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之盒
الدفاتر,The Notebooks,Les cahiers,Memory Box
导演:乔安娜·哈吉托马斯,哈利勒·乔埃格
主演:Rim Turki,马纳尔·伊萨,Paloma Vauthier,Clémence Sabbagh,Hassan Akil
类型:电影地区:黎巴嫩,法国,加拿大,卡塔尔语言:阿拉伯语,法语,英语年份:2021
简介:Maia和她十几岁的女儿Alex住在蒙特利尔。在平安夜,Maia收到了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她离开黎巴嫩时托付给好友的日记、磁带和照片。她拒绝打开这个潘多拉的盒子,但因暴风雪被困在家中的亚历克斯却抵挡不住诱惑,偷偷地翻看了母亲记忆的盒子,了解到母亲于内战期间在贝鲁特度过的动荡青春。详细 >
看不下去
#71st Berlianle# 主竞赛。仍是聚焦黎巴嫩内战及其后遗症的故事。视觉上有些不错的东西,比如女儿用手机拍下了母亲相册里的一组连续摄影,在手机相册里滑动的时候居然能形成一段连续动态影像(似动……),也得亏母亲家庭条件好,用胶卷跟用手纸似的。剧情编得还是比较大路货,其实我猜导演们的心思也主要是在那堆日记和照片上,其实本片的本质还是一个搬演形态的纪录片,不过情节和人物关系方面演绎的成分比较大,大概也是开发过程中逐渐变成一部故事片了。道具上花了大力气,一些段落的视觉上非常出彩。至于天生的数据库motif,导演们并没有好好开发,而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堆叠下来,我觉得还是相当可惜。
#Berlinale71
【黎巴嫩】亲情身份和角色的互换,女儿鼓励妈妈面对过去,打开自己 ,向自己倾诉- -旧事被这些材料串起,背后还是段更大的创伤历史和横跨数十年和几个国度的秘密深埋。打破那些战争电影的悲怆,或是近年来“双姝”故事无尽的时空拓展,它的角度更加轻快。如若没有最后堪称拙劣的重聚和“复古”众舞,可能会有更多好评;但加上了后,就矫情地犹如晚间八点档的“《错爱一生》小剧场”,可惜。
喜欢那些胶片烟花,但这个主线故事给人的感觉纯属为了尝醋擀了两斤饺子皮,最后还忘了买馅。本该只是个40分钟体量的中片才对。
2 NOV 2021 (3)
对这个片的赞誉程度从片中开始直接掉为0,前面有些处理photograph和postmemory的手法确实不错,但为什么要让妈妈和reja重逢😅😅😅过去的男人死在回忆里不好吗
不如像《革命之间》一样拍成纪录片
从盒子里记起当年的贝鲁特并没有这些高楼大厦,充满了各种关卡。记起那晚舞池的音乐换了,和朋友三个人抱在一起依偎。记起父亲在书房自杀后,母亲关上门补了几枪让他看上去像个英雄。在墓地已经找不到墓碑,该如何祭奠逝去的时光?当年卧室就是天堂,在那里书写的女孩,一不小心就将时代记忆写了进去。
焦虑贝鲁特是还生活在黎巴嫩的痛苦,是未来的棺材;这部则是是早早逃离但依然眷恋故乡的悲喜交织,是曾经的飞机。从私影像角度去看曾经崩溃逃离的人生,有些情绪变淡了,但不会消失。
唠唠叨叨
在新加坡看的,不能说是伟大的作品,但没有一直强调战争带来的痛苦,女主母女重回黎巴嫩的时候又是带着希望的,有两个场景感动,muezzin 在唱经时和母亲与多年老友重新相聚party时,有一点不明白,为何teta要把丈夫伪装成他杀?
结尾的重逢太三流。
战火中的手帐拼贴女孩的故事。手帐人觉得记录生活真的超级有意义,且不记录真的记不得生活发生了什么。还有连拍照片变成动态那段真的绝了,太喜欢拼贴式视觉表现青春最快乐那段的设计了。也感觉相比于照片,现在的vlog还是有很大的优势啊。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的世界消失了”,觉得非常心碎,和黎巴嫩告别,也和自己快乐又破碎的青春告别,以至于主人公最后重回故地的那种欣喜,令我感动到哭泣。
社交软件的提示音、画面中跳出的对话框、在胶片中重现的黎巴嫩……用如此花哨的方式粉饰战争记忆,不仅无效,而且令人反感。
24thSIFF#19|百丽宫陆家嘴 对于一个黎巴嫩导演来讲,电影主题无非就是个体记忆、媒介变迁、战后创伤,故事拍得支离破碎的,抓不住重点,节奏控制得不太好,母女关系又太平,情感欠铺垫,只靠一些信息载体的转换来营造所谓的史诗感,想要面面俱到但却只能做到浅尝辄止。
没看完。
多半星
A beautiful story and a full of love world. Remember to love, remember to recall the love. Love is always there, around you, and waiting for you.复古轻快地方式叙述着悲痛的故事,是多么的爱这个生活才能以如此视角来叙述。生硬与活泼同时展现在电影中,一次次用浪漫的口吻讲述浪漫的爱。是一部治愈的放松的电影🎬,空闲时可以看一看!btw,soundtrack很喜欢,复古迪斯科?哈哈哈
意外地喜欢,回忆是一个人的构成,当我向你展开我的回忆,我向你展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