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故事情节真的是老套中的老套了,跟去年的《爱情与灵药》大同小异。
但是,抱着轻松的心情欣赏一下健壮的俊男紧致的靓女,再体会一下纽约的忙碌和洛杉矶的闲散,还是一部可以看一下的电影。
平行分手和机场相遇的桥段就不错,楼顶夜景和广场、车站快闪稍微有点做作,直升机那段非常好笑。
我超喜欢做中字童鞋的幽默感。
把Sheryl Crow翻成邓丽君,把Third Eye Blind翻成五月天,把Kris Kross翻成LA Boyz,太有了!
其实还翻译了小S和柯南,可惜我对欧美综艺和文学都不大熟。
最后一段演职人员的字幕也做得很妙,触摸屏感觉有木有?
很欣赏这种创意和用心。
看过的美式爱情片不超过五部,但看过不少国产爱情片之后我开始觉得这部电影其实是小清新的爱情。
看电影总摆脱不了俗套,这一部分取决于电影本身,另一部分取决于你以什么顺序看过哪些电影,比如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看恐怖片,因此在最开始很多不错的片子都觉得是很新的,后来看多了会觉得其中恐怖的气味很雷同,因此好评度就下降了。
可能爱情片也是一样,但作为最开始看的影片还是觉得这部不错,很简单的轻松愉快的。
在经历国产电视剧一阵阵恶俗穿越风,流星雨,贤妻良母之后觉得这么直白自由的一部片子实在太轻松愉快了。
坦白说对于上述几种正在的风靡国内电视剧时常的片子,我觉得上边那些类型简直比成人影片还要重口味和肮脏。
我国对于爱情的传统似乎短的很,而关于婚姻则十分深远,并且最初以繁衍后代,和获取某种经济利益及其他社会目的为目标,因此现在很多爱情片就是这样,不是贤妻良母遭丈夫劈腿遭小三但还是宽容大度的原谅丈夫或者改变自己,最后居然又重归于好,多么stupid的爱情。
或是流星雨那种势利眼父母或者霸气高富帅奇妙的爱上灰姑娘,处处透露着当代唯利是图的浮躁心态……于此同时,这样一部以与爱情有关开始的爱情或友情就清新多了,虽然结局很容易猜想,剧情也比较简单,但毕竟还是让人觉得轻松愉快,冲这一点来说,本部电影已经是打发时间或者获取轻松愉快感觉的好东西了。
总比那些刻意以色情吸引眼球的最近很红的某部微电影、或是那些穿越的把流星雨般回清朝的清宫片、那些以伪高富帅灰姑娘为蓝本的流星雨要好多了。
起码这种轻松来的自然,而有些影片,以发人深省跌宕起伏为目的,而其实却是文不对题的假大空,既刻意的让观众虐心却又经不起琢磨。
还不如本片简单愉快来的轻松。
忘了哪个老师曾说过,一部好书就是要前后逻辑一致。
我想一个电影也是这样,最起码时制作者的目的和良心与剧情也要一致。
影片前半部可以给近五星,后半部两星不到,综合来讲三星。
前半部影片的剪辑非常给力,速度很快,床戏也十分搞笑带感,看得人很嗨,后半部就极度的恶俗,互相吃醋,朋友点拨一语惊醒梦中人然后王子和公主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finally here's the happy ending。
然而就是这个好死不死的结尾,一定会害死一大票人,就如同王宝强西单女孩。
自打西单女孩红了以后,地铁里和地下通道卖唱的人骤然多了起来,大家都幻想着可以上春晚光宗耀祖。
王宝强红了以后,那些守在北三环的临时演员也全然不顾苦逼哈哈的日子,只盼望也能像傻根一样一飞冲天。
可这都是运气,多少人里面才有一个这样的人出现,这什么都说明不了。
炮友也一样,如果你真心相信并期盼会有这样的一段关系,那你会死很惨(尤其是某些姑娘)。
长的那么帅穿衣服那么有型混时尚圈不是gay又不淫乱的男纸你是没处去寻找的。
或者长的这么正点人又风趣还愿意跟你切磋床技并且不需要你负责任的女人更是没处找的。
如果你说只是为了跟朋友解决生理问题那你简直傻逼到家了,如果男人像臧天朔女人像凤姐还是这个朋友你解决生理问题的时候还会找这个人吗?
炮友哪会这么重视你的感受还陪你吃午饭啥的,其实导演本身也说明了他的意思,friends with benefit是不存在的。
要么只有性,要么只有感情,不然只好恋爱修成正果的。
然而修成正果这种事儿就像那些草根红人一样并不是没有,只是很稀有,你是完全不能指望它发生在你身上的。
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女性一厢情愿的以为有感情了想上位却发现男人根本不可能负责任,当然这个责任也是不需要人家来承担的。
说白了一句话,你不遵守游戏规则还反怪游戏太残酷伤到了你纯属你自找。
而且影片还容易导致很多人有误区就是高估了自己和性对情感的影响,千万别以为自己玩的起啊,时间久了自然有感情了之类的情况,影片里的gq主编是个yy出来的男纸,在这世间是不存在的。
太虐人的电影了,经历过的人才懂。
看完了炮友三部曲,“爱情与灵药,不求回报,炮友关系”。
标准好莱坞式的笑点、手法,还有喜剧结局。
由朋友关系开始发展成只有身体依赖的炮友,一串打炮之后矛盾出现,再到结尾男主角听了朋友或者家人的劝告后,醍醐灌顶一样的冲出门去对女主角表白。
“Let me take care of you... in love with my best friend.”再到最后女主角感动的留下眼泪,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哦,电影多么美妙,多么高于生活。
难免让人有期待和幻想。
我也想去接受现实里有炮友成眷属的可能,我也想和心爱的人十指相扣真正的have sex一次。
可是。
你懂这种感觉吗, 一个人走在漆黑的道路上,all alone.只能拖着步子往前走,只能往前走,明知道前面没有岸可是如果你停下了,你所做的一切就都被否定 归零了;我害怕被否定。
I WANTED SOMETHING MORE.What kind of friends are we? You & I , we are actually never friends.可以一起开房打炮,却永远不能一起好不尴尬的吃一顿饭。
可以看到彼此最赤裸真实的一面,却永远不能给对方一个真实的吻。
该怎么办,能怎么办。
我天一亮就要离开,还给你全部的自由。
你是感到愧疚,还是解脱? 嗯? 爱情与灵药里面,Anne对着镜头说的那段话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It doesnt matter if I have ten thousand more moments like this or just this one.. Because its all the same. Right now, this moment, I have this."因为我有这一秒,所以我不在乎以后这样的快乐还会不会再来。
要是真的有欧美人一半的洒脱就好了。
一半就好了。
"Just when I feel like giving up on us, you turned around and gave me one last touch.That made everything feel better even then my eyes got wetter.Wanna ask you if you love me but I dont wanna seem so weak.Maybe I've been california dreaming....In this california king bed, we are ten thousand miles apart.I will be california wishing on the stars, for your heart on me.My california king."炮友成不了眷属。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恋人必须是从朋友开始的吗?
我不这么认为。
当你遇到那个人,潜意识会给你一个潜意识的暗示,使你莫名其妙地喜欢和那个人在一块儿,即便是无话可说无所事事也想那么呆在一起。
或许,你还有一丝没有所指的紧张和兴奋。
你们会毫无缘由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在发现对方与自己的想法有诸多不谋而合时,你确定那个人是你的朋友,你们开始频繁联系,在分享、共享彼此的生活状态中,你确定那个人是你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有一天,这个好朋友成了另一个人的男朋友或女朋友,你的失落不亚于失恋,但你还是会相信对方是你的好朋友,而不会承认对方是自己早已爱上的人。
是一见钟情?
还是一见钟性?
需要答案吗爱上一个人,绝不是一件轻易的事。
一见钟情或一见钟性是旁人给两当事人在一起后的说法,这倒像是件顺理成章的事。
两个在一起了的人,需要这个理由来为他们的相爱奇迹增添点神奇的意味,答案只是他们所期待的那个。
我们亲吻 我们上床 因为我们相爱对于一个信仰爱情的人来说,这是个基本的事实。
本片费劲口舌表达男女双方对爱情的信仰之情,绕了一大圈后,才让双方去意识和面对早已相爱的事实,真是妙极了。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不得不提一提这部电影里戳中我的几个点:1. 女主说道:在任何地方你都会觉得孤独。
这是多么在理的一句话啊。
不管是纽约还是洛杉矶,喧嚣的闹市还是隐世的荒郊,你生长的地方还是陌生的环境,孤独是时刻相伴的。
它不会因为你身边的嘈杂或宁静、或者是否有人相伴而催生抑或减少。
它是灵魂的一部分,与生俱来、无从摒弃,有些人可以轻易的发现然后享受与之相伴;有些人则是视而不见然后努力自欺欺人地想把它抛弃。
孤独不是件不好的事,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是不同的个体,我们才懂得那些我们在乎的人和事,我们才会让自己拥有片刻沉静的思索。
我已经学会了和我的孤独相伴,我爱它,正如我爱我的灵魂。
2. 老基汤米跳进他停在哈德逊河上的船的时候,着实让我和男主一样,吓了我一跳,那一幕太帅了与之相比,我更喜欢他对于男女关系的解读,为什么gay总是能把男女关系看得比之人还透彻,为什么总是能从gay的口中听到对女性最高的赞赏。
哈哈,为什么他们不是我们身边的那些人,可能正因为他们也喜欢男人,所以他们更了解我们也更爱我们。
3. 男主爸爸的出场让我为之一振。
我永远记得《分手信》里的那个患有孤独症的爸爸,我曾经一度认为他抢去了男主的很多光彩,在这里依旧如此。
他依然扮演一个有着神经性疾病的老人(这次是老年痴呆),还是男主的爸爸,还是那个启发男主敢于去爱的人。
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我看到他那双单纯无辜又不知所措的双眼的时候,我的心总是随着突突地跳,我忽然能够体会,他们的子女在面对他们的时候的心情,一种复杂的、悲伤的、小心翼翼的、甚至连回忆都不敢去触碰的心情。
接下来,终于进入我想说的部分。
男主和女主都出生在破裂的家庭,他们一个渴望真爱,一个从不相信爱情。
他们一个常常在以为真爱来临的时候梦碎,一个常常在坠入爱河之前抽身而出。
所以,他们早就习惯了伤害别人和被伤害,但是依旧在一个个的爱情游戏中试探着自己的底线。
我觉得,他们是十分相似的,他们都习惯逃避,习惯装酷,习惯掩饰自己的悲伤,习惯用工作或是酒精麻醉自己。
他们以为自己很放荡,但却是拥有高度精神洁癖的那群人。
其实他们一直活得很累,在父母失败的爱情和婚姻的阴影下找不到出路,他们渴望一个完整的家庭,这是出身美满幸福的人所无法理解和给予的。
所以一个又一个人从他们身边逃走,他们从一个又一个人的面前转身,呵呵,这也许就是他们自己调侃自己的“爱情病”。
所以当他们病入膏肓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身边的这个人才是那枚医治自己的药丸。
最近我常想,人是不是该寻找和选择那个和自己相似的人?
他能了解你的心思,能读懂你的眼神,能喜欢你的爱好,能给你事业上的意见,更能欣赏你的成绩、能倾听你的过去。
然后你们一次次惊喜地发现你们的相似之处,然后你们觉得你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就像电影里,女主启发男主工作的灵感,然后赞叹他的设计,他们有同样的艺术品位,也有相似的恶趣味。
这些都证明,他们是如此相似的人,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我们穷尽一生应该去珍惜和寻找的人。
两个刚刚分手又对爱情丧失信心的人,相识一场后决定睡在一起,约定不要感情束缚。
就这样,一段存在“超友谊关系”的友谊关系开始了,但它能否就这样一帆风顺的继续下去却是个问题……估计很多狼友一直向往这样的单纯的XXOO关系,可惜现实中即便不谈感情,还是有一种道德准则叫做责任,所以只好对着大银幕YY一下了~~
很美国式的爱情电影。
节奏轻快,掺杂文化,整体的感觉并不老套,给现代人的生活一些“勇气”。
爱情本身是需要勇气滴,sex是两情相悦最坦诚的表达当然需要勇气。
本片并没有过多的阐述sex在爱情中的意义,而只是让美女帅哥作为遐想的卖点。
也许父辈会跟我们讲一些他们的艰辛历程,或者我们目睹了他们的失败,可是这些都不能阻挡我们追求美好的勇气。
感情受挫,也没必要反省过度,因为在relationship中没有一方是完美的。
相信美好,珍惜眼前的美好,这是多么积极的意义。
在爱情中保持距离,也是本片探讨的。
在朋友的关系中,没有束缚,对对方没有过多的要求,一种相敬如宾的感觉。
(还是古话说的好)这样的感觉,才是长久之计呀。
最后,贾斯汀帅气逼人!
只是没能看到他在电影中show舞有点可惜啦!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对这部电影有这么多感慨。
可能是因为正好气氛很好,跟两个闺蜜喝着玛格丽特,吃着巧克力和冰激凌,坐在地毯上在家看着这部电影。
总之,一切都很好,感觉很对。
喜欢就是喜欢,爱就是爱,逃避到最后都没用。
可能是我就在纽约的关系,对这一段特别有感触。
我实在爱死了这种自由的氛围。
I love it.
久违的Kris Kross以及双城(NY和LA)一般民众对Captain"Sully"的不同评价,加上对NY客不拘小节个性的嘲讽(其实Mila本人就是LA人而非NY人),都可看出这部西海岸影片在两性话题之外对东海岸不同文化的善意嘲讽(KK的那个暗梗,倒有些类似对LA守旧个性的嘲弄)。
至于两位主角之间的默契度,其实倒不足以支撑这部影片。
过于烂俗的剧情只能靠一些小细节和小清新来支撑,但整体观感尚算值回票价。
SONY在本片中继续对自己产品大肆宣传,并揶揄了iPad一番。
还好,这次的揶揄颇为善意,令人可以会心一笑。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