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多绝望才能不停去恨,又要多么爱你才能无法去恨啊!
P.S.我总是能在菅田将晖身上看到张国荣的影子。
另外,梁益准难道不像黄渤吗?
题外话:居然在最后一战听到了梦然的《少年》。
从前奏到副歌,很完整地唱完了。
我以为是QQ音乐在后台不小心打开了。
谁懂。
8天前在南昌的合唱比赛上才第一次听到,印象深刻的一首歌。
第二次听,是4天前在一家烤肉店吃饭时的背景音乐。
第三次听,是2天前在农庄听一个小朋友哼唱。
这一次,我还以为出现了幻听。
凌晨一点半,戴着耳机看的电影,当听到这首歌,我还特意退出了电影app,音乐当即停止,也没有任何音乐app被打开。
我拿掉耳机,音乐声就变小了,说明不是环境音。
巧合都不足以解释这些。
我只是随便挑了一部一直想看而未看的电影啊!
这是一部8年前的日本电影啊喂!
后续:今天再重看最后一战的时候,《少年》居然没了!
我找了两遍,都没再听到《少年》!
怎么解释,难道真是幻觉啊喂!
胜利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唾弃那些弱者。
而胜者又可以获得真正的快乐吗。
主角母亲的那句杀了他其实是想杀死她那懦弱的父亲,每个电影里出现的女人都为了生存做出了她们必须做的事情但她们杀死了自己最爱的人,就像男主最后杀死了健二。
我只想说世界只有那些痛苦活下去的强者和死去的弱者我们真正的幸福又从何而来呢。
我们生活在最美丽又肮脏的国度里,但我们无处可逃。
如果把《啊,荒野》的前篇与后篇视作一部统一的作品的话,我想,近六个小时的时长,应该算是我所看过的最长的一部电影。
观看该作是需要一些耐心的,不仅因为时长,还因为画面中充斥的性和暴力、荒凉与绝望。
片中人物众多,关系也错综复杂,大家寻求连接、释放欲望的方式各不相同,却又彼此相似,方才从孤独欲死的境地挣扎出来,又陷入另一个疲惫苟活的阶段,这是一个难以挣脱的命运环,两位主人公囿于自己惨淡的前半生,背负着各自被亲人抛弃,亦或是厌弃的命运,在各自低谷的时候相遇,因而避无可避,选择并走上了拳击运动这个道路。
此前也观看过以“拳击”运动为立足点的电影,《搏击俱乐部》、《百万美元宝贝》......不作对比。
不过,在我眼中,《啊,荒野》中的拳击,是背叛与恨的结晶,是向死而生与寻找自我的复杂融合,亦是为了希望和爱献祭的、人与人之间的,诚如“相遇、得到、又失去”的羁绊。
(非专业影评,涉及剧透,慎入🤔️)在“防自杀节”的舞台上,那个防自杀分队的队长川崎如是说:“人类最后患上最严重的病,名为希望的病!
”然后讽刺般的在众目睽睽的直播下,利用无人机,以自认为伟大的方式,中弹倒下,鲜血喷薄而出。
所有人惊恐散去,而只有曾经被其侵犯的女孩匍匐在血泊中。
决战的擂台上,在新次充满恨意的拳头下是建二内心默数的声音,他说:“新次,我终于无法再恨了,但是还在和你战斗。
”这个此前一直被视为“弱小”、患有严重口吃、无法正视别人的男人终于强大起来,用身体回应对手所有的迎击,不由回想起曾经,这个男人仅是为获得所爱之人的温柔,实现自身强大而付诸努力,而不是这场比赛的致胜法宝――无限的恨意,渴望在这个对抗的舞台上与新次获得连接......直到在新次第89拳落下的瞬间,应声倒地。
还有新次,这个影片中遭遇了最多背叛的人,也是最后因为胜利而陷入更大孤独、与希望背道而驰的人,终究是走入了真正的“荒野”。
新次一直是我片中所爱且心痛的人物,幼年时父亲自杀,母亲为了追求自我而遗弃了这个年仅十岁的男孩,在被孩童欺侮的时候遇到了视作希望的大哥刘辉,此后成长的路途中,他并没有选择成长为一个正直的男人,而是走上了堕落之路。
然而又在暴动的青年,被朋友背叛眼睁睁看刘辉被打成残废,其他人逃过了法律的制裁,唯有过激反抗的他被捕入狱。
也因此,片中开篇便是刻画新次出狱后一穷二白的经历,即便不远处正经历着爆炸,他所在乎的还是只有上一位客人留下的未开动的拉面。
说到这里,我还是想说,这不是一个底层人民、不良少年通过拳击运动、自我奋斗走向人生巅峰,实现命运逆转的故事,尽管在电影中,新次曾通过拳击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对手,并且凭借实力击败了曾经背叛了自己的朋友。
与刘辉身体残疾最终选择宽宥朋友、接纳帮助不同,他虽然不是直接承受灾痛之人,却永远对此充满恨意,无法原谅。
这个阶段,他显然还是最初那个暴动不安、大开大合的年轻人。
反观另一个主人公――建二,在我看来,他的成长更甚于新次,因为口吃,这个男人开口表达和倾诉的机会并不多,更多的是通过多变的眼神、搏击的动作,以及日记中的文字与绘画来侧面反映。
这是一个更为内收的人物,因而精神世界也更为复杂,他渴望成为像新次那样敢爱敢恨,敢于挑战的人,而又难以拜托被欺凌的过往,前期一直在怯懦且极为偶然地做出回应。
在拳击这样一个通过“恨”才能够建立战斗力的世界里,他一直是柔软且充满爱意的人啊!
这个他与新次极为互补的一面,这样的性格,反而是他最后必败局面的诱因。
想说的东西太多却难以倾诉,这也许是我现在内心的感受。
我想分享的是,这部作品中,一个关于“羁绊”的事物,用“爱”或者“恨”来形容都太过单薄了,具有诱导性 我想用“羁绊”。
片中充满了羁绊,两位主人公之前本身就是复杂的羁绊综合体,他们对于拳击的不同理解以及付出,主人公与原生家庭之间的羁绊,还是拳击运动与社会大众的羁绊......率先交代一下,影片设定的背景是近未来,也就是2021、2022这个年间,而作品创作在上世纪。
地点是新宿,一个灯红酒绿、瞬息万变而又鱼龙混杂的地方。
在时代快步向前的同时,与之对应社会大众的生活却愈发混乱。
片中的社会线是时下青年人对社会奉献方案的抗议以及外界层出不穷的自杀的案例,再加上天灾人祸,每一个人都似乎背负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希望成谜,亟待破解。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主要人物是几个原遭不幸的青年人,新次、建二以及芳子等。
第一种羁绊:新宿新次与推子建二。
建二爱新次吗?
无疑是爱的,建二最初的形象虽然窘迫和软弱,对于身边的人却是始终保持温柔和善意的,这是他个性中的闪光点。
也许大家猜测更多的是这份爱的成分吧,是兄弟之爱还是其它更为不同的呢?
各人有个人的意见,我想其实讨论的意义并不大。
他肯定是对新次倾注了不一般的情感的,他的笔记本上曾经满是新次的画像,他会仔细地爱护与新次产生连结的物品,包括那根带血的绷带,跑步的时候始终默默地跟随其后,却从不超越......那么新次呢?
之前也说过,新次是一个大开大合的人,最初的他一点就炸,换言之就是敢爱敢恨,忠于欲望,挥洒汗水。
他曾经很认真地说过,过去的他不是一个好小子,但是现在他只想好好的练好拳击。
他也真正这么做了,这也是他个性中的闪光点――凡事认真,认定了便不会草草对待。
在日常生活中开始学会禁欲,克制自己的怒气,没有怨言地做好照顾老人的工作,再加上付诸的百分之百的汗水和努力,以及在擂台上一往无前、大肆爆发的恨意,成就了他最后成为舞台的胜利者。
他很重视兄弟情,无论是之前的刘辉,还是之后的建二,这也是为什么他无法容忍任何背叛,在后篇两场对垒曾经兄弟的比赛中,爆发出了比拟杀心的实力。
我不知道他最终究竟有没有接受建二近乎自杀式献祭的对抗,因为在建二看来,他在奉献自己的温柔与爱,也最终放下了恨,被失去理智的新次一拳一拳地击打着,直到最后一拳落下,他应声倒地。
可真正的交锋是无声的,这时候,导演依次给了所有主要人物画面,二者的教练、新次的母亲、前女友芳子、曾经的社长、建二眼盲的父亲、支持建二的富二代、门外示威的群众......等等等等。
可以想象他们的心应该悬到了嗓子眼,等待打破暴风中心的平静。
新次和建二,是互相成全,互相依存,而成长的往往是倒下的那一个,留下来的人独享无限孤寂的荒野。
第二道羁绊:主人公与拳击运动此前略有交代过因果,一个其貌不扬、患有眼中口吃、被父亲家暴的理发匠与一个刚出狱、钱财尽失、被好友背叛的不良少年,偶遇一个招募不到拳手的半废拳馆拥有者独眼,因而投入拳击运动展开的一系列故事。
两人都是在最窘迫、最走投无路的时候投入这项运动,前期他们共同生活、互相扶持,在天赋的加持下,实现能力上的成长。
新次的拳击是充满恨意的,他希望通过强大自身,实现对于过往背叛的报复,他抱着必赢的决心,也因此实现了目标,赢得了成功,这样的新次,对于拳击的认知更为极端,某种意义上也更为清醒,他知道这只是一种运动,脱离运动本身,他是一个需要正常生活的人,需要爱欲等种种其他内容来填充。
建二的则更为复杂,一方面他希望通过这项运动实现强大,摆脱过去那个懦弱的自我,一方面他的个性注定了他是柔软且温柔的,总有可能在最后一刻心软下来,用自己的爱来回应打击。
他希望通过拳击来向新次靠近 ,于是他也这样向新次坦诚了“希望成为新次这样的人”,尽管新次说:“我就是我,大哥就是大哥,我们永远都不会成为对方。
晚安”。
第三种羁绊:主人公与亲者片中最主要的几个人物都或多或少遭遇着来自原生家庭的打击,片中的几类父母,正面的并不多,他们是人物最初的羁绊,不过显然这种羁绊极力牵绊着主人公们,而巧合的是,这几对父(母)互相之间也有深浅不一的牵绊。
新次的父亲出于过去战争的恐惧,选择了自杀,悲痛的母亲出于追求自我的选择,自私地抛弃了年仅10岁的新次,而后很多年,她成为了老年疗养院社长的小蜜;建二是日韩混血儿,母亲是日本韩国人聚集地得陪酒女,父亲性格暴戾,嗜酒,曾经带领沙漠战争,因为虐待他眼中“软弱”的儿子而给儿子留下了成年后的阴影;芳子的母亲同样是从事边缘工作的底层人物,因为无爱的结合生下了芳子却连芳子的父亲是谁都不知道。
一次地震后,遭受腿疾最终与年幼的芳子失散。
可想而知,三个人都希望告别自己悲惨的过去,多年后的“摆不脱”或者是“又相见”在片中有一个很好的暗示:三人在去海边的时候,芳子郑重地将母亲送给自己的最后一份礼物,也就是一双鞋扔进海里,寓意跟过去告别,然而一阵阵海浪过后,鞋又被推回海岸。
这仿佛在说,人是无法同过去告别的,过去会永远跟随一个人。
看到这,指示着故事将会出现转折。
我想,这种悲哀正是每个人物内心中的一根刺吧,恍然很久后,还是会隐隐作痛。
即便亲人带来的是悲痛,可是在故事正酣的时候,还是会来敲打主人公。
新次母亲透露当年父亲自杀的真相,建二父亲因为重疾流连自杀,最后又决定姑且活着,芳子母亲寻女来到酒馆却与教练堀口产生了情感羁绊......我们惊讶于这个叫做“新宿”的舞台居然藏匿这么多秘密的时候,又不自觉为主人公们揪心着。
第四种羁绊:拳击运动与社会大众个人认为,拳击是一种充满社会性的运动,台上的人倾注爱恨、野心、荷尔蒙、报复、欲望,尽情地释放汗水、负伤顽抗......台下的看客不断叫嚣,寻求感官刺激和竞技乐趣。
对于拳击这项运动的投资无异于二人伯乐堀口在观看赛马时所说,“不挑战一下宿命,人生还有什么乐趣”,总有人像他一样,抛弃血统的优势,愿意在非纯种马身上下注。
他赌成功了,于是新次和建二都强大了起来,成为了擂台上的胜者,直到兵戎相向,建二做出了类似“背叛”的决定,转头堀口的死对头做拳手。
在片中的设定背景下,一直交织着“国家自杀率升高”和“反对社会奉献方案”两条社会线,前者成立“反自杀小组”,可其队长却在众目睽睽下完成了所谓艺术的自杀,走向了畸形的献祭,而真正最初高呼想要丢掉生命的人却在死亡的前一刻因为恐惧而放弃;后者贯穿全篇,虽未重点点名,但充斥街头巷末,到处挂着反对的横幅,行走着为了抗议而号召的年轻人群,在新次和建二的最终之战里,也被交叉剪辑进去,最突然的无非是示威人群在示威的过程中突遇的爆炸。
场馆内的人,也就是从事拳击运动以及观看拳击比赛的人,亲身经历台上的对抗已到了生死一线;场馆外的人,那些为了自由和平等奔走的年轻人,正面临着随处可塌、随处可炸的末世感。
竟然产生了奇妙的对应。
什么是荒野?
这就是荒野。
不需要寸草不生,不需要不着一缕,不需要纯然的野生和死亡,人却犹如赤裸,孤独地暴露在白日青天下。
当然,电影是电影,人生是人生。
悲剧并不影响我们反思人生,再盛大的荒原我们都有机会连结在一起,“希望”这种病,最好还是有的。
迷妹本心:饭上菅田将晖这样一位俳忧简直太棒了!
(乖巧:))(完)
有点……太男性视角了 男人为剧情服务 女人为男人服务 比起前篇看得不太舒服每个人都有童年的伤痛 但是很少有人能遇到彼此 大部分还是没人懂他的悲伤和敏感然后一个人孤独地死去吧人物全都串联起来以后剧情反而变得有些狗血 这种观感大概跟我不喜欢和别人有长久联系有关 不是电影的错虽然是拳击但还是没什么原则可言 全是仇怨别人改变不了他 谁都改变不了他 哪怕看上去不再堕落骨子里还是那个会进少管所的“坏小孩”你伤了他也没死 还是恨 还是没成长 (还是喜欢前篇七次那个。。。
就很看着爽)从前篇就开始隐约着讨论关于灾难和战争这样很大的社会问题 但我就是个浅薄的人 所以只能着眼于一些小的方面了后篇整个基调就往下沉了 开始讨论真正无法为人掌控的死亡而不是被他人逼迫的生与死 以及每样事物 包括关系与情感的消亡 同时对前篇所提到的比较大格局的问题反而放轻了一点改变是从背叛开始 是孤独促成成长 正因为没有人站在身边所以才有了“我还站在这里”的实感“多想你来爱我”是很深刻的一部影片 所传达之物本身没有任何问题 但受众不是我 我也不打算全盘接受 我只要好的后篇真的比前篇压抑太多了 真的不可否认是他确实能够比我看见更深层的东西还说自己难共情 天才对天赋要求未免太高了突然想到《每一个迷路在新宿站的人》 不知道有没有关系呢
看完《啊,荒野》前后篇,失眠了,电影中的画面不断在脑中翻滚。
从理性上讲,那张死亡鉴定书,一定是建二的,因为很明显鉴定是赛场队医做的。
我觉得之所以模糊”建二“的”二“字,像是编剧(导演)在叩问观众。
有爱的活着,能变强大吗?
有爱的活着,可以同时吃到”肉“吗?
有爱的活着,可以不被认为懦弱吗?
虽然,菅田将晖在拍摄后的访谈中,提及岸善幸导演在看拍前说:希望这部电影是属于导演、梁益准和苏打三人的。
但片中的所有人物,我觉得都立住了,能看出编剧怀着爱从每一个人物的角度替他们设想。
剧中的“肉”派和“灵”派两位妈妈,遗弃10岁新次,要活出自己的京子和拒绝堀口爱意的芳子妈妈,前者在观看比赛最后一幕时,大喊着“杀了他,杀了他”,就是斩除任何阻碍活出自己的“肉”派的最好证明。
后者,看得出经历过妓女生涯的“肉”,在堀口之前也一定经历过爱,体验过没有物质的精神世界,选择放弃了“肉”,不再做妓女,但也没站在“灵”的一边,正如末尾比赛还没完结,她便离了场。
关于芳子,个人觉得她很有可以重蹈妈妈的覆辙,那双有小花的粉色童鞋,就是她的爱。
一度留着它,希望有人抓住爱,但真的有人抓住时,她跑了,她要吃“肉”,把有爱之记忆的童鞋,留在曾经有爱的出租屋门前。
自杀队的大部分,都在肉和灵之间摆荡,荡着荡着,有的就放弃了肉身,用灵魂升天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强大、正确和完美,就像川崎当众直播自杀一样。
剧中的“爱”与”恨“除了妈妈和自杀队两条线,极端的区隔(逃避)着灵和肉以外,其他角色都在灵和肉之间徘徊,又在“灵”里分割出天使和恶魔。
被爸爸打了,在回家整理行李时,仍留下工资的建二,惠子流产时抱着她送医的建二,初初出道时,打拳不敢看人的建二,都带着满满的爱。
但在建二看着充满憎恨的新次,一次次于拳台上胜利时,他明白了胜利的人会被记住,而心中憎恨越多的人才会胜利,他把画着新次侧脸的日记烧了,哭着写信给新次的那刻,他决定放弃爱,开始恨。
从小被遗弃,被欺负,长大遭遇同伴背叛,为了挚友刘辉他杀未遂坐牢,被芳子骗得分文不剩的新次,像只因伤害充满恶意的狂犬,在遇到二木和堀口后,心中的一角注入了的爱。
不再打架,开始觉得芳子可怜,但他依然不理解刘辉为什么原谅了裕二。
我曾经在香港黑暗中的对话体验馆里,于漆黑中体验过马路,登船,购物,听电影。
当我不敢迈开步伐时,有盲人工作人员用说话声和盲杖敲击声指引前进。
当时,我就感受到残障人士在经历磨难后,爆发出的毅力、自信和包容。
所以我完全理解刘辉,也相信裕二是真的被刘辉感化,从而想打赢比赛赚钱,赞助残疾人篮球队。
可是人真的要在肉体残疾后,才能激发出“爱”吗?
就不能肉灵两全吗?
建二和新次,最后的肉搏,就是编剧(导演)在试图寻找答案。
建二在墙上画下眼睛,并写下“新宿”,不断击打“新宿”二字,让裹手绷带染黑的那刻,以及拒绝惠子的那刻,都在提醒自己谨记“恨”。
但真正上场前,他换上了白色的绷带,深鞠躬和老板道谢时,已经决定放弃”恨“,带着“爱”和新次战斗。
此时的新次,却恨着叛徒建二。
肉搏的最后,建二满脸是血的倒下,教练和堀口对他说“你赢了”,都没能唤醒建二,反而是新次的一句“大哥”唤醒了他。
正当建二站好,等待当初那个叫着自己“大哥”充满爱和活力的新次时,被第89拳击倒,自此告别了这美丽又肮脏的世界。
剧中背景里的“爱无能”2021年,婚礼场地和风流场所被养老院和殡仪馆取代。
2022年,太一和京子经营的养老院关了门。
只剩殡仪馆的生意火爆,曾经有“爱”的场所(婚礼场地、养老院、风流场所),随着爱的消失消亡。
建夫问七尾“为什么不选择看护老人,而是去自卫队”时,七尾说照顾老人“脏”。
我给老人倒过屎尿,深知如果爱着老人,只会关心排泄物里有没有血,气味,形状和颜色是否正常,而不是脏。
前篇和后篇的爆炸,无情无奈的社会奉献法,自杀盛典上川崎揭露“自杀者”的自杀背景,川崎自杀时没人制止,鉴定建二死亡时,门外的说笑声,诉说着世界的冷漠。
电影预告片最后的宣传语:孤独を打ち壊せ(击碎孤独),是导演(编剧)在点题,呼唤着击碎孤独的爱。
终于,吐完了,可以好好睡觉了。
关于死亡鉴定书的叩问:有爱的活着,能变强大吗?
有爱的活着,可以同时吃到”肉“吗?
有爱的活着,可以不被认为懦弱吗?
我在豆瓣看到过的这个书评《怎样在这个世界生存》,个人认为解答的还不错,也欢迎你的解答。
看完后劲很大,前篇加后篇两部一共近五个多小时,从晚上看完到现在凌晨3:55了,我的脑子里还在回放电影的画面。
首先2021年的时代刻画就像是现在时代暴躁的提炼物,“不是涩谷,也不是池袋,而是新宿”。
单纯点讲就是参杂了影帝那部2016的“错乱的时代”的极端狂暴错乱却克制冷静的“毫无目的的暴力”。
背景下的日本有居高不下的自杀率。
防自杀节那段描写也极其诡异,有很深的哲学意思。
就像会长结束生命前说得最后一句话,“希望”是人类最后的顽疾。
前篇泽村新次在拳击比赛里对抗敌人(山田裕二),后篇在对抗爱人(二木健二)。
就像人类一样,经历了地震、爆炸、海啸、核辐射之后,被打败的了结自己的生命,打赢的重新以自己的方式面对生活,所谓幸存者也是胜利者。
新次妈妈抛弃了10岁的新次。
新次自己从孤儿院成长起来。
海啸中侥幸活下来的女孩抛下了妈妈,一个人来到城市。
每个人企图忘记过去,打败一切敌人,重新生活。
对抗完敌人,可是恨意无所适从,于是暴躁,于是我们理所当然得开始自相残杀。
就像新次终于打败了山田裕二的时候,在他耳边问“这样你满意了吗?
裕二,这样就行了吗?
”因为他发现人们善于变得麻木了,连恨意都麻木了,而他很比任何人清醒,他的恨远远不止是打败对手,甚至不止是打死对手,新次想要打败的是整个荒野一般的世界。
周围介质再也承载不下这份感情,所以人就开始暴躁,开始自我毁灭。
父亲将自己对沙漠战争的恨转嫁到自己的生活,变得整日醉醺醺,开始殴打自己的儿子。
政府变得更加惊恐不安,于是颁布实施奉献法,让年轻人义务当兵。
强制守卫土地,怕不是同族的人侵占了家园,然而这种刻意的过度紧张感却使得土地本身变得廉价, 不值得被珍惜。
年轻人恨老年人的肮脏,宁愿参加自卫队,也不愿意做照顾老人的无风险工作。
时代在扭曲变形,想要没有纯种的血统的马赢得比赛,需要的不仅仅是千万倍的汗水,还有博上性命的一赌。
教练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其实拳击没有什么真正技巧可言,拳击就是怀着极致地恨意打倒对方,恨意最强的成为最后的champion。
”两位主角参加拳击,无非是像健二日记里重重的字 “憎め!
憎め!
憎め!
”。
拳击手可以光明正大的恨对手,所以才有理由带着这份恨意在暴躁的生活里,恶心的时代里生存下去。
影片最厚重浓烈的感情就是新次和健二两位主角之间的,世界上有很多特别也深重的感情,“爱”这一个字有时就显得太笼统单薄。
海洋拳击俱乐部,同门兄弟情。
同样厌恶世界,想要变强,所以彼此理解,友情。
但是两人之间还有更复杂的情感。
其中一段两人的对话如下。
健二:“赢了的人,大家对他很温柔;输了的人,大家就会把他遗忘。
”新次:“这和别人无关,这就是单纯的斗殴而已。
怀着恨意,打赢了。
又怀着恨意打下去,又赢了。
我会成为冠军。
”健二:“我想想你一样。
”新次:“不可能的,我就是我,大哥就是大哥,路本来就不同。
晚安。
”新次比健二恨得更深,因为他瞪大眼睛看着敌人,不像健二面对爸爸殴打一直不敢睁眼,于是他把这份血淋淋的恶意记得更真切,这种极致恨意在战场上可以把拳击转化为享受的过程。
他完全崩溃以前一起被伤害的同伴可以原谅裕二,他这辈子也做不到,他只要复仇。
他知道这份极致恨意使自己必胜,所以才可以站在制高点,像狮子玩弄到手猎物一样,跳着变换成自己从没练习过的左向拳戏弄对手,可以野兽一样瞪着眼睛鬼魅的笑着,不要命得冲向对手,发了疯得对着敌人大喊“我要杀了你!!!!
”
健二有绝对的力量优势却总做不到享受恨意本身,因为他的恨不够纯粹,就像他仍怀着善意去拜访第一次的比赛对手,所以他的恨带着恻隐之心。
而教练也早就预料到了:“健二你拿不了冠军的,因为你赢不了新次。
” 健二想要拥有变成强者,但是他变强的方式却是不断的否定自己,于是他想成为新次。
想要变得和新次一样,有着纯粹的爱恨。
可是在他和新次表达自己的愿望时,新次却拒绝了他。
新次说“你不能成为我,大哥是大哥。
” 因为新次爱着的健二,是他看成珍重的“亲友”的大哥,是那个恨的不纯粹的,有着恻隐之心的大哥,却也正是健二一辈子不停的否定的那个自己。
拳击的胜负秘籍就像新次说的是“和别人无关,就是单纯的斗殴而已",怀着极致恨意,就可以打赢。
其实到头来健二不知道其实他最需要也只是“大家对他很温柔”而不是什么胜负。
他需要的是温柔,最重要的是他爱着的新次给他的温柔,所以他想要赢,他以为赢是不被遗忘冷落的唯一办法,然而最终的对手也是新次,这样的矛盾,这样的复杂,所以健二哭了,寻找到新的练习场想要战胜新次。
新次和健二最后一场拳击赛,看得我心都要梗塞了。
两人谁也不放手,都互相扶持着,没有给对方倒地的重击,就是要命的你一拳我一拳,耗尽彼此最后的生命。
然而新次的情绪是忘我的。
最后健二放弃了的时候,数着新次打过来的次数,看得要留下泪来。
不愧是高语境国度,把感情描写的这么大克制大隐忍。
在荒野一般的世界上,对抗完敌人,我们开始自相残杀。
一年下来,能让我奉上五颗星的东西实在不多,所以要抓住这个机会写感受纪念一下。
看之前瞟了一眼寺山修司同名原著的梗概,题材正是我的茶。
《啊,荒野》前后篇看起来像极了我多年前看昆汀的《杀死比尔》,看完上部有点懵:各方面都很对味,但怎么能就这么完事儿了呢?
立刻点开下部,看完大喊:我要给导演编剧磕头,您们太牛逼了!
《啊,荒野》说的又是无产阶级,一不留神往赤贫阶级去的那种年轻人的故事,两位男主新次和建二比起惨来,不分伯仲。
新次是小混混,性格火爆,一点就炸。
建二是被父亲家暴的大龄结巴男,懦弱胆小。
这样两个性格差异极其之大的人在拳击上都很有天赋,他们的伯乐把他们领到一起学拳击,二人住上下铺,朝夕相处。
新次叫建二aniki。
(aniki,aniki,好喜欢日语这个词)前篇主要给二人感情打基础,还是有不少笑点的,新次说自己“看不了书”那一段真心笑哭。
后篇不是一般得虐,超级虐。
简单说下让我感慨万千的点:1 在新次和建二与他们的伯乐和教练都相处融洽的时候,建二突然跑去了新次死对头那边打拳击。
得知建二离开的消息时,新次刚在拳场上打赢了死对头。
女友问他你在想什么,新次说:“在想一个从未品尝过这般美妙滋味(鱼水之欢)的男人,又是处男,又结巴,又胆小,一遇事就脸红,但是力量却奇大。
”没错新次是赢了,但好像比没赢之前还要不开心。
(电影这里节奏留得够够的,有泪尽情流T_T)2 建二去了新次之前的对头那里练拳击后,指名要挑战新次。
当剧情发生到他俩对打,看客太为难了,根本不知道支持谁。
更重要的是,建二在跟新次的这场决斗中死了。
建二死了。
老实讲,我自认为共情能力很强,但还是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建二要跟新次对打。
新次是为了“恨”打拳击的,他要为瘫痪的好友报仇,要在拳击场上堂堂正正地打败某人。
建二的笔记本上也写着“在拳击的世界里,拥有最多恨意的人将被授予冠军的荣誉,所以恨吧,恨吧,恨吧。
” 所以,赢拳击要靠恨,这个建二也是认同的。
但是建二对新次肯定不是恨啊,建二的笔记本上还画过新次的素描画,有新次睡觉的样子,有新次笑的样子,有新次洗澡的样子……这个本子新次也背着建二翻开过。
但新次一直都把建二当aniki,建二也从来没跟新次表白过。
所以看到快结尾两人在拳场上打得血肉模糊,我简直都快哭瞎了,因为确实能感觉得要死一个了。
为什么建二愿意跟新次对打,一直打到自己体力不支死去呢,现在让我分析,那我想可能是因为爱吧。
建二懦弱胆小,就是个内收的人,有什么东西都自己受着,哪怕一身的力量也不动用,那换个角度说就是个克制的人。
建二选择在拳场上用新次最喜欢、自己最适合的方式——拳击来表达爱意,在我看来是堪称伟大的。
一个极其克制的人的爱,给一个出口,那就像火山喷发一样,甚至不惜烧死自己。
霓虹金对死一直都很珍视,想来建二对新次的爱也是美到极致了。
而新次也用这种输赢方式取走建二的性命。
某种程度上,就是接受了建二的爱了。
不是所有爱的接受都要通过肉体来交合的,真的不是。
我在写短评的时候用了bromance,新次对建二是bro之意,但是建二对新次却有romance之情,用bromance再准确不过了,当然也再遗憾不过了。
不恰当地比一下,建二比《断背山》惨多了,那俩也就一个出柜一个没出柜,荒野这俩是一个直一个弯,这才是最遥远的距离啊。
当然了,两个片子都是阴阳相隔,都克制。
啊,荒野。
后篇的感情浓度简直要烧死我,集合了我今年看的《火花》里那种惺惺相惜的兄弟情,还有《断背山》的同性虐恋,再有岛国特色主义的大克制大隐忍,诓走我无数的眼泪。
服,真心服。
服寺山修司,服岸善幸,服菅田将晖,服梁益准。
妈的,我又想要去日本了!
为什么一定要有比对方更强的恨意才能赢得比赛......其实推子是为了替自己的父亲赎罪才这样做的吧,对吧?
是这样吧!
否则为什么一定要和新次来一场对决呢,为什么最后就一直忍受着不还手呢。
父辈之间的恩怨,在比赛中一拳又一拳的还清,高潮部分很让我难受又无奈,急切想要大喊,咆哮。
镜头从台上的选手慢慢切到从他们开始改变所遇到的人,一路上大家都在见证着,因为都是一群想要改变宿命的人,想要有自己人生的人,不停在向前冲,也为过去在沙漠发生过的折磨而承受着后果。
最后建二的父亲扔下了代表生命的盒子,而建二自己也倒在了台上,一辈子都在忍让承受着,结局也是如此......那些恨意其实是自己强加的吧(还有推子不是叛徒......
「あ」 荒野分了两天晚上看完的荒野,我的脑子不太能一口气消化。
这里说一些观后感——前后篇加起来快6个小时,我称之为史级「丧片」,片名的那一声「あ」就很丧,但却肆意,又感觉有种说不出来的不安定,似乎在接受,又好像在抗拒。
像是一个人孤独的行走在日本“新宿”的荒野上。
开篇新次在爆炸声中和大家慌乱逃跑的声音里淡然的吃着拉面,从这里开始就是荒野的开始,感觉的到他是孤独毫无牵挂的人,内心满是恨。
其实在看之前就有所耳闻尺度很大,但里面的大尺度性爱镜头我看的内心毫无波动,感受不到爱意,全部都是痛苦和宣泄。
没有人在真正的「爱」让我内心波动的镜头是新次看了建二的日记本,上面写着他说的能赢的胜利的是最恨对方的人:「在拳击的世界里,拥有最多恨意的人,将被授于冠军的荣誉。
」「所以,恨吧,恨吧,恨吧。
」
建二和新次的感情线真的很复杂,两个性格相反,但却同样孤独的人相遇,他们两个都通过拳击找到了活着的意义,都挣扎着反抗着,用拳击来掩盖痛苦发泄出内心的恨意,就在这期间他们产生了不可分开羁绊和友情。
“我们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上呢?
”“为了与人相连,或许吧”“你有和谁相连过吗?
”在夜里新次问大哥有没有喜欢的歌,建二他唱歌了,没想到一个结巴居然唱歌了。
芳子扔进大海的绣花鞋最后还是被海浪冲了回来,很多东西不是不想要了就可以不要了,就像是过去一样还有仇恨,这是忘不掉的,失去或拥有,都由不得我们。
裕二和刘辉放下了过去的仇恨,只有新次一个人没有放下,他放不下,他还恨着。
最后建二烧掉了给新次画的素描,却还留着那条粘有新次血的绷带——
荒野里否定了爱,但只有建二在爱。
自始至终新次其实都没有恨过建二,他也在用他的方式成全帮助建二,很多人不理解最后推子的做法,这难免,因为他不想一直在新次后面,他向往、崇拜、爱慕着新次,但却活得像个影子。
最后建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与新次相连。
“我想像你一样”“不可能的,我就是我,大哥就是大哥,路本来就不同”建二对新次的感情可能就是超越了普通的爱,真的是复杂的两个人。
最后对战时候,推子的内心独白:「僕は、ここにいる。
ちゃんと、ここにいる。
だから、行かないで。
新次、僕はちちゃんと立ってるから。
だから、愛して欲しい。
」“我就在这里,就在这里,所以,想你来爱我。
” 他终于无法在恨了。
最痛苦的人还是新次,抛弃她的母亲说永远不会向他道歉,打败了裕二但似乎内心并没有得到慰藉,芳子和建二都离开了他,拳击社也开不了,后篇真的很压抑啊.. 最后新次的眼神我看了三次,麻木空洞虚无的眼神,好像,真的如荒野一样了。
他死了
*看完我真的没法思考了,憋了很多天才写出这些,真的让我感受到看不到一点希望,世界太烂了,剧情节奏刚刚好,而且每个人的内心都刻画的很好,每个人都一样,身不由己。
好像是两个不一样的故事但却连接了起来,劝别人不要自杀的组织,最后自己却自杀了“人类最后患上最严重的病,名为希望的命。
”看了一些影评很多人说建二其实没有死,最后死的是建夫的时候,好像就没有那么的难过了... 这日影并没有让人过多的流泪,就是很压抑,真的丧透了()*建二,下次亲口说出来吧,“就站在这里,想让你来爱我。
”
自从《大象席地而坐》感觉被喂shi留下阴影之后,一直很怕看丧片,终于鼓起勇气看完5个多小时的《あゝ荒野》。
虽然绝望,但意外的并不致郁。
大尺度是看点,苏打的颜值巅峰色气爆表,但不仅有美好的肉体。
突然发现之前的丧片导致我浑身难受的点不是它的丧,而是丧而不知所以。
但荒野的每一幕都交代得很清晰,让观众有很好的理解与共情。
有足够的时长塑造人物的丰满,以及所有共演演技都在线。
所有的主副线都很值得细品。
除了拳击馆练习生的主线外,2021年的新宿(之前在那里呆过几天有点迷之熟悉,特别是人行道下的十字路口),331东日本大地震的受灾者,情趣酒店改建的老人院,防自杀社团社长自杀(套娃?
误),无处不在的抗议自卫队强征的浪潮。
充满了对魔幻现实的荒诞嘲讽,但结合时代背景细想其实真实得可怕。
此处可以写一篇长评,先立个flag。
人自出生起就一只脚踏进了坟墓。
我们生存是为了与人连接。
拳击总是恨意较多的一个人能赢。
但我渴望通过战斗与你相连,我在这里,你可以爱我吗。
最后附自己#用五块钱散装日语 盲听出来健二的最后一段独白(中间少了一句确实触及了我的知识盲区😛: 僕は、ここにいる。
ちゃんと、ここにいる。
だから、行かないで。
新次、僕はちゃんと立ってるから。
だから、愛して欲しい。
还有主题曲《今夜》by BRAHMAN,跟“荒野”的谐音梗很妙,听了就会想起健二最后决定离开拳击馆,烧掉自己为新次画的素描的夜晚。
从这部电影,似乎看到了一些日本电影的短处。就是表现抽象的事物方面,想象力不足
爱与恨的荒野,美丽丑陋的世界。建二也许是想用恨意打拳才能与新次产生关联,而新次也许觉得这个世界根本配不上建二,然后亲手解决了他。日本文化中的羁绊,关联真是难以翻译的词语,好在电影给了很好的描述。
到最后对暴力已经没有任何反思了,一味的自相残杀还有什么意义?
煽情很尬,找不到共情点,最后打你70多拳我真绷不住想要快进了。叙事节奏太慢,背景里一直在街上游行,反社会风险法案,到底与主线有什么关联?前篇看了不知所云,我还不死心,非要还来看后篇——确认了,是一个系列的烂片
如果恨不起来,那就狠狠地去爱。在这个意义上,恨与爱是同一回事。虽然感觉很奇怪,但与人建立联系的方式往往是“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份“搏击俱乐部”的“百元之恋”,让人感受到的“百万美元宝贝”的酣畅淋漓,但“激战”过后,只剩下荒芜。即使世道艰难,我们仍然要继续活下去,无论以怎样的方式,精神的存在是为活着的意义。
?这不对劲。不过菅田将辉可以干我。
因为太长了,一直懒得看,没想到看完被震住了。拳击戏份后劲十足。孤独、绝望、暴戾。打拳是和人连结,做爱是和人连结,我们出生在这个世上是为了和人连结。2021已经过去,现实中的2022甚至不如这片荒野。
滿⭐推薦,沒想到後篇這麼牛!原來前篇全是鋪墊,鋪人物,鋪關係,鋪事件,到了後篇就把所有線完美的收到了一起,收的實在太漂亮了。看前篇時我還說這片子燃,原來是我想錯了,這片子的燃不是那種火爆式的燃,完全就是自燃啊,幾位主角,就算在人生中贏了一次又如何?就算遇見了彼此又如何?就是沒有辦法獲得幸福,就是要像刺猬一樣傷害到身邊關心自己的人,他們的燃是要燃盡自己的生命,他們是沒有實施自殺行動的自殺者。這種感覺就像《感官世界》裡的那種情感一樣,要去到極致才能感受到連接。後篇真的太震撼了,贏了一次又如何,人生根本就不會改變。最後拳賽的設計絕對是拳擊電影裡數一數二的段落了,一個人忘情的揮拳,一個人默默的數,在下面看著的所有主要角色們都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燃燒的力量,超越了世俗的一切情感,看得淚流滿面,不能自己。
两部电影,四个多小时的煎熬
!!!一中一尾两个高潮,处理的也太棒了。苏打怎么演的那么好?!也太好了吧?!并非“走向死亡得到自由” 而是“从生的痛苦中解脱而获得自由” 。那么结尾就不言而喻了。
不如前篇
好像荒野
相对来说更喜欢前篇 后篇基本都在拳击方面用力 对于外界的游行 除开拳击手之外的角色塑造都有些点到即止 仿佛荒野就只存在于两位主角的心中 不过也因此两场拳击比赛都非常精彩 比前篇更精彩 在这样美丽而又肮脏的国度里除了逃跑便只有不断战斗 可想要一直战斗下去只能不断怀抱着恨 恨如果消失了 那就在荒野上撒上爱的血与痛吧
三观不同,无法理解其表达含义
新宿白日的街景好有亲切感。来到世上与人相连,所有爱恨都是空虚,一股浓浓的创伤应激求安慰味,剧情塞不进两部电影的体量。怎么就觉得那句“抱歉我不想与你相连”自带喜感太毁气氛
可能是自己艺术修养不够,后篇在我看来感觉有点烂尾,前篇的各种铺垫在后篇被草草带过,各个角色的情绪变化都很奇怪啊!自杀组与母女的支线感觉很多余,抗议那个什么鬼法案也不知道在电影起了什么作用,感觉编剧想卖意识流,可是又不懂讲好故事,搞得最后整部电影不伦不类的,也只有演技能看了。
寺山修司,你快复活罢!
[3]看到后篇,建二这个角色明显比男主要丰富很多。而且总感觉菅田将晖对此类角色的演绎基本也就到头了,再也没有看到过什么出彩的表现。
越来越匪夷所思的剧情啊,直接都把人干死了,这让我get啥呢
比前篇更矯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