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叙事,尽管是片子是用女主的名字来命名,不过主线还是以崔岷植为主,《白兰》,打的是爱情片的介绍。
有爱情吗?
有,是世上最独特的一种爱情。
他们是一场假婚姻中的名义夫妻,他一个中年混混,她是沦落异乡的孤女,她被人贩子贩卖,他可以说是帮凶。
他们活着时从未相遇,她却因为一张微笑的相片爱上他,而他因为她这份爱而爱上她。
可惜这份爱情因为死亡失之交臂,但又正是死亡让这份爱情显山露水。
假如没有白兰的死,他们能够在活着时相遇,江齐会理睬她吗?
会为了她改邪归正吗?
有温情吗?
有。
他们从未相遇,却在信件和照片中相爱。
白兰善良到令人咋舌,她被贩卖被欺负,却依然认为:这里的每个人都很善良,但你是最善良的一个,因为你娶了我。
江齐混账邋遢到令人咋舌,他这一辈子也许从来没有感受到过那样的温柔和喜爱,于是他为了这份温情想要改变,也因此付出了生命。
这是爱情和温情吗?
的确是。
但却包裹着冷漠的现实,导演借着爱情,拍出了当时韩国社会的混乱、黑暗。
电影前半个小时都是关于江齐生活环境的邋遢、肮脏,充满了罪恶和暴虐。
而白兰这样美好的人,也最终死在了这个黑暗的社会。
影片的基调是黑色与罪恶,但穿插的白兰的片段却是纯白与清新,导演用心显而易见。
说实话,前半部分叙述的江齐的生活,确实让人有种不适感,完完全全打破了爱情片的规律,打破少女心和爱情梦:原来世上还有如此肮脏猥琐的存在。
这部电影不温不火的原因想必也和这点有些关系,爱情片畅销的年代里,如此直白铺陈地讲述社会的最底层与黑暗面,多少人乐意买账?
但是,剧情确实有些慢,铺垫略长,前半个小时看着略气闷,有些虎头蛇尾的遗憾。
除去这些,无论是插叙手法、长镜头运用、影片内涵、演员表演,都很精彩啊,推荐
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没回来过,所以,等待和犹豫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
李江齐和康白兰偶然认识,然而你这种偶然带来的也不是那种萍水相逢的生死相依,而是一段素未蒙面的爱情,他们对对方的了解仅仅是知道彼此的存在,却又过着彼此无关痛痒的生活。
清纯的康白兰在电影中让人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一个略施粉黛的女人,有一种入诗入画的超然之美。
她爱他,是因为感动,来自异国他乡的接纳和宽容,他也爱她,是因为善良和美好。
一事无成的李江齐没有家庭,没有事业,已过中年的他依然是街头的小混混,然而,他却从康白兰的只言片语中得到了温暖的感触。
我常想那些生活在包办婚姻的年代,那些年轻人的爱情是一种怎样的形态,我的朋友以前给我讲过一个关于他们小镇上的故事。
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六十年代左右,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六十年代属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很多年轻人有了新的价值观,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来对抗这个时代。
故事是从一段婚姻开始的,两个素未蒙面的年轻人因为家里的要求结婚了,婚后的生活平静而安详,所有的情感和相处看起来都相安无事。
知道有一天,年轻的妻子和别的男人在庄稼地里野合被发现了。
当时,摆在这个女人面前的有个选择,一个选择是继续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另一个选择是和另外一个男人在一起。
然后,这个年轻的女人选择了后者,在他们准备离开这个小镇的晚上,他的丈夫找到了他们,并且把他们锁在一间小屋里,把两个人一起烧死了,丈夫为了逃避制裁喝药自杀。
或许每个时代都有自己不同形式的悲剧吧!
熬过了变革时期,我们迎来了自由恋爱,然而在这自由恋爱的幌子下依然隐藏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琐碎的生活,争吵,离婚,外遇,小三等等。
很多时候,人们都在怀念,怀念那段回不去的曾经,怀念那个得不到的人,正是应了那句话,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在《白兰》这部电影中,我们看见的便是一个得不到的爱情故事,或许是因为得不到,看完之后,才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白兰》不是一部单纯的爱情片,其中混杂了黑帮,暴力,血腥,死亡等诸多阴暗元素,但是因为康白兰的出现,让这部电影多了一份素淡,恬静,感动。
故事在结构上选择了双线叙事的方式,一条线是李江齐的生活状态,另一条线是康白兰的生活状态,两条线索同时推进,最后合二为一,故事电影也即将画上句号。
虽然双线叙事的方式并不是一种少见的叙事模式,但是就这部电影来看,双线叙事的模式让我们看见的是两种人生,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价值观,最后却殊途同归。
有过背井离乡经历的人都懂得,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如果没有精神寄托,那就意味着我们没有根,永远都不过是大千世界的浮萍,风一吹,就倏然不见了。
康白兰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孤身一人来到韩国,除了年轻和美好之外,她一无所有。
于是在婚介所的安排下,她和素未蒙面的李江齐成为夫妻。
其实,很多人都是用这种方式来获得别国的居住权的,所以,康白兰的行为在此也能被我们所理解。
直到有一天,他抱着康白兰的骨灰盒的时候才发现,他们已经错过的太多太多了......对弈的人已走,谁还在意推敲红尘之外的一盘残棋?
康白兰和李江齐不过是大千世界的两颗棋子,他们又有多少力量来摆脱上帝的掌控。
崔岷植作为韩国实力派男演员让这部电影多了些沧桑和无奈,虽然唯美,但是还有一些粗砺,正是两种不同元素的融合才让人看完之后回味很久吧!
找这部电影来看,只是想再看看以前好美好美的张柏芝。
昨天姐姐做了妈妈,也顺便想起来快要做妈妈的张柏芝。
虽然网上有扑天盖地的消息,可我还是希望她安心的在幸福面前小小的紧张着。
我喜欢真性情的人,喜欢静静的呆着也会很美的人。
白兰里是两个人悲剧。
在韩国制造的精致场景下,我险些不适应贴近生活的真实画面。
我不敢说,光影里爱的纯度是百分之几,只知道两个在努力寻找和世界的联系,以及,活下去的理由。
这一场伪造的婚姻不管真不真实,毕竟维系了两个孤独渴望的灵魂。
白兰守着一个等待的原因,江齐正寻找活着的方向和温暖的力量。
只可惜,在命里注定的维系里丢失了相遇。
没有对手戏的两个人,在自己划定的圈子里用心的挣扎着。
似曾相识的情节里,有几乎致人泪下的淡淡哀伤。
想想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撑的力量有多重要,一点点温暖就能燃烧出走下去的力量。
申请头条号,头条号名称为:娱乐速先锋================================================================ 《白兰》,2001年的电影。
网络点击率39.9万。
评分7.9分。
庆幸自己在百无聊赖的午后看到了它,在我最需要流泪的时候。
康白兰女士和李江奇先生的爱情,仅凭两封信维系着的爱情。
或者说,他们之间弥漫着一种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感情——依靠。
从故事开始到结束,他们相互靠近却未曾正面相逢。
当白兰与江奇的名字被印在同一张户籍证明上时,他们的命运也有了错综复杂的样子。
一条红色丝巾,将不同国籍、不同命运的一对年轻男女,紧紧地连在一起。
白兰生涩、美好,保持着人性最初的芬芳,就像一朵白兰花;江奇已经被最不堪的生活捶打成另外一幅模样,是白兰让他想成为更好的人。
很长的一段铺垫,是导演在孕育这个故事,他一直在挑逗观众的泪点。
故事开场,应该从白兰去世开始讲起。
江奇在去接白兰遗体的路上,他坐在火车里第一次正眼看这个名义上的“妻子”。
“她真的很美丽。
”这是江奇对白兰的评价。
“亲爱的江奇先生,你是其中最善良的一个。
”这是白兰对江奇的评价。
白兰说江奇是最善良的那个人,是因为她能够顺利地留在韩国,是因为江奇“娶”了她,让她以“江奇妻子”的身份留下来生活、工作。
然而,江奇只是贪图着中介机构给的那一点儿报酬,他还赶着去马场下注。
在那之前,江奇一直混迹于帮派,他不需要爱情,更不需要女人,因为他有看不完的黄色录像带。
江奇看到白兰写给他的第一封信,他内心有所触动,也许他还在想:“这个女人怎么会喜欢上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呢?”。
当他见到洗衣店老板娘的时候,这个问题有了最好的答案,原来白兰在病重时一直在等他来看看她,哪怕只是一眼也好。
江奇看到白兰写给他的第二封信,在海边哭得不能自持,我的第一滴眼泪也不自觉地流下来。
《白兰》的导演非常细腻,他用一些普通的道具将这对男女的感情穿连在一起。
红色丝巾、江奇的照片、信封……这些小物在影片中比比皆是,它们也是这段感情最忠实的观众。
最后,白兰在沙滩上吟唱起《爱情》,海浪的声音一直压过白兰的歌声,让人觉得虚无缥缈的歌声后什么都没有。
其实,歌声背后是白兰对江奇最有力的爱。
坦白地说,我并不喜欢这个故事的结局。
江奇为什么不能回乡下安静地生活?虽然,我知道电影结局可能最接近故事蓝本。
但是,这个结局仍然让人难过。
在江奇被勒死的那一瞬间,他睁大眼睛死死地盯着电视银屏里的白兰。
那已经不是白兰,不是一个女人,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所有希冀,是平凡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可惜,他已经没有时间去思考。
母亲逝世后,白兰(张柏芝饰)飘洋过海,前往韩国仁川市投靠素未谋面的叔叔,但到了那里才知道叔叔已移民加拿大。
她钱财用尽,无奈下只好同人假结婚以获取居留权。
白兰从没有见过 “丈夫”李江齐(崔岷植饰),身边只有他的一张照片和一个名字。
白兰辛苦打工、身体过劳,生活孤单外还要忍受四周的眼光。
唯一带给她安慰的是房里那张“丈夫”的照片,她很感激这名素未谋面的陌生男子,但事实上,对方是个无所事事的中年混混,由于缺钱才会同意假结婚。
命运让他们屡次错失见上一面的机会,一直到有件事情发生……
不管多少次看《白兰》,只要播到美丽的张柏芝用光脚洗木盆里的衣服,在寒风里一脸倔强和平静时,还是忍不住要掉眼泪。
《白兰》是她很用心演的一个片子,全片都是素颜拍,还是非常美丽的一个人。
美丽的白兰穿着寒素的过时衣服,在人贩子面前不敢抬头。
人贩子说她能卖个好价钱。
在被卖了个好价钱后,她欢天喜地地写信给和她假结婚的混混,说感谢他娶了自己,自己才能继续干着这份洗衣服的活。
“所有的人都很善良,你是最善良的一个”。
她死后,卖她的人贩子骂另一个人贩子:如果白兰是他女儿,他才不会这么对她。
她的确是让人贩子都能心生一点怜惜的女子。
对谁都无害,对谁都笑,对谁都鞠躬。
可是那又怎么样呢,她不是谁的女儿,只是个无父无母的穷孤儿,再美丽也合该光脚冷水洗衣服,遭受着摧残和辜负,在贫病里一天一天咳血瘦下去,最后凋谢死掉。
在那盘只有一个人看过的录像带里,她美丽得像一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梦。
白兰和江才 是苦命的两个人,都是没能幸福的人。
影片里,白兰一共看见了两次‘希望’,‘希望工作中介’和‘希望影像店’,第一次是她以为自己将要获得工作,第二次是她以为自己可以收获爱情。
整部影片,导演的拍摄手法以及影片色调,都是韩国电影常用的写实风格。
没有任何想象的镜头,一棒槌将你打醒,告诉你这个故事真实的不能更真实了。
我在仁川生活了不到5年,尽管是2001年的电影,但是有些熟悉的地方还是一眼就能认出来,比如唐人街,比如汽车客运站。
总是 物是人非。
电影的海报在撒谎,导致我在看电影的全程,一直期待是否会有反转。
然而,‘小人物’的人生,怎么会这么容易出现反转。
这么看来,其实结局还是好的,就像所有的‘美女与野兽’故事的结构一样,‘野兽’的改变是众望所归的。
张柏芝和崔岷植的演技在这里面都是出色的,张柏芝的眼神很到位。
一开始我难免好奇和期待张柏芝的韩语台词,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她的韩语台词完成的太好太好了。
并不是说发音有多准确,而是一个努力学习语言 想要把自己说给某个人听的一种认真,这种认真一点都不会出戏,反而让我泪如雨下。
整部片子看的心疼,而且最后一笑真的太美了,希望江才在闭上眼之前是看到了的。
崔岷植饰演的江才,他坐在海边读最后一封信,颤抖着点烟,压抑的哭。
那一刻他才做出那个选择,她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也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
然而,可惜,这两个人终究还是命太苦了。
看着会落泪的部分,是张柏芝表演出的那个无助而坚韧着的弱女子,在那种环境之下只能寄托于小小照片中的名义丈夫的情感上,是每次的独白字句,她的痴情、辛酸而让人掉泪。
第二,落魄的半吊子中年二流子的失意人生演得到位;那句“人活着是为什么”很点睛。
那时的张柏芝真心美,眉眼乍看都很有年轻林青霞的风采。
现在提起张柏芝,很多人第一想到的是“艳照门”。
2008年的“艳照门”葬送了她的婚姻和事业。
作为香港影坛曾经的“玉女掌门人”,形象一落千丈。
其实张柏芝的星途还是挺顺利的。
1998年出演周星驰的《喜剧之王》走红,之后与任贤齐合作《星愿》,成为了无数人记忆中的爱情经典。
2004年凭借《忘不了》获得香港金像奖影后。
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是2001年张柏芝主演的韩国电影《白兰》,当时21岁的她还有些青涩,却把握角色恰到好处。
虽然这部电影在张柏芝的作品中不是特别起眼的,但本片中张柏芝的演技确实极为精湛。
本片也让她在韩国知名度大大提高。
康白兰(张柏芝)是一名在韩国的中国移民。
因为家人都已经去世,于是前往韩国投奔叔叔,却不知叔叔一家已经移民加拿大。
白兰在国内已经一无所有了,但是在韩国没有身份是不能留下的。
在职介所里,当工作人员看到披下头发的白兰时,也惊讶到了。
粗布烂衫依旧藏不住她的美。
的确,真正美的东西,是永远藏不住的。
张柏芝在本片中一直是素颜出镜,清醒淡雅,婉约可人。
如同她的名字白兰一样,那么淳朴,却依旧美丽!
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总是艰苦的。
你永远难以想象,他们为了生存,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多少辛苦!
白兰需要生存,于是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跟一个叫李江齐的韩国人假结婚,获得了留在韩国的身份。
只是,她根本没有见过李江齐人。
关于这个人,只有一张一寸照片,和一个红围巾。
如果不是机智,白兰可能就成为了一名陪女。
介绍工作的人间她漂亮,将她带到了夜总会。
好在她咬破口腔装病,才算躲过了一劫。
于是她来到了阿婆的洗衣店。
勤劳,认真,细心。
在寒冷的冬天光脚踩洗衣服,在冷风中撩头发的样子真的美极了。
有的人的美是浓妆美衣扮出来的,有的人的美是天然雕饰的。
清水出芙蓉,那会的张柏芝就是这样的。
每天除了洗衣服,就是骑着单车接送衣服。
简单的生活,没有一丝波澜。
于是,她开始想象这个假老公。
对于李江齐,她是感激的。
是这个陌生人,让她有了生活在韩国的机会。
于是,她开始给他写信,诉说着自己的想法。
精神之爱,让白兰有了生活的动力。
活在想象之中,会把这个人越想越好。
怀念,让感情更加浓烈。
白兰还是得病了,这本是韩剧的经典套路。
生活本已榨干了她的精力,但她的心中还记挂着心中的那个老公。
去见他一面,了却心中的遗憾。
只是,当白兰找到李江齐的时候,却正好是他因为卖盗版光碟被抓的时候。
两人生平唯一的对视,是那么的匆匆一瞥。
没有对话,没有沟通。
牵挂了一生的人,却只能对着远去的警车呆立。
这段感情,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所有的情感只累积在白兰的心中和信上。
李江齐是在收到白兰死讯的时候才想起这个女子的。
李江齐本是个混的不咋样的混混,一起出来混的哥们已经成为自己的大哥,而他依旧浪荡不羁。
对于跟白兰假结婚,他本是不放在心上的,他们本来就是靠这个挣钱的。
只是从门缝里看了一眼,其实他也感受到了她的美,只是他们本就是两条路上的人。
于是他留下了头上红围巾,就潇洒离去。
因为贩卖盗版光碟被抓,出狱后依然过着混乱的生活。
影片的前大半段都是讲他出狱后的生活,比较拖拉。
一个小混混的生活本就没有什么精彩而言,跟基友斗基,洗碗池撒尿,收保护费,被大佬各种数落暴揍。
因为老大失手打死人,想让他顶罪。
那样他可以收到一大笔钱。
而他的梦想就是买一艘船回老家。
已经坐过牢,就不惧再坐一次。
当他收到白兰死讯的时候,他决定去了却了这些事,然后坐牢。
原来曾经还有一个人这样爱过自己。
当他看到白兰给自己写的一封封信时,他哭了。
一生浪荡,枯燥生活。
因为在他的心中没有爱,所以他只是混了一辈子。
爱情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
李江齐后悔浪费了这一生,他很感谢曾经有这么好的一个姑娘爱过他。
他决定过好余生,于是他拒绝了老大。
当他看着白兰为他留下的录像带时,再次泪流满面。
而杀手也进了他的房子勒死了他。
死前,是两个人跟着屏幕的对视!
浪子回头,却成绝路!
对于李江齐,其实他只是在门缝中看过白兰一眼。
对于白兰,她只是在门口看过被抓时的李江齐。
只见过一面的爱情,却依然感人。
感情因为思念变得浓烈!
我想爱你时,你已经离去。
但那份等待和想象的感觉,却是极美好的!
本片的故事平淡,却依旧流露着满满的感动。
如果把故事前面李江齐的混混生涯缩减一些,再让他靠谱一些,相信这样的影片也会更加经典。
饰演李江齐的崔岷植演技也非常不错,之后出演了《老男孩》。
而张柏芝在本片中演出了孙艺珍的气质,温柔怜弱的让人心疼。
那会的孙艺珍也才开始出道。
本片中有不少张柏芝的侧面镜头,美的让人心动。
喜欢的朋友可以观看一下本片!
当下媒体正纷纷对《来自星星的你》集体起腻的时候,我重温了一遍《白兰》,想当年这部《白兰》真是生不逢时,与《触不到的恋人》、《我的野蛮女友》、《我脑海中的橡皮擦》、《八月照相馆》等韩片经典同处一个时期,也难怪它的名气就如它的片名一样,淡淡的,淡到让人把它忽略了。
也许当时并不流行大叔配萝莉,这是原因之一,而最大的原因还在于,这部电影只把爱情元素当噱头,电影真正要表达的是韩国残酷的社会现实,这让那些喜欢凄美爱情饮食男女们大倒胃口,没能满足他们对爱情的白日梦,这么写实的电影显然不是他们的菜。
我还记得当初发行的DVD海报,崔岷植和张柏芝同坐在一排长椅上,中间放了只大皮箱。
想想看,这样一个海报,给人感觉俨然是一个落魄大叔和清纯少女的纯爱故事,我相信会有不少人是抱着我这样的心情看电影的,但绝就绝在电影到最后也没有他俩一场对手戏。
虽然《触不到的恋人》也是这种模式,不过韩迷把《触》一片视为纯爱类经典,把《白兰》却晾在一边儿。
造成这种局面的肯定不是演员张柏芝,更不是崔岷植,要我说,就是导演宋海成!
他放在片中讨论的韩国社会问题显然煞了某个观影群体的风景,在这帮人看来,用“爱情”的外衣裹着“社会现实”的内核,这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啊。
宋海成导演很有才情,在《白兰》这部电影中做到了言之有物,他用爱情题材给影迷们使了个障眼法,把两个边缘人的生活(本地混混和非法打工者)在韩国的生活现实讲了个通透。
只要大家把爱情白日梦的观影心态放下,开放地、心平气和地欣赏这部电影,你就能收获和我一样的观影体验。
电影开头讲一个老混混:他胆小、懦弱,把善良放在心底,他注定不能成为像勇矢那样心狠手辣的老大,生活中他处处受排挤,在帮派中没有地位,一点小事也处理不好。
但这个设置还是很符合韩式爱情片一贯的情节设置的,毕竟谁都想看这个老混子最后是怎么和清纯少女走到一块儿的,但接下来的情节设置显然没照这个套路来。
影片一开始把李江奇的这条线处理的很写实,将他的生活还有人性的丑陋在镜头面前一点点的放大,画面上用一种“脏”的感觉来处理,调度上不走花俏,拍的相当朴实。
慢慢的,电影前30分钟过去了,抱着看爱情童话剧的我们在情绪上逐渐地被剧情降回到跟自己的生活一样的现实中来了,在随着警察们带给李江奇的噩耗,我们对爱的幻想一下子达到了冰点,仅存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但也是在此时此刻,电影开始越来越感伤,画面随着李江奇到了乡下以后不再走写实路线,甚至开始飞扬起来。
导演在处理白兰这条线中,表现手法是温情而讽刺的。
白兰总是天真的以为韩国是个很美好的国度,这里的人都是善良的,其实除了老妇人以外每个人都对她有所图,她所向往的美好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假象。
她的感激并没有得到回应,她每天看着李江奇的照片,把她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幻想他是个最善良的人。
而事实李江奇只是个卖小电影给青少年的黑帮底层混混,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
但有意思的是这条线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而是让李江奇通过对白兰死亡的追问,重新找回了做人的尊严和面对生活的勇气,让他发现只有在乡下他才能发出积郁已久的一声呐喊,发现了乡下才是他要去的广阔天地。
但是可悲的是导演和编剧没有给这个人物任何的机会,李江奇最后的死亡和白兰散落一地的骨灰混杂在了一起,这时男女主人公两条平行线一般的命运在死后才有了交融的机会,整部影片一直萦绕着的错愕感和遗憾感在最终这一刻彻底变成了冰冷的绝望,细想想也就能理解了,为什么这部《白兰》被喜爱看纯爱片的影迷们打入冷宫的命运了。
韩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张柏芝美,崔岷植丧,故事普通。
为那个过早逝去的温婉恬静又美好的女子而惋惜..
当你知道世界上有个人爱着你的时候,就是没有理由再自暴自弃的开始。
十年前的张柏芝简直美爆了!
太闷了
张柏芝 崔岷植 在韓風猛吹時, 去戲院看這個, 純粹是因為張小姐, 張小姐沒讓我失望 (最近才讓影迷失望-不包括我-我擔心她太瘦), 崔先生也很好, 無怪叫韓國黃秋生, 正派反派都沒問題. 故事則是平平淡淡.
好闷,没看完
张柏芝当年的神颜值撑住整部片子 倒是岷植大叔一点也不出彩
张柏芝在这里面有种脆弱的美
一个把对方当心灵寄托,一个把对方当做人生救赎。
在港片对韩国市场还有影响的时候,《白兰》诞生了,当时张柏芝在韩国人气还是很高的。韩国影帝崔岷植2012年上SBS访谈节目《healing camp》时,大爆在2001年与张柏芝合作内幕。“当时张柏芝因为片场环境恶劣,所以打电话向爸爸哭诉。她其实是有江湖背景人士的女儿,因为这个原因,剧组十分紧张。我是赌上性命拍摄这部电影的。”……影片的故事是卖惨,并没有多好看,只是张柏芝的角色非常惹人疼,辛苦工作赚钱还债,无依无靠,唯一心心念的是偷看过一眼,让她可以合法在韩国的老公,也是她心中的恩人,只是上天并没有给她一个用一生来报恩的机会,便贫困交加,孤独的病死了……。这是张柏芝在颜值巅峰期,首度进军国际,接拍韩国电影《白兰》,该片不但为她带来大钟奖提名,更令她在韩国知名度大增。演技精湛,已有影后的气质。
真挚又悲痛的影片,我心里深深藏着你,你却以为我们只是萍水相逢的擦肩而过,直至我死去,你开始察觉到我的爱意,直到短暂却肯定的爱上我,以我是你爱人的身份死去。“看着你的照片,却渐渐喜欢上了你。相思,让一个人的日子更难熬。照片上的你总是微笑着,你是最善良的那个,因为你娶了我。我比世界上任何人都爱你。”这是一段自始至终只见过两面没说一句话的感情。一个是流落异乡的可怜人 被“好意”点燃的小火芯,推着情愫蔓延开来也合乎情理,一个是破罐子破摔的老混混,跟她假结婚帮她应该是他这辈子做过最有意义的事,抱着骨灰盒在岸边读完信后伤心欲绝哭到崩溃,不单是出于对她的怜爱,更多的是内心那处柔软被唤醒了,结尾完全预料到了,他不能再适应却又挣脱不开污泥的过去,只有用力看清白兰那首《爱情》,在她害羞的“爱你,爱着你”中死去
高中时候看的,那时候期待了好久啊。放学后在学校拐角的音像店里借VCD,真怀念。。可是这故事呢,看着不如听着好。
痛的撕扯,粗犷而细腻。
致我未曾谋面的丈夫:我比世界上任何人都爱你。
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崔岷植演技真厉害啊,那个时候的张柏芝,那颜值真没法用语言来形容。。。。这是唯一一部女主身患绝症,我却为之动容的电影,也许是张柏芝太惹人怜惜了吧。
前半段和后半段的割裂感很强烈。最后结局在情理之中。张柏芝真的很有“灵气”,真的令人惋惜
这片唯一的优点就是崔岷植和张柏芝没有对手戏
【2.0】虽然全程在营造文艺片的气氛,配合着掺了些现实主义情节,但当张柏芝写信坦白因一张照片爱上崔岷植,而崔岷植面对陌生的张柏芝遗体时表演悲痛欲绝,电影的虚情假意即刻暴露出来。说好听一点,这个故事是悲情版“触不到的恋人”,张柏芝和崔岷植的角色行为是有缘无分的双向奔赴,说不好听就是浪漫过头狗血无度。
什么几把玩意儿…花了老子两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