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年的老片,感觉我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也大约是在这个时间上,很多情节都记不太清了。
我突然想看这部片子,是因为看到《湄公河大案》上映了就想起以前看过的这部也跟缉毒有关的电影。
女主邬玉君那时候还在读大学,但现在已经不再银幕上看到。
而男主潘粤明,经历了赌博离婚的风波,再见到他时,他已经成了《唐人街探案》里那个因为对继女有别样情愫而被继女当枪使的落魄父亲,再也没了当年小白的那种青涩少年感,即使演小白那一年,他也二十七了。
虽说是剧情片,但还是披着爱情片的皮,但总体而言,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一个是想当刑警却还沉迷在蜡笔小新的世界中的漂亮女片警小黎,一个是在街头卖卖盗版碟当当毒贩中间人的卧底警察小白,他们俩的故事就在王府井的那个地铁站开始。
说起来完全没想到,十五年前的北京有地铁就算了,居然都有星爸爸了,不得不感叹一声,星爸爸进军中国市场够早的啊——在地铁站男主小白被人追赶,情急之下,直接冲上去强吻了等地铁的女主小黎,借机把追赶他的人要的那个呼机塞到了小黎的口袋。
这个剧情说实在的,现在大概可以称之为套路,然而可能是那时候的小白太嫩,小黎太青涩,给了我一种花蕾初开的感觉,隔了十几年再看也是老脸一红,这大概就是叫纯情吧。
小白和小黎的牵绊从此开始,靠着这个呼机,她们开始来来去去纠缠不清,小白想要回呼机,而小黎却有点怀疑小白不简单,所以一直都没有还给他。
直到后来,她在凌晨的地铁站,两人拷在一起也靠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彼此都情窦初开后,小黎对他选择了相信,那个呼机才回到了小白手中,回去的还挺有意思,俩人隔着一条街,小黎把呼机放在一辆玩具车上遥控到小白手上——虽然这时候相信了,但是后来小黎爸爸老黎牺牲时,小黎又冲昏了头脑,选择了去抓小白。
好吧,情有可原,然而并不是小白的锅,小白也不可能背。
她很顺利地被黑老大抓住了,很顺利地就顺着套路成为了男主的试金石。
黑老大要求小白打死小黎来证实他不是卧底——小白的确是警察,他卧底就是为了抓住这个黑老大,他的父亲也是缉毒警察,以前是老黎的手下,就死在这个黑老大的手里。
结局有点杀心,因为小白的结局不明,听说是因为那时候准备拍第二部的,所以小白的结局没有明说。
我小时候看到小白中了好几枪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就一直觉得小白是牺牲了,这部片子是be,现在看完倒是感觉不一样了,有种小白或许真的没死的感觉。
然而作为一个警察,他仍旧付出了很多,用九死一生来形容也不为过。
而他也是做卧底的父亲,当时被毒贩发现后,砍掉了四肢才被杀害,这根本不是常人能够想象的。
邬玉君那时候还是学生,所以演技就不要求,但是其实她演技挺好,而且气质很特别,让人看着非常舒服。
而潘粤明,可以说,如果嘛时候我已经十几二十岁的话,说不定会喜欢上他。
那时候的他阳光,活力,聪明,机智,活脱脱就是一个虽然行为油里油气然而却又深情几许志向坚定的卧底小混混形象,就跟《疯狂动物城》里的尼克一样,这样的人设是非常招人喜欢的。
其实小时候还有一部,我到现在也不知道电影名字,我只记得男主是缉毒警察,他去一个毒窝卧底后抓住了那个毒枭,但是后来毒枭的手下对他进行了报复,他们藏了炸弹到警察的摩托车上,警察的女儿不知道,她那天十八岁生日,一边开心的跟她父亲视频连线,一边坐上他的摩托车,瞬间,警察就亲眼目睹着自己的女儿生生在自己眼前被炸死。
我虽然也找不到这部电影是什么,但这种沉重感我一直都记得,为了缉毒,那么多一线的警察牺牲了,甚至还有他们的家人,他们都付出了太多太多。
毒品千万千万不能沾,那上面有人血,有千千万万的血,千千万万的魂。
如题.这个评价没准被看过的人讽刺.可是,我想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一部电影,100个人看有100种不同感受,直刺内心也罢,打发无聊也罢,也许仅仅是留在心头的一点酸涩.这部电影流畅,清新,风格让我喜欢.电影其中也有瑕疵,却不粗糙.有人认为有些镜头很假:"小白给他的老板电话,说任务快完成了,老板说做完这次要休息下,后来又说你到了找女朋友的年龄,意思是不用小白再做卧底了。
可我们的小白同志如同超人般的回答说还是喜欢继续做买卖"这大意是说人民警察无私的很假.我想这更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的真."真"和"假"的确不是那么容易区分的.若不然,"骗子"这个词就不会成为人们深恶痛绝的词了,因为大家怕被骗,因为"真""假"没那么容易分辨.言归正传,<<情不自禁>>是个流动的整体,男卧底和女警察流动在整部电影中,在追捕的对立和营救的统一之间始终是整体.不需要太多的跌宕起伏,不需要太多的华丽,在<<黄金甲>><<无极>>的繁赘之后,看看一如清新脱俗女子的<<情不自禁>>,方能让人摆脱浮躁.最理想的国产电影<<情不自禁>>,冠以此名,希望能看到你今后市场.
第一次看这个电影是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吧,印象不是很深。
只记得我02年开始听摇滚乐,而这个电影是01年出现的,如果我再早一点接触摇滚乐可能会对穿slayer和Kiss外套的小白印象更深刻。
依稀只记得几个镜头 小白和小黎在地铁站铐在一起,小白嬉笑,小黎无奈,然后在地铁轰鸣中电火反射在小黎脸上显得光怪陆离,小白安静的看着小黎,眼神温柔到可以融化一切,起码在我眼里足以让全世界的人都爱上这种眼神。
另个镜头就是小白浑身是血躺在担架上,手里握着一个牌子,刚重看的时候证明没有这个镜头【- -】总之最后小白死了,临死也护住了小黎,小白温柔地对小黎说“我是卧底,我代号是小白,我这一辈子只亲过一个女孩儿,如果我能活下来,我要娶她。
”背景音乐是宽恕乐队的歌,这种温柔是我一生都未见过的;之前在舞厅,小白也是帮小黎挡下了几个流氓并对她说“这帮孙子下手特黑”然后粗暴的推了小黎的头,这种温柔也是我一生都未见过的。
或许小白的死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它让观众不要去想象十年后二十年后的小白会不会也变成啤酒肚油光满面眼睛浑浊的大叔。
所以我只会记得一个清瘦的青年,长着小狗一样的下垂眼,戴着钢耳环黑墨镜穿着slayer的T,笑起来痞气十足却又温暖得像阳光,看见你就拉下墨镜露出虎牙,双眸里满是爱意与温柔。
还记得那年冬天北京的阳光温暖的一塌糊涂它照在所有的东西上都是那么温暖恬静那一年 我脑海中的所有东西都泛着和煦的光在那个午后 在那个王府井中心的广场我那年的纯粹邂逅了这部电影沈从文说过:一个人最幸运的事情是正当美好年龄时遇到了正确的人在那个懵懂却闪耀着光辉的年代 我遇到了这部电影也算是我的幸运 不是虚伪的逢迎只是它给我带来的改变与可预见的未来 像今天一样 我属于感性的一塌糊涂那只名叫小白的狗狗 懒懒得晒着太阳而身边的人 却在经历着如何的惊涛骇浪我只知道 曾经有个人 很珍惜这段感情 因为没遇到过如此心动的女孩 而你我之间的距离 又岂止是万水千山我最落寞的时刻并不是小白小黎在最后的心碎诀别只是当小黎再一次来到那个相遇的中央广场阳光和煦依旧 映衬着银色的警徽闪闪发亮然而就是现在 就是在这相遇的老地方却永远见不到那个曾经最正确的人即使朦胧之中穿越纵骋的车辆 看到的依稀是那个他吊儿郎当 神奇活现 快乐地冲自己招手但这只是个梦 一个永远都做不完 走不出去的梦境其实从一开始相遇 就已经知道彼此注定没有美好的结局就好像我们期待着的人生 期待着的感情纵是注定要伤的透心彻骨 还执拗着死死地拽着这最后的牵绊。。。
这部戏并不一定是为大家上演一部爱情史诗在爱情中。。
从来就没有史诗 因为爱情中的人稀缺立场只是告诉我们 如果有一天 你能感受到温暖的阳光 那么请尽情享受如果有一天 你能遇到一个会说我爱你的人那么。。
请用力的爱一次此时此刻我是多么庆幸自己年轻过我也许不会拥有电影中的轰轰烈烈但是看到电影中的人们 如此的用尽感情 用尽惆怅我不禁热泪盈眶。。
我总觉得,理想的国产电影,不应该仅仅是充斥着大场面大明星的“工业巨制”,而更应该是真正能够触动人心的好作品。
而《情不自禁》正好就是一个典例。
这是一部由CCTV电影频道出资制作的电视电影,没有发行过DVD,更没有上过院线。
和很多成为经典而没有公演的影片一样,它没有大明星加盟,没有华丽炫目的特效和深刻复杂的剧情。
但它依然很动人,因为它足够真诚。
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对这部朴实无华的电影印象深刻,也有很多人在网上苦苦寻找这个电影。
我想好片子,才是值得大家喜欢和寻找的,它们没有掺杂任何宣传和炒作,但哪怕时间过去很久了,却依然被大家喜爱着。
这就是电影最原始,最本质的魅力。
这是一部充满了青春活力的片子,影片中随处可见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元素:《蜡笔小新》的漫画牒片,“嘻哈”风格的穿着,年轻人的娱乐场所——迪厅等等。
而影片中的男女主角是当时年轻人的代表,青春,时尚,敢爱敢恨,充满了正义感。
从他们看似平凡的爱情里,能够看到他们的牺牲,他们的伟大。
影片情节十分紧凑,悬念不断,跌宕起伏,语言幽默接地气。
男女主角的潘粤明和邬玉君当时都是新人,他们的表演略显青涩,但真实而富有张力,丝毫不矫揉造作,给观众以很强的代入感。
“小白”在最后关头对女主角的表白,赢得了观众的心,成为影片的经典部分。
它的作用甚至可以与《大话西游》中的那段经典对白媲美,令人印象深刻。
对不起,是我连累了你。
如果你能活下来的话,请记住我的代号叫小白,请转告我老板,我的任务完成了。
其实我认识你的父亲,他曾经是我父亲的老板。
我这一生当中,只亲过一个女孩,如果我能活下来的话,我想告诉她,我想娶她…… 这样温暖的话语,感天动地的表白,无论是谁都会为之感动。
这部电影的另一个绝妙之处在于它对于结尾的处理,没有人知道“小白”是不是真的死了,他就像个迷一样长久的留在了观众们的心间,可能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结局,也许好也许坏,这要根据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了。
许多资深影迷总是感慨现在感动我们的好国产电影是越来越少了,看电影时的感觉也越来越不对。
其实生活中不乏好的题材,也许我们并不需要什么名导演,什么名演员,什么大投资,这些东西都太虚而不实了。
人们看电影,就是希望在电影中寻找生活中无奈的答案,寻找那些失去的东西。
我想中国的电影工作者们真的需要花点时间静一静,从资本和商业的大潮里脱身一阵子,去好好想想究竟观众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一个警察的情结,一个英雄的情结,一个真爱的情结,一部感动人心的影片。
《情不自禁》让我在国产电影中找到了感动,也找到了一些只属于那个时代的东西。
衷心希望像这样的好电影不要消失,而是越来越多。
一条马路之隔,小黎警官在马路的这一头抓小偷,小白在马路的对面卖盗版碟,原本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却被命运的红线缠在了一起,镜头在小黎的肩章、警徽和小白的耳环、链条之间来回切换,像是宿命般的羁绊,仿佛已经预见了他们彼此之间深深交织的未来。
先聊聊相识,小黎梦想做刑警,然而单单听到曾作为一线刑警的父亲对案件的描述,都会止不住去洗手间呕吐;小白摆地摊卖碟,沾染黑道生意,被抓走审问完,还能轻松地伸个懒腰说出金银睡卧之中飘,心理素质极其强大。
小白在地铁里被追得走投无路,灵光一闪的自救让命运之轮开始转动。
神情、背影、脚步和翻漫画的小黎,小白在地铁里第一次见到了他的蜡笔小新。
从这个吻开始,两人本全无交集的生活被一台BP机捆在了一起。
小黎咽不下这口气,不愿意归还呼机,查着呼机接收的死码线索跟到酒吧,是小黎追逐小白的开始。
与人起冲突遇小白的出手相助,小黎对小白有了初次的改观,尽管两人的友好交流在小白稍显浪荡的发言中以泼酒作为结束。
在小黎回家与父亲的交谈中,父亲提起胆子大这个词时,小黎想起小白,作沉思状咬了下手指骂了一句,咬手指这个动作尽显小女孩姿态。
1再次相逢,小黎站在马路的这一侧,视线穿过那条街看见卖盗版碟的小白,这场猫鼠游戏的战争正式打响。
滑不留手的小白穿街走巷轻松甩开作为警察的小黎,像是一直知道她的踪迹,小黎下定决心学习跟踪术。
小黎对于跟踪小白的执着,究竟是因为胜负欲,还是别的什么,恐怕现在的她也分不清。
学习跟踪这里有一段是女主尝试变装,拿了根烟试,小黎第一次抽烟呛了一下,而男主小白在镜头前的第一次抽烟,是在被捷克三人抓住盘问时,同样地呛了一下,小黎是为了隐藏自己、改变从前形象才抽烟,那小白呢,说不清,但总让人感觉到两人之间似有若无的联系。
地铁站门关前,你望着他的那十七秒在想些什么。
2第二次的遥遥相望隔着两条铁轨,小黎归还呼机(假)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抓住小白,但无论是跟踪还是实施“抓捕”,节奏都把握在小白手里。
被一条手铐拷在一起的两个人,仅仅十公分的距离,互相挣脱不开的彼此就像命中注定。
小白的眼神在小黎的眼睛与唇间游移,突然靠近,地铁呼啸而过的轰鸣,一闪一闪打在彼此脸上的车灯的暖光,暧昧的气氛简直到达顶峰,此时小黎看着他的时候,镜头却只给了她的单人镜头特写,小黎在十七秒的凝望后闭上了眼,意料中的吻并没有到来,在流淌的爱意中,小白抓住最后的理智落荒而逃,或许能为他补一句来日方长。
心绪繁乱的小黎完全没意识到,手铐的另一头已经离她而去,飞奔而过的列车有如飘走的浪漫,但未知的情愫已经扎根在彼此的心中。
离开地铁之后,第一次放出小黎在家里看蜡笔小新动画的镜头,小白的BP机放在电视机的上面,电视机上正在放的台词是:“…,对不起小新,不应该把你和别人家的小孩一起比较,…”这一段影片在结局也会出现,我们放到结局去说。
小黎又听了父亲讲的“我当刑警那些年”,这一次一直到故事的结束都没有吐,直到父亲提醒,才有恶心的生理反应。
事实上,完整的听完一场血淋淋的故事的时候,小黎已经不怕了,间接和黑暗势力打过交道的小黎已经和从前的她不一样了。
3第三次隔街相望,交流纯靠比划。
她没有追,他也没有逃,他没有主动,她也没有。
小白举着呼叫机指指小黎好像在说,让我好找。
小黎掏出真正的呼机,两人都在笑,这次的对话就好像两个心有灵犀的朋友。
小黎让小白过来拿,小白没有去,小黎拿着呼叫机在手心里捧着搓了两下,很不舍的样子,用玩具车给他送过去了。
“小朋友”、“童年”这类词好像在电影中有着特殊的意象,小黎爱看的蜡笔小新,小白第一次亲小黎的时候旁边也有两个小朋友在看着,小白给小黎传话说蜡笔小新要到地铁去找也是通过小朋友。
这可能象征着两个人的内心世界。
小白被小黎反拧扣在地上归还呼机是剧情的一个重点转折。
当小黎决定把真正的BP机还给他的时候,小黎已经决定结束这场梦了。
梦本该在这时结束,不愿醒来的小黎还想再看一看她和他故事的结局,或许是感情的冲动,是情不自禁,没有原因,没有道理,没有逻辑。
可故事的结局就好像父亲讲过的那些所有故事一样,充满了血腥和牺牲,鲜花和幸福都是虚幻的泡沫,在现实残忍的摧残下,不等升起就湮灭消散在空气中。
追忆过去美好片段的小黎,生活好像缺失了一块。
她抓买盗版碟的,她开始化妆,她去了小白的家。
小黎刚进门的时候,小白家里很乱,饮料瓶音像碟片啤酒,胡乱丢着,被褥也随意卷着。
小黎躺在小白的床上,抱着小白的小白看蜡笔小新,一句一句叫着小白,动画片中的台词是, “那你要小心一点哦,替妈妈和美如的妈妈问好哦”和“那我去啦”。
小白正在和“老板”交接,当然要小心一点啦!
去吧!
小白回家后的房间是整齐的,连T恤都被叠好了,蜡笔小新的碟片被搭起来,里面放着呼机,像个定情信物躺在中间。
女主回到家搭了一个和在男主家一样的,她在想他。
记住这个房间的变化!
小黎想还碟的时候听见了交货,这对小黎有一个“小白是黑社会”的观点强化。
父亲在监视器中看见这一幕,结果看到女儿去孤身犯险,只能挺身而出提前实施抓捕,实则是为了救女儿拖延时间,摄影机里的父亲做菜、查案、保护女儿,最终为了保护女儿失去生命。
小黎在警方调查时是看见小白拿枪,摄影机只录下来了父亲被枪击,却没有录下凶手的样子,而小白恰好在摄影机的范围内,小黎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小白做的。
4小白和小黎的第四次对望——第二次亲吻。
小白在说完“我想再亲她一下”后,嘴角抑制不住的上扬,,情不自禁地笑,发自内心的幸福。
小白的脚步、面部特写、小黎仇视的神情,同初见相同亲吻在告别时重演。
切入小白的回忆,揭开他真真正正的身份,卧底,警局的卧底。
小白一步一步走向小黎,小黎的身后,透过巨大窗户投射进来耀眼的光,小白缓缓走近,走向小黎,走向了向往的爱情,走向了向往的光明。
黑色西装的包围下,殿堂般宽敞的场地,和明媚的光……那一段路,像极了婚礼,只不过他不为了等一句我愿意,而是要说一句对不起。
在老黑和一班手下的枪口下,迎接他最初的爱,告别他最后的爱。
在即将开始的枪林弹雨,距离越来越近的两人从单人镜头变为过肩镜头,距离一步步缩短,正如两人的多日的相处,关系一点点紧密,小白与小黎从两条平行线变成了两条相互纠缠的螺旋线,分分合合缠绕在一起,却从未真正拥有交点。
触碰到女主的那刻,接吻的那一刻,一滴泪从小白右侧脸颊滑落,是始终被光照射着的那半侧脸。
在整场吻戏中,小白脸上的光一直是一半明一半暗,象征了他在黑暗与光明之间游走,而对小黎的打光则是完全的,沐浴在阳光下的,一派光明之景。
悠长的吻相当于一个气口,不至于让节奏太急,急到喘不过气,给了观众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在脑海中将小白之前全部的表现、细节和暗示穿起来,在这一刻,曾经所有的怀疑、猜测都化为了震惊、担心和感动。
宽恕响起,当主唱略带嘶哑的声音唱出那句,“无法面对你宽恕的目光”,镜头给到的,正好是小黎含泪的目光。
片中出现过的“对不起啊小新”,也代表着小白对小黎,对不起啊小黎。
结局的窗户也是,打开窗户的瞬间光洒出来,而小黎完全沐浴在阳光下。
小白轻声笑着说“永别了”决定赴死,既是在安慰小黎,又是完成警队任务,也为两个父亲报了仇,他可以含笑九泉了。
结尾在小黎的病房,电视机上播的蜡笔小新,放了第一次出现的那一段的全部。
“……,小白小白小白,别动别动别动,不要不要不要,加油别动。
小白,我好想你啊,我心痛啊,没有帮你整理,真是对不起,你都变黑狗了。
这小孩也有他温柔的一面呢。
真对不起啊, 小新,我不应该把你跟别人家的小孩一起比较。
今天是谁的生日啊,……”第一次出现这个片段节选的时候,是初识没多久的时候,小黎跟踪失败,小黎在想念小白;小白的小屋从脏乱差变得整洁,是“没有我你变得脏兮兮了”。
片中这段我更倾向于小黎想念小白的意味更多一些,片尾的对不起更像是对彼此的道歉,小白因为骗了小黎这么久,隐瞒身份这么久的道歉,也是小黎对误会小白这么久的道歉。
小白的歉疚是贯穿在影片中的,从第一次对小黎的无礼开始,一直在向小黎道歉,在电话亭里面也说过,谁看上我算谁倒霉,也算是侧面的内疚,更甚,小黎的父亲也是因此而死,再到小黎最后被绑票,小白认为是自己牵连了小黎。
这一切的歉疚都在宽恕的响起后有了交代。
小黎冲出病房的门,第一次被叫出了全名,黎小星,小星,小新。
黎小星打开窗户,迎接光明,望向天空好像在向他道别,为他送行。
而横穿马路的最后一次望着他的视线,只能当做怀念,他再也不会出现。
可多想再一转眼,马路对面卖碟片的还是那个溜精的少年,见着警察就往包里收盘嚷着不卖了不卖了,拉低墨镜就能看见那双爱笑的眼睛。
即使黎小星从始至终也没能抓住她的小白,无论是抓捕归案还是抓紧他的手,但不管怎样,小白永远都不会离开小新,小白的小白跟在了小星的身后,小白以另一种形式陪在了小星的身边。
关于小白是卧底的几个隐喻1. 片头小白卖盗版碟片的时候,街上人来问他买的碟是007,他还重复了一遍,0072. 小白和捷克在出租屋里,理论上那次应该小白第一次摸到枪(不是卧底的情况下),在还在使用BP机的90甚至80年代,通讯很不发达,在影片中的持枪姿势单手持枪较多,双手姿势还是捷克在第二天教给他的。
而小白接到枪的反应是,先看了看弹匣又下意识摆出了一个双手持枪瞄准射击的姿势,此刻捷克是没有看他的,他的手立刻又放下了,虽然可能理解为拿到枪的好奇,但由于动作完成得过于行云流水,十分自然,很难不怀疑他经过训练3. 在地铁里用手铐拷住小黎手腕的时候,出手很迅速,手法也相当娴熟4. 小黎在刑警父亲的点拨下学习跟踪,尽管时间很短,跟踪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混混也不会被甩脱得这么彻底,况且她自己本身也是警察,竟然完完全全玩不转小白,普通的小混混肯定做不到,除非是经过特殊训练的卧底警察5. 地铁里小黎问他,你怎么白天不来,小白避而不谈。
因为身份见不得光吧。
6. 小白在捷克试探他玩枪,几发子弹不中,捷克去摆易拉罐,小白比划着瞄准的时候嘴里念叨着,可乐,啤酒,雪碧,从左往右数回来变成了可乐,捷克,雪碧,最后那一枪像擦着易拉罐过去一样擦着捷克过去,镜头没有给小白,看不到小白的神情,但我想他神色一定难掩坚定。
7. 除了影片前段地铁中的吻,大部分时候小白的衣着是外面深色外套里面打底一件白T,具有象征性8. 电话亭里的“老板”,在后期一个比较明显的暗示,但也可以被模糊为并非警方派来的卧底,黑吃黑也说不定,但不管是在听谁的指派,他的卧底身份已经是板上钉钉9. 一直觉得小白的项链太大了,直到我偶然间看到了军牌吊坠对于小白的名字没有任何交代,从始至终也只有一个代号,没人知道他的名字,做卧底的一辈子都不能为自己活,在电话亭里笑着说谁遇到我谁算倒霉了,自嘲后仍旧选择“做生意”。
流星短暂,美好,转瞬即逝,划破夜空只需短短几秒,却能让见过的人一生铭记。
自认为已经过了给谁做“丝”的年龄,但还是被这个小成本电影降伏了。
记不清看了多少遍,最后索性把它灌到了自己的本子里,有一个时期没事就看一遍,以至于把整个电影分节的时间点都能准确的点到。
其实是个很简单的故事,浪漫的也不太符合现实。
但它就是捕获了很多人内心的那份纯纯的情感,让你情不自禁。
这就是它的魅力。
我是个务实的人,所谓那些浪漫的相遇,邂逅,然后兴高采烈的相聚,最后灰溜溜的分离,或者一方去了远方,或者一方去了天堂,在我的世界里出现的概率太低了,我也不认为这样的爱情才是最美好的,但它可以作为我们队爱情向往的一个小小的插曲,真正进入爱情故事的时候得靠实实在在的男女主角去把握
其实每一个女孩子都是像女主角一样,在未接触爱情之前都不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也不知道自己会遇上一个什么样的男生。
也许是和你的职业相关,也许是千差万别。
但是命运的轨迹让你们相遇了。
想想整个过程很简单,小白为了脱险吻了在地铁站满心欢喜看《蜡笔小新》的黎小星,就是这样的一吻,之后就产生了爱的火花。
一切都是借口了,去酒吧,跟踪,还穿的那么好看,不就是想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展现自己完美的一面吗。
而你这个流氓小白就是不解风情,明明知道喜欢你还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还是那么一副痞子样。
然后就是那个坏坏的笑,已经深入我心了。
故事的最后没有终成眷属,这样子的结局才会让人记住呢。
最后的一吻,真正的最后,不知道小白当时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他已经不是那个坏坏的小混混了,他就是一个敢作敢当的,为自己的女人牺牲的英雄。
也让我喜欢上了另外一个潘粤明。
之前的奶油小生的样子早已抛在脑后,只有你那温柔的眼神以及满满的无奈,还有那坏坏的痞子样。
已经很晚了,不过为了这部好看的老电影我还是决定牺牲我睡觉的时间来完成写下这些文字,只因为 情不自禁 。
我不知道怎样来褒奖这部电影,任何的溢美之词的无法形容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之情不多说了,大家自己看去吧小白,黎小星。。。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