武电影的主题是那么多样性的,从黑帮到冲浪,从青春无敌到父爱。
北野武先生一直说,自己是兼职做导演的,他的本职工作应该是搞笑艺人,主持人和制作人。
从北野武的收入构成来说,电影确实是他最不起眼的收入。
北野武的电影票房一直不是怎么好的,在日本甚至不算卖座。
让他电影名声大噪的从来不在日本,而在欧州。
黑泽明的名气也是从欧美传入日本的,黑泽明当年的票房也是惨得没戏拍。
怪不得黑泽明那么欣赏北野武,小子可以呀,拍电影不赚钱呀,跟我一样,嘿嘿。
国内也有同样命运的导演,这个人叫做贾樟柯。
北野武的电影拥有着我们贾樟柯的命运,受到各大电影节的宠爱,但在国内却是属于小众文艺片。
这可能也是北野武工作室投资贾樟柯电影的其中一个原因呀。
说实话,北野武的电影,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看进去。
心里浮躁,想找一部爆米花杀时间,北野武的电影就非常不合适了。
我每次看北野武的电影,都需要情绪饱满了,再挑来看。
绝对不会毫无准备就拿来看。
我觉得自己毫无准备就看,会浪费了这部电影。
我担心自己看不进去。
大家有没有试过吃饭的时候,把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留到最后才一口气吃掉?
我很庆幸自己年轻的时候,没有傻X的去找北野武的电影来看。
要是那时候看,我肯定看不明白的,感受肯定不多的。
现在看,未来几年看,我五十岁看北野武的电影,肯定会更好看了。
我还有好几部北野武的“美食”还没吃呢。
真是让人期待呀。
北野武作为一个导演,是以其独特的突发式暴力美学而赢得名声的,角色的沉默寡言,镜头的沉着冷静,以及弥漫全片带着淡淡忧伤的一丝“北野蓝”等,众所周知,这些都是贴在他身上的标签。
但从他的创作轨迹不难看出,北野武是个求新求变的导演,一直在不断探索新的风格。
在《菊次郎的夏天》中,他抛弃一贯的暴力风格,转而用清新的温情剧来反衬一个失去童年的中年人的失意与忧伤;又在《性爱狂想曲》当中大开低俗性喜剧的玩笑,令人捧腹;他还玩《美好的假日》这类文艺小短片。
显然,北野武并不满足于局限在暴力的框架里搞创作,正如他并不满足于导演一门艺术一样。
然而,艺有其精,对于艺术家们好“玩”的态度,我们总抱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他们不经意间的创新与突破总会带来欣喜,但是每个创作者都有其最为擅长的形式诉求,小津安二郎总离不开一个孤独的父亲,今村昌平也一直在同人类学做文章…一个创作者在其擅长领域的风格的持续与突破,则会带来更为深刻的欣喜。
北野武的暴力回归所带给我的,就属于这类欣喜。
《极恶非道》中的暴力,变得更加的冷,把这种冷冠上一个主义的话,就姑且称其为极简主义暴力吧。
为什么称之为极简主义暴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稍作探讨。
反戏剧性不同于常规剧本当中所讲究的人物主次深浅,背景和历史等,《极恶非道》里人物关系只限定在组织内部,没有丝毫僭越,没有用浓墨重彩刻画出一个或几个主角,而是把所有人物做脸谱化处理:道义崩坏后的弱肉强食及其所衍生出的极恶。
这显然与传统黑帮片当中,角色的英雄化和心理活动的复杂化有极大的差异性。
情节没有高潮,只有次高潮。
片中,大元组先后解决了村濑和池元后,终于遭来灭门之灾,以常规的审美心态来看,观众在看到大元的组员一个个遭到追杀时,联系到之前大元让清水隐蔽这一情景,再加上导演对清水在情人的住所的戏份又稍显细腻这一细节,内心不免会产生期待,期待清水和他的老大一举捣毁山王会,灭掉敌人。
但结果是,清水顺利地被解决了,没有一丝反抗。
于是乎,观众只好把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大元身上了,就在大家都以为英雄式人物就要爆发的时候,集众望于一身的大元竟然乖乖投靠了监狱这一避风港,最终毙命与监狱。
就这样,所有对高潮的期待都化为泡影了。
北野武拍戏一向只有故事大纲,没有具体的剧本,但这次一反往日作风写了剧本,显然,这样的安排显然是导演有意为之,把它当做导演对电影语言又一次反骨,也未尝不可。
有暴力 无血腥《极恶非道》中的暴力,虽然仍出现了一些新奇的施虐和死法,比如清水的断头,村濑的口爆和池元的舌爆,但更多的,都是一枪或几枪毙命。
有意思的是片中所有的暴力都没有遭到反抗地得以顺利进行。
这就得以回归暴力的本源,不以流多少血来论残暴,要你死你就无声无息地死,来不得半点啰嗦,多么像一首冷静的诗,没有一点多余的抒情,干净利落地杀,痛痛快快地死。
而这样的暴力,也更像一种政治性的暴力。
摄影和配乐的简化柳岛克己的静止镜头和利落的移动,大量的近景,发挥了冰库的作用,使暖色调的血得到了极大的降温。
再加上那一丝“北野蓝”,使原本就简化了的暴力又显得冷了几分。
配乐亦做了尽可能的缩减,全片从头到尾几乎没有出现背景音乐,唯一令人印象深刻的音乐出现在大友组遭遇连环追杀这出戏上,即便是这时候的音乐,也只是简单的节奏,极其克制。
《极恶非道》的回归,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暴力回归,而是北野武倾尽其对暴力及人性的见解,所作出的一首无声胜有声的,形而上的极简主义暴力之诗。
其简洁流畅的叙事,更是寄寓了一种对组织的嘲讽,令人拍手称快。
但归根结底,本片也仅仅停留在表现主义的层面上,并没有提出一个解决的方法或给出方向,这是一个遗憾。
然而换个角度言之,能够准确地表现出来,并且不失自由奔放,已经很了不起了,毕竟,放眼内部,我们连这种表现的苗头都看不到。
亚洲黑帮片韩国最佳
一个比一个sb 还觉得很酷 - -| 某人那样子+流利的鸟语 我喷了。。。北野武拿着电话发飙的戏是怕我看不出来你在背台词么。。。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都不敌小丑一枚。棋局变化万千,却有地图炮镇守。黑吃黑吃黑吃黑吃黑概括全片。冷峻风格依然日本。看这样有卡司的电影,首先要不脸盲,不然在毫无节奏感的剧情推进下,很难找到G点。
非常不喜欢黑场的过度,打乱节奏,冷调飘红的北野武风格,这片不算好
双面北野武
我看过加濑亮最帅的样子,一开始还没认出来。
虽然简单,但我喜欢。北野武那张神经坏死的脸太有内容了。无招胜有招啊
我5秒就看出了加藤的反骨,是演得好还是不好啊……并且我以为北野武要和加藤一伙儿的,结果我想多了……晚上看2 估计更差劲儿吧
竟然如此简单...数度以为大导要拍出什么花儿来,然而就这么直接。对背叛以及因果报应等更传统的讨论融入到了里面,反倒是权力变幻和个中推进都并无太多变化,和我想的有点不一样。当中耳朵和牙齿戏最深刻,好卡司竟然没有太专注于塑造角色。
配乐用了新人效果不错,但是却没有了以往的力度。花火,菊次郎,brother等等凭借北野武沉默的画面加上久石让的配乐那种压迫感在这部电影里面并没有体现。结尾打出今年秋出二,大叔看来狱中假死
与其他相比,真是太一般了
全员恶人,利字当头,道无可道,不得善终。北野武向深作欣二《无仁义之战》致敬的作品,《奏鸣曲》和《大佬》中带有怜悯色彩的天真姿态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冷漠到极端的死亡呈现。黑帮秩序的源头是威胁与庇佑,你给我钱,我就不找你麻烦,你不给我钱,我天天找你麻烦,说白了四个字:破财免灾。大友组、村濑组、池田组的覆灭其根本原因是对会长的完全信任,也是对传统帮会道义的遵守,但是会长不仅要钱还要命,非道成为新的道,于是自己也被人干掉。对比杜琪峰带有生活色彩的群像刻画,这里的黑道群像没有好勇斗狠以外的描述,不是在杀人就是在被杀,极度冷酷的恶,失去了相应的刻画精度,这种扁平化呈现的后果便是任何人死去观众都不会觉得可惜。唯一令人惊艳的是加濑亮扮演的石原,流利的英语素养和极具前瞻性的商业头脑,塑造出一种新派黑道形象。
卡塞六再次展现英文粗口实力
一度很迷日本黑帮片,不过这几年一直没怎么看…简直是教父经典虐杀戏的长片版,loser的自慰神作,开头的男优阵仗就看得我眼泪快要掉下来!!!值!!!
北野武最新黑帮大戏《全员腹黑》!!这老汉终于不再拿传统的仁义道德说事,而且媒体的评论的确不靠谱。这片儿血腥吗?比他那部YY大作Brother收敛+自然许多。当今日本黑帮片的确还只能看北野这帮老家伙的作品。作为男人群戏,虽然还没看到《十三刺客》,可我脚得北野必定胜出三池
不错!
?
片子教育在事业单位里上班的人应该如何防人、如何处事。
不入流。北野武 suspended!
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零年所有的国产大片都有一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窘态,只不过姜文放的是条疯狗,而陈导供着一条傻狗,没有人愿意少放点儿料,一味的小聪明让人反胃,我宁可看北野圈养的老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