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tleboy还不错,挺有剧情感的,刚开始没啥意思,后面他的失联爸爸传来第二次消息那里是高潮的,其实我在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他爸爸应该最后是回来的,电影结局都是这样的。
哪怕第二次消息,他爸爸去世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我还在隐隐期待,不过他妈妈的演技绝佳,绝望的跪下哭的那阵,我真的相信导演或许真的现实一把了,尤其还举行了葬礼。
结果。。
最后还是免不了俗套,不过也圆满。
再说一遍,妈妈扮演者演技很好。
她哭的时候我真的有种得到失联亲人去世的消息,由希望到绝望的感觉。
半夜看这部,感动到哭,第二天还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提笔写下些感受留存。
就先讲哭吧,小男孩神演啊。
前半段,父亲将参军离开时,抱着父亲的大腿哭,母亲在后轻轻地拉着;后半段,群众空穴埋葬父亲时,在父亲墓前抱着相片、放声大哭,母亲要上前时被旁边的人拉住。
我曾经是小男孩,我也有父亲。。。。。。
再说一颗芥子的能量,片中借着年轻神父的布道讲了来自圣经的一段,圣经其实还讲了,小孩子是最容易进天国的,因为什么呢,因为纯真、相信简单的道理而傻傻地实践。
电影的主线是小男孩实践他的超级能量,第一次在魔术师的引导下,移动了瓶子,是被动的;第二次是老神父移动了瓶子,但他说是被小孩所感召而行动的;第三次是移山时发生了地震,可以看做巧合但很多人开始相信;最后一次引发了“小男孩”原子弹,战争结束了,却等来了父亲的死亡消息,现实多么残忍啊,导演给了一个反转的结局:当小男孩接受了父亲的死亡,把(补赎)清单放到墓碑上时,父亲犹如复活一样回来了。
片中还有很多感人的元素,日本侨民就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从东方人的角度印证这个奇迹吧。
——写于2022年复活节前夕
这部电影有好几个泪点。
小男孩爸爸葬礼的那段,我眼泪止不住往下掉。
还好结尾反转,不至于太过伤心。
有几个感触的地方:爱。
那张清单的存在起初有点好笑,在桥本眼里它不过是神父用来欺骗小男孩的障眼法。
小男孩坚持去完成,电影里说那是信念,我觉得其实爱更适合解释。
小男孩从前没有朋友,爸爸是他唯一的partner,他有一个很爱很爱他的爸爸,爱是相互的,所以他也深深地爱着这个伙伴。
为了爸爸能够回来,他可以做任何事,甚至于和大家都不喜欢的人去做朋友。
这是亲情。
然后是友情,我一直对于友情都很重视,朋友不同于亲人,这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所选择的,希望能够相处一辈子的人,我们深深爱着朋友们,并不次于我们的家人。
桥本是一个很好的朋友,他可能知道小男孩起初接近他,并不是真心,但还是愿意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总有一个人需要迈出第一步,任何感情都是如此。
最终小男孩也确实把他当成了真正的朋友。
对于他人的认识。
桥本是日本人,因此也一直是被排斥的对象。
因为美日战争的原因,小镇上的人讨厌他甚至恨他。
但其实他本身并没有错,他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拒绝战争。
战争太残忍,所有的参与方都是受害者。
家庭被拆散,相爱的人被迫分离,会发生很多不美好的事情。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而并非一个和平的年代。
突然感慨,真是感谢祖国,让我们和爱的人生活在一起。
总体来说很喜欢这部电影,里面也不乏一些搞笑的片段,小男孩的演技也很有感染力。
电影的画面感很强,Little Boy导弹出现的场景黑红映衬也很带感。
反战题材电影。
两条主线。
视角不算新鲜但有点特别。
小男孩穿红色衣服或连体服拍出的画面很美。
Do u believe u can do it?
就算没有奇迹,起码 I did this 4 u, at least this is the way to say goodbye that we never had at the last moment .泪目。
现在还有多少人会相信信念和坚持的力量,尤其是你在现实中无法获得任何支撑的时候,坚持信念相信奇迹去努力,再坚持咬着牙坚持再坚持,这份奇迹就会实现。
古老的信念任务是可以达成的,山也是可以移动的,战争是可以结束的,父亲最终是会归来的。
little boy生活在美国的海滨小镇,尽管他已经八岁了,但是个子还是比其他孩子矮很多,因此也经常遭到其他孩子的欺负。
但他有个好朋友和好搭档,那就是他的爸爸,爸爸会陪着他看英雄漫画,会给他鼓励和信心,他有温馨幸福的家庭。
但是因为二战爆发,美国参展后每个家庭都要有人参军,十八岁的哥哥因为扁平足无法参军,爸爸只好顶替他去太平洋战场,结果传来了被日均俘虏生死不明的消息,全家人都陷入了悲痛,小男孩更是陷入了痛苦和崩溃的边缘。
妈妈让哥哥陪伴他去看猎鹰超级英雄的电影和真人秀,在舞台上当他坚持自己的信念,杯子真的在“意志”下移动了,他在教堂里看到了摩西劈开红海带领犹太人走出埃及,神父说哪怕芥末粒大小的信念,只要足够坚持也会做出惊天的奇迹,于是小男孩开始寻找能让爸爸回家的奇迹。
他要完成神父给他的神秘的六个任务,但最重要的是要跟镇上的日本老人hashimoto交朋友,hashimoto因为二战的缘故被镇上人仇视,甚至有人要威胁他离开,在完成神父任务以及跟hashimoto交往中,小男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他在hashimoto武士故事的激励下,打败了一直带头欺负他的大个子,他在哥哥在愤怒中说的气话激励下,居然移动镇子尽头的大山(地震),甚至他对着大海用信念结束了战争,那个落在广岛的原子弹,真的就是叫“little boy”,那他到底能不能将爸爸从战俘营带回来呢。
很温暖很阳光很正能量的电影,让我们相信信念的力量,相信爱和家庭,相信奇迹会发生,相信这个世界还是美好的。
电影拍得很好,很感人,挑不出什么毛病。
一家人生活在远离战争,物质不缺乏的美丽小镇。
父亲的生死牵动着一家人的情感。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老百姓。
奶奶的第一任丈夫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军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奶奶和丈夫分别,带着两个孩子坐火车往四川逃难。
半路上,火车被日本飞机炸翻,奶奶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背上的孩子还在,可是牵着的孩子就此失散。
到了重庆,难民太多,地势又是坡坡坎坎,听说成都地势平缓且难民较少,辗转到了成都落脚。
期间与丈夫也永久失去了联系。
抗战胜利后,听说老家已经没什么亲人了,于是在成都留了下来,又嫁了第二任丈夫……我们的苦难却无这类的电影来表达。
有感动,没有幽默,不知道为什么小男孩会觉得完成那个清单爸爸就可以回来,问题是他身边的大人还为此很感动,很支持。
最后bury the death,创造点小悬疑,总之很扯诶。
可是和小男孩有什么关系。
……总之,这个电影,我不知道它在讲什么。
信念可以战胜一切?
有了信念,不该干点正常的实事么。
电影画面色调很美,妈妈的演技也很好,叙事也完整,就是因果理由也太牵强了一点吧!
小男孩的努力我很感动,可是……如果不说是为了他爸爸,鬼知道是在干什么,如果不要有一个父爱的大山压着,小孩子是为了小小的坚持,我可能会更喜欢一点。
只能说小孩子好好骗。
在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间档里看这样一部电影,也许能给我们沉思的空间。
战争无情,伤害了很多家庭,父亲、儿子、兄弟、丈夫都在战火里牺牲,给生者带来无尽的痛苦。
战争无情,因此,我们憎恨每个发动战争的国家,包括来自那个国家的国民,这是情绪性的直接反应。
影片里的小镇上的居民都不例外,唯一的日本居民,被大家唾弃和歧视,而这个老人同样深受战争的迫害。
身患侏儒症的小男孩,在深爱的父亲代替哥哥上战场后,家庭经历了他被俘、他牺牲了、他被救了的消息,一次次,给这个家庭带来痛苦,带来绝望,在绝望后又是巨大的希望,出其不意,令人喜出望外,同样也让人落泪。
小男孩在父亲墓前绝望的哭泣,让所有人动容。
期间,为了让父亲能够平安从战场回来,小男孩听从神父的建议,按照列表上的事项,逐个努力去完成,虔诚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着常人都觉得无意义的事情,只有母亲和日本老头理解并支持他的努力,他这样寂寞、坚强又倔强的努力的着,坚持,从未放弃,直到为父亲举办葬礼,他抱着墓碑哭泣的不只是少了父亲这个伙伴,同样是上天没有看到自己的努力与付出,伤害了他最原始的信仰,这是最无情,最残忍的伤害。
还好,编辑手下留情,很圆满的因为误解而让父亲活过来。
生活里,我们都会有最初的信仰,而努力出发,在渐行渐远间,哪怕在付出以后,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也要试着坚强。
男孩,很可爱,很努力。
战争,很无情,很可怕。
老人,很可怜,很无辜。
父亲,很有爱,很幸运。
很久没有被感动到了,这一次又哭了。
首先是力推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也很治愈,满满的正能量。
以下不剧透,只是我个人的感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是人越成熟越长大,就越现实越悲观。
但小男孩,这个只有8岁的小孩,用他的天真向我们展现了一种最原始的信仰。
我相信上帝是真实存在的,如牧师所言,如果我们够努力,终有一天他会看见,会满足我们。
但这漫长的等待的过程是何其的难,信心才是世界上最最难做到的,越长大越容易失望。
保留心里最后一片洁净,用力去相信自己可以,最终肯定是可以做到的吧!
不管是靠着自己还是靠着上帝。
怀揣希望总比失望好,即使它永远都不会兑现,但人生已经如此卑微了,何不给自己一点希望呢?
作为一个电影狂热爱好者居然没有过一篇影评,说来惭愧。
当初只是认为才疏学浅不敢班门弄斧妄加评论,但好像又太看得起自己了。
就像老杨说的,这是一种记录,无论好坏。
我们的脑子是狭小而有限,就连同事的名字我都经常忘记,怎么能不用一种方式来记录一下每一个好的坏的,我花时间来想吸收的东西呢。
这是我写的第一篇影评,其实也谈不上评,在影评的领域,我就像是little boy,我有信仰。
不知道为什么在类型这一栏会出现“喜剧”这个标签,也许这两个字具象了导演想把握的基调,可以看得出轻松温情,但离“喜剧”确实还有些距离。
我们会在肖申克的救赎当中感悟,在1942当中缅怀,但这些都太过沉重和压抑,还是在笑声中来看一看西方国家的主旋律。
你有没有遇到过听天由命的无奈?
你有没有遇到过无法解释的困惑?
你有没有遇到过生死离别的考验?
面对种种这些让人无能为力的问题怎么办?
这个影片告诉我们了最好的解决办法——找一个信仰。
信仰在我们国家并不是没有,但是我们的信仰却集中体现在公司即将开业,孩子马上高考,家中有人生病,才想起来临时抱佛脚。
可你又付出了什么呢?
信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赋予了信念的含义,而大团圆的结局就是在告诉我们努力的结果。
影片中little boy奋力一挥打倒了欺负他的胖男孩儿,就像哆啦A梦当中的情节,大熊变得不再懦弱。
于此同时影片也埋下了很多伏笔,比如当时美国人眼中的日本人,就像如今中国人眼中的日本人一样。
还有那颗名叫little boy的原子弹。
意淫神片,毒鸡汤,不好意思,最近肠胃不太好,喝了想吐
期待值挺高,但看了完全无感,又一个BELIEVE和HOPE的故事,让你去相信,所以就给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对待原子弹轰炸广岛的事件,本片定位相当模糊,感觉不到导演的态度。
政治正确片
我已经好久没有哭成傻逼了
芥子纳须弥
信心足以排山倒海……啊,我多麼想要實現我的心願。可愛的LITTLE BOY,他有原子彈的威力。
2016-02-24 这反战的逻辑就离谱。。。
剧情平淡,煽情过了显得一厢情愿,不是很感动人。
有点可爱
你的身高不是从头顶到地面的距离,而是从头顶到天空的距离。
发动二战的日本人是好朋友,东征日本的蒙古人是恶霸大魔王??拍爆米花电影真没必要蹭战争的热度,戏谑原子弹也是low炸了!
面朝太阳,背后人山人海期待。
有那么些瞬间确实打动到我,眼眶湿润
越熬越稀的陈年鸡汤,上面飘着一层经典的“天主宽恕+共情善良”汇集成的发腻的油脂,老套,乏味,看到就没胃口
剧情走向真是万万没想到,更没想到的是,看完电影后发生的事…感叹生命的顽强与脆弱,求生的力量也许就源于对一双靴子的执念
小男孩原子弹指主角,那胖子是指医生的儿子咯
看到小男孩爸爸葬礼的一节,还是没忍住。面对挚爱的生死,顿感今日所追求的一切成功或名声,又或者所厌恶、烦恼、或嫉妒的一切人和事,均无意义。也才知道,自己过的,是一个多么卑微琐碎的人生。
友情无国界,战争仇恨不伤及平民。不过地震那个地方太雷了,简直上帝显灵吧。拍得实在是一般,还有这标题跟原子弹有关,看似讨巧实则险恶。
战争里 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小男孩演得非常好 happy ending 最后泪奔了
故事先不说,就算是小男主也一点都不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