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李延年的故事战场细节非常丰富,但演员表演仍有话剧感,配角表情做作夸张,不该笑的时候笑。
另外,主演总让我想起孙少安。
本剧战场还原度依然不够真实。
现实中,一颗炮弹的杀伤半径20m,为了减少炮击伤亡志愿军的三三制小组会拉的很开,在这个原则下这意味着单位面积下战场宽度和容量是有限的,所投入进战场的人员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无脑进行摊派。
片中志愿军密集的作战队形进行冲锋,这很业余。
拔碉堡环节完全没有战术思路,这一点远不如《兄弟连》。
实际上,现实里不存在认嗨战术。
但战场中也不一定不会出现密集阵形。
部队从进攻出发阵地出发~到达进攻冲击阵地之中的过程是一段行军,志愿军的这段行军往往被玩成了纵深穿插,这时的队形很可能采用多条蛇形一字阵进行快速移动。
美军回忆录里所说的看到了认嗨往往所指的是在战争迷雾状态下与我军这种队形发生了突然接触的遭遇战。
但如果你觉得是中国导演在黑志愿军那你就错怪他们了,因为他们在拍美国人进攻346高地的时候也是这么拍的。
那美国人山人海的从山下往山顶上冲啊,李延年的连队得杀多少人。
不过,整个上甘岭战役(美军口中的三角山战役)中志愿军的战损比的确是优于联合国军的。
其中主要的物质准备在于我们修建了10m以上深度的迷宫般的漫长坑道。
范德里特弹药准备对这些坑道是无效的。
所以,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在伊拉克展示了能贯穿10层高标号混能土地下工事的钻地弹药后我们的军事评论员一度大惊失色。
这说明美军在那些年月里已经有针对的进行了补短。
李延年一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在局部战场上的技战术大师,否则无法在残酷的战场条件下漂亮的完成任务并且存活,期望未来的影片能从技战术的角度专业的还原这一真实的英雄人物。
二、关于于敏剧情地球上会造氢弹的国家只有五大常任理事国。
氢弹靠原子弹进行点火,点火机制被称为氢弹构型。
美国率先自研出了氢弹的T-U构型,然后英国对美国半偷半学搞出了氢弹,后来英国为了其在欧洲的战略目的违背美国意愿教会了法国,而俄国是偷了美国的技术。
所以除了中国以外,其他四个常任理事国的氢弹构型都是同一种。
问题是,如何确定中国的氢弹构型与他们四个不同?
美国第一颗氢弹重八十多吨,用重氢做的温式燃料,只有验证价值没有实用价值。
美英法俄分别进行了数次干式燃料的理论核试验才获得了具有武器价值的小型化氢弹。
重量从几吨到二十几吨不等。
中国的氢弹构型被称为于敏构型,第一次理论验证试爆就是具有实战意义的轰炸机空投,重量是一吨。
如果不是中国的核物理理论和工业技术特别先进的话,那就只剩下另一种可能~于敏构型是一种与T-U构型完全不同的构型。
话说回来,中科院最初归中宣部管,于是某人差点把于敏排出核武队伍。
后来钱三强为了留住于敏让他暂时去所里当图书管理员。
生活经验,在中国别惹图书管理员。
三、关于申纪兰从电视的角度,这个故事表现的非常好,可能是本剧中拍的最好的部分。
蒋欣真是一个好演员,她竟然真的能下地挥起锄头干农活,赶起黄牛耙地,农田里这种作业很容易受伤,申纪兰让人佩服,在这个娇滴滴的时代背景下蒋欣也让人佩服。
申纪兰在做什么,她在争取男女平等。
在事业上,女人撑起半边天,外面没她不行。
在收入上,男女同工同酬,家里腰杆子贼硬。
相比起来,现在豆瓣上微博里很多田园女权要的是一片天都不想撑,要的是坐在天上当王母娘娘俯视众生。
四、其他黄晓明尽力了,但他并不投入,他不是在演戏,他是在表现自己,在耍帅。
我不怪他,我怪我自己要求太高。
郭涛演的张富清说的是关中话,要知道汉中本地人也没几个听得懂、也没几个会说洋县话。
嗯,郭涛是西安人说关中话得心应手。
如此一来全国人对陕西的印象更进一步,一省都是关中口音呗。
可实际上陕西分陕北、关中、陕南啊,陕南口音与那两个那是相当的不一样啊喂。
看完《功勋》1、2集,感慨万千!
《功勋》李延年单元是以抗美援朝为背景创作的,又想起今年九月份,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我国空军专机的护送下,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
所谓“家国有难雄赳去,山河无恙魂昂归”,这正是对志愿军烈士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
这一切在指导员李延年的到来后得以平息,他作为部队将领,对每位战士的家庭情况、思想状况都如数家珍。
当着七连全体人的面,李延年讲述了小安东被张二妞捡到、抚养到两人定情的过程,让人不禁唏嘘,感慨小安东坎坷的身世。
当初被国民党强行征用背井离乡,小小年纪承受那么多不为认知的伤痛。
但细想来,那个动荡年代,像小安东一样的战士们绝不是少数,甚至七连的每个战士也都会有自己割舍不下的家人朋友。
但那个时候的他们别无选择,唯一的信念只能是向前冲!
《功勋》中李延年的动员发言深刻表达了作为军人应有的骨气与信仰!
“要想过上和平幸福的日子,只能打胜仗!
但是当和平来临时,许多人看不到了,也不能和亲人团聚,但是祖国记得我们,亲人感激我们,要让敌人知道我们的国家无比强大,不容欺辱!
”
这段话真实但也辛酸,小安东最终忏悔的留下眼泪,相信屏幕前很多人也跟着一起哭了。
祖国需要他们舍小家冲锋上阵,但祖国也绝不会忘记每一个牺牲付出的战士们!
逝者已矣,新的生命正在茁壮成长,这是人的韧性,但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有必要回顾历史,感受那个年代的热血与奉献!
这些向死而生的战士们向我们诠释:保家卫国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滚烫鲜血以及为国为民的坚定信仰!
《功勋》豆瓣开分9.0真的完全是意料之中!
这种正能量的好剧就要多多搞起来呀~正赶上国庆放假,终于有时间可以好好补一补没看的几集了。
可能是十一时间点的氛围衬托吧,虽然张富清单元才刚刚开始,但我几乎是抱着一盒纸巾才看完。
因为张老但故事感动的不只是走上脱贫致富的那一代人,还有似乎里那个年代很遥远的我自己。
这个时代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越来越浮躁。
人人想借助时代的洪流实现自己的利益,却和轻易的遗忘出发时的本心和生活的意义。
我很敬佩张老,自始至终都不曾遗忘记作为党员的那颗炙热的初心,而退役转业后立即投身偏远山区,就是他活着的意义。
张富清从1948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从山西一路转战到新疆。
战争一结束,他又马不停蹄的来到来凤县,深深的扎根在基层群众中。
可以说,他的一生从来没有放下身为一个共产党员所背负的重担,更没有放弃他一开始那颗为国家奉献自己光和热的初心。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已经成为了他生命的意义。
张富清这一辈子,一直在追寻这份活着的意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剧里有个片段,就是张富清拉着她母亲的手说得那一番话,当时看的时候我直接泪崩。
他说他是踏着先人的足迹,完成那些已经去世的老党员的遗愿。
我们的新中国就是这样在一辈又一辈人的努力奋斗中建立起来的啊。
年轻一代人站在老一辈人的肩膀上,将坚毅与希望作为火炬,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
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是啊,张富清从入党那一刻就做好了要把自己永远交给组织的准备,因为他明白,他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接好老一辈共产党员的火炬,为他们共同的理想奋斗终身。
这成为了他在退役后又投身边远山区的原因,也是他奋斗终身的事业。
我敬佩张富清的这份坚毅,因为他从来没向困难屈服过,没有对恶劣的环境抱怨过。
他只是以最塌实的背影用行动回应给世人最肯定的答复——这就是我活着的意义。
我的感动也来源于张富清的这份对于初心的清醒和对追求人生意义的坚持。
在那样一个艰苦的时代里,能有这样一个从不放弃自己理想的人是多么的难道啊。
而我们这一辈,在如此舒适的环境下,反而会沉溺在生活的漩涡中,迷失自我的本心,丢失了对人生价值的探索。
诚然,张老的人生故事就像一记警钟,重重的敲醒了我。
我也相信,这些先勋者们,都已然成为每个中国人的人生导师。
至此国庆之际,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向每一位为祖国建设奉献青春的前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雷佳音一向稳,王骁的陆杰很惊喜,田小洁老师的主任也给力。
画面色调带给人历史的真实感和清新感,这就是“记忆里当年的样子”,冷冽而清晰的质感。
叙述也好,不刻意煽情也不拒绝细腻柔软,细节把科研人员的特征表现得很准确。
都是佳作,《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是激情的力量,《无名英雄于敏》是细节的力量。
电视剧太太值得看了!
期间眼睛湿润数次,流泪两次,完全不是看《长津湖》的那种不上不下,是真的感动到泪崩,痛快淋漓,情绪从胸腔能冲到头顶,一腔热血顶上来,能喷薄而出的那种!
对长津湖没有详细描写的为什么打,李延年里面用指导员借逃兵的一幕用真正的角度说的太清楚了,把为什么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朝鲜的惨状决不能发生在我们家乡,让敌人知道我们到底是不是好欺负的废物说的非常清楚!
不仅仅感染了剧里的战士,更感染了每一位在荧幕前观看的所有中国人!
整部单元剧非常充分的描述了我们前方的战士和指战员是怎么发挥民主决策机制,每个人是怎么想尽办法,全是靠着脑子在战斗,各种战术革新层出不穷,秀的美帝头皮发麻。
里面的各种战壕战术实例全是历史史料,我们就是靠着各种层出不穷的战术优势,才塑造出了地表最强轻步兵的威名,经常性的创造出一个连一个排甚至几个人阻挡一个团,一个旅,甚至一个师的美国精锐重装大兵的奇迹!.最后李延年的7连从一个连打成一个排,从一个排打成一个班,从一个班打成马上几个人就要拿着手榴弹全部和敌人同归于尽,我从中没有看出《长津湖》的悲情,反而看出来了那股子冲天的信念,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不屈的精神!
我看出来的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看出来的是中国人最为世界最优秀民族的堂皇品质!
里面对人物的塑造极为到位,从罗厚才,到小安东,到号手,到踩地雷的李源,到三班班长陈衍宗,到记录每场战斗的小书记员,再到本片主角李延年,都血肉爆满,演技炸裂。
剧中的催泪点太多了,上面每一个人的牺牲,还有和苏军从烈火中冲出类似的我军战士在烈火中与美军同归于尽的场面,和长津湖类似但是却是guo军过来的志愿军战士用坦克和敌人战斗到最后一刻牺牲的场面等等等,太多了。。
这些人用自己的血肉和性命,用自己的一个个牺牲,换来了美帝的尊重,换来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换来了我们国家初期的安定生活,换来的共和国休养生息的宝贵时间,更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定生活,这个片子展现的淋漓尽致!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很多人说现在干啥都没必要捧一踩一,我在这儿真没有说长津湖的意思,我前面还发了影评,我为了支持抗美援朝作品,花了239大洋买两张IMAX票去支持,个人给长津湖打了7分,值得看。
但是奈何能文能武李延年,太过优秀了,我前面还说国内电影(除了大决战系列)大场面目前还赶不上国外魔戒,中途岛,大兵瑞恩水平。
而现在我就敢说,不需要编剧情,就完全按照史实来拍,目前的李延年完全比得上HBO大制作电视剧兄弟连,甚至在我这里可以说还在超出!
我个人给9分以上甚至9.5分完全没问题!
这就是差距,把客观差距说出来不是踩一捧一,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描述,希望电影导演们能好好学习下李延年的表现手法。
很多人说电影时间短,电影不能和和电视剧一样描述清楚,但是李延年是个单元剧,整个长度加起来也就4个小时,而长津湖最为3个小时的电影,却完全讲清楚了故事,塑造好了不止一个却是群像的众多人物。
真的是有差距的,同样是我,贡献的泪水,对比起来确实是没办法说。。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最近有一部9分国产神剧,看得我是一会儿热血沸腾、一会儿又流泪感动。
它的名字,叫《功勋》。
它将用48集的体量,讲述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
截稿前,我已经看完了三位勋章获得者的事迹。
我觉得,9分,它绝对实至名归。
最让我印象深刻,全网也最受好评的一个章节,是全剧第一位出场的功勋人物李延年。
围绕着他,一场壮烈又残酷的抗美援朝战争,被有血有肉地呈现出来。
今天这篇图文,我想详细聊聊他。
李延年何许人也?
他出生于1928年初冬,河北人。
17岁的时候,他入伍从军。
参加过解放战争、湘西剿匪、边境自卫反击战……获得的荣誉几乎等身。
在他的军旅生涯中,最强的高光时刻,就是剧里着重描绘的抗美援朝战争。
李延年这段故事,叫做《能文能武李延年》。
他能文,是指李延年曾在东北军政大学学习,肚子里有墨水。
抗美援朝时,他又是志愿军第47军140师418团3营7连的指导员,政治思想工作和战术战略水平都不低。
能武,则是说李延年扛起枪来,胆识过人又枪法精准,打起仗来从不后退。
这样的政委、指导员形象,在以往的军旅作品中并不多见。
我对李延年的坚韧与智慧,尤其敬佩。
剧中的时间背景,是抗美援朝的末期。
虽然志愿军百万雄师过了鸭绿江,但仗着船坚炮利,美军在谈判桌上很是嚣张。
为了让美军清楚形势,了解志愿军不畏强敌的决心,李延年所在的部队,要对失守的朝鲜战场346.6高地进行反击。
这将是一次攻坚战,因为美军一直死死咬着这块高地不放。
之前他们攻占这块高地时,直接摧毁了我军的一个营。
可以想象,这将是一场硬碰硬的战役。
志愿军里有人心神动摇,想要做逃兵。
虽然此人后来被发现并逮了回来,但毫无疑问,他将对部队的军心造成严重的破坏。
一般来说,逃兵被捉住,结果只有一个——枪毙。
可李延年没有这么做。
他知道这个外号叫“小安东”的战士,逃跑,是因为挂念家乡的未婚妻。
出来打仗的志愿军,哪个没有家,哪个没有亲人?
李延年利用这个牵挂,当场做了一次战前动员。
他问士兵们:担心亲人,跑回去,有啥用?
美军打完朝鲜,开着飞机到了你的家乡,扔下炸弹,你和亲人还是一个死。
要真的挂念家乡,挂念亲人,那就好好打仗,还要打胜仗。
只有这样,才能把美军打怕,打退,打回谈判桌前,打成缩头乌龟。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保卫了家乡,保卫了父老乡亲。
这一番话,不仅让想要逃跑的小安东重拾战斗的信心,也让整个部队齐了心。
也是这一番话,瞬间树立起了李延年的人物形象:他头脑清醒,意志坚定,清楚战争的目的,也能理解战士们的心境。
这件事也从侧面反映出李延年对于每一位士兵的熟悉。
随后到来的反击战里,他根据每一位连队战士的特点,不停临场变换着打法与战术。
他利用佯攻迷惑敌人,在自大的美军面前,用一个小时就拿下了346.6高地。
拿下高地后,敌人并未放弃。
他们利用扩音器,找了个国民党出身的台湾汉奸,对着我军喊话。
当时很多国军士兵投诚,汉奸让他们造反,试图破坏我军的团结。
这又是一次动摇军心的危机。
李延年临危不乱,主动召集国军出身的士兵,组成敢死队,深入敌人的老巢。
他们假装叛变,趁乱打死了那名汉奸。
*李延年还冒险当了一次俘虏又一次凭借着英勇与智慧,李延年扭转了局势。
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在后头。
被夺走346.6高地后,美军疯狂进行反扑,要用不计后果的超大投弹量,把高地炸平。
守在高地的几个连队几乎全军覆没,李延年不仅要带兵突围,还必须守一天一夜,等待大部队集结反攻。
这次李延年和士兵们将要面对的,是绝对的地狱。
他们首先要想办法冲破每隔三分钟就落下弹雨的封锁区小道。
李延年仔细观察,亲自实验,发现躲在两侧被炸出的弹坑里,可以获得短暂的生机。
这短暂的生机,让部队赶到了高地。
可美军的炮火凶猛,虽然李延年带领的7连和另外几个连队汇合集体作战,却越打人越少。
而距离大部队反攻的时间,还早得很。
我以为接下来的剧情,肯定是李延年苦苦鏖战,等待奇迹。
但剧里,李延年一直从容不迫,不慌乱、不焦虑,满脑子只有一件事:如何守住阵地。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试想如果是我,在己方只剩下几个人的战场上,敌人又攻势凶猛,我一定会灰心丧气,觉得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役。
可在李延年和志愿军的心里,不到最后一个人身死,就不会认输。
他组织剩余士兵中枪法准的,弄了个狙击小队,专门对付敌人指挥官与重机枪手。
战场上有个被敌人忽略的小沟,李延年让大家躲在其中,能抗一会儿是一会儿。
他还派出了一名号手,带着战场信息冲出去,让后方部队给美军先来一次炮击。
号手过封锁区的时候,因为敌人缩短了轰炸间隔,他被炸伤了。
但他爬着,也要爬到目的地。
最后,他用号声,唤来了大部队的士兵,成功把任务完成。
但我军的炮击,也只是让李延年等人多了几分钟的喘息。
美军随后派出了坦克碾压阵地。
我军英勇的战士们,不怕牺牲,勇猛地用生命铸就了一道新的长城。
最终,李延年和士兵们,等来了志愿军大部队。
一场可歌可泣的高地争夺战,在嘹亮的冲锋号中,落下了帷幕。
《能文能武李延年》,在还原战场的真实性上,比电影还好看。
它把抗美援朝时我军的“钢少气多”(枪炮不利,但志气坚毅)之军魂,展现的淋漓尽致。
看完它,你会知道我们是如何靠小米加步枪,赢得的胜利。
《功勋》的第二章节,出场人物是“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在他的故事里,梦想出国深造的他,因祖国的召唤,毅然留下。
因为工作特殊,需要保密,于敏身边的人,都不知道他在研究啥。
包括于敏的妻子。
她就看着丈夫没日没夜的工作,天天不着家。
孩子生病,家里有事,都要靠妻子一个人。
与于敏妻子同样遭遇的,还有《功勋》第三章主人公张富清的妻子。
作为老兵、党员和国家干部,张富清一直带着全家下基层,他身先士卒,总是去最穷的地方。
妻子和孩子跟着他到处跑,吃尽了苦。
但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些苦,都是可以克服的。
于敏忘我的投入到氢弹理论研究中,废寝忘食。
人都晕倒住院了,还觉得自己浪费了研究的时间。
张富清则给山区人民造路、开渠、通电,母亲去世,他都没法赶回去。
在他看来,人民的事大于天。
共产党员,就要心中有大义。
除了这三位功勋人物之外,电视剧里还将出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两弹一星缔造者孙家栋;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这些名字,绝对值得被铭记。
这些国之栋梁的事迹,也绝对值得被歌颂和推崇。
因为受到这些英雄的感召,《功勋》的表演阵容也异常强大。
它汇集了雷佳音、郭涛、黄晓明、周迅等一众明星,你能在这部剧里,看到他们对于演绎这些功勋人物的敬畏。
饰演李延年的王雷,我以前不太熟悉,看完剧,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我相信,他一定是在了解李延年的真实经历后,由内而外的充满敬重。
因为敬重,所以表演水平也产生了跃升。
对于年轻人来说,看《功勋》,不仅是看我们伟大的父辈。
也是为了从他们身上,汲取人生的营养。
他们如此奋进、坚韧、不屈。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躺平”?
从今天起,要做一个勇往直前的青年!
如果你也决心一往无前,请点个赞,让我看看有多少人!
咱们明天再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亢蒙
太喜欢这部剧了,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像是一盏灯,让我们的平庸显得那么的不应该,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伟大的,不能因为我们做不到,就否认,所以我的幼稚,或者用我更喜欢的一种理想者,是有意义的。
一、能文能武李延年文,李延年是指导员,做党务工作,我也做着类似的工作。
看他对每一个人的了解,看他把每一个人放在他们该在的位置上,让他们进展所能,体现价值。
作为一个党务工作者,我们总说党管干部,可是这个”管“究竟是管理的意思,还是引导的意思呢?
党员需要管理嘛?
我们手中有党章,心中国家,我们知道我们自己在做着什么。
可是怎样去把这满天星凝聚成最亮的太阳,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管“吧。
武,李延年是指挥员,在阵地上,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身边的战友一次又一次的倒下。
有泪水,但却没有放弃,有倒下的,就有站起的,不变的是阵地永远是我们的。
没有人知道接下来敌人会如何的疯狂,但指挥员永远知道,只要还剩下最后一人,这就是我们的阵地,寸土不让。
我很喜欢这样的人,可能不是技战术最棒的,却是一个充满领导力的人,如果我是他的战士,我至少可以保证在我死之前,我的每一份付出都是有意义的。
那本功勋录,看似是一种记录,其实只是一种提醒,提醒大家,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我们内心真实的追求,至于结果,其实就像小安东心里的二妞,就像那要生一个班的愿望,其实美好就行。
二、无名英雄于敏我很喜欢这样的科学家,这样的科学家也就是我们小时候一直的理想。
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突然意识到自己根本成不了这样的科学家。
可能是我们天赋不行,可能是我们不够努力,也可能是其他的问题,但如果让我回到学生时代,问我有什么梦想,我依旧会说,我想成为一个科学家或者数学家。
所以不说于敏的伟大了,那是不用去说的,说一说我看的时候想到的一些感想,第一反应就是想到一部电影:《美丽心灵》。
所以无名英雄也不仅仅是于敏吧,毕竟这不是一场乒乓球赛,而是足球赛,太多的人都在付出,当然也不能忘记背后默默付出的人,比如于敏的妻子。
在一名成员请假回去看妻子,回来喝酒痛哭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世界不会有那么多像于敏妻子这样默默付出的人,她们也很伟大。
太多的人因为国家而放弃了小家,太多的人因为无法兼顾,而舍弃了爱情,那个14岁拿起刻刀,从来没有犯过错的范师傅,在对象跟人跑了的时候,出了错。
家属慰问,那个家属说着说着,就忍不住想哭了。
没有人是天生的伟大,只是有人在默默的付出。
三、默默无闻张富清刚知道这位老人的故事时,我以为这就是以为伟大的战士,隐藏了他在战争时候的功名。
可我看完整个事迹之后,我更被他专业后的事情所感动。
为什么共产党的军队总能赢,而国民党不行?
用张富清的话说,共产党的连长团长营长是和战士们一起冲锋的,党员干部是冲在最前头的,而国民党的长官,一晚上可以输掉士兵们所有的军饷。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毛主席的伟大,从三湾改编以来,我们的军队就是和有史以来其他所有军队不一样的,支部建在连上是显著的特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军队是不发军饷的,士兵和军官的待遇是一样的,凝聚我们在一起的是我们对于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在共同理念下的奋斗。
回到张富清老人专业后,总是选择去最困难的地方,总是牺牲自己的小家,总是去替国家着想,干事一丝不苟,竭尽全力。
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我们现在的工作,还有多少人可以像他一样呢?
而他之所以可以这样,是因为他内心深处想到的是哪些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战友,他从来不觉得这些荣誉属于自己,他认为自己是替那些死去的战友活着的。
而现在的很多人,为了一点容易,一点权力,蝇营狗苟,不顾一切,没有底线,内心没有信仰,眼中没有群众,可能在他们这些人眼中,这样的高尚的人,他们会嗤之以鼻。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很难管理?
我看完张富清的故事,我想对那些觉得难管理的人说一句,因为这些年轻人的领导不是张富清这样的人。
年轻人早就过了画大饼就能骗的年纪,他们真正在乎的,他们的领导比他们优秀,他们的领导付出的比他们多,他们的领导为了这个国家做的比自己好。
而不是这个事你年轻,所以你做,这个荣誉,你年轻,所以给别人。
后面的我还没有看,想起了我的工作, 也7、8年了,问心无愧,却也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梦想还是要拾起,做好自己吧!
网友们期待《长津湖》能有的优点,都在这部《能文能武李延年》里得到了接近完美的体现。
第一说战术:网友们说的《长津湖》里居然没有三三制,在这部单元剧里出现了——当然,抗美援朝初期以及一些必要的战斗,确实有相对密集的冲锋的。
这部单元剧里不仅有三三制,还有袭扰战术,还有斩首行动——虽然只是锄奸,还有绕炮击间隔穿插进包围圈……可以说,这部剧里的战术表现太精彩了,正是这样的指导员和这样的战术,才让装备落后的志愿军真的能有很多奇迹般的战绩,涌现众多的战斗英雄。
第二说战斗动员:战术再好,战士不敢打也是不行,所以,战斗动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李延年不是连长,是《亮剑》那部电视剧中被“误导”为“管生活”的角色。
但是,这部剧彻底改正了部分人的误解——通过这部剧了解的观众——指导员不只是管生活,而是真正能让团队发挥出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一百二的战斗力。
而且,指导员本身也极具战斗力。
李延年的枪法基本上只逊色于几个神枪手。
李延年的战斗动员表现,主要在通过小安东来第一次坚定团队意志,然后通过锄奸行动彻底凝聚人心,最后通过对罗厚才和陈衍宗的教导,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战斗英雄。
第三说战斗意志:这部剧也彻底表现出了,为什么国军起义前战斗力那么渣,而转变成志愿军之后战斗力那么强,就是在前面战斗动员的基础上,实现了战斗意志的质变。
本剧中,很多战士明知自己会死,也会义无反顾奋不顾身地去炸碉堡堵抢眼,明知自己去救战友自己会死但是还是会救。
而战友牺牲了,他们会敬礼,然后继续坚持战斗,而不是把精力和情绪浪费在无意义的伤感上。
这些战斗意志的表现,因为基宇第二点提到的战斗动员,所以,极为真实,极为可信,极为合理。
第四说人性表现:从一开始的多数人都以小安东为耻,到最后都愿意为了保护小安东而死;从小安东只愿意为了二妞而死,到后来愿意为了战友而活又可以为了战友而死;从国军起义战士怕被怀疑到最后齐心洗脱自己的嫌疑;从罗厚才陈衍宗的个人英雄主义到最后为了团队而牺牲;从调查组对李延年团队的不信任到李延年所有的上级和战友对他的无限信任的对比……所有这一切,都让这些相互关联的人,成为活的人,成为真的人,成为感动人的人。
他们是英雄,但是他们也是人,他们是用人的身份成为英雄的,他们成为英雄之后,也没有丢失人性,他们是英雄人。
这一切,还是因为英雄中的英雄,人中的人——李延年。
最后说立意:这部电视剧打了很多恨国党的脸。
因为它表现得过于真实过于合理,然而真实和合理的表现,却创造出了它们不认可不理解的战斗力,所以,它们不可避免地比较难受。
当然,这部剧不是为了打某些“人”的脸的,而是作为“奖励”的一部分——奖励那些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而依靠指导员的“指导”作用,依然可以成为英雄,成为国家的“恩人”。
如果《长津湖》里的指导员——梅生能多少有一些李延年的“指导”作用的话,那么,《长津湖》至少会表现得更合理一些。
这是一部为表扬、赞美而生的剧,但是,它可以成为某些剧的学习榜样。
希望《长津湖2》能多少吸收一点。
综上,我认为这是一部接近完美的单元剧。
因为无论从上述几个方面,还是从演员表演和服化道方面,它都做得非常好。
强烈推荐!!!!!!!!
首先,這是一部很好的說清楚了政委作用的戰爭劇,也講明白了我軍為何而戰、為誰而戰以及為何能胜;其次,在戰鬥情節上表現了在連級陣地進攻戰、防禦戰中,如何計劃、部署、執行、通訊、偵察、襲擾、觀測、繪圖,打破了“人海戰術”“泥腿子”的刻板印象;再次,劇情推進設計的有衝突有反轉有高光,群像也刻畫的很好,藉著這些鮮活的人物,我第一次記住了我軍的序列編製:班、排、連、營、團、師、軍;最後,我會二刷的!
剧评被导演点赞了😁
这部剧,真的介绍晚了。
我一直没有组织好合适的措辞,去详实的介绍这样一部剧。
今年最佳国剧,十四本以为是两部十年难得一见的《觉醒年代》和《山海情》二虎之争。
但没想到,半路居然杀出了个程咬金。
这剧一播,今年最佳国剧悬念又起——《功勋》
《功勋》总共由八个故事组成。
它们分别改编自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于敏、张富清、黄旭华、申纪兰、孙家栋、屠呦呦、袁隆平的真实故事。
碍于篇幅的原因,今天想介绍的,是我在《功勋》中目前最喜欢的一个单元剧——《能文能武李延年》
01、故事,发生在1951年7月。
美中朝三方终于决定,在中朝控制区开城来凤庄举行谈判。
但在谈判过程中,由美国缺乏和平诚意,在谈判桌上提出了极其无理甚至过分的要求,最后导致双方(美和中朝方)谈判破裂。
为了能把美国打回到谈判桌前,并且打击他们目中无人的嚣张气焰,中方决定势必夺下346.6高地,并坚守阵地。
这个任务,被分配到了三营的7、8、9连。
李延年,则是7连的指导员。
在以往的国产战争剧中,无一例外,几乎所有战争片都把指导员、政委这个部队中最重要的角色以弱化的方式进行处理。
甚至有些剧中,指导员压根就跟隐形人没有多大区别,部队有他没他一个样。
即使是在神剧《亮剑》之中,何政军饰演的赵政委在军中的形象,也近似于“妈妈”的角色——一旦李云龙犯了错,他就负责善后、擦屁股。
可以说,除了处处维护团长的威望之外,几乎整部《亮剑》都没有去刻画赵政委的政工工作。
正因为大多数战争剧的刻板印象,导致许多观众对指导员这一职位产生了一定的误解与偏差——认为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职位,一群没上过战场的秀才兵耍耍嘴皮子,说说漂亮话,真打起战来,还是得靠李云龙这些口吐芬芳的血性男儿冲锋陷阵、浴血沙场。
所以,《能文能武李延年》是一个突破、一次深入。
它国内第一次,有一部剧以指导员为主视角,告诉所有的观众——这并不是一个虚设职位,他的存在,有时候比一军之首更能稳定军心,带来胜利。
所以,也难怪有观众在看完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反映我军的灵魂的影视作品不是亮剑,而是功勋。
我军的指挥者典型形象不是我特娘的意大利炮,而是指导员李延年。
」
开篇的第一幕展现李延年指导工作的桥段,其台词之精彩,思想境界之高深,我愿称之为近二十年来最好看的战争文戏。
7连在接到攻打346.6高地的命令后,部队里的小安东因为害怕自己阵亡后,在家乡等待自己的二妞孤苦伶仃,所以临阵脱逃,当起了逃兵。
在抓到逃兵之后,连长的行为几乎和李云龙一个模子刻下来,他愤怒得把小安东绑在了树上,命令全连集合:“就为了个女人,值得吗?
我要当着全连的面,枪毙了他。
”
但是,大敌当前,李延年深知,一旦在这时候击毙了逃兵,那么一定会动摇军心。
而且熟悉每个人生活经历的指导员,他能理解小安东的行为。
所以,他先平缓了连长的情绪,然后给所有队员讲了小安东的这么做的理由——小安东从记事起,父母就不在了,靠流浪乞讨为生。
在快要饿死的时候,是二妞发现了他,救了他,年仅5、6岁的二妞用嘴把羊奶吸出来,一口一口喂进小安东的嘴里。
之后,二妞把小安东安置在了山洞里,每次出来放羊就给他带点干粮,这一来二去两人就有了感情。
讲完故事后,李延年问所有的队员:“你们说,这样的二妞,好不好?
值不值?
”“像二妞这样可爱的姑娘,在我们国家多了,那是千千万万,而我们打仗,打胜仗,就是为了保护这些可爱的姑娘。
”
为什么我们志愿军战士能用两条腿跑赢美军的机械化部队?
为什么他们能在零下3、40度的恶劣环境下隐蔽数日,直到变为冰雕?
为什么他们能面对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还一往无前?
答案,就在李延年的话里——我们也许会牺牲,我们也许看不见和平的到来,但祖国会记得我们,亲人会感激我们,是我们让敌人知道,我们的国家无比强大、不容欺辱。
战争,如果仅仅是靠士兵的个人素养和装备优劣来决定胜负,那我们早已输了无数次。
比起装备,比起能力,决定输赢的更是士兵们强大无比的凝聚力和信念——保家卫国。
而能让部队里所有人上下一条心的人,就叫做指导员。
02、但如果,你仅仅以为李延年是一个只会喊着口号、整顿思想的秀才兵,那就大错特错。
在攻打346.6高地任务完满成功后,李延年接到指令——上级政工干部在友邻部队发现了叛徒,而叛徒供出的名单里,有5个人就在7连,他们认为要对7连进行集中审查,以此彻底洗清嫌疑。
但对于这项命令,李延年无法接受——战士们刚刚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任务,觉都还没睡就要被自己人怀疑,这谁能受得了这气?
但命令就是命令,李延年嘴上答应,把审查拖到了明天,实际上,他心里早做好打算。
为了洗清队员的嫌疑,并且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选择和被怀疑的队员们一起,趁着夜色前往敌营铲除奸细。
这是九死一生的擅自行动。
成功了,虽然可以洗清嫌疑,但他必定会受到处分。
失败了,不仅会失去生命,更是会背上骂名。
但李延年知道,只有这样做,战士们的心才不会受到伤害。
而当战士们看到本可以置身事外的指导员为了他们的清白,自己率先把脑袋拴在了裤腰带上,没有一个人反对这次作战。
也难怪7连连长会如此感慨:“在这个队伍里,可以没有连长,但不能没有指导员。
”03、短短6集,《能文能武李延年》完美展现了一名基层政工干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从战前的部署,到战时的临时调控,再到战后的整顿,都离不开指导员。
战争,从来不是从炮响那一刻开始的。
当你穿上军装,战斗就已经打响。
在战争面前,敌人永远只会尊重足够强大的对手,对软弱可欺的对手,他们绝不会放半点尊重。
而战士们用英勇顽强的作战,教会了自视甚高的美国人尊重现实,尊重我们。
毛主席说,在朝鲜战场上,敌人是钢多气少,而我们是钢少气多。
我们就是凭着一股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决不屈服的气,才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打败了侵略者。
李延年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更是代表了我军散作满天星的指战员们。
就像李老自己说的那样——我知道这枚勋章不是授予我一个人的,它更是属于千千万万牺牲的烈士。
最后。
碍于篇幅原因,《功勋》我只能介绍到这儿了。
如果你有时间的话,这部剧,你应该看看。
作者:十四十四公众号:十四十四
一单元,5星。从没看过这么精彩的战争片。几乎是从第一集打到最后一集。塑造一群可歌可泣,有血有肉的志愿军官兵。画面充满了战争的质感。全方位展示了志愿军复杂的技战术,多兵种默契的配合,极高的单兵素养,非常强大的凝聚力。绝对不仅仅是很多人认为的人海战术。二单元,5星。我觉得雷佳音只能是中规中矩。倪妮奉献了神演技。带给人的是一种接地气的感动。把对于丈夫默默的支持和自己独自负担家庭的苦楚,这种矛盾拿捏的恰到好处。有人在为一个大国负重前行,同样也有人为一个小家负重前行。三单元,3星。特别期待能将时代楷模张富清的感人故事搬上荧幕。这个单元有些失望。剧情就像流水账,就是简单的罗列事迹。郭涛更是让人觉得有些尬演。上一个单元朱玉在前,孙茜演绎的张富清的妻子有些模式化。网上对第四单元的评价更差,打算弃了。
第一个故事李延年真是太会做思想政治工作了,巧的是汉武帝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也叫李延年
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这个剧应该说是分成好几个单元,每个故事都不同。
台詞說人話,情節也比較真實可信
拍的很好,不要再拍了
李延年和于敏拍的不错,可惜后面的全是垃圾
能文能武,有勇有谋,李延年真的太有魅力了!能成大事、可信赖者便是如此了!李延年证明,我们绝不是只靠人海战术赢的,跟着这样的主官真的是福气。草草草,罗厚财😭,五班长😭,文书😭,三个连怎么就只剩一个班不到了😭😭😭。唉,李延年这个单元太惊艳了,珠玉在前,后面的单元看得出都很用心,但确实比不上。
不论政绩,于敏篇和张富清篇是最好的,于敏篇在于他对国家的忠诚到达了怎样的一个高度,张富清篇展现了那个时代是多么的贫穷与甘苦却自愿将一生奉献给国家。这两个篇章看了实在太有感受。
李延年,这个单元,战争剧封神!
只看了屠呦呦那part。周迅演得很好,但还是会感觉那是周迅,气质上她不太适合演屠呦呦。而且剧本这么单薄,全是脸谱化的人物,很难深挖什么。
希望那些空喊口号的主旋律作品更少一点,希望这样的主旋律作品更多一些。
只看了第一段,挺好。现在民智已开,大大方方的讲述一个好故事,反而更会激发内心的共鸣与理解,不需要遮遮掩掩,小家子气。
只有蒋欣能看看
李延年这个单位的战争片,抗美援朝的故事才是真正的战争片,真实,残酷,没有退路,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没有突如其来的借东风,只有智慧胆量和热血。真的非常感动。二单元的于敏,没有出过国的科学家,却用脑力研发出足以换取几十年平衡的国家安全!这些英雄都值得被称赞,被铭记。演员还好没有用网红流量,演绎都很棒,每个单位情节细节处理之细腻,不亚于电影
看完前六集。这是近10年来最好的。
李延年篇是国产战争剧的神
有点过于煽情了
老年妆很真实,某些情节就很符合国产剧的伟光正。
目前,只看了雷佳音的于敏单元,雷佳音饰演的是氢弹理论研究科学家,整单元故事很感人,特别是于敏忙于工作,对家人保密,妻子承担家庭重任支持他工作很令人感动。饰演于敏的小儿子问叔叔你是谁时候,笑着笑着就哭了,这个小演员和雷佳音形象语气好像
就因为是红剧就给高分吗?周迅那部分演的是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