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美元宝贝》(Million Dollar Baby)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剧情电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希拉里·斯万克与摩根·弗里曼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一位有名的拳击教练法兰基因为太过于投身与拳击事业而陷入了长期的自我封闭和压抑,一位学徒麦琪坚毅的决心软化了法兰基并成出色的女拳击手。
该片获得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奖项。
电影里没有俊男美女,没有奇幻的特效和勾魂的配乐,甚至出现的人物都屈指可数。
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它的时代性和不可复制性。
有人说,《百万美元宝贝》是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却传达出比男性更加坚韧的生活态度。
生活很tough,我们就要tougher。
影片里摩根·弗里曼饰演的艾迪说,人们热爱暴力,所以爱看拳击、喜欢在车祸现场凑热闹。
但是没有人真正了解拳击,拳击的本质是维护尊严、以及剥夺对手的尊严。
别的电影都在用主流价值观教我们如何成功,只有这部电影在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失败。
我们一生都在努力成功,但还是有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成功,也很有可能成功之后再次失败。
我们要如何面对始终无法抵达高处的痛苦,甚至是从高处重重摔下来的痛苦?
而这一切都引导至终极命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如何有尊严的死亡。
今天心情不好,又想看这部电影。
心里既想看又害怕,中间中断了好几次,不敢看下去。。。
因为我知道那残忍。。。
这是我第四次看。
当Maggie兴高采烈的带妈妈去看自己给她买的房子的时候,当车刚刚开进她的村子的时候,我就要哭了。。。。
没有人爱她。。。。
她把自己那么不易挣来的,那么值得骄傲的奖金,攒起来,给家里人买房子,可是没有人感激她,没有人关心她。。。
演到她和蓝熊比赛的时候,我真的不敢看啊!!
真害怕那一下。。。
当她满身插满管子,腿被据掉,躺在那里不能自主呼吸的时候,她说“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切,人们为我而欢呼,喊我的名字,我上过杂志,你以为这是我曾经梦想过得吗?
”。。。。
一个人,生在一个比偏僻更偏僻的地方,没人疼没人爱被嫌弃,30多岁了当服务员,吃客人剩下来的食物活着,坚持着做自己唯一喜欢做的事,最后一切在瞬间毁灭,她却说了那样一番话。。。
没有抱怨,没有后悔,而是感恩和感激。。。
当Frankie最终来到她面前,告诉她,莫·库什勒means my darling my blood。。。
她笑了,我想她是知道了还有人爱她。。。
在她生命的终点。。
这也是她唯一一次留下眼泪。。
而Maggie对于Frankie这个倔强的得不到女儿原谅的老头又是何等意义不想多说。。。
这就是我最爱的一部电影,每次看都痛彻心扉,心情降到谷底,却又让我觉得一切都很有意义。。。
痛就是意义。。
没有最后的绝地反击,没有最后的力挽狂澜,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选择用一种看似毁灭的方式诠释了他对生命的看法。
什么是完满的生命?
在导演眼里,能够为梦想拼搏一次,人的一生便圆满了,无论结局如何,至少he got his shot。
每天都有人死去,拖地的,洗碗的,也许他们有着安稳的生活,健康的身体,但比起那些受过伤、甚至将要死去的“战士”,哪样的人生更有意义呢?
就算“战士”今天就要死去,你知道他的心里会有什么念头么?
他会想:我觉得我干得还不错。
这是我爱的一部电影,也是到目前为止最让我感动的一部电影,到现在才介绍给朋友们,是因为,一直不知道要怎么样去表达我的感受,曾经想了很久,现在只好摘录了一篇影评,加了一点自己的理解,变成了下面的文字,不足以表达我的感动的万一,一直觉得,这是一个男人所能爱的极限:这是一个关于爱与痛的故事,一个关于失去的故事。
倘若一个人已然习惯了命运的嘲弄,习惯了他人的离弃,这样一直到死,死水也没有泛起微澜,平静也会相伴。
如果命运跟他开个玩笑,让干涩的盐碱地遭逢春风化雨,开出花来,又迅疾摧毁这生机,他当如何?
弗兰基的职业是拳击教练。
拳击的要领与我们习惯的相反,要击出一记重拳,先要后退一步。
这种悖反延伸到整部影片,我看到命运给弗兰基开了一个又一个残酷的玩笑,几乎他所有行为的结果都与他的愿望相反。
弗兰基想保护自己的拳击手,他训练了威利八年之久,一直不让威利参加头衔赛。
他害怕因准备不足而失败,而毁了威利的前程。
可威利不能再等下去,他跟了一个能让他打头衔赛的经纪人,离开了弗兰基,带着弗兰基教给他的全部技艺。
想要保护的,保护不了,就象他当年不能保护艾迪一样。
弗兰基的谨慎源于他内心的悔咎。
当年他作为训练助理无权中止比赛,以致艾迪失去一只眼睛。
这隐痛横亘在他心上几十年,他看着艾迪的眼神都带着痛悔。
他心上的另一道隐痛是女儿对他的拒绝。
几十年了,他一直给女儿写信,可每一封信都是原封不动的退回。
他已习惯了打开房门拾起地上的退信,习惯了打开衣柜把它们放进顶层的一个小匣子里,整整齐齐。
简陋、封闭的训练馆就像他孤寂的内心一样空阔、寥落。
无所安放。
几十年不用的速度包就像他早已收拾起的万丈雄心。
当他第一次听到麦琪的受训申请,他本能的反应就是拒绝——我不训练女孩。
后来弗兰基对神父说,你不知道训练她是多么难。
别的拳手会照我说的去做,可麦琪她,总是有自己的主意。
对于一个三十岁的、以前从未接触过专业训练的麦琪,他真的是很认真的教,怎么出拳出击,怎么躲闭防备,到平日里应该吃些什么,麦琪象个初生的婴儿一样,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耐心的去教,而且——她还那么的不听话。
磨合与交融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心灵上的。
从麦琪问他可有亲人开始,到他开车送她去探望家人。
麦琪的孝心母亲并不领情,反倒担心住着这样整洁的房子就不像贫民就领不到福利金。
车里,她告诉他,在这世上我只有你了,弗兰基。
他沉默片刻,调侃道,是啊,在你找到新的经理人之前。
点点滴滴的细节融汇成一件礼物——他给她的绿色真丝战袍,一个名字——绣在战袍上的高卢语Mocuishle,一个愿望——买一间小屋,二人共有的小屋,在小屋里吃着手工制作的柠檬派,感觉就像上了天堂。
她在他的精心调教之下,爆发出惊人的潜能,征战四方,击倒面前的一个个对手,几乎都没有超过一个回合。
就这样,她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比赛,挑战女子次重量级世界冠军,均分出场费一百万美元,不论胜负。
她渴望对手,渴望胜利,她披着绿色战袍在观众的欢呼声和风笛的助威声中登场,回应她的激情,是对面出口的一个巨大的阴影耸然而立,森然逼近。
如死神降临,要吞没她绿色的生命。
意外发生的时候,弗兰基呆住了。
致命的意外,她脊椎断裂,全身瘫痪,不能自主呼吸。
谁的责任?
谁来承担?
后来,弗兰基像个孩子似的责怪艾迪,是你要我训练她的。
他想逃避内心的责问。
麦琪在病床上反省,说自己忘了弗兰基说的“时刻不忘保护自己”,不该转身,不该把手放下来。
实际上弗兰基最清楚意外的本因。
他眼见对手手法下流,麦琪处于劣势,叫麦琪遮挡裁判的视线去攻击对手的敏感部位,因此占到上风。
对手趁麦琪不备,偷袭以致酿成惨剧。
不义之举就像飞去来器,打击对手的同时也会反过来伤到自己,倘若这一股力道反弹自精于此道的小人,其后果是毁灭性的。
弗兰基的痛悔没有写在脸上,而是噬咬着他的内心。
他选择的结果,伤害的不是一只眼睛,而是一个生命,一个他至爱的生命!
艾迪告诉弗兰基,他对自己的建议并不后悔。
有多少人庸碌一生,对自己说,我从来没有成功过。
麦琪对弗兰基说,我尝过成功的滋味,那一刻观众喊着我的名字,你给我的名字。
我是挣扎着来到这个世界的,现在又挣扎着离开。
求你,我不想让他们把我拥有的从我身边一点点的拿走。
我不知道眼见至爱随着崩裂的地表一点点的沉陷下去,自己却不能引手相救,那是怎样的一种绝望。
他最后终于告诉她一直追问的Mocuishle的意思——意思是我的至爱,我的血肉...这时,我看见了麦琪的眼泪。
眼见弗兰基拔掉她的呼吸器,把肾上腺素注入她的输液管,我仿佛看到一个好不容易修复的、完整的个体生生撕扯成两半,甚至,听到肢体撕裂的声音。
当他走出医院的大门,那已是割裂了另一半的残损的躯体。
我不知道,他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疗救自己。
毕竟他的黑夜被另一个生命照亮过,毕竟他的寒冬被另一个生命温暖过,我不知道是否还能要求更多。
by Roger EbertClint Eastwood的《百万美元宝贝》是一部杰作,纯粹而简单,深邃而真实。
它是关于一个自认可以成为拳击手的贫穷女孩儿和一个上了年纪的拳击教练的故事,由这个教练的好朋友、一个前拳击手做旁白。
但这不是一部拳击电影,而是一部关于拳击手的电影。
故事的其它部分、有多么深入、包含怎样的情感力量,这些我都不能在这篇评论里讲述,因为我不想搞糟你的观影经历,跟随这个故事进入生命和死亡的最深秘密。
这是04年最好的电影。
Eastwood扮演了教练Frankie,他在洛杉矶开了一家破旧的拳击馆,闲暇的时候会读读诗。
Hilary Swank扮演了Maggie,来自southwest Missouri, 她从13岁开始就做女招待,她把拳击看作是逃离这种生活的唯一方法,否则,她说:“我最好还是回家,买个旧拖车、煎锅和奥利奥。
.”Morgan Freeman扮演Scrap,他在Frankie的经理下进入过冠军争霸赛,现在他住在拳击馆的一个房间里,而且几十年里都是Frankie的搭档。
当Frankie拒绝一个女拳击手,是Scrap说服他给Maggie一个机会,“她长这么大只知道一件事,她是个毫无价值的人。
”这三个角色被展示的清楚而真实,这在其他电影里是罕见的。
Eastwood,正如他消瘦的身子里没有一盎司的赘肉,他的电影里也没有任何冗词赘句,即使在影片处理最后几个场景的深邃情感时也没有,他没有运用轻松的情感,而是平等地看待这些人。
有些导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失去注意力,有些则相反。
学着如何讲故事包含了一切,其它什么都没有。
《百万美元宝贝》是Eastwood导演的第25部电影,也是他最好的。
当然,《神秘河》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但是这部电影找到了简单而直接的经典叙事方法。
这种电影会让你深深的沉浸在你非常在意的生命里,当你静静地坐在电影院里观看的时候。
Morgan Freeman是故事的讲述者, 就像他在《肖申克的救赎》里所作的一样,Freeman的角色描绘的人是他终生学习的对象。
嗓音平稳而实在,你不会发现Scrap在言语中有主观影响或者暗示,他只是想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女孩儿如何进的拳击馆,怎样的不想离开,最后Frankie为何同意训练她,以及之后又发生了什么。
但是Scrap不仅仅是旁观者,当其他人不出现在银幕上时影片也讲述了他自己的生活。
这是关于他们三个人的电影。
Hilary Swank扮演Maggie是令人惊喜的。
.每一个音符都是真实的,她把Maggie完全简化。
拿她和Scrap坐柜台前吃午餐的场景为例,Scrap告诉她自己如何丧失了一个眼睛的视力,Frankie因为没能扔毛巾而自责(拳击手表示投降)。
这是Freeman一个重要的场景,但我希望你观察Swank是怎样让Maggie做的:除了倾听完全什么都不做,没有“反应”,没有轻轻地点头,除了完全静止没有任何身体语言,只有全然的关切和毅然的凝视。
还有一个场景,Frankie和Maggie拜访完Maggie的家之后,开车回家的夜晚。
这次拜访并不顺利,Maggie的母亲(由Margo Martindale扮演)是一个愚昧自私的怪物。
“除了你我谁都没有了,Frankie”,Maggie说,这是真的,单不要误会他们之间存在任何浪漫的成分,这与爱情不同,而且比爱情更深。
另外,她给Frankie讲了她深爱的父亲的故事,还有她喜欢的狗。
看看摄影师Tom Stern在这个场景里打光的方法,并没有用通常的"dashboard lights”方法来神秘地照亮整个汽车前排,观察他如何让演员的脸在阴影里淡入淡出,有时我们甚至完全看不到而只能听见他们,观察灯光的韵律怎样配合对白的音调和节奏,就好像视觉正在爱抚交谈。
总体上这是一部黑暗的电影。
有许多阴影和夜里的场景,角色好像都处于私人的命运中。
当遇到讲述Maggie的拳击生涯和她的几场拳击赛的场景时这也可以说是个“拳击电影”。
她从一开始就获胜,但这不是重点。
《百万美元宝贝》是关于一个女人决定为自己做点什么,而一个男人开始不想为这个女人做任何事情,到最后却做了一切。
本片编剧是Paul Haggis,他多数时间从事电视行业,但本片会让他赢得奥斯卡提名。
其它可能的奥斯卡提名会是Swank、Eastwood、Freeman、最佳影片和一些技术奖项,还有可能是Eastwood亲自所作的原创配乐,本片的配乐一直起了需要的作用而从不令观众分心。
Haggis改编了来自Rope Burns的故事:一个70多岁的拳击经理人Jerry Boyd 2000年所写的一本书《Stories From the Corner》。
对白诗化而并不复杂。
“她有多重?
”Maggie问及Frankie很多年没见的女儿,“我们家的麻烦依据磅计算。
”当Frankie看到Scrap的脚在办公桌上时,“你的鞋呢?
”Scrap:“我在给我的脚兜风。
”关于脚的对话持续了几乎一分钟,显示了影片在刻画人物上的耐心。
Eastwood很注意配角,这让影片里的世界看起来更真实。
最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天主教的牧师,他完全是一个好人,近期的影片好像总是出现一些负面的牧师角色。
Frankie每天早上都去做弥撒,每天晚上都会去祈祷,Horvak神父(Brian F. O'Byrne饰演)告诉他任何人持续23年每天做弥撒往往是承受了深深的负罪感。
在这个至关紧要的时刻Frankie向他求助,此时神父并没有回应以正统的宗教说辞,而是慎虑的告诉他:“如果你现在这么做,你会迷失自我,甚至深到你永远找不回自己。
”听,还有,当编剧Haggis让Maggie使用了"frozen"这个无知的乡下女孩也许会说的词,但也是一个完美的单词,能够表达一千个字都不能表达的意思。
现在的电影常常由特效和情感所组成的。
而这部影片却只由三个人组成:他们的行动是如何源于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们这么做,其他什么都没有,但这不也正是全部么?
dormant注:因为很喜欢这个片子,所以闲着没事儿的时候翻译了一篇我最喜欢的影评人的影评。
你知道,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梦想。
问题是,为了它你肯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而当你得知,你的梦想终有一日会舍你而去,你会选择勇往直前,还是黯然离场?
对麦琪而言,做出明确的选择显然不那么困难。
这个三十一岁的女人生活窘迫,家庭破碎,本就一无所有。
她从十三岁起坚信,只有拳击才可以使她摆脱贫困,抵达梦想。
于是她只身前往拳击馆,遇到弗兰克和埃迪。
虽然弗兰克始终不愿意教麦琪打拳,她仍然留了下来,住在暗无天日的小房子里,艰难度日。
从某种角度来说,麦琪是个比石头还固执的女人。
可是,当我看见她用力地啃着顾客吃剩下的牛排,或者是她看着客人留下的小费面露微笑的时候,我又开始觉得,这个执著于梦想的女人,可爱极了。
如果,弗兰克的女儿能够理解父亲,那么接下来的一切,也许就不会那样发生。
我是说,如果。
弗兰克还是在每周的同一天里收到女儿原封不动退回来的信。
他什么也不说,也看不出丝毫情绪波动。
他只是把它收起来,和以前的信放在一起。
我不想解释为什么弗兰克会突然决定教麦琪拳击,我想他自己大概也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
因为许多时候,情感这东西没有任何轨迹可寻。
而《百万宝贝》所要讲述的,正是围绕在这样两个人之间的,关于情感的故事。
看碟以前,我始终想到本片四项奥斯卡的重量级来头,诚惶诚恐之余不免有些眩晕。
所幸,伊斯特伍德的镜头依旧深沉,朴实无华。
加之三位主演都是绝无仅有的实力派,表演有力的同时绝不过分张扬。
唯一的眩晕感来自拳击场上惨白的灯光。
麦琪一次又一次挥拳,将对手击倒在地。
一如那些恍惚的光线,我不知道那一刻她是否真心感到了胜利的喜悦,抑或只想在观众的欢呼声里暂且忘记现实。
还有那些被击倒的,被人淡忘了面孔的选手,她们在这里是配角,理所当然遭到抛弃。
可是,那背后又有多少血泪模糊的,你不知道的故事?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
谁知道那些光鲜的外表背后,有着怎样的伤痛。
比如深爱着女儿却得不到谅解的弗兰克。
比如有着刻薄母亲和弟弟的麦琪。
比如在拳击中失去了一只眼睛而后默默无闻的埃迪。
还有,那个偷袭了麦琪的女拳击手,她那样害怕失败,害怕失去拥护者后的寂寞。
观众们在台下欢呼,载歌载舞。
拳手站在台上,站在明亮的灯光里,宛若神明。
影片行进中几乎没有音乐,只有器物交击的嘈杂声,以及拳头击打在身体上发出的钝重响声。
其实这才是一个拳手的真实生活。
你说他们能有多快乐?
学拳,教拳,归根结底,都只是慰藉。
由始至终,埃迪是唯一保持头脑清醒的人吧。
自从二十年前在拳击赛上失去一只眼睛开始,他的心就变得异常清明。
接着,他用剩下那只眼睛看到一个又一个拳手的迅速上升、辉煌、燃烧、倒下。
只有他懂得,平淡地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和奢侈的事情。
所以他才试图说服麦琪,远离拳击。
可那终归是多余,对于没有得到过的人,遑论失去?
年老深沉如弗兰克,为了得到在女儿身上从未获得过的爱,照例盲目走上这条飞蛾扑火的道路。
麦琪更不用说。
她在这个看似冷漠的老人身上,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怀。
这让她可以暂时忘记母亲的尖酸和兄弟的势利。
也许一开始的执意跟随,也是因为弗兰克身上隐约的慈父的影子。
胜利反而不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两个人相互依赖。
重要的是,弗兰克最后对麦琪说的那句——我爱你。
说完这句话,弗兰克轻轻吻了麦琪的右脸颊。
然后,他异常坚定地给麦琪注射了药物。
麦琪用一种奇异的眼神凝视着他,如果她还能开口的话,她会说谢谢还是对不起,我不知道。
但是她的脸上有笑容,这笑容直到弗兰克转身走进黑暗里以后还是那么灿烂。
是啊,该离开了。
比赛失败了,身体瘫痪了,与家人和好的愿望破灭了,以后的道路也显得那样昏暗。
可是,为什么仍会感觉幸福?
也许是因为终究有一个人,可以为自己流泪,可以说出世界上最动听的那三个字。
足够了。
音乐响起,故事完结。
由于这个阴暗的结局颠覆了传统家庭价值观,又大胆地探讨了“安乐死”,使得影片在上映后遭到了残疾团体的空前抵制。
窃以为这是多余。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结局,影片才跳出了传统体育励志片的框架,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何况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意不在此,他要讲的,其实只是关于一些人怎样找寻情感归宿的故事,是关于那些寂寞的人在世间相互取暖的故事。
没来由地想起《这个杀手不太冷》,其实两者有许多共同点。
都是年龄相差悬殊的男女主人公,男主角外表都冷漠,女主角境遇都悲惨,最后他们都找到了爱,即使都有人死去。
虽然《百万宝贝》主要讲述的是亲情,而《这个杀手不太冷》着眼的是爱情,可相同的是,这两者在现实生活里都越来越罕见。
一直喜欢看这样的片子,因为会觉得小小的温暖。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人类短暂而羸弱的生命总是要承载太多的追求与梦想。
忙忙碌碌、跌跌撞撞、苟且偷生、心力交瘁,以至于竟然忘记了——爱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另一种梦想。
Eastwood的片子在大团圆结局盛行的好莱坞是个真正的异数……从》《廊桥遗梦》到Million Dollar BabyMaggie死了(BS她那一家子没良心的“亲人”),Frankie走了,Eddie静静的坐在训练馆里,突然感到一种物是人非的含义。
很久没有这样痛痛快快地哭过了。
有时候不知道究竟是人真能掌握命运还是命运欲擒故纵,给点甜头再把你推入无底的深渊,连回味都来不及。
希拉里-斯万克永远不会让人失望,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也以他的实力彰显了其在好莱坞那么多年的呼风唤雨并非浪得虚名,摩根-弗里曼自不必说,肖申克的不仅救赎而且成就了这位老戏骨,这样的光芒碰撞在一间名不见经传的拳击馆,还有什么理由不带来一场盛宴?
只要坚持梦想就一定能成功,我们国民的早期教育中这是固定灌输的哲理,影片也不负众望将此理论贯穿到底,然而陈词滥调如此,影片仍然让我感到无以伦比的震撼。
一个来自底层家庭的女子,既无一技之长也无尚可对付的美貌,却一心执著地想练拳击,经过艰难的打工岁月攒够了学费揣着热情执著的梦想来到拳击馆,却被馆长兼教练伊斯特伍德以拒收女徒为由拒绝,屡败屡试,终于斯万克开始了她的新旅程。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摩根暗中相助,摩根也曾是一位雄心勃勃的拳击手,后来比赛中出现意外伤及右眼而放弃拳击。
斯万克不断地努力进步很快,开始参加一些小比赛,慢慢积了些钱累了些名气,她为家人买房得到的却是家人的抱怨和嘲讽。
斯万克开始不满足于打小比赛,于是经纪人兼教练伊斯特伍德便接下了锦标赛的参赛权利。
然后,我们以为梦想正在出发,殊不知被它捉弄了,在残酷的拳击赛场上,斯万克被凶狠残暴的对手偷袭,导致颈椎断裂,生命垂危。
几乎所有看过这片的人当时都以为斯万克会很快恢复重回拳击赛场,为她自己赚得百万美元为我们观众买一个励志片的观影标准,如果结果是这样我们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励志片嘛本该如此。
可是毕竟是伊斯特伍德和斯万克,影片行进到这儿我就没有停止过奔涌而出的眼泪,久未露面的家人终于来了,却带着一股刚从迪斯尼乐园出来尚未脱离的喜剧气息以及一纸趁人之危的合同,影片至此发展到了高潮,斯万克气若游丝,斥退了因看不过其家人所作所为而来解围的伊斯特伍德,严辞拒绝了前来趁火打劫的家人,然后在陷入无边无际的痛苦和黑暗后请求伊斯特伍德拔掉她保命的氧气管。
接下来是老伊斯特伍德痛苦的挣扎和思索,在摩根的启示和斯万克生不如死的状况下,一个抉择产生了,一颗灵魂也自由了。
最为敬佩的莫过于斯万克惊人的坚强和坚定的意志,看到她仿佛觉得“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并非一句敷衍的说教,而是一个真实的传说。
拳击对身体的一次次重创,却无法阻挡她的乐此不疲。
直到生命岌岌可危,她也没有倒,反倒比教练还乐观,而致命的一击却来自她的最爱-家人的冷漠和唯利是图是导致她崩溃的最大也是直接原因,于是她赋予自己特权-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其实影片很大程度上都与爱有关,这也是其最动人的地方,伊斯特伍德与斯万克日渐生出的感情我至今无法准确的定义,无关爱情,却又超越了亲情,“My darling,my blood",我想斯万克临死前一定觉得世界对她是如此的爱护和宽容,仅这点,我们也能稍稍平复了。
我想说,如果有足够强大的爱,命运还会强悍若此吗?
「希拉里·斯万克」,这是一个近些年有点销声匿迹的名字,甚至可能有一些新晋影迷压根就没听说这个演员。
但是时光倘若倒退十数年,她可是好莱坞绝对的实力派,两届奥斯卡加上两届金球奖影后得主,有这样履历的女演员可并不多见。
虽然希拉里·斯万克长相普通,称不上美女,不过演技着实出众。
值得一提的是,她获奖的两部电影都关乎「尊严」。
即便题材不同,但无论是《男孩不哭》里的性别角色错乱患者,抑或《百万美元宝贝》中的草根女拳手,都用生命的代价诠释了什么叫做尊严。
《百万美元宝贝》改编自F·X·图尔(原名杰瑞·博伊德)的短篇小说集《燃烧的绳索:来自角落的故事》中的一篇同名小说。
图尔是个类似海明威般的硬汉,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作为爱尔兰后裔,他当过擦鞋童、酒吧侍者、卡车司机,还到墨西哥做过斗牛士,在朝鲜战争时期则在美国海军服役。
49岁后来到洛杉矶开始了拳击手、拳击教练和拳手伤口处理员的生涯,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写下了这篇小说。
可惜的是,这部短篇小说集出版时,作者已经70岁高龄,并且还没来得及看到《百万美元宝贝》的梦想在银幕上实现,就于2002年9月死于心脏手术后的并发症。
直到本片囊括了奥斯卡的四个奖项,图尔才声名鹊起,令人嗟叹不已。
但仅有原著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少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画龙点睛的修改,影片不可能会有最终呈现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东木老爷子能赢得最佳导演的缘由。
首先,他增设了黑人老拳手艾迪这个原作中不存在的人物,目的之一便是扩充电影的叙事力度。
《百万美元宝贝》采用了内聚焦的叙事视角,叙述者即片中的人物,从他的视角出发,叙述其体验的世界。
艾迪就承担了这么个任务,影片用他写给男主角拳击教练弗兰基女儿的一封信拉开了故事的大幕。
由于艾迪既是叙述者,又是角色之一,他参与了弗兰基前半生的大部分经历,也见证了女主角麦琪学拳的过程。
通过他的所见、所闻、所感,不但使叙事更加全面和客观,亦能让观众更充分地体会到叙述者的主观情感,并形成心灵共鸣。
第二个目的与伊斯特伍德的另一个改动有关。
他对由他自己饰演的弗兰基作了一定程度的边缘化处理,包括性格乃至家庭关系。
原著中弗兰基的拳馆生意兴隆,他培养过许多知名拳手,同时家庭也十分幸福。
然而到了影片里,弗兰基的拳馆经营惨淡、门可罗雀,悉心培养的拳手也离他而去。
至于家庭生活方面,他与女儿的关系非常疏远,寄给女儿的信件也始终原封不动地被退回,装了满满一大摞。
独孤寂寞的他只能通过去教堂做礼拜和阅读诗歌抚慰心灵,即使他对宗教已然充满了幻灭。
因而,东木通过增设艾迪这个人物将弗兰基一部分的特征转移到了他的身上,比如原著中弗兰基左眼失明,而影片中则是艾迪;又如艾迪继承了原著中弗兰基温暖的一面,与弗兰克的冷漠形成了对比,特别还增加了他与弗兰克的互动和相处细节,对弗兰克这一人物的塑造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曾说过:「一部电影的好坏并不是由它的内容决定的,而取决于如何去处理内容。
」这句话用在《百万美元宝贝》上非常贴切。
经过伊斯特伍德的再创作,使得影片保持了脉络的清晰和简洁,并有了更加强大的故事线和角色,以及巨大的情感冲击力。
本片以拳击运动作为叙事载体,因此自然有着体育类型电影积极向上、热血激情、画面富于视觉冲击力的特点。
影片中一共出现了六次拳击比赛的场面,尤其是麦琪与「兰熊」的决战,大量中长焦镜头、特写和慢动作的运用,使场上拳手的激烈比拼和场下观众的群情激昂相互交织,构成了令人身临其境的比赛氛围。
而麦琪学拳的过程更是一部励志的草根奋斗史。
32岁的她几乎一无所有,在餐馆做着服务员,靠捡拾别人的残羹剩饭填饱肚子,省下的钱一部分用在练习拳击上,另一部分还要补贴不能给予她任何亲情和温暖的家庭。
与其窘困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对拳击运动的无比热情,虽然弗兰基教练一开始嫌她年纪太大,还是个女性,但麦琪从未想过放弃,在艾迪的鼓励下日复一日地坚持训练,终于用执着打动了弗兰基,并且一步步成长为拥有着强健身体与钢铁意志的出色拳手,甚至登上了拳王挑战赛的舞台。
但如果仅仅是一个冠军的成长史,那么《百万美元宝贝》势必落了俗套。
竞技场面和竞技结果不是体育电影的终极追求,正如东木自己所言:「我之所以对它感兴趣,是因为这不是一个真正的拳击故事,而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本片的成功因素之一便是它打破了一般体育电影的叙事范式,英雄并没有走向最终的胜利,而是失去了光环,跌落到了谷底。
麦琪就在即将获胜的时候,被对手卑鄙地突施暗算,因颈椎受损导致高位截瘫,之后连左腿也惨遭截肢。
更令她绝望的是家人的冷酷无情。
在她的奋斗过程中,她的家人从未给过她帮助和支持,反而她在挣到奖金后不忘给母亲买了一所房子,熟料母亲非但不领情,还抱怨这会影响到她失去救济金。
而当麦琪重伤瘫痪后,等来的却是家人叫她尽快签写遗书,以便划清财产,甚至因为她无法握笔,还强迫她用嘴咬着笔签字。
与之相反的是弗兰基和麦琪的感情。
两人都有着满是伤痕、无处皈依的内心,导演将麦琪与弗兰基的女儿并置,起到了移情和代替的作用。
麦琪的勇气与毅力深深感染了弗兰基,使他对女儿的父爱投射到了麦琪身上,同时影片中麦琪的父亲亦是缺位的,弗兰基即为天然的代替者。
弗兰基对麦琪的爱自始至终都表现得比较含蓄,正因如此,才愈加感人。
他每日陪在麦琪的病床边,为她朗读叶茨的诗句,流露出渴望与这位「女儿」远离尘嚣,去往田间小屋度过余生的梦想。
他曾在麦琪的战袍上绣了一个爱尔兰盖尔语的单词,可是他一直拒绝告诉她这个词的意思。
直到最后出于对她的怜爱,决定遵从她的意愿帮她结束生命时,压抑已久的情感再也无法克制,在她的耳边念出了迟到的译义:「你是我的宝贝,你是我的血肉!
」
除了人情味之外,影片最震撼人心的是麦琪对于生命和尊严的态度。
我们一定忘不了麦琪在病榻上绝望的眼神,也忘不了她毅然决然地企图咬舌自尽。
是啊,生命确实可贵,假如她不打拳也就不会躺在床上等死,但要是没有练拳击的话她可能就会一直在小饭馆里做个女招待,这种毫无价值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
麦琪执着地践行了从事拳击运动的梦想,并取得了成功,她在世界各地参赛、登上过杂志封面、挣到了足以帮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奖金,这样的生活是从前端盘子的她不敢想象的。
有了这样的经历,她的人生还有什么遗憾?
与其毫无尊严地苟活,不如让生命就此划上句点,能够投入地活上一次就已经足够了。
麦琪的选择让本片超越了体育电影的范畴,不仅体现了体育运动对个人精神和意志的塑造,更有体育运动背后对人性尊严的反思,以及对悲悯精神与人文关怀的追求。
「英雄」的意义也不再是胜利、金牌或者荣誉,而是梦想、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百万美元宝贝》仿佛一本充满伤感而又余韵悠长的教科书,指导我们如何超越庸常的生活、如何应对生命和尊严,如何在看透了虚荣和浮华之后从容豁达地面对人生。
♑
一我,麦琪.菲茨杰拉德,是一名而立之年的妇女。
身边的人亦或奔于事业,亦或结婚生子,唯我,义无反顾爱上了拳击。
我的偶像,弗兰基.杜恩先生,年轻时是那样英姿飒爽,勇敢无惧。
他虽年逾古稀,仍挺立在教练台上,指导着一代又一代人。
只不过,他拒绝接收女性学员。
我再三祈求他,他却无动于衷;我与他的朋友商讨,竟也无济于事。
不过,我不能就此放弃,既已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走下去。
我知道,他虽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却没有铁石般的心肠,倘若我决意坚持,他大概也总是会同意的吧。
我站在角落练习挥拳,看着其他学员拼尽全力奋斗,听着杜恩先生谆谆教导的声音。
是的,我希望有一天,那声音能属于我。
“你的姿势不对,会伤到自己。
”那是熟悉的声音,忙回头看,竟然是杜恩先生那笔挺的身影。
“我只是提示一下你,并不会收你为徒。
”我欣喜地笑了,露出那一度为人耻笑的龅牙。
没关系,只要您肯跟我说话,什么都好说。
二作为一名女性,我没有男性那样的力量与天赋。
但这并不代表,我会因此放弃激情与努力。
杜恩先生口边仍说不收女徒,却总是在拳击馆教我直至深夜。
或许,他已然把我当作女儿看待吧。
家人听说我苦练拳击,非但没有鼓励,反而大发雷霆。
当然了,馆里男学员的议论,也无法磨灭。
可这些,都不重要了啊!
与杜恩先生在一起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在进步。
最初只是训练中的小幅度上升,然后我试着参加比赛,谁又能想到,我赢了一场又一场。
在某些人眼里,我依旧是疯子;但在当地的拳击界,我成为了女战神。
作为奖励,杜恩先生送给我一件绿色战袍,不过上面的字母什么意思,他一直不肯告诉我。
也罢,当我毅力于世界之巅,他总会告诉我的。
我感觉到,我想得到的,已完成许多,不过,肯定不仅限于此。
三“麦琪,拳击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
”杜恩先生的所有话我都虚心接受,唯独这句,我一直不敢苟同。
或许,他仍在意我的性别,怕我因受伤而一蹶不振。
也可能,他太爱惜我,生怕出一丝一毫的意外。
其实我一直没告诉他,这不是我的风格与打法。
每一场比赛中,我总会专注于进攻,即便不慎受伤,我也咬牙坚持。
总想着保护自己,哪里又来进攻的力量呢?
随着一场又一场胜利,我的知名度蒸蒸日上,不知不觉间,我已成为了世界第二。
哦对了,世界第一的选手叫“蓝熊”,而她,是我下一个,也或许是最后一个竞争对手。
四终于等到了与蓝熊比赛的这一天。
现场人声鼎沸,观众齐声为我欢呼:不是我的名字,而是那件绿色战袍上的字母。
我忍不住又问杜恩先生,他笑着说,赢下比赛,我就告诉你。
站上擂台的那一刻,我又听到教练的叮嘱。
“麦琪,保护好自己。
”蓝熊比想象中凶猛很多,刚刚开始便攻势如潮,我只得不断防御。
渐渐,我已能与蓝熊你来我往,我打伤了她的眼睛,她打断了我的鼻梁。
虽略处劣势,我却仍无比自信。
相信自己,更相信杜恩先生。
他为我接上鼻梁骨,小声为我部署战略。
那一刻,我坚信,我即将打破蓝熊不可战胜的神话。
我不断向蓝熊的臀部发起进攻,面对这样的打法,她已渐渐力不暇供。
第三节结束了,战胜蓝熊,已如探囊取物。
我骄傲地走向杜恩先生旁......却感到后颈遭到致命一击,我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五再醒来,我正躺在重症监护室的床上。
家人贪图我的财产,唯杜恩先生,一直坐在身旁陪伴着我。
我一直期盼着自己重回赛场的那一天,等来的却是高位截瘫的噩耗。
我接受失败,接受流血,但不能接受这样度过我的后半生。
其他人决定结束生命,方式数不胜数,而对于我而言,方式只有一种。
度过数个不眠之夜后,我咬断了自己的舌头。
只不过,在杜恩先生与医护人员的抢救下,我又苏醒过来。
依然是度过几个不眠之夜,我再一次咬断了自己的舌头。
这一次,也同样无法成功。
我终于发觉,自杀于我而言,甚至都成为了无法实现的梦想。
而我,已决意死去,只好请求杜恩先生。
我觉得对不起他,他只收了我一个女徒,竟造成如此之大的麻烦。
杜恩先生,您已为我倾注一切心血,就不能再最后帮我一个忙吗?
不出意外,他拒绝了。
再恳求。
再一次的拒绝。
不知过了多久,杜恩先生终于答应了。
感谢您,杜恩先生,您是唯一一个能理解我的人。
临死之前,您又拿来了那件战袍。
这一次,您把上面的字母翻译成了英文。
"My darling, my blood."可惜啊,我还未能理解其中之味,您便拔掉了我的氧气管。
这一次,我彻彻底底的解脱了。
死时未如秋叶般静美,但生时定如夏花般绚烂。
倘若从头再来,我还会练习拳击,还选您做我的教练。
这辈子未能回报您,那就等来生吧......但是,答应我,在天堂,我想晚些与您见面。
是的,越晚越好。
女主自以为是~男主无d原则~男配盲眼成日眨~后边关于医疗方面嘅错漏百出就唔吐槽了~个个都好似你咁输1次就唔想生存~人类早就灭绝了~佢中意拳击唔系真正嘅中意~1味想赢又唔睇下自己咩实力~你估你真系个个万中无1嘅绝世高手咩~<百円之恋>都系讲拳击~但系真实好多~该输就输~~PS:都知道地址了都唔杀过去cool煲抵你孤独终老~~之后就杀人潜逃????
梦想可以坚持很久,因为热爱与信念。一次次的打击反而让梦想变得更弥足珍贵,但也许过了太久,开始动摇了,也开始有了妥协的心理准备,外力变得极其重要,要么更多的打击来摧毁梦想;要么鼓励与机会的到来刷新激情。他们都在颓废地走着,一个人希望的破灭后带了了另一个人的燃烧,最终他们一起复活!
后劲很足,在影片最高潮的时候,让女主一下次跌入人生低谷,故事结尾抛却了拳击元素,还能把情绪死死地扣住观众的心弦,幻化成一场对生命的博弈,东木导演对于影片节奏的把控,总能让我感到很舒服,他在电影中的节奏感把控与他的配乐一样强。
不错,但是ClintEastwood总让人感觉刚硬有余,温情不足,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如此需要温情的片子里也是
我觉得它做为一部励志片太平缓了。
这辈子最最珍爱的电影之一,而伊斯特伍德大叔个人占去两部,另一部是完美世界
“在注定要输掉的人生下如何生活?拳击场上没有赢家:不管什么胜利都伴随着痛苦。而这或许正是某些人热爱拳击的原因:更真切地感受生之意义。很多人不知道生命是场必输的战役:你会痛,会老,会死,会失去一切。但你依然可以成为一个英雄。这就是这部电影最励志的地方:它不讲胜利,它讲的是如何失败。
如果我多给你一些钱,你会不会买一双新袜子。这个条件很诱人,但是打动不了我
一个前半部充满激情渴望,后面满是沉重的女拳击手的故事。一个为拳击全力付出的女孩,一个有着父亲一般温情的教练,演绎一个美好的拳击故事,最后那段过于悲伤了
并不知道这个故事为什么会这样结尾,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男人,我会选择对仇人有仇必报,手起刀落,没什么比这更爽快的了。偏偏选择了这种不温不火的方式结束这个故事,看得人心里冒火
Mo Cuishle, My darling, My blood. More than tough. More than a father and a daughter.
people die every day, frankie. Mopping floors, wash dishes. And you know what their last thought is? "i never got my shot."
在很多时候,无论我们怎么反抗依然改变不了现实。然而,可贵的的是,有些人依然选择反抗,尽管头破血流,尽管在别人看起来那么愚蠢那么执拗。
“每个人都失败过。”悲伤之后,留下疤痕之后,只要还能行走,就得带着伤痕再一直往下走。“时刻记得保护自己。”没有人可以替代自己对自己的保护,因为没人能够承担你的疼痛与后果。她不年轻不够强壮也不够聪明,她遭受母亲与家人的冷眼与柯待,她拼命打工拮据生活;可她热爱拳击努力活着,她有心孝敬,她忠诚跟随对她好的人,她简单所以无所顾忌她也够狠;这样的人总是容易被现实残忍对待,比赛被偷袭她全身瘫痪靠呼吸机续命,长满褥疮失去左腿,完全没有价值的活着,成为最没有意义的累赘,在声誉还没被遗忘,掌声欢呼还有余音时结束她的生命,或许才是一种最解脱于她的善意做法。他是被世界遗忘的老头,孤身一人做着别人不理解的事儿,最后隐匿。东木头用最冷峻的调子讲述了一段最绝望的故事,然后还参杂了些许温暖,就显得更压抑更难受也更实际了。
这TM的是什么东西啊
还是无法忍受Clint Eastwood的电影太过冷峻的调调
看到一篇短评说这部电影不是美国梦 我觉得哪怕她输了 这部电影还是彻头彻尾的美国梦 老摩根说每个人都有一个数字 只是没人知道这个数字是多少 打三星是因为老摩根的一句话 他说拳击是一种不自然的运动 所有的击打都是逆向的
就像百元之恋,好好讲一个鲁瑟的底层女的奋斗故事不好吗。老白男东木先生的电影,总喜欢给自己撒上满身的荧光粉,通过一个毫无存在感的配角来衬托他的高大,不够的话再加上旁白。
个人理解为E大一部现象级而并非传记类的电影 通过一种爱 表达了对社会的嘲讽 人生 哲理 比赛 生 死 一直在这种爱里选择 不知道是不是人物冲突超过了故事的发展 反而淡化了E大本身想双向发展的想法 BFA 十年前对电影的理解还真是清新脱俗 反类型的一种典型 解决类型问题之后或者之间升华 变形 类型本身为载体 架构的基础 类型本身需要服务于核
一看就是老人家拍的电影,除了无聊琐碎,其他都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