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很多人觉得男主很怪异,行为怪异,敏感,一点点小事就去死,那是因为你们有比较幸福的童年。
但当自己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仿佛就是在照镜子一样,感受太深... 有些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些人却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就是形容那些无时无刻活在原生家庭阴影下的人,即使父母离开了,心理的创伤仍然持续,无法愈合,那种痛苦是没有办法形容的,思维方式会被扭曲,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会被扭曲,待人接物也是非常扭曲,如果不知道自己行为怪异的原因,不去刻意改变,甚至这种性格会传到下一代,就跟男主一样,到死之前,只知道自己什么事情都会搞砸,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控制情绪和思考,只想躲到没有人的地方,所以他觉得,只有离开这个世界才是不会搞砸的唯一方法。
是的,就是这么偏激,这么敏感,这么脆弱...但偏偏这类人,都很喜欢帮助别人,因为他们不想别人像自己一样痛苦,同时也希望别人能给他温暖,哪怕一点点也好。
所以男主在开头就把女主救下,因为爱的缺失,他更希望帮到别人,因为这样才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希望别人也能给自己一点爱,是的,就是这么悲哀。
电影最后,女主明白到男主给自己的力量,但电影就是电影,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女生遇到这样的人,最终都只会离弃,因为她无法明白和理解到这类人的痛苦,因为没有经历过.....
这世界上最温暖的应该就是陪伴吧,Finch其实并不算孤独,他有始终在他身边的好朋友,有爱他的姐姐,他也遇见了Violet,他所见过的最耀眼的女孩子,他觉得Violet不该如此沉沦在无尽的悲伤中,所以他尽全力帮助Violet找回了自己,可他仍旧选择了离开,因为他还是孤独的,幼时父亲给他带来的阴影始终没法消除,他始终没有办法完全理解父亲的行为以至于让他的情绪不断徘徊,因此他时不时的消失想要“Stay awake”,但最后他还是沉入湖底去了另外一个世界。
虽然Finch没能成为自己的光,可他让Violet明白了“But now, it's my turn to be that bright place.”,或许,这就够了。
turn you——这部电影像片中的那块石头般来到了我的面前。
它充满了灿烂的阳光,回想整个片子的感觉就是一团灿烂的阳光,不仅仅因为男女主角都处在最灿烂绚丽的富有蓬勃生命力的青春时代,更因为这部电影记录了两人在一起的所有明亮的地方。
是男主角对女主角说的话,喜欢你因为你聚集了所有的色彩。
看片名时原以为两人互相得到了救赎,一起迈向美好的未来。
没想到结局男主角却走了,片名ALL THE BRIGHT PLACE记录了属于男主角生命中最灿烂的日子,是她留给女主角最美好的礼物BE BROVE的力量。
借由导演之手,将这份礼物和祝福送给了我们,男主角交给女主角的写着turn的石块,变成了电影来到了我们的手上。
我想有感触和喜欢的人,自然会懂无需我多说,自然能够感受。
如果你对这部电影无感,那么恭喜你,证明你生活中并没有过那些痛苦的感受或者并不敏感细腻,过去和以后你都很好的活在这个世界上,这部电影会像一颗潜伏期长的沉睡中的种子,只在你遇到痛苦和黑暗时被激活,成长为一颗为你遮挡和支撑的大树带给你力量,希望你永远没有机会懂。
看韩剧《无人知晓》时,里面的男孩也是自杀,说实话当时我居然松了一口气。
因为我一直害怕他走偏变坏(有的编剧会喜欢将他这种性格的写成变态什么的,好多英雄剧里都会有开始时是他这种性格对人充满善意,很好的人在原先信奉的观念和世界崩塌时走上极端的道路。
)。
编剧没有折磨他,放过了他,只是让他死在了这里。
我谢谢你,好想说脏话是怎么一回事。
到了这部电影我真的很想男主角活下来的同时,又明白他的痛苦,他离开时灵魂得到了解脱,旧的生命以最美好的方式获得了永生,新的美好的生命在诞生。
现在很多人的确也提倡人权和安乐死,我理解我也希望存在,但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有不同和反对的声音,因为有时候正是这种“不尊重不理解”,突破了痛苦的壁垒产生了改变让希望变成了现实。
类似于小时候练钢琴的枯燥痛苦,母亲理解和放弃了可能就少了一个周杰伦。
(不喜欢没有天赋和喜欢有能力和希望及喜欢没天赋,有自制力没自制力)有时候我们缺乏勇气走出黑暗和站在车流来往的十字路口开心的拍皮球时需要借助外力帮我们走出,而不是尊重理解保持现状和认可我们的决定,当然严格来说这种不理解和尊重正是因为深深的理解和尊重。
有时不尊重的行为也不是都是这种深深的理解都是反对,效果一样。
两种都存在才能够平衡。
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
(多样化和不同意见的存在非常重要)电影男主角在我看来真的很棒,早年的伤痛让他早早就感受到这个年龄不用感受的,变得早熟,“都是些幼稚的把戏”,他一直在和那些负面战斗,在战斗的同时成长,在消耗时不影响别人不带来麻烦别人,好胜的只靠自己于是选择消失,我想如果不是女主角自杀他是不会上前和女主角搭话的,他是在救她也是在救他,他在带她向前看时才给了自己机会做自己。
因为负面而自责,害怕自己会伤害到别人而不主动和别人来往,也不给别人了解自己的机会,怕自己心中相信的美好世界坍塌,一直在战斗。
小北说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这部剧的男主不也是这样吗?
只是我真的很希望他更自信一点,正视而不是陷入痛苦,痛苦是真的,但是你也真的很优秀啊,重要的是你有了喜欢的人啊,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啊混蛋,别那么固执好吗,女主知道你的感受,你为什么不多相信自己和她一点呢?
真的就是信念真的很重要。
你真的可以的。
俗套甚至于没有这样唯美都算了,如果我是编剧,你必须活下去,虽说强扭的瓜不甜,但也只是一念之差,就像黄金花里要去杀人的妈妈,那份杀人的念头就在邻居的话中消弭。
点滴行动汇集在一起生命就往截然不同的方向奔去。
这部电影虽然得到救赎继续生活下去的是女主角,但在我看来男主角才是真正的第一主角,这是他的灿烂生命。
小学时我也有一位非常早慧的男同学,字很好,有点不修边幅,有的行为很让人看不懂,当时不懂,只是觉得他很奇怪,但其实他早慧同理心和隐约可见的慈悲。
(名字也是领先和榜样)他纯粹真实清醒聪明,活得很好,以后也会幸福的生活下去。
这部片子最喜欢里面的让自己成为阳光。
打开缝隙照进阳光,慢慢打开心门让阳光照进,慢慢产生光源成为灿烂的生命。
周末最后的几个小时,又被安利到一个评分并不怎么高的电影。
但是我很喜欢它的名字《所有明亮的地方》。
初识艾丽•范宁是在《我家买了动物园》这部电影里,当时就觉得这个在各方面都算不上好看的小姑娘,怎么浑身散发着贵气,有种不属于人间烟火的贵族感。
后来百度才知道这姑娘岂止是不食人间烟火啊,从小定制穿到大的真正白富美。
不需要模特一样的身材,也不需要逆天的颜值,就这份气质足够吃一辈子的。
所以艾丽范宁的出现,给这电影带来了无限的观感。
这是一个挺没劲的故事,女孩死了姐姐(PS:爱丽范宁的亲姐姐是大名鼎鼎的达科塔范宁,不过现在说不上这姐儿俩谁更有名了),一直在消沉中。
男孩有抑郁症,偶然勾搭上了女孩,本想着互相治愈,但美好在电影里总会戛然而止。
无论是彼此,还是家长,还是同学,虽说不上谁有错,总之就是戛然而止。
最终自觉搞砸一切的男孩自杀了,女孩破茧成蝶。
就这么个故事。
要是换一个女演员,那这份代入感就不会这么强,你跟艾丽范宁谈恋爱,你还有个鬼的抑郁症,祖上好几辈的抑郁症都治好了。
所以她的出现,能让人看下去。
片子拍得很柔和,也挺文艺,确实有种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老泪纵横感。
就如国内的“当悲伤逆流成河” 因为是希望大家多关注某些社会现象和疾病所拍的电影. 所以故事桥段都不会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即使故事是由一对男女从相遇,搭讪到互相有好感等等,但严格来说也不算是一部爱情电影. 电影里引起我思考的,是 before I die, I want to_____. 这道题目,如果放到你面前,你会回答吗?
我确实也一下子想不到答案. 但如果能写出来的,应该就是现在自己最想要却得不到的吧?!
People with traumas, life is simply a struggle. Mental disorder patients live in a black hole, searching for a way out, an answer, a path, a guide, a solution to heal ourselves, avoid the confusion, and regain happiness. They switch from positivity to negativity in seconds, and vice-versa, they fight till being beaten, then surrender to the failure, the pain and the numbness until they recover a pinch of energy so they can re-do this process, over and over and over till they see a light. Suicide is an instant of blackness, for many of them is the only light they can find.
(部分句子有借鉴热评,请评论人能联系我,我能@你们)All the Bright Places所有明亮的地方影评: 没关系,只要我们的故事够深刻,没必要最圆满。
致敬奥莱特*马基与西奥多*芬奇的爱情 该片是艾丽·范宁、贾斯提斯·史密斯、亚历山德拉·西普联袂主演的爱情片,讲述因姐姐去世陷入悲伤的少女与一个意图寻死,患有遗忘症的男孩发生爱恋的故事。
首先,我认为评判一部电影是好是坏不是由豆瓣评分或者IMDB所决定的,或许某个故事你会感同身受,也或许你对这类题材的电影并无兴趣。
诸如此类,克里斯托弗*诺兰曾说,不要试图去理解一部影视作品——just follow your feeling 这部影片,算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爱情片。
它没有真爱至上那样深邃的大道理,没有以我的名字呼唤你那样刻苦铭心。
但题材很新颖¬——相互救赎。
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题材,类似的还有五尺天涯这类作品,但这部影片所展现的意境,无疑是令人沉醉的。
印第安纳州遍山的枫叶红树,缓缓渐起的抒情乐曲,坐上西部自由的汽车,踏上寻路的追途。
我看到两个互相拌嘴的人,一起走上了印第安纳州的最高点,穿越农田,到荒无人烟的农舍去享受一次过山车,两颗心越走越近,直至最后在夕阳下相拥,轻吻,音乐再次响起,但这不是终点,马基被救赎了,芬奇仍然在心中的钢丝上行走。
最终芬奇还是爆发了,他再也不堪忍受别人称他为“freak”,小时候残暴的父亲无疑给他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芬奇总会忘记刚刚自己曾做的事,所以他把对马基的一切感受记录在墙壁上。
芬奇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在受到同学的辱骂后,愤然离场。
当最后马基一步步质问他的时候,芬奇的防线彻底崩溃了,“I am fucked up!
”他选择了隐瞒,“我已经无法被救赎”,马基怅然离去,殊不知这就是他们的最后一次相逢。
当马基再去寻找芬奇时,芬奇早已纵身跃入那片蓝的令人忧伤的湖底,只留下了那块属于他们的石头“your turn”。
芬奇曾说,总有一天我也会离开,你还是要学会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
马基终于明白芬奇的良苦用心,但过去的爱情,再也找不回来了。
芬奇是一个遍体鳞伤的人,但他把自己所有的光,都留给了马基。
马基要背负着这份爱,继续活下去。
片尾,马基回忆说:He is a dreamer,he told me We do not remember days, we remember moments. Life is mess, but I still want to remember these moments These are bright places,even in dark times. And if there isn’t, you can be that bright place,with infinite capacities. 你们是两个黑洞,却看见彼此心中的光。
致敬你们的爱情,感谢你们的演绎 当夕阳落下的时候,我也开始向往印第安纳州那个蓝湛湛的小湖,蓝的醉人,蓝的忧伤。
Moment and moment, TF reminds me a friend of mine. One that occasionally lost in some dark thoughts, one that will disappear for a while from social group, one that need personal time to find himself and retain control...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is mentality, I will step back to protect myself that somehow I am afraid that I cannot go through the lost of a friend...Before die I want to...be brave
网飞电影《所有明亮的地方》昨天(2月28日)上线。
国内字幕组旋即就已带来官方中字版本的资源。
虽然网飞充斥着不少仿佛批量生产、只为填充原创片库的电影,尤其是青春片。
但不可否认,它如今已是传统制片厂之外电影产出大户,时不时也能带来佳作。
那么,这部青春片《所有明亮的地方》算是佳作吗?
目前豆瓣只有百余人评价,评分7.2。
IMDb 6.3分。
个人觉得还是好看的,女主艾丽·范宁的表演是最大看点。
其实故事、主题都是没有新意的。
剧情很简单:两个各有心理创伤的青春期少男少女相遇、相爱,男生治愈了女生,但医者难自医,男生自杀了,女生带着成长和思念的力量,勇敢开始新生活。
传达的精神主旨也是老生常谈:我们不会记得每一天,只会记得每个瞬间;在黑暗的时候找不到光亮也别怕,你自己可以成为最明亮的所在。
男女主都是高中生,白人配黑人,分别由艾丽·范宁和贾斯蒂斯·史密斯饰演。
贾斯蒂斯·史密斯1995年出生。
年纪轻轻就已有金酸莓奖履历,去年凭《侏罗纪世界2》提名最差男配角。
1998年的艾丽·范宁,以前是“达科塔·范宁的妹妹”,如今风头和声势远超姐姐。
虽然还很年轻甜美,但戏路多变,这种青春片高中生很少出现在她近年的履历——2018年《少年追梦情》的波兰星途没这么小清新,演的角色倒是同名。
艾丽·范宁是电影节的常客。
——柏林电影节(《未曾走过的路》)——戛纳电影节(《霓虹恶魔》、《派对搭讪秘诀》)——多伦多电影节(《玛丽·雪莱》、《少年追梦情》)——圣丹斯电影节(《此刻只有你共我》、《忧愁围绕着我》)——西南偏南电影节(《加尔维斯顿》)——纽约电影节(《二十世纪女人》)灵气受到名导青睐,她演过本·阿弗莱克的《夜色人生》,演过索菲亚·科波拉的《牡丹花下》,去年则有伍迪·艾伦的《纽约的一个雨天》。
也有票房商业大片傍身,两部饰演爱洛公主的《沉睡魔咒》合计全球票房超过12.5亿美元。
《所有明亮的地方》是什么吸引艾丽·范宁呢?
或许是能大彪演技吧。
比起同龄傻白甜,她早已见过高山,驾驭起这种青春片,调适一下本色的部分就能演得鹤立鸡群。
全片有很多她的特写和长镜头,故事简单,但人物情绪层次还是很多的。
女主人公薇奥莱特,男主人公芬奇,是高中同学。
一个被认为有自闭,一个被认为是怪胎;一个走不出车祸丧姐的悲伤,一个走不出被父家暴的暗黑。
芬奇晨报时偶遇疑似要跳桥自杀的薇奥莱特,救下她后,想进一步治愈她。
芬奇真是撩得一手好妹,有点专横、甚至死缠烂打地要和薇奥莱特组成作业搭档,一起探寻印第安纳州的奇观。
聊天时一会儿引用弗吉尼亚·伍尔芙,一会儿引用《海浪》。
是的,他很喜欢摘抄伍尔芙的作品句子(导演也是埋了钩子呢,伍尔芙也是自杀的)。
芬奇选择带薇奥莱特去漫游的地方,也是颇有机巧。
有印第安纳州仅380多米的最高海拔点,在那里埋下一个硬币一个色子,来一场两个人的干瞪眼比赛。
有书写“死前寄望”的涂鸦圣地,芬奇死“保持清醒”,薇奥莱特写“要勇敢”。
从字体来看,芬奇下面那一行应该也是他此前写的,“与神共舞”。
有老农自制的简陋版过山车,不用体验生死时速,但也能在风中感受心跳加速。
薇奥莱特也是首次恣意飞扬地大笑。
薇奥莱特的心逐渐对芬奇敞开,别人说芬奇是怪胎又怎样,我面前的他多么特别、多么暖。
芬奇对薇奥莱特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你吗?
你糅合了所有颜色,达到最耀眼的亮度。
夕阳中,接吻最美。
很冷的天,去游野泳。
桥洞下,情难自禁,野合吧。
但芬奇毕竟是个怪胎,突然就会消失好几天,音信全无,然后又突然出现。
他自己的说法是,有时候需要躲起来一阵,让自己清醒,做一些事情来提醒自己对生活还具有掌控权。
说白了,就是间歇性抑郁症吧。
作业要求份额完成后,两人还常一起出去漫游,但一次夜不归宿致使薇奥莱特的父母干预两人相处,而男主则又陷入阴暗情绪,又消失不和薇奥莱特联系了。
其实从过来人的年纪来看,这些青少年的情绪总是被放太大,显得矫情、自我。
未成年女儿夜不归宿,父母肯定担心要干预一下啊,况且也没说什么重话,男主就崩溃了。
薇奥莱特也想治愈芬奇。
但芬奇明明自己是强行介入薇奥莱特的伤痛,我是为你好所以无赖一点也无妨,当转换到自身时,就只会对薇奥莱特吼:我不需要你的帮忙,这是我的问题,与你无关,你不会懂。
厌烦了人类的芬奇,抛下了最爱的姐姐,抛下了还没一起展示作业的薇奥莱特,在和薇奥莱特野泳过的湖里自杀了。
薇奥莱特说芬奇是梦想家,醒着的时候也在做梦。
这种人格,不由自主就会把事情搞砸,说难听一点,就是自毁倾向。
若自己不想活,别人是救不了的。
最后,薇奥莱特在既有美好回忆又有新伤记忆的那一片湖里,舒展徜徉。
影片色彩清新明亮,印第安纳州的风光也很美,配乐也是欢快悦耳向的(例如在车上配合着广播唱《Too young to burn》),但故事又有点悲伤。
冲着不施粉黛的艾丽·范宁看一看,看一看她非少女式哭法,倒也不算浪费时间。
自杀 青少年 青春 tag一打 就是我的菜看完之后,打算去看看小说。
电影做了一些改变,后期的转变有些太快,但我可以接受。
因为有些人,你给他再多的爱,也是留不住的Virginia Woolf 一出来我就猜到结局至少会有人离去。
诗人,心怀梦想的人,看清了这个世界的人someone is born to die我想到另一部电影 The Hours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Virginia Woolf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 死亡教会人成长 Always to look life life in the face 对Violet而言 Finch 陪伴他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很痛苦 但最后还是要LET IT GO
男主应该是bipolar患者吧?电影拍的是真难看,东一锤子西一榔头的
Theodore Finch真是一个有魅力的角色,喜欢他的眼睛,认真看着人听人说话的时候,充满能量passionate又pushy(或者assertive, inspiring)的时候,无数次让我想到非常认真又playful的A。两个年轻人一步步建立羁绊和深入关系的过程非常共鸣。两个各有缺陷、各陷在黑暗里的人不是该在电影里互相拯救吗,可是为什么他陷入了深渊再也没有出来。可能就是我的调调吧。You have thousands of capacities spring up in you. 莫名地哭成狗。20230413 @ PX
导演不会拍。
还是清新的小片吸引我,还有那个小型过山车和陌生的池塘…
...
文艺清新这种东西,真的要看你看电影时候的状态。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会觉得矫情,比如看这部电影时候的我。
看过原著,原著把芬奇的心理描述得更加细致,让人完全能理解最后他为啥会选择自杀,电影却把更多重心放在了V的痊愈以及两人的爱情故事上,忽略了对芬奇这个角色更深刻的塑造。
即使可能伤心难过,也要爱这个世界啊。
还是给5🌟吧;编剧一般啊,第三幕挺奇怪的,作为青春片拍的不如earl,中规中矩;音乐太满了,好听是好听,但是太靠音乐带气氛,感觉电影把violet写的还行,Theadore写的比较糙啊;如果把爱情桥段拿了是不是更好些?elle演的很卖力,哦对电影里面elle穿的毛衣是真的多,那么丑的毛衣穿了都能看;justice选片是不是太过分了?????
人设极致但拍得简单,简单得无聊。以及,范宁我真的不行……
电影节奏好慢……没有看书时的那种感觉了
From worry to wander:You don't need to climb a mountain to stand on top of the world
黑白配接受不了,三分钟快进看完
给了她所有的光,把别人带出黑暗,自己投向了黑暗
?
低于预期
结局是悲剧略意外。青少年的精神和心理问题早就值得关注了。小范宁演绎得不错,情绪有所起伏。
毫无氛围,生硬。突然生气,突然不开心。强行煽情。
渐入佳境,心理健康题材还是有让它和常见的teen romance区分开来。想起一句歌词「我不想做太阳 不想再逞强 我只想做你心里的灯光」
很喜歡,讓我想到the edge of seventeen,色調跟音樂很棒,青春的曇花一現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