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号看的。
(早就下载下来了,只是一直没时间看)这部电影有种纪录片的感觉,复古的配乐加上摇晃的手持镜头,十分具有年代感。
在电影里,阿汤哥那种以往的风格被削弱了很多,反倒有些谐星的成分,很多桥段都特别搞笑。
这一次,这部电影里,阿汤哥饰演的是历史上真正存在的巴里·希尔,他本身就是个传奇。
巴里环球航空飞行员巴里·希尔,加入情报局同时为反政府者走私毒品、枪支,进行非法交易并赚取了大量钱财。
阿汤哥演他简直毫不费力,也是因为他出色的演出,使得整部影片流畅无比,酣畅淋漓。
影片的最后半个小时里,巴里陷入了困境中,他被自己效忠的美国政府所出卖,美国政府将他的照片直接放到了电视媒体上,并被判了罪,去社会劳动、做义工。
就在某一天,毒枭的老板找到了他,残忍地将其杀害。
其实这个结局,可怜,但却又是巴里贪心所造成的。
如果他能够在赚了一些钱之后收手不干,可能也就不会酿成他自己的悲剧。
所以,做人啊,不要太贪。
凡事,都是适度才好。
正所谓钱能使鬼推磨,男主从一开始的走私商品赚点小钱,被发现后替CIA冒着生命危险干活,偶然的机会被毒贩拉进了走私贩卖毒品的队伍里,品尝到了赚大钱的滋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立自己的走私帝国,成为头号通缉犯,被三大政府机构同时追捕,堪称名场面,成为了自己的传奇,这一生也算过得精彩刺激。
走上不归路的男主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金钱诱惑了,生活里处处需要钱,换工作要考虑工资福利,生孩子比往常生活有更大的压力,被迫搬家到新的环境,妻子正在为钱发脾气的时候,男主用一袋子的钱让妻子烦恼和焦躁的情绪烟消云散,和男主继续甜蜜相爱,只能说钱是真TM的管用。
巨大的利益里往往藏着最致命的危险,但依旧有源源不断的人走上这条路,即便会缩短自己的寿命,毕竟贪欲使人强大,无所畏惧,在利益面前及时行乐。
2022.11.06
巴里·席尔年少成名,在民航榜上名列前茅,使他成为环球航空史上最年轻的机长,前程锦绣。
可是私下里他也走私带货,从古巴带点雪茄到美国,赚点小钱钱。
不想被中情局的人给盯上了,不过中情局没有动他,而是给了他一个机会,一个自称独立航空公司顾问的人找到他,想给他提供发大财的机会。
顾问带着巴里来到一个机库,里面停放了一架双引擎飞机,第一次开这架全球最快的飞机,巴里简直爽歪歪了。
回到家和妻子露西一说,妻子却一片质疑声,巴里只好老老实实的继续去上班,可是自从有了独立航空公司的诱惑后,他那颗驿动的心早就按耐不住了。
再坐在环球航空公司的飞机驾驶舱里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操作,让他感觉浑身都不舒服,一个冲动让他瞬间果断决定先斩后奏的辞职,跳下飞机扬长而去。
于是巴里开始了他的冒险生涯,那个招募他的独立航空公司顾问正是中情局的特工谢弗。
巴里驾驶着那架全球最快的飞机,冒着枪林弹雨低空穿梭于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等国家上空拍照,中情局对他拍回来照片非常满意,至于他提出加薪的要求,则让他自己想办法。
有了中情局这座靠山,又有这么便捷的交通工具,巴里的生意很快就上手,如鱼得水,交易的内容不仅仅的是民间的烟酒糖茶,还上升到军方情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很快哥伦比亚的毒贩子乔治·奥乔亚、卡洛斯·莱德、巴勃罗·埃斯科巴找上了他,提出让他往美国运送毒品,这可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每千克两千美金。
运送毒品让巴里赚翻了。
可是和毒贩子相比只能算毛毛雨,这几个毒贩子仅靠巴里运往美国的毒品就赚了几十亿美元,使他们成为日后众所周知的麦德林贩毒集团。
但是也正是这贩毒的生意,让巴里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死在毒枭手里。
哥伦比亚警方突袭毒贩子的家,把巴里一起抓进了监狱,毒贩子很快没事放了出来,巴里在里面可受了罪,被打的鼻青脸肿还掉了一颗牙,关键时刻谢弗出现救出了他,但是有个前提条件,为中情局运送军火给尼加拉瓜游击队,从此巴里成了一个没名没份为中情局干脏活的替罪羊。
中情局帮助巴里在阿肯色州找了一个住处,还附带一个飞机场和大片土地。
有了自己的飞机场,巴里可以冠冕堂皇的开着飞机携带满满的武器送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回美国时再为哥伦比亚毒贩子运回一飞机毒品,来回不空手,里外都是赚。
不过中情局似乎找错对象,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分子对武器不感兴趣,对推翻现政府更不感冒,他们喜欢美国的太阳镜,花花公子杂志,还有酒。
第一次送货,巴里差点被这帮反政府武装分子给扒光了,皮靴都被扒走了,第二次去,巴里带了根棒球棍,谁敢靠近他就打谁。
还好,哥伦比亚毒贩子及时介入,帮助巴里捋顺了关系,武器直接送给哥伦比亚毒贩子,再从哥伦比亚把毒品运到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训练营,他们用船把毒品运到美国迈阿密。
管他呢,巴里就是个送货的,有钱赚就好。
有中情局提供的情报支持,绕开美国其他执法机构,聪明的巴里在回程总是把毒品丢弃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沼泽地里,接应的毒贩子在下面接货装车拉走,万无一失。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很快巴里身边聚集了一批他这样为了钱敢搏命的亡命徒,再次出行时就不是巴里一个人单打独斗了,常常是一群飞机呼啸而至,场面煞似壮观,后来直接用上了美国空军的运输机。
接下来中情局命令巴里把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人员偷运到美国,在他的机场安营扎寨,设置训练基地,巴里是服从命令听指挥,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反正虱子多了不痒痒。
只是这些偷渡客逃跑的速度比带他们进来的速度快的多,一转脸就跑了好几个,拦都拦不住。
巴里发了大财,各地多家银行都有他数额巨大的存款,银行甚至把主库腾出来专门放他的钱。
他家里也到处都塞满了钱,妻子想换双鞋,打开鞋盒子,发现里面鞋没了,装满了钱。
储藏室堆放的皮箱里有八百万,他家草坪埋了七百万,家后边树林里埋了四百万,家的壁橱里放了九十磅的黄金。
钱多到没地方放了,飞机库,马厩里哪哪都是钱,小舅子来他家随意就翻到钱买了辆豪车,还搭上个15岁的妞。
俗话说“乐极生悲,物极必反”,就在巴里事业最辉煌的时候,联邦调查局盯上了他,从多家银行入手调查他,偏偏这个时候巴里的小舅子拎着一箱子钱在大街上被警察抓住了,毒贩子答应帮助巴里救出他小舅子,果然他小舅子出来了,可是转眼被毒贩子安置的汽车炸弹炸死。
东窗事发,中情局紧急送走尼加拉瓜反政府,销毁证据,和巴里划清界限,巴里也开始善后,可惜晚了,缉毒局、酒精烟草火器管理局、州警察、联邦调查局蜂拥而至,就在大家都认为巴里这回死定了的时候,州检察长在众目睽睽之下放了巴里,原来巴里答应帮助美国政府获取麦德林贩毒集团的贩毒证据,巴里现在是为白宫工作,实际上是搅进了一个更大的政治漩涡中。
阿肯色州法庭判这个本州最大的毒品贩子被罚进行一千个小时的社区服务。
虽然美国法律饶过了他,可是哥伦比亚麦德林贩毒集团却不能放过他的背叛行为,尽管巴里每天都换一个旅馆住,每一次早上发动车都提心吊胆的,但是他要完成法院下达的判罚令,去指定的社区服务,终于在第36天的时候,杀手等在了停车场,一声枪响,巴里·希尔结束了他疯狂的一生。
而此时中情局那个消失的谢弗,升官后的蒙蒂,正在谋划让伊朗人去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送武器,只是没多久美国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一事被揭露,从而造成里根政府严重政治危机的事件,因人们把它与尼克松水门事件相比,故名伊朗门事件。
因为家庭的缘故,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一部著作——《致加西亚的信》。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美国特工排除万难完成上级任务的故事。
曾经的年代,这本书极受推崇,被很多企业家拿来激励自己的员工。
这本书的背景,就是美国一直在花钱资助其他国家的反叛军。
自创办以来,美国中情局一直在派遣自己国家的精英,搅乱其他国家的政局。
如果派自己人去太显眼,就改为花纳税人的钱去资助反叛军,在当地培养一支亲美军队。
美国人的盈利逻辑是这样的:很少的钱+军火+代理人=搞乱一个国家搞乱很多个国家=军火商能赚钱+美国企业能掠夺资源+总统获得支持=称霸世界萨达姆当初就曾受过中情局的培训,本拉丹起初也受过美国的资助。
但是往往是这种人,最后总会变得不可控。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种人。
执行能力强的员工长什么样?
每一个老板都想要执行能力极强的员工。
这种人,执行能力强到一个顶十个。
他们不为荣誉而战,不为金钱而战,单纯为了做成一件事。
他们凡事不达目的不罢休,为了做成一件事可以反复尝试,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实现无中生有的奇迹。
具有高度自组织能力,可以快速探明一条成功之路。
最近大家总是说人工智能,执行能力强的人,就是最笨的AI,他们就像机器,设定了大致目标,剩下就是几十上百次的反复尝试,只要不断电,总会有个结果。
在这里,我要跟你说,这种执行能力极强的人,并非普通员工,而是有潜力成为CEO的新员工。
这种人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有强烈的动机,毫无畏惧,敢于冒险。
恐惧可能来源于未知,也可能来源于不自信,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动机非常强烈,就不会害怕。
以招聘中情局代理人为例,需要找胆子极大而且敢于违法的人。
当然,并不是找有勇无谋的人,而是找敢于为了自己的信仰做任何事的人。
第二,学习能力强,有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
人大脑中管学习能力的区域叫海马体,海马体发达的人,对于新鲜事物和陌生环境的接受能力强。
日本的行为科学管理里边有一种方法论,叫做系统脱敏法,讲的就是如何让一个人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比如说美国人发现新兵第一次上战场80%都不敢开枪,后来把练习靶改成人形,新兵开枪率大大提高。
还有富士康要求把工作内容拆分成15分钟就能学会,这样员工可以快速学习,完全不需要培训了。
一个自带系统脱敏功能的大脑,想想就刺激。
俗话说,优秀的人在什么时候都优秀,大概就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要比一般人强很多。
第三,自成体系的逻辑。
如果你想说服一个人,那你需要去观察和学习这个人的思维模式,找出他的关注点并加以利用。
如果你想说服一群人,那你需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思想体系,使自己能够经受住别人的质疑,求同存异,获得更多的支持。
看过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里面提出机器人三大定律,可是机器人很快想明白三大定律的漏洞,并加以利用。
人类的极限在于人类的逻辑有漏洞,一个企业的天花板就是老板的想象力。
一个没有完整逻辑体系的人,必然是自相矛盾的,在遭遇抉择的时候无法做出最好的选择。
往小了说,这就是无中生有的能力,从零开始构建一个系统能力,往大了说,这是一个人的三观和思想体系。
执行能力强的员工哪里找?
成功的公司,招聘是重中之重。
小米公司的雷军说过,他在创业之初,一多半的精力都在招聘上。
作为一位老板,你所需要的就是找人,然后确保这种人能够安心工作。
一旦做到这两件事,你就可以休息了。
怎样发现这种人呢?
实际上在《美国行动》,FBI找到主角,就是因为他们发现主角很缺钱,正在走私香烟,而他们正好需要一个技术很好的飞行员来走私军火。
刚开始,主角是抗拒的,但是在巨大的金钱利益驱使下,铤而走险。
很多公司在招聘时,也看重两点,一是要应聘者谈谈自己在上一家公司的工作中做了什么。
那些能够说清楚自己到底干了什么事的人,是很清楚做事流程和职责的人,未来给他一个目标,就能做任务分解,这种人比较踏实。
二是谈谈自己换公司的动机。
如果一个人不要钱,也不要名,那他要的东西你基本给不了,你很难去满足他以至于管理不了他。
美国FBI在招聘人时主要看应聘者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主动性、领导力。
基本就是做题,做一些逻辑推理题。
《黑衣人 MIB》这部片子里边有些FBI测试的影子。
官方发给应试者的卷子都是没有裁开的,而且桌椅离得很远,无法答题。
这时候,只有主角把桌子挪过来用,而其他人都是跟随者。
打靶测试的时候,其他人都是射击外星怪兽,而只有主角从自己的逻辑出发选择射击一个小女孩。
法国外籍军团在选拔特种兵时,会给应征者一艘漏气的皮划艇和打气筒,然后让应征者在二十分钟内渡河,然后花半小时到达目标地点。
有的应征者选择给皮划艇充气,然后因为超时出局。
有的选择穿衣服渡河,结果衣服湿透,跑到目标地点衣服都结冰了。
成功者都是直接把衣服装起来渡河,然后擦干身上再出发。
想要选出有执行能力的员工,是需要很大投入,不过这种投入是值得的。
执行能力强的人结局如何?
执行能力极强的人,往往不能善终。
一般来说会有三种出路,忠臣、反贼、内奸。
三种出路各自对应不同的结果。
没野心的忠臣,被派去干见不得人的脏活,知道了太多不该知道的秘密,最后被灭口。
《美国行动》讲的就是靠走私赚外快的飞行员,被中情局招募,成为负责和南美反政府武装接头的特工,从运输武器到负责人员运输,他快速成长为地区负责人。
一方面帮政府做事,暗地里帮反政府武装运送毒品。
最后贩毒的事情败露,也赶上美国政策调整,所有资料都被销毁,人也被灭了口。
片名American Made,美国制造,美国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无法控制的叛逆。
汤姆克鲁斯一直是演特工,那种见不得人的特工,每次收到任务录音带都是自动销毁的,如果任务失败,上级也不会承认。
唯一的区别就是,这次出演的是叛变的特工毒枭。
实际上越战的时候,美国军方就有人用军机运输毒品,所谓“正义的使者”暗地里干着黑活儿,也是挺讽刺的。
台湾黑猫中队的飞行员,要么被击落,要么被俘后不被当局承认,更让飞行员寒心的是,美国矢口否认曾经做过这些事。
太贪婪的人选做反贼,遭遇联合绞杀,最后被灭口。
中国从宋代以后,藩王造反没有几个成功的,为什么?
唐朝时,藩镇可以世袭也可以养兵,这就导致地方强中央弱。
最终结果就是安史之乱,五代十国轮番做皇帝。
赵匡胤坐了天子之后,杯酒释兵权,对内要求一盘散沙,不久任,不遥领,不兼职。
在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的情况下,想造反就难死了。
清朝更甚,将军带兵打仗,而粮食是附近的省来提供,没有粮食还怎么造反,做到了互相辖制。
城府深的人选做内奸,混到了二把手的位置,但是夺权失败,逃跑不成,最后被灭口。
日本的明智光秀,搞了本能寺之变,很快被做掉了。
丰臣秀吉当关白几十年,才刚死,德川家康挑起关原之战,夺了天下。
这种出路,其实就是日本人总说的下克上,下级员工认为上级是在搞笑,自己擅自修改战略目标。
中层领导随时曲解上层领导的命令,甚至在适当的时候,趁乱当老大。
这种事情反复上演。
一方面要求下级绝对服从,然后不得不面对下属的不断反抗。
这其实是日本的军事体制造成的,试想一下,一群无法管理的人会做出什么可怕的事。
美国就不同,美国的下级军官不断地调任,薪水很高,而上级军官都是西点等高级军官学校出身,多是名门世家,而且退役后可以从政从商,不会存在叛变的动机。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发现有价值的员工,管理有价值的员工,是企业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吴晓波写的大败局中,27岁的孙宏斌被视为柳传志的接班人,在联想搞起了“山头”,公开宣称其“企业部的利益高于一切”;也就是在这一年,柳传志亲手将孙宏斌送进了监狱,案由是“挪用公款”。
如果企业家无法管理自己的员工,最后只能亲手干掉执行力最强的员工。
看片体验紧张与欢乐兼具,尤其喜欢汤哥的妹子都可以看看这部全场高能的美帝自黑无下限+霸道土豪宠娇妻=汤哥再过一百年还是这么帅。
有意思的是片子里的奇幻冒险大多是真人真事,和主角同名的原型也是个奇人。
以下剧透慎入……一开头汤哥演的Barry(实在太本色出演了所以还是简称汤哥)就是风流得意人生赢家,在某航空成为史上最年轻机长娶了貌美如花的老婆生了玲珑可爱的宝宝,然而飞行工作越来越繁重以至于每天回家倒床就睡就连搞一发老婆都没有力气。
于是为了老婆的下半生性福他奋起接受了中情局的威逼利诱,潇洒卧底南美贩毒团伙,过起了他梦想中的每天把脑袋架在刀尖上跟毒贩军阀警察特工斗智斗勇,侥幸生还就可以扛一麻袋美金回家还有力气搞老婆,一觉醒来再如此循环往复的快乐生活。
汤哥最后土豪到了什么程度呢,美国某中部小镇的两千亩荒地被他搞出一支五架飞机走私战队,家里钞票太多没地放,只好随便丢在后院腐烂变质。
受到惊吓的当地小银行专门造了个新金库把其他客户的钱挪进去,然后把原来金库改成汤哥专用......最最重要是人家发家致富以后还是对老婆孩子特好特专一,一开始老婆不让他辞职他就每天完成任务了换回机长制服再假装下班回家,后来赚到第一桶金先想着给老婆买跑车买首饰修新房盖游泳池。
最后被抓抄家了也是先让老婆把能戴的首饰都戴上,教育老婆跟自己撇清界限才能保命。
不过他老婆也是厉害的。
每次汤哥问她:你信不信我?
她都秒回:不信!
(但还是为了爱情盲目地跟着汤哥走23333)最后汤哥好不容易说服她带着孩子逃命了,她就真带着满钻首饰回KFC打工了(在遇到汤哥之前的生活)。
这种理智冷静面对多大风多大浪都能安然处之的女神,见到就娶了吧!
(说好的结尾点题呢?
《美国行动》根据“伊朗门事件”改编!
一位不甘过平庸生活的飞行员,选择了一条看似充满自由刺激的航线,航程自然精彩无比,但终点却早已注定!
什么是对错?
什么是真伪?
只剩一句“for your country”!
阿汤哥近几年最好的一部片子,全片满满的复古感,用了大量当年的真实影像。
值得一看!
ps:国内定档好像是12月,现在网上已有高清资源!
让我想起一个笑话,CIA的特工名字都叫林奇(音译的),这句话的意思是CIA的特工从来不会说真话,哪怕名字都是假的。
CIA的形象分三种:第一种,电影里007那种,上天入地拯救世界,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种,也是电影里,不过是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什么刑讯逼供,颠覆别国。
第三种,刺杀卡斯特罗的CIA,被天下人耻笑,各种心机落空。
可是大家都忘了,古巴关塔那摩监狱里的哀嚎声,穿梭在叙利亚各个派系之间的说客。
CIA有一本书叫做《传家宝》,把可以解密的档案都公布出来,不过没有从网上搜到。
我相信,这部电影的故事在真实的历史中只会更荒诞。
這是一部超級歡樂、超有意思的電影,看完電影才驚覺片名如此貼切,留到後文再來解釋。
這部片它沒有任何教育性質,但是你看完會覺得好嗨阿就是跟著阿湯哥一起去犯罪,一起賺大錢的感覺阿湯哥飾演一位機師,因為他的飛行技巧高超,所以很多人找上他送貨,所以他再也不是一個單純的機師了,而是一個送貨員!送什麼貨呢,送情報、毒品、槍械...真的無所不送,只要有錢可以賺,他就樂意接下這份工作。
男主角阿湯哥是個航空飛行員,看他隨意自由飛進飛出各國航空領域,真是帥氣!他賺的錢多到花不完,還需要想盡各種辦法安置這些錢。
這也是這部電影最有意思的地方,我們這些平凡人什麼時候才能看到這麼多錢啊(大概中樂透的時候吧)快跟阿湯哥一起來趟刺激愉快的飛行體驗吧!
片名為什麼叫美國製造American Made?美國是世界的老大,帶來希望,帶來夢想與美好的生活,給全世界的人製造了美國夢,卻也給世界造成各種問題,片中並沒有直接點名罪魁禍首就是美國,而是透過主角闡述了只是想賺錢的美國人(美國),他載貨做生意(賺錢),卻製造了各種麻煩和問題,戰爭、汙染(汙染不僅僅是針對環境,甚至是對社會的影響),只要有好處拿,有什麼不可以?美國對全世界的影響真的很大,至今仍持續著美國製造!!
大神詹姆斯·卡梅隆耗时13年精心打造的科幻大作《阿凡达2:水之道》目前全球票房已经突破20亿美元,但是在大本营北美地区却未拔得头筹。
2022年,北美地区票房头筹被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影片《壮志凌云2:独行侠》以7.18亿美元夺得。
在影片《壮志凌云2:独行侠》中,汤姆·克鲁斯出演顶级飞行员,代号为独行侠,属于是一个励志满满的正能量角色。
可就在6年前,汤姆·克鲁斯在影片《美国行动》中,同样是出演了一个飞行员的角色,与独行侠不同的是,这个飞行员的角色属于是亦正亦邪的形象。
影片《美国行动》由道格·里曼执导,汤姆·克鲁斯和莎拉·赖特主演。
影片属于是人物传记的题材,讲述了传奇飞行员巴里·希尔的故事,历史上的巴里·希尔从环球航空公司辞职,摇身一变成为雇佣性质的飞行员。
他先后为缉毒局、FBI和白宫从事秘密的飞行任务,中途甚至为毒枭服务,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巴里·希尔飞行任务覆盖很多国家和地区,为了金钱利益游走于各方之间,最终他的利欲熏心让自己走上绝路。
汤姆·克鲁斯一改昔日的戏路,出演这样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可以说挑战性很大,但是他那招牌式的充满魅力的笑容却从始而终,顺势也增加了影片整体的魅力值。
片中的巴里·希尔这个人物属于是高水平技术人才,从最初的工薪阶层,变身为身价几千万美元的富豪,他的发家史包含了太多的罪恶,所以罪恶的尽头终将不得善终。
《美国行动》这部影片有些类似于刘德华的那部《五亿探长雷洛传》,从小人物成长为名利双收的知名人物,并且还可以载入史册,这其中少不了个人能力,同样也少不了阴暗面。
影片上映后,北美票房突破5000万美元,全球票房1.34亿美元,按照当年的汇率,折合人民币约8.86亿。
如此票房成绩,在汤姆·克鲁斯的一系列电影中,可以说普普通通,但是对照影片本身的题材定位和插科打诨式的拍摄手法,也算是可圈可点,当然其中还是汤姆·克鲁斯的个人光环占据了主导。
【END】
环球航空公司飞行员巴里·希尔(Barry Seal)利用职务之便,多次走私墨西哥雪茄……但其飞行技术被CIA特工蒙蒂·谢弗相中,拉其入伙为CIA卧底,让其辞去环球航空公司飞行员职务,以“独立航空咨询顾问公司”职员身份替中情局窃取中美洲国家情报……1978年之际,正是美苏冷战高峰期,苏联暗地支持中美洲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巴拿马等一些国家的武装叛军搞共产革命,而中情局急欲知晓这些叛军的分布情况,巴里·希尔驾驶双引擎涡桨飞机就负责为CIA航拍叛军的情况……有时,巴里·希尔降落哥伦比亚为飞机加油……巴里·希尔为蒙蒂拍摄的大量清晰照片,使蒙蒂在中情局大受好评……同时,哥伦比亚毒枭豪尔赫·奥乔亚与帕布洛·埃斯科巴了解到巴里·希尔执行独特的任务后,决定利用其职务之便为集团空运可卡因至迈阿密,每公斤支付两千美元报酬……巴里·希尔欣然接受,并成功空投毒品……但当巴里·希尔再回哥伦比亚向豪尔赫取报酬时,被军方包围拘捕……蒙蒂找到关押在监狱的巴里·希尔,并帮其救回美国;但路易斯安那警方已获知巴里·希尔走私毒品,蒙蒂建议巴里搬家至阿肯色州的梅纳……1980年,共产阵营的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试图掌控尼加拉瓜,而美国白宫欲支持反桑地诺派,但国会担心会引起第二个越南战争,反对总统的参战计划;于是,白宫寻求中情局解决尼加拉瓜问题……在梅纳,蒙蒂不仅为巴里提供了住所,还为其提供了私人机场、飞机,总面积达两千亩……蒙蒂这次需要巴里空运武器至尼加拉瓜,支援反派赶走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蒙蒂还将墨西哥湾所有执法部门(包括FBI、缉毒局、海关等)的部署地图交与巴里,让其驾驶飞机时方便避开这些检查机构;最后,蒙蒂还为巴里要回了上次走私毒品获得的巨额报酬……1981年,巴里首次将武器空运给尼加拉瓜的反桑地诺派,但其似乎不对武器感兴趣,甚至将巴里身上的时髦皮靴等抢劫一空……第二次运武器,巴里竟看到反桑地诺派首领与昔日毒枭豪尔赫一起来找巴里,让其返航时将毒品运回迈阿密,——反桑地诺派并不热衷战争,而更热衷挣钱,将美国支援的武器全部转卖给了哥伦比亚毒贩……于是,巴里自此将武器直接空运给哥伦比亚豪尔赫等毒贩,而反桑地诺派用渔船将可卡因偷运至迈阿密;同时,巴里再运一批毒品,中途至巴拿马加油,用其中一些毒品贿赂诺列加上校,加满油后返航回美国,将毒品空投至路易斯安那……生意越做越大,巴里找了几个帮手皮特·杜波伊斯、斯坦·梅森与比尔·库伯、鲍勃四个飞行员,一起空运武器与可卡因……在巴里的帮助下,豪尔赫等毒贩也升级为国际贩毒集团——麦德林集团……同时,中情局欲扩大支援力度,不仅加大空运武器量,还让巴里空运反桑地诺派青年人至梅纳机场,训练他们成为飞行员;但当这些尼加拉瓜青年人一踏足美国大地,立即溜光……为扩建训练机场,巴里在中情局授意下,大量购买地皮;同时,巴里赚得钱也越来越多……巴里也并非一帆风顺,飞机多次遭缉毒局拦截,而毒枭埃斯科巴等也遭政府攻击,在哥伦比亚无立足之境,只能转场尼加拉瓜……而巴里妻子露西的弟弟杰宝又给巴里惹了祸,不仅屡次从巴里家中偷钱,还被捕进警局……因杰宝有两次前科,这次很可能被判终身监禁。
为防止杰宝将走私毒品的事透漏给警方,巴里让杰宝去国外避难。
但毒枭豪尔赫为杀人灭口,私自在杰宝车中安放了定时炸弹,将杰宝炸死……与此同时,中情局监管机构发现支援尼加拉瓜反抗军的武器,一多半都在哥伦比亚毒贩手里,而在美国受训的反抗军有一半下落不明,并未回国参战……于是,蒙蒂遭到质询……蒙蒂为毁灭罪证,不仅将正在受训的防抗军遣返,还将所有与巴里来往的资料销毁……而巴里,在梅纳机场紧急销毁剩余的枪支时,遭缉毒局、烟草火器与爆炸物管理局、FBI三方围捕……但侥幸的是,此时白宫里根总统团队陷入深深的毒品门事件,舆论一致谴责政府的错误方针导致麦德林贩毒集团的崛起,致使美国深受毒品之害;因此,里根总统团队为摆脱舆论谴责,设法将过错嫁祸给共产党,以此证明总统的清白;而方法就是一个,解铃还需系铃人,就是始作俑者巴里。
总统团队的骨干奥利·诺斯上校与缉毒局局长为证明共产党在中美洲制毒品贩卖给美国,亲自面谈巴里,让其参与行动,继续为麦德林运毒,但装载时趁机拍照取证,这正是巴里逃过入狱之劫的原因……1984年,巴里开始为白宫工作,与皮特驾驶一架军用运输机假意帮麦德林集团运毒,装载时偷偷拍照取证……但令巴里意想不到的是,拍照取证的照片竟在媒体曝光,而照片中就有巴里。
于是,巴里家中的所有财务不仅被FBI没收,还被阿肯色州检察官告上法庭……但巴里的飞机飞行行动被白宫列为机密行动,所以法官并不能重判巴里,只是象征性的判决巴里为社区服务1000小时……巴里的妻子重新搬回路易斯安那的巴吞鲁日居住,而巴里留在阿肯色州服役社区服务1000小时的惩罚……但媒体曝光的照片也使麦德林集团看出巴里是叛徒,开始进入美国谋杀巴里……巴里为躲避谋杀,每天住不同的汽车旅馆……但还是难逃一劫……
"a fun lie based on a true story." —— 导演(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merican_Made_(film))
阿汤哥终于出了部好片。好嗨,好欢乐。
用阿汤哥来构架剧本,整个剧情的戏剧感和张力都不是很足,即便是在指责美国政府的谎言及干预他国政策行动时也不够用力,就很无趣,最近再也不想看传记片,基本都是浪费时间
复古范儿与快节奏,反正又不考验演技。
这种传奇人物的传记竟然拍的如此幽默俏皮也是很接地气的感觉了,巴里希尔就是美国的人物化,在搞事中获利在搞事中跌落。不过里面好多晃动镜头让人莫名其妙。。
无法想象本片居然取材于真人真事,作为一个飞行员的人生,这TMD也委实是精彩绚烂到了过分,但同时也是可怜可悲到了极点。你可以说男主随波逐流也好,三观歪曲也罢,但任凭谁不幸搭上政府的贼船以后,也就只能像个陀螺般身不由己地自转,全身而退基本是在做梦了。丑国政府的丑陋无耻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相比簡而化之的劇情,這部戲最好看的是它的質感,那種用鮮豔調色、vhs畫質和動感十足的畫面拼湊出的一種偽紀錄片質感和幽默,像是在看麥克摩爾的戲
喜欢这类型传记,更因为毒枭这部剧而轻易理解当时局势,为美帝爪牙工作,没一个有好结局的,因为用完弃,电影名讽得好爽,一切一切都是美国行动,美国造成的
如此波澜壮阔的人生应该拍得更嗨些
怎么就没有好版本呢?要么字幕乱码要么音轨对不上……
这种伪纪录片的形式我还真的是不太喜欢呢,阿汤哥不拍打戏也拉低了他的魅力值(虽然我一直没太get到……)
欢快的节奏平事叙述了80年代被白宫、DEA、CIA、FBI、尼加拉瓜反叛军、哥伦比亚贩毒集团联手“扶持”出的美国一代飞行员大毒枭往事。
这片莫名让我想起了宋康昊的《麻药王》,而且同样也是真人真事改编的毒枭题材。片子拍摄角度还是挺有意思的,诙谐地揭露巴里希尔传奇的一生,基调活泼,反而更能衬出整个冷战后期美国对于中美地区战略布局和政治介入的吊诡之处。被疯狂的时代推着前行的巴里希尔其实也只是一次又一次地被动服从命运的安排,没有谋略也没有计谋,只是胆大包天并且有点愚蠢地接受现实,本片的重心看似是他的故事但是更深一层还是在说美国政治的无厘头之处。另外阿汤哥演这个角色真心不合适,无时无刻不在强硬耍帅,换个汤姆汉克斯应该还好点。
有点像B级无厘头
镜头语言极其诙谐幽默风趣,这咋是American Made呢?整一个就是American Dream啊哈哈哈。
barry seal。。那个年代就是这么疯狂。。。然后你以为给叙利亚自由军的武器都用来打阿萨德了吗?
和《军火贩》类似啊,都是小人物被政治的巨浪抛起来再跌下去的故事。
最烦老美拍的这些个“传记”类型或者说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不真不假的让人反感
胖死了
包装精良的流水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