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豆瓣评分为什么这么低,5.7分,实际观影体验比釜山行2好多了,值7.8分。
除了结尾处直升机营救男女主角那段有点扯外,其他方面做得很好。
特别是在发生丧尸危机时如何最大限度地自保这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实操: 一、出现丧尸危机时,首先激活身上的“宅”属性,不要跟风到处瞎跑。
有时候不为就是最好的作为。
二、家里平时备点急救用品、方便速食、矿泉水等,延长“宅”状态的续航时间。
三、利用电视、各种手机APP等信息工具软件随时了解外部情况,进行求救。
四、安装一扇质量好点的防盗门。
五、增强自己的手工能力,能用身边的物品制作陷阱。
六、平时健身真重要,到时别跑不过丧尸或伤害输出不够被咬。
七,有架无人机真都很重要。
无人机在里面的出境次数堪比男二号,侦察丧尸,骚扰丧尸,建立通讯都得靠它,缺点是巡航能力差,无进攻武器。
不说了,赶紧购一架无人机,以备不时之需。
3.7/10“都是一类影片”。
影院已经陆续复工了,诺兰的《信条》也过审了。
但依旧是电影荒。
《信条》一是不知道猴年马月能上映,二是不知道内地过审要删减和谐多少内容。
就现在来说,有吸引力的电影实在是太少了。
丧尸片看过不少,《釜山行2》预告一出,我就知道没那味儿了。
文戏没孔侑,武戏没马东锡。
整个姜东元飞车撞丧尸,如果非要年轻演员,个人更喜欢任时完。
同样是宇宙国的丧尸片,今年还有一部《#活着》。
男主是80后青龙影帝刘亚仁,女主朴信惠,外加现代丧尸题材,想不看都难。
然而一看豆瓣评分,期待值瞬间见底。
《#活着》目前5.8分,《釜山行2》5.7分,活脱脱一对难兄难弟。
这时肯定有人说看电影不能光看评分,黄晓明的《烈火英雄》还6.5分呢,是不是比他身高还高了不少。
那我要说了,《上海堡垒》2.9分,《诛仙1》4.5分,在我眼里其实和《烈火英雄》都是一类影片。
目前看来《#活着》的5.8分也挺不了一两天,接下来评分还得继续走低。
必然。
首先令我惊讶的是《#活着》的片长是98分钟,这在通常为120分钟的韩国电影中是很少见的。
然后就是影片的快节奏,《灰猎犬号》是开篇不到10分钟就要开战,《#活着》开篇3分半丧尸就爆发。
刘亚仁,这个曾经与宋康昊飙戏的80后,在片中饰演一个宅男,水冷机箱,败家之眼,无线耳机都能铺一床,看得人直流口水,就是无人机的档次有点低。
朴信惠,这个曾经就以亲和力与甜美外貌著称的女演员,在本部电影中当然能无视楼与楼之间的距离,用手扔球来牵引绳索。
而且这位美女的穿着也非常时尚,上身穿棉坎肩,袜子也包在运动裤的外面,但上衣就是不揶在裤腰里,我知道只有我一个人看不懂这种穿法。
影片开篇很炸,炸完就拉胯。
看半天剧情也不知道要讲个啥,大主题是密闭空间末日求生,其中包涵点伦理道德与极限运动元素也都合理,但片中的登山运动员就出现了两名,末日求生一会儿演的像吃播,一会儿还隔空谈恋爱,通过楼宇间的绳索互送爱心食物。
关键是楼宇间的绳索到底是哪边高哪边低?
怎么一个小筐筐从左滑到右,从右滑到左,真就无视重力呗。
而且刘亚仁十天半个月也不长出黑头发,他就是天生黄头发的亚洲人?
最没逻辑的是,一个人没物资的时候还被加油鼓励,还真就活下来了。
两个俊男靓女终于凑一块了,还有吃有喝,甚至还有对付丧尸的烟雾弹呢,也都没感染。
突然就想趁着自己还是个人的时候,早点让对方了断自己,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做人不缺爱”么,怎么还想不开了呢。
不到100分钟的电影,看的我挺懵。
恕我愚钝,这个电影的意思是宅男只能等丧尸爆发才能找到对象,还是女人眼睛大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无视物理距离,还能化一切险为夷。
刘亚仁平安,朴信惠平安。
本来我是名很宽容的影迷,对于韩国电影针砭时弊,各类讽刺的特点也算喜欢。
这个片也有,但绝大多数时间,,,过分了,再爽,也抵不上各种大小bug满天飞。
把我打算要点四星的手指硬是一步一步,到最后毫不犹豫地点了二星,实至名归。
据说还有2,希望更好吧。
看着挺有2的潜质的。
对了,女主看着挺吸引人的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公号ID:ttyingtan作者:booka转载请注明出处今年六月,在世界院线全面停滞的档口,韩国却逆流而上,出了一个爆款丧尸片。
仅仅五天,票房就突破了100万观影人次。
但仔细想想,既有刘亚仁、朴信惠两大新生代影星坐镇,题材又是当下最火的丧尸类型,片子想不爆都难。
今天,它终于来了——
期待《#活着》的理由,有很多个。
第一个,必定是它的男主演——刘亚仁。
他是新生代韩国男演员中,最具有巨星潜力的那一位。
不但外形俊朗,而且演技过硬,堪称“青年戏骨”。
在《老手》中,他是乖张跋扈的富家公子赵泰晤。
狂、暴、狠的变态气场,成了无数观众的银幕阴影。
《老手》在《燃烧》中,他还是内敛沉稳的底层文青李钟秀。
收放自如的绝佳演技,甚至险些摘得戛纳影帝的桂冠。
《燃烧》演啥像啥,千角千面。
而刘亚仁却曾在采访中表示,《#活着》是他演的最舒服、最过瘾的一部戏。
如此评价,让人不期待都难。
《#活着》另一个期待本片的理由,则是影片的类型。
2016年,《釜山行》上映。
不仅票房引爆全球,还在各大平台都有炸裂口碑,一举跻身了世界顶级丧尸片的行列。
此后,韩国的丧尸作品,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袭来。
无论是古装丧尸《王国》,还是丧尸喜剧《奇妙的家族》,都堪称佳作。
左图:《王国》右图:《奇妙的家族》丧尸——无疑成为了韩影的又一块金字招牌。
《#活着》正是今年最新的韩国丧尸力作。
本片的故事十分简单:一个稀松平常的早上,游戏主播吴俊宇独自宅家,却发现楼下已然挤满了丧尸。
面对如此骇人的情景,家门肯定不能出了,俊宇便独自在家等待救援。
可没成想,大半个月过去,救援队没等到,家里却面临着粮尽水绝的窘迫局面。
万念俱灰下,俊宇决心自寻短见。
阴差阳错间,俊宇被隔壁楼里的幸存女孩金宥彬意外救下。
隔楼相望的两人,开始寻找仅有的慰藉,并在这末世之中,共同为了活下去而奋斗……
整部戏只有两个纯粹的人类主角。
场景更是局限在了一个社区中的两栋楼,简约到了极致。
《#活着》比另一部丧尸大片《釜山行2》提早上映了三周。
相比后者的宏大,《#活着》小巧玲珑,可以看作是大餐前的一道餐前甜点。
豪华卡司+当红题材,这道甜品怎么可能难吃?
但本片给四郎的观感,偏偏就像是巧克力掺了屎。
评分网站的评价也恰如其分。
短短一天时间,豆瓣就从6.7跌到了5.8,且一直有极速下滑的趋势。
那么,本片究竟出现了怎样的问题?
又有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
有一说一,先来聊聊这道甜点中的“巧克力”。
首先,片中的丧尸非常逼真。
群众演员们着实卖力,表演专业,这都给观众带来极强的代入感。
其次,刘亚仁的演技,是绝对没让观众失望的。
本片主要是以他的视角进行叙述,甚至大半篇幅都是他的独角戏。
灾难之初,他还挺乐观积极,通过录制vlog给自己以鼓励。
一周后,粮尽水绝。
他的脸上,开始浮现出消沉与迷惘。
又过了七天,那时的他便开始靠父亲收藏的洋酒度日。
酒精的刺激下,他开始尬舞,肆意“狂欢”。
但接踵而至的,却是无尽的空虚。
他绝望的嚎了几嗓子,便趴在地上,不知所措。
男主情绪上的渐变,被刘亚仁完美的演绎了出来。
如果没有他的精彩表现,恐怕本片还会失色大半。
此外,本片也有一些不错的小设计,饶有趣味。
眼尖的朋友不难看到,片名中有个“#”字符。
这在互联网语言中,是“发起话题”的意思。
而片名,正是脱胎于片中难民发起的网络话题——#要活下来#在门外丧尸遍野的危难关头,无数幸存者通过网络寻求救援,并最终获救。
可见对于互联网的功用,片中是持肯定态度的。
但对网络背后信息技术发展的大环境,本片却毫不吝惜讽刺和质疑。
俊宇本想用有线耳机制成简易天线,以便与外界取得联系。
结果拉开抽屉一看,耳机全是无线的……
他还把家里的唯一一桶泡面束之高阁,并用标签标记为“最后的晚餐”——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打开。
但电视上的自救科普栏目,冷不丁就插播了一段泡面广告。
看到广告里吃的这么香,俊宇也打脸了。
边吃,边喃喃自语:“都快世界末日了,电视咋还在广告招标呢?
”只此一个细节,便对时下的消费主义,进行了莫大的讽刺。
优点也就这些了。
重点说说“屎”。
文本上,本片全面垮塌。
首先丧尸设定就没掰扯清楚。
比如丧尸的战力水平时高时低。
本片的丧尸有人类残存的技能,具备条件反射。
绝大部分都会开门,甚至消防员丧尸都能沿着绳子爬五层楼。
如此才貌双全的丧尸,能在短时间内感染整个社区,也是情理之中。
但这点放在男女主角身上,瞬间就失灵了。
片中两人来到楼下单挑丧尸大军,如入无人之境。
成群结队的丧尸扑在女主身上,各个龇牙咧嘴,可愣是不去咬。
再比如丧尸的生存习性存在纰漏。
影片后半段,8楼幸存的大叔把女主迷晕后,扔进卧室去喂自己奄奄一息的丧尸老婆:“我老婆饿了好几天了,没肉吃,挺可怜的,请你当她的盘中餐吧。
”
多么感人的爱情故事啊!
可四郎静静看着屋外张牙舞爪的丧尸大军,陷入了沉思:其他丧尸在外面飘了快一个月,也不见得天天有肉吃,可各个还是生龙活虎,咋就你老婆特殊?
反观高分丧尸韩剧《王国》,丧尸就有一套完整的体系。
一代丧尸什么样,二代丧尸什么样,气温又对丧尸有何影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不体现着主创的严谨。
《王国》剧照再说人物塑造,单薄至极。
自始至终没有交代男主前史,更不存在人物弧光的转变。
开头的俊宇憨憨傻傻,结尾的俊宇傻傻憨憨。
但《釜山行》是怎么做的?
孔侑饰演的男主徐硕宇,是个重利轻义的证券经纪人。
起初,他在列车上教育女儿,在危难关头就是要自私自利。
面无表情,冷血异常。
但在一次次目睹舍己为人的壮举后,自身心态也发生转变,最终也牺牲了自己。
正是这一系列的人物弧光,才让结尾男主跳车的举动,变得感人至深。
第三是升华。
成为优秀丧尸片最重要的元素,不在场面,不在故事。
而是能否借着丧尸这一末世概念,含沙射影去反应当下的社会。
这就要提到另一部丧尸经典——《僵尸肖恩》。
本片开场前,有一组展现当代人生活状态的镜头。
意在暗示日复一日、行尸走肉的生活作风,实际已与丧尸无疑。
还要说到《釜山行》。
“末世之中,比丧尸更可怕的是人心。
”是本片贯穿始终的主题。
列车乘客会把九死一生杀回来的人视作瘟神,宁可他们枉死,也不愿施以援手。
同样的事情,也反映在了当下的新冠疫情中——外省人会对武汉居民带有本能的偏见。
趋利避害的人性本能,无解。
武汉采访看完《#活着》,作为丧尸片发烧友的四郎,心中唯有失望。
诞生于2016年的《釜山行》,其意义不只局限于电影本身。
丧尸文化作为欧美流行文化的一个分支,长期受到艺术界的青睐。
经典丧尸美剧《行尸走肉》但种种局限,使得亚洲没有出现一部像样的丧尸片。
有了《釜山行》,便有了转变。
票房口碑双丰收,霸气宣告了丧尸片不再被欧美电影所垄断。
这也让活在好莱坞阴影下的亚洲电影人,久违的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
于是,日本有了《摄影机不要停》、印度有了《起尸鬼》……《釜山行》就像一面旗帜,打开了无限可能,激励着后辈去大胆想象、认真创作、追求卓越。
左图:《摄影机不要停》右图:《起尸鬼》但才过了短短几年,《#活着》与《釜山行2》便失去了K-Zombie(韩国丧尸)舍我其谁的傲气。
两者的豆瓣评分,都在5分左右徘徊,堪称难兄难弟。
比《#活着》还低0.1……不难发现,现在的韩国丧尸演的越来越好了。
但四郎无论怎么,也找不回当年看《釜山行》的那份激动。
原因就在文本——而纵观影史的经典丧尸片,都有个漂亮的剧本做依托。
故事、人物和内核,都极尽可能去完善。
《#活着》如此糟烂的剧本,配上这样拉垮的评分,一点也不冤。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
希望现在急功近利的创作者,能够扪心自问一下:是否自己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打造漂亮的花瓶上。
却忘了为这个花瓶,插上一朵美丽的花束?
文/黄四郎
1.最大的事实问题在于剧本,前半段的主题很好,聚焦于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如果在类似疫情下生存,但后半段完全转为爽剧,主角光环太过刺眼到了非常理的程度。
2.最大的价值在于本片对于人情与人性的刻画,影片最后的大叔让女主当自己老婆的食及同归于尽的想法很好地展示了人性在命悬一线之时人情的作用,不论此情是好是坏,但确实存在。
3.韩国的丧尸电影黄金时代从16年《釜山行》起到如今,题材立意大都已穷尽,这部电影也是一证明。
没有深刻的主题,没有紧张刺激的情节,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没有引人深思的问题。
《活着》集合了丧尸类影片中所有值得吐槽的点:主角光环、痴心丈夫喂养丧尸妻子、主角在被下药之后仍会在关键时刻醒来、跑上楼顶之后直升机恰巧赶来。
总感觉是多部丧尸影片缺点的合集,观之无味,缺乏心意和诚意。
不建议观看。
丧尸片看过很多,这部简直就是槽点集合器,槽点多得离谱,剧本非常儿戏,跟闹着玩似的。
水和食物是生存最大的难题,电影里都是一笔带过,明明断水了后面是怎么对付的全是轻描淡写,明明这才是重点好吧。
花了大幅周章刻画宅男的自我隔离生活,感觉活得还挺快活的,有酒有面还打游戏拍视频,明明没水没吃了也没感觉到他有什么不方便的,天知道我们平时小区停水半天都得多麻烦。
这真的是丧尸片吗?
感觉我们为了新冠的隔离都比这要严苛辛苦很多啊。
不过看到隔离了几十天,头发也不长,胡子也没有,男主应该不是凡人吧,大概也是不需要上厕所和洗澡的,所以停了水也一样自在。
以为男主已经是神人了,结果后半程出来的女主更神了,跳到丧尸群里一个打一百个,一把铁钩比生化危机爱丽丝还牛批愣是杀出一条血路。
后来和丧尸锁在一块我想着这回没带铁钩可能主角光环到头了要挂了,结果人家不知道怎么地赤手空拳硬是毫发无损,可能是以情动人和丧尸聊天感动了对方吧。
本来我也不相信是毫发无损,看到女主让男主一枪崩了她,我理所当然以为女主肯定被咬了,结果没有啊!
人家只是活腻了啊!
看到直升机就立刻想着要往外冲,完全没想过等等丧尸离开,也没想过怎么上楼顶,也没想过怎么传达信息让飞机看到这里有人,也没想过飞机真的飞走了自己该怎么办。
真的就是彻底的有勇无谋全靠主角光环。
往上冲的过程就更牛批了,女主被丧尸围着我以为这回铁定没救了,至少肯定被咬一口吧,但人家就是没被咬啊!
可能全身散发着大蒜的味道所以丧尸不对胃口吧。
然后男主跳下来一辆自行车挡住了千军万马,这可是连铁门和玻璃都能撞碎的丧尸群啊,男主绝对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神人。
好不容易冲上顶楼,难道不应该是立刻挡住门然后保持安静让丧尸离开吗?
大吼大叫什么啊,生怕丧尸不知道你的位置吗?
再说了大吼大叫根本传不到飞机上啊大哥。
然而我又低估了主角光环的威力,明明周边安安静静的,也不知道这飞机是怎么凭空出现给了男女主一个惊喜的,可能感应到了男主的呼唤,撕开虫洞在时空狭缝中赶来救援的吧,毕竟主角大过天。
全程看下来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主角光环无敌,根本不需要逻辑。
当然这主角要放其他丧尸片早死八百次了。
还有丫的埋的伏笔镜头根本不是伏笔,就是拍着玩儿的。
本来不怎么看电影的我,一次聊天说到恐怖电影就被推荐了这部电影,原本在打瞌睡的我看着这部电影瞬间醒了,那画面真是刺激,一下子把我的瞌睡虫打跑了。
韩国和日本这类电影画面真实度果然很好,之前看过咒怨后本来自以为不怕看鬼片的我也毛骨悚然起来,之后对鬼片就有点抵触了。
这次看是因为那个朋友说这不算鬼片,惊悚片而已,我就看看吧?
一看,果然对我胃口,不错。
说是对我胃口,但评分不会太高,一是因为我发现豆瓣这个分不好打,5星实在是不好拿捏,不是太高就是太低,而以前我似乎打分都较高,同分数的一比较,有点尴尬。
整部影片是把主人公放在末日的场景下,然后看主人公的命运和选择,主人公的设定是极其普通的青年,或者说是极其普通的公子哥?
嗯…形象就是如此嘛……孤立无援,再到濒临崩溃时发现不止自己一个人,再到发现另一个活人并且被算计,再就是结局。
也许影片并没有我说的这么“简单”,但是也没有过多的“点”一直给我。
情感上没有多少能引人深思的地方,视觉和刺激上也……怎么说,同类型里的小清新?
没有大刀阔斧地干起来,两个主人公就像普通人一样缩在一个角落里。
虽然这样是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但……故事整体结构就稍简单了点,在我以为还有高潮的时候就已经走向尾声了。
太短了。
这部剧找找刺激是可以的,但没有深入我心,久久回味的感觉。
虎皮兰是肉质根系,浇一次水可以管很久的好吗!
你不喝水就算了,凭什么祸祸虎皮兰?
劳您费点儿心把根拔起来看看吧,都特么烂了啊已经!!!
电影各种逻辑漏洞我都忍了,虎皮兰这么可爱,你居然要把它给活活浇死,我好恨!!
还下雨的时候把虎皮兰搬外面淋雨?
你是准备做泡椒虎皮兰吗?
残忍的人类啊!!!
你没发现虎皮兰每个毛孔都在呼喊“放我进去吗”???
如果虎皮兰能尸变,第一个就特么咬你!
第二个是导演!
第三个是编剧!
第四个是道具!
有一个算一个,把你们全剧组都给咬喽!
当虎皮兰尸变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气死我了!
第一次看电影这么生气的!!!
真的没看过这么难看且愚蠢的,真的很难看,避雷。
看了这么多的丧尸灾难片了,这个是我看过的最难,最垃圾的电影了。
第一次上豆瓣打分,就是因为不想有其他友友因为看了中这个死仔电影而和我一样浪费这么久的时间。
差评拉满。
釜山行是真的比这个死仔电影好看多了。
该片主角愚蠢且圣母,看的人气死了。
片中许多地方也莫名其妙,情节设计非常的愚蠢。
假期结束之后你还会记得我眼睛的颜色吗?
颜值都很在线 年下自由文艺会撩 年上也好宠她啊 结局很好品 “你知道她眼睛的颜色吗” 结尾那首歌好听的 不过吻戏是一点没看到啊 是我看的版本问题吗 对了年下好像年轻的kate box
小红书推荐过来看的,因为是俄拍的更好看了哈哈哈,眼睛是什么颜色的?故事简单,也还行吧,有时候心照不宣也挺好的,注定是be啊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One Last Kiss」剧本和现实的穿插非常非常好,戏剧和电影的情节和真实的我们活的现实。海边的假期如耳边的一首歌,爱是耳边的歌曲。今后的日子里海浪扑上石子滩的声音还将不断回响。那些澎湃的短暂真实。你感受到活着的时刻。就着自己的垃圾俄语和讯飞听见勉勉强强看完了,看完的感觉和她们回程路上的心境如此相似。
好喜欢
“假期转瞬即逝,而你眼睛的颜色让我领悟到真实的滋味”
夏日戏剧节的吊桥效应。草莓酒、亚美尼亚婚礼、蛋糕上的巧克力面具、海边偷吻、“你记得我眼睛的颜色吗?”(不要放生五千块买来的生蚝啊😭
3.0。
好动人的电影啊啊啊啊啊啊,在那样真正亲密的时刻,倒下的酒瓶声其实是心跳声…高潮后又回到寂寞与无趣的日常…但当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自己,就可以决定永远记住这个夏天,用手捧起这一切曾发生的片刻。将它们封进草莓酒瓶中,别让任何一个记忆从指尖的缝隙中流走,这样夏天就是你的了。无论未来发生什么,它都永远属于你。
两位老师化学反应太好了☺️
挺浪费时间
好细腻的电影
那个夏天会是永远属于你的。
心潮澎湃才是爱
俩人之间的克制与隐忍真的是太绝了。
只喜欢穿年上西装的那一段戏,好美好美
美好又落寞的回忆
喜欢年上,俩人都很可爱很有魅力,喜欢最后分别的部分“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把记忆封存在草莓蜜酒里,它会永远属于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