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大腕

大腕,Big Shot's Funeral

主演:葛优,关之琳,英达,保罗·马祖斯基,唐纳德·萨瑟兰,李诚儒,张涵予,傅彪,刘仪伟,克里斯托弗·巴登,何平,牛飘,杜宝宝,李晓耕,许晓力,叶宏,袁德旺,张晞临,杨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年份:2001

《大腕》剧照

大腕 剧照 NO.1大腕 剧照 NO.2大腕 剧照 NO.3大腕 剧照 NO.4大腕 剧照 NO.5大腕 剧照 NO.6大腕 剧照 NO.13大腕 剧照 NO.14大腕 剧照 NO.15大腕 剧照 NO.16大腕 剧照 NO.17大腕 剧照 NO.18大腕 剧照 NO.19大腕 剧照 NO.20

《大腕》剧情介绍

大腕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尤优(葛优饰)接到个美差,拍一部宣传记录片记录好莱坞大腕导演泰勒(唐纳德•萨瑟兰饰)在中国拍摄影片的工作过程。一开始工作顺利,但随着制片人托尼(保罗•莫索尔斯基饰)的到来,事情起了变化。闲下来的尤优和泰勒、泰勒的助手露茜(关之琳饰)到寺庙游览,三人相处得非常愉快。不料几天后泰勒因心脏病发作,生命垂危,他希望尤优能为自己操办个喜丧葬礼,尤优揽下活儿。 尤优找到老同学王小柱(英达饰),泰勒将死对王来说是一个难得商机,对托尼来说也是如此,惟有尤优和露茜是怀着朴实感情面对此事。王小柱开始出谋献策,拉了好多赞助,众多商家不惜花大钱在葬礼上做广告。局面变得无法收拾,却不料,在葬礼的背后另有玄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绑架丁丁当第一滴血4告別往事命运列车凤临天下她留下的混乱绝望写手第二季制作人白色强人2铁在烧心之彼端2OVA绝对谎言留给明天的遗书血色侦程:1983小女霓裳大案侦破警示录笨贼快跑爱情正在直播永远的北极熊罗马第二季两居室风声棋逢对手恶之教典布朗夫人的儿子们第四季天下同心救猪行动世界奇妙物语2019秋之特别篇婚礼上的玛戈特许你浮生若梦

《大腕》长篇影评

 1 ) 冯大导演的片子那是年代越久远越好看

下面是电影里面的精神病院的几个精神病人之间的对话,哈哈,冯导用精神病人的口来说去这些,太他妈的绝了。

 中国这音像产业,这油水大了.就拿这DVD来说吧,中国有2千7百万台DVD,每台DVD机每年消费10张DVD盘,每张DVD咱们抽1快钱的版税,这1块钱乘10是十块钱,10乘2千7百万,这就是2亿7千万,2亿7千万,咱们先买一个已经ST了的壳,然后把这音像产业往里这么一装……      想靠电子商务赚钱,全都是傻蛋。

网站就得拿钱砸,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先高薪聘几个骂人的枪手,再找几个文化名人当靶子,谁火就灭谁。

  网站靠什么呀?

靠的就是点击率,这点击率上去了,下家儿跟着就来了。

  你砸进去多少钱,加一零,直接就卖给下家了。

  我还告诉你,有人谈收购,立马儿就套现,给股票你都免谈。

  你要是感兴趣,你投个8百万到1千万,多了不敢说,我保你一年,挣一个亿。

  真的?   我说的可是美金啊!         一定要选最好的黄金地段,雇法国设计师,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   电梯直接入户,户型最小也得400平米,   什么宽带呀,光缆呐,卫星啊,能给他接的全给他接上.   楼上面有花园,楼里边有游泳池,   楼里边站一个英国管家,带一假发特绅士的那种   业主一进门,甭管有事没事,都得跟人家说:   may i help u sir?   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倍儿有面子…   社区里再建一所 贵族学校,教材用哈佛的,一年光学费就得几万美金。

  再建一所美国诊所,24小时候诊。

就是一个字,贵~看感冒就得花个万八千的。

  周围的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你要是开一日本车呀,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你说,这样的公寓一平米你得卖多少钱?

  我觉得,怎么着也得2000美金吧?

  2000美金?

那是成本!

4000美金起。

你别嫌贵,还不打折。

  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心理。

愿意掏两千美金买房的业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

  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么?

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所以,我们 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2 ) 你说荒诞总归是危险的。

荒诞虽然具有讽刺效果,但常常伴随着失控的危险,适合的文体应当是二十字的段子到两千字的微型小说,适合的影像也至多是影片的某一片段到微电影之间。

行为的结果可以荒唐,故事的形式可以荒诞,设定可以荒诞,但是推动情节的动机总归需要合理,《动物庄园》也不失为一个好看的故事。

一旦缺失合理动机,滑向纯粹的闹剧,一部作品也就就此失败。

即便是星爷,无厘头能够贯穿的始终也就是段子,推动电影情节发展的还归于角色的诉求,再好笑你也不能忍受一百二十分钟的影片仅仅由如花挖鼻子和四大才子走T台构成。

因为荒诞而失败的例子太多太多,一味追求而导致的意料之中和情理之外很难不让人愤慨。

香港的烂片除恐怖片外一大半可以归结于此。

在荒诞的过程中,作者能够表达价值观或者塑造人物情感的空间都很有限(本片中我一直就没明白优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而针对盗版的那一段简直就是导演抛弃影片的直接暴力表述),在星爷的电影中,该煽情的地方一定不荒诞,荒诞的地方从来也不曾试图去煽情。

在这种意义上说,荒诞本身是一种更需要高级叙事技巧和作者自控能力的表现形式,要收一定要守得住。

纵使余华这样的高手,《兄弟》下部也是失控到一塌糊涂。

如前所述,由于荒诞本身挤压了作者对情感和价值观的表达空间,导致荒诞的最终成品虽然有时讨巧,却终难以成为经典,加上荒诞情节本身的高设计难度,可谓吃力不讨好。

文青们推崇备至的两杆大烟枪,在故事情节的精彩程度上,终究也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一般影片,更悲伤的是,除了故事,这部电影还什么都没剩下。

回到《大腕》,本片一路失控,基本啥都没剩下,最后十来分钟的段子合辑碾压前面的八十分钟,多年过去,段子合辑终成经典。

本片故事本身被遗忘在角落。

这也是它可以预见的命运。

 3 ) 在贺岁片里做实验,一边讽刺一边检讨

1不止是黑色幽默那么简单,瞧最后那几段戏中戏中戏的结构。

讽刺只是电影的第一层,第一层是对电影里展现的商业文明发达的生活的解构,冯小刚在最后半小时开始对电影本身进行一次次解构,演员从镜头里到镜头外,镜头外又变成镜头里,而结尾处泰勒在自己的电影杀青后假死又活的那个时刻,他也正处于冯小刚的镜头里,电影与现实的界限被戏中戏中戏的结构一次次消解。

如此的消解展现出了导演对世界的无意义感。

2尤优和泰勒的人格分别照应导演内心世界世俗与艺术的两个部分,泰勒从开头的用电影进行建构到后来的用电影进行解构,恰恰反映了冯小刚的艺术思想转变之路,面对商业化浪潮的无力与自暴自弃感。

而尤优一边在商业化中一边也坚持着自己的底线与温暖,不也反映了冯小刚近年来对电影行业商业化矛盾的心态,解释着他导出私人订制又导出只有芸知道的奇怪举动。

 4 ) 预言?

(建房子)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雇法国设计师,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电梯直接入户,户型最小也得四百平米,什么宽带呀,光缆呀,卫星呀,能给他接的全给他接上,楼上边有花园,楼里边有游泳池,楼子里站一英国管家,戴假发,特绅士的那种,业主一进门,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跟人家说‘may I help you sir?’,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倍儿有面子。

社区里再建一所贵族学校,教材用哈佛的,一年光学费就得几万美金。

再建一所美国诊所儿,二十四小时候诊,就是一个字儿:贵!

看感冒就的花个万八千的。

周围的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你要是开一日本车呀,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你说这样的公寓,一平米你得卖多少钱?

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两千美金吧。

两千美金?

那是成本!

四千美金起!

你别嫌贵,还不打折!

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心理,愿意套两千美金买房的业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

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

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以前极具讽刺的台词在如今成了现实,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讽刺呢

 5 ) 我自己总结的精神病院的经典对白!

中国这音像产业,这油水大了.就拿这DVD来说吧,中国有2千7百万台DVD,每台DVD机每年消费10张DVD盘,每张DVD咱们抽1快钱的版税,这1块钱乘10是十块钱,10乘2千7百万,这就是2亿7千万,2亿7千万,咱们先买一个已经ST了的壳,然后把这音像产业往里这么一装…… 想靠电子商务赚钱,全都是傻蛋。

网站就得拿钱砸,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先高薪聘几个骂人的枪手,再找几个文化名人当靶子,谁火就灭谁。

网站靠什么呀?

靠的就是点击率,这点击率上去了,下家儿跟着就来了。

你砸进去多少钱,加一零,直接就卖给下家了。

我还告诉你,有人谈收购,立马儿就套现,给股票你都免谈。

你要是感兴趣,你投个8百万到1千万,多了不敢说,我保你一年,挣一个亿。

真的?我说的可是美金啊! 一定要选最好的黄金地段,雇法国设计师,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 电梯直接入户,户型最小也得400平米, 什么宽带呀,光缆呐,卫星啊,能给他接的全给他接上. 楼上面有花园,楼里边有游泳池, 楼里边站一个英国管家,带一假发特绅士的那种 业主一进门,甭管有事没事,都得跟人家说: may i help u sir? 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倍儿有面子… 社区里再建一所 贵族学校,教材用哈佛的,一年光学费就得几万美金。

再建一所美国诊所,24小时候诊。

就是一个字,贵~看感冒就得花个万八千的。

周围的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你要是开一日本车呀,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你说,这样的公寓一平米你得卖多少钱?

我觉得,怎么着也得2000美金吧?

2000美金?

那是成本!

4000美金起。

你别嫌贵,还不打折。

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心理。

愿意掏两千美金买房的业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

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么?

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所以,我们 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要音频下载的找我!

 6 ) 冯氏喜剧巅峰

这部影片是我心中冯氏喜剧的巅峰。

2001年的时候是,现在仍然是。

虽然冯小刚在这部电影中竭尽全力讽刺的广告漫天飞得现象被他在天下无贼为首的一些流续作中灵活运用……但是本片不失为绝佳的讽刺佳作。

正好那会我也从事广告业,那一句“你跟工商抖这机灵?

回头他一条广告都不让你上”真是太给力了。

虽然那时没有给力这个词。

 7 ) 一切皆可消费

这部电影的讽刺桥段在往后的时间里应验,一遍遍检验着它的前瞻性。

在流量的时代里,一切皆可消费,一切皆可变现。

有人说恰饭不可耻,他们把情感当成商品出售,生活就是真人秀的舞台,观众想看什么他们就投喂什么。

有人以身入局,真亦假时假亦真,道德感比较高,却也不如前者坦率。

在这场闹剧中,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他们都身不由己,参与其中

 8 ) 功亏一篑

冯导差一点儿就把自己弄成个公共知识分子了,然而就差了那么一点儿。

无论房地产商的歇斯底里,还是国际名导的温情主义,都显得那样沐猴而冠,那样力不从心。

大团圆的结尾,似乎有几分自我辩护的味道,然而相对于前面某些片段那种卯足了劲儿的力度,这无论如何是功亏一篑。

还需要补钙——中国导演、中国编剧们都需要补钙!

 9 ) 疯人院的楼长

《大腕》是一部好电影。

2001年猜测当时社会现象有可能荒诞的发展,以冯小刚喜剧的形式搏观众一笑,我笑得很开心;只不过不会想到,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再看这样一部电影的时候,社会已经变了,按照自有的发展轨迹前行,然而今天的这个社会却成了十年前的这部电影荒诞情节的复刻,然而当情节到了现实中,现在的我们还笑得出来吗?

我想只要有点思考又不至于太红的人都会知晓其中的某些端倪吧。

十年前的喜剧对于影中人有他戏剧性的未来也算是结局;十年后的今天,现实的社会却不会给我们这样一种戏剧,让我们有些许安慰。

十年悲喜剧的互换只因我们的位置不同了。

黑色幽默置于现实之中有的只是多数悲剧。

影片最后,疯人院选楼长的笑话在我看来包含着冯小刚和编剧的思考:我们当今的社会一如这个疯人院,很多事很多人都不会去认识,而就算有少数的所谓更聪明的人认识到了也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我们存在于这个社会,在这样一种类疯人院的选人体制下,认识只不过一种虚假的安抚,毫无力度。

我们也只不过是这样的一个疯人院中可能比较适合体制的一个精神病患者,在这里,院长制定的选人体制操控着一切,每个想要成为楼长的人用自己的认识去争取这样一个位置,而每一个成为楼长的人也成为了院长控制其他更多数人的棋子。

院长这个体制的制定者看着这样顺从的楼长,有点能力却不渴望自由的楼长的确是省了太多的事。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去认识这个体制,却没有决心,没有能力去威胁体制,冲破体制,很多人做的只是去努力认识体制,而后依附于他替自己去争取体制中更好的位置,更好的享受。

那些有心却无力冲破的人只能在逃避中斗争,或者进入重症病房,直到体制有一天轰塌。

 10 ) 让人反思的电影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小刚导演的作品很接地气,《大腕》是一部最具喜剧效果和讽刺效果的贺岁片,无论是片中那些荒诞的故事还是那些最具经典的台词至今都会让我们津津乐道,例如:“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

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 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儿)就是,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社区里再建一所贵族学校,教材用哈佛的,一年光学费就得几万美金,再建一所美国诊所(儿),二十四小时候诊,就是一个字(儿)贵,看感冒就得花个万八千的“!

冯小刚凭借着无法复制的京味儿幽默透露出了很多对于当下社会的种种忧患。

不管你曾经多么的风光,无所不能,最后只有听从医生的安排定时服用那些五颜六色的药片,所有的也不过是过往云烟。

《大腕》短评

我……真的……没有怎么……看……进……去……

3分钟前
  • 靡夜蔷薇
  • 较差

cctv-6

5分钟前
  • 考玛
  • 较差

冯小刚 葛优 關之琳 傅彪, 傅先生演出的一段乃影史經典, 直把周星星那段給比下去.....

9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当年的冯小刚真的很有趣啊。。。

13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很多日后被用来恶搞的原版粗现了有木有。。!

17分钟前
  • 潘半仙
  • 还行

重看了一遍大腕,被里面的运镜和构思惊艳到了。看来冯导的电影是越拍越差,明明当年各种实验性都完美融入商业影片。

18分钟前
  • Dany
  • 推荐

仍然是冯小刚的讽刺黑色幽默。这一部不够癫狂,也不够轻松,让所有人所有情节都显得有点干。塞了很多梗进来也不觉得好笑。就连大家喜欢的精神病院情节,我也觉得跟整部电影是脱节的。泰勒葬礼穿运动装,左脚彪驴右脚皮鞋还有点搞笑。英达比葛优吸睛,关之琳演技差得不能再差。

20分钟前
  • 叶叶叶
  • 较差

这是贺岁片后面咋还那么困呢?很多经典片段与台词让人唏嘘啊。不过那时的小刚还很跳。

24分钟前
  • Andy
  • 还行

冯氏喜剧~但总觉得缺点啥~

27分钟前
  • 听琴思凡
  • 还行

搞得过分。而且关之琳就是一个花瓶。

30分钟前
  • 小小
  • 很差

还行吧,剪辑有些断裂感,段子是不错,关大美女的英文很溜,结尾能想象导演用力的方向,但可惜没到那个层面。

31分钟前
  • 有棠
  • 还行

虽然北京有不少很棒的影像,虽然有很多好电影,但是中国电影能脱离北京真是太好了。

32分钟前
  • 黑色的伯劳
  • 很差

3.5。洋不洋土不土的杂糅风格。 北京话贫多了让人心生反感也笑不出来,中英文对话更是令人尴尬不已。冯小刚的作者电影就能到这个高度了,还是做一个资源整合型导演吧。“我的工作是让他作出正确的决定,不是来拍马屁的。”充满一种轻荒诞和北京贫嘴幽默,这是冯的早期特征,拿手好戏。“广告做得大,假的也成真的了。”冯小刚喜欢用葛优,还偏喜欢跟大美女拍感情戏,简直不忍直视。剧情看似荒诞,其实距离我们现实生活只有一墙之隔。喜剧是有难度的,然而冯小刚抓住了幽默的某些规律,他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就充满着荒诞的情节和人,于是就用拍正剧的方式去拍讽刺喜剧,使喜剧更可乐,使讽刺更尖锐。

34分钟前
  • 雁鸣时代
  • 还行

终于明白自己当年为什么没看完这片,95%的内容都是一坨翔。也就李成儒那段,还算值得拍。

38分钟前
  • 未卜
  • 较差

葛优完美诠释了什么是有才!

43分钟前
  • 鉛筆04
  • 还行

剧本真有意思。一些场景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4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以辛辣的讽刺来批判商业,却又在片尾BMW赞助字幕中拥抱商业。既骂了它还把钱挣了。冯小刚抖尽了机灵来保留自己的血性和愤怒,其后期作品就只剩下拥抱了。这大概是人生的无奈之处:你得全力对抗,才不会被吞噬,所以年轻时多热血,中年后尽显圆滑。

48分钟前
  • Bearkiii
  • 推荐

2024年6月20日,泰勒真的走了

52分钟前
  • 涸辙忧欢
  • 力荐

2001年的中国,在经历了大批人员下海、大批国企职工下岗后,全民炒股的热潮尚未消退。正如前段时间看到的,影视从业人员怀念煤老板投资拍电影的时代,相比后来互联网资本入驻后,“IP”成为电影行业重要营销理念,那时至少资本对具体创作的干预较少。但比起资本对艺术创作的入侵,个人更深的体验则是人在消费主义中的异化。2001年大家尚少不更事,十九年过去,似乎越来越多的人期望以物质商品来衡量自身的价值,网络购物浪潮之下,纷纷拜倒在消费主义裙边。也有人将本该叙旧的饭局变得尴尬而怪异,张口风投,闭口买楼,让人一时间不知道是遇到了片中的精神病还是误入传销。

56分钟前
  • 成都越
  • 力荐

商业片。葛大爷演的挺逗。

59分钟前
  • №Buta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