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贡小姐的故事不是爱情悲剧,是每个人都执念太深的悲剧。
克里斯执着于在荒诞战争里的寻找存在的意义,金执着于她理想中的爱情,工程师执着于他的美国梦,艾伦执着于她的婚姻,岁执着于过往时光留下的承诺,到头来只有约翰一个人有勇气面对现实。
一帮美国大兵在夜总会里醉生梦死。
在国内的时候,他们无力抵抗国家机器的碾压,征召入伍,远赴重洋,打一场无意义的战争;在越南,他们也感受不到自己的牺牲和奋斗有什么切实的意义,人人都知道西贡要陷落了,此时此刻也只是在做最后的无畏挣扎。
你的世界毫无意义的时候,你也很难得再掀起什么水花活出什么人样了。
克里斯的境遇和本质上和其他的大兵也没什么不同,只是大家惯用的买醉方式他已经厌烦了而已,就突然之间觉得自己是“不一样的烟火”了,非要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是这场荒诞战争里有意义的存在。
他的证明方式就是自己可以从欢场上拯救一个少不更事,受人欺凌的女孩子。
要说克里斯对金爱得有多深,恐怕没有多深吧,他爱的是自己在战争中的理想。
无依无靠,身陷欢场的金在夜总会里用凄凉的歌声坚定地唱到,“我不止你们眼前所见,我怀揣着无数梦想”。
是啊,疯狂堕落、战火弥漫的西贡,一个少不更事的乡下姑娘,在这个堕落疯狂的风月场,却相信自己有更大的能量,相信自己还有梦想,怎么能不触动同样为环境所困,想找寻出路的克里斯呢?
然而与金一夜欢愉之后,克里斯的第一反应也不过是质问上帝,“这里本来没什么好留恋的,为什么让我度过一个这样的夜晚……为什么是我……我帮不了她……西贡在堕落……但如今我走的时候却会记得她”。
克里斯内心深处清楚得很,他碰到的金其实只是压抑西贡服役生活中的一首插曲。
只是金讲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时,克里斯觉得自己可以证明,那个曾经觉得“我麻木不仁”、“电视里的(越战)新闻和我没有任何关系”的迷茫美国士兵能找到一点真切的存在感。
通过与金建立起的爱情和婚姻,通过给一个在战争中毫无庇护的女孩一个避风港,来证明这场残酷无意义的战争里,自己还是能做点什么的。
不幸的是,“做点什么”只能在战争这个特殊的场景下存在。
战争结束,回国之后的克里斯常常在梦中呼唤金,他呼唤的是真爱吗?
恐怕不是吧。
他执着的是自己在战争中未完成的理想,是那个在战争中试图拯救一个女孩,来证明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意义的理想。
不幸的是撤退时他错过了带着金一起走的机会,克里斯的梦和他梦中的金,投射的就是这个破灭的理想。
和平年代的克里斯,甚至一时无法接受,金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他不知道如何安置这个孩子,他更不知道如何安置金的爱。
他的反应和选择一点也不出人意料,因为他所执着的理想,是在战争中拯救一个受伤害的人,在与现任妻子谈话的过程中,他说“从她的眼睛里,我感受到了痛苦……所以我想拯救她,保护她”,所以说到底,克里斯追求的是一个在战争中证明自己有存在意义的执念,爱情只不过是他的具体实施措施罢了。
在得知金于战争中存活下来,他的理想就实现了。
虽然金是靠自己的坚韧活下来的,克里斯却并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克里斯理想之外的事情——金的爱情,金给他生下的儿子,本质上都并非他的追求,他自然不知道如何应对。
片尾,金的死又唤起了克里斯的无限悲伤,因为克里斯所执着的那个理想——拯救金这个在战争里饱受磨难的灵魂——最终还是破灭了。
说得更悲哀一点,克里斯从头到尾追逐的都是自己的理想,金是他战争时代的理想。
妻子艾伦是他和平年代的理想,他对艾伦说“很多人回来之后没办法过上正常的生活,而我有了你”,这也是他为什么战后决定不再接受金的原因。
可悲的是克里斯只能播种理想,却无力去实现理想,或者去承担因此可能带来的种种后果。
和克里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战友约翰。
开篇在夜总会疯狂花天酒地的约翰,比其他人都更有勇气面对现实。
和所有人一样,约翰知道战争是一滩泥淖,这样混乱的境遇里,没什么比在夜总会夜夜笙歌更能打发难熬的日子。
和克里斯不一样,他没有执念,有的只是对现实清醒的认识,约翰“曾经以为,等自己回家,便会毫不在乎”,当他意识到”那段日子会成为生命里永恒记忆“的时候,他决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在战争年月里出生的孩子,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参战士兵和当地妇女生育的孩子。
约翰在战争时期的挥霍、癫狂与空洞是真的,约翰在战后担负起的责任也是真的。
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克里斯,无法面对战争的残酷,所以执着于在无谓的战争中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而他的执念却只是执念,是自己为自己编织的梦想,在现实生活中,不堪一击。
金和她的表哥岁执着的都是爱情,当他们发现物是人非的时候,也就是理想破灭的时候;艾伦的执念就是她的婚姻,她相信有一天,自己可以“拥有完整的克里斯“,也有那么一瞬间她觉得自己“可以找到力量让克里斯自由”,最终她还是让克里斯在金和自己之间做出选择;工程师的执念就是美国梦,这可literally是一场梦,美国白日梦,所有的期盼都是工程师脑中的臆想,既然是臆想,没有实现途径才是正常的。
除了勇敢面对现实而获得救赎的约翰。
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执念付出了代价,这出悲剧不是西贡小姐苦侯爱情却不得的悲剧,是每个人身陷执念却无法自拔的悲剧。
难以想象战争带给人们的是什么?
妻离子散、国破家亡、“施暴者”终日活在阴影之下,但依旧会想起牢笼外情人孩子们那渴望的眼神与无助。
当权者是否可以考虑下带来的伤害,对一个原本平静的地方。
他或许是幸福的吧。
两人都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在思索是否自己该退出,成全他,她们深爱的男子。
开始自己还在想要给小金一个说法,但最后变了,他不能在伤害一个女人一个爱她的女人,应该拿出自己的态度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坚定好吗?
这是你的责任,当初你许下的诺言。
Kim等了那么久,她心中心爱的那个他,无论一路多么艰苦一人带孩子。
她的愿望就是把孩子带给他,若最后小金说,那一夜我们离的是多么近,在抱我一次好吗。
Kim只有他,他所有的爱所有的寄托在最后,用他的枪(用来保护她的枪)来结束一切,她深爱着他不会让他为难,小金知道还有孩子,还有那个女人会陪他一起走下去。
一个平庸的西贡女子,对时代的荒唐的控诉。
亏待了那一代人,永远无法弥补。
或许就只能有时间了。
在朋友的推荐下看完了《西贡小姐》,爱情其实不是本剧的中心思想,它是那个时代下人性的缩影。
我们看到有由于原生家庭给他灌输必须压榨女性的利益才能生存的工程师,所以他不觉得这是一个不道德的行为,贩卖欲望的确很诱人,但同时能力和野心不对等,这点在他到了曼谷之后,干的工作比之前更低级里面影射出来,所以即使他在美国也不可能实现美国梦,说到底还是普信。
因为太年轻实在非常缺乏人生经验,又生在战乱时代的KIM,遇到Chris她认为会是她的“救赎”,不少人说这是对东方女性的刻板印象,但确实,这是年代,阶层,以及和她受到的教育使然,所以Chris 的再婚,无疑对执念少女而言是毁灭性的打击,因为他当年走了之后,Kim全靠这份盟誓寄托存活,再加上为子杀人的内心谴责,生活太苦,至郁性太高把她逼上了绝路。
Chris其实是一个年轻,迷茫的青年,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年龄里面应该何去何从的时候,就被推去需要实行责任过于重大的任务上,这跟现在很多迷茫的年轻人『被安排』一样。
他对Kim更多的会是怜惜和同情,因为『被需要』所以他的自我价值在当下就被认同了,即使他们后面真的走到一起,也很难有happy ending, 同情也并不是爱情,他对kim的内疚是源自于他其实也很懦弱。
至于Chris 的妻子Ellen,独立,有同理心,但同时也卑微和自私,Chris选择她,是因为她是最愿意包容他,并且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和爱他的人,他们还有共同的人性特质就是伪善,相似的人相遇,才会走的更远。
每个角色的故事,单独拿出来看都是很好的剧本,碰到一起的人生轨迹擦出的火花也造就了这个故事。
全剧每一个细节都在阴阳当今的美国社会,无论什么时候拿出来看,都在反复横跳凌迟,绝!
相比于悲惨世界的剧情音乐看一遍以后就能牢牢印在脑海,这部戏的音乐看第一遍以后我一首都记不住,没什么特点,但是多刷几遍以后才慢慢品味出音乐的魅力,开始朗朗上口,欲罢不能。
而剧情方面 却是没的挑剔,格外地动人。
我一个大男人看到Bui Doi那里就泪奔了,最后结局沉重得让我很想抽烟。
标题是西贡小姐,故事内容其实是那个年代下南越人和美国大兵的普遍故事。
Kim的爱情,是当时战争大背景下的缩影。
这部戏不是爱情剧,不是爱情剧,不是爱情剧!
男主Chris对于Kim来说不光是对有正义感,懂得尊重与呵护的白马王子的爱情,更是自己和儿子的希望!
而纯洁,受过苦的Kim对于Chris来说,是能激发出作为美国大兵的自己,心中那被现实麻木,埋没,却没有泯灭的淳朴与善良,以及正义感和责任感 (至少他是真的想做好事的)的救赎对象,让他终于觉得来越南是能做一点有意义正能量的事;在我看来,本剧是类似渴望那样的社会伦理剧,主题描述的是战争下的小人物,描述的是战争对小人物的影响,以及战争的代价,主题是也是反战。
剧里面每个人物都做了当时他们立场上能做的最好的或者他们觉得最合理选择。
因此每个角色的言语和行为,都能被理解。
也正是因为所有人都做了对的事,最后的悲剧结局才冤孽,才那么无解,才让人叹息。
看完剧以后我对美军vs越共的越南战争又有了新的感触。
想想看,中共对国民党,不也是北越对南越的关系?
在一边看来共产党代表的是进步,是解放,是让人民站起来的光明力量,另一边看来却是共产,是是压迫,是掠夺,是未知的恐惧。
难怪对岸的民众会对大陆政权如此的戒备和抵触。
但是真实的共产党到底是善还是恶?
大陆在红色旗帜下到底是崛起了,越南在越共体制下也过得不差,但不可否认百姓都在建国初期付出了惨重代价。
而当年逃到海外的难民,现在看来生活得也就那样。
台湾更是现在成笑话了。
我在澳大利亚,当年越南来的难民当时在社会底层,现在还是在底层;英语差,穷人多,窝在越南社区出不去,然后这里成长的越南少年很多人产生身份认同迷失,成为社会问题。
所以在战争里,到底哪方是善,哪方是恶?
哪方是对,哪方是错?
真的不是脸谱化非黑即白能说清楚的。
我问我自己。
如果我在当时的南越,或者解放(沦陷)前的南京,我是逃还是不逃?
我逃了以后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不逃的话又会怎么样?
我说不上来,我不会知道怎么抉择。
从剧中我只看到了战争的悲哀。
愿世上不再有战争,不再有让人无力的悲剧。
2021年8月16日更新:昨天是阿富汗喀布尔沦陷/和平解放日,今天的新闻是在阿富汗有民众轻吻塔利班,而美国大使馆 又 开枪打死了5名想挤进撤离飞机的阿富汗人…我又刷了2遍西贡小姐,又看哭了。
但愿阿富汗没有Bui Doi,没有阿富汗小姐。
但愿美军及其联盟退伍老兵能少一点PTSD,但愿美国政府能吸取教训;但愿阿富汗人民继往开来,创造和平幸福稳定繁荣的生活。
但愿祖国和平统一。
故事的开始发生在越南南北大战末期,北越对南越发起猛烈进攻,尽管有美军支持,南越还是节节败退,傀儡政权朝不保夕。
女主Kim失去双亲之后沦为妓女,第一次接客时就和美国大兵Chris一见钟情。
Chris问天问大地还是劝自己接受了宿命的爱情,在战争环境下原本迷失自我的大兵不合时宜地陷入热恋。
美军随时准备着撤退,Chris也下定决心带Kim一起回国,无奈造化弄人,撤退前夕被困在使馆的Chris无论如何都无法与Kim取得联系,直升机起飞之际仍然在探出身张望,却连离别的话也无处诉说。
三年过去,Chris早已遇到了包容他治愈他的女生,但在午夜梦回时分还会想起Kim,甚至脑补过他和Kim的孩子。
他不知道的是,Kim真的生下了他的孩子,带着孩子在贫民窟躲躲藏藏,依靠曾经的美好回忆、对他的思念、对他会来接自己的期望以及对孩子的母爱,支撑着活下去。
最后等来Chris早已另娶的消息,Kim彻底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在将孩子托付给Chris夫妇、即将与Chris久别重逢的时候,她选择用三年前Chris留给她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命为孩子打开美利坚的大门,永远留在Chris的心里。
这部剧被吐槽最多的是痴情亚女为爱苦等负心白男的三观。
我倒是认为,这个故事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非常真实,并且BE得合情合理。
娃娃亲表哥看似有情有义,实则是个偏执狂,得不到的就要毁掉,Kim不接受他的追求,他就编排Kim 利用职权指挥士兵殴打恐吓Kim,还想要消灭Kim的孩子,因为这个孩子的存在是对他的侮辱。
令我比较失望的是,Kim为了保护孩子杀死表哥以后偷渡泰国,又继续重操旧业出卖肉体。
养活自己的方式过于局限了,即便是在那个年代。
没看出Chris渣,每一个选择都能理解,真的爱过也真的有了新的生活,愿意负责但不能抛弃现在的爱人。
工程师,全剧唯一专注搞事业,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
开场的妓院也是很丰富的群像,从初见的不友好到遭遇冲突时的保护再到婚礼时的羡慕祝福,人物塑造我很喜欢,the movie in my mind很好听。
黑人朋友John的唱段也好听,但后知后觉对贝度群体的善心人设有点割裂,美利坚就是这么虚伪吧,挺讽刺的。
是的,西贡小姐的剧情会被冠上“直男癌剧”“白人至上”等一些标签来诟病,于是我一般用以“人家只是想讲一个时代背景下的真实故事嘛”这种角度来为之说话,但在第N刷之后,我也感觉到西贡小姐的人设逻辑不乏问题(比如以kim的出身和她对爹妈相框的呵护,她毫不在乎爹妈的娃娃亲誓言和对白人嫖客灵魂层面的一见钟情显得不真实)所谓现实主义戏剧的真实性也不能为之建立了。
疯狂批判、而又批判的浅薄,卖力嘲讽、却又像哗众取宠,好吧,恐怕得承认,在模仿普契尼的《蝴蝶夫人》的剧情中,miss saigon做的远称不上完美。
对于这部音乐剧的思想高度,自然也不能太细挖深究了。
但时常思考miss saigon的负面评价,丝毫没有影响它是我心中最爱的一部音乐剧(可能情感永远都无法太理性了哼)其重要原因就是这二十五周年表演真是太太太太太完美了。
东西方元素的音乐完美的切换,弦乐,鼓点,甚至意义物件的声音(直升机的螺旋桨扇起西贡的尘土)都无比和谐的共融在一起,当序曲一响起,马上就把你带到那个战乱下的东南亚土地。
舞台和灯光方面,把chris家的床架在kim的茅屋上面的时候,也让我第一次感到戏剧独具的魅力,那种冲突和矛盾排山倒海的淹没了观众,两个女人都在I still believe,但你知道,注定有一人要触摸起对岸那虚无的绿灯了。
演员方面,可能也因为镜头捕捉和后期剪辑的功劳,表情细节极其细腻,kim抱起孩子脸上的坚毅和柔弱无助起起伏伏,分分钟让你叹服,表演基本功的扎实连我这样的门外汉都看的明显。
当音乐、舞台、表演都能让你感觉登峰造极的话,那么能组合在一起的音乐剧自然也就带给你最大化的耳目享受了。
于我而言,悲惨世界是带我入坑的音乐剧,我自然也是非常喜欢,但与西贡相比,有点过于“光伟正”,歌剧魅影的音乐比起西贡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经典曲目和经典曲目之间的桥梁显得无趣,故事性和西贡一样都很二流,但人家西贡至少二流的很充实嘛,而德奥剧和法剧在我看来,曲子与曲子之间的差别很大,不像西贡那样有一而惯之感,而像一些演唱会。
可能这么纯粹的主观表达会让人不适甚至讨厌,但如蒙田和梭罗等所为主观表达所辩护的观念,他们都希望人的自知之明一定要胜过他的“知人群之深”。
而艺术的魅力也只是体现在一双又一双独立具体且不同的眼睛里嘛
they both believe
这玩意就算它形式再好,都不能给超过两星的评价,太傻逼了。
除了拥有令人极其脑溢血的恋爱脑情节以外,还完美诠释了“文化挪用”这个词所指行为的恶劣之处(与文化交融的区分点在于是否充满了白楠老登的侵凌性和对借用文化对应群体的污名化)而且甚至不仅文化挪用,还有文化误用:于是我们就可以看见一个韩国男性在中国陕北的擦乐声下强迫一位穿着奥黛(越南民族服饰)的菲律宾女性与他完婚,而这位女性在诡异的使用日本筝作配器的小调音乐下反抗他的演出段落......然而,这些被“误用”的乐器,反而还成了这部音乐剧音乐的一大亮点......天杀的,到底是哪个美军养的把这部剧和其他三部剧一起,并称为四大音乐剧的?
Totally overrated,Totally trash!
骂完了,亮点还是要讲一下的。
如果不考虑服化道上的文化误用,那么他整个舞台到,视觉呈现效果还是不错的。
于我而言,最好的段落在与军人对峙/回忆大使馆悲剧/工程师幻想这三段,其中最喜欢工程师幻想,其他拉皮条的部分一点都不喜欢。
本片塑造的最好的人物其实就是拉皮条的工程师了:他有梦想,有口才,有情商,善于把握时机,对于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如果他不拉皮条的话,可能是全片道德品质最高的一位(黑人?
黑皮白左罢了,如果他不在他那个位置上他不见得会做的比工程师好)这也是我全片看着唯一乐的地方但这个音乐我真的只能说很普通了,同样是基于越南民族音乐(?
)香清huong thanh做得东西甩这玩意100条街。
都是法国制作人,迪士尼公主音乐骡子做的东西怎么好意思代表越南音乐的?
也配叫勋伯格这名?
全篇有特色的唱段全在工程师身上,工程师是真男主也(分开打个分吧剧情:10-20-10=-20服化道:80-20-10=50音乐:50-10=40总:-20*0.3+50*0.2+40*0.5=24
意识形态或者说政治相关的内容比重过高,导致观众不知道该把注意力放在哪里。
是批判某个政府还是为两个主角的爱情揪心?
艾伦的戏份也过少,在她出场时在观众心里她就变成了一个小三的地位,后面又直接和金起正面冲突,少了让观众在双方间犹豫不决的空间。
花了大量时间给工程师独白,讲述他的野心与美国梦,却没给时间对接下来的男女主角的情感冲突做铺垫,导致最后的冲突爆发时显得非常突兀。
确实制作和表演都非常好,就是有点可惜了。
看了之后我倒是get了Kim坚守的那个梦,虽然世界、她的“丈夫”、皮条客都对她撒谎,但她没有欺骗自己的心。
即使是错付,但是在贫民窟站起来开枪我真是被震撼到了……比起蝴蝶夫人可以说是一种形象的转变,从纯洁的单一形象到坚强站起来反抗,但还是没有摆脱受苦的殉道者形象(老基督教文化了这是)。
Kim被清算也正是战后那些被外国入侵过国土的国家的失足妇女基本盘吧,管你是被迫还是如何,冠上个荡妇头衔游街枪毙完事。
需要的时候让女人出去卖淫养家,回头把你打死正好换个新奴隶压迫,嘻嘻。
工程师的定位是个滑稽角色,很多讽刺”美国梦“、人性的点都在这了——开头的西贡和曼谷,他没有变,这里什么都没变。
虽然不太喜欢这种总是有有色人种扮演的滑稽角色(而且这还配上傅满洲胡),但似乎在这部剧里设计一个白人滑稽皮条客也不会很恰当。
Kris老懦弱白男了,他就是被讽刺对象,当然也是目标受众“反思者”的写照:优越的条件可以让他自己的创伤被抚平,忘却被留下、还困在原地的受难者。
虽然能看出剧的目的是讽刺美国的搅屎棍行为,但也不难看出是以白人本位去“反思”、去“感动”,目标受众并非我这样的黄皮猴子。
表哥我是真没看明白为什么有人同情,包办婚姻来找“媳妇”,人不喜欢你硬要纠缠这叫做“痴情”?
我愿称之为这是《今日说法》“一男子跟踪求爱不得十刀捅死女子”越南ver.高高在上来施舍,强迫别人,最后要杀了人儿子,然后“我爱你啊!
”。
他和Kris是渣这个字的两面哦,那些夸“伟光正”的人我只能理解为老沙文主义or绿帽恐惧症患者日常发病。
作为音乐剧音乐还可以,歌还不错,但感觉有点太过卖弄色情,剧本写的讽刺水平实在是低水准。
本剧的创作者之一勋伯格曾看到过这样一张照片:“一个越南妇人,手拉着一个混血儿不肯放手,远处一架直升飞机正在等待这个混血儿上机,载着他去美国万里寻父。
”正是在这张照片的震撼之下,他萌生了创作的灵感——他想到了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的故事,决定以越南战争为背景写一部音乐剧。
由此可见,无论是剧外的创作背景,还是剧中由混血儿泰的身世引发的一系列剧情走向,都绕不开越南战争结束后美亚裔的安置这一现实历史问题。
越南战争期间,有不少美国士兵与越南妇女进行结合。
如果二人属于合法结合,战争结束后美国父亲可能会带着妻儿一同回到美国。
但多数美国士兵与越南妇女属于短暂的结合,在此情况下怀孕的越南母亲,出于宗教信仰与文化压力,最终还是会让孩子出生。
这些孩子拥有越南国籍,但其明显的美国特性以及父亲的美国身份使他们在越南社会中备受排斥,在越南人眼中,这些混血儿的存在是越南妇女“背叛”祖国的证据。
《西贡小姐》中金的表兄岁正是因此想要杀死谭。
当时美亚裔在越南社会中生存艰难,他们大多处于贫困当中,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促使有些美亚裔开始对他们的父亲所在的国家抱有期待,希望能到美国去寻求接纳和身份认同,也希望可以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
而在美国方面,政府和社会对美亚裔的态度在最初并不友好。
直到越南战争失败,为了挽救形象,确保美国在与苏联共产主义的对抗中占据优势,里根政府才改变外交政策,企图将战争的失败淡化,突出美国在战后集中力量对共产主义的受害者——战俘、难民和美亚裔进行拯救的行为,使自己变成越南的“仁慈救星”。
同时在全球冷战的背景下,鼓励收养美亚裔可以有助于缓和美国和亚洲之间的紧张关系,防止亚洲国家进一步倒向共产主义。
这类鼓励政策在《西贡小姐》中也有所体现,战争结束后克里斯的昔日战友约翰正在为一家帮助美亚裔寻找美国父亲的机构工作。
约翰在大会上发表演说,与其他的退役士兵一起呼吁那些作父亲的人负起责任来,帮助他们的孩子。
约翰通过自己工作的渠道得知金还活着的消息并告知了克里斯。
而谭的存在却让克里斯纠结万分——这会让他的生活陷入麻烦,因为他的妻子艾伦还不知道金的事情。
最终他们来到曼谷寻找金,艾伦率先见到金并说明他们只打算以寄钱的方式救济她和谭,金在被背叛的无助和对未来的绝望中开枪自尽。
音乐剧的最后,金奄奄一息地倒在克里斯的怀中,而艾伦则向谭张开了怀抱。
金的悲剧也从侧面反映了美国法律相关内容的缺陷之处。
当时美国法律规定,父亲属于美国公民而母亲是外籍的孩子,只有在其父亲承认的情况下才能够成为美国公民。
因此,如果美亚裔的父亲没有认领他们,他们就无法获得美国公民身份。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被迫害,许多母亲销毁了可以证明他们美亚裔身份的出生证,或是可以证明其美国父亲曾经存在过的照片和文件,以此来消除曾与美国人交往的事实。
然而这样对美亚裔出生证据的破坏,实际上抹去了任何可以证明其拥有一个美国父亲的合法性的书面材料,混血儿母亲的“冲动行为”也为其之后移民美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由此可见,若要解决美亚裔儿童的安置问题,美国的相关法律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而这个过程是较为缓慢的:1979年美国推进“有序离境计划”,允许来自越南的移民和难民出于家庭团聚和人道主义原因离开越南,其中就包括了美亚裔及其直系亲属。
然而美国当局并没有将美亚裔儿童列为美国儿童,而是将他们当作普通难民来对待;1982年里根总统签署了《美亚裔移民法》,如果美亚裔年龄在十八岁以下,则应事先与其母亲做好协商,使其母亲同意让美亚裔独自进入美国,而这条法律又将美亚裔的直系亲属排除在外;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亚裔归国法》,允许美亚裔申请移民签证,且可与其配偶、子女、母亲,或近亲一同进入美国。
这一政策使美亚裔成为了“宝贵的商品”,很多“假家庭”纷纷出现,他们假扮成美亚裔的家庭成员,以替美亚裔支付移民所需的高昂费用来换取移民美国的机会。
《西贡小姐》中的夜总会老板传一直有移民美国的梦想,他在得知了泰的身份后便将其看作是自己前往美国的敲门砖。
不过音乐剧中的故事发生在1975—1978年,与实际情况有所冲突。
而八十年代美国拍摄了大量美亚裔归国的纪录片以彰显人道主义精神,挽回美国形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结合身为法国人的勋伯格因一张照片萌生了创作灵感的经历,或许也不难推断美国的美亚裔安置政策与宣传手段确实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难以忽视的影响。
美国政府和社会对美亚裔儿童安置问题的解决一直持续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如果说战争期间起主要作用的媒体是纪实性较强的电视新闻、报纸报道和照片,那么战后媒体的种类则更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私人信件、回忆录、小说、戏剧、电影等纷纷加入有关越战的叙事。
诸如安置美亚裔这类对战后创伤的“抚平”行为也饱受各界关注。
而这段历史又反哺至文化艺术领域,催生了《西贡小姐》的诞生,《西贡小姐》强烈的历史感也就呼之欲出了。
它涉及了越南战争的诸多方面,从美国大兵与越南妓女的爱情,到将移民美国作为自己终身目标的夜总会老板,再到战后生活在夹缝之中的美亚裔儿童……由两名法国人创作的《西贡小姐》,或许也反映了身为旁观者的他们对越南战争的记忆和思考。
而在故事之外,移民成功的美亚裔也面临着受教育水平不匹配、种族歧视、就业困难、难以融入美国社会等一系列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亚裔的身份认同和归属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这些东西是我的课程论文节选⬇️这是我真正想说的 战争本身带给人的更多的是直观的震撼与悲哀,而战争的遗留问题往往能引发人们最深刻的思考。
《西贡小姐》最让我感到愤怒的点是我没看见创作者的思考到底在哪里。
勋伯格自己说由一张关于美亚裔儿童的纪实照片生出了创作灵感,在《西贡小姐》里却还是将其压缩在了一个自以为凄美的爱情故事之中,视角仍然来自于自以为仁慈悲悯的“高贵”西方人。
照这个脑子就算你和鲍勃利是法国人有爱国情怀加成,创作的《悲惨世界》要不是有雨果在八成也会是一坨💩。
Lea好美好棒诶!但这个不管种族还是性别凝视都蛮【使人无语的,除了主motif好像也没有太深记忆点…American Dream的number是尝试尖锐结果闹剧化软处理的,典型殖民叙事(?
没有特别震撼到我的唱段不像法扎德扎巴黎圣母院那样让我全程鸡皮疙瘩不知道是不是语种的问题竟然第一次觉得英语不好听了全程看女主像鳄鱼一样张嘴并且这个剧情怎么就那么奇怪呢看的浑身不舒服男女主之间的感情我就是带入不了无法产生共鸣啊全剧仅让我有印象的两个唱段是美国妻子艾伦的独白和工程师的美国梦
满眼的西方价值观和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这剧应该被封杀
故事不喜欢,三颗星全给工程师,美国梦那一段太浮夸,没办法,我就是最爱这种戏码
舞台剧能剪成电影的感觉很厉害……但确实太直男了
音乐8分,剧情1分
只有engineer活得真實
全程不适各种翻白眼儿。白男对东亚的想象也就这样了,令人作呕~要不是为了喷这破剧有理有据,早弃了。所以当时就明白了为什么华裔作家会创作出《蝴蝶君》来打脸欧美白男。欧美白男对东亚,尤其东亚女性的想象,充满了一厢情愿的自恋自我陶醉,过了这么多年依旧是《蝴蝶夫人》式的,啊呸!我甚至想东亚裔演员居然就能忍受羞辱接下这种戏,也太不容易了吧。难得有黄色面孔主演音乐剧,还是这种破玩意儿,太丧了吧~而且,我超级难以理解,豆瓣怎么这么多人打高分?歌曲没有一首能记住;对东亚的想象充满恶臭;据说是反战,可边儿都挨不上。真行。
每个人都演的特别棒!AB的Chris很有特点,前半段少年气满满,个人认为后半段的Confrontation比original处理得好。【听到天荒地老哭到眼球爆裂
在抒情、叙事、冲突等场景上错落有致。但其内涵却是白人浓浓的种族优越感和隐藏在其背后深深地固化的“东方主义”观念。问题是有些人看见西方的觉得就是好的,还跪舔得不行不行。
第一次看音乐剧。人物很脸谱化,情绪由歌声表现,显得单薄。
震撼!终于等到了官录版,想去补读越南史~Engineer全场最佳,演技爆棚,简直太赞了!
爱死两代kim和chris对唱那里了 so sweet
牛逼嗷,杀了女方父母,让女方生混血杂种,最后还得自杀让小杂种去美国当难民,这种歌剧是怎么和悲惨世界相提并论的
美国人的意淫片除去导致看了一半看不下去的价值观,舞美还是很不错的,韩国演员演的男二号帅得有点出戏。。。
唏嘘。
加一星给Jon
一直想看,终于得偿宿愿。不愧勋伯格的作曲,不愧麦金托什的制作,曲调很动听,场面很华丽。之前看过的一部纪录片《在越南的最后日子》,对欣赏此剧蛮有帮助,剧中也用了当时纪录影片的很多镜头。但最后一曲“工程师”的冗长演唱,不是太喜欢,有些破坏整剧的气氛与结构。
西方人对东方女性的想象,异域想象,和《蝴蝶夫人》一样一样
打高分的都是奴⭐刻进骨头的jianz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