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向合家欢游改电影,虽激动于能看到从小玩到大的马里奥系列角色登上银幕,但平铺直叙、简单无聊的故事,升级打怪换地图的叙事节奏,纵有不错的视效和IP情怀,还是让观众昏昏欲睡,到底讲好一个好故事才是电影的核心价值。
虽马里奥系列游戏的剧情亦大多一根筋,像库巴和马里奥永远的情敌死对头,但游戏的互动性带来的心流显然是无法生搬硬造到电影里的。
游戏是在创造世界给玩家,电影仅能呈现世界给观众,即使精心还原了各个地区和独特玩法场景的视效,也至多能贩卖情怀给玩家,而观众则是司空见惯。
电影篇幅太短也是游改漫改电影的普遍弊端,反而改成剧集增加时长、聚焦少数角色(如神秘海域),另辟故事线(如生化危机、怪物猎人、皮卡丘侦探)都更易做好。
若要贪心地在90分钟内将IP全数登场,就只好做成头号玩家、失控玩家这种彩蛋形式罢。
就想里面大反派叫女主的名字一样,这部电影真的是bitch。
不知道7.9分到底是怎么来的。
首先从故事主线来说,中规中矩。
毫无新意,特色。
惯常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套路。
马力欧赢的毫无根据,跟GG国王大战,跟乌龟大战,都是一样的,无脑赢了。
纯粹是靠道具加成。
反派不能道具加成吗。
完全没有体现他独特的作用。
哪怕放任何一个人过去都能赢。
要剧情没剧情,要主题没主题。
特效大家已经审美疲劳了。
希望能好好写写剧本。
不要总是想着靠情怀赚钱。
以后情怀电影坚决不看,豆瓣7.9分简直被情怀怪捧起来的。
电影讲点品质吧。
我更喜欢的结局是:马里奥拿到无敌星,但没有吃掉,而是说:我不需要无敌星,我练习了这么久,就是为了现在。
然后通过技巧打败了库巴,最后落在旗杆上。
只是我个人希望是这样的结局,不代表其他人。
很喜欢桃子公主的设定,满是奇诺比奥的蘑菇王国,以及马里奥赛车选车,泪奔。
为什么马里奥没有吃花扔火球环节呢?
还挺想看的。
希望死后能上任天堂。
本文整理的是电影中出现的重要角色,电影中的反派可以参照:电影中出现的反派--正文开始
Mario(马力欧)马力欧,民间译名马里奥,任天堂No.1的明星,《超级马力欧兄弟》等等一系列游戏的男主角,不单擅长修水管、跳跃、奔跑、翻跟头、吃蘑菇,还擅长开车、足球、篮球、高尔夫……等等运动项目。
但他的首次登场竟然不是在大家非常熟悉的《超级马力欧兄弟》,而是《大金刚》。
Luigi(路易吉)路易吉,从第一代《超级马力欧兄弟》就开始陪伴马力欧,兄弟俩合作了无数的项目,几乎马力欧擅长的项目,他都擅长,唯独有一项马力欧没做过,路易吉擅长的,就是……探索鬼屋(《路易吉洋馆1、2、3》)……路易吉作为主角最成功的游戏,一共出过3代,好评如潮。
Princess Peach(碧姬公主/桃花公主)桃花公主也是从第一代《超级马力欧兄弟》就开始出现,一直被酷霸王抢走,一直等待被马里奥挽救……但在美版的《超级马力欧兄弟2》(也就是《超级马力欧兄弟USA》,2代美版、日本不同,几乎是2个游戏)中,桃花公主首次作为一个可以操作的角色。
Toad(奇诺比奥)奇诺比奥是蘑菇王国的主要国民,也是桃花公主的保护者,他们当中实际也是有女性的……有两个麻花辫的粉色奇诺比珂……见下图
Toadette(奇诺比珂)
Toad(奇诺比奥)奇诺比奥是奇诺比奥一族的一个特殊个体……他是在美版的《超级马力欧兄弟2》(也就是《超级马力欧兄弟USA》)登场的,和桃花公主一样是个可以操作的角色,他跳的很低,但跑的非常快……电影里几乎继承了游戏里的所有特点(登山需要伸出凿子让桃花公主拉上去)
Pauline(宝琳)电影中出现在电视的新闻里,实际上,宝琳出现的比桃花公主还要早……宝琳的首次登场是在街机的《大金刚》中,也就是马力欧首次登场时,马力欧的任务就是从大金刚手中挽救宝琳……所以宝琳实际上才是马力欧的初恋……但在马力欧兄弟系列游戏中,宝琳一直没有登场……直到2016年NS平台的《马力欧奥德赛》,宝琳和桃花公主同时存在。
Donkey Kong(大金刚)首次登场当然是在街机的《大金刚》,抢走宝琳,大金刚后续也有很多的作品,同时在马力欧的游戏中也经常登场,如《马力欧赛车》、《马力欧奥德赛》、《马里奥和索尼克在各届奥运会》……
Cranky Kong(库朗奇刚)大金刚的父亲,虽然库朗奇刚出现在过很多大金刚的游戏中,但和马力欧同屏,也许还是首次
Penguins(企鹅)企鹅一族实际也是马力欧系列游戏的常客,他们首次出现在N64的《超级马力欧64》中,后来又在《超级马力欧银河》系列和《马力欧派对》系列等游戏中出场,但一直没有成为可操作角色(除了一些游戏中的小游戏)。
Penguin King(企鹅国王)虽然企鹅一族经常在马力欧系列游戏中出现,但企鹅国王却是《马力欧大电影》的原创角色。
Lumalee(琪琪)终于到了人见人爱的超级丧的小蓝星,很多人都问这个小东西来自于哪,琪琪是WII平台的《超级马力欧银河》和《超级马力欧银河2》中的角色,游戏中马力欧可以用紫星在琪琪处换取道具,但因为WII在国内并不普及,所以很多人无缘此系列,此游戏虽然在NS上被收录到《超级马力欧3D收藏集》(包含《超级马力欧64》、《超级马力欧银河》、《超级马力欧阳光》)但因为此版本没有中文,所以玩的人也非常的少……实际这游戏品质非常的高,当年的影响力丝毫不弱于《马里奥奥德赛》的影响力,游戏里这种小星星有很多,黄的、粉的、胖的……
Yoshi(耀西)耀西是一个绿色的小恐龙,和大金刚相似,他有很多自己的独立游戏,但也是马力欧系列游戏中的常客,在《超级马力欧世界》首次登场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在《超级马力欧64》、《超级马力欧银河》、《超级马力欧奥德赛》、《新超级马力欧兄弟》系列、《马力欧赛车》等等游戏中都有登场,他经常是作为马力欧的坐骑登场,玩家可以操控耀西伸长舌头去吃水果……(未完待续……)
《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带着童年的回忆和游戏的经典,成功改编成为一部充满冒险和奇幻的动画电影。
虽然在剧情上略显套路,但情怀的加持使得整体感觉依然令人陶醉。
电影票房的喜人成绩更是证明了经典IP的无穷魅力,确实是一颗摇钱树。
Jump! Little plumbers.影片故事始于两位水管工马力欧和路易吉在布鲁克林生活,创业的艰难和家人的不理解构成了故事的起点。
这样的情节设定既展现了主人公的努力拼搏,也让观众对兄弟俩的奋斗有了更深的共鸣。
某日,他们被意外吸入到一个充满奇异景象的世界,从而展开了一场跌宕起伏的冒险。
马力欧和路易吉在这个陌生世界里被迫分开,分别陷入了由碧姬公主统治的蘑菇王国和由酷霸王统治的库巴王国。
这里的设定成功还原了原版游戏中的元素,让观众感受到了游戏的熟悉与亲切。
尤其是蘑菇王国的小蘑菇人们,以及碧姬公主的形象,都让人感到无比可爱,甚至引发了对同款乐高的期待,这种游戏元素的还原也是电影成功之处。
大爱这些蘑菇人,太可爱了
像碎嘴唐僧的丧门星影片高潮部分,酷霸王准备进攻蘑菇国,马力欧的出现为碧姬公主带来了希望。
这一段情节既有经典的游戏冒险元素,又融入了电影独有的奇幻色彩,使得观众在紧张刺激的战斗中感受到了独特的视觉盛宴。
而最终,通过援军的帮助,酷霸王被打败,马力欧兄弟也将修水管的事业成功拓展到了蘑菇王国,为整个故事画上了美满的句号。
尽管观众对剧情套路的批评不无道理,但正是这种套路中融入的对童年记忆的致敬,让整体感觉并不那么烂。
而观众对《芭比》的火爆表现,也成为电影成功的一项外部因素。
影片最终拿下了13.6亿美元的票房,荣获探花,证明了经典IP的无穷魅力。
影片结尾的彩蛋为可能的续集埋下了伏笔,希望续集能捎带介绍下碧姬公主的身世之谜,虽然这个角色很无聊。
这也是经典IP改编的一种成功之处,能够巧妙地将原游戏设定与电影故事相结合,为观众提供更多未知的惊喜。
碧姬公主的设定略显无聊《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或许在剧情上略显普通,但通过对经典游戏元素的巧妙还原和创意的发挥,成功打造了一部充满冒险精神和情感共鸣的动画作品。
这么一部明显流水线的动画片不仅为制片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回报,也算为经典IP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吧,毕竟能在大荧幕上看马力欧跳来跳去钻水管的机会也不是很多。
你玩过任天堂红白机吗?
先别急着回答,现在很多国内UP主上传的FC游戏纪录不被老外承认,原因是任天堂正版的红白机只有AB按键,没有下面的连发键,所以回忆一下,你第一次玩的FC游戏机是不是红黑配色,有四个按键,以魂斗罗为例,就是有连跳和连发功能的仿版。
其实八十年代能买得起正版游戏机和卡带的大陆家庭是罕有的,很多人都是花五毛钱或者一块钱晚上半个小时尝鲜的。
所玩的卡带大多都是黄色的几合一甚至几十合一,正版卡带很多人直到长大都没有见过(多为黑色),因为游戏卡容量有限,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盗版商会去掉原本就少得可怜的开场过场动画,因此很多游戏就是玩玩,至于故事剧情啥的一是当时懂英语、日语的人少,二是缺乏正版游戏的配套说明书等,都是云里雾里,因此才会出现魂斗罗水下八关、水上魂斗罗等谬误,也算是70、80后的童年记忆。
《马里奥兄弟》当时被我们称为采蘑菇,在FC上有1-3代,游戏难度其实非常高,一般人按照顺序不跳关,基本上也就能打到第四关,再往后就算攒了多少条命都不够丢的,跳跃难度大到令人发指,反正我是手残党,直到现在也就是看看猛人通关聊以自慰,尤其是看到达人们在自制关里腾挪转移,简直可以称为一种艺术。
动画改编游戏尤其是早期的游戏,比如《采蘑菇》画质非常渣,如果静止来看就是马赛克,很多元素都是重复利用的贴图,做一个镜像或者反转就变成了另一样事物,专业术语是瓦片,总共512个瓦片组成了整个马里奥世界,任何物体的颜色最多也只有4种,配乐更是简单到了只有几K,整个游戏的大小也只有40K(举个例子现在随便用手机拍一张照片大小都是采蘑菇的数百上千倍),比如:4月PS5会免游戏《遇见造物主》属于首发入库,集建造、射击与魂类游戏一体的新游戏,被人诟病的一条就是只有6.9G,可见游戏发展之快,当下游戏迷要求之高。
不过游戏带给人们的欢乐与游戏体积关系实在不大,就好像电影的好坏与时长不一定成正比。
《超级马里奥大电影》的导演出生于1980年,马里奥兄弟第一款游戏诞生于1983年,也就是说这可能是导演儿时玩的第一批游戏,印象一定是非常的深,改编起来境由心生,水到渠成,配乐有几处用到了游戏原声的旋律,听得人心潮澎湃,原地回到童年。
片头马里奥兄弟在小黄人后出场,奋力一顶,出现了任天堂的标志,这个标志在电影界不新鲜,不过电影院里很多四十多岁的人挺激动,游戏照进影院的感觉真好,如果不打游戏,本片的乐趣会成倍下降,俗称马车8的《马里奥赛车》几乎贯穿影片始终,太古游戏大金刚也不停地扔标志性的木桶,作为万年反派的酷霸在很多任天堂游戏中出场,如果想在家里扁他,推荐健身环大冒险,毕竟顺道减肥。
星之卡比里的星星、路易吉鬼屋里的氛围都很抓人,看来编剧应该玩过很多任天堂游戏。
国内观众能get到笑点少了很多,原因是在FC之后任天堂游戏是非常难盗版的,而且卖得非常贵,在御三家之中游戏机最便宜,游戏最贵,多是独占,尤其是马里奥出场的全部独占。
比如最近刚出的《马里奥足球》就是独占,想玩就买主机。
对于经济不宽裕的游戏粉比较苛刻,国内玩Nintendo Switch的尚属于小众,还是多亏了前些年国航引进,游戏价格压了一波。
电影整体来说很欢乐,如果是游戏粉,特别是任天堂游戏粉,那是强烈推荐,否则带孩子特别是低幼儿童,看一下也不错,因为儿子太大,就让他去看了《忠犬八公》,我自个回忆了一下童年,不过我当时玩的时候真没有吃过缩小蘑菇,也许是玩采蘑菇太少,毕竟那时候零花钱太少,玩个游戏都要是双打的,两人出钱价钱减半啊。
现在我买下了想玩的所有游戏和游戏机,可惜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不知道将来退休以后还有没有心情去玩,不要带孙子就好了。
PS:看的是国语版,配得还算错,原版是英语,个人觉得如果是日语会更带感。
上图就是儿时玩的盗版游戏机及卡带。
1,对于没玩过马里奥游戏的人来说,可能会看不懂,是小黄人同一家公司的电影,但是没有小黄人好看,我甚至觉得没有一些冷门的3D电影好看,主打的就是还原和情怀吧2,我看过太多3d动画电影,觉得这个马里奥电影,剧情上很一般,毕竟是游戏,能够还原出已经很了不起了3,库巴虽然是反派,但是喜欢公主,它没错 他很强,居然被一个跳梁小丑打败,对一个喜爱库巴的观众来说很不爽,心疼库巴的深情
非常粉丝向的电影,只有真正的粉丝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精髓。
有人诟病剧情,但这就是马里奥游戏本身的剧情啊。
作为90后的第一个电脑游戏,即使再像素级的画面都挡不住它的好玩。
作为第一批电脑游戏,占据着每个人的童年时光。
在学校电脑里玩,回家还要继续玩。
我以前搞不懂为什么马里奥要在水管里钻来钻去,看了电影明白了,也明白了为什么会有底下阴森的关卡。
玩过马里奥赛车的人也能看懂其中很多彩蛋,彩虹赛道,小幽灵,这都是经典画面。
有网友评论“粉丝明知这是割韭菜,也心甘情愿被割”,因为人年纪大了,就越对美好的回忆宽容,在忙碌的生活里抬起头,在每个熟悉的画面,和每段令人振奋的音乐中,再把游戏世界里的快乐心情拿出来咀嚼回味,看着可爱的人物,也想看着过去小小的自己,充满慈爱和温柔。
有网友评论“希望电影能改编成游戏”,明知在开玩笑,但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也忍不住冒出这样的想法——好想再玩一玩这样的游戏,好久没玩过这样好玩的游戏。
管道工拯救公主,和蘑菇人公主大猩猩一起打败邪恶的乌龟拯救世界,那么多五彩缤纷的世界和画面,虽然是loser但也用不放弃,就像在打游戏的时候虽然没什么用也没什么意义,一定要通关的我们。
看完电影,获得一个半小时的开心,已经足够了。
先说个总结,电影做到了马里奥游戏迷和普通观众平衡,整体来看,电影剧情还是偏低幼类型,适合小学生去看。
人物造型很Q,不管是马里奥兄弟、公主、蘑菇、还是乌龟人,亦或是大恶龙,看上去都是呆萌呆萌的,人畜无害的样子。
视觉颜色上配色很大胆,颜色非常鲜艳,很梦幻,尤其是蘑菇世界。
对任天堂迷来说,电影还是比较有趣的,最直接的是能在大荧幕看到马里奥经典角色的,更别说还能跟其他角色梦幻联动。
但我说实话,我在电影院看的还是有点尬,主要是这剧情真的太简单无脑了,没有一点深度。
小孩子去看真的应该看的很开心,建议电影还是给点提示,比如适合12岁及以下人群观看。
任天堂的游戏宇宙如果以这种风格开启,相信最终肯定会沦为大家口中圈钱电影——《超级马里奥兄弟大电影》首发于“看世界电影”公众号,欢迎喜欢电影的朋友关注
很多人看我打一分,肯定认为我是专门黑这部电影的水军。
首先声明一下,在下80后,从小就是玩《超级玛丽》长大的,对《超级玛丽》有着非一般的感情,这次看电影也是奔着这段感情和这份热爱去的。
但很可惜,让我失望了。
首先就要说一下这个翻译,你翻译成《超级玛丽》会死啊?
可能有人说我了,人家原文就是“Super Mario Bro. Pictrue",这不就是超级马力欧大电影吗?
人家翻译很标准,你在这里吹毛求疵。
但是,你看看以往的电影,有几部是按英文直译过来的?
”Top Gun"翻译成《壮志凌云》,“Frankenstein"翻译成《科学怪人》,”The Smurfs“翻译成《蓝精灵》……请问,Top Gun 与”壮志凌云“有毛线关系?
也就是我们这些人太关心《超级玛丽》了,也知道有叫”玛丽奥“的,你让那些不是那么关心的人,看到《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谁知道这就是当年火爆的《超级玛丽》呢?
要知道,翻译一向是讲究与过去承继的,谁都知道Trump的发音根本就不是特朗普,但因为大家一直这么翻译,所以后面的也都这么来了,就是为了有这么一个传承接续,你现在人为的把经典的《超级玛丽》给抛弃了,你是嫌票房太多了是不?
其次,这部片子充满了流水线作业的工业制成品的粗糙与随意,完全把观众当傻子来对待。
以至于你随便看过几部好莱坞电影,就能猜出其整个故事情节了。
《变形金刚》、《纳尼亚传奇》、《木乃伊》、《蓝精灵》……都是现实中混得一塌糊涂的失败者,无意中走进一个童话世界,稀里糊涂在这个世界中成为主角,拯救了世界,然后回到现实,还是一个找不到工作的屌丝。
这种恶俗情节实在让人反胃。
片中,马力欧兄弟从老板那里辞职自己创业给别人修水管,一直接不到订单,忽然来了个订单,马力欧兄弟表示一定要把这个订单非常漂亮的完成——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坏了,他们这个订单要出大麻烦——不是我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而是这片子就这么烂俗的情节,它都不知道避免。
然后一个没有任何军事素养的马力欧,直接闯入蘑菇王国的宫殿并找到了公主,然后也没有向公主证明自己有打败库巴的能力,只是求公司拯救自己的兄弟路奇,就一下被公主看中成了主角——我呸,《纳尼亚传奇》中,一伙屌丝兄弟姐妹去纳尼亚王国当主角,人家还要给来个神谕,说传说中他们会来到这里拯救纳尼亚,是神预言的;《爱丽丝漫游奇境》也是预言爱丽丝会杀死恶龙,而到了超级马力欧这里,直接连神谕、预言都省了,反正我是主角我怕谁,你管我怎么当上主角,反正我就成了主角!
接着,马力欧他们被库巴狠狠打得满地找牙,稀里糊涂地用无敌星打败了库巴。
这时,马力欧的前老板都出来赞叹马力欧厉害了。
天哪,之前差点把马力欧打得吐血的老板,竟然因为马力欧打败一个童话世界中库巴而赞扬他。
你虽然打败了库巴,但现实生活中你还是连修水管的订单都接不到,对前老板来说有什么值得赞美的?
我感觉自己的智商被导演按在地上摩擦!
最后,我记得小时候玩游戏的时候,是超级玛丽和他的兄弟路奇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营救公主的奇遇冒险经历,可是亚伦·霍瓦斯 / 迈克尔·杰勒尼克这俩货却不知道脑子里养鱼多久了,在电影里却成了马力欧求公主去拯救他的被库巴抓走的兄弟路奇了,非要把公主设定为了武艺高强、英雄无敌、英勇智慧的配角,去帮助一无是处、人生失意、弱不禁风的主角马力欧兄弟,主题成了”美救英雄“了。
究竟是玛力欧救公主还是公主救马力欧?
这部超级大烂片本来就是以情怀当卖点的,可是,情怀呢?
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看个情怀就好,这故事太幼稚了
我可以理解因为马里奥实在是没有什么剧情可以拓展,能强行搞出点剧情编剧已经尽力了,但是恕我直言,就这?!本任天堂脑残粉在最后半小时睡着…
和一群尖叫着的外国小孩一起看完马里奥,好好看好开心
剧本也就是ChatGPT的水平。
龟王竟然是个摇滚情种
开个主题公园也许比拍电影更合适
马里奥奥德赛游戏实况剪一剪都比这剧情多
不太能称之为电影,而是斯科塞斯所说的主题乐园。(看完确实更想去大阪环球了
确实比较低龄,为了展示游戏场面而拍电影,倒是很好融入了游戏的元素梗,但也仅限于能让游戏玩家会心一笑那种
看完之后想看路易吉的本子有吗。
无聊的套路电影
北京天幕新彩云影城首映,弱智剧情掩盖不了它已是游戏改编电影标杆的事实。奥德赛良心大银幕复刻。忍了三次眼泪,留到4月20日。
节奏流畅,但剧本完成度太低,或者说剧本太无聊。你以为是给80 90后看得,结果发现是给儿童看的。剧情太过单薄,以至于故事本身没啥看头,低幼得让人怀疑是找了个实习生拿chat gpt写的一样。人物逻辑偏弱,人物感情线一直不咸不淡,情感一直浮在表面,吃不到观众心里去。人物塑造也很干瘪,只有马里奥的塑造还算有点弧光,公主,路易吉单薄得都仿佛工具人一样,特别是路易吉这里,关于那颗星星到底为啥重要片子没做什么铺垫介绍,于是全片一直年下受的路易吉在大结局突然跟马力欧一起天顶星人,作为一个涉及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人物,这里却看不到路易吉转变的任何过程,就会产生很重的违和感。
就真的很可爱啊!主题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很难不激动吧?
电影拍的不错,要是改编成游戏指不定能火。
太无聊了,剧情很水,就剩彩蛋了。
为什么又是3D特供,效果还不如3DS裸眼3D的马里奥赛车。
谢谢你只有90分钟
没啥剧情看不下去
幽默感不佳,照明娱乐一生黑。(走马观花的)登场角色、场景和游戏细节非常多,几乎系列所有重要作品的元素都有出现,从粉丝角度上可以满意,但马里奥本是一个不需要太多语言因素参与,也几乎不与现实世界挂钩的游戏系列,而导演却将电影拍成了强行勾连现实价值观的行活式台词喜剧,辅以奇观大场面和照明标志性的细节卖萌,外加难以忍受的、与马里奥世界毫无关系的金曲配乐,却很大程度上浪费了马里奥围绕着“跳跃”动作制造基顿式肢体喜剧桥段的潜力。第一次马里奥式的横版卷轴调度出现在现实世界,进入蘑菇王国之后这一特色反而被复杂的纵深调度长镜头冲淡了。尽管马里奥游戏早已进入3D时代,但这样的处理还是会让人觉得有些暴殄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