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恶不难。
无论是对连环杀人狂还是谎言大师来说,都一样。
相对无辜的人没法想象,老追着问:你晚上怎么睡得着觉?
谎言大师本人自己也懵了:一想到这么多年我怎么瞒过来的,我自己都觉得...害怕。
其实哪有那么玄乎: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哪怕你正枕在你受害者割下来的脑袋上...这部电影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电影主旨也很明确,有想法,有亮点。
喜欢的人可以看看
HBO 的world premiere ,预告片已经播了小一个月,今天正式看完,全程观影感受都无比压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受骗者之一,会怎么样?
如果我是他的家人,又会怎么样?
最重要的是,why did he do it?影片最后一句台词,是Bernie 问采访他的这部影片原著作者Diana,"Let me ask you a question, do you think I am a sociopath?"本以为Diana会有回答,但几秒钟的死寂沉默之后,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导演留给观众的。
在Bernie逐渐暗淡的目光里,带着这个问号,影片戛然而止。
十几年的诈骗生涯里,"为了避免让家人遭受牢狱之灾而坚持把他们蒙在鼓里","我和泰迪(美国著名连环杀人凶手)没有任何可比性,他把女人的头砍下来当战利品,我却坚持告诉人们不要投资超过一半的积蓄,但没办法,人们会贪心。
"这是他从始至终的逻辑和观点。
但最后呢?
成千上万的受害者因相信他而颠覆了人生轨迹,也因此迁怒于他的家人最后直接导致了Mark的自杀和老婆的疏离。
我不懂,这样对他的家庭而言算是保护吗?
这么做,如果只是为钱,真的值得吗?
如果不是为钱,那又是为什么呢?
人啊,真是神奇的动物。
豆瓣首篇影评,献给Robert de niro. 这老头,牛!
罗伯特蒂诺主演的,没怎么认真的看完了,相对于事件,电影很平淡。
电影的结尾,麦道夫说他警告过投资者不要把一半以上的资产投到里面,投资者是贪婪的,对面的律师还是谁说的意思是,你还不是都拿了。
没有最贪婪,只有更贪婪。
电影中特别凸显了树倒猢狲散,他的儿子们老婆,事件爆出后不堪重负。
我个人很讨厌这种装无辜的人,他老婆说have never been herself,出事了理发师拒绝服务就能崩盘,从来没有工作,没有朋友,享受财富的时候什么都不管不问,儿子们也是废材,买房子的时候怎么不想想这么多钱哪儿来的。
百度了一下这个事件,信息不多。
1,做最大的坏蛋,就不跟你们解释,心理太强大。
2,拍得确实比较沉闷。
但也许导演侧重的并不是那起伏诡异的商海智斗,而是让我们多看看人情,亲情,而亲情本来就是这么冷漠疏离。
,3,最精彩的是酒会上的讨价还价,随着鼓点,慢慢摸对方的脉,然后牢牢攥住,那感觉确实让人上瘾。
所以骗人是停不下来的。
4,这戏亏了找了他俩演,都是厉害的角色。
对了早期香港把Michelle Pfeiffer翻译成米雪飞花,我以为绝妙。
2018年4月11日,善林金融周伯云自首,庞氏骗局600亿人民币2017年12月26日,钱宝网张小雷自首,庞氏骗局300亿人民币2008年12月10日,伯纳德 麦道夫被儿子告发,庞氏骗局500亿美金一次又一次的骗局,一次又一次涉案金额令人咋舌。
这一次又一次的背后又是什么呢?
片中的最后,麦道夫带着无奈,彷徨,甚至些许愤怒,颓然问道:你认为我有反社会人格吗?
仿佛这一切还有“被理解”的可能片中的麦道夫,冷酷,精明又浑噩。
从他的视角里,他靠冷酷不断吸收着无辜又贪婪者的钱财,靠精明将业务分割不让家人洞察丝毫,靠浑噩让他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维持着骗局没停下也停不下,尽管或许其中无数个夜晚都依赖着安眠药。
这些也正是他强调的,哪怕到最后,他都在试图让一切可以被理解或者逻辑被认可,尽管他在法庭上没有做任何辩护。
他认为他的业务是完全独立的,与其他人无关;他认为投资者本身就是贪婪的,他们也有责任;他认为他只是运气不那么好,他只是刚好成为了08金融危机前市场情绪的宣泄工具;他认为他做好了他“该做的”一切,他认为家人是“无知”且无辜的,事实也确实如此;他认为他没有反社会人格,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想骗取钱财。
或许仅从电影,从事件报道中,无法全面完善地了解麦道夫的心理,但仅从这些,客观理智地看,麦道夫的认知必然有问题,但也不全错。
事实上,不只有伯纳德 麦道夫,还有张道夫,周道夫,所以这些事件绝不是偶然。
那么这些“必然”的背后有那些原因呢?
1. 金融市场的制度和相应的监管制度不完善。
这是显而易见的,一个骗子能在证监会混那么久,能在纳斯达克呼风唤雨,即便是调查竟也只是有个过场。
不得不说,制度层面的漏洞太大,或者是看似有效的市场,其背后或许只是被幕后玩家操纵的假象。
同样的,不成熟,制度不完善的P2P市场,就出了两头洪水猛兽,祸害了千万家庭。
2. 金融市场中的信任。
如今全球货币的基础就是基于国家背景的信用体系,而在金融市场中的交易,其核心也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不然交易没法完成。
一如麦道夫的儿子拿出麦道夫一系列头衔一系列职位一些列贡献来质问FBI调查员,这“一系列”的背后就是强大的信任,所以身边的人不会认为有问题,投资者也就疯狂投入。
而这看似牢不可破的信任可能只是泡沫折射出的幻影,实则一戳即破。
所以,在金融市场里,人性中的跟风心理,往往是致命的,韭菜们的追涨杀跌就是最好的例证。
买股票不要相信什么专家,机构,买基金也不要一味跟风所谓明星基金经理,基金中的骗局也不少了。
保持理智,有自己的判断,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3. “投资者也很贪婪”。
无疑,麦道夫的这个认知是事实,记得没错的话,张小雷也说过几乎一模一样的话,只是人性的贪婪也不是导致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
人性之贪婪,已经被讨论的太多,仿佛已是公理。
人性若无贪婪,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对钱财,对那一分一毫趋之若鹜。
人性若无贪婪,也无法“成就”麦道夫的骗局,至少不会长达二十年。
学会投资理财,让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这固然没错,但同时,更要学会取之有道,保持清醒。
关于家人的部分就不多说了,人生财富之路上的每一个决策,不仅仅是一次投资选择,更是影响人生的抉择,甚至是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关键手。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最后,你有没有反社会人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灵魂中的罪恶,已然反了整个社会。
2017年元月, 一个接着一个P2P平台宣布逾期,所谓的逾期,慢慢的就变成了跑路, 一个月几十家平台,没人管,这些网贷没出事前是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官员站台宣传. 出了事后就是非法集资,后果自负! 金融乱象,一地鸡毛! 根源就在于对骗子们根本就没有惩罚力度!甚至是包庇!!珠宝E贷,创利投,理财团,同江金融,君享金融(浙江光大),稳银在线,小宝金服,岁意讯,宏鑫宝,来财街,聪明投,奶瓶理财,蓝金所....还有好多!!.记住这些邪恶的名字!
人总以为自己可以操控事物,然而最终却被事物操控。
每个人打从生下来就是贪婪的,那这种贪婪又如何能消除呢。
打着消除贪婪的旗号去骗取钱财难道就义正言辞了?
麦道夫又何尝不也是贪婪的?
为什么麦道夫可以一手设计出涉及600多亿美元的庞氏骗局?
为什么是他?
为什么大家都极度信任他甚至将95%的身家全部投进去?
又为什么没有人监管?
这除了人性的毁灭,是不是还有社会的纵容?
从二十年前的犯罪,到最后150年的监禁,麦道夫一直在美名其曰保护着家人,可结果呢,给妻儿带来更大的伤害。
为什么犯罪之前没有想到会伤害他们呢?
为什么觉得隐瞒就不是伤害了呢?
有时候自己感觉的无私在别人来看就是一种自私。
金融,富裕社会的产物。
有了它生活是更加丰富多彩了,但是我也在想,这是不是也是因为我们社会进化过度导致的生活复杂,从而带来越来越多的麻烦和痛苦?
所以我们啊,无论何时,何地,从事了什么事业,与什么样的人打交道,还是不能忘了自我。
庞氏骗局存在快100年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庞氏骗局成为融资的三种方式之一,各种包装庞氏骗局的技巧也应运而生,传销,FF造车,蛋壳都是典型的故事。
庞氏骗局的受害者也包含了普通民众和资本机构,无论是谁,其初衷都是贪心和逐利。
伯尼的骗局有很多的高明之处,比如他履历的背书,不夸张的回报率等,而在影片中只从他被儿子揭发后开始叙述,描写了他本人,家人面对的生活变化,而没有讲述他炮制骗局的经过,我认为是影片不够吸引人的原因。
昨天不小心看到秦晖的旧文《“中国奇迹”的形成与未来——改革三十年之我见》,里面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为何能有持续高速增长30年的奇迹?
他给出的答案是:在市场化进程中以集权降低制度转换的交易成本”成为“奇迹”的主要原因。
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
秦晖没有看到观念对于市场的制约作用。
可以用电影《欺诈圣手》来举例。
这个电影以美国历史上最大庞氏骗局(金字塔骗局、非法集资)麦道夫为主角,讲述了这个金融巨鳄、前纳斯达克主席麦道夫庞氏骗局败露后的境遇:众叛亲离,儿子自杀,乃至整个社会对于骗子的鄙夷。
其实他长子根本没有参与到整个欺诈活动中,但是出于自责和社会压力,而自杀。
而次子也跟他断绝关系,划清界限,表示对他的欺诈行为不能原谅。
这表明了除了法律约束,道德对于人的犯罪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惩罚作用。
这在中国是完全不可思议的。
这个故事如果换在中国,这个骗子就算坐牢了,估计也还在得意洋洋:我凭自己的本事,骗了那么多人,多厉害呀!
他的家人估计也很得意,我爸多有钱啊!
我就喜欢有钱任性!
那些傻逼被骗是活该。
这说明什么?
中国社会已经变成一个道德沦丧的国家。
是一个有道德的骗子骗得多还是一个没有道德的骗子钱多?
当然是没有道德的骗子!
没有道德约束的经济发展比那些有道德的社会发展要快得多,也持续得久!
但是,欺骗总有穿帮的一天……
关于金融骗局什么的没看懂,但看出了人性的恶……两个儿子完全没有主见,自私自利,一个8岁的女孩在爷爷艰难的时候问那样的问题难道不是嘲笑?
正常的父亲都会有工作艰难的时候的发泄一下。
而整个家族都在他的庇佑下想反抗都不敢反抗,待他落败了,原形毕露。
大儿子自杀,活该,人家不理你没人联系你就自杀?
你确定不是自己心理太脆弱?
唯一让我看到人性的美好的就是麻麻的妹妹在被他们家骗了倾家荡产之后仍然愿意收留她。
而麻麻却为了能跟儿子们联系放弃了养她五十年的老公,不管不顾,我相信她不是觉得她老公有罪,恨他到不去联系,只是为了让自己余下的生活更美好。
至于主角,我完全不懂金融,我只看到了所有人因为金钱而露出的丑恶嘴脸。
故事很短,一个晚上,仅仅只有一个喝醉了的晚上我们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但依旧无法跨越。把记忆封存进草莓酒罐中,留住永不褪色的冬天我记得每次旅行的最后几天,想到之后一切的生活都会如此乏味,还有好多好多情感无法理清,只能拼死把所有能够抓住的塞进记忆之中,那我们其实一直都知道,时间会冲淡所有的一切,我们之间没有“不可战胜的夏天”。是想一直看一直看然后直到把剧本的每一个细节理清
「One Last Kiss」剧本和现实的穿插非常非常好,戏剧和电影的情节和真实的我们活的现实。海边的假期如耳边的一首歌,爱是耳边的歌曲。今后的日子里海浪扑上石子滩的声音还将不断回响。那些澎湃的短暂真实。你感受到活着的时刻。就着自己的垃圾俄语和讯飞听见勉勉强强看完了,看完的感觉和她们回程路上的心境如此相似。
克制又勇敢。主创们很厉害~
偶然在b看到这个片子的切片,两位演得实在很美妙,带着大鹅特有的冷咧,不过大鹅这么崆峒的地方能出这类片子也是很有意思
吻戏呢?!
假期结束之后你还会记得我眼睛的颜色吗?
我想啊想……想年上女演员长得像谁,播到十分钟才想到Julie Andrews.
好看好看求女同性恋们都去看!!!年上太美了😍😍😍😍😍😍😍😍😍😍😍😍😍😍😍😍
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其实没有多少亲密的动作、热烈奔放的表达,但暗潮涌动的暧昧情愫早已藏不住,眼神里就能感觉到她们对彼此的欣赏和惊喜,好细腻的表达,两个短发女人都太有魅力啦,精彩!
喜欢年上,俩人都很可爱很有魅力,喜欢最后分别的部分“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美好又落寞的回忆
一篇与戏照应的小散文
夏天不要结束让我永远记住你眼睛的颜色。
相处短短五天,暧昧氛围拉满。至少我们拥有过完整的回忆。老鹅能不能先从崆峒山上下来会儿,会拍多拍点?
渐入佳境。夏日就这样一去不返。台词写得很有散文诗的味,非常喜欢。最后突然想到打雷姐的summer wine和summertime sadness.
挺浪费时间
这段感情就像电影的名字一样,假期是美好的,但是也会有结束的那天
“假期转瞬即逝,而你眼睛的颜色让我领悟到真实的滋味”
电影里的戏剧对话和两位爱人之间绝口不提的心声形成的互文性,最终化成车窗上寒气呵成的爱心画下句点。暧昧、微妙和旖旎的气氛一直在两人间流动,却不需要交缠的肢体甚至暧昧的逗引,女性之间自然而然的尊重和了解,就让情感好像在互相交错的凝望里悄悄盛开了。ps.这什么年上年下绝美宠溺好哄天仙配啊!不敢相信要是有后续真能在一起两个人日常绝对滋滋冒火花啊!再ps. 那个老公真得长得像一只僵尸猪啊!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吗?这个夏天会成长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是我们心跳共振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