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场面有所震撼,但不知道是不是主角演员的问题,感觉不到那种战争残酷下的悲壮之感,歌曲有感觉,但感情戏很突兀(弄成三角恋是怎么回事),文工团在前线是怎么回事我不太理解,而且敌人模糊化,战争就像我被打了,我打美军,然后美军伤亡情况怎么样很不清楚,但是有些老戏骨和专业演员演的很让人动容,倒不至于全程尴尬,妆容也凸显不出战争的感觉,一个个干净整洁有点出戏,总之整体来讲有点失望,但也可以打三星。
一场一扫百年耻辱的战争居然被现在有些国人所污蔑!
真是可悲!
居然不懂中国为什么要出兵,居然连最浅显的政治意图和军事意图也看不出来!
只能用幼稚和无知来形容!
为什么要打,很简单:古语: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起因确实由于金日成想统一朝鲜半岛,对南韩的入侵,然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开始介入,其中还有想反攻大陆的国民党军队,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美军对中国有着强烈的敌视,此时北朝鲜节节败退,金日成发电报请求中国出兵,在此期间美军飞机空袭我鸭绿江边的丹东人民。
正所谓唇亡齿寒一旦北朝鲜彻底覆灭,美国扶持的韩国将统一整个朝鲜半岛,中国的缓冲地带将当然无存,整个辽宁将直接暴露在美军的攻击范围内,甚至离北京也很近!
这种后果就如头顶悬了一把剑,人家想什么时候刺你,就能刺你!
中国能让这样一把剑悬在头上吗?
所以,必须要打,坚决要打!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击美帝国主义援助朝鲜人民共和国保护中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守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最近关于豆瓣影评对国产片分太低的事大家都知道吧。
我很少上豆瓣,更不会恶评国产片。
——这是背景。
在youku免费看完此片,后半段真的是坚持看完的,不然我怕后面如果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没看到写影评就太冤枉人了。
整体感觉这部电影作为商业片只有前20分钟吸引我的注意,虽然场面不错,演员也很卖力,但就是提不起激情。
首先,这个香港导演还是去拍警匪片吧,这不是歧视,是真的感觉他缺乏对战争的理解,有很多他试图表现的都没表现出来。
抗美援朝那么惨烈的一场战争,经过二战的洗礼,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都在战备程度最高、最会打仗的阶段,可以说朝鲜战场上的对撞直接反应出二战后期最高水平的大兵团作战。
这样一场处处都是看点的战争,可以说超过苏德、北非、太平洋战场的经典之战,你就给我看这戏?
这个片也和其他近年来中国战争片一样,BUG无处不在。
火车遇上轰炸倒是正常,可是桥头堡还被美军占着你火车开过去这简直不能忍啊,你是在侮辱中国军队的智商嘛?
会被这样打伏击?
坦克在那么窄的小路上被伏击已经成瓮中之鳖了,你用拿手雷从正面冲上去?
还有,排雷排的是反坦克地雷?
还是子母雷?
该片对战争片灵魂的表达也很失败,即没能传达出战斗激情也没深刻战争反思。
这些不过多阐述了,直接去看片吧。
随便想到几个,战斗激情:《上甘岭》《第一滴血》《特洛伊》《斯大林格勒》;反战:《西线无战事》《拯救大兵》《现代启示录》;战争爱情:《魂断蓝桥》《珍珠港》。
近几年来战争片几大要(du)素(liu)。
一、战争片一定要反战;二、男主角最后一定会死;三、男主角一定会被炮弹阵晕N次;四、男主角一定是个前线指挥官。
只要包含了以上几项的战争片都是《拯救大兵》的粗劣的工业仿制品,如《太极旗飘扬》《狂怒》和本片,《风语者》不算,因为人家拍的好。
最后,我要强调,中国战争片最好的还是新中国第一代战争片《上甘岭》为代表。
八一制片厂那些真正上过战场的人拍出来的电影,战争细节和深刻含义都很到位,虽然表现手法受当时技术所限。
战争带来的,首先是谁都无法置身事外的伤害,然后才是荣誉,或者耻辱。
且不说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单就影片本身而言,如果允许打零分,它一定受之无愧。
白瞎了几位演员的好演技好皮囊,内容空洞无物,为了撕而撕,为了死而死。
画面乱,情节无,浪费钱。
另外,那么多老艺术家拍的宣传片也是意味深长啊⋯⋯看到一个评论,大意是说「就像一群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组团重回中国,然后还和中国导游说,我们几十年前把国旗插在了这里,那个北京还不叫北京⋯⋯」嗯,我赞同这个说法。
我军后方铁路桥边竟然还有美军暗堡,话说美军有这个胆吗?
即便有胆,有建造暗堡的功夫,还不如直接把桥炸了。
在没有敌人的情况下,炸石头堵坦克,两个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藏身点,随着滚滚飞石掉下来,竟然还毫发无损。
仓促到达伏击点,立刻就有现成的战壕可用。
集团冲锋,乱哄哄毫无章法。
女主一会是文工团队长,一会又是经验护士。
别人都投弹了,女主迟迟不出手,一出手就被打断了手,好家伙,有个美军狙击手只盯着她打,这是得有多恨。
就武器来说,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志愿军用的是万国造。
但大部分是日军留下来的制式武器,就是我们熟悉的三八式步枪,花机关冲锋枪和歪把子机枪为主。
但是电影情节明显不是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
因为开始我们是秘密入朝的,所以不可能大张旗鼓的用火车运输。
那么就从第三次战役开始讲起,第三次战役入朝的志愿军大量换装苏系装备,莫辛纳甘步枪,马克沁重机枪,波波斯冲锋枪。
所以他们火车上那些武器装备,我特么基本没看懂。
从战争方面来说,第一次被伏击是完全不显示的。
第三次战役的时候,李奇微的空中绞杀战之下。
你还敢大张旗鼓的用火车运兵,不是找炸么?
还有就是,在我们的大后方,还有大量的敌军埋伏,还有那么多大口径火炮。
你告诉我怎么运过来的?
就算是后来有了米格走廊也只敢把火车开到平壤。
第二次打伏击战,那时候我们不是只有炸药包,还有反坦克手榴弹也有火箭筒了好么。
你就算火箭筒连一级的没有,反坦克手榴弹对于潘兴的正面侧面装甲没有作用,但是菊花可以随便炸啊!
而且补兵的火力支援武器一般是迫击炮为主,你一个连带门山炮是几个意思?
你伏击完美军的先头部队就特么能光明正大的在大白天跑路?
你真当美军的飞机是纸做的?
还能给你回头在埋伏一次把山给炸了?
志愿军因为没有制空权,所以就算苏联支援了T-34和IS-2坦克给我们,我们也不敢在白天开出来。
所以白天我们基本不行军,但到了晚上就是志愿军的天下。
是因为火力不够别人强悍,就只能打近战夜战!
第三次就更加瞎了。
老美敢在晚上过来偷袭我们?
你当老美是猪还是你是猪?
晚上是志愿军的天下!
在晚上老美只有防守的份。
第四次打阵地战,我的天,你用潜伏是对的,但是你玩的步兵集团冲锋是什么鬼?
那时候我国的步兵三三制战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可以说,当年我们国家的轻步兵是世界第一的。
细节啊,大哥。
要你这么冲锋,志愿军早回国了。
还能搞定老美?
1.一入朝先被伏击……,然后敌人到处设伏,打黑枪,埋地雷,最后我军还能打进敌人的坑道?
很多剧情不符合根本的历史事实;2.第一条,意思就是战斗场面不像抗美援朝,如果换成对越也许好些;3.战士是那代战士的勇敢,有时候有点莽撞,而感情是这代人的感情;4.也许不了解历史的小年青,可以一看。
说不定还会很感动。
1.抒情太多,思考太少。
从头到尾,谈情谈情、喊口号喊口号、立flag立flag、爆炸爆炸……尴尬尴尬。
2.然而没有出现任何朝鲜地名,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具体的美国人的形象。
除了枪管子上都是窟窿的波波沙、说英语的鬼子还有大一号儿的坦克外,和之前的抗日戏没有任何区别。
3.手动排雷一场戏还不错,可是这一段刘恒老师你已经在《集结号》里用过了啊。
4.“人海”战术这个实在懒得去批判一番了,好在这片子里美国鬼子跟抗日戏里的日本鬼子一样蠢,所以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结尾频繁VR视角,把战争片当枪战片拍,可以,这很香港导演,也很抗美神剧。
5.片中大量抄袭
拍抗美援朝,越战片不容易!
早期的上甘岭,高山下的花环2016年我的战争,2007年集绝号,2020年金岗川, 闪电行动,芳华,拍这2种片挺不容易,一是那个年代场景还原度不容易,二是现代的导演没在那个时代经历过,看了这方便的电影只有冯小刚的还原度高,芳华的一段战戏,2020的金岗川只讲护桥,打飞机,炮兵,工事兵,具体战场戏没拍,可能也不好拍,演员有,但场景不容易还原,韩国片太极旗飘扬还原度挺好!
期待纪念越战自卫反击战时有好新电影。
那个年代一群小伙年级正芳华,吴京,黄轩,邓超,王千源,血气方刚,帅气小伙保家为国!
感恩那些付出青春的少年!
各国正府放下武器好好种田,安居乐业,村居乐才是王道!!!
很少看电影,因为是抗美援朝才去看的,不管怎么样也要去支持一下。
中国这么多年亲美政策下来,美国并没有给中国什么实惠。
相反处处算计中国。
中国是需要起来认清对手,毕竟在历史中美国只有和中国的两次战争是打败仗的。
但是,很可惜,电影中我们看不到美国士兵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基本都是拿着先进武器匆匆一瞥。
而中国志愿军都是耗费巨大的牺牲才换来胜利。
朝鲜战争很难打,但对于美军来说更难打,美军前期一直在溃逃,志愿军打过38线后转入战略防御(共产党军队从没打过守城试的防御战),主动后撤,美国以为机会来了,又是大亏。
毛领导下的部队从来不去争没有战略意义的土地。
主动后撤,失去了土地,但歼灭了敌人。
可惜电影看不到美国和他的联合国军的溃逃。
要不然刹刹美国鬼子的威风有何不可?
毛主席一生打的大都是敌强我弱。
朝鲜战争也是在既定的计划中一步步去完成所要完成的任务的。
没有多少联合国军的画面或许是因为招不到那么多外国演员吧。
于是这部电影大部分是志愿军在努力执行着命令。
艰难得完成一次又次一的任务。
另一部分画面是在自己的后方表现了太多的儿女情长,但是我觉得故事编的也不够精致。
比较表面,我只能说生活和战争有些脱节。
生活太多琐碎的事,战争太多努力要攻克的难关。
感觉学生上课学习和下课游戏两种状态。
战争画面镜头给的很不错。
看到了茫茫多的志愿军战士,可惜的是他们跑去的方向去打了谁打的如何太少。
演员也演的很可以。
只能说中国影视的路越来越难走了。
装备先进了,但却打不了胜仗了。
电影电视只能去戳人们的笑点,来个喜剧片,来个贺岁档,来个节日档,让大家欢乐一下。
希望再进步,中国电影已经步入烂片时代了。
只要是喜剧片就票房比较高。
别的题材虽然票房低但也得去支持。
或许有一天电影突然就支撑不下去了,那肯定是因为大家突然不想去看喜剧片,而没有别的类型的好电影看。
战场上的爱情来的多珍贵啊,但睡也不敢轻易许下承诺,因为说不定下一刻就阴阳两隔。嗷。。。沉重
大概真过了愤青的年纪,人就会保守起来,想之前,对援朝战争也是百般鄙视志军们,可上年纪后,看世事不再只一个角度。四星拉分补偿
不说宣传片,单讲电影本身,编剧是唯恐情节合理了审片过不了吧!从头到尾硬伤已经导致本片成为植物人。
历史虚无主义的垃圾们,请统统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去吧。
看电影标题就知道活在自我的世界里.
及格了。我觉得还算国产里头不错的片子了,描画出战争的残酷性,不再是手撕鬼子那种自恋自大狂片。刘烨演志愿军。
无论这是不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宣传片中老艺术家们的姿态让人觉得这就是一场侵略战争,辱韩更是侮辱志愿军
瞎拍
说他还可以是因为在主旋律里面好像找不到了,集结号算一个!所以说还行!三星!去掉这个就是个流水账!
抛开某些不符合历史不符合常情的内容, 只是把这当作一部剧情片来看的话, 还行..
历史背景下的现代故事;王珞丹造型一般;
突突突突突突突突突。。。。
这和我看到的剧本已经有很大不同了,但总的来说,就算它的整体设计是依赖反讽的话(这词最近提到的有点多了啊)。落实到情节上依然是《我知道你也有故乡》+《说出你的秘密》。这就证明了大陆确实很多人不太晓得台词是咋回事。说点台词是为了证明你爷爷我也有自我意识吗?自打脸。······。
啥?
不能再高了
即便是战争戏拿出来也是灾难,调色土镜头晃剪辑烂,钱花的一无是处
除去“主旋律”这个摆在内地战争电影上的紧箍咒,本片起承转合还是能看下去的,商业性还不错。“我们做的这些,以后的人会不会记住”,这成为影片仅有的能够带给人思考和触动的地方。感情戏不突兀,处理得很节制
这也不至于比《长津湖》差那么多吧?我觉得战斗场面不错,而且我喜欢王珞丹给五星拉一拉
就不点开看了,给个一星以示友好吧
2016版《百团大战》。我觉得把当初中学课本里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几个段落串成一部电影,也比现在这个《谁的战争》强10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