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10½号:太空时代的童年
Apollo 10 1/2: A Space Age Childhood,阿波罗10½号:太空时代的冒险,阿波罗十又二分之一:太空时代的冒险,阿波罗10号半:我要上太空,阿波罗10号半:男儿当升空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
主演:米洛·科伊,杰克·布莱克,李·埃迪,比尔·怀斯,娜塔莉·拉莫罗,乔什·维金斯,塞缪尔·戴维斯,杰西卡·布里恩·科恩,玛德琳·吉尔博特,扎克瑞·莱维,格伦·鲍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简介:《阿波罗 10 号半:我要上太空》结合两种视角,相辅相成地讲述了 1969 年夏天人类首次登月的故事,影片既跟随宇航员及任务控制中心庆祝胜利时刻,也通过一名孩子的眼睛去见证历史,这个孩子在德州休斯敦长大,并有属于他自己的太空梦想。《阿波罗 10 号半:我要上太空》的灵感来自获奥斯卡提名的电影人理查德·林克莱特本人..详细 >
上个月知道《阿波罗10½号:太空时代的童年》时,并没有太感兴趣,但身为动画迷的我两天前还是因为豆瓣7.5分而决定观看一下。今晚终于观影之时才惊喜地发现这部影片是《爱在》三部曲、《少年时代》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自编自导的新作!P.S.:本来想统计下片中出现的电影(《音乐之声》《2001太空漫游》《人猿星球》),看到后面提到好多影视作品就把我“劝退”了。
怎么说呢,絮絮叨叨有一搭没一搭的讲着那个黄金年代的故事,但这毕竟是美国印记比较浓厚的一部电影,所以通篇都是讲他们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对于像是我们这些大洋彼岸的人来说,因为没有共同记忆的地方,所以共鸣啥的自然就不存在了。从观感上形容的话就好比你的远房亲戚给你讲他们祖上曾经如何阔气的事情,这当然与我无关了,我也懒得听,当然出于尊重我还是会象征性的听你讲完,所以总的来说感触不大。
@望京资料馆
就叨叨叨叨了一个半小时,童年美好回忆,由于年代和国情不一样,我很难带入get到。
真的很流水账། – _ – །
很有意思的一部动画电影,不知故事真假,反正看着挺真挺有意思。
老美的辉煌历史
月球时代白日梦。林克莱特的回忆性散文,对自己童年的描写还蛮动人的。有效的怀旧。
2022.12.02
以孩童视角回望60年代的美国,合理有效地规避了动荡不安和黑暗绝望,只留下了希望和伟大
那个时代好梦幻啊 就连冰淇淋口味都是
毫无共情。所有这些关于太空和登月的童年记忆对于我这样一名中国观众来说都太遥远了。
浪漫、温情和少年时代,好看~
SXSW首映礼。太喜欢了。天上的生活是一片银灰色和只能听到自己呼吸的孤独,地上的生活是抢电视剧的六个兄弟姐妹和爸妈、休斯顿的夏天、冰苹果和冰淇淋、和邻居家小孩互相使坏的游戏。奥斯汀和休斯顿的复古回忆,越战、冷战、饥荒等宏大的名词乱飘。40万人参与了阿波罗项目。天上和地下糅在一起,我们也都是相连的。
虽然我是导演的粉丝,但是这部电影全程看的都很无趣
真的只有我觉得非常无聊吗…
美国电影《阿波罗10½号:太空时代的童年》采用「小朋友」容易接受的动画片形式讲述或许更令美国大学生难以接受:1969年夏「人类首次登月」的故事或许真是「童话」故事。有道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虽然「公开提」会有损国家形象和引起业外一些业余声音的质疑,但至少可以让那部分为国家效力「懂得都懂」的高级知识分子长舒一口气:主动交代总比被竞争对手打脸强。作为被官方选中的「好学生」代表,美国导演(林克莱特这一代笔杆子)对美国导演(科波拉那一代笔杆子)从电影《现代启示录》里提炼出来的美式现代性悖论「一边杀人一边爱人」持自我怀疑态度。在美国《职业杀手》以震撼心灵的秘密行动完成对优秀课代表进一步的「蹬鼻子上脸」教育和新一轮的「洗心革面」辅导后,美国对自己「一面扮演《野兽》一面扮演教授」的现代性形象依然持肯定态度。
比起父母,孩子们看登月直播兴致缺缺,Stan昏昏欲睡。最有趣的地方就在这了,比起见证某个宏大的历史时刻,那些吉光片羽的游戏往事才更有趣,但历史时刻又以似真似幻的形态凝聚在成长记忆里,这才成为能够回顾整个童年时代的线索,瞬间定格、发散成永恒。
科幻或真相不重要。故事有趣最终还是在环境中人的生活和那些琐碎的回忆。
nostalgia make me laughin and cry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