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剧里面太多无脑傻叉,越看越忍无可忍,对于郭羽宁愿被毒打还偷藏黑帮兵哥的笔记本的傻逼行为 我忍了,对于郭羽对骆闻的忘恩负义 我忍了,但是他却一作再作,观众迟早要被气吐血。
还有小如的哥哥面馆老板 也是个傻逼,听凭一面之词便自杀顶包,并且不思考一下这样顶包能否自圆其说,这个傻叉 警掌握的察证据那么多,如果证据不能指向你,你死了也是白死。
还有那个东子,你报警不知道跑远一点再报? 还有编剧,你TMD傻逼啊,东子关键时刻报警就来个打电话没有信号,能不能把剧情设置的合理一点,设置成手机没电不行吗?
还有 本剧中 傻叉编剧只能倚仗把郭羽设置成智障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妈的,可否换成别的情况推动剧情? 总之 此剧只能得一星,不能再多了。
豆瓣8.3的评分都是刷的吧。
想和白夜追凶比肩? 做梦吧。
一口气追完前四集,目测要大火,个人更喜欢‘无证’,好过《白夜追凶》的单元剧形式的案情发展。
没看过原小说,但制作精良,剧本扎实(给韩三平赞一个),整体暗黑阴冷的节奏,追凶的案情和高利贷追账本的故事交错进行……让我感受到当年《黄海》《冰血暴》的惊喜…各种支线已经铺开了,就看这个坑怎么填好。
姚橹的台词功力太厉害了,和姜文有的一拼;秦昊也把严良这位天赋异禀的刑警完美展现。
感谢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么好、接近美剧的国产罪案剧。
————————————两部剧我一起在追,有没有人觉得《白夜》里周舒桐的扮演者整体造型和角色设定都和《蜗牛》中的王子文超级像……——————————感兴趣的看看我另外一篇《无证之罪》的影评:【夜幕下的哈尔滨】…全文: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833620/ (@豆瓣App)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833620/
逻辑漏洞 为什么看这个剧?
机缘巧合,有一天刷到伊能静小姐微博,推荐这个剧,哎,当时脑子一热就去看了。
当看到秦昊的时候,终于知道为什么推荐.......关于这个剧,为什么我一定要吐槽,我特么为了看结局,看到半夜两点,你就给我看这个???!!!
下面来数一数这个剧里面的槽点:1. 秦昊怎么就啥都能猜对呢!
这个人设我不接好吗!
完全没有任何逻辑可言,直觉你妈丫,你特么办案不讲证据从根本上违背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原则好吗?
这简直是给无数的公安法院干警抹黑好吗?
再说到秦昊因为一个案子被贬职,说是因为同情儿子所以给母亲判了罪,这我也是醉了,一个警察竟然可以这样,你知道这样意味着什么吗,一个罪犯逃过了应有的刑罚,躲过了应有的责任,如果以后还心存这种侥幸心理,对社会的危害还是很大的,看到这里,我甚至觉得他根本就没有作为政法工作人员的资格。
2. 说到李丰田,这个人物塑造的太神化,可以进入任何房间,而且不带声音,可以在任何地方杀人,不会留任何痕迹和线索,可以正好躲过所有监控,不被任何人发现,骆闻有这些技能我就忍了,李丰田特么一个社会闲散人员,连学都没上过,他是怎么做到的!
最关键的,骆闻都找到了雪人的指纹的情况下,警察还是无可奈何,监视了李丰田一年,然后还说没有证据,excuse me 指纹不是证据吗 ,骆闻白死了吗,看到这也是醉了。
另外,看这部剧也给了我一些启示:1. 远离像郭羽这种拜金心机渣男2. 别看伊能静推荐的电视剧了总结: 这个剧的编剧或者导演 逗我呢吗
冲着8.3分去看的,却因为8.3分是为何而来而疑惑。
很多人说《无证之罪》比《白夜最凶》好看,故事完整,演技爆棚,抽丝剥茧,环环相扣。
没错,这也是我看时的感受,不过,这感受得带个“之一”,因为越到后面越发现,这剧在环环相扣天衣无缝的表象下,其实漏洞百出。
疑点一:即将考证的准律师郭宇居然不能确定防卫过当还是过失杀人。
这一点很多懂律法的朋友已经解释过,这里就不信口开河了。
疑点二:刑侦断案的证据居然从头到位都仅仅局限在指纹。
真雪人杀人留下一个指纹,这指纹成为了唯一证据。
大叔杀人带个手套不留下指纹警察拿他就没有一点办法。
最后好不容易查到了真雪人李丰田,拿硫酸洗掉了指纹又变成悬案。
这特么的真是太好杀人了,带个手套就高枕无忧了。
啥指甲缝里的皮肤组织啊,残留的织物纤维啊,监控啊,都是找不到的,甚至从来不去找的——哦监控找过两次,开头一次成为了小夫妻的不在场证明。
中途的一次看了几百辆车直接就锁定了大叔珞闻。
疑点三:监控都去哪儿了呢?
我最大的不解,是为什么李丰田杀个人这么简单,而且想杀就杀,且不留一点蛛丝马迹。
杀了老火,你是怎么让火哥那么多小弟都说不出嫌疑人就是你的?
第一次来就跟小弟门动了手,第二次来就算火哥把所有小弟都支开了,火哥死后,小弟报案说火哥不见了就一个人都没有怀疑到李丰田身上吗?
杀了金律师,你烧了车毁尸灭迹,你是怎么上的车,沿途的监控为什么查不出这辆烧毁的是什么车?
被你丢掉的油桶有没有你的指纹?
就算没有你的指纹能不能查到当天附近哪家店铺销售了这样的油桶给什么样的人?
就算这工作量大不太现实,那金律师死前都接触了什么人,公司的伙计那总能问出来吧?
公司总有监控吧,就算公司没有,门口马路上总有吧?
大叔珞闻不就自己查了马路口的监控才确定小夫妻是被警察带走了的?
杀了律师海哥,你是怎么躲过楼道监控,街道监控,进入海哥和郭宇的房间杀人后又把尸体搬运到火葬场的?
所以,警察蜀黍,你们到底有没有走访现场,有没有查监控?
还是说丰田所到之处,监控、证人寸草不生?
再说你个烟囱,这么多死者办公室或家里的烟蒂(揪掉烟头的烟也有烟蒂)就一个指纹也提不出来啊?
就一点口水的DNA也验不出来啊?
疑点四:女主大哥朱福来是怎么死的?
嗯,自杀。
因为有一封自首的信,而且没有他杀的证据。
what?
一个人自杀还是他杀都分辨不出来?
《白夜》里的猥亵男童案嫌疑犯这么明显的自杀都被分析出疑点,你们就凭一封自首信就结案为自杀了?
第一,有没有对比过字迹?
这封信是不是他哥亲手写的?
第二,就算是郭宇诱使朱福来亲笔写这封信然后自杀,难道前一天还在准备行李车票第二天就自杀自首的行为不奇怪吗?
既然奇怪,是不是要查一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朱福来自杀的?
有没有走访邻居?
有没有查周边监控?
——消失的监控兄又来申冤了。
在街道开店许久,隔壁邻居总有几个对这个跛脚的男人熟悉的吧?
这么个发型骚浪,跛脚拄拐的男人出门难道不是一道引人注意的风景线?
郭宇跟朱福来从店里走到另一家店里的路上监控——哦不好意思,又坏了,而且另一家店的老板也消失了,店里的监控也坏了,嗯,都坏了。
暂时先写到这吧,有时间再补充,如有不对欢迎朋友们指正,但谢绝瞎喷。
其他还有些说法是《无证》的女演员演技甩《白夜》一条街,小姨妈表现惊喜,但我是没看出来林警官的演技在哪?
技术在哪?
头脑在哪?
全程没起一点作用,就跟在严良屁股后面瞎转——除了最后毙了李丰田这一枪。
首先还是要说,自己没有看过原著,分析也是基于本剧自身。
作为一个东北人,对剧中的东北特色还算认可,质感上也是一部优良作品,但是在观剧的过程中我感觉有许多漏洞,毕竟是老抬杠运动员了,想在这里说一说也谈谈观剧的感受。
咱们逐个分析,先说说逻辑漏洞。
对于一部刑侦局来说(虽然这部比较故事化),逻辑上应该比较严谨,全篇应该一直保持这种风格,至少在刑警探案的过程要保持。
之前严良苦于找不到骆闻与郭朱之间的关系,但在做出他们同伙杀人假设时并没有仔细查骆闻的行动好把他们联系起来,他们本不该互相认识,那么问题来了。
骆闻需要透析,时间是非常严格的,但黄毛死那天他耽误了,这很不寻常的表现应该体现在医院的记录里,严良却没有查,更不用说他如果一直追查还能发现朱把骆送到医院并说自己是他女儿这种重大异常。
第二个,雪人的眼睛是嘎拉哈做的,这个东西我小时候只见过胶做的,剧中是骨做的原版。
作为一个案件的重要线索,连续四年居然没有刑警在这个线索上下什么工夫,甚至没有将它化验看看是什么骨做的,即使是在发现兵哥身上的嘎拉哈与众不同的时候也没有。
反而是让一个高中生提示请教了神婆这是算命用的人骨,这可是发现李丰田的重要证据,说好的科学办案呢?
这两点是让我觉得比较大的办案漏洞。
还有人物的行为不合理,算是吐槽吧。
骆闻给了朱慧如一把一样的水果刀放回去,当时我就感觉可疑,世上哪有那么多一样的东西,一个是用过的,一个必然是新的,这之间很容易产生差异从而让使用者怀疑,这么简单的问题居然骆闻没有想到吗,他如此严谨的人怎么能犯这种错误,其实不如把刀销毁,朱的哥哥发现也可以说丢了,让他没有证据与妹妹对质就可以了呀。
朱福来为什么对郭羽不认可,这点始终没有在剧里体现,更让我无语的是朱慧如从来没问过自己的哥哥,就算是朱福来的直觉也要体现一下啊,朱慧如不问那么郭羽也应该在情急之下质问出来,毕竟他对朱慧如非常执着。
这些说完了来谈谈对几个主要人物的感受吧。
先说代旭演的郭羽,《无主之城》我先看过了,代旭也黑化了,真惨,打一开始我就认定郭羽也一定会黑化,果然。
这个人物刚刚进入社会,人物性格比较软弱,幼稚,自私,他的善良正直很容易被性格摧毁,相信许多人被郭羽气的半死想弃剧了,这也代表代旭演的还很成功,尤其在抢夺朱慧如假证据的时候态度的转变。
这个人物很成功,不论在剧情上的作用和表演上俱佳。
先下跪假装认错,突然抢下证据后变脸再说严良,秦昊的严良是一个黑白两道都怕的警察,东北话就是“碴子”,也是本剧第二硬人。
看得出秦昊演的很卖力,演的也很好,但是缺少的是一股子地气,这也是这部剧给我的感觉,突然几个镜头很有东北味,很接地气,马上又回到普通话满级,确实东北人也说很多普通话,但是这些不是剧的安排,总感觉是想让剧规范化的结果,就像是被人打磨了的感觉。
总之秦昊很好利用自己是东北人的优势,把人物在剧允许的尺度范围内把痞子警察演的很好。
最后是本剧第一硬人,李丰田。
宁里将李丰田演成弹幕偶像,尤其在第一次登场,非常有气场。
登场气场十足,本剧名场面宁里一根接着一根吸着没有滤嘴的香烟,让我很是敬佩他的敬业精神。
这个角色让观众又怕又爱,但是我还是发现一些这个角色的问题,作为本剧魅力最大,演的最出彩的角色,剧本没有给一个明确的人物背景,人物形象比较干瘪,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神婆的私生子,老婆怀孕改嫁,妻儿因犯命案自杀而死,除此之外我们只能通过他的行为去判断人物的性格,这种“神秘感”让观众对人物产生好奇,这让人物更有魅力,不过当好奇没有满足它就成了本剧的一个缺憾。
他要咬掉了兵哥的耳朵,变着花样杀人通过他几次打斗和谋杀来看,只有“野蛮”最适合他的形象。
他和老火谈判时被打破头鲜血直流他却不管不顾,在咬掉兵哥的耳朵之后却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这个人立马让我想到《黄海》里的“野蛮”人。
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为销毁指纹毫不犹豫将手伸进强酸。
最后的不冷静导致被击毙更像是故事需要而不是像《杀人回忆》给观众一个结局上的冲击,本剧不想玩的太沉重。
如果能有一部李丰田的前传那就好了,那种讲述类似《小丑》的前传,给一种黑色风格和地道的东北味儿讲述一下李丰田的过去,我感觉观众一定会非常喜欢。
听很多人都说好,才来追的,看了两天,可惜了,最后潦草收场。
简而言之吧,最后一集,人民公安赢得了胜利,消灭了杀手李丰田,小人郭羽偷偷溜走,但也逃不脱人民公安的手掌心。
严良破案有功,重回刑警队。
一切皆大欢喜,完满得那么的仪式化。
坦白说,剧中所有角色塑造,除了严良有始有终,朱慧如角色中规中矩(主要是这个人设没啥独特的地方),其余角色全面坍塌。
看完全剧,你不会对任何人有很深刻独特的印象。
原本这部剧可以做得更好,再多拍个3、4集,让人设再丰满一点,合理一点,哪怕结局是人民公安胜利了,至少赢得好看啊。
话说回来,罪案题材在咱们这儿还能有第二种结局吗?
下面一个一个来说。
(一)骆闻骆闻,我是特别看好的一个人。
一个智商爆表的反派,犯罪的动机源于父爱的冲动,更重要的,他身患尿毒症,类似病殃殃的设定。
这个设定很聪明,既能玩出智商戏耍的刺激感,又能拍出煽情飙泪的感情戏,同时病殃殃的身体还能拍出时间的紧迫感。
但可惜,随着公安的正义降临以致于他很快就摊了牌,他似乎没有耐心再继续和警察玩下去了,而是和警察做起了交易。
这就好比,一个罪犯说,你们警察太笨了,跟你们玩了7年都不懂我,算了,你们给我想要的,我自愿伏法。
好,尽管不合逻辑,但我也认了。
不过,从此,自从摊牌以后,骆闻的智商急转直下。
那么冷静克制理性的人,对犯罪心理熟悉到好似自己的掌纹,做任何事都气定神闲,有条不紊,就这么一个简直神级的人,7年的等待都熬过来了,怎么会在最后时刻如此冲动?
接了电话,不加分析,放着还有1000毫升血没透析,直接从病床上跑出来,不经任何人通信,只身去和罪犯碰面。
难道相比死在病床上,他更热衷于死在杀害自己妻女的罪犯手里吗?
一个连自己死后如何交代后事,如何指引警察找到线索都想得清清楚楚的人,会在乎一时半会儿先死后死吗?
他会做出那么冲动没头脑的事吗?
他会觉得让罪犯从自己手中溜掉,致使多年辛苦功亏一篑是值得的?
而且他独自一人去会面罪犯,按他的智商,肯定知道自己死路一条,而且完败几乎是无疑的,就这样不利的情形,他还是选择急匆匆地去了,莫非他突然开窍了,开始信任警察了,觉得破案还是交给警察吧,我一心求死,留下证据就好?
最最可笑的是,这样一个为爱而铤而走险犯罪的人,完全丧失对司法系统信任的人,口口声声说那些被害者死有余辜的人,遗书上会交代那么多认罪的话语吗?
剧中交代得不仅多,而且有些迫不及待了。
当他想到死的时候,他应该是回归到丈夫和父亲的角色上吧。
(二)郭羽再看郭羽,这丫黑化太突兀了。
一个理想青年怎么就变成了一个集愚蠢、软弱、阴毒、奸诈的小人的?
要知道,人变坏可能是一念之间的事,但变“小”可不容易啊。
变坏,充其量不过是认知失调。
一个做了错事的人,性格又软弱,是很容易找到正当理由让自己心安理得的。
可是,变“小”则意味着出卖自尊,出卖理想,出卖原则,这个理想青年是怎么做到的?
剧中没有完整地交代。
我们就看到这蠢货自从被金老板勒索之后,就化身脱罪狂魔。
他法学专业的智商下架了,他似乎变成了一个机器,所有的生存逻辑只有一条——脱罪,只要能脱罪,他啥都干,直接害死了三条人命——骆闻、室友和朱福来。
最后,连自己最爱的女人都可以不顾。
亏他是学法律的,以致于我都怀疑,是不是因为学法律的都是这种智商,以致于我国的法制和法治进展如此龟速!
编剧,你出来解释解释,郭羽这丫到底是吃错药了吧?
(三)李丰田接着,咱们来看李丰田。
这个人我觉得是塑造得相对成功的,但还是烂尾了。
只有狠,没有其他,狠得干脆利落。
当李丰田出现在金老板事务所要账的时候,他一声不吭,伸手打了兵哥的弟弟,那架势是冲着打死去的。
沉默狠毒的形象当下立起来了。
后来大闹兵哥酒吧、火烧金老板、枪毙火哥,那狠劲儿,看得人脊背发凉。
他不讲人情,不讲江湖道义,他也不讲规则,什么规则在他面前都没有遵守的意义。
但问题在于,就这样一个明显反社会人格的杀手,竟然在解决了骆闻之后,和郭羽谈起了条件,在杀郭羽和朱慧如的问题上,他竟然犹豫了。
这个人是从来不做选择题的,他也从来不会顺着对手的套路出牌,只是狠,彻彻底底地狠。
而他竟然犹豫了,开始动脑子了,玩游戏了!!!
最后,挟持严良,对峙林队的时候,那一幕尤其可笑。
一个反叛者,一个从来只能容许自己拿武器指着别人头的家伙,竟然会被逼到被别人指着头,而且需要龟缩躲避在严良背后!
试问可能吗?
强烈建议编剧好好去看看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看看人家是怎么拍杀手的。
试问,这样就提升人民公安形象了?
就衬托林队和严良的形象了?
(四)林队剧中的小角色,你可能记住了火哥的狡诈凶顽,郭羽室友的投机欺软怕硬,兵哥的凶狠道义,严良儿子的记忆力超群,金老板的胆小贪婪,朱福来的自卑老实护妹心切,黄毛的小混混形象。
但如果让你回忆一下林队是什么人?
你会有些惊诧,甚至会问,有这么个人吗?
从某种意义上,她只是一个如赵局一样的权力符号,甚至还不如。
因为她队长的权力象征在严良面前被无形消解了。
严良连赵局都不服,会服这个女队长?
剧中似乎是想要塑造这个队长欣赏严良的才能,力排众议,大胆支持严良。
剧中似乎还想在严良和林队单身上做点文章,来强化一点暧昧的色彩。
这点暧昧,应该是为欣赏做文章得。
但可惜的是,凸显得很稀薄。
在李丰田接连杀害骆闻和严良之子后,严良崩溃了,那场林队安慰严良的戏中是有些体现的。
在最后的枪战中,严良对林队的肯定,似乎也在暗含这种意味。
但那种限于公职身份端着的味道还是太重了,以致于并没有塑造得多好。
写到这里,要收场了。
人设大于情节,这是我想说的。
因为你情节再精巧,再吸引人,但是要符合人物的行为逻辑。
烂剧的标准就是,第一,你看完剧,只记住了一些梗,却忘记了故事;第二,你看着剧,总觉得那些人物都是提线木偶,有人在操纵他们,编的痕迹太重了。
但是,《无证之罪》我很矛盾,严格上,它不算烂剧,只不过烂尾了。
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一种逻辑,复仇。
只有一种关系,仇人。
从下没有感受过父母的关爱,唯一跟随自己的女人因为害怕自己,怀着孕就跑了,他与儿子之间的感情,也谈不上感情,但是这是一种本能,他的基因告诉他,他应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他的基因,可是这么重要的事竟然让人破坏了,于是在得知儿子死讯的时候,他着手报复。
骆文把严良作假的案子翻了案,严良变成了片警。
可以说严良对李丰田有恩,可惜,在李丰田的世界中,没有报恩的逻辑,也没有恩人这种关系。
因为从事火化工作,见惯了死尸,所以杀人手法粗暴,冷血。
之所以可以频繁杀人,自己的工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复仇后的李丰田为人十分低调,即使后来杀人越货得到很多钱,他依然就是一身破棉袄,在他的世界里,物质享受完全没有必要,他的世界太简单,欲望少,留下的痕迹就少,他会安静的工作,生活俭朴,不跟人交流,存在感极低。
他的表情多数是冷漠,与被杀者的交流还时不时露出微笑,几乎没有暴露过内心的狰狞,但是就在那种冰冷刺骨的眼神中,你会感受到强烈的内敛的杀意。
喜欢倒着抽烟,把过滤嘴点着。
他对他人和自己同样冷漠,对待自己的身体和他人的身体也并没有太大差别,自己头破血流也不会去管,为了逃避警察的追踪,用化学药剂烧掉了十根手指的指纹。
他想活着,不愿意接受制裁,他知道自己杀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可是他没有子女,没有妻子,没有家庭,对生活没有要求,没有生活的目标,他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也许他的内心充斥着很多东西,但是他不会表露分毫,他内心的痛苦催动他带给别人更多的痛苦,只有别人痛苦了,他的痛苦才显得微不足道。
最后一集,他教郭羽捆好朱慧茹,让他用遥控器把1800度的钢水倒在朱慧茹的身上。
郭羽忌惮他手里的枪,下跪求饶,痛哭流涕,他笑得十分满意,也在最后逼郭羽倒下钢水的时候面露狰狞。
只有狰狞,才配得上李丰田。
今年很有意思,看了好几部中国电视剧,之前大概快十年没有看过了。
年初的时候看了《人民的名义》,后来又买了有声书开车的时候听,从此就开始了花钱买内容的一发不可收拾的生活。
《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是我看过的不拖泥带水、三观正确、没有婆媳邻里家长里短的关系的两部不错的网剧了,制作和内容上虽然还达不到一线美剧的水平,但看着下饭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两部剧中,我更喜欢的是《无证之罪》。
这个观点估计要受到很多人的反对,看豆瓣上的评分就知道,虽然都是八分以上的高分剧,但《白夜》比《无证》高了一星,几乎达到了神剧的标准。
《白夜》的优点是,纯粹推理,即网上评论说的“本格派推理”,基本上相当于好莱坞的类型片,拍好了可以让大家就这爆米花一看三个小时不带腻的。
推断合理、演员表演不夸张,在一个类似童话的大设定前提下,案件和人物的行为基本上是可以在现实中发生的。
《无证之罪》被很多人所诟病的是,漏洞太多。
其实推敲起来,《白夜》的漏洞一点儿也不比《无证》少。
就不说兄弟俩联合探案不被人发现有多不可能了,那个哪里都能黑进去的胖子,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吗?
哥哥打入那么大的一个黑社会组织,估计也就用了一天时间吧,不是童话是什么?
《无证》的漏洞也很多,但首先,这不是一部本格派推理的电视剧,而是一部社会性推理剧,甚至可以说是一部社会伦理剧,破案和推理在里面是极其重要的部分,但作者想要关键描写的是人性。
社会派推理和本格派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的人物形象是立体的,你能看见骆闻行动背后复杂的成因,也能看见郭羽是怎样一步步从一个怂包上班族变成了最大反派。
在《白夜》里,周巡是直爽的,哥哥是缜密的,弟弟是江湖义气的,你很难看到他们身上有别的因素,人物的成长和变化,也许在周舒桐身上有一点儿,可是被演员表现得不明显,就像柯南一出场就那么厉害了一样,大家专注的是案情,不是人性。
比较起来,我更喜欢看松本清张《砂之器》那样的社会悲剧,在和贺英良一个又一个的杀人证据暴露出来的时候,我们仍然对他抱着深深的同情,就像骆闻一样,甚至像郭羽和朱慧茹一样,这些人身上有错的地方和不齿的地方,但另一方面,又能让人感到同理心,把自己代入他们的环境中,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无证之罪》是照着电影的标准去拍的,12集基本上仅仅围绕着一条主线,没有太多的旁枝末节。
从美术、布景,到演员的演技,都达到了电影的水准,尤其是冬天的哈尔冰,简直太适合作大背景了,那种萧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双重意义上的)让我想起《白日焰火》和《钢的琴》,孙红运老婆身上的貂,大白天打手劫车旁若无人,都带着鲜明的地缘烙印,这种地方不发生点什么都难。
《白夜》是照着美剧去拍的,兄弟主线的身上有很多POI、《邪恶力量》等朋友或者兄弟搭伙办案的影子,其实也是借鉴了美国警察办案必须有Partner的设定。
《白夜》看起来会有第二季,不知道编剧会不会像美剧那样越编越乱。
第一季里让我觉得缺少的是双胞胎搭档明明可以写得再煽情一点,充分发挥这个设定的优势,把兄弟俩描写成白天与黑夜、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对比,相反又离不开,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双方都在向对方的性格和行为靠拢,反而让大家觉得没有对比。
《无证之罪》也有这个问题,骆闻和严良,多好的对比,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的反面。
一个坚定反对作伪证、坚持程序正义的法医,最终因为自己的个人悲剧走上了黑暗执法的道路,而一个主张实质正义的警察,最终坚持要用证据把犯人送上最终审判。
多好的对比啊!
结果骆闻第九集就死了。
要是让美剧来拍,一定是骆闻身患重病被抬进警察局,在病床上和严良携手办案,最终看到了大反派的落网而含笑九泉,就不知道这么拍能不能过审。
推荐大家茶余饭后可以看看这两部剧,然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看看你们更喜欢的是哪部。
冲着秦昊看的这部剧,一开始黑夜中一个雪人,一个死人的画面就很吸引我的注意,还有一些手持拍摄、晃动的镜头给人很强纪实感,这剧刚开始就有悬疑大片的感觉,怪不得有很多人说,此剧是按照电影的要求拍摄。
我一口气追了五集,越看越带劲,虽然到第四集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已经确定是骆闻了,但是我反而觉得这部剧渐入佳境,尤其到第五集结尾处,真正的“雪人”(李丰田)以收账的姿态出现,他反着抽烟,那个神情真是演技炸裂了,当时感觉就是“啊,狠角色来了”,这个镜头瞬间将这部剧带向了高潮,也让观者被深深吸引:这个“雪人”是否真的与骆闻妻女的失踪案有关?
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雪人”犯案的动机是什么?接下来故事会走向哪里呢?
既然是因为秦昊看的剧,我就讲讲秦昊饰演的严良的这个人物角色。
为什么由秦昊饰演的严良能够一步一步破解犯罪分子的迷局,解决诸多证据难题?
因为严良并不是那种世俗意义上的好警察,他行为乖张、性格暴躁、偏激、攻击性强,他身上有“坏人”的特质,一身痞气,不知道他是警察的人还以为他是流氓。
这样的“坏人”当了刑警,他的办案、查案手法就显得比较特立独行,天马行空。
第一集中讲到他第二次婚姻也面临着离婚,老婆跑国外去了,留下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给他。
他说自己“生活作风有问题”。
他当片警,面对酒后打架的小混混(他前妻留下的孩子把一个金链子打了),两个人不肯调解,他采取又狠又邪的处理方式,对着自家孩子一顿猛揍,对方立刻懵逼了,因此救了自己的孩子。
处理完之后还让金链子留下名片,方便自己以后找这个小混混打听消息。
他的这种做事方式在正经的“好人”警察看来就是旁门左道,但是却非常有用,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其中升华是一种高级、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简单理解为:当一个人的某些行为和欲望,与社会规范不相符合时,他将这中行为和欲望转化为另外一种,富有建设性、创造性的,能被社会接纳和认可的方式表现出来。
比如喜欢骂人,可以成为评论家来满足自己;贪吃的人,可以成为美食家来满足自己;失恋的人,写个诗歌写个小说来满足自己;有攻击别人欲望的人,可以成为警察来满足自己……这些都是升华。
而严良当警察,也是将自己的攻击欲望进行了升华。
他在办案过程采用代入法,经常把自己想为罪犯,模拟、复盘罪犯的行为,动不动就把同事锁喉拖行20米,手法粗暴、冷酷,但是却解开了其他人苦苦思索不得的谜团。
严良更容易找到证据,是因为只有“坏警察”才能更好的理解犯罪的坏人。
剧中严良是个很矛盾、分裂的人,他的内心有善良、温暖的一面,从他对待前妻的孩子的态度就能看出来,但是他又是一个比较冷血的人。
他和骆闻是多年老同事关系,对方现在又身患重病,但是第一次见面,他对骆闻只有怀疑,他一心只想着破案,没有对朋友的关心。
也许他们曾经有过过节,严良被降职多少与骆闻有关,但是,我还是觉得严良某些时候是比较冷血的,他身上有恶人的影子。
随带提一下,秦昊真的很会演戏,严良这个角色被他演得很生动而真实。
曾经是大法医,立过无数功的骆闻之所以会变为连环杀人案的凶手,是因为他深爱自己的妻女,而妻女失踪一案却一直得不到警察的重视和调查,他独自一人苦苦追寻罪犯却依然没有结果,此时又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命不久矣,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通过犯下“雪人杀人案”逼着警察帮他找罪犯以及自己的家人。
骆闻的犯案动机一出来,相信很多人对这个角色更多的是理解和同情。
他犯下四起杀人案、吃药时喝酒、坚持在小医院治疗等行为已经看出来他并不贪恋生,而是一心求死。
也许随着妻女的失踪一事,他对人生、对社会早已绝望了,只求死亡的解脱。
这是一个充满悲剧感的角色。
曾经的好人为什么会变成坏人?
有一本心理学的经典著作《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对此做出了回答。
这本书围绕着一个实验展开——197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主持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受试是一群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他们被随机分为狱卒和犯人两组,被置身于模拟的监狱环境中。
试验原计划要持续两周,但仅仅进行了一周,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当了狱卒后变得非常残暴,而作为犯人的学生则陷入心理崩溃中,更糟的是主持试验的津巴多本人也差一点陷入疯狂,直到被自己的女研究员叫醒,试验才宣告终止。
人性复杂而脆弱,一套制服一个身份,就可以轻易改变一个人,让人不知不觉中对他人做出难以置信的事,从好人变成坏人,从天使堕落成为魔鬼。
不要去考验人性,一个人还没有变坏,是因为他还没有置身于一个让他变坏的情景中。
好人与坏人,天使与恶魔仅仅一线之隔,甚至只是一念之转,所以才会有“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说法。
如果严良也遇到了骆闻的不幸,他是否还会选择将自己的攻击欲望升华,当一个“有点坏”的刑警,而不是堕落为一个“杀人狂魔”?
如果你是骆闻,经历了这么多不幸,你还能心怀希望,做一个好人吗?
每个人心里潜藏着恶,也潜藏着善,环境力量、个人经历、制度约束、他人影响则会激发出人性中的善恶。
因此,创造一个能够抑制人性之恶,激发人性之善的社会环境则是一种管理人性的必然之策。
这个戏,从那个一点都不专业的女刑警队长,到第二集,黄毛拿那个包,那么重要的包,两边分开才几秒钟,的士掉个头就拿回去了,东北都是这种人在放高利贷啊?
还有原著里面兄妹两个是穷人相依为命,没地去。
这电视里面十万块分分钟拿出来,还有那么多资产可以卖掉,不能换个地方过日子?
非要和人家有势力的死磕?
推理剧这么多严重的逻辑漏洞还有脸吹?
当然有人说是看社会百态啊,不如说看傻子多?
编剧没常识就没常识,还有一堆来洗白的,搞笑,补充一下以前写在微博的:压根就不应该设置黄毛这个小混混。
黄毛在冰天雪地,一个坏掉的破厢式货车上想性侵别人,编剧不知道东北的晚上是零下几度吗?
我建议不设黄毛,修改的故事:兄妹二人相依为命,偶遇孙红运,孙威逼利诱妹妹。
孙突然横死,张兵上门收债,孙妻叫张兵去找兄妹。
张兵对妹妹意图染指,意外被杀,账本……
欲罢不能。白夜追凶是看潘粤明一个人的表演,这部集体(郭宇除外)演技在线,且更有深度。ps:秦昊不愧为我娄公子御用,随便蹲个茅坑都是戏。
在一众演技派老戏骨面前也毫不逊色,且跟他们的对手戏打得有来有回,邓家佳不愧是本剧最大的惊喜啊,好几场哭戏和对峙的戏都能一下子把我带到屏幕前戏剧冲突的场景里头,真不愧是“唐氏表演法则”的创始人呀(doge)。整体而言剧集质量挺高的,特别是前10集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毫无尿点,最后两集在骆闻死了以后好像悬疑和冲突一下子就骤减了,郭羽撑不起反派的高智商气场,最后一集演得有点像个大傻子了,我差点没忍住笑了出来,8.5分吧,小姨妈未来可期的,希望她以后能接到更多的好剧本。
如果这个剧演技共有一石,李丰田独占八斗,骆闻得一斗,流氓大哥小弟共分一斗,其余人没有。另外,怎么会有这么糟糕的剧本。
为了这剧买了爱奇艺会员……郭羽这角色设计不太合理,演员选的也不好。声音真的做得很糟糕,简直是技术故障。其余都挺不错的,姚橹、秦昊、宁理、王真儿个个演技在线,配角也特别出色,东北味特别地道。
片尾曲能加个三十分吧
郭羽实在是个情理之中的卑鄙小人
没法和白夜追凶比,尤其郭羽这个角色很糟糕,律师出生,办事太低级,判断力低下,最起码的警惕性都没有,杀了人面对陌生人还自报家门呢,不合理,别解释说是为爱冲昏了头脑。
跟隐秘的角落同一套班底(除了导演),也挺好看的,一口气看到下半夜四五点。东北小镇的冬天,跟《隐秘》广东小镇夏天形成气质对比。《无证之罪》从一开始就告诉你凶手和两代雪人是谁,只不过因为没有证据,案件始终破不了。法医做雪人能逃脱罪名还能理解,把李丰田塑造得也太神了,有这样人才招进特种部队好了
看完前两集 果断弃剧 神bug!
甩白夜追凶好几十条街好吗,白夜就是法医秦明加蜗牛有爱情稍微上点档次啊,感觉好多东西都疲劳了,唯一欣赏的是白夜的摄像
那些給網劇叫好的人叫得太早了;真正好的,在這裡。平實陰冷寫生風格,冰天雪地大東北混亂嘈雜小人物,一邊寒氣刺骨一邊還熱氣蒸騰。多綫推進人物繁多但沒有廢情節,是他們一同織了這張網。穩,真是穩當流暢又完整,不用煽乎你就心甘情願跟著故事走。演員整體水平很高了,非常真摯,配樂片尾曲也加分。
这节奏,软趴趴的想睡觉
感觉好嫌疑人x的献身+1个案子硬凑 后几集也很硬凑字数 李丰田如此务实地爱财还是挺好的
虽然都是国产顶尖水准,白夜追凶明显越往后越往下走,而无证之罪则越往后越往上走!音乐真好听,后劲真nm足,这才是慢节奏剧该有的范!
剧情一般,比白夜追凶差远了,大部分角色都非常不在线,有点名不符实了
剧本较之原著,有妙笔也有败笔,原著中的一些漏洞在影视化改编中也没有很好地根除掉,实在是可惜了。《无证之罪》悬疑剧的地域化设定,其实倒为整部片子加分不少。
郭羽出场的每一分钟都是坐牢,李丰田出场的每一分钟都是放风。
一大堆不合逻辑之处
很少说话啥时候
林队的台词是后加的吗?整一个面瘫。对白跟不上剧情,🙃十分钟关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