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仇恨可以记挂多久?
一场意外的车祸事故,让丈夫失去了爱人,女儿失去了母亲,而肇事者却在本能挽救下一条生命的时刻逃之夭夭。
于是父亲与女儿联手展开了复仇的行动。
故事很简单,过程却塑造的相当曲折,也许这就是西班牙编剧独有的脑回路吧,也比较服气男主入戏这么深,被父女两人戏耍的团团转,毫无还手之力。
男主和女主自然是罪有应得,可是父女两人也付出了很多,父亲常年沉沦在失去妻子的痛苦中无法自拔,一心寻找复仇的时机;女儿从小便在内心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伴随自身一起成长,最后在向男主展开复仇的那一刻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想起最近看过的港片《智齿》,同样也是爱人遭遇车祸,丈夫痛苦不堪,但是面对凶手,两个作为警察的丈夫却选择了不同的道理,一个是尽忠职守,为了职责拯救凶手,最后却误死在对方手里;一个是利用职务之便,引凶手入瓮,进而送了性命。
且不论男主罔顾法律,肇事逃逸一说,但凡他对爱人还有一点感情,事情也不会发展如此。
虽然片尾介绍,女儿接近男主,只是为了确认他是否真凶,可是她自己也未曾料到,在接近男主的那一刻起,复仇的子弹就已经飞起来了,男主的爱人拥有着所有女人的敏感直觉,很快感觉到了男主的冷落与异常,安排了私家侦探跟踪男主,重签婚姻协议书,为将来的不测做好了准备,可惜还是没能快过男主,一番奇诡异常的误导观众之后,还是香消玉殒收场。
而男主也一样犯了天下所有男人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相信婚内出轨遇到的会是真爱,为了真爱不惜挺身走险,最终人财两失,自食恶果。
两个人死就死了,什么遗憾,悔恨只是活着的人的妄加揣测而已。
女儿作为复仇者的重要工具,用身体换取真相,用感情展开复仇,却不知道从小背负起复仇的责任,仍活着的她,会不会有所遗憾与悔恨呢。
丈夫一定不会,这么些年过去,复仇的怒火依然熊熊燃烧,从过程中几次痛殴男主,就隐约感觉到他的异常,原本以为仅仅是人性的阴险狠恶,却不曾想到心底压抑着要将男主碎尸万段的冲动,就像情节中的几处疑惑,场景全都集中在警察局内,却会被外人屡次布局,莫不是灵异事件,如何相信会真有凶手可以这般自由随意。
西班牙的故事情节总是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诱导着观众深入其中,最后来一场解说式的反转,有种参加婚宴,不发筷子,等仪式结束后,再让你大快朵颐的感觉,饭好不好吃是一方面,饥肠辘辘的肚子是得到满足了。
前期妖魔化女主是为了什么?
情人一开始表现出来的完全没有二心,完全没有给观众留伏笔和想象。
警察的支线伏笔与给的太突然,没头又没尾。
男主从头到尾都是个蠢货,除了眼神有气势,结尾被各路人压着打。
结尾的确有反转和伏笔回收,但总体感觉还是突兀。
感叹一下,男主的小白脸做的也太压抑了。
晚上回家是不喜欢的老婆,白天在公司也是老婆的公司,说查岗就查岗,连你密码都知道,真是太可怜了。
男主这个智商也不会哄人,可惜了老婆一脸情深,从没做过对不起他的事,没事讲讲笑话逗老公,最后还被害死了......(ps:水管电梯说坏就坏,死人名字说换就换,就是没有解释。
为了诈男主的话,还把大楼的系统漏洞都拔出来了,工作量可不小。
枪从哪来?
又往何处去?
看得我全程懵逼
《女尸迷案》最惊悚也最精彩之处,不是消失的尸体,不是报复和谋杀,而是片尾男主恍然大悟之时。
该片由奥利奥尔·保罗执导,上映于2012年,与今年上映的《看不见的客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抵是导演对同一个题材的两种表现形式。
都是肇事逃逸,都是复仇,只不过《看不见的客人》在车祸中丧生的是儿子,《女尸谜案》死的是妻子。
影片开始时,以停尸房警卫遭遇车祸重伤昏迷为导火索,引燃了一具女尸的失踪之谜。
死者名为玛卡,是一个女强人,死于心脏病突发。
死者的丈夫阿力克斯因对玛卡的强势感到非常压抑,所以用毒药将她杀死,打算和小情人卡拉私奔。
但在这时,警方已经对阿力克斯生疑,并将他控制在了停尸房。
通过种种警官加给他的心理暗示和几乎可以称之为灵异的小细节,男主的心理渐渐终于崩溃:明明已经藏起来但突然出现在停尸房里的Th-16;不知是谁放在卫生间窗边的邀请函,写着“闭上眼,你仍在我身旁”;楼顶日历表上被动过的日期;一切迹象都在证明玛卡已经死而复生,而阿力克斯也给出了他的推理结果:玛卡并没有死,她在玩弄他,并且知道他和卡拉策划的一切。
但她一个人无法完成这一切,她还有一个帮手。
这种用线索来穿插一段段回忆杀的方式将影片的悬念慢慢推向了高峰。
观众的关注点也由“玛卡的尸体为什么会失踪”转移到了“是谁在帮助玛卡”。
与此同时,警方对Th-16的检查报告出来了,证实这是一种毒药,阿力克斯的嫌疑几乎已无法洗脱,被锁了起来。
之后,更为惊悚的事情发生了,阿力克斯发现了一部手机,上面有与玛卡的通话记录。
随着剧情的推移,几乎可以肯定帮助玛卡的人是她曾雇的一名私家侦探贾维尔·阿隆索,而小情人卡拉又似乎出了事,情急之下,想要救卡拉的阿力克斯选择说出真相:是他毒死了玛卡,但玛卡早有准备,已经死而复生了。
影片到这里已接近尾声,我下意识看了眼进度条,剩最后十分钟。
阿力克斯含泪又真诚的眼神不像在说慌,可警官仍一口咬定就是阿力克斯偷走了尸体。
回忆起之前埋下的伏笔,可以解释这个警官的情绪一直略偏激是因为想起了死去的妻子,所以对阿力克斯极其看不上,殊不知,更大的转折出现了:卡拉竟然不存在?
死者的尸体终于出现?
Excuse me,男主这是人格分裂了?
因为在情感中地位的不平衡,所以虚构出一个乖巧懂事年轻柔弱的小姑娘,和她相爱,得以找到理由谋杀自己的妻子?
然后为了制造出妻子没有死的假象,又分裂出一个偷尸体的人格,一边无辜地哭哭啼啼?
emmm,这样的结局似乎也不错。
可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愤怒的警官还在喋喋不休,说阿力克斯是个胆小鬼、懦夫,编造了这一切,而阿力克斯,真的想要逃跑……当阿力克斯捂着胸口喘着气说他需要帮助的时候,警官终于将最终的真相告诉了阿力克斯:这一切,都是他和女儿伊娃精心布置的局,伊娃就是卡拉,而十年前他妻子死去的那场车祸,是阿力克斯和玛卡造成的…… 他甚至说出了那句经典的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影片末尾,阿力克斯死于不明原因的心脏骤停。
我静默地听完片尾,看着闪现的黑底白字,觉得莫名地寒心。
《女尸谜案》全片111分钟,几乎没有一点多余的笔墨,除了故事题材比较陈旧,可以说是一部无懈可击的上乘之作,十分值得一看。
当然,关于处心积虑的复仇和谋杀到底可不可取,尤其是伊娃给阿力克斯下毒这一点是不是又会给伊娃带来黑暗的一生,我觉得,都不是本部影片的重点了。
如果有些人一定要纠结于此而给影片减分,我建议不如去看看奥特曼,转行研究一下到底有没有外星人。
看到最后,其实发现本片是个挺好的悬疑片,情杀、悬疑、“灵异”、阴谋、爱情几乎我喜欢的各种元素都占全了。
整个片子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一环扣一环,中间过程给了观众很大的想象空间,或者说是在引导我们去猜测幕后主使,等到我们以为这就是自己想象中的结局时,发现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精心谋划的骗局,终极大boss缓缓讲述了真正的故事起因与经过,于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先说整个故事设计。
喜欢看悬疑剧的原因之一就是故事情节紧凑,一换扣一环,整个故事情节都比较连贯,大部分导演都采用抽丝剥茧的方法逐步展开剧情。
每一个环节都非常有看点,吸引你看下去,看完的时候也觉得非常过瘾。
此片就是如此风格,不过结尾更让我震撼而已,原来自己以为的终极并不是结局,导演的障眼法而已。
开头大概二十分钟之内都挺闷的,从开始的保安出车祸,到感觉到男主为情杀妻都还算是比较明朗的主线,剧情波动不大。
第一个高潮大概算是男主在警局时出现的种种人为“灵异”事件,下毒药品的无端出现、厕所窗台的信函、自己妻子手机的丢失、停尸房内出现的手机,在加上男主妻子的种种回忆片段,我再次中了导演的圈套,以为这一切都是男主妻子的自导自演,对此男主也是深信不疑,再加上男主小三的添油加醋,我更加确信了自己的想法。
小三的疑似“死亡”彻底击败了男主,男主开始招供自己的一切罪行,只为求警察就她一命,我非常相信他对小三绝对是真爱。
警察按照男主的描述去找小三,人去楼空,所有的场景就是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这个人。
住处像是很多年无人生活过,学校无此人。
(其实我觉得此处有点bug,就算他们做的再逼真,英明神武的警察就找不到一丝蛛丝马迹吗?
)直至后来妻子尸体被找到男主彻底崩溃了,严重怀疑自己精神有问题,自己患有重度臆想症。
男主的试图逃跑,警局侦探开始给他讲述整个事件的阴谋,好让他明白得去死。
这点是此剧最华丽的反转,至此,所有的环节才接续上,所有的猜测才得到了证实,最终尘埃落定。
再谈人物性格塑造。
个人认为最成功的是男主的妻子,她的眼神、处事都有点让人琢磨不透,是个神秘人物。
开玩笑似乎是她的一个绝技,她的玩笑真亦假时假亦真,你永远猜不透她心底的真实想法。
如此女人实在不是男主这等人能够掌控的了的,难怪男主会有小三,甚至为了小三杀妻。
男主妻子的眼神至今都让人非常回味,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演技。
男主因为多年前的错误被算计,小三也不是真爱,妻子还天天琢磨不透,想必活着是挺压抑的。
不过男主挺帅的,也算有点小聪明,只是其他的人都比他聪明太多了,不是一个段位上的。
侦探大叔其实挺可怜,中年丧妻,女儿执意报仇,直闯虎穴。
想必他最初是不同意的吧,因为女儿的坚持才同意了这个复仇计划,最终完美的替妻子报仇。
最后说对电影的一点看法。
不同于美国的明显悬疑气愤渲染,此剧感觉一直比较闷,也可能导演一贯是这个风格,整个故事的爆发点都在最后的结局。
对于悬疑片来说,还算不错的,坚持看过开头的闷,中间到最后都是很有看点的。
女尸谜案 (2012)7.62012 / 西班牙 / 悬疑 惊悚 犯罪 / 奥里奥尔·保罗 / 何塞·科罗纳多 乌戈·席尔瓦最近挺迷这种带有悬疑色彩的反转剧情,喜欢那种被人点透恍然大悟的那一下!
[调皮]往近了说《看不见的客人》最后那一下是让我赞叹的,往远了说《包青天》在我小时候就打下了这方面的基础!
哈哈…但是本片我觉得有点差强人意了,虽然结果反转的是挺出乎意料,但之前探长的感情线这个伏笔也太硬了,硬到在揭开真相之后我还是觉得之前铺垫太多到完全没必要!
看了很多类似题材的片子然后发现一个通病,反转的剧情一定都要这么天衣无缝么,理想化到完美的每个环节不能容错,否则就前功尽弃。
但是往往这种极度理想化的剧情反而容易让我出戏甚至觉得太假,最后不得不用这就是一本电影来安慰自己!
不过女主的人物设定还是挺成功的,让我不由自主的被带入到那种刻意营造的恐怖气氛中…所以一句话总结本部电影,这个导演适合拍恐怖片[调皮]
《女尸谜案》。
9分。
奥里奥尔·保罗编剧、导演,何塞·科罗纳多、乌戈·席尔瓦、贝伦·鲁艾达、奥拉·加里多主演作品。
真是部神片啊,我竟然过了这么多年才看,拍片是遗憾的艺术,而观影是遗憾的技术。
这么多年来,我终于发现,电影是看不完的,好片是发掘不完的。
终是遗憾。
一个慌里慌张的保安深夜遭遇车祸,他来自停尸房,而同时引出了一出停尸房尸体失踪案。
尸体是著名女企业家玛卡,她刚死于心脏病。
在告知她的丈夫亚历克斯这一遭遇时,亚历克斯的表现令警方十分怀疑。
这是一个十分经典的多次反转的故事,不仅考验编剧讲故事的多层递进的能力,也考验导演剪辑的能力。
非常好,非常好,不剧透。
满分推荐!!!
作为诞生较早的电影种类之一,悬疑片始终挑战着电影从业者的想象力、逻辑性和发散思维。
重复和相似只会面临被淘汰,这激励着导演和编剧们挖空心思,在创新的路上锐意进取。
时至如今,好的悬疑片已经奇货可居,大多数悬疑电影只是在原有的构思上进行改造加工,难以突破现有的思维空间。
同样,这部女尸谜案也并无新奇之处,老掉牙的复仇梗,加上有漏洞的诡计编排,导致结尾的反转看似猛烈实则绵软无力。
电影的开场以一场莫名其妙的车祸为整个诡计奏响序曲,消失的尸体、惊慌夺路的看守人、漫无边际的雨夜吊足了观众胃口。
此后,导演不断抛出线索,让观众误以为女老板诈尸,男主螳螂捕蝉,女老板黄雀在后。
导演用男主对案情的思考方向来误导观众,为结局的反转做铺垫。
最后,男警察揭开记忆的帘幕,露出了女老板和男主惊恐慌张的脸,真相方才浮出水面。
雨夜的停尸房为制造紧张感提供了绝佳平台,气氛和突如其来的惊悚感拿捏较稳,但是故事细节经不起推敲,一方面,既然知道了车牌号,为什么未能将肇事者绳之以法,另一方面,冒充女学生太靠不住了,一个大学老师,我相信三句话就聊出来了,而且男警察女儿的屋里未查到任何线索不科学。
最后,男警察将事情原委道出实在画蛇添足,当然,对于导演来说,这是对观众讲的。
男主不仅仅是男主,更是万千观众的化身,男主最后那张惊恐、难以置信的脸正是导演所希望出现在观众身上的。
ps这部电影已经被韩国翻拍,且已经上映了,貌似口碑很好,期待。
前80分钟可以打四星,悬念绷得满满的。
最后10分钟只能扣一星了。
原因是警探的作案过程披或铺垫露的不充分。
原以为是玛卡,结果偷尸体的是警探。
警探和女儿的合作,设计过程应该一直有蛛丝马迹铺垫下来才行。
闲来无聊,设想了下,假如我是编剧,我会再铺一条警探和同事的线。
同事,可以是女同事,因为爱慕,不断观察警探,在共同侦探女尸案过程中,会发现警探一些疑点。
大致情节安排如下。
第一次警探出镜跟同事聊天时,同事可以问:还在查找车祸凶手吗?
十年了,你应该走出来啊。
而不是直说后面一句话。
也可以问,女儿男朋友了了吧,或女儿男朋友是干啥的?
来说明女儿长大了。
另外,由于十年前车祸事故是在另一个偏远度假村那个岛,要铺垫好警探怎样到这对夫妇事发地的,是调动还是偶尔出差?
电影中印象里说是来出差报案,那就不具备长期准备筹划的条件,女儿也不具备和男主偷欢的条件。
当警探到到停尸房调查时,应该表现出他跟熟悉这个地方,应该有一些异常。
因为他在这挖洞,偷尸,应该是长期准备了。
因为警探既然设计了偷尸环节,那么医院一定是要认真准备的。
例如警探可以专门负责与停尸房有关的案件,或者医院是与警局打交道较多地方。
医院里的守卫或警探同事偶尔会看见警探在医院周围挖土侦查或挖土之类的。
很正常的情节在为后面铺垫。
当警探第一次跟男主见面,男主应该模模糊糊有认识的感觉。
毕竟警探跟踪了他家很长时间,对他家的矛盾,他的药物研究已经了如指掌,还偷了药品。
当然,女儿可以负责男主家的情报收集和偷药,但偶然见面应该是不可避免的。
甚至男主应该能偶尔看见警探和女儿见面的细节。
后面男主和妻子的斗争,准备毒死女主,女主雇佣侦探反跟踪,都应该是可以的。
但为了表现女主的狡猾,女主服药的细节,雇佣侦探的安排,应该再完善些。
例如知道男人要害她,也准备好了解药,了解法医上下班时间和验尸要求,所以安排了假死,也安排了私家侦探救她。
也可以假设那个洞是私家侦探挖的,准备救人用的。
结果被警探发现了,直接把私家侦探干死了,救出来女主,把车祸事咨询清楚,然后再把女主毒死,埋在野外。
这样才算报仇。
当然女主既然怀疑男主害她,为啥要主动服药,再救回来?
为了确认男人偷情变心,把男人置之于死地,能得到什么好处,要交代清楚动机。
女主这条线只是从男人角度描述不够完整,也需要补充完善。
把女主偷尸这块交代完整之后,后面就是怎样击破男主心理认定谋杀罪的问题了。
首先药物一定是男主拿的,但他下完以后应该废弃了,被女友见到给了警探也可以安排。
警探在医院靠装神弄鬼吓唬男主,其实就是要他交代投毒杀人,然后污蔑他雇人偷尸,再杀人灭口的事情。
所以如何在男主迈开第一步以后,如何完美栽赃男主,让他既觉得冤枉又有口说不出,也需要细节。
警探可以在死刑执行前悄悄告诉他前因后果。
然后再枪毙。
这样男主的遗产可以给了警探女儿。
还报了仇。
最后交代给女同事,俩人婚姻美满。
幸福大结局。
多好!
整个故事应该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每个角色都要有足够的戏份,每个悬念都要有合理且完美的解释。
才能称作一部好电影。
这些年来,看过最满意的悬疑剧,是国产的心迷宫。
情节设置巧妙,几乎天衣无缝。
像这种前面铺满了悬念最后靠嘴解释的电影是多数。
宽容地说声好,因为如今好的悬疑类型片太少。
咱们天朝不说了,尚处在挂羊头卖狗肉的阶段,可好莱坞这两年也不行,要么炒冷饭,要么故弄玄虚。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西班牙可谓是异军突起,《当你熟睡》、《死亡录像》、《黑暗面》、《妈妈》、《无知无觉》……一部接一部,蔚然成风,大都成绩不俗。
本片的制作人正是这波风潮中人,继《灵异孤儿院》和《茱莉亚的眼睛》成功后,再接再励拍了这片;女主角仍是贝伦鲁艾达,这回没再展露那股诱人的风韵,几乎是素颜演出,岁月写在脸上,嫉妒刻在心里,至于她的智慧高低……这里不剧透了。
本片没有“孤儿院”中的恐怖,也不比“茱莉亚”中的紧张,却实打实地做到了悬疑,失踪的尸体、毒药、信笺、停尸房、危险的三角关系……所有这一切都以情感为动力,加以叙事技巧,悄悄地带着观影者走向歧途。
片中没有血案,也无第二次凶杀,只凭借大量神秘的细节和不断引发的闪回,成功地吸引你看下去,有猜测,有期待,最后的结局则出人意料——我们还苛求什么呢?
换了是个菜鸟看这片,也许还会有点震惊。
当然,如果你看片较多,当会和我同样的感受:虽无惊喜,亦不失望。
这是一部合格的悬疑类型片。
要知道,在如今这个时代,“合格”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尽管故事激情不足,后半段的叙事流于平淡和琐碎,我仍愿给四颗星,推荐一下。
顺便提醒大家:这片刚过来时的版,一直有个解说员似的画外音在叽叽咕咕的。
现在有新版本了,还是BD的,去下吧。
又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如果有人统计一百多年来拍过的电影,估计仇恨的主题会比爱情的一样多。
编剧不错,悬念环环相扣,剧情逆转之后在逆转。
只有一点我实在来不了,为了报杀妻之恨,就可以让女儿色诱仇家?
还不如直接剁了他来的痛快。
全程都以为凭自己的智商能够猜到影片结局的心态,沉静在影片99%的剧情中。
但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最终以目瞪口呆万分惊恐,膜拜了影片最后1%的结局。
以为又是人格分裂,没想到是借刀杀人,借尸还魂的报仇,太棒了。
影片时刻在暗示着我们,却没有看出来。
本来很同情男主角,可最后警察的一番话,他就是个懦夫。
【B-】“编剧不会编写没有用处的人物和情节”,知道这一点后,像这类悬疑片就能看十分钟猜到大概走向……
看到男主角把马桶里面的碎纸捞起来塞进嘴里,火车上的人都震惊了
厕所那段够恶心!
这反转挺厉害的,让前面一直觉得是漏洞的地方都说圆了,相信男主从尸体处拿到的手机最后也会被收走。
发现这个编导的片子,都是那种情节设计痕迹很重,刻意做作,演员一个个都端着演,最后来个生硬的反转,明明漏洞百出,却洋洋得意自我感觉牛逼得不行。
这。。。明显得不偿失吧??
真够狗血的
剧情硬伤,无力吐槽
好看的电影 反转的结局
说服力差一些,父女俩的复仇逻辑有点怪!
套路太明显。
虽然反转感觉有点故弄玄虚得过了头,但是前一大半的氛围营造和悬念铺陈好精彩。真·gone girl而且层次更丰富!
就这智商还学人谋杀 男主设定实在太蠢直接拉低了整部片子质量 最后的反转好似导演向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解释我有多牛逼 然而真的就还好……
有够老套的……而且女儿为了报仇居然给仇人睡,雷人……
创意是不错的,but路口装个探头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bug 多多,比较胡扯的片子。非得要等10年后,女儿长大了去色诱仇人进行复仇, 这个警察不是一般的二。
和四年后的《看不见的客人》的叙述方式很像,但最后的逆转不如后者那样让人心情舒畅。停尸房女尸消失为引子,一条线叙述警方查案,另一条叙述女尸丈夫曾经的秘密。前期的谜集中在女尸是死是活上,后期有凶手身份误导(当彼此对立往往有第三条路)。两个伏笔:1.尸检竟不解剖;2.警察不查手机号。
有点勉强
这么复杂,至于么?
感觉有点扯……警探和他女儿精心策划这个局得需要多少巧合啊,有些牵强吧……更别说他的做法本身就违反警察的职业伦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