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牧云在三月这个电影冷清的月份里还能看到像《高举爱》这般小躁动了我心的片子真是一件格外惊喜之事。
《高举爱》是一部很成功的小成本剧情片,而其选在此时档期上映显然被去年金马大赢家的《桃姐》压的几乎沦为了一部毫不起眼的冷门片。
在这部由杜汶泽与江若琳担当男女主角的影片中成功的刻画出两位生活的大英雄。
融合家庭,励志,爱情等多元素的故事情节时不时的营造出生活的希望,即便生活处处是低谷。
对于题材的选定,影片《高举爱》的故事以一位女子的励志情怀为主导线。
杜汶泽虽为男一号,但这部片子更像是为江若琳量身制作的独角戏。
当然,这种看似表面的说法显然是错的。
影片塑造的两位主角形象便是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有家庭,有爱情,有责任,有理想。
真是电影艺术里实实在在的四好青年,而生活的希望便是贯穿其中。
《高举爱》有个良好的制高点,便是明确了“生活的希望”这个中心理念。
虽然在很多剧情上看编制的稍显肤浅调度不稳,但有个好的出发点和中心思想终归不会是糟糠之作。
整体来看,影片围绕女主角的理想而延伸整部片子的剧情。
而在影片中,爱情这一元素设计的让人赏心悦目。
完全凸显出现实生活里爱情的魅力所在,简单清新,不做作,不拖沓。
片中用较为简单直接言情的桥段表现出爱情的萌发与成长,让人看着倍感舒坦。
比如,片中男女主角在更衣室拥抱时的那段成就爱情的戏份便极其自然洒脱,一点都不像诸多爱情片中拖泥带水,驱车徘徊,婆婆妈妈的爱情桥段,着实让人感觉太过虚假看着纠结不已。
不容忽视的当然还有影片的选景,可惜海边的怡情生活由于太过简单的镜头和角色的单薄让人着实感觉可惜了“风景那边独好”。
当然,影片此景也终究是一处过场而已,影片的主镜头对焦的是一个小家庭生活里的喜怒哀乐。
片子多处剧情编制的着实闪,极其凸显电影之美学。
比如,男人放弃种种极力成全自己的女人实现梦想,女人坚强不负夫望。
整部片子始终贯穿着一种观点,那便是生活在于宽容的成全,而是拖着后腿锁住信念。
影片中撞车桥段场面设计的较为逼真,看时牵动人心。
而男一号与其母见面之时的那段对话也极富喜感。
演员的表现很值得认可,但个人感觉影片最大败笔之处便是后半段设计出原来男一号竟是富豪之家,让前戏为生活拼命的戏份质量大打折扣。
本以为这部片子最后是一个很欢喜的结局,结果男人的伟大虽然实现了,但生活的造化弄死了男人,女人完成了男人的遗愿算是为影片圆了一个不甚圆满的收尾。
影片终归是想让人看到生活的希望,争做生活的大英雄,成全你所爱的人,同时也是成全了你自己的所在。
个人感觉,从励志情怀为类型来说,这部《高举爱》比《翻滚吧,阿信》好看。
也许是喜欢多元素并茂的片子。
可艺术谁不希望看到是由七彩之笔绘成的呢。
故事最后结束李丽举起照片的那一段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段真人真事视频,一位外国运动员为了死去的妻子,努力拼搏,重新在竞技场上夺金牌。
至于是哪位外国运动员我也忘了,就是知道有这么一件事。
难道杜汶泽也看过那段视频,再将此放大,改变?
写于2012年5月9日最近看到了杜汶泽患罕见疾病的相关报道,感到惋惜,老天总是不去惩罚坏人,却让这些无辜的人受罪。
近段时间,对杜汶泽这个香港演艺圈不大不小的人物突发喜欢,总莫名觉得他是一个好男人,还是一个很有实力的演员。
却在这个时候得知他患病,又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他死去,感觉很不好,希望老天保佑他。
看了影片才知道,高举究竟是什么,原来是从举重延伸出来的,女演员是个国家队级别的举重运动员,江若琳饰演的,演得很好,特别是举重的镜头,不知怎么练出来的。
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杜汶泽被车撞死那刻,预计之中,但又很有看头,女主角慌了,我也慌了,她以后还怎么活?
是他这个“煎炒烹炸样样通,擦抹洗刷全不误”的家庭煮夫,支持着她重回比赛场上,重新勇敢直视梦想。
如今,她不再是为了她的冠军梦而活,她要为了丈夫的意愿而活,拿到金牌。
如果人生中,总有这样的代价,是不是可以选择放弃!
没有谁需要这样的动力!!
文/黄鑫亮不清楚“男主外,女主内”的定律到底是由哪位大师研究得出,杜汶泽饰演的石勇为了圆自己老婆的愿望,不顾街坊邻里的说笑,当起了男主妇拉扯着儿子长大,自己又从事物流来支撑老婆训练的费用,并不魁梧的身体看起来是多么伟岸,大多数男人自从把老婆泡到手,也就是结了婚后,就像是无师自通学会了“变脸”,谈恋爱时的谦卑立刻变成了傲慢与偏见,“黄脸婆”是已婚男人乐见其成的称谓,因为为他们出去沾花惹草找到了强有力的理由。
又有多少男人能为了老婆的梦想退居幕后,可能大多数男人连老婆的梦想是什么到不知道,他们肤浅的认为珠宝首饰的拥有就是老婆的梦想,更多的已婚女人埋头于柴米油盐,更多的已婚女人沉浸于侦查男人的行迹,她们从心底已然接受自己是附属品的位置。
石勇明白一个女大力士老婆的梦想,夜晚起身而出去举杠铃的老婆是多么想重回赛场,疾病的肆虐、家庭的牵绊、旁人的不解,石勇不是没有考虑这些,只是他不想考虑,他只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老婆请好教练、支付训练费用以及照料好这个家庭,这些都是默默的。
江若琳饰演的李丽是一个有挑战的角色,举重运动员的身形的模仿不得不说艰巨,因为举重这项展示美的运动在不少人的概念里已被边缘化,因为他们理念里的举重运动员都是膀大腰粗、身材矮小,何况一个女运动员是为了热爱去练习这个项目,更是和他们脑海里网球运动员的裙裾飞扬相距甚远。
江若琳饰演的李丽不仅展示了举重的艰辛,更显现了举重的美感,颠覆了不少人的陈腐概念。
尽管恋爱已自由,但不少人的找老婆的陈见依旧停留在遥远,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穿针引线、轻声细语仍旧是他们择偶的固定条件,若是有个女人似李丽般早出晚归从事体力活,他们只会把她看成是个“男人婆”。
他们心里的女人无才、无力、无大脑就是理想老婆的代表,当然得会烧饭做菜接孩子,因为他们都没有成为男主妇和男煮妇的念头。
男主妇了不起,别人嘲笑正是他们对你的敬畏,因为他们或他们家的男人做不了,他们肯定是自我安慰不屑于,石勇被车撞了,李丽想抬起车却怎么也抬不起,尽管她是个大力士,但撑起这个家的是他的老公,他的老公离他而去,当时天涯沦落人的相遇,如同昨天,只是他们早已不是原来的失意。
她的老公是个自豪的男主妇,她则是退役又复出的优秀运动员,大力妹和男主妇,高举爱。
小成本电影,看似平平淡淡,也没什么高潮、激烈、极度催泪的镜头,但我觉得十分赞。
特别是杜生车祸后,夺冠那刻的闪回,不知是个人喜欢这种慢慢催化的情绪积累还是实在表演得力,那镜头实在催泪,最赞是那刻。
不可否认剧本本身的故事性十分足够,杜生的演技也使家庭妇男的角色十分出彩,。
一直认为演戏来源于生活,最贴近生活,最还原生活的就是最高境界的演技,君不见演员多年等来一角足以令人忘却其本名而仅记戏名,这就是演技大巧无锋之处。
可能同样曾经是一位运动员,对于此类电影的励志成分毫无抵抗力。
但对于本片传达的爱,更是全盘接受!
如何如何爱的奉献,如何如何爱到永远,其实就系平凡生活中为对方实现自身价值中提供支持,作为坚强后盾扫除后顾之忧。
尚未婚嫁如我可能难以想象爷爷辈长相厮守的爱情相伴是如何一种感情,但日常所见,守望相助,互为最贴心知己包容对方,支持对方乃是其中真谛。
每个人都不可能轰轰烈烈,但每个人都能在平凡中给予爱的人浓浓的爱,那就是相伴一生的根源。
情感的交流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沉默是最丰富的表达。
每日忙活在柴米油盐中的李丽,仍然放不下心爱的举重事业,石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暗中协调各种关系,帮助妻子完成未遂的心愿。
就这样,一个叱咤商场的精英男,把自己武装成“煎炒烹炸样样通,擦抹洗刷全不误”的家庭煮夫,支持着爱妻李丽走向举重台……当面对街坊邻居冷嘲热讽时,石勇尽全力支持妻子。
暗中协调各种关系,不断地从内心鼓励妻子重新站起来、一个男人面对照顾好家庭的压力之外,石勇表现地很乐观,很坚强,并且为自己拥有一个自嘲自己除了会举重但什么都不会的老婆感到骄傲。
在他心里李丽是最棒的。
石勇是李丽最巨大的力量。
他对李丽的爱看得比自己还要重要。
在听到街坊邻里说自己的老公是主妇男时,李丽心里很挣扎跟难受,她自责自己拖累了丈夫,心疼丈夫,生气地要放弃心爱的梦想。
在李丽的心里她对石勇的爱看得比自己还要重要。
在李丽心里,石勇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石勇爱李丽,不需要太多的言语。
悄悄地付出,轻轻地奉献,是心连心,是珍惜,是理解,是支持,是紧紧相依在一起,这是属于石勇跟李丽的实力爱。
关于剧情,真的相当的一般,是那种看前半段就知道后半段内容的剧情。
看完电影后我努力的回忆,有没有可圈可点的细节。
我突然发现,评价这部电影不能从一般的角度去看,确实要看细节。
1、突然发现杜汶泽还是蛮帅的,里面那种家常玩笑也会让人会心一笑2、拍摄的地点选的很美,片子很符合治愈系电影的色调3、江若琳增肥后很符合剧情身材,很壮,但还蛮真实其他的就没有了
体育运动在现实中的功能是锻炼身体,到了影片里自然变性为精神励志。
正是这样的转变让拍体育片的导演用不着照顾选择体育项目的流行程度,只要足够用来阐述精神即可,影片选择相对冷门的举重来讲故事自然也不是什么出格的事情。
从剧情来看选择举重倒也不是随便挑来的,举重的象征意味更为浓厚,因为生活也是一场重担,你我都得咬牙举起。
体育励志的故事即使添加人生、爱情的元素都不会有新口味,大力妹的故事却相当完美的将体育励志和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让人对体育励志有了新感受。
确切的说这其实是一部爱情故事,不是爱情点缀体育,而是体育辅佐爱情。
影片把体育限制到最小的篇幅,体育过程的描述本身作用就不大而且乏味,点睛的重点全靠比赛时迎难而上终获胜利,把节余下来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家庭生活。
这样的比例分配使得故事讲述的更加深刻且感人,所以在体育热血的间隙浓浓的家庭氛围更加打动人心,大力妹和石勇的夫妻励志盖过了举重。
夫妻俩对这部影片的贡献是分工协作式的,大力妹负责的是体育这一块,石勇负责家庭温情这一块。
石勇的担负的任务要比大力妹多得多,妻子举重,他举起了妻子和整个家庭,两者的穿插交融也让最后大力妹举重比赛获胜来的如此动容。
江若琳饰演的大力妹在温软的笑容下确实能够打动人心,而杜汶泽饰演的石勇好老公形象也很饱满,石勇是影片打动人心的关键所在。
一改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为了妻子的理想甘心当家庭妇男,虽然这些听起来都没什么大不了,但影片通过细节的描述把此中的不容易和石勇的豁达精神表述的非常精准。
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就像举重的两端,重量是平衡的,大力妹和石勇的婚姻遵循男女平等的基本观念,谁都没有天然要被家庭束缚的命运,只有甘于为另一半梦想的默默奉献,这种恋爱态度和家庭责任的理想化的宣扬总会让人一边觉得俗套一边又赞赏不已。
沒有華麗的背景和演員,驚天地的故事,也不是社會的關注點,所以被遺忘在角落。
但我喜歡這樣的平凡和簡單生活里的相濡以沫中衍生出無窮的力量。
兩個平凡的人相遇,甚至是兩個在社會上被標榜失敗的人,沒有浪漫唯美的愛情,他們沒又說過愛,但相處的細節卻無不顯示愛,為對方所做的更是感人至深……那個因為患有糖尿病而退出舉重屆的李麗,沒有任何技能只靠苦力為生,所幸的是,在這樣看似沒有未來的生活中,她是樂觀并善良,總是笑對生活。
落難的石勇,正因為看到李麗這份單純,和他曾經風光卻陰險的商場比,和他的前妻比,李麗像這個小漁村一樣,簡樸而平靜,是他內心的港灣。
于李麗,一個自卑的她,在她簡單的日子里出現了一個幫她找到價值的男子,她沒有在意其他,樣貌經濟什麽都沒有。
他們像是兩個落難的人找到依靠,但並非一起經歷磨難,而是在平凡的生活中雙扶持。
他們的開始就那麼簡單,一問一答抱在一起便是開始。
他們結婚那麼簡單,兩個合租屋變一個,貼個喜字分些喜糖。
他們的生活如此簡單,貨車司機,收銀員。
當孩子來臨,李麗不顧生命安危也要堅持生下來,石勇是不願意的,在他心里,就算沒有孩子也沒有關係,但李麗的堅持,他默默支持配合。
孩子出生,他們共同承擔撫養教育,一家人清貧卻快樂。
或者這樣可以過一輩子,但石勇知道在妻子心中有舉重的夢,他沒有夢想,他的夢想就是幫妻子完成夢想。
石勇用自己的關係,暗中給妻子鋪排好回去舉重的路,他一個人做爹也做媽,撐著一頭家,讓李麗安心追夢……如果沒有石勇,李麗不可能再觸及夢想。
如果不是李麗,石勇沒有這種平凡而安穩的幸福,雖然苦但卻是他人生最快樂的時光。
結局,是我厭惡的,如果為了賺眼淚,確實做到,這樣的結果對於這對夫妻來說,實在是殘忍。
我依舊希望好人有好報,他們兩個那麼堅強和相愛地走過一個又一個坎,為什麽要有這樣突如期來的意外,我的夢想實現了,但你卻不在,因為有你,我成為了我想成為的自己,但你卻永遠看不到。
在我們標榜韓國浪漫式愛情的今天,或是滿布家庭糾紛宮廷鬥爭的中國電視劇,或是新聞中多少愛情仇恨和婚姻悲劇,《高舉愛》這樣的電影,卻像一股暖風,溫和而感人,兩個人一起在感受生活,沒有為物質各方面的爭吵,只是為對方付出,為一個家的付出。
這樣的故事更讓我們去稱讚。
故事很平凡,也很俗套,相比于勵志,更多是愛,因為愛,成就彼此。
片中有好几处令人感动的片断,这个片成功的让我生动地得知,得糖尿病的病人是如此的辛苦,打针时作为女生的我吓得触目惊心;李丽有病坚持生产,她坚强得将母性的光辉映照;给小孩讲故事,很平常的场景,也令我印象深刻。
最重要的是她老公被车压到的那一刻,那时的江若琳,我以为是真的遇到过这样的事,以至我看完电影已经一个多星期了,想起她的当时的表现,还觉得眼眶湿润。
看过对影片的花絮,我知道,江若琳,不仅仅是个偶像歌手了。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