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很多年的角斗士,这次终于华丽归来。
当一个农民诗人技能点满之后,那绝对是恐怖的存在,“差点”以一己之力掀翻整个帝国。
之所以说是“差点”,归根结底还在于老外的“伪善”。
说起来,老外的主旋律里头,总是有“反战”的情绪在作祟,这个,应该是符合人类文明进化的过程的,毕竟,如果总是有那么一两个为了一己私利大开杀戒的家伙,人类早晚得完蛋。
但是,老外虽然标榜着反战,但另一方面,骨子里总是透露着一股浓重的“血统论”,这着实让人有点吃不消。
故事里头的角斗士,一开始也就是想着安稳种田,老婆孩子热炕头,而已。
不得不说,如果是个老老实实的农民也就罢了,问题就出在,如果农民还有点文化,还能吟两句诗,这可就要了命了。
愚民政策不是说着玩儿的,这帮刁民,一旦有了思想,绝逼的危险。
更何况,这家伙,不仅适合打野,更特么抗揍,简直是逆天的设置,如果放在王者荣耀里头,立马得给“平衡”掉。
下一秒,敌人就打过来了。
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彻底被掀翻。
你以为是保卫家园,其实是天命所归,这股子恶俗的味道,已经开始糜烂。
不过,这场战争,还是比较意外的。
这战事还没怎么吃紧呢,大将军一言不合甩了帽子就冲到了前线。
我去,这操作绝对的牛叉啊,这大将军的身份,不好好在后方待着“运筹帷幄”,到前线去和大头兵抢人头,这脑袋有点不灵光。
好了,战争胜利了。
天命之子顺利被带回。
大将军的结局,基本也是肉眼可见了。
毕竟,论这块的历史,没人能比咱懂了。
故事最大的亮点,基本在丹泽尔华盛顿身上。
这位正义的化身,老了老了,晚节不保,把自己给折腾成了坏人。
但是,这个“坏人”,到底是坏在哪里了呢,其实整个故事下来,基本也没什么发现。
甚至,在很多时候,丹泽尔华盛顿更像是一个哲人,用旁观者的眼光,在审视着当时“浮华”的世界。
到了今天,已经是很多很多年过去了,暴力,依然是世界通用的语言,没有任何改变。
像这种腐朽的制度,期待平民的揭竿而起,几乎是不太现实的。
咱得历史上,除了朱元璋。
但是,朱元璋有其特别的历史时代,算是特例。
其他的,注定只能从“内部”分裂。
当然,这种情况拿来比喻大将军,实在有点过份。
人家,是实实在在的良心觉醒,而不是狗咬狗一嘴毛的成王败寇。
大将军说“我必不使下一代的年轻人,因他们的虚荣而抛尸荒野”,这句话,让我等听得……无比颓丧。
人家,千年之前就有了这觉悟。
而咱们,现在还在过着这样的日子,别说下一代抛尸荒野了,下一代下一代下一代的钱,都被糟践得一干二净。
而诗人也不是盖的。
平时和丹泽尔华盛顿没开始“讲道理”之前,还是经常来一来赛诗会的。
一句话说明白一个道理。
奴隶梦想的不是自由,而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努力。
借用三哥的一句话——俺也一样。
别看现在骂那些贪官骂得那么起劲,但如果哪一天咱也当官了,必然必那帮孙子贪得更厉害,如果有人敢骂,咱也责令舆情办公室封杀。
当然,和丹泽尔华盛顿讲道理,这个后果,不是一般的严重。
一般情况下,如果有叔叔找你喝咖啡了,那还是挨打立正,该收起自己的臭嘴就收起来,让你干嘛就干嘛。
讲道理的滋味,相当不好受的。
这不就有了么?一个角斗士,总在演讲,总在输出观点。
也没什么能证明身份的东西,但是其他人就是信。
他爸几乎都是干,都是用行动表明立场。
他就喜欢喷,这是不是也代表以前美国会实干,现在美国只会忽悠。
结果啥样也没人关心,反正异族人被干死就行了,黄人,棕人,黑人,同性恋都得死。
黑人想夺权,但是在白人合作以后,全被白人喷子打压了。。。。
要是染个黄白毛更好了。
5分,意料之中的,各方面都缺乏突破,而且甚至没上映就能猜到相当一部分内容。
首先要感恩能在大陆看到这种一刀未剪的R级大片,也要赞美老雷,用老练的手法稀释了暴力场面的残暴,使血腥场面更为故事本身服务。
两场水战还是有惊喜之处的,开幕的大场面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没法在大银幕看到《天国王朝》围攻场面的遗憾,跟《拿破仑》中最佳的冰湖战作对比可以看出老雷视听手法上的诸多考量。
不过随着故事向下进行,就越发显出本作处处被前作光环遮盖的尴尬。
一是动作戏,虽然数量和设计均有创新之处,但在首作角斗场排兵布阵逆转战局一段的面前无论是情绪还是紧张感都败下阵来,与动物角斗的部分也更像是对前作的生硬模仿。
再者也是更重要的部分是文戏,两倍于前作的故事容量,主角形象却相当单薄,被配角压住光环。
缺少了有效的人物和情感,空留下流水账般的历史叙事,可偏偏老雷一向热爱对历史胡编乱造,权谋部分也几乎无突破,掀不起任何波澜。
佩德罗帕斯卡死后的部分更是一垮到底,壮大的结尾归于遗憾。
无论多么不情愿,只能再次祭出“为什么要看一部模仿前作并毫无突破的续集”这灵魂一问。
老雷这些年的引进片都差一口气,但下一步依然会期待的吧。
我觉得可能很多人没有看懂《角斗士2》相信很多人都对丹泽尔华盛顿的角色马克里努斯最后为什么冲到两军阵前颇为不解,觉得好蠢,是一大败笔。
我想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视角——以身入局,胜天半子。
建议大家首先放弃所谓罗马历史对标的这个人物最终称王的这个问题,因为这部影片毕竟只是借用了一些历史人物关系讨巧偷懒创作,不必由此确定他的心理就一定与某个历史人物完全一致,这个人物的塑造确实可以很自由。
那么,接下来回想马克里努斯这个角色的言行,他不止一次提到,战胜敌人不要成为敌人。
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哈,别挑,拱手!
公主的死,你再回想下,当他站在竞技场的中心等待被处决时,她其实很平和,他并没有表现出担心儿子也死掉的恐惧。
要知道从我们表面知悉的信息看,她并不知道军队已经被调动,绝地反击将要开始。
他给儿子戒指是为了认亲?
你有没有想过,这枚戒指其实是兵符?
马克里努斯是知道王子身份的,他完全可在任何机会下除掉他,他为什么没有这么做?
他甚至可以收买一个奴隶角斗士放在王子身边随时动手,他为什么不?
而偏偏却有个队医照顾王子?
要知道这个队医知道他是王子的时候瞳孔都没放大,是你你不惊讶吗?
国王问马克里努斯必须杀了公主吗?
他说必须死,否则骚乱不断,但他很清楚,只要公主一死,就真的乱了。
那他不是应该要么准备好跑要么随时准备杀唯一王位继承人?
他怎么这么老谋深算,却上演往两军阵前逃跑的戏码?
他的箭射向了公主,却没有射王子,为什么?
他真的只是为了乱吗?
他的目的真的是乱了罗马?
他也能背出王子背的“诗”,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是止戈,是和平。
他真正的恨究竟是恨罗马还是恨战争?
马克里努斯是角斗士出身,最后决斗,他的每一刀都扎在铠甲上,且没有刺透铠甲,他只会扎这一个技能吗?
这一切都好蠢是吧?
但你换个视角,如果公主和马克里努斯都在为新王登基而献身呢?
马克里努斯说了,光有血统那是不够的,差什么?
差平定暴乱平定纷争平定权斗的能力和功绩呀!
那么,我,马克里努斯在两军阵前,为你完成这最后一步!
诚然,影片的叙事,结构,节奏,尤其是结构,太差劲了,所以没有完全表达出想要表达的东西来,观众的满意度就非常的低。
但如果你意识到了这部戏的主角其实可能是以身入局的马克里努斯,有些不足你多少会原谅些。
我不知道是我报太高期望了还是怎么回事…整个片子都透着一股荒谬感。
是因为我不懂罗马历史吗?
为什么我感觉整个故事都和“罗马”没什么关系…从布景服化道来说吧,我是新闻专业的,前两天刚上完课,罗马人的“报纸”是把新闻写在一块大石碑上供大家集体阅读的,哪来的报纸?
结果影片里就有一幕某配角读报纸的特写…民众暴动拍的跟法国大革命似的…是觉得观众都没看过《悲惨世界》?
还给我整“君权神授”“民主共和”之争…我真的不知道是在干什么…帝王还要涂个大白脸…完全跳戏19世纪…现在的好莱坞导演想象力就这样么我感觉这完全就是个披着“罗马”皮的法国大革命主题史诗片(够不够“史诗”我们稍后再说)…但你把这个故事模式套到中土、套到纳尼亚大陆、套到霍格沃茨保卫战…好像也没啥问题。
男主的转变莫名其妙,连带着整部影片的基调也莫名其妙,前半部分完全靠“rage”推动…我以为是复仇爽片/家庭伦理大戏,后半部分男主突然就成了有勇有谋、胸怀大志、理智豁达的“罗马未来”……最荒谬的一个点是,这部片叫《角斗士2》啊喂!
不是《三强争霸赛之克鲁姆》!
为什么要把“角斗”这种充满历史印记的特殊竞技运动拍成三强争霸赛呢啊啊啊啊!
本片里的“角斗”比赛共三天,每天都有一个考核主题。
拿我们差点就政变成功的第三天来说吧,这天居然是为了纪念什么战争搞的团体海战比赛!
甚至还在整个比赛场馆里建了个造浪池,造浪池中间还搞了些沙土和kt板搭了些模拟小岛…大哥你搁这开海洋乐园呢…而且一天之内怎么把那么多水注入场馆的…比完以后又怎么清理?
哦我忘了说了,这造浪池里还有鲨鱼呢…最最最最最主要的是,片子烂成这样了,我想着都名导了,你画面拍的有点质感呢…结果服化道不用心不说,画面除了开头结尾以外也没一点艺术美感…特效水平烂成漫威第四阶段…千人大军过山脉像ps手动复制黏贴的…大哥你到底在干嘛(吐血)没想到吐槽了这么长的一篇。
加个免责声明吧:本篇影评纯主观感受抒发啊因为看得我真的是一脸问号满腔怒火…一星给丹泽尔华盛顿的演技,一星给辛苦工作的全剧组工作人员🙏还是想说,史诗片不是放在某个历史背景里,扯两句“荣耀”“理想”,加点血海深仇,喷点血浆,喊两句口号就行了。
好的史诗片要加点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历史求是的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拍啊…
就算不谈什么罗马梦、暴君误国、还人民自由等空洞又别扭的口号有多让人腻味,光是整个谋权和复仇的具体治斗过程,都幼稚到了三流网文都不屑这么写。
抛开那些时而带有文学气质的台词,演员富有古典悲剧气息的表演,剧情框架跟70年代那种邵氏黑帮片没啥两样,一杆子捅穿毫不拐弯。
别说它对历史还原有多少,根本以此来讨论历史都是对它的一种抬举。
尽管当年1的谋略部分也远算不上繁复,至少以爆米花电影的标准还过得去,而本片的文戏连作为角斗期间的过渡都不称职。
别告诉我加长版会让这一切改观,明眼人都看得出这绝不是《天国王朝》剧场版,现在也不是2005年。
那么强行压智,只图个感官刺激呢?
很遗憾也难以如愿。
全片战斗刺激呈依次下降趋势。
开场船队攻城,是放在任何时代都一流的史诗大战阵。
进入角斗戏后也有几次不错的打斗,与猿猴厮杀,智胜犀牛冲撞,以及别出心裁地在角斗场中开战船。
但所有的好招都在前半段用完,剩下的武戏加起来甚至都不如保罗·麦斯卡小试身手跟某个龙套的比拳,或是在国王宴会上的生死斗让人心跳加速。
跟将军的单挑草草了事可以理解,但作为高潮的揭竿而起都那么疲惫敷衍,而最后的决斗宛如两个加班到深夜的社畜,满脸写着“干完咱们就能下班啦”。
对比1马克西姆与康茂德的角斗,把情绪和悬念耐心维持最后一刻,本片早早泄了劲却不得不给个像样的交代,那股疲态令人难过,年迈的丹泽尔·华盛顿也挥不动刀。
通过《拿破仑》和本片,我们悲伤地看到曾经的大师雷德利·斯科特失去了艺术的分寸。
这不妨碍剪出漂亮的预告片,但所有漂亮也只能留在预告片中。
如今的雷老电影,就像一个年迈的武师,每一记拳脚都功架十足,但打在对手身上已经不伤分毫。
就像一个失去号召力的演说家,声调依然慷慨,手势依然激昂,眼神依然坚定,但舌尖流泻的内容却已全是陈腔滥调,再无法激起当年让受众痴迷的那份心潮澎湃。
我对古装史诗电影有滤镜加成,尤其面对壮心不已的好莱坞史诗电影之父——莱德利斯科特老爷子,满满respect。
当年第一部《角斗士》口碑票房双赢,在奥斯卡大获丰收,拉开了好莱坞史诗片浪潮,也深深震撼过年少的我。
这部《角斗士2》,从制作班底到故事,甚至主题音乐,都是根正苗红的血脉存续,不可能不期待。
结果就,一言难尽。
十分勉强,也就是个及格分,不能更多了。
续集里满是老爷子对当年自己的致敬,故事、人物、结构,与前作如出一辙。
王子复仇记,又颇有些《天国王朝》的意思,算是莱德利式史诗片元素的大集合。
但无奈编剧太拉,几乎一点道理不讲。
整部电影的逻辑约等于无,全程套用好莱坞商业片公式,只靠大尺度暴力和主题乐园式的竞技场cos秀撑门面。
整部电影从男主角的人生经历开始就透着古怪。
明明是皇子,却因为害怕暗杀直接被丢到非洲去,几十年没人找没人管,运气差点可能都死八百回了。
她那个妈妈倒是在首都过得好好的,美其名曰罗马需要我。
被儿子一通暴吼赶出去也算合情合理,但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母子又和解释怀了,可能监狱里组织角斗士们观看了第一部《角斗士》,儿子被父亲精神感化,也顺便理解了母亲。
丹泽尔华盛顿倒是演技好,老了老了还是帅气,但角色就很拧巴奇怪,人物演得复杂,结果是个浅白的权力欲反派。
动机可疑,总觉得像是伪装成坏蛋的革命党。
关键导演想拍点“权利与游戏”元素,搞些政治阴谋和罗马甄嬛传,但又写不出有意思的剧情,和有智慧的反派,就只能把其他角色写得非蠢即疯,全员降智。
两个癫皇帝就不必说了,没头脑和不高兴;元老院里本来都是搞政治的老狐狸(看看美剧《罗马》吧),结果就是一群被人拿捏于股掌的墙头草;将军军权在握,勇武过人,但白左上身,满脑袋反战主义,又过不了美人关,连造反都敢拖延;至于老公主我不管我就要你必须得救他的状态,嗯,这很公主。
整个剧情,就是导演对大家说,随便将就看看吧,反正主菜是斗兽场是大肌肉是血浆是断头是荷尔蒙,所谓剧情也就是给大场面溜缝儿,不必在意。
好在大场面还是好看的,维持着好莱坞大制作的体面。
几场斗兽场变装嘉年华巡游效果都很好,暴力尺度再创近年国内院线的新纪录,砍头断手的特写全留。
很难得的,是电影没有那么多lgbt政治正确,也不去强硬给男主角搞什么罗曼史,本来角斗士的生活哪儿有什么场景和心思谈恋爱呐,光保命都要筋疲力尽了。
饰演主角的青年演员保罗麦斯卡确实也不太撑得起电影,气场和演技都嫌不足。
横向比被丹泽尔华盛顿完全盖过,纵向比有拉塞尔克劳的马克西蒙斯珠玉在前。
整部电影里,男主角只能维持愣头青的愤怒状态,其它不管是英雄主义、领袖气质或者王室血脉,几乎毫无建树,最后本该是高潮的演讲,也完全没起效果,既不感人也不热血,只能靠澎湃的主题音乐拉情绪,主题曲还是上一部的。
电影的背景,是讲罗马衰落,一边扩张一边腐朽,罗马梦不再。
句句提罗马,句句有所指,颇像姜文的“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
这部片缅怀无法找回的好莱坞史诗片时代,而好莱坞又成为某种缩影,莱德利老骥伏枥,但心气儿早已经不复当年。
帝国的退缩,好莱坞的乏味,疯癫的领袖,苍白的口号,一触即发的内战,电影带给观众们的不是向前看的希望,而是忆往昔的感慨,再不复当年。
角斗士2在今天、也就是11月22日正式在内地大银幕上映啦,这是一部非常难得的超大尺度商业大片,既有令人咋舌的血腥暴力,也有勾心斗角的政治权术,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史诗级别的宏篇巨制、也是一部超大尺度的爽片,无论你是动作片迷还是历史爱好者、无论你是艺术片影迷还是爆米花娱乐片爱好者,都一定要走进电影院观看~电影中充斥着很多足够血腥暴力的战斗场面,一刀未剪的暴力美学带来极大的震撼和爽感,画面的尺度之大、视觉冲击力之强,绝对是内地大银幕上鲜有的。
角斗士们与各种敌人殊死搏斗的镜头很震撼很热血、几乎贯穿电影始终的打斗戏份令人始终紧绷、随时都能感觉到肾上腺素在飙升,同时非常直接的血腥画面令人印象深刻,在大银幕上的直接呈现更是加倍放大其冲击力。
作为一部影史留名的杰出作品的续集,这部《角斗士2》在剧情上与前作有诸多衔接之处,无论是人物关系、事件发展还是主角手抓泥土等细节,都与前作形成呼应,剧作上的史诗感也是一脉相承,如此气势恢宏的史诗感故事一定要走进电影院体会。
老而弥坚的雷德利斯科特导演仍然展示出极高的导演水平,诸多大场面的全景镜头在大银幕上观感极为震撼,体型庞大的猛兽、空旷的斗兽场、数量众多的军队,一切大场面的视觉效果都极为真实、特效制作非常精细,带来睽违已久的视听盛宴。
服化道等方面本片力求精准还原古罗马时期的吃穿用度,箭矢与护甲、牢房与宫殿、各个阶层的人群所身着的服饰,无不完美还原出那个时代的样貌。
对于声音的模拟也非常优秀,海战的物体划过水面的声音、对决时兵器相碰的金属声,无论何种声音都呈现得极为细腻真实。
各个方面综合看来,本片堪称好莱坞电影工业化制作的最高水准。
作为大银幕上久违的好莱坞顶尖之作、年末的王炸,只有在电影院的顶配视听环境之中才能充分享受到当今整体制作水准最优秀的电影。
男主角保罗麦斯卡,和好莱坞传奇影星丹泽尔华盛顿的演技都非常棒,将人物的状态演绎得非常准确,两人明里暗里的筹划和博弈非常精彩,上位者玩弄权术的姿态和奴隶们殊死一搏的反击,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透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感受到政治局势的复杂多变、权谋争斗的残酷,也会为片尾时角斗士们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搏命厮杀的勇敢而感动。
佩德罗帕斯卡则将成熟稳重的长辈角色诠释得很到位、展示出极强的人格魅力和坚韧品格,不幸被杀死的结局令人万分悲伤。
一、英雄叙事的解构:从理想主义到虚无主义的坠落《角斗士2》以颠覆前作的姿态,将古罗马的荣耀与血腥转化为一场关于权力异化的黑色寓言。
前作中马克西姆斯以肉身践行奥勒留的共和理想,其死亡带有殉道者的崇高性;而续集主角路奇乌斯(保罗·麦斯卡饰)的复仇之路,则深陷道德虚无的泥潭。
当他被迫与暴君卡拉卡拉合作推翻另一暴君时,影片撕碎了“正义战胜邪恶”的童话,暴露出政治博弈中永恒的肮脏性。
斯科特在此展现的,是一个理想主义消亡后的荒诞世界:奴隶出身的马克里努斯(丹泽尔·华盛顿饰)教育新主人“奴隶渴望的不是自由,而是拥有奴隶”,彻底解构了前作对自由意志的浪漫想象。
二、暴力美学的悖论:奇观化呈现与情感抽离影片以升级的视觉奇观挑战观众的感官极限——洪水漫灌的角斗场、CG犀牛的横冲直撞、与狒狒的生死搏杀,无不彰显好莱坞工业的顶级特效水准。
但这种技术狂欢恰成双刃剑:当斯科特用每秒48帧的高清镜头展示剑刃刺入胸膛的血浆喷溅时,暴力不再是承载悲剧重量的叙事工具,而沦为纯粹的消费景观。
唯有路奇乌斯与阿卡修斯(佩德罗·帕斯卡饰)的冷兵器对决,因摒弃特效回归原始张力,成为全片唯一具有情感重量的段落。
这种割裂暴露出导演的创作困境:既要满足当代观众对“爽片”的期待,又试图保留史诗片的庄严感。
三、历史真实的戏谑:错位时空中的权力寓言斯科特对历史考据的肆意篡改——将咖啡、报纸、梅毒提前两千年植入古罗马——绝非无知,而是刻意构建的错位隐喻。
穿裙猴子与竞技场海战等荒诞设定,实质是将古罗马转化为当代社会的镜像剧场:暴民围观角斗士厮杀,与短视频时代消费暴力奇观的观众形成互文;卡拉卡拉兄弟荒诞的共治,暗合民粹政治中的表演性统治。
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手法,既是对传统史诗片严肃性的挑衅,也构成对现实政治的尖刻反讽:当路奇乌斯高呼“重建罗马共和”时,银幕内外都清楚这不过是又一场权力游戏的广告词。
四、男性气质的重构:从荷尔蒙图腾到破碎主体罗素·克劳在前作中塑造的“原始阳刚”形象,曾被《欲望都市》视为女性欲望的终极投射;而保罗·麦斯卡诠释的路奇乌斯,则是后MeToo时代的新型英雄。
他肌肉虬结却眼神脆弱,愤怒时“像母乳一样流出”(马克里努斯语),这种雌雄同体的气质颠覆了传统硬汉范式。
当他在暴君面前朗诵维吉尔的诗,用文化资本对抗暴力资本时,斯科特实际上在追问:在一个价值崩解的时代,古典教育能否成为抵御野蛮的精神堡垒?
可惜影片未能深入挖掘这一命题,最终让路奇乌斯沦为政治投机者的棋子。
总结:史诗电影的黄昏与重生之痛《角斗士2》如同一面破碎的青铜镜,既映照出古典史诗片的黄昏,也折射出超英时代宏大叙事的转型阵痛。
它用2.2亿美元堆砌的视觉奇观,证明好莱坞仍能制造票房神话;但其专业口碑与大众评分的倒挂(影评人盛赞/观众评分B),则暴露出普通观众对“思想性娱乐”的消化不良。
当斯科特让87岁的自己化作银幕上的老角斗士,在血与沙中发出“你们没有被逗乐吗”的诘问时,这既是导演对电影工业现状的自嘲,也是对观众审美异化的悲鸣。
影片的终极启示或许在于:真正的角斗不在竞技场,而在古典叙事如何在与短视频、算法推荐的搏杀中,守住人性的最后一道防线。
时隔24年,雷导的《角斗士2》回归,无疑是今年末的大事件。
烂番茄75%,周末票房大卖,全球超过1亿美金。
是出品方派拉蒙最成功的R级电影开画成绩。
所有人都知道,前作是无法超越的。
但与此同时,影迷也不可能错过这部耗费3亿美金的巨作续集。
角斗士2先说缺点《角斗士2》拍的是真实历史。
片中的皇帝兄弟,丹泽尔饰演的政客马克里努斯,都是真实人物。
在真实的历史和人物束缚下,没办法扩开创作思路,导致《角斗士2》的观众,对人物形象这块颇有微词。
除了丹泽尔依靠自己过硬的演技和魅力,俘获了观众一致认可,其他的角色,统统都显得呆板。
如同大家看过无数遍的刻板印象。
这倒也不是电影不负责,而是因为确实很难把这几个历史人物刻画的很出彩。
剧本是另一个被吐槽的重点。
其实客观来说,它中规中矩,并不是烂片,只不过是中庸。
但观众是看过《角斗士》的,所以对续集的期待会很高。
看到最后发现,表面上是《角斗士》,实际上是宫廷权谋,且权谋水平不过“甄嬛传”。
属于是,外国人一拍权谋,中国人就笑了。
再讲优点爽。
真的爽。
香港定级三级,大尺度暴力片,一刀未剪。
古罗马竞技场,凶猴,犀牛,老虎,甚至特洛伊海战!
顶级制作,一流特效,生死搏斗。
堪称古罗马版“饥饿游戏”!
我个人最喜欢海战这块。
不是因为拍的有多好,而是这个idea有点震惊到我了。
还能这么玩?
人类为了娱乐,真的是无可不用之极。
所以说,类似“饥饿游戏”“大逃杀”这样的科幻片,骨子里是成立的。
因为“古罗马竞技场”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残忍和娱乐。
潜意识里,我们都知道,人类就是这样的动物。
所以,不管多离谱,也是有可能的。
比较感慨,《角斗士2》的口碑不会很高,大部分观众都不满意。
当然,这是有合理理由的。
剧本不如前作,特效尚未达到顶级,人物扁平化,精彩的打斗看过很多次了。
总之,就是不够新鲜,不如再看一遍第一部。
哪怕时隔24年,大家还是渴望新东西。
但其实,《角斗士2》并没有那么差,至少有7.5分的水平。
如果这部作品,是24年前上映,也一样能够引起轰动。
毕竟特效和制作水平也在进步。
我突然觉得,其实电影和互联网,就是后现代人的“圆形竞技场”你可以不活,但不能没活。
导演、网红和博主,就是角斗士。
拿命去娱乐观众。
观众就像是古罗马贵族,一开始要看生死斗,要见血,要竖起大拇指决定生死。
到后期,简单的搏斗已经达到阈值,所以要无限升级,麻木不仁。
而且,哪怕已经贡献出不错的表演,但只因为没有超过前辈,也会被赐死。
此刻,《角斗士》电影内外合一。
我感觉这层想法比电影本身带给我的更多。
正如电影里那句台词——奴隶的梦想不是自由,而是拥有自己的奴隶。
希望这世上,还有另一个罗马。
6分,没法和第一部比,但仍有出彩之处。开篇海战攻城,史诗感拉满;角斗戏硬核又极具巧思,扮狗咬猴的撕咬感、智斗犀牛、罗马竞技场的海战等都玩出了新花样。然而文戏属实拉垮,除了丹泽尔·华盛顿,几乎所有人都是单线程思维,以致于让所谓的权谋、政变,看上去十分儿戏。说白了,雷老这回不过是拿第一部套了个《王子复仇记》的壳,最后只为让男主讲出“让罗马再次伟大”的理想主义口号罢了。
2.5。①比《蝙v超》更极速的释怀,「我爱你妈,我敬你爸,玛莎!」。②路齐乌斯非得这时候放下是吧,马克里努斯非得这时候复仇是吧。这俩人的复仇都看起来深思熟虑但最后发现大脑空空。③一定有人对比过斯科特和张艺谋的大片吧,话说斯科特比张艺谋还长13岁呢。Damn! 还记得第一部我就不是特别感冒,而 《角斗士2》和第一部的区别就是,第一部是24年前的电影,且那一年斯科特就已经63啦。
年迈的老雷,陈旧的叙事,差劲的选角,保罗麦斯卡只有满脸的blue看不出一丝王子复仇的fury
整体逊于第一部,“王子复仇记”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服化道还是相当讲究的,史诗感即便没有贯穿始终,也还是有不少的高光时刻。
?
雷德利·斯科特居然等了24年之久才想起来拍续集,而这续集故事的时间点较之《角斗士》却只向后推了16年?此事的谐趣程度,甚至可能超过了竞技场变海洋馆、角斗士变角斗湿,以及那个谁可谓人生七十古来稀地演了一个大反派……两星半。
意外惊喜:因为电影还叫角斗士,所以抱着看翻拍版来看的,结果妥妥意外是续集诶!海战的呈现颇视觉奇观,有大小海,你去看了就知道!有角斗士老班底回归哦!保养得真好!科技与狠活!男演员们的台词功底很磁!电影声音效果真不错!时隔数十载再看同主题:美学理念更写实!竞技场和古罗马的置景和建模~
【D】雷德利·斯科特在他86岁高龄给一部24年前拿下过奥斯卡的史诗巨制拍了另一部耗资高达2.5亿美元的续集,最终只为告诉观众两件事:1.水的阻力比空气大;2.老爹开光过的甲能救命。
丹泽尔·华盛顿,一个黑人饰演奴隶主,是政治正确?在古罗马,高卢人也是野蛮人,何况一个黑人~败笔
全程活在第一部「阴影」里的电影,对曾经的经典反复Callback,AKA《我的父亲母亲外公继父》《儿戏版王子复仇记》。虽然动作场面、血腥暴力戏、各演员表现,已经比今年大部分好莱坞流水线强很多了,也预感能拿不少奥斯卡提名,但真的还是好生失望。佩德罗·帕斯卡和保罗·麦斯卡的组合,堪称“大小Daddy”;丹泽尔·华盛顿全程演得很过瘾,但最后的决战直接整段大垮掉...
2.5,什么热血少年漫剧本,就比较机械。先来一个黑人皇帝,再来一个正统回归,两军阵前力挽狂澜,我们还有美,哦不罗马梦,MRGA。
全片最好的部分是开头对角斗士I的回顾
2.5
近几年来我没有睡着的一部娱乐之作
7,观看过程中不要思考《角斗士》究竟需不需要续集,或是麦斯卡的演技比罗素克劳就是一坨的话,也算商业片的上成作了,基本功扎实,算是前作的高清重制,只是从勇气,荣耀到罗马梦,好像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但我个人也没有很在意再看一遍,整体还是观感合格。
无需任何现代议题的加持 就是最传统最动人的英雄气概;真把Discovery纪录片里描述的竞技场水战给拍出来了 留下一首老汉的经典吟唱
难得的美国大片了。距离当年看第一部的时候已经过去好多年了。影片的世界时间比现实时间居然还短几年。
这怕不是AI看了好莱坞电影的剧本们然后自己生成了一部古罗马莎士比亚王子复仇记吧!完全的美国意识套用罗马躯壳的味道,奴隶们又很欧洲化还能够共建共存共荣一起反抗。开头海战算是大场面,然后猿猴打头,酒会肉搏,犀牛竞技场,海战竞技场,杀后爸,保亲妈,结尾用援军结过来了一场大道对打。回到竞技场思念生父。完结!老雷八十多岁年年有新片,期待下一部。今天的两部电影让我在电影院如坐针毡……不如去年……
3.5 指环王的阿拉贡之后,很久没在一个角色身上见到王的光环了,Paul Mescal和Peter Mensah竟然同时做到了。
1星给道化服,1星给电影特效进步造就更宏伟的战斗场面。可惜剧情和演员表现却直线下降。剧情拉胯,毫无逻辑,马西姆会带兵打仗会玩政治用舆论逼迫皇帝是因为他本来就是将军降维打击,可你一个二十来岁的小鲜肉凭什么那么牛逼。更别提对母亲,继父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爱与恨。继《拿破仑》之后,又一部作品仆了,riley scott还是颐养天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