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前面一小段能笑一笑,后面越来越怪,袋鼠的加入太生硬了,单纯为了增加笑点而加入,结果让电影变得不伦不类;喜剧需要剧情的冲突,然而它的剧情又顺理成章得没有戏剧性,人物之间没有冲突,笑点全靠演技再撑着,但凡换了一个演员这片就一点笑点都没有了。
建议改名一起坐牢,演的人在月球坐牢,看的人在电影院坐牢。
8.5/10分。
瑕不掩瑜,我仍相信是一部能炸开疫/情之下沉闷已久的国内电影市场的好电影。
觉得给《独行月球》好评的都是水军的人请绕道【无剧透环节】优点1 含腾量很高,这部电影就像是为沈腾量身定做的大男主电影,不少飙车&操控航天器戏码让我觉得这个角色真的很帅优点2 喜剧+科幻元素(非硬科幻)+煽情融合得很好,能看出主创团队很有野心和创新想法。
很多笑点都能看出经过精心打磨的,前后呼应而不重复无聊。
优点3 特效画面极其出彩,拍出了宇宙壮美的景象和陨石降落的巨大灾难危机感,这大概是以后线上看感受不到的了,没有采用3D效果也有点可惜。
配乐也很出彩,其中有不少老歌很能调动笑点。
优点4 我真的好喜欢那只金刚鼠!
听说演员有认真学习研究过袋鼠,又有很用心的《流浪地球》班底,效果真的很好既有拟人态又很有真实感,前期提供很多笑点,后期又很能催泪,大眼睛长睫毛清清楚楚地在大银幕上看真的好可爱缺点1 电影时间跨度较大,而除了男主角独孤月以外,没有很用心地设计其他人物在时间流逝下的形象变化、行动改变。
(尤其是电影里还有小朋友。
)缺点2 (这点好像会微剧透)联合国全球广播绝大多数时候中文(马蓝星),偶尔又有一次英语,看直播的又全是咱们中国人看听汉语(剧组是不是有点缺歪果仁群演啊哈哈哈)。
缺点3 我再想想……感觉只写两个缺点怪不好的。
【以下内容涉及大量剧透】【以下内容涉及大量剧透】【以下内容涉及大量剧透】【以下内容涉及大量剧透】【以下内容涉及大量剧透】【未观影人士请速速撤离】【未观影人士请速速撤离】一、关于人设。
这部电影的人设都很真实生动,心理刻画合理细腻。
拿男女主角举例:独孤月,人如其名,是孤独封闭的存在,无亲无故,在逃生之际都会被人遗忘,他也确实以滑稽但机智的普通人身份,实现了从对马蓝星的小爱转移到了对全人类的大爱,最终成为了地球英雄的蜕变,这一过程一步步展现得很到位。
马蓝星,作为月盾计划主要领导人之一,行动果决而又心思细腻,有大局观念,也懂得自我反思。
有人说独孤月的转变过于突然,甚至他依然不是传统意义上心系全人类的英雄,而只是为了一点虚无缥缈的情情爱爱、为了马蓝星而已。
我当然不这么认为,从他在返回基地时宁死也要掉头去救回毒打自己多次的金刚鼠中,从他用很可爱的“我要回去给我家猫做饭了”拒绝面试官做维修工的话语中,都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内心很柔软、平等地爱着一切生命的人,绝对不是自私狭隘的小人。
平平淡淡的“中间人”也确实是他生命的底色,但不应该因此低看他一眼。
(拜托,最后化身于蓝紫色的地球星云之中,守护在地月之间,超级浪漫的好不好!
)非常戳动我的另一点,无疑是男女主角之间身心上的极高默契度。
马蓝星能第一时间反应到独孤月在月球上背道而驰前往长应湖的目的;马蓝星能在千里之外的无声中察觉到独孤月即将因失去重返地球回到人类群体中的希望而准备放弃生命,所以号召全人类用光点给予了独孤月希望(呜呜呜…这里是我第一次哭);马蓝星坚信独孤月会在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掉头拯救金刚鼠;他们都会收留并悉心照料流浪的猫猫狗狗;独孤月小心翼翼地追随着、关注着、爱护着马蓝星,而马蓝星也一直有敏锐地察觉到他的目光;他们都是热烈勇敢的人儿,都能勇敢地表达爱意、歉意与谢意。
“Yue & Xing”我第一次觉得英文翻译也可以很浪漫,是每次电影字幕上对他们名字的翻译。
星月相伴,而孤独的月,又守望着这颗蓝色的星球。
二、关于笑点与泪点的穿插设计。
全片的节奏感还是很强的,从纯喜剧、到笑点与泪点并存,再到最后让我泪如雨下沈腾都再不能把我逗笑(就像《海上钢琴师》里1900开着自己用两只右手在天堂弹钢琴的笑话,谁笑得出来啊😭明明就更好哭了),电影的情感调动性很强而又环环相扣。
在最后我在为独孤月的赴死哭得很难过的时候,又有很多他对马蓝星从一见钟情到默默守护的回忆杀,这其中不乏他无声流动的爱意没有被马蓝星完全忽视,画面柔和浪漫,很好地调节了我的情绪不会过于悲伤而是趋于平缓。
三、关于科幻元素。
谁来给俺讲讲为啥说独月科幻部分不严谨我本身就不擅长物理,也不是硬核科幻片迷,就偷个小懒拌匀一个我觉得很有内容的帖子。
适合主楼结合评论区共同分析。
我自己不成熟的小意见就是,不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人不用把这种电影作品当正统科普知识学习,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可以指正但不必以恶劣的态度借此跳脚诋毁这部电影。
毕竟这本身就是一部浪漫的非硬核科幻电影,为了剧情发展加入想象也是可以理解的四、尾声。
最后了,既想说说电影的结尾,也要给我这篇传闻收了不少钱的观后感收个尾。
这部电影的结尾里,独孤月凭着氮气瓶的加持,不可思议地穿越重重π+碎片的攻击推动着宇宙之锤抵达了π+,实现了定点爆炸,也化为了浩瀚宇宙间的星尘,栖身于这场悲壮的灾难留下的美丽星云之中。
这个结尾,让包括我在内的部分观众都联想到了国产科幻片的里程碑巨作《流浪地球》,也使之成为不喜欢这部电影的部分观众提出的一个争议点:是抄袭?
或者给一部本应带来从头到尾欢乐的喜剧片强行升华?
我首先反驳第一点。
无论是电影中袋鼠的设计,还是这个be式结尾,都是极高程度地还原了赵石的同名原著漫画,“抄袭”一说完全站不住脚。
其次,不少观众似乎被近几年越发糟糕的春晚小品和赵本山所说的“春晚小品最大的主题是快乐……我们365天都在教育中的过程中走过,就这一晚上你还教育他有用吗?
”给整魔怔了,似乎理所应当地认为一部喜剧作品,就应该除了快乐以外什么也没有,否则就是爱情喜剧科幻三不像。
事实上,120分钟的电影不能与10分钟的小品共同用赵本山的一家之言为评判标准,而所谓的“be”本身就是这个电影刻画的故事的必然结局,人们站在独孤月视角,必然为这么一个机智有趣的人灰飞烟灭而扼腕,但是在上帝视角,牺牲他一个人,换来的不仅仅是他所爱之人马蓝星的周全,还有整个地球和全人类的安全,这不能只用肤浅的be来概括,也并没有教育观影者面对灾难一定要学习独孤月的英雄主义牺牲小我拯救世界之意。
我还想多说一点,就是许多观众在评价喜剧电影时走极端、善用双重标准。
能让人从头笑到尾的喜剧电影就是像短视频拼接、是奶头乐合集、全都是俗套的蹩脚包袱,稍有故事情节、结局不是合家幸福类的,又是披着喜剧的外壳搞诈骗、一点都不好笑、很尴尬、强行升华。
而近年来喜剧作品的评分、国内相比于国外同类型电影作品的评分都持续走低(这似乎也与文化背景有关…好像又成了无解的题),我觉得是大家有些过于苛刻以至于“双标”,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宇宙这么大,我们还会遇见”是电影里高潮部分在大银幕上亮起的一行文字,马蓝星和独孤月不会再遇见了,她最后登月在基地门口看到的终究也只是独孤月的幻影。
她不曾读到独孤月写给她的情书(也有可能有机会哦),不曾伴着独孤月给她唱着喜欢的歌在落地窗前翩翩起舞,不曾和独孤月一起给流浪的小猫小狗喂食……独孤月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又和一切“英雄”一样孑身离去。
但是很高兴我能在豆瓣遇到你们如果真的能读到这里,你们就通过这洋洋洒洒稚嫩的几千字和我交谈了一番啦。
豆瓣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住下了很多孤独无依的灵魂,我们能在此相遇,也是一段缘分。
在下一次遇见之前,祝您早安,午安,晚安☺️
我应该是一个很矫情的人,看这部电影忍不住哭了好几次,所以是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才给了5星,很不欢迎觉得我是水军的人用很难听的话来骂我,我玻璃心受不起。
当然,我不介意任何人不喜欢这部电影、很理性客观地告诉我这部电影没有我想的这么好,然后推荐给我更好的电影。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我也希望我们的电影能越来越好。
未完待续……挖个坑,我先回家啦↑这个结尾我用来拖更好多天啦!
保留纪念哈哈哈2022.08.01
乍看以为是山寨版《月球》看着看着变成了恶俗版《火星救援》后来发现是漏洞版《流浪地球》结尾又仿佛看到了低龄版《地心引力》最后才明白是科幻版《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国产喜剧从来没给超过两分,但这次义愤填膺地怒刷了五星好评,可能是想把欠的评呗一次还清,也可能是终于接受了国足实力如此的现实。
片子教育了我们在全民居家隔离下,要做一名不甘平凡勇于逆行舍生忘死的顶流英雄。
为了顾全大局可以抛弃你,为了直播打赏必须援救你,为了人类命运还是得牺牲你。
货拉拉并没有错,是当事人自愿跳车英勇赴死;美团外卖也没垄断,毕竟月球上就这么一只袋鼠。
唯独两个地方,一个是回头拉袋鼠的揪心时刻处理欠佳,其实只需一句“如果没你我早死了”(开场拿药瓶事件)便可顺当回头;一个是马丽再出发时,沈腾应该出现在欢送的人群里,这次还是未能带上他。
我们都想做中间人,你以为是实力不允许,其实都是时代不得劲,它把你推到最前方,但大部分都成不了沈腾,而是化作了宇宙的尘埃,消失在互联网的记忆里。
“开心麻花+沈腾+马丽”,在片荒大半年的时候出现,怎么能让我不期待,可是第一天就跑去捧场的后果却是极度的不适。
我不明白,开心麻花的工作人员们是怎么想的。
既然故事本身是搞笑而荒诞的,那天马行空的设定当然无可厚非。
但是偏偏工作人员却想把这样一个没有太严谨逻辑合理性的故事放在一个严肃的科幻背景下呈现。
于是我们看到一只大袋鼠变成配角陪着沈腾一开始嬉戏打闹,打发无聊的时间,后来却慢慢变成仿佛只差不能说话的人一样,帮沈腾运输宇宙之锤,带着他月球地表冲浪飞行,最后还含泪告别。
于是我们看到和《流浪地球》非常相似的地球人都只能在地底下苟活的背景设置下,大家看起来一个比一个糟,却一个个守着电视,看一个月球上的人怎么打发自己的生活。
还不时呈现一些很无聊很尬的开心麻花式的“笑果”。
这个时候我因为还算合格的布景设置有点相信这个背景是真的,所以那些“笑果”带来的出戏感就让我特别尴尬。
最让我不适的时刻也许就是沈腾在袋鼠的牵引下的月球飞行和他最后推着宇宙之锤(话说这名字是致敬雷神之锤吗?
)奔向π+的时刻了,明明知道这些操作和《流浪地球》高潮时男主在坠落时完成一系列操作拯救女主一样毫无科学道理可言,但是耳边却是主创非常刻意营造出的英雄就义时常用用烂的宏大音乐。
这样一种你脑子在呐喊“太假了”,“电影主创”却仿佛在用手使劲把你眼泪搓下来的感觉,实在太违和了。
其实荒诞加科幻的组合也不是不可以。
像《火星人玩转地球》,里面外星人的设定就一眼假,故事也是纯恶搞,包括火星人被消灭的方式都像是个笑话,这样的电影,虽然也算科幻题材,但你绝对不会往严肃科幻方面想,看起来也就没有什么不适。
可以想象主创本身的意图,是希望打造一个《夏洛特烦恼》加《流浪地球》的超级票房大片,赚个盆满钵满。
可惜他们没有把握好荒诞类搞笑和科幻的平衡,也没仔细考虑过这两种题材如何才能相融,就这么生硬地把片子造出来了,呈现出1+1小于任何一个1的结果。
尝试虽然是好的,但是没有精心准备而失败的尝试以后最好不要再有了。
有朋友问我《独行月球》好不好看,这个话每个人见解不同,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哦哈哈我个人觉得好看,自从疫情之后,个人觉得好的影片是让我,有欢笑,有泪水,可以共情的那种,还有可以让我看到不带口罩的过去是怎样的,要是别人说没有什么营养啊,我想带给别人警示和人生哲理是加分项,艺术本就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算是给平淡的生活增添色彩个人还是很喜欢《独行月球》,虽然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独行月球的的名字,有点纪录片的味道,但其实开头的介绍独孤月给自己定义为"中间人",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他口中的中间人,既不拔尖,也不平庸,在这世上平平淡淡地生活着,但骨子里不可磨灭的是那份希望与勇气,要是能在遇到困难时勇往直前,在遭受磨砺时永不放弃,你就是自己的超级英雄!
或许有一天,你也会成为某个世界、某个人心中的顶流.其实,在最后一幕,我认为在之前独孤月已经创造了太多奇迹,是否会有奇迹出现 ,(不剧透哈哈哈,不说了)看了很多影评说是烂(烂这个字,让我每次都会想到火树银花)片,个人可以去理解,可能是逻辑不缜密,表现夸张,但其实主题的话是科幻喜剧嘛,就像我们情窦初开的时候喜欢一个人,我们可能会害羞甚至交流上会有词不达意,甚至情书上都会没有逻辑,但从来没有一句不是想表达我喜欢你,浪漫可能是这个影片想要表达的一部分,宇宙级别的浪漫。
我还想说其实最后的BE,也是很合理的,独孤月作为一个普通人,甚至可能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人,血肉之躯,比肩宇宙是不现实的,我当时想到的是独孤月已经创造了那么多奇迹,最后会不会也会,在我走出影院的那一刻我意识到,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就如同我们,拼劲全力逆行在这个大社会,如果说让他像惊奇队长这个是不现实的所以最后BE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我最渴望的地方,一直在你身旁。
宇宙之大,月球之远,总有人等你回家……
哈哈哈看完后去龙井路超开心
刚看完,我哭了打哈欠打的...我恨这片为什么俩小时 1/10《月球独行》,不能说是平平无奇,只能说是烂得一p,在里面可以看到《异型》《火星救援》《太空旅客》《流浪地球》等影子,但最重要的是像哪一部呢?
《上海堡垒》!
只不过把最后的"向我开炮",变成了"带我回家" 爱情,又是爱情,一句话没说上还成为3年生存寄托的一见钟情我不信!
观众就像片中莫名其妙出现的赤大袋鼠,无需过多解释,主角想你干嘛就干嘛,导演想拍什么观众就看什么。
喜剧片可以不讲逻辑,但不能反智吧?
中后段好不容易提到反英雄主义,最后又落入"带我回家"的必然。
简单回忆一下反智的点1 过了几年了 小女孩一点没变样,当然所有人都没变样2 全球直播,所有人都听得懂中文了3 全民以看直播娱乐为生,全都不干活没副业和兴趣了,真是现实主义作品4 一堆看起来专业的航天人员一天捣鼓独孤月那点破事,谁给的工资呢?
让别的团队做不行么5 过了十几年,宇航员身体素质仍然杠杠的,上个月球没问题 所以还是原来那几个老宇航员6 连续开车50多天的时候,袋鼠能控制不拉屎在宇航服里吗(x)暂时想到这些 👋🏻评论补充7 地球上手电筒和大灯的光 独孤月突破视力极限地看见了
影院现在没有爆米花吃真的是缺了点意思,前段时间看了月球陨落,再看独行月球还有点另一番意味。
开心麻花的电影确实能带来快乐,不过这次看的时候总觉得这个故事不像是国产,片尾发现是赵石的作品改编,想象一下《心里的声音》的画风,竟非常有画面感了。
影院上座率很高,一直到结尾再见之后才开灯,感觉也就是这样了,特效ok,剧情ok,笑点也ok,哭点也ok,就差了点爆米花🍿
一人一车穿行于寂寥广袤的环形山间,追逐着遥远寒冷的白色,无声而壮阔,令人屏息,可谓十足的科幻。
还有象征着草根文化的直播、大撞击后的末日废土、甚至是藏于点滴的亲切的中国味,所有这些元素令人惊讶地“调和”于两个小时中,毫不突兀,各司其职。
大杂烩的井井有条,有赖于喜剧片删繁就简的手段:旁白简述时间主干、人物脸谱化,宏大的叙事背后,实际只有一条故事线和屈指可数的几个角色,清楚干净得像月面的陨石坑。
相比于三流作品无谓地填充信息,这种留白使观众更有余力去品味有限的着墨之处。
影片的高明之处不仅如此,它还很擅长于打破观众预期。
譬如独孤月回头救袋鼠的一段,无论救或不救,如何描写,都难免沦为庸笔,唯独当观众都以为他准备狠心当恶人时,他声泪俱下地回头了,角色的内心矛盾、善恶形象就顿时跃然纸上。
再譬如,机械狗送电池的一段,倘若它有惊无险地一跃而过悬崖,那便是预料之中、平平无奇,但结果是主角光环出乎意料地失灵,独孤月看似陷入绝境,实际却为他的另辟蹊径作好了铺垫,当他骑乘着袋鼠雪橇腾飞时,柳暗花明的醍醐味已然淋漓尽致。
最后,想探讨一个小命题,这是否是一部英雄主义的电影?
私以为:是,但也不是。
独孤月一人抱着核弹冲向陨石,拯救了全人类,就结果而言确实称得上是英雄主义。
但这部影片与英雄主义依然有着根本上的区别,那就是“英雄”这一主体与其客体的关系。
寻常的英雄电影里,“被保护者”毫无能动性,从来只是衬托“英雄”伟大之花的绿叶。
但在这部影片中,独孤月的直播给人们带去希望,人们同样点亮灯光给独孤月带去希望,两者是互相救赎的。
而在独孤月牺牲的十几年后,人类凭自己之手重建家园,更是显而易见地揭示了其内在逻辑:尽管平凡,依然可以是英雄。
「在iPhone+、互联网+和Disney+之后,我们甚至迎来了“陨石π+”」可怕的是最后解说员真的从牺牲者手里抢过了“电影的话筒”,让主角的主体视角彻底沦为“我们人类”叙事下的一支分流。
“直播”作为本片最大的形式引子,同电影本身分割了内外两套影像、两批观众、两种观看。
里边看“自救直播”自救的那批观众,最终“动人的团结”服从于一个原则:谁掌握了直播流,谁就掌握了叙事。
而外部的电影创作者则没有这么大的权力,只得选择投放高度密集的梗、元素或彩蛋,试图击中分众市场背后不同的群体叙事。
——试着将片里的“解说员”激进地理解为“电影弁士”:这无关于他的立场和表述是否客观,而是因为他的“播出”不再与影像保持纯粹的分界和继承关系,跨入了对影像流本身的处理权与再创作。
再一次、“下克上”——错拼一个新词:「progapanda」这是将来中国主流电影叙事的一种可能形象、一种要么被遗忘要么被牺牲的“中间人-普通人”——btw,希望我不是唯一一个在中间桥段将沈腾幻视成库布里克的人🧐
一、沈腾实力诠释“中间人”“含腾量”可以说是众多影迷衡量一部有沈腾参演喜剧好不好看的金标准了,沈腾的搞笑实力毋庸置疑,《独行月球》以沈腾为大男主,含腾量爆表,好笑程度有所保障。
沈腾马丽的演技就不多说了,懂得都懂,本片中的配角们也挺出彩。
如果说早期的经典喜剧片喜欢将镜头对准底层小人物,那么《独行月球》中展示出的这个“中间人”概念,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原来“中间人”还可以成为一个人的特长?
其实对广大中国人来说,所谓“中间人”,其实并不陌生,可以算作中庸之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传统的中庸之道讲究不偏不倚,折中调和。
但是《独行月球》的中庸之道却守正出奇闯出了一片新的天地,这个“中间人”进可以成为超级英雄拯救地球,退可以混吃等死了却残生。
原来这TM就是“中间人”啊,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二、台词接地气,剧情年轻化,音乐很用心我能感觉到电影编剧有在努力地把台词写的接地气,更贴合年轻人的认知方式。
比如片中请了徐志胜讲脱口秀,用漫画的形式讲月盾机会的来龙去脉,让黄子韬出来自黑等等,都让年轻的观众可以轻易地捕捉到笑点。
比如时下吃瓜群众最喜欢看的他人大型社死现场,就被马丽摊上了,要不是她作为指挥长心理素质超群,估计换其他人当场就尴尬地溜了。
除此之外本片的音乐真的是超赞,在B站翻唱最火的腾格尔老师迎来了自己原唱的作品,根据电影内容填词的歌曲,搭配上腾格尔老师独特富有魅力的嗓音,实在是太震撼啦,听的人呢一激灵!
三、这部喜剧科幻片不缺想象力如果你没有提前看预告,你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被可怜兮兮落在月球上的沈腾,居然被安排了一只满身腱子肉的袋鼠来作伴,一人一鼠相爱相杀简直承包了前半段的大部分笑点。
刚子:“你对袋鼠的力量一无所知!
”
沈腾漂移救鼠的桥段,有没有漂进你的心巴?
虽然早有铺垫,但是我仍然被沈腾驾驭着刚才的狂奔镜头所震撼,这组镜头实在太有想象力了!
四、探月硬实力和影视工业硬实力的展现如果没有我国强大的探月能力、太空探索能力做支持,可能我们没有办法把电影里的场景做得这么真实。
如果不是我国影视工业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那么《独行月球》也不会拥有如此棒的科幻片质感。
相较于大部分喜剧片而言,本片的制作精良程度,动画逼真程度,都可以说是没有对手的。
这种制作水准,毫不夸张地讲,如果认真一点,不走搞笑路线,拍一部正经的科幻片也是够用的。
但是,如果你对《独行月球》的预期是超级爆笑片,可以让你从头笑到尾,那你一定会失望。
《独行月球》很优秀,也很好笑,只不过张吃鱼导演有着逗乐观众之外的野心,观众会为这部不那么“纯粹”的喜剧片买单吗?
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货拉拉或成《独行月球》最大赢家!
没有特别搞笑,另外虽然我很喜欢马丽和沈腾但他俩真的该减肥了
我承认我笑了几次,但每一次我都以为是一个引子,即将迎来一连串的大招,结果,都是点到为止,而且掉凳的笑点居多,感觉编剧功力不足。
就这,天王老子来了,这也是烂片啊
开心麻花这次做出了一部能让很多人刮目相看的电影!说真的,好久没在电影院大笑了,另外,沈腾的喜剧节奏是真的好,笑点几乎都被他的表演带起来的。
第一次剪科幻片。第一次看完成片。说真的,我感觉自己创造了一个宇宙🪐只想说谢谢屠老师吃鱼哥莉姐[苦涩]毕业论文的致谢就是我现在的心情了吧。谢谢对我“为爱发电”的引导者们!
非常流畅,特效也很合适,很舒服,非常好的院线商业片。我喜欢这个不是全员Happy的结局。我也喜欢女主是马丽,而不是其他美丽年轻的小花。马丽展现的干练成熟很符合年龄,符合角色,她不惊艳,但很美丽。终于有个国产电影的女性角色不是外貌美若天仙,但是因为她的工作格外美的角色了。看了都有动力努力了。就有一种这个电影全员都很用心的感觉。在现在这个时期出现,真好。
精神强奸*
煽情得有些犯规了。另外,刚子是美团派过去的吧?
除了尬笑,瞎扯到侮辱智商了。
不是所有感动都要用煽情来完成,情绪可以是以小见大可以是没有眼泪和哭相的,可惜。加上本来要走硬科幻才能煽情却又有不少硬伤,导致四不像。不过科幻场面还是挺棒的,加油。
麻花做大情节和设定的功力一直是非常厉害的,可惜小情节一直撑不起来,只有一些带梗的高光时刻。好比他们设定好了A点和B点,但是如何从A走到B搞得很草率。“都得死”和“中间人”的概念我是非常喜欢的,因为我本人就一直思考死以及活在中间。这部电影显然想要有所表达,但是又习惯于把一切掰开揉碎嚼烂了喂给观众。那个袋鼠到底是干嘛来了?人和活物的羁绊是很能共情的,但是也太开玩笑了吧。两位主演的演技其实容易让人代入爱情,但是情节上有点硬了。喜剧有假定性,但太空直播的镜头放在哪,导播又在哪。地球人(除了吹葫芦丝那位)除了给反应镜头就是呆着,我的小严良...片尾看到合作方有航天局,咋说呢,其实事情确实不能到准备好了才做,这片子的几个大的情节点其实都是挺有力量的。从A到B的路径不完美,难道就不出发了吗。"落枕"很好笑
还行吧,电影结束后喜欢的女孩牵起了我的手🥰
我的腾宝!如果一部片子个人魅力撑起所有,那所有的分数都会打给演员。ps:前十五分钟跟火星救援几乎一模一样也是ok的吗?
这片儿很好看呀!7.5绝对值的,豆瓣现在装逼的人真多。
豆瓣什么时候能对国产电影公平点
在影院看着看着就想快进…
真不理解影院里的人怎么笑出来的,浪费两个小时
难看,无聊,中年男人的意淫,太不值票钱
开心麻花作品序列里男性凝视和厌女的部分已经太老生常谈,但把这些放在一边,突然在想,烂片其实也在参与书写我们的时代,而《独行月球》甚至吊诡地和时代形成一种呼应:被官方叙事(配音的动作)剥夺了主体性和为自己发声权利的英雄模范人物,ta的本来面目如何是不重要的,作为观众的民众,也只能适时感动适时爆笑适时流泪,灾难来临生存空间逼仄的时候,通过捏造故事鼓舞人心远比其他任务更重要。电影里有演员(独孤月)、有导演/ 导演 / 编剧 / (亚洲部领导班子)、有观众(民众),这一套模式既是现实的写照,也正在完成对观众的教化,这在影片被寄予救市希望且市场表现不错的情形下更让我觉得恐怖且气愤,我们难道就只能看这些东西吗。
好的喜剧片已经稀有到但凡合格了都让人觉得是难遇的佳作。最后煽情太没必要了,保持前面那种混不吝的聪明劲儿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