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还不错值得推荐!
尤其是女角复仇的情节让人看了很解恨,为女主角表现出的勇气而叫好!
如果该片与《电锯惊魂》相比较我会更喜欢 Spit On Your Grave,因为《电锯惊魂》让人看了很郁闷,很窝火,很压抑,有一种有劲使不出的感觉,很难受!
相反该片看了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唯一不足的是:那几个男人死得太快了!
比1978年原版更加紧凑合理,豆瓣和IMDB上得分均高于原版。
和原版比,主要增加了女主对每个人复仇的细节。
原版侧重对女主的施虐过程,略写女主的复仇过程,本版反之,对每个人的复仇刑罚都有详细展示。
人物上,最大的改编是增加了一个反面人物——警长,警长顺理成章地成为四个小混混的领头羊。
警长一开始让人误以为是好人,却没想到是最坏的一个人,他爱妻子和女儿,却对女主做出了禽兽不如的行为。
其他的小的改编,比如原版故事发生在树木茂盛、郁郁葱葱的炎夏,本版故事发生在树木萧瑟的初秋。
二傻子马修的工作,在原版中送买外,在本版中修下水道。
本片上映于2010年,手机已经普及,但女主被凌辱的环境自然是与外界失去联系,所以她的手机在一开始就掉入马桶,坏掉了。
施虐者施虐时说的话在女主后来的复仇中基本原样送还了。
在本版中,斯坦利喜欢拿DV拍摄,喜欢看刺激的录像,女主复仇时主要针对他的眼睛,用鱼钩钩眼皮,再让乌鸦啄掉双眼。
安迪曾把女主的头按在水里,所以女主复仇时让他的头浸在盐酸浴缸里。
强尼曾让女主咬他的手枪,女主后来以牙还牙,并且将他丁丁割掉。
警长是个ass man,后来女主用他的长枪同样对待他的ass,而且警长知道女儿已被女主劫持,可谓杀人诛心。
马修先被勒晕,最后和警长一起死于长枪。
最后,奉劝女孩子离认知能力低下的垃圾男远一些,这类人往往只被欲望所左右,这或许是本片的教训。
女主投河逃生
本身是没有想讲到女性主义的,是恰好引向了女性主义。
试把女主换成其他弱者角色,强x换成其他难以忍受的没有人道的折磨,似乎也同样适用,但是不可置否的是,尽管有极少部分的男性受害者,但是绝大多数的性犯罪累案件中的受害者还是女性。
令人无力的是,现在还不乏诸多男性觉得强x这事都得是电视剧里大喊大叫之类的,实际上只要是对方不愿意就算了。
并且人们无法理解,《坟墓》用稍显极端的方式把它具体化了。
女主后来的复仇是把她内心中的仇恨具象化的一种方式,其中几个男性的死(或者折磨)都是有设计感的。
前两个男性面临的折磨不是单一的,而带有一种两难的选择:一个是眼睛忍到不能再忍眨一下死掉或者眨一下死掉;一个身体忍到不能再忍脸泡硫酸或者直接泡进硫酸;不管如何选择都是死亡,挣扎的那几分钟会让他们更加绝望,更加可笑——这种无法反击的绝望是女主受到凌辱的时候所体验到的,现在她把这份感受加大价码带给观众,让人感同身受;后两个男性的死亡倒计时设计,女主留了万分之一的希望给警官,警官要为了这万分之一的希望和马修来争取,但讽刺的是马修是个傻子。
相比而言,马修死的最痛快,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本来并不想伤害女主(但还是那么做了)的人。
如果镜头所表现的女主被强的心境还不够具体,那么就用这种方式
32年前著名禁片的翻拍作品,基本上就是按照原来的剧情重新演了一遍。
我觉得翻拍片如果无法取得进步的话,那就形同于退步了,毕竟这么多年过去,演员拥有比那时更好的条件,技术也远比那时成熟,即使是炒冷饭,也需要炒出一些新花样来。
2010年版本的《我唾弃你的坟墓》在前半段是没有什么亮点可言的,甚至说比之前作还有所倒退,不及78年版本的处理方式有张力。
这片的亮点在于后半部,女主角将迫害过她的五个人(这里增加了一名警察,而且这位警察在五个人里面还算是比较BOSS级的)一一杀死的过程,很“电锯惊魂”,在带给观众的“爽”度方面,要超过78版。
当然78版剧情的那些不合理的地方也存在于这部片中,女主角在后期的强壮是很不可思议的,其复仇过程顺利得令人有些难以置信。
《我唾弃你的坟墓》影评:借用东野圭吾先生白夜行里面的一句经典句子作为影评的开场——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女主希尔珍妮佛孤身一人驾车来到乡村的山谷小屋中寻找写作的灵感,可曾不想在寻找山谷小路的过程中在加油站问路时,被加油站的这几个扑街烂仔给盯上了,女主珍妮无意之间说自己是去往河边的山谷小屋的,这为后来自己不幸的性侵遭遇带来了想象不到的安全隐患,无意之间泄露了自己的隐私和信息。
这四个:即带头的约翰、爱拍摄的史丹、油腻的安迪、胆小的马修开始了自己对女主的骚扰,其实一开始这几个人还并没有针对女主,主要是当时带头的约翰在加油站想要搭讪女主,但是被女主直接正面拒绝了,后胆小口吃的马修因为给女主修理马桶女主过于激动而轻微地轻吻马修,恰好这一幕却被史丹拍摄记录了下来,带头的约翰觉得自己面子挂不住。
于是带着四人去往女主的住所准备对女主进行羞辱。
史丹在一边拍摄记录一边口嗨侮辱,约翰则是强迫女主喝酒拿出自己的左轮手枪将枪放入女主的口中,模仿着进行口交的动作姿势羞辱女主,而胆小的马修只敢在一边颤抖地看着这一切。
之后轮到安迪,他也酒瓶子放入女主的口中,模仿者性交的动作。
一边快速地抽插酒瓶,一边辱骂女主说:吸住它,碧池。
女主趁他不备,用酒瓶猛然击倒了他,赤脚跑出房屋,跑到森林中遇到了警官和当时租车的老板,于是女主将事件经过详细地对警察说了,她以为自己找到了救星,可不曾想到,却遇见了地狱的撒旦,她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警察要求女主和自己回到案发地点即山谷小屋中,可是不曾想原来警察居然是和那四个杂种是一伙儿的,他知道这四个畜牲多次搞这种性侵行为,但是他却是他们当中带头的保护伞。
于是他们怂恿胆小的马修侵犯女主,其余几人死死按住女主,使她无法动弹,一边拍摄一边羞辱一边按住,真他妈的是杂种中的杂种,畜生中的畜生。
之后他们将侵犯过后不断挣扎的女主打晕过去后,女主跑了出去,但是怎么能够逃脱的了这群恶魔的追捕呢,几人又在森林里面轮流对女主进行性侵。
等女主醒过来之后,后面五个人跟着女主,女主走在了小河桥的中央,然后面向天空纵深跃进河流之中,至此,复仇的故事才正式开始,几人寻找几周之后仍然没有发现女主的尸体,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可是不曾想,死神回来收人了。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所有人,都得死。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女主一人以他们个人当时对待女主的方式和态度,以数倍、数十倍、数百倍的方式一一还给他们。
将史丹捆绑在树上,对着他说:你不是喜欢拍东西吗,那我就让你做回主角,让你拍个够。
女主用鱼钩钩住他的眼皮,然后用一条死鱼的内脏涂抹在他的眼上和脸部,之后几只食腐动物乌鸦来了,将他的眼球啄爆,流血过多而死,一旁的DV摄像机记录了一切过程。
至于安迪,女主将他捆绑起来,成横向直线状态,在他的身体下方放置一台浴缸,往浴缸里面倒水,不断地将他的头按住闷在水中又反复抬起来,之后又往浴缸里面放盐酸,让他好好洗脸,最终整个脸部全部腐蚀殆尽,全部毁容,也因进入身体的盐酸过多而死亡。
至于约翰则是五花大绑起来,女主用剪刀将他的下体性器官给阉掉了,之后将他的性器官塞入他的嘴巴当中,让他一点点流血而死,至于警长和马修,那就死的更加具有特点了。
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警长临死之前说:求求你放过我女儿,她只是个女孩。
女主回答道:我曾经也是。
其实女主并没有伤害他的女儿,只是糊弄迷惑警长而已。
说实话,我要是女主,遭遇了这样的事情,我的复仇手段要比女主还要狠的多的多,我一定会让这群杂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杀人其实很简单,难的是你怎么把你所要杀的人,一点一点地折磨而死。
这才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这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女主一次次地向他们哀求放过自己,可以把所有的钱都给他们,可是这群杂种不知道珍惜机会,硬生生地把老实人往死里逼,那就不要怪女主心狠手辣了。
你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无论你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都是如此,尤其是你做坏事。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坏人他在做坏事的时候,他的脑壳是相当地清楚的,他十分清楚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他事后说自己不知道不清楚,纯粹就是为了给自己洗白和脱罪而已,我受伤害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帮助我,我即是正义,他人即地狱。
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
如果邪恶是残破华丽的乐章,它的终章我将亲自写上。
女孩子出门在外,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其实无论是女孩还是男孩,你独自一人出门在外都要保护好自己,也许你在无意之间已经泄露了你自己的行程和信息,你已经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猎物了。
这片子豆瓣只给6.6分,我觉得真的给低了,这么真实残酷的复仇R级片,怎么也要7分以上吧,虽然R级片受众小,分数普遍低,但是这部真的是优秀之作,这片子真的和另一部片《伊甸湖》有一拼。
前者是成年人的恶,后者是小孩子的恶。
看到很多评论都提到原版,没看过,所以没法比较。
很多网友抱怨此片色情部分不如这个,暴力部分不如那个之类,搞不懂,这个片子本意是要拍色情或者暴力哇?
如果说暴力,那还能沾一点边,如果说到色情,就不理解了,一群人轮奸一个人,居然会给人色情的感觉?
想想都会不寒而栗。
以前看朱迪福斯特主演的那部《被告》(是叫这名吧?
),她被轮奸的场面没本片这么恐怖,但已经让人心头发冷发颤,更不要讲这部片子里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之感,作为观众,我看到这种场面就跟看《斯巴达克思》里有一集一个奴隶被凌迟来娱乐众人的感觉差不多,只觉得恐怖跟愤怒。
所以,觉得色情不过瘾的,不应该来看这种片子。
另外,此片女主被强暴的场景渲染得恰恰好,该挡的地方都挡了,该表现的也都表现了,如果快进的话,就会感觉后面复仇的场面够不上暴力了。
不用跟电锯比谁更暴力,这片的暴力比不得很多电影,但恰如其分,看的时候复仇的快感比单纯的血腥和花样繁多的杀人方式带来快感是不同的。
这种代入感就跟纯粹卖血腥有区别。
至于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去那么偏远的地方,不被强暴才怪,这种想法就算了,那么多社会新闻里那么多女孩子被强暴,也没见几个是因为位置偏远不懂自保的(《被告》的女主不就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轮暴的吗),这种恶性事情要发生,跟地点时间没有好大的关系。
这种为强奸犯找借口的说辞真的狠恶心。
这片也没什么女权,但凡一个还有血性的人,在遭遇巨大凌辱面前,不奋起反抗那就枉为人,男的做这个是很有英雄气概的,女的做这个也没什么奇怪。
在电影里以暴制暴真的很爽,因为现实生活里这往往不可能。
当前中国社会里,N多小女孩被强奸被迫卖淫事件都能冠以“嫖宿幼女”这样搞笑的名堂,有几个强奸犯受到该有的惩罚了?
走法律途径,你就等着被憋屈死,以暴制暴的下场就是让自己送死,所以只能意淫一下了。
复仇这种主题经久不衰,也是有社会心理共识的。
在这种乱世,最好祈祷自己不要成为受害者。
影片女主一出现,男性凝视就将她紧紧吸住,打量,评论,意淫。
于是女主的个人存在马上就在这种目光下跌落至一片单维度的性载体,于是她的社会功能只有被男性玩弄或者等待男性玩弄,也就是说,她的存在状态只得由男人决定。
影片中的暴徒们并不是不懂法律或者激情作案的野蛮人,他们有计划有分工,并且在社会的另一些场景里,他们能表现出理智冷静、顾家、懂浪漫等美好的品质,只是他们却没有一点儿对女性痛苦的想象力。
我想这种想象力的丧失也普遍存在于我们所生活的大环境之中,从丰县到唐山,从82年的金智英到金福南sha/ren事件始末,女性的痛苦在各时各地都上演着。
片中女主将那些男人对她说的话反施其人之身,利用私刑酣畅淋漓的完成了复仇。
而现实中,去填补那些缺失的道路还任重道远。
我唾弃你的坟墓 (2010)6.72010 / 美国 / 惊悚 恐怖 / 史蒂文·R·蒙若尔 / 莎拉·巴特勒 杰夫·布兰森
如果特别喜欢看,对坏人进行狠厉报复的情节,享受这种报复快感的,可以看。
剧情上来讲,跟1978年的版本相比,整个剧情设计其实没什么很大的区别,而相较于旧版,2010版加入了女主中间逃脱后遇到了一个坏警察,最后又掉回狼窝的情节,其实这种给了希望却带来更大的绝望上设计还是蛮好的,这个点到了2013版第二部的时候依旧又在使用,不过换成了一个女的。
78版的女主一出场给人感觉就很美,而令人失望的是遭受凌虐这么清晰这么长,而报复坏人的却是很简单的杀死,看了完全一点爽的感觉都没有。
虽然2010版的创新之处并不多,但是在报复的手法上有了很有意思的改变,根据每个坏人对她施暴的差别和个人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肉体和精神上的虐杀,并且在影片前部分施暴者对女主说的话,女主也在报复中还给了他们。
这版的女主是一出场并不觉得很美,但是在反杀施暴者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悲伤、愤怒又绝望的神态让她看起来更富有美感。
这个版本给到了那种报复的快感,这是我认为比旧版好的地方。
听说过有些人说这是一部表现女权的电影,而看完后,其实并不然,电影前面对女性凌辱的过程令人难以忍受,完全感觉到一个女性是多么的无助弱小无能为力,虽然后面女主人公反杀报仇成功了,这并不是女权,也不是说女子其实多有力量,这只是一个女性在遭受非人凌辱后无助绝望的选择而已。
对于这时候的她来说,也只剩下绝望与一生的阴影而已。
影片鲜明的分为两段,女主角身上被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前半段描写种子在她身上如何生根发芽,从而在下半段盛开出鲜艳夺目的复仇之花。
影片的角色不多,难得的是这不多的几个中还有明显的缺心眼:女主角Jennifer:年轻貌美,偏偏要去人迹罕至的陌生地方独居,不知道在美国类似这样的事情多不多;行凶者Matthew:连个话也说不好,精神上明显有残疾;行凶者Stanley:与一般的犯罪者致力于消灭证据不同,他酷爱自己创造证据,把犯罪过程拍的甚为详细;许多人都因为这点诟病影片,我觉得恰恰相反,这才显得真实么,偏执狂和SB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就比比皆是。
导演不知道是处于票房考虑还是想表现真实,将暴力和色情的每一个细节都放大,细腻地向观众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重口味画卷。
前半段的偷窥,骚扰,强暴层层递进,实在是令人恻恻。
同样的好风景,同样的湖边,同样的法律之外,同样的丧失人性,原以为这又是个《伊甸湖》类型的片子。
但当女主角投入河中后,整个电影却从《伊甸湖》升起,直接跃迁至《杀死比尔》。
Jennifer吃一堑长一智,化身复仇女神,充分发挥作家的想象力,将平时只能付诸于作品的离奇和跌宕融入了复仇计划。
这几天许多人在讨论面对Q J究竟是该拔刀还是递套的问题。
在个体来说,递套无疑比拔刀显得安全,但从整体来说,一个逢Q J便递套的社会只会助长Q J者的嚣张气焰。
有时候讲理是讲不通的,必要的时候以暴制暴是最佳选择。
以本片来说,女主角成功的虐杀式复仇令人,至少令我一舒胸臆。
比起在一个没有死刑的国度通知官府然后墨墨迹迹打上一个可能长达数年还不一定有胜算的官司,选择复仇来的简单果断。
乱世用重典,盛世尚宽刑,对社会如此,对于个人也不例外。
对付这样的恶人不需要拯救派,只要降临派就好,不杀不足以泄愤。
影片前半段女主角的求饶和后半段行凶者的求饶相映成趣,人总要为自己做过的事负责,除了Johnny宁死不屈意外,其余四人面对生命的威胁都低下了他们高贵的头,没有正视淋漓的鲜血。
得饶人处且饶人这话没错,但有一个前提是值得。
饶恕也是相对的,在你得势时没有放过别人,自然不能指望别人得势时放过你。
其实这些道理人人都懂,但很多时候总是太过自信或是得意忘形而忘记了度。
风水轮流转,凡事不要做绝。
当你不可饶恕的时候,只知道一味的叨咕sorry和please有个毛用!
《我唾弃你的坟墓》思想上较为单纯,是一部彻彻底底的女性电影。
故事情节几乎都在紧扣“女权”这一主题。
影片意识形态里除女权主义外,几乎没有表达出其他的思想。
无论中西文化中,男尊女卑都是在表象的掩盖下的本质,西方也无法逃脱。
女性被物化的残酷现实较影片中众人轮奸对女主性虐待的情节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男性是性爱中的享受者,然而女性只是被施与者。
目前当今世上仍有超过一亿的女性接受割礼,割除阴蒂而无法享受到性爱的欢愉,仅供男性享用。
在《我唾弃你的坟墓》中男性们的施暴场面里,男人们全然不顾女性身为人的基本权利,对其身体进行疯狂的虐待,仿佛对待一样没有生命的物品一般。
而女主此时平没有做出有利的反抗,并且之后跳下了高桥投河自尽。
说女主是投河自尽也好,投河逃脱掉也好,说最后复仇的是女主的鬼魂也好,未死的肉身也好(电影中在处理此问题上并没有明确地暗示与表达,反而故意故弄玄虚,故此你可以随意理解),其根本上想要表达的思想都是不变的,那就是女性意识的重生与觉醒。
重生是好莱坞电影中管用的内容,而重生常靠转变来体现。
在《坟墓1》中,转变就是女主角前后态度的转变。
从天真到残酷,这样的转变不是难以理解的,就连女性地位一直很低下的中国不是都有句老话叫做“最毒妇人心吗”。
女人狠起来,男人也招架不住。
片中有一个重要的象征意义,就是女主之前误入的一座废弃的房屋,房屋内有毒药,盐酸等物品。
这些物品最终帮他更加残忍的报复了曾凌辱过她的男人们。
而女主第一次走到这间房屋的时候,脸上有一丝害怕的表情,但她还是走进去,随即又离开了回到之前的住所。
在她之前的住所里,她成为一个完全的弱者,不仅与男性相比是弱者,与房屋相比是弱者,与掉入马桶的手机相比也同样是弱者,她化作一个彻头彻尾的弱者,声泪俱下,摇尾乞怜。
我想此处表达的思想可能是,破旧的房屋是女主内心深处隐藏的女性意识,即不向男人臣服的思想。
而社会主流为女人灌输的思想是屈于男性之下成为弱者,所以女主角第一次离开破屋也象征着继续伪装成弱者的选择。
由此观之,导演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女权主义者,他在此处完整的表达了男女平等无弱者强者之分的思想。
女主投河之后,回到那所破旧的房屋,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让男人都招架不住甚至最为强势的那一个也尿了裤子。
最后的谋杀复仇情节设计的非常巧妙。
每一个人死的顺序都与故事前半部分的情节呼应甚好。
最先死的袖手旁观的两个人,一个唱着歌一个录像的观看其他人对女主的施暴过程,他们也是相比之下罪愆较轻的人。
之后是始作俑者,并且他还尿了裤子,而他只是鼓动着并未对女主的身体进行侵犯。
最后死掉的则是对她身体直接侵犯了的最为罪孽深重的两个人。
一个是懦夫却在紧要关头被欲望驱使忘记了一切的信仰与畏惧及道德底线。
另一个则是在女儿面前装成三好父亲的警察,本是法律的代表,却知法犯法。
而最重要的是,最为最大恶极的警察,他有一个女儿。
本片是一部女性电影,因此对于女儿这一片中除女主之外几乎是唯一的女性角色的处理至关重要,若是导演在此一步处理不好,则很有可能在影片的最后关头晚节不保,改变电影的整体含义。
因此在影片的最后关头,女儿如何处理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更加全神贯注。
对于“女儿”的处理我想象出了很多版本:1、女儿看过父亲施暴的录像决心和女主一起报复父亲这是体现女权注意思想的情节,但是同样会对幼女这一女性角色造成伤害;2、女主当着警察的面虐待她最爱的女儿这样可以更好地报复警察,但是主题上与电影整体相违背;3、女主当着女儿的面虐待警察这样是对双方的报复,对于女儿这一无辜者显然造成了伤害。
从迎合电影主题上来说,这应该是最烂的一个情节设置;所以这个对女儿的处理让我伤透脑筋,更加的有好奇心去看本片中是如何处理的。
而在本片中的处理是中立的处理,只有一句对警察说的话“想想别人也这样对待你的女儿”。
女儿没有出现,同时也报复了警察,对女儿的伤害也相对降到了最低。
还算是一个好的情节设置。
口味太重了……谁tm推荐我看的……
盐酸男是亮点
禁片翻拍成电锯篇了
被施暴侵犯后,如同蜕变般化身复仇机器,多少有点离谱。施暴及复仇,尺度颇大。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极其血腥暴力之能事。没看过老版,无从比较。
除了人性中所有的恶,你在这部片子里看不到任何东西。还是另一个译名比较给力:《X你老墓》。
太恶心了。。。女主角卖相还不错
呃,血腥。。。
没有老板好看啊
翻拍的也同样给力
剧本好怎么拍都亮眼。但比原版在惊悚恐怖氛围的制造上弱了些,可能导演把精力都用在恶心上了。
文艺女青年,你上不起。。。。
我X你老墓~!
嚓。。。。吊眼皮
没什么大劲
女权符号很明显,但是女演员都三点全露了,男演员一个点都没露还遮遮掩掩,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吧
不够狠啊不够狠,还是金子给力
禁片翻拍除了更加血腥没看见一丝新意
口味蛮重
前半段rape的镜头太过直白看得我极其不舒服 不过倒是为后面的血腥复仇增加了不少快感 还不够咖 强奸犯再怎么死都不为过 至少我一直这么觉得。
原作为世界十大禁片之一,翻拍之作算得上与时俱进。对于喜欢血腥虐杀电影的人,算得上是福音。只可惜,我不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