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自古以来有很多忌讳,比如半夜不能照镜子,半夜不能梳头,半夜听到有人叫你不能回答,走夜路不要扭头往后看……国产电影也爱拿此做文章,比如之前牛朝阳导演的《半夜不要照镜子》,正是抓住了国人这种与生俱来的忌讳心理以影像的方式层层递进做出心理暗示,从而达到惊悚效果。
相对来说,国外其实也有许多拿古老传说或者预言之类的做文章的恐怖电影,比如最典型的是北美2006年上映的《血腥玛丽》,讲的就是美国人的忌讳,片中召唤血腥玛丽的方式与“半夜梳头”“半夜照镜子”这些同出一辙。
而召唤“血腥玛丽”的方式是你独自一人进入浴室,然后锁上浴室门并关掉电灯;面向镜子,并在镜子与你之间点燃蜡烛,或在镜子的两边各点一枝蜡烛;闭上眼睛,集中精神,慢慢喃念“Bloody Mary”三次。。。
写到这里后背发麻,与那些吸血鬼狼人僵尸类的恐怖片,个人对这种类型的神经末梢表现更为脆弱。
由电影《一路向西》女主角王李丹妮、台湾“机车熟男”李威领衔主演的惊悚片《夜半梳头》将于6月13日登陆各大院线。
片中故事同样源于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十大见鬼大法之首“半夜梳头”,讲述一对年轻夫妻在一座别墅内度蜜月时经历了种种诡异之事,从而揭露了一段让人心酸的往事和更为隐秘的真相……与诸多国内外恐怖类型的影视作品一样,本片故事的场景也被设定在了一个封闭空间内,这样的设定能让观众跟随情节产生一种压抑感,同时在制作方面也会节约不少成本,这也是不少小成本电影选择惊悚题材的原因之一。
本片的主要场景是一幢别墅内,楼层多,房间多,男女主人公的入住反倒让这栋房子更显空旷。
导演通过镜头对房子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展现,摄影师对光影的调度,女主角肩部以上的特写跟随镜头,让观众跟随主人公的视角对环境做出探寻。
国产恐怖片的特点就是没有过分血腥的镜头,也很少出现残肢碎肉(这一点反倒是拜肿菊所赐),这让导演更专注于在镜头中制造恐怖的氛围。
这样看来,其实国产恐怖片更接近于悬疑片,这部《夜半梳头》就是通过一系列非同寻常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抽丝剥茧出一桩多年前的刑事案件。
所以它带给观众的感觉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惊吓,还有一些下意识的思考。
王李丹妮在片中表现前后判若两人,前半段她是个柔情似水的小女人,主要表现形式为发嗲,展现曼妙身姿,让观众误认为王李丹妮就是个花瓶,她在戏里戏外的表现完全是为了进一步确立自己宅男女神地位;但影片后半段就不同了,几条线索浮出水面之后让王李丹妮演技大爆发,哭喊,疯狂,歇斯底里的质疑,回天无力的绝望,披头散发完全不顾形象,惊吓指数八星,也完全展示出了从一个备受老公怜爱的新婚少妇到开始自己独立思考寻找真相的女FBI的转变过程,只是这个过程让她牺牲不小。
《夜半梳头》是一部小成本,小卡司的恐怖片,选择6月这个欧美大片爆发式上映档期也可谓不堪重负,比如同期的竞争者的有科幻巨制《哥斯拉》,安吉丽娜·朱莉的魔幻片《沉睡魔咒》,阿汤哥的动作科幻《明日边缘》,外加还没定档的《变形金刚4》。
差异化竞争,查漏补缺,弥补档期没有的类型片是这部《夜半梳头》的优势。
在这里要给感兴趣的观众总结几个影片看点:第一,王李丹妮在片中大部分都是以真丝吊带睡衣示人,身材是真材实料的,而且摄影师并没有忽略这一点,而且男女主人公的状态是新婚,所以,接下来你们懂的;第二,影片中的惊悚镜头点到即止,并没有像绝大多数恐怖片那样通过镜头或者是音效做一些无谓的恐吓效果,这让女性观众容易接受而且不会感到太反感;第三,影片的故事完整,而且合情合理,恐怖片逻辑混乱,虎头蛇尾这已经成了国内外此类影片的通病,但这部在故事情节上下了不少功夫,想在这点上挑毛病恐怕是没什么机会了。
老实说,光看剧本其实这片有三星的,但导演存在感实在太强,好像坏掉了一样,再加上演员都是神演技,打一星都没法说了。
先说说剧情吧:男主领着老婆到一个山里的大别墅渡假,先交待了一下背景,说这别墅是男主朋友阿明的,借他们小两口住一阵子。
结果进来就闹鬼了,半夜楼梯上有女鬼爬来爬去,桌子上的娃娃突然动了,老婆洗着洗着澡就看见鬼了什么的。
总之各种不寻常。
后面闹了一会儿,终于又交待了一点背景,原来男主是孤儿院长大的,小时候老和男主一起玩的还有两个朋友,一个叫阿明,一个叫晴晴。
另外看照片的时候还交待,有个叫小山的朋友,老早就死了这样。
后来阿明就出现了,戴个眼睛,长得有点像李明远(对,我看到这里还沉思了一下导演这里是不是有什么梗w),通过对话,交待了原来以后男主和晴晴是一对,后来晴晴嫌弃男主没钱,要和别的男人跑,阿明就把晴晴打死了。
听说男主家闹鬼的事,阿明还带着男主去当年埋尸的地方,果然挖出一具尸体。
结果证明晴晴确实死了,男主家还在继续闹鬼,不断收到什么小纸条,写着“我知道你的秘密”,“半夜梳头你就能招来鬼”一类的。
最后老婆终于快疯了,跟鬼说你是阿明杀的啊,冤有头债有主别来找我了。
结果女鬼说:根本就没有什么阿明。???!!!
于是你们懂了,阿明是男主精分出来的。
真正的阿明就是小山,小时候在孤儿院就死了,因为男主心里有愧疚,所以就精分出阿明这么个角色了。
所以晴晴也是男主杀的了。
等等,女鬼是怎么回呢?
原因……晴晴还有个妹妹……………………总之最后男主又被阿明控制了,要杀掉老婆封口,就在关键时刻!
男主突然开始左右互搏!
是男主的精神和阿明的精神在搏斗啊有没有!
就石头门里凤凰院凶真犯病那种表演的,特别神演技@@最后男主为了不让阿明伤害老婆,就跳楼了……对,你看到这里,可能觉得这本子还可以,三星应该有的。
但问题就是演员演技太可怕,导演老是莫名其妙拿些恐怖片惯用梗来一惊一乍的吓观众,就突然间出现一张脸啦,突然间娃娃笑啦,再弄些恐怖音效。
你仔细想想,如果真是晴晴妹妹(此人设定还是个白血病患者)装神弄鬼,怎么就能偷偷跑到人家夫妻家里不被发现,又跑的比烟还快?
而且里面还有好多闹鬼镜头都是男主做梦梦到的。
我就奇怪了你做梦梦到的鬼和实际上那个晴晴妹妹还长得一样哦……总之就是逻辑上根本说不清楚。
整个剧组就把梗建立在精分这个事情上没多想了。
不过点了一下发现这片子好像是导演正经的电影处女作,算了……
《夜半梳头》改编自民间盛传的“十大见鬼大法”之一半夜梳头见鬼法。
这种接近现实的选题优点就在于任何一个观众都可能说出自己经历或者听说过的类似故事。
该片最吸引人的自然是带着浓郁东方恐怖气息的题材,扎实的剧本和演员的出色表演,当然,最最重要的是拥有“中国乳神”称号的王李丹妮在片中有着多处露骨表演,你想知道血脉喷张跟毛骨悚然交织在一起是什么感觉么?
这部影片大抵能同时满足你。
在惊悚类型片中也会有很多细的分支,而《夜半梳头》理应归属于家庭伦理类惊悚片。
谈起家庭惊悚片,无论是好莱坞还是亚洲都不乏佼佼者。
近几年最著名的当属韩国的《开心鬼上身》,以一种喜剧的外壳讲述一个温馨的恐怖故事,全程其实并不恐怖,只是因为有鬼,所以偶尔让人感觉略显阴森,而其结局却是足够催人泪下。
相比较而言,欧美的恐怖片就简单粗暴很多,例如《最后一个驱魔人》、《水鬼怪谈》、《险恶》等等,大抵都是以家庭为切入点,而其最吸人眼球的不外乎就是严密推理和血腥场景。
再谈到香港善于从家庭亲情入手的导演当属彭顺彭发兄弟,他们的代表作《见鬼》或者《鬼域》,都无一例外的指明一点:最恐怖的东西不是外界的力量,而是来自自己的内心,特别是内心中对家人、对亲情的淡漠。
说到这一点,其实刘宁的《夜半梳头》更像《鬼域》,他的风格也更像彭氏兄弟,无论过程中有多么令人毛骨悚然,但最后的结局无非就是一个真相:人的恐惧来自内心。
《夜半梳头》的女主角是因《一路向西》而走红的性感女星王李丹妮,她不仅拥有傲人的身材曲线,还有一副娇嗔的娃娃音和一双妩媚的丹凤眼。
而在片中,导演也丝毫没有吝啬对王李丹妮傲人身材的极致体现,她跟李威在片中多次缠绵悱恻,穿着若隐若现的睡衣,时而攀凳而上,时而低头弯腰,春光乍现......简直是对男性观众的一种考验。
影片的主旨是拷问人性的家庭关系,凶手固然可恨,可是仔细想想,凶手也有自己的苦衷。
每个人从小的生长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扭曲的心理必然导致失去理智的过激行为。
类似的事情就像多年前的马加爵,之所以导致他丧心病狂的大开杀戒,有很大原因来自于环境对他的长期蔑视和排挤。
因此,人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同时也需要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阴谋的真相或许会让观众大跌眼镜,都说好了伤疤忘了疼是中国人最大的劣根性,可是《夜半梳头》却以果断的声音给了这样的说法一个否定的答复。
有些仇恨永远不会忘记,因为他们已经扎根在心底。
看着大银幕上的故事,想象着现实中的情形,悲剧经常从天而降,我们能做的或许只有尽量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吧。
男主阿木潜意识不仅不承认小山(阿明)之死,还幻想出一个阿明,同时存在自己的潜意识里,之后,阿木女友(小梅)通过假鬼白血病女子知道阿木有病杀人就想劝他自首,男主幻想的阿明险些杀掉小梅,男主为了小梅跳楼杀了阿明,就是自己,之后烂片的特点就出来了,首先一个小女孩不知谁新进了孤儿院,理解为是阿木的亲戚,之类的,最后,镜子里出来一双手,暗示鬼是存在的,整部片就是揭秘男主杀人事件的,揭秘谋杀啦,但鬼在这部片里是一直看起来没有的,最后那手就多余了,导演一会揭秘谋杀一会又出来一个鬼,尼玛搞什么飞机啊!!!
逻辑上集中于噩梦,做梦,实际逻辑较少,最后那白血病更让人吐血,敢情她什么都知道!!!线索都在她身上!!!
三星!
不过剧情处理不太清晰,逻辑混乱,太少不清,烂片!!!
比如,男主梦见晴晴,女主醒来竟然第一句是昨晚你梦到晴晴了?
女主如何知道的,太多点都集中于做梦了,,啊呀,,烂死了!!!!
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些从老人那里接受到的关于神魔鬼怪的禁忌,半夜不能对镜梳头,就是传说中非常凶险的一招,夜半时分,阳气最弱,阴气最重,对镜梳头,会引来鬼魂,或现身,或附身,总之,小小的一句警戒,基本让战台烽从小就对夜晚的镜子有了无比恐惧的条件反射,特别是夜半醒来,都不敢直视房间的镜子。
电影《夜半梳头》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紧紧抓住“夜半梳头”的最恐怖一事大做文章,领一对度蜜月的小夫妻,在山上硕大却诡异阴森的别墅中,延伸开一段匪夷所思的恐怖经历。
《夜半梳头》的恐怖气氛,是从亦正亦邪两个角度开始延展,带给了观众视听惊吓和心理恐惧的双层刺激,因此本片的恐怖效果,可谓一流。
邪,是指影片通过种种有标志性的恐怖元素,将整个故事包装成一个“恶贯满盈”的惊悚大片,阴森深山,黑暗隧道,无人别墅,邪恶玩偶,神秘房间,抽象油画,夜半时刻的梳妆台,还有一对行事诡异的夫妻,每个元素都足以延伸出一段恐怖故事,组合在一起,俨然山林深处的鬼宅,即使男女主角夫妇再俊男美女,再丰乳肥臀,再柔情蜜意,再情色绵绵,依然无法抵挡他们和谐爱情之外的种种诡异之处。
当然,影片中的两大恐怖元素,当属对镜梳妆和孤儿院,一个是故事的引子,一个是人物的背景,两个事物都可以视为镜子,照出男主角的过去和现在。
除了最常用的镜子,在恐怖影片中同样被广泛利用的恐怖元素——孤儿院,不仅屡次出现在众多经典恐怖片中出现,而且在《夜半梳头》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那是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地方,因此相较于校园,充满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正,则是指本片也从普通人最日常的生活中,延伸开超乎常识的灵异事件,带来“平凡中见惊吓”的效果。
其实,对恐怖片来说,真正的恐惧,是一定要从心理上对观众产生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根植于意识中的危机感,胜过一惊一吓的感官刺激好多倍。
因此,在影片中,导演总是在最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安排进匪夷所思的灵异事件出来,开车,洗澡,梳头,做爱,睡觉,凡此种种,此部分对观众的影响,体现在观众在认同男女主角的日常生活态度后,通过恐怖画面,瞬间击垮观众心中原本正确的生活观。
粗略统计一下,观众观影后,将在夜间开车、单人洗澡、双人做爱等等诸多日常的场景中,随时浮现出《夜半梳头》的尖指厉鬼和怪异场面,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从这样的惊恐漩涡中逃离,睹物思恐,难得安宁。
或许,这样的肾上腺素持续不断的,突有偶发的刺激性分泌,才能让人从惊吓中体会到更多的刺激之乐吧。
因此说,追求恐怖者,《夜半梳头》必看,但还有一个小提醒,既然上头有规定,现代题材不能出现妖魔鬼怪,因此所有的恐怖惊悚片,都得给故事一个合理的解释,但往往会毁掉前面所有的悬疑观感,所以,在享受完一惊一乍的刺激之后,在全部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前,选择提前离场,也是保留恐怖价值的一种方式。
15年看的,和夜半梳头没有任何关系·夜半的孤儿院里,两个小孩在一边唱恐怖歌谣 一边玩翻红绳,然后被斥责男女主驾车去郊外的别墅度蜜月,墙上挂着一幅翻红绳的诡异画。
女主在别墅里遇见一系列的诡异事件,隔壁房间的摇椅无缘无故自己摇晃……男女主回到男主的孤儿院,院长是刘星的姥姥 院长讲述了一些男主儿时之事。
女主在浴缸里 见一女鬼在镜子前梳头……男主精神分裂……
“见鬼”可以是一句口头禅,当你感到事情不如意或有的离奇的时候尽可以气沉丹田,而后轻描淡写地甩出一句“真是见鬼了!
”可是如果真的见鬼了,估计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只剩下倒吸一口凉气了。
即使我们胆小如鼠,可总是对“民间见鬼十法”毫无抵御能力,这些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又生活化,当真是“见鬼”的绝佳首选方法。
由王李丹妮主演、刘宁导演的新片《夜半梳头》正是取材于“民间见鬼十法”中适合女性同胞的“半夜梳头”。
片名《夜半梳头》既向恐怖迷们宣布大陆国产恐怖片开始进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间鬼故事,又表明导演作为一个恐怖迷向30年代经典恐怖片《夜半歌声》致敬的赤诚之心。
影片与马徐维邦导演的经典前作有着天然的契合,两部影片都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前作借恐怖题材来曲折地反映病态社会,号召人们更积极地去面对人生,而本片则同样以小中见大的方式,剖析现实生活中的夫妻情、兄弟情与家庭亲情。
1937年的《夜半歌声》改编自1925年美国经典恐怖电影《歌剧魅影》,这是默片时期一部十分著名的恐怖电影,可以说是那类幽灵恐怖类电影的鼻祖和一直以来的模仿对象,后来被重拍或者重新改编过很多次。
1995年导演于仁泰曾改编重拍了《夜半歌声》,由张国荣主演,风靡一时。
此次刘宁导演志不仅在此,他试图使用欧美惊悚电影的方式讲述中国民间的鬼故事。
无论在场景布置、道具设计还是气氛营造方面,导演都内化了欧美黑暗气质“哥特”惊悚片的特点和元素。
阿慕(李威饰)和晓梅(王李丹妮饰)新婚蜜月,来到座孤山别墅,而后恐怖袭来。
近些年来火热的欧美影片《妈妈》与《招魂》,在场景布置上,走的都是“林中孤堡”的相同路线。
这座“孤山别墅”竟是导演误打误撞发现的,本与朋友家人出游度假的,寻寻觅觅闯进了荒宅,惊吓之余,刘宁决定借此地拍鬼片。
在影片《夜半梳头》中,道具的配置与入画方式已经不仅仅是渲染恐怖氛围那么浅薄简单了。
导演刘宁指出:“我在影片中安排的镜子、座钟、玩具、乌龟和驯鹿标本早已经超越了道具本身的意义,它们更多的是承载着故事讲述与价值传递的功能,在更深的层面上,给观众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标本”的创意一定来自1960年希区柯克导演的现代经典恐怖片《惊魂记》,片中凶手酷爱制作标本,最后其生母的尸体竟也是标本。
其实,“孤山别墅”的场景布置在《惊魂记》中也有。
致敬经典是对大师的尊敬,也是对影迷的尊敬。
导演在接拍《夜半梳头》之前,观摩了大量日韩、东南亚与欧美的同类型影片,总结出一套更适合表现我国民间鬼故事题材的影像与叙事风格。
日韩的恐怖一惊一乍,欧美的惊悚鲜血淋淋,东南亚的恐怖蛇蚁瘆人,我们自己的鬼故事得有所不同。
有人吐槽说,“中国式恐怖片”:鬼片无鬼,剧情没故事,演员无演技,制作无水准。
相信《夜半梳头》一定会走出这个怪圈,扬眉吐气。
据说《夜半梳头2》已经在泰国开拍,想想“民间见鬼十法”才刚刚使用了一法,其他诸如换眼角膜、孕妇跳楼、召唤杯仙、十字路口敲碗、鬼捉迷藏、尸泥涂眼、室内打伞、装死人等描述详尽的“见鬼法”还有待发掘和表现呢。
(TG)
“人在受到惊吓的时候会说实话。
”影片中主人公的一句话,道出了恐怖事物或者说惊吓对于人类本性的某种关键刺激。
用科学的方式来讲:当人们受到惊吓,他们的身体会自动启动“斗或逃”的反应,而表达真实的感受(说实话)也是“逃”的一种反应。
临床心理学家大卫•拉德说:“这是人类自我保护的自然反应。
”而为什么还会有无数的人们被那些令人反胃的血渍、惊恐的画面、慑人的鬼屋、悬疑的恐怖电影情节深深吸引着。
科学家称人脑对恐怖事物的反应将是治疗恐怖症和焦虑症的关键。
他们的心率升高、呼吸加快、肌肉紧缩、注意力随时准备快速有效地应对威胁。
或许人类在惊吓中自愈、成长,或许也是一种本能吧。
“夜半梳头”是本片最大的恐怖“制造者”,作为早有历史渊源的“民间见鬼十法”之一,其在表现力几近完美的大银幕上的杀伤力不言而喻:暗黑寂静的封闭屋子里,古朴幽暗的圆镜子前,黑发垂肩的白衣女子,哼着儿歌梳理遮面的长发时,突然露出一副血淋林下惨白的狰狞面孔,谁人能抵挡这一大惊,男人一颤、女人尖叫不可避免,寒毛直竖,两股瑟瑟,几欲先走……与国际市场上流行的或心理分析类、或诅咒幽灵类、或科学幻想类不同,《夜半梳头》是标准的东方恐怖类型,并在融入了现实故事题材的基础上将古老传说的吓人魅力充分展现。
本该是享受浪漫蜜月的一对俊男靓女,在幽静闭塞的空间里,逐渐遭遇“鬼魂”的惊吓,恐怖指数可谓高开高走。
从影片开画的那一分钟起,“夜半梳头”的古老慑人传说就始终萦绕在观众的头顶,随着主人公身份和背景的被慢慢揭开,种种灵异事件的接连发生,死亡威胁脚步的越走越近。
悬疑的浓重色彩,更加重了全片的恐怖气息。
孤儿院,可谓是亲情的寒地,却成为友情温床,和青梅竹马般爱情的发生地,也不幸成为诸情的殉葬之所。
不幸的男主人公,在有幸的成长岁月里,却遭受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多重失去的沉重打击。
出于人类本能的自我保护也好,出于对人性面对沉重压力后的自我解脱也罢,人格分裂,甚至大开杀戒,最终让他走上了更加慑人心魄的不归路!
《夜半梳头》从大的结构上来看,是完整的,时间、地点、人物、时代背景皆有理有据。
故事情节推进得扎实有力,悬疑拐点惊人且吸引人,其间诸多吓人的恐怖元素让全片看点十足,如布偶、红绳、镜子、落地的大钟、路边的神秘祭祀人……尤其是孤儿间浓郁的情感诉求,也让影片并非单纯的为吓人而吓人。
不过,“夜半梳头”叫鬼现身的桥段,着实考验人的胆量,你敢试试吗?
《夜半梳头》这个名字,你一定会联想到《半夜不要照镜子》,他们是不是一个系列的?
这可能是所有影迷看到片名的一个疑问。
它们同属惊悚片类型题材,都改编自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恐怖故事,《夜半梳头》取自于“民间十大见鬼大法”之首的“半夜梳头”;后者则取材于“午夜镜鬼”的传说。
很显然它们没有任何关联,但都是惊悚片。
通过片名,你也可能还会联想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经典国产恐怖片《夜半歌声》,看过影片笔者认为,《夜半梳头》是对《夜半歌声》在某种程度上的致敬和传承。
无论是在内容品质、价值传递,《夜半梳头》都秉持着与前辈电影《夜半歌声》同样的认真态度,希望为观众朋友带来全方位的极致体检。
两部影片都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前作借恐怖题材来曲折地反映病态社会,号召人们更积极地去面对人生,而后作《夜半梳头》则同样以小中见大的方式,剖析现实生活中的夫妻情、兄弟情与家庭亲情。
电影《夜半梳头》让笔者仿佛真切的感受到了半夜梳头的惊悚后果,其实,在国产惊悚电影中,就算前面有恐怖镜头效仿了国外的《午夜凶铃》和《咒怨》把观众吓的哇哇直叫,但最终的结局也难以逃脱精神抑郁和人为复仇的宿命。
这是一部视觉上很恐怖、精神上很惊悚的电影,在还原“民间十大见鬼大法——半夜梳头”的灵异基础上,丰富了故事剧情,营造了最真实的恐怖气氛和最令人窒息的惊悚效果。
关于人性,关于情感的副线在开篇就若隐若现让观者陷入了对真切的惊恐。
世上无鬼的科学论断让我们觉得“鬼”其实都是浮云,无非就是每人心中臆想出的鬼,人吓人吓死人的恶作剧每天都在发生着。
因为国情和文化的不同,比较出格的画面和情节在国内都受到严格的控制,所以惊悚片不惊悚,恐怖片不恐怖向来是中国恐怖惊悚电影存在的痼疾。
《夜半梳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其根源就在于营造了一个较好的借助于各种道具、布景制造出恐怖空间,一下子让故事有了惊悚的质感。
影片拥有大量的惊悚细节情绪,在感官恐怖处理上也是可圈可点,还有非凡的构筑紧张气氛的能力。
影片不仅在故事情节、人物设定上凸显出不同于以往国产惊悚片的诚意制作与精品气质,更是在惊悚类型片的题材类型上深入挖掘,不管是道具、布景还是人物关系上,无不凸显出暗黑高冷的哥特式欧美恐怖片风格。
这也是该片区别于其他惊悚片的可观之处。
《一路向西》的女演员为这部惊悚片带来了更多的看“点”,仿佛摄影师就非常懂得观众们想看什么,每次他的镜头都恰如其分的从那个部位起始。
至于是什么部位,这个你还真得自己走进影院去看,总之一定会有收获的。
<图片1>《假发》是由元信延编导,蔡敏瑞、柳善领衔主演的恐怖片。
影片讲述了因为疾病而掉光头发的秀贤在戴上姐姐送的假发后,性格越来越异常,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事件也随之发生的故事。
该片于2005年8月12日在韩国上映。
我这种从来不看鬼片的人觉得还行,毕竟大胸
好好拍拍能值个三四星
开篇10分钟就两段激情戏,只是好像被和谐了,预告片里的更是足本啊!王李丹妮有大胸,敢脱敢露,三级片起家拍这种片子真是轻松加愉快,还有人问被男主摸胸是真的吗?哈哈,你没看一路向西吧!
床戏和装神弄鬼貌似已经成为了国产恐怖鬼(lan)片必备的要素了吗?(王李丹妮和李斯丹妮傻傻认不清楚。)
还可以吧…剧情虽然不太新颖但也不算老套。很多这种类型的恐怖片到最后都是精神出了问题,实际上也反映出中国恐怖片的审核制度存在诟病,不能有真的鬼吧…无聊时看看还行,会被几个镜头给吓到。还有,现在的电影好像离不开激情戏了…
不错,很好看
女主角可是王李丹妮!你们这帮伪君子,看到最后在椅子上绳艺的情节(还是红绳子,绑得那么呼之欲出!),你敢说你没硬么?我给四颗星,并专门重温了一遍《一路向西》!
完全就是 基情片~~~~~~
能不能好看点了
你够了大奶妹。。阅尽天下烂片无数
为什么这我都看过
电光幻影:因为没有太多期望,于是不会过分失望。只是为李威惋惜,好好的一个偶像男演员现在接的角色毁了他的演技,女一号和他完全不匹配。女二号真心有个性美,可惜了。还有戴阳天,为什么成了这么游离的角色。我感觉各种被打击,童年不复存在。
笑死
国内恐怖片目前为止最好的一部!
鬼片似乎总喜欢加点色情情节才更有看头
我看过一路向西……
标题党,好嘛
第一次看国产恐怖片 还是在电影院 着实被吓到了 当然不可能因为剧情心理的关系 只是因为肤浅的一惊一乍-。- ps完全不能接受李威把自己想象得那么帅这件事!!多一星给影院音效而已~~
给负五星 生拼硬凑将一堆恐怖素材凑一起 山顶荒宅+浓雾+布偶女娃+镜子+白裙长发女鬼+桃红木梳+滴答大闹钟+妹替姐报仇+孤儿院+摇椅+童谣+白血病+双重人格 亮点:女主的胸够男观影者撸一发 ,李威mb躺下比劳资胸还大 我不活了 哭晕在镜子前梳头时
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