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是为美景而打的。
高三的某个下午 ,我考完试回到家,打开电视,百无聊赖的寻找电影,想着从尚未平复的兴奋中脱离出来。
这部电影以横穿羌塘无人区这样的简介吸引了我的眼镜。
我知道那是什么地方,一个远离城市喧嚣充满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净土,同时也是人类不能轻易踏足的危险地带。
高三的我正如影片里的作家一样企图短暂脱身社会。
同时也是出于对地理的浓厚兴趣。
我对地理的兴趣也是起源于一部电影:高一开课没几周,地理老师在课堂上放了一部《金蝉脱壳》,让我觉得认识地球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慢慢的,我的书架上多了《中国国家地理》,美轮美奂的照片令人目不暇接,带有专业名词的游记依然引人入胜,这带给繁重课业压力下的我一个神游出逃的机会。
我幻想着在和书中的科研家一起勘测、克服困难、见证奇迹。
甚至,像我这样一个懒洋洋、毫无运动细胞的人,有一天会破天荒的和妈妈说假期想去爬山,随便什么山,只要够高,能爬的很累就好。
那次,我故作高深,这儿瞅瞅岩石,那儿望望地势,俨然一副小科学家的样子,过足了瘾。
不过我还真在一片天池旁遇见了真正在勘测岩石的人。
他们背上压着仪器,接着力爬上光秃秃的峭壁。
峭壁向阳,阳光正好打在他们身上,非常耀眼!
说回电影。
景物的拍摄自然不必说,广角镜头下的羌塘悠扬神秘,满足了我对西藏美景的向往。
剧情方面,开头结尾紧凑,但中间描述横穿的过程比较沉闷。
我了解了人物原型,和影片表现的相去甚远。
(我没看过作者的书,但从照片以及新闻报道来看是个活泼开朗的人)一组乐观爱冒险,一组沉默悲观。
像影片中表现的这种低能量的性格,会与必然存在大量的空镜头融合,给人一种沉闷的情绪体验,不外乎创作者想渲染绝望、困难的氛围,但个人觉得与原型不符。
而且照这样分析下去,主角大概率会是被狼吃掉的结局。
剧情的情感线(包括主角与小狼)挺精致美妙的,中规中矩。
总的来说,画面和剧情都美,空灵的美,美是易逝的(如果导演想表现这个主题也不错),仿佛下一秒就会飘散在空中,叫人抓不到的捉急。
但缺少冒险精神和激情,按我的经历和理解,一个人逃离生活体验不一样的环境时的心情大概会是激动的,这应该也是原型作家去无人区的原因。
七十七天 (2017)6.42017 / 中国大陆 / 剧情 冒险 / 赵汉唐 / 江一燕 赵汉唐
上映时看了一遍,不明觉厉,在西藏待过几年后再看,明白了,其实这个影片也不需要那么矫情。
没去过的人看西藏,那是雄伟壮丽,心驰神往,有一种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奔跑征服每一个石头和土地的地方。
可以为了心里的信仰,也可以就是想一步步丈量西藏的土地,往危险的方面说,甚至是想要体验濒临死亡时感悟出的哲理,或者说对世间事再无希望而去必死的决心做这件事从而激发对生的渴望。
但你不能说是为了“自由”!
甚至说这个“自由”太模糊了,因为你不能因为经历了一件事就感觉自由了。
独穿任何一个危险的地方都是值得敬佩的勇气,但要把目的搞清楚,你要确定你需要得到什么。
对西藏好奇,对一切事好奇,所以去接触,但对危险的事好奇,你要做好必死的决心去接触。
不能因为好奇危化品的味道而不顾生命的去接触危化品,那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和对生命本身不尊重。
在西藏高寒无人区,一个小小的轻症感冒,如果没有及时的医疗救治就很容易失去生命,因为无人区就是荒无人烟,开车很久都找不到居住区,更不用说医疗条件好的医院。
这种不负责任的传播不正确的价值观,究竟为何?
西藏虽美,但她有时也像剧毒致命的玫瑰,令人心驰神往却又不可染指亵渎。
看了下国家地理杨柳松的原文,发现其实这个电影已经做得很好了,尽可能的去还原了。
这个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迎合观众的喜好,而是尽力去寻找当年真实的足迹,但是其实作为一个拍摄难度极大,拍摄本来就是一次冒险来说,已经不易。
比如说影片一开始的军人送药,一开始我以为是为了过审才加的暖心片段,没想到是真实故事,还有我看到很多人吐槽没有对狼只有狼群,真实情况是“这次旅程当中遇狼七次,五次是对狼,基本是“神雕侠侣”模式,集团军似的狼群很罕见了。
对狼通常是一前一后的基本战略,一只佯攻,一只在后面守着。
面对这种模式,不要紧张,不要后退,也不要做过多的肢体语言,因为紧张的气息,狼会感受到,而后退就是承认自己是猎物。
这时可以与狼对望,互相凝视,僵持几分钟或者半小时后,狼觉得你没有危险,就会两只汇集到一处走开”这是原话。
还有过冰河的时候,说不想再过第二次,再过第二次会死,都是原汁原味的原话。
还有就是盐碱地和盐湖取水,很多人吐槽说不会取水,但是事实就是亲身经历者就是不会,觉得自己会的人可能更适合这趟旅程吧,有人还吐槽说喝尿,没有水哪有尿,且不说没有一点生物学常识,真实情况,杨柳松就是这么过来的,很多人在电脑后面猜测怀疑,如果听不进真正的科学,不如去了解实情。
一夜得雪,醒来仿佛收到了上天的馈赠,原来影片中这一幕也是还原了作者杨柳松的奇遇,不是什么什么艺术效果,主人公光环,这,就是事实。
可能因为导演组没有遇到野生动物群,所以拍不出杨柳松当年和动物的互动,但是熊是遇到的,遇到了5次,所以男主遇到熊没事,也就不用大惊小怪了。
中途北上是因为遇到了河流,在自然面前,河流确实是人无法逾越的额,在古代,一条大江就是南北朝,所以杨柳松北上,而男主说的是想回到城市,想活着,其实差不多。
车况的问题影片中没有详细说,但是大家都猜得到,车子肯定出了很多问题,真实的情况杨柳松把车就是作为一个滚动的承重装备,在考虑到自己能快结束旅程的时候,就弃车了。
在75天的时候遇到了人,是越野车,然后车开了2天才出去,最后阶段步行确实也出现了幻觉,这点作为影片结尾,也是可以的。
中间确实出现了饮食失控,这点在影片中也获得了很好的还原,为什么还有人说这个影片不好呢,我觉得它不好看,但是很真实很还原。
综合来说很不错的电影,对于没有机会去体验和欣赏的我们来说,这个电影很不错 了,写出了探险家杨柳松的心境,也拍出了当时的感觉,觉得不好看,只是不够热爱,或者说破坏了徒步探险在心中的神圣形象,其实不神秘也不神圣,生活就是这么真实,枯燥,残酷,但是又是那么美丽最后贴个地址,大家可以去看看国家地理写杨柳松这段旅程的:http://www.dili360.com/article/p5350c3d884ac991.htm 致敬每一个对探险充满热爱的人,无论是拍摄者,观影者,还是亲历者
这是一部户外探险类的片子,最好的部分是风光绝美,最差的部分是户外生存,最无聊的部分是两人的心灵鸡汤。
风光:雪山,神湖,沙漠,盐湖,草原,戈壁,风化地貌,各种大广角,航拍,全景展示绝美风光。
户外生存:对于一个极为资深的户外运动者,做了两年的精心准备,却在片中一点都看不出来;除了挖坑冷凝水和口含夹子放黏连两个小技巧外,似乎看不出来他做过哪些精心的准备了。
至少要有体能,心理,突发事件的相关准备吧,遇到沙尘不知道靠墙挖防沙坑,遇到狼就是各种慌张,遇到缺水,缺粮,洪水都没有有说服力的办法,导致户外生存的可信度大大降低。
最后65天左右就彻底断粮了,到第77天这十几天靠什么活下来的,每天还负重徒步那么消耗体能,片子完全没有展示,你要是把小狼宰了我都觉得更靠谱些。
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户外探险苦呀,各种危险我这资深驴都应付不了,你们就别玩了。
所以影片表现出男主的行动更像一个在家下班后想了俩礼拜要去横穿,一冲动就来了的小伙子,而不是一个精心准备了两年的资深户外探险者。
这是最不真实的部分。
至于心灵鸡汤部分:人人都有烦恼,欲望,迷茫,讲出来了,发泄一下就得了,明天还得继续好好活着呢,多说无益。
第一,我想说的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请不要尝试徒步穿越高危地区,尤其是像羌塘这样的地区,必死无疑。
第二,请不要迷信片中的数据,所谓骑行携带量只有50还是55公斤这样的数据是个P话,没有参考价值。
事实上,我见过携带100多公斤仍然能翻二郎山的,也见过带个背包在二郎山下就喊着要回康定的。
这都是根据你的个人素质来决定的。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野外夜宿有非常重要,且必须执行的一点,那就是点燃篝火。
大部分夜行野兽是不会靠近篝火范围。
即便是在羌塘这样的高海拔缺氧地区,你也必须点,还必须呆在篝火旁,坐着睡。
无人区不点篝火还睡帐篷,那是找死。
第四,所谓片中那种取雪水来饮用的情况,不是不行,但是必须携带大量的药物,如抗生素等,否则,短期可行。
77天,那就是找死。
随便一种病状就可以要你命。
还有,高浓度盐水可以经过蒸馏得到饮用水,方式很简单,不多说,百度一下能有上百种方法。
第5,拿口杯砸狼那种行为,请自重,我无力吐槽,如果在不点篝火,且无燃烧棒和防身武器如弩之类的情况下,遇到无人区的狼,你只有两种选择,跪下拜佛,然后被吃掉,或则,直接被吃掉。
第6,关于狼的设定我个人不想多说什么,我从没见过两只狼为一个捕猎群体,且超越范围的捕猎。
第7,片中用特别煽情的方式描述了主角喝尿的情形,这个是事实,在极度缺水情况下可以饮尿。
但是,请别扯淡,极度缺水,你不可能有尿。
第8,你如果能在无人区遇到一只幼狼,请联系我,我马上献上我的膝盖。
这个蛋已经扯上天际了好吗?
说这么多不是说这片子不好,事实上也算是难得的走心的国产剧。
但是,请不要错误的传达某些专业知识。
我本人是战斗部队退伍兵出身,野外生存经验算过得去。
且玩了十年的户外。
现在不敢想穿越羌塘这类的事情。
还是劝大家,不要冲动。
只能说这是一年来看的一部垃圾到不能再垃圾的电影,没有之一。
毫无讲故事的能力,没有一点经验常识,就用舆论和西藏把大量的文青骗进电影院,这比那些拍烂片的更可恶。
勇敢不是傻逼的代名词,梦想不是无知的出走,情怀更不是行骗的借口。
把江一燕看成女神的,也该醒醒了,这片子还零片酬赠送!
我仔细地看完它,只是想让我愤怒的情绪完全爆发!
杨柳松的《北方的空地》三年前看过,不说文笔和思想性,就真实性而言,还是相当震撼的。
这个片子算是把这本书给毁了。。。
千万万语,不想多说了。
只想说,导演,你真牛逼,看片无数,你第一次成功地点燃了我的愤怒!
从这点来说,你是五星级的!!!
可以看出导演美好的初衷;但,整部戏只能给六十分感觉导演为了笼络各种不同口味的人群,拍了一部:伪纪实片+故事片+理想主义+文艺片的四边不到岸的四不像最感人的是江一燕气急败坏的控诉,那一定是蓝天发自内心的真实话语最跳戏的也是江一燕[捂脸],结尾那突兀的文艺插入实在是败笔最不爽的是虎头蛇尾,断粮越山,活着走出困境,应是最艰辛和最有毅力的部分拍得了了……导演心很大,而能力有待提升
应朋友之邀看了《七十七天》的试映场,结果她半途看不下去,抱头鼠窜了,留我一个人数着日子坚持到最后,出来后又想大嚎大叫又想当街暴走……如果以一个词来形容这电影主创和故事原型,那就是“找死”,而观影者就是来“找虐”……被虐完再面对这花花世界,明明白白地看到自己的怯懦,所谓的无畏、勇敢、披荆斩棘,只是为了寻找安全、舒适和应有尽有。
而这世上真的有人要放弃这所有,骑个车去荒无人烟的地方寻找自由……我在西藏走个路都呼哧带喘的,这些人拍了三年,主要景点还在无人区取景,大写的服[强] ps:感情线有点鸡肋 女主每每出现就秒变恐怖片 是否为了兼顾商业性 怕拍的文艺了太小众?
个人觉得直接拍成纪实片 让人与自然的冲突更猛烈些更抓眼球
听旅行圈的朋友安利的这部剧,以为是一部文艺片,其实是一部哲学片,探讨了人生,自由,死亡…… 为了理想而去追求有错吗?
没有的……但是在实现的路上却摔成了瘫痪,一个如花的女孩……就这样被迫艰难的生活。
带着她的诗和远方~为什么要骑自行车穿越?
我一直很不理解,我们人类就是因为善于利用工具才不断超越自己的。
为什么不开车,带上足够的干粮去探险?
我想他只是想证明自己的强大……每个人都会去挑战自己,都希望自己能够战胜困难,但是不要与大自然抗争!
在大自然面前个人相当的渺小!
第七十七天,我想他是没有再醒过来,他梦见了他的小狼,他们共同走出沙漠,让我想起了“小王子”,他的作者也是经历飞机失事,在沙漠中孤独的走着,也出现过幻觉。。。
在影片中,几次出现动物,牦牛,熊都没有伤他,而熊好像还救了他,说明了动物是对人怀有善意的,动物不都是会伤人的……至于反面角色狼,也只是因为他的狡诈。
其实对付狼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使用火,他们就会逃走……狼图腾里面讲过的,我很纳闷男主不知道吗?
最喜欢的还是江一燕,有了她给故事增色不少,她们在一起的相处,美的如画一样!
女人是给这个世界增色,没有女人,男人的努力,男人的气概毫无用处!
男主真的不应该去征服什么“羗塘”,守着女主过一辈子多好!
就是因为在机场看到了一本《北方的空地》的书,让喜欢独自驾车旅行的电影导演赵汉唐和喜欢野外探险的作家杨柳松走在了一起,于是有了这部电影。
电影讲述了作家杨柳松77天穿越羌塘无人区的真实冒险经历,两只狼的持续的追击,落单的野牦牛的攻击,断水断粮,龙卷风,沙尘暴,雪山融水等等的各种艰难险阻,最终走出了世界第三极——羌塘无人区。
影片讲述了很多内容:从杨柳松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这辈子想做的事情,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从蓝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乐观地面对生活,追求自由和梦想。
但是在坚强的背后,我们依然看到人性的脆弱,虽然蓝天用自己的故事感动着别人,甚至感动着自己,但是内心深处,她依然有很多的不甘心,为什么偏偏是自己?
为什么不是一场噩梦,醒来就没了?
看到蓝天哭的时候,我也禁不止留下了眼泪,我在想,我们这些健康人,有时候真的不能体会出残疾人的那种痛苦,我们无视自己拥有的幸福,甚至吹毛求疵。
我突然想到了早晨来看电影之前与孩爸的一次争吵,原因就是他在临出发的时候,偏偏去熬什么姜枣茶喝,我约了同事一起搭车,孩爸出发晚了,让人家等候。
我恨恨地说:“以后你再也不要说让我的同事搭车,我是个守时的人,这样让我很没有面子!
”我抱怨着:“本来看电影这么好的事情,你怎么偏偏惹我生气?
”(其实我忘了,别人怎么做事是别人的事情,生不生气是我的事情。
)直到孩子爸爸大吼一声:“我都道歉了,还要怎样!
”我才知道自己做得有些过分了!
影片也呈现了美轮美奂的景色,也许是你只有在照片里才能看到的。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