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疫情已经持续2年了,过去这么久,提起武汉,提起2020年的那个冬天,还是不禁泪目。
记得那时候每天在家看着新闻流眼泪,恨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没有亲身体会,可能谁也无法体会武汉人民当时的感受。
从电影中看到的,或许也只是冰山一角。
《穿越寒冬拥抱你》以“小人物”展开故事,笑中带泪,发人深思。
印象最深的是周冬雨扮演的那个小护士,那样的情形,那样的处境,她依旧那么乐观。
想想如果换做是我,如果我当时在武汉,如果我…,可能我怕都怕死了。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我一定要去看一看这座英雄的城市,吃一碗热干面,到长江大桥走一走。
这都是无数英雄为我们守护下来的。
谢谢你们,谢谢医生,谢谢志愿者,谢谢所有武汉人民。
这一次,我会将《穿过寒冬拥抱你》和《中国医生》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做一个比较。
很简单,这两部片子都是关注到武汉疫情的历史时刻,但是却用了两个不同的视角来讲述这个事。
本片中难得一见出现黄昏恋的剧情,吴彦姝的表演过于青春和琼瑶了,说实话我接受不了
相比之下,《中国医生》更催泪,也更具有舞台感,人物的刻画也更高光和英雄主义,但这正是影片要塑造的医护工作者的形象,而《穿过寒冬拥抱你》继续用这种手段来刻画普通人,则略显过犹不及对于两部影片,我始终抱有一个问题——如何展现医护人员的勇气,如何展现一个城市的勇气?
可以是面对病毒的不屈,可以是牺牲,可以是同情的泪水,可以是憧憬。
但这还不够!
对于电影而言,矛盾和冲突,才是能够绽放电影魅力的最佳手段!
这里我愿意再次重复《冰与火之歌》中的一段名言——“人在恐惧的时候还能勇敢吗?
”“人唯有恐惧方能勇敢。
”而这恰恰是《中国医生》比《穿过寒冬拥抱你》要更出色的地方。
于是在《中国医生》里,我们能够更多的病毒的可怕,我们能看到身边的人倒下,能看到束手无策的医生,能看到惊慌的市民,能看到恐怖的传染性,看到瘫痪的城市,看到面对病毒哭泣无力的护士。
影片中这种类似于新闻画面的镜头出现,能给人一种很好的紧迫感,这种大场景镜头可以更多一些时长,把前期城市中人们的惊慌更真实的表现出来,而这越真实,后面的浪漫才能越让人接受,给人的冲击才能越大并非是因为我以他人的痛苦为喜,而是因为这正是真实的反映,这才是人。
此刻,我们越是害怕,越是困惑,随之而来,人所爆发出的勇气。
便会越加光芒四射。
于是这种绽放的光芒,在《中国医生》中让我们把目光都聚集在了医护人员身上,将英雄主义的情绪渲染扩大了无数倍,赚得了无数的眼泪。
《中国医生》中对医护群体的统一符号表达的异常鲜明从手法上来说,通俗点儿,便是将一个人群升华,艺术升华,成为一个符号。
看似简单粗暴,但是他们选择的是医生和护士,在我们的日常观念中他们就像解放军战士一样——即使进行了艺术升华,也并不违和,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潜移默化有了固定形象的一个群体。
似乎《穿过寒冬拥抱你》也采取了这个手段,而重大的差别在于,本片视角的转变。
从医护人员,变成了武汉的普通居民。
有快递员、钢琴老师、超市和旅行社老板、退休的妇产科大夫、粤菜厨师….影片中八成的内容都在展现武汉封城阶段普通人的生活,主创们希望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一座城市的不屈不挠。
这个方向完全正确,一个城市的样子不仅仅是站在聚光灯和所有人目光之下的医生护士,更多的是在疫情期间顽强生活,相互搀扶的普通民众。
那么,对于普通人,在历史车轮下的故事,我们应该如何讲述呢?
真实,是根基,只有真实才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烟火气和它的真正样貌,也才能展现一座城市真正的勇气和光芒。
因此,影片中的人物应该呈现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
面对一种未知的病毒,作为一部电影,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的内心变化应该是这样的:迷茫——从众恐慌——小心翼翼——一次事件激发勇气——成为榜样影响他人——一个城市的勇敢而《穿过寒冬拥抱你》在前三部走得过快了,基本上从开场十分钟开始,就快进到了第四步。
直接体现在黄渤扮演的阿勇身上,这个角色是本片中最能体现英雄主义,而又最脱离现实的一个人物。
影片一开始他第一个出现,便是在爱人的反对下,载着医护工作者前往医院,组织志愿者、带着大家练拳、三过家门不入、扮成大侠在楼下祝儿子生日快乐…..
这个沟通,够讲究的,人物的平衡,一上一下的罗曼蒂克浪漫感,可惜,你很难在现实中看到吧,看到以后肯定得一身鸡皮疙瘩吧,反正我在银幕前是起了也许真有其事,也许当时身在武汉的朋友,你的身边便有这样的勇士,但在我观影时,并没有片后的彩蛋片花来告诉我,因此在我眼里他现在只是一个王进喜式的人物,更多只能出现在银幕上,而非让我相信我的身边有这样的人。
在我看来,对于阿勇的塑造应该增加更多他的苦恼和普通人的软弱。
比如他的剧情可以用一开始一系列的拒载,到最后看到一个孕妇,犹豫再三后出手相救,借这个契机,他通过两次三番的犹豫,进入了志愿者的行列。
而他和家人的关系我认为应该用一种更隐忍的方式,来表达妻子的不满、儿子的想念,而非在语音中的调侃,和志愿者群里面看似怒骂实则喂狗粮的秀恩爱。
创作者的担心,我认识是新冠疫情对于国人的冲击,是否观众们愿意再一次直面当时的心情,因此选用了乐观主义的风格让观众的心情不至于始终沉重,同时也不妨碍用英雄主义的情节来激发观众的眼泪。
这一点在贾玲扮演的武哥与朱一龙扮演的叶老师的情节上最能表现。
贾玲扮演的武哥,是本片中我认为最接地气,也是最有观众缘的人,几乎所有的笑点都出自她的身上,而所有的泪点也都来自她的身上。
这两个人非常成功的让我认同了一个不可思议的CP一个能将观众的喜与悲都凝聚在一个人的身上,是演员的成功,也是导演和编剧的成功。
武哥是一个在生活中大大咧咧的女人,我们能看到的几乎所有的困境,她都碰上了,离异、高强度的快递工作、女儿在外……但她的大大咧咧的气场让我们感觉到这个困难都在银幕上以一种快活而真实的方式呈现给了我们,而这种快活并不脱离实际,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能接触到几个类似武哥这样的人。
而在这个疫情肆虐的舞台上,她碰上了他,身患绝症的钢琴老师,叶老师。
朱一龙扮演的叶老师,是一个超脱于现实的人物,他过分的美好。
一个接地气的胖大姐,一个仙气的音乐老师,擦出了火花,这一对原本不太可能出现在现实中的人,带给我们的竟是,朦朦胧胧,略带青涩的青春感情戏。
并不突兀,而是过于美好。
美好到,最后的遗憾,最后未能实现的桥上的约会,带给我们的遗憾之美,带给我们的眼泪,给了整个电影最出彩的亮点。
影片最后,每个主人公似乎都与过去的问题做了和解。
这种和解并不是疫情带来的,而是因为人与人的羁绊。
《穿过寒冬拥抱你》平安夜的点映场是我2021年在影院里看的最后一部电影,果然也没让我失望,真是一部饱含人间温情的好片。
在2021年的最后,用这样一部有笑有泪的电影给这一年落下一个温暖的结尾,真的是对这一年最好的抚慰。
与之前那些聚焦英雄人物的抗疫电影不同,这部电影把视角投射到了普通人身上,他们本该过着平凡平淡的生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天性淳朴善良而又乐观的他们,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彼此取暖,同舟共济。
电影正是用他们的故事来记录下在那个难忘的“寒冬”里,最质朴、最真诚的亲情、爱情和友情。
但换句话说,从寒冬中走来,哪个平凡的人又不是英雄呢?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电影聚集了华语影坛的群星阵容,全员实力派,各个有演技!
既有黄渤、贾玲这样的票房定海神针,也有徐帆、高亚麟这样的演技主心骨,既有朱一龙、周冬雨、刘昊然这样的优秀青年演员,也有吴彦姝、许绍雄这样的老戏骨。
他们把自己的人物刻画的生动而又细腻,让所有人物都在自己的情节里发光发热,而每一个角色的故事又彼此交织成一张温暖的毛毯。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而又刮目相看的就是贾玲。
这可能是我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贾玲作为第一女主角的电影,而贾玲的表现也是非常亮眼,极具烟火气的表演,让她扮演的跑腿外卖员的形象非常有说服力,她让整个故事距离我们的生活更近,甚至我们能在她的身上和周边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似乎觉得她曾经真的在某个夜晚在我家门口给我递上过一碗热腾腾的炒面。
她会为了家人而为了家人努力奔波、跑生活,也会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大义凛然。
她身上闪耀的是每个努力拼搏的中国人的性格光辉。
电影没有刻意煽情,但我还是哭了,更多的是感同身受的共情。
我们在黄渤的故事里流泪,是理解他在“大家”和“小家”之间矛盾的挣扎;我们在贾玲的故事里流泪,是体谅她失去爱的人后依旧坚强前行;我们在周冬雨的故事里流泪,是回忆起那些为了我们而返程的最美逆行者;我们在徐帆和高亚麟的故事里流泪,是后悔平日里对身边最亲的人的疏忽;我们在吴彦姝和许绍雄的故事里流泪,是感动于无论什么年纪都可以拥抱美好的爱情。
而每一次流泪,其实也是在我们自己的故事里流泪,疫情中的我们都曾经被温暖,也都曾经温暖过别人,有时候隔着口罩的一个微笑就是一次温暖的释放,就是安全距离下的拥抱。
电影里除了人物的线索,还有个静态的线索——鹦鹉洲大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长江把武汉分割成了三镇,而天堑变通途的大桥上流动的不仅是城市的车水马龙,更流动着武汉人勇敢而泼辣的乐观。
大桥见证着城市的变化,更见证了疫情中的武汉人。
解封前的主角们在桥上匆匆的擦肩而过,解封后的主角们在桥下紧紧的深情相拥。
电影对于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和勇敢善良的普通人的描述也是非常的生动形象。
解封后去武汉旅游的时候,和出租车司机聊天,他一路和我们回忆着这座城市是如何一夜之间变得空旷安静,又如何随着春天的脚步而一点一点苏醒,他回忆着自己在解封前是如何度过的。
现在武汉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他的语气中满满的都是憧憬。
而这样的胜利,也同样是无数个像他这样平凡的武汉人共同创造的生命奇迹。
他们面对生活有与生俱来的乐观,面对灾难有天性使然的勇敢,他们是乐于助人的小人物,是苦中作乐的平凡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用自己热爱生活的赤子之心守卫着平凡人的尊严,面对困境不抱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这也是他们身上的平民英雄主义,即使看透生活本质却依旧怀揣赤诚的热爱。
疫情中很多网络上的视频里,那些无私奉献的人往往只会留下一句“我是中国人”。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们都是被疫情的寒冬所包围的一个人。
但是中国人不怕苦,平凡人不怕输,我们都站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可以穿越寒冬的一群人!
“穿过寒冬”就是春天,下一个春天就要来了,看完这部电影,我想现在就给朋友、亲人和爱人,一个大大的拥抱。
在寒冬过后的春天里,我们一起珍惜当下,拥抱美好的未来吧。
平安夜看了点映。
嘻嘻嘻哈哈哈呜呜呜嘤嘤嘤直到编剧开始发刀。
不是,怎么滴,我们玲玲和编剧有仇怎么滴?
跑腿是我玲玲,救人是我玲玲,捡垃圾是我玲玲,给猫接生是我玲玲,然后我玲玲还不值得一个好对象咋滴?
非得可我玲玲一个人发刀祸害咋滴?
就问你,不把龙龙整死了,是不敢想还是不会写龙龙和玲玲在一起?!!!!
哼,生气
一个又一个烂俗狗血的故事包裹在抗疫外衣之下,虚浮,做作。
带给人的感动甚至还不如新华社的年终盘点。
明明有那么多关于抗疫好故事可讲,不知道为什么讲成这个样子,两个多小时让我如坐针毡。
莫名其妙的泪点,略带猥琐的笑点,剪辑的顺序也让人奇怪,费解。
有种为了煽情而煽情的感觉。
前面的情节过于平淡,台词也很奇怪,不像是日常生活中人会说出来的话。
这么多好演员,这么容易排出感动的故事,不应该只用剧情里人物的哭和笑来妄图打动观众吧,有点失望。
片中疫情背景不如现实万分之一的残酷。
可能因为自己是武汉人,所以总觉得拍得这么轻描淡写实在是对不起那些没有走过寒冬的人……演员已经很棒了,但是有的剧情还是觉得尴尬,比如对不起我实在不懂刻画老李夫妇爱情的目的,他俩在雨中告白相拥那段真的让我疑惑导演你在干嘛。
片中也有一些触动人心的地方,比如街道上的消杀画面,晓晓的遗照,叶老师绑着手机的节拍器。
说到叶老师,还想到那时候有很多人并不是死于新冠,而是死于无法去医院治疗的其他疾病,但是没有办法,那时候医院已经无力接收这些病人了……我知道有的人diss这部片子是觉得里面人物假大空,但看的时候我是真心认为这些挺身而出的平凡人的确存在,正是这一个个平凡英雄保护我们度过了那个寒冬。
叶老师的那首歌真好听啊,他的死好像是告诉人们不要伤心,我只是先启程去了另一个世界,那里也很美好,也有希望。
这部片子最好的地方是没有拔高,比较真实地展现了大数人性:善与恶、自私与无私、利己与利人之间的较量。
而且很隐晦地讲了一些事儿,比如贪污抗疫物资。
其实何止蛋白粉,又何止志愿者,但点到即止,也算曲线了。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展示了疫情下普通人的生活,塑造了勇哥、武哥这样平凡的好人。
尤其武哥更加典型,一开始不愿意冒险、不愿意无偿劳动,明明有货车驾照,却不出头。
看到叶老师晕倒后第一反应也是赶紧离开现场、甩掉麻烦,可良心终究过不去。
大概就是孟子说的四端之心中占了三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
当她通过朋友圈窥探了叶老师积极的状态后,晦暗的生活仿佛被一束光照亮。
为了能进小区看叶老师、也为了发朋友圈给叶老师看,她报名当了志愿者。
这个目的并不纯粹,可在当志愿者的过程中她不断体验全新的人生,接触到了晓晓这样的人,也获得了称赞与关心,思想渐渐升华,最终随着善的洪流做出了无私奉献。
再比如李宏宇和刘亚兰直到最后捐赠物资都藏着小心思,直接捐给了他们最需要的医院,甚至具体到科室。
但是如果能在利己的同时利他,已经是好人了。
不是生来高尚,但能偶尔、甚至经常发光。
一两个超级英雄的光芒再大,能照亮的范围也很有限。
但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发一点光、一点点光,这些微弱的光汇聚到一起,堪比银河、太阳。
喜欢这部片子里平行蒙太奇的手法。
在同一时空下,通过每个人与他人连接的节点编织成社会这张大网,将单独的故事融入了社会群像。
而相同时间的一再提示,也让观影者回忆起当时自己的生活轨迹,从而产生共鸣。
缺点首先是没给猫做绝育,其次是阿勇和老婆以及谢老黄昏恋的故事有点俗套,类似情节看太多了。
但也可以说是太阳下没有新鲜事儿吧,人类的故事总是大同小异。
不过谢老黄昏恋的故事除非有原型,否则感觉太理想化了。
我身边接触过、听说过找老伴的真事儿都充满了算计。
很多老年女性丧偶后不想再找,觉得没必要再伺候大爷了。
而很多老年男性找老伴的愿望是比自己小、身体好、能做家务、做饭合自己口味、脾气好、不要太能花钱……类似于低薪保姆加床伴。
当然,片子里的设定沛爷职业是厨师,给老伴做饭也是有可能的。
现实往往丑陋不堪,但让还心存幻想的人的在电影里做做梦也未尝不可。
只是这样的梦感动不了我。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共鸣之处也不同。
我最有共鸣的是叶老师用爷爷的话和雪莱的诗安慰武哥那段,全片最爱,没有之一。
因为我有过非常类似的经历,也是靠写诗和朋友告诉我的方法挺过来的。
虽然由于一些原因,那个方法最终没有实施。
但那段时间那种可以再见到亲人的信念真的给了我非常大的安慰,而诗歌也替我抒发了无尽的悲痛,令情绪获得释放。
虽然从一开始我就不完全相信朋友说的方法,可我却又愿意相信。
就和武哥在电动车上哭着说:“我不相信”,可听了叶老师的安慰又答应了鹦鹉洲大桥的约定一样,不相信但愿意相信。
另外,我觉得手机的主人猫爷爷设定成去世更真实,因为确实有很多人因为新冠留在了那个冬天,虽然获得救治康复的人更多,但直面死亡也是一种勇气。
二刷《穿过寒冬拥抱你》,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方言版。
其实方言版和普通话版各有千秋,都很喜欢。
如果说普通话版偏向于阳春白雪的优雅浪漫,那么方言版,就更多了烟火人间的热闹鲜活。
这种对比,不仅仅局限于电影语言的使用,影片的整体风格、叙事基调,尤其是叶老师身上的气质,处处可见阳春白雪与人间烟火的完美交融。
感谢薛导,用温暖治愈又诗意浪漫的笔调讲述了这个原本以为会很沉重的故事,用笑容化解了泪水、用温柔包裹了悲伤、用爱意温暖了寒冬、用浪漫诠释了死亡。
更加感谢薛导,给了我一个人间理想叶子扬。
二刷之后,叶老师的带来的冲击和感动愈发如弦歌清韵,余音袅袅,念念难忘。
在他的身上,我依稀看到了灵魂深处渴求的生命最本真美好的模样——他虽言行朴素,却有精致生活的优雅;他虽物质清贫,却有精神世界的富足;他虽一身风霜,却有琴诗相随的浪漫;他虽病痛缠身,却有看透生死的豁达;他虽自救无计,却有悲天悯人的大爱——他虽囿于陋室,却有包容天地的襟怀。
他是勇士,笑对人生,淡定从容。
经历婚姻失败、身体病痛、疫情封锁,他仍然坚强乐观,不怨不怼,饱含热情,珍惜生命,笑对人生。
就算一碗普通泡面,也要精致摆盘,仪式感满满;就算与死神惊险擦肩,依旧不忘幽默宽解他人;就算明知生命将尽,也要尽最大努力,为世间留下希望和温暖;他是医者,疗愈人心,抚慰伤痛。
他用音乐和诗歌,给了武哥和孩子们勇敢坚持的希望;他用身体和大爱,让许多人重获了新生;他用才华和温柔,留下了永存于歌中的约定,他更是用雪莱的《咏死》,为所爱之人,在苍茫宇宙架起了一道跨越生死的温暖桥梁;他是旅人,不问来处,不问归途。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
他来了人间一趟,看遍山河辽阔,尝尽离合悲欢,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如他所说,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
他只是安静地收拾好行装,去往了早已计划好的远方,只要爱意不减思念不灭,他就没有离去,岁岁年年,只待昼夜交汇、云消雾散——他必定会沐浴着满天晨光,跋山涉水,践约而来。
星星是给疫情背后默默奉献的、坚毅不屈的灵魂的,而不是给这部片子的。
这部片子没有沉浸感,也没有代入感。
观影过程中我一直有种抽离感,除了周冬雨脸上的压痕,我恍惚觉得影片中的武汉,和那个当时人心惶惶人人想逃离的武汉,不是一个地方。
电影里的武汉居民,安逸又体面,有心思上网课学钢琴,有心思编辑美食视频,有心思弹琴说爱。
不是说这些不该有,也许导演想表现大灾面前人们还有正常的生活,还有爱与希望。
但我当时身处一个感染者甚少的二线省会城市,尚且因为家里没有口罩没有消杀用品惶惶不可终日,我不相信武汉的人们,会过着电影里学学琴吃着高档粤菜的美满生活。
剥离电影把那些家庭场景拿出来,我还以为是什么温馨美满的家庭剧呢ORZ 想要歌颂平凡者的奉献与平凡者在这场磨难中的蜕变与成长,起码应当将他们因为这场磨难所受艰辛与血泪表达一二吧,这也是最大的敬意吧。
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的故事背景发生在那个寒冬的新冠疫情时期,疫情牵动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
电影非常有技巧性地把不同故事单元打破时空地链接,所以看电影的时候还需要我们在同一场景不同角度不同时空去发现我们都是疫情下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因为这个探索性,所以非常适合二刷,去发现,去回味。
不得不佩服女性导演在感情上的细腻表达,各位演员的演技也非常到位,朴实而富有感染力。
电影BGM的运用非常调动升华大家的情绪,点赞~👍电影没有过多地渲染疫情带给我们的伤痛,而是在疫情里大家守望相助、脉脉温情,讲述如何抚平伤痛,面对伤痛,这是一部充满生命力,充满希望的电影,在大家的演绎下,共情,有泪[泪][泪][泪]有笑,一起走向希望❤️最后一句:愿悲伤不再,山河无恙。
满分推荐!!!
可联动电影《武汉日夜》来看,电影《武汉日夜》是真实正面地冲击,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是触及内心地直击。
高于生活艺术地呈现,放大平凡世界的令人共鸣的情感,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哭到不行 …你以为的日常,有时候也会无常……好好爱,不要留遗憾,人生,你只来这一趟……
拼凑小品,剧
一般般
又哭又笑。三个爆哭点,年三十晚女孩路中央手抱白菊花,琴奶奶被召回院支援,晓晓遗照。最好笑的是叶老师微信步数,真是小机灵鬼,哈哈哈哈。平常的细节最能引起共鸣,终于明白大家说导演的细腻,真的润物细无声。
还是有很多温暖的时刻的。。武汉真的很美。
真的很难看。。。莫名其妙的地方很多。。。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无论是对疫情的描写还是对人物的刻画,都显得恰到好处,女导演的视角真的是很细腻,一部很舒服的故事片。
很一般的片子。碎且不说,几个泪点也是故意往出挤。有些地方刻意拔高,要展现人性光辉,但搞的跟神一样乏味无趣。我们不经历,你编,还会被哄。我们经历过,你再编,就得考虑我们的智商了。
新年快乐🍾️🎆,一般般吧。
挺无聊的,就是个流水账。
当代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了
咱就是说,这么好的题材拍了个稀巴烂,我随便看个疫情短视频都能泪流满面的人,这玩意我真的掉不出眼泪。四个故事令我最无语的就是徐帆和高亚麟那个,啥玩意啊强行煽情,尴尬出天际。最后贾玲和朱一龙也没成,何必呢。可能最感人的就是老夫妻的爱情吧,老太太活了还算欣慰。晓晓那段感觉属实也挺多余,但是最后那个遗照我是没想到,还是有点冲击力。黄渤演技还是在线的但是里面有些台词真的太刻意了。
明明没有故意煽情,但就是很好哭,在电影院一会笑一会哭的。几个小人物特别是勇哥家里的布景好真啊。刘亚兰说自己全职在家被女儿看不起那段真的是……老年爱情线也很甜。朱一龙和贾玲的戏出来的时候,听到隔壁一大哥说“磕到了”笑死!几个消杀的场面真的很燃,想到这是真实的更加震撼和感动。周冬雨演的小护士牺牲那会儿给我哭啥了,遗照还是长发……“不能饿着咱妹妹”……美中不足是最后的最后小朋友唱歌那段,表情真的太浮夸了。希望不要再让我看到这种小孩装大人表情浮夸的表演,尴尬的抠出故宫。最后的最后,叶老师T.T呜呜呜为什么不能和武哥快乐的在一起呜呜呜
好喜欢那对老年人情侣,不管什么年龄,只要有爱就每天都是浪漫的情人节,剩下的岁月不多了,所以每天都想见你,和你一起吃每一餐饭。武哥和叶老师双向奔赴的爱好甜蜜,互相关心时时惦记对方。电影里有欢乐也有很多泪点,带好纸巾和新的口罩,湿口罩糊在脸上还挺难受的
对不起到现在还没摘口罩的我们,疫情这样的题材能把苦难彻底消解变成浪漫真的是太荒谬了
原本以为是假煽情,看了以后发现编剧还是很用心的
两分给主题,一分给尚学姐
对不起,但实在太无聊了,剧情枯燥,刻意煽情
电影角色都是有原型的,演员们也演绎的很好,感觉离现实非常近。薛导的确很细腻,我个人没觉得特别煽情。反正看完后真的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希望大家带着温暖善意跨进2022
这个年代还有几个写诗的男的?这个年代还有几个拍片的导演?
不懂为什么有这么多感情线,这种改编是对抗疫的不尊重,还有能不能好好戴口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