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是什么?
一切为控制社会稳定的人为的强加于人类的观念。
既然科技允许,既然当事人希望,为什么与之毫无干系的人要横加批判呢?
只因为看不惯,只因为与自己行事方式不同,只因为自己不能接受吗?
就要去指责别人的人生?
如果说是不符合伦理,我承认,确实和大多数世人的做法不同。
但抛开俗世看法,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一定是希望他活着的,女主付出了一辈子在她爱的男人身上,这样的牺牲,如果不爱,谁会做?
我希望活在一个平和宽容自由的世界,尽管这和人的动物性本能相悖,我还是相信这个世界的无限种可能,为什么不可以?
前几天看的一部电影《克隆丈夫》。
伊娃格林一个人撑起了一部片儿。
豆瓣评分比较低的一部冷门。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女孩雷贝卡与青梅竹马的恋人分开后12年,再去重逢,2人重又相爱。
但很快一场车祸夺去了男主的生命,女主毫不犹豫克隆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人,并自己生下了他,把他养大,看他交女朋友…直到他明了自己的身世……恋人成为陌生人再变成恋人死者儿子再回到恋人直至陌生人……看完之后并没有太深刻的感触,可能在于故事的超现实。
但却一直突然出现在脑子里。
艺术的美妙之处常在于创作者将它完成后,不会告诉你他会表达什么,之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如果有一个机会,你会不会克隆一个已逝去的人,并为其倾尽一生?
艺术的美妙之处也在于它将一些“不可能”呈现出“可能”的样子,去探索那些未知的“边界”。
一个美丽的女人一生只爱一人,分离和死亡也没能阻止她。
这是不是爱情最广袤的一种边界?
探索边界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虽然豆瓣评分出乎意料的低,但我认为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佳片。
此时,我生命中执与不执在内心天枰的两端,却是平衡的。
事物最具美感的时刻在于矛盾中的和谐:很难做到坚持,也很难做到放弃……五星推荐。
很偶然发现这部电影,之前看过《吾栖之肤》,对这种违背伦理纲常的电影有种好奇心,所以看了介绍毫不犹豫点开看了。
开始很普通的青梅竹马,儿时玩伴。
话说我一直对这种小时候在一起玩过念念不忘,长大以后还有特殊情愫的感情理解无能,就我亲身体会来说,我的儿时玩伴大部分已经失去联系,就算有久别重逢也完全没有什么特别感情,也许是我不念旧吧。
但是我认为这个梗在这部作品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蕾贝卡和汤米的偶遇,迅速成为亲密的玩伴,有属于两个人特别的回忆,但是这些时光随着蕾贝卡去了东京而戛然而止。
两个人就此分开,在彼此的生活中留下诸多空白,然后我突然开了点脑洞,为什么蕾贝卡想要克隆汤米,有那么一部分是因为自己没有参与他成长过程,两人之间的初遇和重逢都太过短暂,对于这种意犹未尽的感受,促使她做了这样一个决定。
汤米死后有一幕是蕾贝卡在看汤米留下的蜗牛壳。
我个人认为那是一种标本,残留着两人的回忆,一直被汤米保留。
接着蕾贝卡看见了纸条,写着等着蕾贝卡的话,这一系列都促使蕾贝卡做出疯狂的决定,她想要汤米回来,完完整整的参与他的人生,不再错过一点一滴。
整个电影看下来,其他人物我都多多少少能理解,也许一个最爱的死去后我也会冒出复制一个他的念头,但整个电影我唯一不能理解的是克隆汤米的心情,因为他是一个不存在我们周围的一种人。
包括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注意力更多的是在蕾贝卡身上,对于种种矛盾复杂心情的体会,而往往对于克隆汤米的情感或多或少有些忽略,也许这也是电影中其他人对克隆人的一个态度,对于他本身的情感很少去关注,而更多是对本体情感的延伸,剧中唯一对克隆汤米倾注纯粹情感的只有克隆汤米的女友,但似乎两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线。
总之我对克隆汤米是一种复杂的又带有一点同情的感情,电影最终汤米走了,一点一点远离那个生活多年的房子,但是他摆脱不了的是他的身份,他的过去,以及永远打不开的心结。
在实在没什么剧集可看的情况下,打开了很久之前就下载的这部片子,对白很少,整个的压抑,不过可以接受,貌似这类的片子都是灰色基调的,之前看过的讲克隆的别让我走也是这类的。
满喜欢这种另类的,值得我们看完后反思的电影。
克隆人到最后离开了女主,那请问和Rebecca最后那是怎么回事,是爱吗?
然后不知如何面对克隆人的事实离开??
我是一直放完之后再循环播放,电影开头rebecca大肚子在面对海边的小屋喝茶,有种那肚子里的孩子是克隆人的感觉,因为第一次怀孕好像是住在她grandpa的屋子和医院,海边小屋是克隆人是小男孩时搬过去的。
但是看她的妆又觉得是20几岁的样子,像怀克隆人的年纪????
搞不懂,有点迷惑啊。。。
电影没有把很多细节放到观众面前:比如瑞贝卡怀孕时种种身体的不适和改变,抚养汤米长大成人的种种细节,给他换尿布、教他说话、听他第一次叫妈妈等等,而是只选了一些极少的母子之间的互动,想表现出瑞贝卡对汤米的不同于寻常母子的举动,这就使最后他们睡了的事在我们看来并不是那么不舒服,但仔细想想我们应该要感到很不舒服才是,我觉得瑞贝卡对汤米是有母爱的,毕竟是怀胎十月生下,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啊,她又不是恋童癖,我觉得真正渣的是汤米,不管怎么样,你整个二十几年的人生都是瑞贝卡当妈妈陪你过的,你怎么就最后能把她睡了的?
她最后还有点反抗的意思,而且在汤米成长的过程中,她都没有阻止汤米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交朋友、女朋友、做什么事她都没干涉你啊,对你这么好。
我觉得瑞贝卡想把他复活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愧疚和自责吧,毕竟是她非要跟着去,非要在公路上停车去上厕所的…我想她对汤米这么好,可能是因为想赎罪,当然也有爱咯。
即使以让“恋人”“复活”为借口,也不能掩盖 “母体”自私 的本质。。。
克隆人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复制,而非人格+精神的全面复制。。。
如果能将原主体的所有意识、记忆[“所有信息”本身也没有绝对、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全部植入克隆人大脑,并完全复原其人格特点、精神特征,也许可以 “生产”一个“完美”复制品,但是,终究 环境变了、条件变了,他永远不会是以前那个他了完美复制本不存在。。。
这部片子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篇科幻小说。
大概是初中或是小学在科幻世界上刊载的。
在非常遥远的未来,人们各自有着唯一的灵魂伴侣,但人们却已没有了生育机能。
特定的机构在你的另一半死后将他/她克隆,由你自己将他/她抚养长大,待你死后,一样的将克隆之后新生的你交由他/她抚养,生生世世。。。
人们可以经历自己所爱的人从第一次张开眼睛,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奔跑,第一次。。。
总之,你不会遗憾错过他/她的任何第一次。
从婴儿时期到成人到老去,你们将永远相伴。
你们的世界里将永远只有彼此。
那时还小,根本不知道什么克隆什么基因,只觉得这故事真是浪漫到死。
现在却觉得悲伤,因为这不是真正的人性,这只是一种极端。
假如想给Ta创造幸福,那就去爱Ta;假如想让Ta痛苦不堪,那也去爱Ta。
爱,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美好。
安静,极少的对白,蓝灰的色调,还有那片没有尽头的海,让这部电影充满了压抑和思考。
Eva Green饰演的Rebecca,在自己男友死于车祸后,利用“人类克隆”技术,让男友Tomi在自己的子宫中得以“重生”。
当Rebecca看到自己男友模样的亲生儿子与别的女人热恋时的扭曲,当小Tomi得知自己是一个母亲情人克隆版后的奔溃,当Tomi最后将自己母亲给Fuck了,离开的时候说了一句"Goodbye,Rebecca.",他其实是在报复。
我一边嚼着饼干,一边在想一个问题。
如果一对父女恋爱了,40岁的父亲20岁的女儿。
当然这里为了简化而设定下前提,父亲的妻子已经死去,一直是两父女相依为命。
大家肯定是反对的,理由很充分,乱伦。
ok,那如果说父亲坦诚,女儿不是亲生的是路边捡的。
那可能反对的声音就会大幅度减少了。
假如,Rebecca只是通过高科技器械模拟子宫环境而把Tomi克隆出来,撇开人类的伦理道德,那又该怎么看呢?
人与人之间的“精子关系”“卵子关系”“子宫关系”,究竟需要承担多少意义?
这令我想起另一部片子《吾栖之肤》,类似的题材。
同样值得一看。
最后……二代Thomas怀着复杂的心态离开了,背影在海滩上渐行渐远,最终变成了黑色的圆点,而此刻Rebecca的小屋忽然亮起了灯,仿佛暗示了永久的守望……两个痴情的男女,最终用这样的方式诠释了自己的爱情,一代Thomas儿时用纸条写下的承诺,成了Rebecca一生的樊笼。
爱情,因这张纸条而圆满,也因此而干涸。
"I will wait for you for as long as you take"电影通篇色调冷冽,叙事手法舒缓,素材原本应该是大胆而出位的,但导演却没有选择把镜头聚焦在冲突暴力的表达上,而是用草蛇灰线的细节和一个个近景特写叠加出人物心理细腻的变化,就如同一个垂垂老矣的妇人在夜幕降临时,独自回首岁月中最厚重也最深刻的情感记忆。
可以说,很多影迷对伦理片的关注点更倾向于欣赏角色如何处理这种身处危险边缘的平衡,面对内心与世俗不容的情感时的痴态与疯狂,剧情也因此而产生巨大的张力,导演却反其道而行之,让整部电影弥漫出一种欧洲范儿的文艺,文艺到开头的演职员表不得不让我死命快进……但个人觉得,仍不失为一部值得回味的佳片。
女主被塑造成了一个与男主截然不同的人物,循规蹈矩、内敛而坚定,而男主则是个特立独行、可爱调皮的问题份子,一段戛然而止而又重燃的恋情,未等销魂便又再度匆匆消逝,明明是那么相爱,却又有那么多的空白,这份不甘藏在Rebecca在车中坠落的泪滴里,化作一张克隆授权书,成了Rebecca子宫中孕育的新生命。
二代Thomas情感也异常丰富,从小周遭就围绕着不少的朋友,还会带异性小伙伴回家过夜,这种行为在他青年时期越发出格,甚至最终带了女友回家和母亲同居,让母亲隔着墙壁聆听做爱的动静,这对Rebecca而言,无异于世上最残酷的惩罚。
我认为Rebecca从某种程度上既认同自己身为二代Thomas母亲的身份(畏惧世俗的眼光、让二代Thomas叫自己妈妈、从不阻止自己儿子和异性交往),也矛盾的保持着对一代Thomas刻骨铭心的爱情,从小对儿子有着过度的依赖和亲昵,对儿子保留了异性的渴望(留下电脑做好了二代Thomas最终知晓真相的准备),所以她最终说出的是不是“我爱你,我需要你”,而是——“至少,你还活着”,这是女人对爱最高的献祭。
(不知道这种解释是否能说服一些质疑导演为何要如此矛盾处理剧情的影迷。
)二代Thomas对Rebecca,也就是自己的母亲也曾经是怀有欲望的,从幼年和母亲打架的片段,成年后在女友面前演的那场母子戏就可以窥见,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能够做到这样,就已经说明了许多问题。
和同性伙伴一起埋葬的恐龙玩具,埋葬的其实是母与子之间被他人质疑的情感,或许可以大胆猜测,二代Thomas在海边没有朋友,当他把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分享给唯一的同龄伙伴时,却遭遇了来自外界的压力,他粗浅的认识到了这种“错误”,并试图纠正,所以当Rebecca把小恐龙带回来时,孩子的表情显然并不是欣喜的。
更有可能他把女友带回来同居,就是为了设置一个警戒标志,切断在他看来属于人伦禁忌的欲望。
亲生母亲的出现,最终打破平衡,他不断的追问,她不断的语塞,不知从何说起,而他也不需要她从故事最开头说起。
于是,他以她所不希望的蛮横方式知道了一切,却没有认同曾经的爱情,他幼年时不认同复制人的话语、认为自己独一无二的幼稚的发言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对二代Thomas而言,这何尝不是一种致命的痛苦。
两个心力交瘁的人做了一场纯属发泄的爱。
Rebecca再不敢也不能够拥抱自己曾经的情人、如今的儿子,何等讽刺,又是何等凄美。
男主主演过《神秘博士》,看影评很多人抱怨长相,其实看顺眼了,也能入戏,从角色性格设定来看还是比较适合他的。
很多评论说最后的床戏整个崩坏了。
但我却觉得这个情节极为合理顺畅,把情节推向高潮,两个人物都升华了…女主对男主的抚养是源自爱情,所以男主对女主一直有情欲上的感觉,当知道自己的母亲另有他人,男主压抑的性欲,夹着愤怒,疑惑,责怪,全部汹涌而来…此时,女主有面对这突然举动的惊讶,短暂的拒绝,之后是释放,多年压抑的付出获得回应,委屈得到理解,还有一份沉重的对死去男友的思念,甚至还有对男友的死的愧疚,终于得以释放。
两个演员演的极好,我几乎都能看到他们内心的呼喊…台词如此少!
这个片子场景就那么几个,缓慢沉稳安静,却传达出极为丰富和多层次的意义,导演编剧功力深厚比如。
比如放大镜那场戏,镜头带出对时间,生命,的解读,几乎无法用言语来描述,而爷爷被吵醒又没全醒,小孩子溜出去,这些桥段又别有趣味。
教科书一般的镜头语言。
人物的行为不是编剧的选择,是人物性格使然,人物自己的选择。
此片即是如此。
多好的表演,这么少的台词,人物的内心表达确出奇的丰富。
缓慢的镜头,确表达了丰富的多层次的含义,常有哲学意味和戏剧效果…看似是个爱情小清新,但充满了对时间 生命 和人性的思考。
我并不爱看慢片子,但这部片子确实丰富,镜头慢,但传达的内容极多。
很奇怪评分居然这么低。
相信好片还是不会被埋没。
全是熟脸,女一不用说,男一是doctor who的小十一,女二和妈妈也常在英剧里出现。
演技功底是足的,没有什么BGM,单靠演技也可以撑起独白,只是剧情不太能接受,爱情确实是自私的,但也太自私了,把儿子当爱人对儿子来说太残忍了,人之所以是人,就是不会跟动物一样有悖伦理。
o!!!!!!m!!!!!!!!g!!!!!!!!男主简直丑到令人吐血
小清新美学,剧本烂到爆,伦理个屁。真正的伦理思考只可能发生在决定克隆之前。但克隆之前发生了什么,两小无猜了一个假期外加12年后一夜情,结果人死了,就痛不欲生要克隆了?克隆完了,婊子也当了开始护逼发现母子乱伦很严重?这种矫情剧本,只有从来不读书人才写的出来。
太雷,配上无眉博士的脸...呕
挺好一片为啥让二逼doctor出现了!!!因为他我剧已经不跟了都还想怎样!!!为了定位成恐怖片嘛尼玛!!!
爱是一种病,想从另外一个人身上(哪怕基因一模一样,一举一动你严密监控)得到,都不行....所以,还是要相信缘分啊,施主
豆友很精辟:把丈夫当儿子养,把儿子当丈夫用!这片子说白了还真不过如此,人意淫的力量可真是无边了!说不清到底为什么要克隆一个儿时的萌想,到底是爱还是啥?谁说的清。导演是故意把人格拧巴在一起,让你去纠结?让文艺范儿去意淫的吧!选的演员也够压抑的,那表情就像在心里用手挠一样!痛并快乐着
实在吃不下这口安利。女主的眼神和笑好厉害,全片都很安静,有时候突然爆发的声音会吓得一抖==有些景色倒是拍的很好看。
养兵前日,用兵一日。艾玛,我太无耻了。
节奏好慢好慢好慢好慢啊,配乐好诡异,特别是海的声音。是披着科幻或者爱情因素的文艺片。
爱情的记忆延续,总会在某一点触发。放大镜里的唇,初晨时分的指尖游走,海边汤米强势的游戏,情色意味浓重。不得不死赞这片。
把老公当儿子养,把儿子当老公用
除了故事情节和男主,里面有我喜欢的一切:女主、女配、色调和画面。灰色、蓝色、深蓝色、灰蓝色、褐色、咖啡色,棉布、毛线衣,唯美而不空洞的画面,女神伊娃和cassie。结尾的床戏着实让我郁闷和不适。整体很控制,看完心里空落落的。
聚焦克隆科技带来的伦理问题的影片,克隆自己挚爱男友的设定有趣但讲述的故事很文艺很闷,伊娃·格林很美演的也很好。复制爱人不能重获爱情,悲情的结局
最后终于乱伦成功了。。男主太难看了,脸有二尺长好吗。文艺片的调调,但没什么内容,浪费了Eva Green。
还是接受不了,自己儿子诶,伊娃的品味真够独特,老是接这种诡异的片
除了沉重与孤独之外,我无法再给出更多的评价,每一次Eva看着窗外的神态都能让人心情沮丧。
《儿子与情人》
冷冽安静的伦理片,色调昏暗冰冷,略微的creepy攫取人心。
张小油知道的奇奇怪怪的电影+1 感觉概念有点像黑镜第二季第一集 但我记得那个不存在道德伦理问题主要还是科幻方面人工智能的讨论 其实我觉得还挺好接受的 绿娃气质真好 小女友好可爱小时候看皮囊就特别喜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