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影院前后看了两部片子,一部是饥饿游戏,没太大惊喜,有些小失望。
第二部,则是2012喜上加喜,这天影院和一些媒体在搞活动,借着父亲节的热度,这片子满场,在好莱坞电影雄霸国内市场的时候,黄金时段满场的喜剧片,这也足以印章了其品质。
前面简单说了些许的褒奖,从文学描述的角度来说,或许叫侧面描写,要是做广告的人来看,那就是粉丝证言。
下面发表一下个人一些感慨吧,先从冯淬帆说开去吧,冯淬帆在影片里面叫郭靖,一个典型的家长的角色,而同时呢,也有些老小孩,老人有着一颗渴望被关怀的心,他躺在医院里面装病,等着子女们过来探望。
与桃姐截然不同的是,曾志伟完全用的是喜剧的风格去表现现实。
虽然说影片没有去描述,但是想必所有看过片子的人,都不会特别注意,这个老头是单身的,他一个人抚养了3个子女,还有一个好吃懒做,一个在家里呆了14年的弟弟。
如果这片子写成小说,在中国那就是现实主义,如果拍成中国电视剧,那就是一个糟透老子的一生,带大了子女,老了没人管,一个不工作的弟弟,在家里呆到死。
麦长青是一个标准的宅男,他可以说见证了几代人的成长,从他身上我们根本看不到沮丧,与世隔绝的孤单,这就是港剧给人的喜感和表现力。
曾志伟让我们看到的是故事本身,这一次黄宗泽和何韵诗占了很大的戏份,这两个新生代的TVB演员,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化。
郭氏大家族人和事,也是映射了当下的热点,屌丝与富二代、穷矮搓与白富美,女强男弱、中性美、世界末日、黑心商人等等。
可以说,本片有无数笑点,也有无数的共鸣点。
想想,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没有带父母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像之前的飞越老人院,打着关爱父母,其实我觉得这一点,得看个人情况。
绝大多数人,老人,尤其是内地大陆的老人,他们对电影的是有些尴尬的。
或许有关价格、有关文化、有关时间等等。
电影这种文化产品,可能对国人来说,一二线城市的家庭或许接受度尚可,话说回来吧,其实香港和内地的差异,在这一点上就可见端倪,香港在内地媒体的宣传当中,压抑、狭小、高消费、披着资本主义一国两制的外衣,免税,内地生小孩也不让了,奶粉也不让带够了,iphone ipad啥的也不能逃税了,过关查的严了。
这一切的一切,其实大家心里都懂的,差异的不仅仅是经济,更重要的是文化,就好像父亲节一样,为了过节而过节,不用拘泥于形式,每天多关心关心父母,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说的有些散了,都是看片子有感而发的,片子是好片子,大家不用想那么多,能带来欢笑,就足以了。
看够了好莱坞的特效,眼睛也累了,我们都需要放松一下。
这是一部和梦想有关的电影。
男主人公是个老头,但却是一家之主。
他是一个天气预报播音员,播了几十年了。
他的梦想是当主播。
本来这个愿望是永远无法实现了,因为他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龄。
后来他的梦想得以实现是因为他心中的正义感,他不向恶势力低头。
这也是历史的偶然与必然吧!
大女儿,是个成功人士。
成功女人的背后有一个默默扶持她的丈夫。
她的梦想和她丈夫有关。
她的丈夫就像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女主人公的丈夫那样很容易就满足了。
他还是典型的怕老婆的小男人,他让她在众人面前很没有面子。
到最后,她才感觉到他是最爱她的,其实他是一个好丈夫。
小女儿,是个男人婆。
她的男朋友也和她很配,是个娘娘腔。
她的梦想和结婚有关。
她以为自己怀孕了,男友便打算娶她。
在拍结婚照的时候,他发现她其实没有怀孕。
他很生气,以为是她在骗他,所以离开了。
她的爸爸也不同意,是因为她爸爸想起他自己,他说不希望她像他妈妈那样,嫁给没钱的男人会受苦。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小儿子的梦想和爱情有关。
一开始,我们到他为了老爸牺牲了自己的事业。
后来,他开始追求一个他本不应该追求的人。
因为那个女孩子已经名花有主了。
为了她,他挨打。
那个男人是城里最有势力的男人,把他的电也停了。
他好像什么都做不了。
他真的爱她,关心她,那个女孩还是被他打动了。
傻小子赢得了爱情。
男主人公还有一个一事无成的弟弟。
他的梦想应该是做一个有用的人。
他本来好吃懒做,就靠哥哥养着,也不出去工作。
他有一次终于靠自己的能力使得家里有电了,他非常高兴:我终于为这个家庭出了一份力。
一个家庭,不同的成员都怀揣着各自不同的梦想。
不过,梦想也有统一的时候。
那就在当大家以为快到了世界末日的时候。
人们都希望在最后的时刻要陪伴着家人。
在这样一个兵荒马乱的时候,男主人公在电视屏幕上对着所有人进行了直播,也算是实现了他当主播的梦想。
这个时候,所有人的心情都是复杂的。
这个家庭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阶段,大女儿、小女儿和儿子都已经弃父而去。
大女儿因为怀疑老公有外遇而把老公赶出了家门,小女儿因为被男友误以为假怀孕骗人和男友分开了。
但是此刻,他们都在大屏幕下听着父亲的话。
父亲一个一个地谈到他们,对大女儿说你找到了一个爱你的好丈夫,对小女儿说会尊重你的选择。
他和她就在几步之遥,当人群走动,便认出了对方,互相拥抱在一起。
父亲回到家中,路人对他都赞不绝口,路人说多亏你,我的孙子来看我了。
但此时,父亲心中充满了心酸,因为他的儿女还不在他身边。
再继续走几步,儿女们都围过来,包括自己的爱情也得到了大的圆满。
我们有梦想,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周末花痴好友强烈要求陪她去看《2012喜上加喜》,支持黄宗泽……无奈自己以前也叫她做过类似的事情,所以只好乖乖进了电影院。
其实看电影之前并没有抱什么希望,只是一部喜剧而已,希望不要太无厘头就好。
结果看完却被惊喜到。
电影围绕2012世界末日展开,以娘炮黄宗泽和男人婆女上司何韵诗的爱情为主线,其中穿插了何韵诗一家人的情感故事:一直梦想做上新闻主播却播报了半辈子天气的老爸与新闻之花“沈佳仪”的冤家之爱;屌丝弟弟迷上善良女神张馨予的轰烈爱情;及穷挫矮于一身的姐夫“姚明”(曾志伟)一心讨老婆毛舜筠欢心的执着之爱。
在这些爱情之外电影中还充满了小市民生活的欢笑与无奈、小市民之间的帮助、以及某些时刻的攀比和虚荣。
但更多的是他们对生活的不放弃、对生活的满怀热情、以及面对强敌之下的对于真理的坚持。
在香港电影日渐低迷的现在,喜上加喜能做到让你可以在上一秒笑的肚子疼,下一秒又感动的不行实在是不容易。
即使像王晶、刘镇伟、周星驰这些喜剧大师们的新作也越来越难入观众法眼。
王晶的《大内密探灵灵狗》、《无价之宝》、《嫁个100分男人》无论是内容还是搞笑手法都非常老套、毫无新意可言;“菩提老祖”刘镇伟的《大话西游》、《东成西就》是经典中经典,而新片《越光宝盒》却是费力不讨好,骂声一片……周星驰作为无厘头之王,创作了《鹿鼎记》、《九品芝麻官》、《少林足球》、《功夫》等等无数经典,而《长江七号》却少了“无厘头”,多了情怀,也许是他的反思,但作为观众的我却不习惯,他的新片《西游》和《太极》又能带来多少欢笑呢?
我们还是期待吧……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真正好的港产喜剧片越来越少了,多的只是山寨片、恶搞片,低俗逐渐笼罩了观众,缺少了人文气息、人文情怀绝不能成为可看的喜剧。
然而《2012喜上加喜》却做到了。
整部电影在充满了浓浓港味的同时,也反映了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喜怒哀乐的真实情感,也正是这些最真实的东西才能感染人、打动人。
相信大家看过本片后除了能哈哈大笑外,内心也会有一种愉悦感,这种感觉或许才是一部好的喜剧电影带给我们的真正娱乐。
更新MP3时候 下载的。。。
在上下班车上看完的。。。
黄宗泽演绎了一个娘娘腔,闹钟有滑过他曾经在tvb演过类似的。。。
不想深想是哪部,头痛ing。
印象最深的郭靖跟沈佳宜的那段。。。
那些年,爷爷奶奶的。。。
搞笑片段。。。
哈哈。。。
实在乐到我。。。
幸好,最后是happy ending。。。
最近一直看到麦长青。。。
怎么了,,,,
许是曾经在香港念书的缘故吧,对于每次曾志伟的我爱HK系列都有着莫名的好感。
这又是一部小温暖,还是一部在内地不怎么火的小温暖,导致我一度以为曾志伟放弃了每年的贺岁系列,直到上周末,我在电影里面翻了出来。
属于爸爸的生活,10几年的追求,即使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天气预报员,唯一一次出名还是一场闹剧,但是,对于自身事业的执着,还有那段,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插曲,其实,曾导告诉我们,在这个小岛里面,生命内心的触动,都是一样的。
关于叔叔,永远记得爸爸对于叔叔的评价,他不是笨,是善良。
这是多么熟悉的台词,出现在挚爱的麦兜里面,香港人本性中美好。
那一刻,泪花闪烁。
关于姐姐和姐夫,闹剧,喜剧,还是现实的残酷。
关于妹妹,何韵诗一直都是我的最爱。
关于弟弟,爱情的执着,在上船那刻的美好··还有那个关于世界末日的阴谋,现实,未来,在片尾的爸爸的播报里面,笑中含泪,辛酸...香港的市井是神马味道,曾导最熟悉···最后的片尾曲,属于赞美诗,我们相信,这是奇异恩典···
刘镇伟创作开始断层,黄百鸣开始转当制片,许氏三兄弟故去一位,另外两位也赋闲在家,关键的王晶和星爷分道扬镳,前者已难调和观众口味,而后者也成了孤家寡人,这些当年的港产喜剧片的顶梁柱的消音,就是现今港片这块市场的现状。
近十几年来,港产电影以怀旧为题材的确实不少,对此我们可以将此看做是香港电影人抚今怀昔的一次集体的情感投射。
比如《家有喜事2009》向九十年代集体创作喜剧的电影人致敬;《花样年华》还原60年代生活在香港的上海人的审美观与生活情趣;前两年的《鬼马狂想曲》则大肆向70年代广受欢迎的鬼马喜剧接桥,勾引无数人对70年代香港鬼马喜剧的追忆。
而连着两年出来的《我爱HK》,看似是在开创一个新的喜剧片系列,但是归结下来,这部剧还是走的和《家有喜事》一个套路。
从全球来看,自有电影以来,喜剧一直是主流,最早的喜剧可以追溯到卢米埃尔兄弟的《水浇园丁》。
香港亦然,但是说到真正的创作意识以及影响规模,还是近三四十年的事儿。
事实上,香港的鬼马喜剧还是很值得一看的,虽然发笑程度比不上后来居上的无厘头喜剧,但是就情节来说,还是比较贴近现实的,而且特别注重对白的提炼。
或许,现在的观众或许会更加怀念70年代的鬼马喜剧:性格鲜明的滑稽角色,忠奸立场明朗的两派。
鬼马喜剧当中的明星,除了许氏三兄弟之外,还有就是吴耀汉、乔宏、石天、麦嘉这样天赋极高的喜剧演员,着实为这一片种增光添彩很多。
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周星驰和王晶的组合便是无厘头喜剧和高票房的象征。
如今,没有了周星驰的王晶已经风光不再,倒是周星驰还可以继续拖拽着港产喜剧的瓶子再走一段路程。
严格来讲,与周星驰后来自立门户的喜剧相较,王晶的喜剧片已经愈见批量生产的快餐车化,直接将喜剧做成了纯粹的笑声,而缺乏了富于文化内涵,简单讲就是少了一个“真”字。
自王晶堕落之后,香港喜剧已经呈现出大面积的颓靡状态,所出产的作品基本逃脱不了普通一般的窘境。
韦家辉离开银河映像之后,出产的缅怀鬼马喜剧的《鬼马狂想曲》,但看名字就能知道这是一部十足意味的致敬影片,但是过于凌乱的拼凑,让这部片子也成为被人诟病的地处,还有就是,时代不同了,对于鬼马喜剧,观众只能是追忆,若如果是非要触及,只能是惨淡收场。
再观之《我爱HK》系列,虽然具有港味,笑料也饱满,而且最终回归的主题跟九十年代的同种喜剧类型无两,但是看下来之后,还是会觉得这种喜剧的格调不算高了。
今年跟《我爱HK之喜上加喜》前后上映的一部《八星报喜》,很明显是烂到威武了,不仅仅是格调不高的问题了,而且还犯了王晶后期喜剧拼凑的错误,就只是成为了观众哈哈一乐、一笑而过的快餐电影。
喜剧如果变得单纯,弱化其讽刺效果的话,就会变得没有意味了,套用一句话来讲:喜剧是悲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因为喜剧达到的讽刺现实的效果之后,确实是一种悲哀,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悲哀,这种悲哀,就可以跟悲剧挂钩了。
香港喜剧或许现在是处于低潮期,创作思维的定型和人员配备的老化是很大一部分原因,但是这终究也不是港产喜剧弱化其讽刺效果、化身纯粹喜剧的最终理由,转型创作和补给新生力量,不仅仅是对于喜剧片这一个片种而言的,也是整个香港电影圈的当务之急。
更新MP3时候 下载的。。。
在上下班车上看完的。。。
黄宗泽演绎了一个娘娘腔,闹钟有滑过他曾经在tvb演过类似的。。。
不想深想是哪部,头痛ing。
印象最深的郭靖跟沈佳宜的那段。。。
那些年,爷爷奶奶的。。。
搞笑片段。。。
哈哈。。。
实在乐到我。。。
幸好,最后是happy ending。。。
最近一直看到麦长青。。。
怎么了,,,,
一直在网上搜着粤语版,终于看到了。
我觉得阵容没有之前几部强大,不过内容还是不逊色的。
虽然世界末日只是个噱头,不过我的看点并非在此。
最好笑的是沈佳宜那段,我想说TVB很能抄,炒得很有TVB味道。
另外张馨予在里面我还觉得挺漂亮,不过想到之前的微博炒作等等,还是没有好感。
苏永康也是个亮点,之前不知道有他,有趣的是让他发火之前唱歌那段。
毛毛同学聚会那段,看到几个熟面孔,比如邵美琪,梁小冰(不知道我有没有看错)另外麦包我觉得也不错,尤其大家吵翻的那场,他气呼呼跑开,然后马上又折回说自己气完了。
我觉得这一幕很有爱。
包括最后不能碰电器的他一个人搞着大电机发电成功,我觉得很有感情。
前作已经无法超越,本片只能是看个热闹。
唯独冯叔突然冒尼玛那一句:沈佳宜,直接把我笑抽风了。
相比第一部《开心万岁》的无厘头街坊大联欢,本片家庭味更浓始终围绕着以冯叔饰演的主播的家庭为中心将与所有香港人一起携手面对一场末日谎言危机。
最后冯叔的新闻播报感动中充满讽刺,也是全片最大的看点。
是为了看娘炮的黄宗泽和黑丝的曾志伟来看片子的。
结果,原来,这么暖。
我在看电影的时候,跟人在QQ 上讲,有没有世界末日。
有人说最遗憾的事情是没有陪我去我最想去的地方。
多温暖的谎话呀。
我要是再年轻一点,要是说话的人是我家小朋友,我应该会感动的哭掉吧。
最近泪点很低。
被冤枉,被误解。
然后做错的事情,是我不能预计的发展方向。
我以为是自己能承担的事情,原来比我想的要严重许多。
片子里讲到世界末日。
我很怕死掉。
我舍不得很多人舍不得很多事情。
我在追的电视剧看完了,可是还有下一部。
我两年前心里特别欢喜的人,还没有回到我身边。
我舍不得妈妈,我还没有给她我承诺给她的生活。
我还没有和我亲爱的栗子,牵手旅行。
......是在什么时候飙泪的。
在老头老太从从天花板掉下来回忆沈佳宜的时候就开始了。
我很怕,后来我们没有在一起,也没有再遇上。
我不喜欢张馨予,可是好喜欢李晨告白的那段微博你独自在这个城市打拼,租着不大的房子,出门经常打不到车;你喜欢这里的生活和工作,并为之坚持努力;你真实,爱憎分明,直来直往的像个孩子。
你让我相信——“在哪里,做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
”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对你说:今后,天涯海角,有我相伴。
我感慨这个女孩还是很幸运。
虽然我真心不喜欢她的长相。
我深爱黄宗泽,虽然他和我更加深爱的胡杏儿分手了。
可是我多喜欢他笑起来样子呀,让我词穷到只能说真好看····毛舜筠有几个瞬间让我觉得很像很像宋丹丹。
曾志伟穿粉色健美操服装时候很漂亮。
苏永康的墨镜很潮·· 当然 那个人是不是苏永康我不确定。
然后电影很好看。
为了纸扎人和沈佳仪多给一星!2012没有吴君如弱爆了!!!
被婚纱照和恶搞片段逗笑了。
比80年代還要無恥的剝削女性,嘲弄同性身份,嬌柔做狀,繼續販賣”人情味“,怎一個”偽善“可形容?!如果真有香港末日,tvb一定是禍首之一!
呵呵
從10年開始 , 每年必看 . 這集稍微XX些 . 模仿那些年的橋段真的笑死了 , 香港人學台灣國語 . 超正點吶 .
又弱智,又要搞什么真情流露。。港片的喜剧还是那么低级趣味。。。
各种借鉴和套路,此类温情路线的香港喜剧早就没了新意,一年一回两回,观众也就习惯了。
13是满13的
沈佳宜那段爆笑!hocc跟bosco好配啊,互相形婚的赶脚~bosco这个屎娘炮!
依然是同一类型的合家欢式喜剧路线,但本部完全没有了前两部的喜剧效果,而且本片在演员阵容上缩水不少,毛舜筠,邵音音,冯淬帆,完全都是一圈老胳膊老腿的了,虽然有点怀旧味道,但力不从心啊,TVB只有黄宗泽一人在扛着本片,其它人都哪去了,林峰,陈法拉等人呢。而且何韵诗在电影中是真的好丑啊,
我觉得我最近对片子的评判标准降低了。单纯看电影的时候觉得问题多多。细想创作者的思路也觉得不容易。能想到那么多也相当不错了。该片剧情几乎可以料想。但看下来也是有趣的。模式就那么些,细节有意思也是优点。就是摄影师弟弟的线太牵强了。
结尾又系跳集体舞,畀D创意好唔好,旧年抄三傻,今年又抄那些年,都唔知点讲你好
古老当时兴
那一句“沈佳仪”太鸡血了
好给力啊!
为了那些搞笑亮点,很推荐,算是诚心,不过那种爆笑感少了很多.植入广告也倒还好,不是很生硬,明星太多看不过来.故意煽情还算可以
中规中矩港式剧情。那几张脸还是看着很舒服的
如果你用乱七八糟的技术性问题来评价这类电影,那你真是二逼一个。不就图个热闹又开心嘛,反正我看的挺开心了。
片尾那一段报道好有趣啊。黄宗泽还是很帅。。
蛮感人的,也蛮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