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失常

Anomalisa,不正常丽莎(港),安诺玛丽莎(台),不寻常的她,失常丽莎,异常现象

主演:大卫·休里斯,詹妮弗·杰森·李,汤姆·诺南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失常》剧照

失常 剧照 NO.1失常 剧照 NO.2失常 剧照 NO.3失常 剧照 NO.4失常 剧照 NO.5失常 剧照 NO.6失常 剧照 NO.13失常 剧照 NO.14失常 剧照 NO.15失常 剧照 NO.16失常 剧照 NO.17失常 剧照 NO.18失常 剧照 NO.19失常 剧照 NO.20

《失常》长篇影评

 1 ) 一夜情和本我危机 | 失常

from微信订阅号【野评人】这是一部定格动画长片,由鬼才编剧查理考夫曼自编自导。

本片总共有数十个角色,但只有三个配音,所以大家的声音都是一样的,女主角除外。

用这么奇怪的方式拍出这么奇怪的一部动画片,也只有查理考夫曼才会这么干。

查理考夫曼的片子历来充满了丰富的解读空间,思考性强过观赏性。

本文是我对本片的理解,如果你容易受别人观点的影响,建议在观看完影片后再来阅读本文。

和考夫曼以往的影片一样,本片的故事在平庸的日常中缓慢推进,并在中后段出现诡异转折,主角陷入极其荒唐的境地。

但又和以往的片子不同,本片的寓意较为浅显,一点都不难懂,尤其经常出差、事业有成的中青年男子观看完本片后肯定会感同身受。

和所有人一样,主角努力工作,结婚,生子,等到事业有成的时候,发现自己被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绑架了,真实的自我变得模糊不清。

主角看别人戴着面具千人一面,其实别人看他也是。

这个世界变成了只有一副面孔、一种声音的世界,而我们都只是其中的一员。

有一次出差在外发生的一夜情打破了这张面具的束缚,并不美丽的女伴丽萨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她的自卑、害羞,刺激和引发了主角最单纯的悸动。

从相遇到聊天、亲吻,主角在彻底放松的状态下释放本我,然后,他们俗套的整了,释放的过程至此结束,翌日清晨,他们俗套的聊起了家里的事情,于是丽萨的声音慢慢消失了,变成了主角的声音。

在随后的演讲中,主角的本我试图“篡位”成为人物的第一意识,但是底下观众的嗤笑遏制了这一行为。

带着挫败感回到家中,妻儿和陌不相识的亲友在家里给他举行欢迎仪式,所有人都是一张面孔一个声音。

他的生活从美好的失常,重新回到可怕的正常,本我消失,自我恢复。

——女主角叫Lisa,片名叫Anomalisa,从单词Anomalies(失常)变化而来,在日语里意为从天而降的女神。

因此片子的寓意就在片名里了。

这几乎是查理考夫曼最直白的一部片子了。

其实退后一步想,对丽萨的好感也是主角失意的情绪投射下的产物,因为他在见到丽萨之前和前任约炮失败了,然后是体内的洪荒之力引导他误打误撞结识了丽萨。

因此说到底这一美丽的邂逅也是主角庸常行为中的一朵浪花而已,说不定隔壁房间也有一对男女在干这事情。

名为失常,其实一直很“正常”。

或许你会说,这故事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啊,我还在辛苦搬砖呢,不可能像主角那样著书立说,四处演讲,更别提在酒店里和萍水相逢的人发生一夜情啊。

说得对,为什么对?

有三点原因:1、即便在影片中,有此烦恼的也只是主角一人而已。

前任女友在得知他约她来是想打炮后,愤怒地离开了;丽萨在和闺蜜一起回家的车上变得更加开朗和快乐了(因为主角在调情的过程中不自觉地鼓励和赞美了她)。

他们都没有表现出抑郁的一面,抑郁只属于主角;2、那主角是何许人也?

客服问题研究专家。

考夫曼影片的主角经常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年男人,他们从事的都是知识型的工作,比如《改编剧本》中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编剧,《纽约提喻法》中菲利普·塞默·霍夫曼饰演的戏剧导演,本片的主演和他们一样,总是有另一个自己在体内叫嚣。

我的理解是只有文化和思想到达一定层次以后才会有这种困扰,普通劳苦大众就不用担心这问题了。

于是,你怒了,你才是劳苦大众,老子是白领金领钻石领。

对此我只想说——3、对于我们这个连朝廷要员都还在开口闭口谈城镇化建设的国度,我们绝大多数都是劳苦大众,一种介于农民和公民之间的物种。

我们不可能遭受片中主角那种困扰,因为在那种困扰到来之前,房子车子老婆孩子医疗教育食品早已经把我们死死困住。

所以,你我都不会产生本片主角那样的困扰,没那时间,没那心情。

观看本片,只图思考带来的一时快乐。

 2 ) 无趣的是人还是人生

有意思的点在于对这个中年男人觉得生活了无生趣的表达,每个人同样的声音同样的轮廓。

这一点还真是真人电影做不到的。

他也处在犹豫的虚无状态?

所谓幸福美满的生活,却无聊透顶,畅销书作家,人人艳羡,自己的书里在讲乐观积极,自己都做不到,当他遇到那个女孩419的时候,真是个老流氓的表现,小女孩就是好骗。

电影真的挺大尺度的,床戏漏点一个没少。

做动画的脸上的线没有处理,应该是要表现那个人都像带着面具一样生活吧!

就在他的梦里。

第二天那个与众不同的,可爱的,昨晚才和他共度良宵的女孩就变得其他人一样无趣。

这就是生活,什么都有保质期吧。

 3 ) 亲友很多但依旧孤独的城市狗都该看看

威尼斯电影节第七日迎来了主竞赛单元唯一一部动画片《失常》。

为什么会期待《失常》,有两个理由。

第一个,这是一部R级定格动画(木偶),什么是定格动画,把物体一格格拍下来,每一格都做细微的运动,进而连起来播放产生运动的电影效果,我们以前看到的《僵尸新娘》、《玛丽和马克思》都是,作为非常久远的一种动画制作形式,它的优势是其他动画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什么是R级,就是17岁以下必须由家长或成年监护人陪同才能入场观看,影片会涉及暴力、裸露等等。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它的导演之一便是查理-考夫曼,这位好莱坞的鬼才编剧,手中握有一座奥斯卡原创剧本的小金人,和原创剧本、改编剧本各一项提名。

他总是会给人带来一些出人意料的东西,纵然这是他与人合导的一部动画,它玩出新意的部分非常值得期待。

这不是一部非常商业的动画片,完全没有《僵尸新娘》或者其他3D动画片那样热闹的场面。

故事讲了一位畅销书作家出差去一个城市做演讲,在旅馆他感到了孤独和抑郁,进而想要找到一个人陪伴、抚慰的故事。

创作者试图把现代生活里普遍存在的城市病摆在桌面上进行探讨,有的人觉得它的主题是这个中年人遭遇中年危机,我不同意,这个主题太俗套了。

在影片中,城市病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作家的家人、朋友很多,却总是感到没有人爱自己;作家的前女友,在二人分手后一直处于单身状态,未曾恋爱;作家从窗子向外张望,隔壁楼的窗子里,一位单身男子对着电脑自慰;作家所住的宾馆附近有一家性用品店,寂寞的人在那里买性工具陪伴……这些不单单是身处中年危机的男主角所具有的症状,而是大部分人都处于一种病态之中。

这部动画片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配音。

它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是男声配音,男人男声,女人也是男声,包括他的前女友、家人、饭店的服务员、同住一家宾馆的女士……这些拥有男声的女士们,无一不是戴着一张面具的人格,深深陷入刚才所说的病态里。

但唯独作家的一夜情对象保持着女声,这位女士没有美丽的外貌甚至脸上还有伤疤,她敏感、自卑,照顾对方情绪,温和而恬静。

但是,一夜情之后的早上,两人谈话陷入日常琐碎事后,女士开始变成男女同声,最后彻底成为男声,男主角抱头而窜。

另一个亮点在于,电影还有些许惊悚元素,因为是木偶动画,人脸是组合而成的,隐喻现实中人人都带着社交面具一般,他们生怕自己的脸掉下来,露出本来面目。

这一点尤其戳痛我,因为我本身也像是这部动画的其中之一,单身那么久的原因或许就是像电影里的人物一样戴着面具,其他人很难发现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子,又谈何爱上我呢。

整部电影虽然是R级,但并没有那么燃的场面,除了日常的粗话,裸体,完整的木偶泡妞、做爱过程以及性用品店……再无其他大尺度元素。

看的时候,老外们时不时会哄堂大笑,我多少有点纳闷他们笑点到底有多低!

所以期待火爆场面的人应该会失望,但是想看一个温情小品的人,倒不妨期待一把。

 4 ) 《失常》与美国似的商务旅人

2016年,查理考夫曼作为导演拍了一部形式新颖的定格动画电影,名为Anomalisa,中文翻译叫《失常》。

影片的内容非常简单,称之为一部小品也不过分。

男主人公Michael Stone是一个成功学讲师,一个生活在美国的英国人。

他经常飞往各个城市,向企业客服部门进行演讲和培训,并有自己的成功学著作。

某次他飞往辛辛那提,进行一次演讲。

恶劣的天气,颠簸的飞机,喋喋不休的司机,都给他带来难受的感觉。

其中最不堪的是,他曾经在这里有一段自己的感情,一段他曾经抛弃了的感情,一段他不曾想再提及的感情。

演讲的前一天,他最终还是电话给了那个他曾经抛弃了的女人,酒廊的会面丝毫没有化解当年的恩怨,反而二人不欢而散。

沮丧的Michael碰巧认识了酒店邻居,同时也是自己粉丝的Lisa。

可能是喝了酒,可能是Lisa的与众不同,Michael深深被这个女人迷住了。

Lisa为他唱歌,给他讲她的故事,告诉他他书中的用词Anomalisa让她神魂颠倒。

两人都喝了酒,一夜云雨,Michael认为自己找到了真爱,甚至要计划和妻小摊牌。

但是酒醒的第二天,早餐吃饭的时候,Michael却发现对Lisa的厌恶感,觉得她不再是那个让自己神魂颠倒的人。

由于心烦意乱,第二天的演讲Michael说得一团糟,他觉得这个城市简直是自己的灾难,他又一次逃掉了。

逃掉了Lisa,逃掉了自己的旧情,回到了自己洛城的家中。

从剧情上来说,此片和乔治克鲁尼的一个片子《在云端》特别类似:一个是有妇之夫爱情失败,商旅之中结识一夜情;一个是黄金王老五商旅风流无数,却最终迷失生活。

最终都是体现了一种复杂的爱情症结与迷失。

这仿佛是商旅人士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以本片为例,虽然是定格动画,但是对美国似的商务旅行描绘的细节非常到位,淋漓尽致。

由于我曾在美国多次自己一个人出差,这种感觉不亚于场景重现:颠簸的飞机,大雨倾盆,机长祝旅客下次再见,拿着行李走出机场,跟着指示路标打车去旅店,路上司机的喋喋不休,酒店前台出示身份证和信用卡,门童帮着拎行李要小费,酒店的酒廊,走廊上的制冰机,房间内的冰箱迷你吧。。。

一切的一切,我都仿佛回到了美国,那种独自商务旅行的孤独感,冷漠感,夹杂着淡淡的萧索和忧伤—— 让谁都难免想到一些难过的往事,想到一些过去的人。。。

属于东方人的寂寞的心灵,属于西方人的炽烈的肉体。

于是举杯消愁,人生几何,醉生梦死,一晌贪欢。

没有在美国城市独自旅行过,是难以体会到这份孤独和萧索的。

本片的最大亮点,主要是在表现手法上。

正如影片中酒店的名称,主人公Michael仿佛是患了一种看所有人都一样,认为所有人都在演戏害他的病。

在Michael的视角,所有人无论男女,虽然发型穿着有所不同,但是面容和声音都完全一样。

定格动画的木偶们,因此都搭配上了同样的脸部零件模型,使用了同样的男性配音。

直到Michael见到Lisa,一切都不一样了起来。

Lisa有着一张不一样的面容,虽然她在用头发遮盖着眉脚的伤疤,她有美丽的声音,这是整部影片中唯一的女性配音。

在Michael的世界里面,她简直成为了天使或者女神,只有美丽无瑕和真爱。

一夜之后,当Michael回归了理智,回归了现实的生活,Lisa的声音逐渐在美丽的女声中掺入了杂音,直到最终成为了和众人一样的男声配音—— Michael的一夜情似的爱情终于走到了终点。

当他抛弃了Lisa,抱着给孩子准备的礼物,踏入家门的时候,那满屋子一样的脸和一样的声音,让人细思恐极。

"你是谁,我又是谁"—— 面对这一切,Michael只能发出这样的质问。

从人物分析来讲,影片的主人公仿佛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他是一个现在社会普遍意义上的渣男,他喜新厌旧,不断的爱上新的人,而抛弃旧的人,同时又给自己冠冕堂皇的找了逃避的理由:他有病,他心理有问题,他有家人,他感觉不对,等等。。。

一切都不是他的错。

他又是一个不成熟的人,一个情感上的不幸的白痴,他只从表面和直觉上去欣赏对方,去寻找自己的爱情。

一旦进入了生活本身的漫长与乏味,他只会嫌弃,只会发现感情的变化,而毫无耐心的去寻找下一个受害者。

当然在另一层面,也可以说他或许是一个饱受中年危机的人,或者保守商旅之苦的成功人士。

事业,爱情,家庭—— 这个永恒的铁三角在无时不刻地考验着职场的男人们。

事业成功的人,家庭未必幸福;家庭幸福的人,事业未必成功;事业和家庭都成功的人,未必能够得到爱情,或者让爱情永驻青春。

于是在云端的乔治克鲁尼也好,失常的Michael Stone也好,作为成功的商务人士,一边在云端机场和酒店忙碌着蒸蒸日上的事业,一边寻求着偶尔的风流,并期望收获自己的"爱情"。

然而结果毕竟是现实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以风流开始的"爱情",往往也以风流结束。

当新鲜感不再,现实的泥淖袭来,真正等候他的,仍旧是家里的妻小。

Get real,back to real life。

总体来说,导演和剧作绝非是浪漫主义的,无论色调,环境,故事本身还是表现手法,都处处带着一些神秘主义色彩和悲观主义色彩。

一种决非好莱坞传统意义的大张大和,而是压抑感十足的无力感,多多少少会侵蚀到观众。

给人以一种悲观的美。

此外,一些神秘色彩的细节都很值得把玩:比如男主人公做梦被酒店经理叫到地下室,经理让他开着铲车过来到办公桌前找他,后来又说人人都爱他,当这些话从无数张同样的脸里说出来,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另有主人公给孩子买了一个样子古怪的日本歌姬玩偶,妻子说它像精液一般,男主人公最后呆呆看着玩偶走向电影尾声。

歌声好听的Lisa,歌姬玩偶,美妙的嘴唇,精液,仿佛其中有着强烈的性暗示和寓意。

 5 ) 关于人偶的两场梦境

每个人在他眼中都同等乏味,发出同样枯燥的声音——一种中性或更偏向男性的声音,每名女性或儿童都如此,毫无分别。

直到他洗完澡看着镜子突然听到走廊传来一名真正的女性的声音,他大喊:“Someone else!

”并急忙披上衣服冲出门寻找,接着就是该有的发展,喝酒,分别,分别促成的性爱。

(插入一段暗示性的梦境,“我们都爱你,不要干她!

”)直到次日清晨他决定与她结婚,抛弃之前的妻儿,在这瞬间之后,她身上的一切缺点显露出来,随着她侃侃而谈,一个男声随之浮现,他意识到以后也不会有什么不同,在一切的浪漫化终结之后,她也无法避免成为所有人中的一员。

他回到家,对给他开惊喜派对的每个人表现出不耐烦,他的妻子问他,你能意识到我们都爱你吗,你的儿子,我,这里的所有人。

最后他孤独地听着人偶唱歌。

画面切到Lisa的信,他再次离开正呼应着片头那封信表明的他在十年前离开Bella。

这都是我看影评之前写的,但是扫了眼了影评有人提到Lisa很可能仅仅出于他对那个从成人用品商店购买的艺妓人偶的想象后我马上全盘接受了新的解释。

现在我对这部电影的解释是,他在窗前练习明天的演讲时看到一个办公室里的员工正在自己解决性欲,而后自己也萌生性欲,在被Bella也即前女友拒绝后,他去买了人偶,自己孤独地干完人偶后做了有关Lisa的梦。

他洗澡后看到镜中自己的脸出现异常时就已在梦中。

此时那段梦中梦(插入一段暗示性的梦境,“我们都爱你,不要干她!

”)也显露出意义,他干完人偶觉得这样不大对劲。

证据:1.他和Lisa回屋时开门遇到的挫折与后来那个被挑明的梦(在这种解释下是梦中梦)出现的挫折相同——门卡多次无法将门解锁。

而且回屋后屋子被打扫的干干净净,装着人偶的袋子甚至也消失在画面中。

这是他洗澡时的画面,右下角的袋子装着人偶

这是和Lisa回屋后,一切被打扫的干干净净,甚至没留下任何表明存在的痕迹。

(1)

这是和Lisa回屋后,一切被打扫的干干净净,甚至没留下任何表明存在的痕迹。

(2)2.他从未和Lisa提过自己的妻儿,但一同在早餐中商讨未来时她却提到了之后该如何对待他的妻儿。

3.人偶的右眼与Lisa的右眼相同,有同一块扭曲的伤疤。

4.儿子收到人偶后提到其中流出的是什么液体,“很可能是精液”!

5.人偶最终唱起歌来,正如他从Lisa那期待的一样。

唯一的女声6.对Anomalisa的日语解释,为什么突然提到日语解释?

我觉得那源于对日本人偶的想象或梦境可以解释这点。

不过这一整个“另一种解释”作为表面下的隐藏要素,我觉得并不影响我最初理解的第一层含义——那梦境是他心理环境的实体化,他明白就算真的有“someone else”出现,一切最终也会演化到同样令人绝望的地步,特殊的人也将最终褪去外衣,成为另一个同样的人。

正如酒店名称Fregoli所暗示,“ 替身综合症(Capgras Sydrome)即弗雷格利妄想综合症(Fregoli妄想综合症),和卡普格拉妄想症(Capgras delusion)相反, 这类患者认为身边许许多多的人其实都是同一个人的伪装,以上都属于错觉认知综合症的一种。

患者认为在其所遇到的人群中有他熟悉的人(往往是他所认为的迫害者),虽然两者之间的外貌并不相像,但确实就是同一个人,如周围的医务人员、亲戚朋友,可能就是某一迫害者的化身,随时改变相貌,企图达到迫害他的目的。

近年来,认为替身同原来的人面貌并不一定一致,替换对象也不一定是亲人,可以是周围的熟人,甚至是家里的动物。

女性多见。

Fregoli综合征甚为少见,一般认为是Capgras综合征的一种变异形式。

”(这层含义的诠释来源于别的影评,并非被我发掘。

)-接下来时更为主观的猜测:着红衣与粉衣的Emily和Lisa是男主角与前女友喝酒时在酒吧见到的面孔的梦中重塑。

下图中男主左后方的两个金发与黑发可能就是现实中的素材来源。

我注意到黑发女与Lisa的发型相同,头发一侧遮住耳朵,一侧则没有。

重新观看寻找细节时左后方的两人吸引了我

男主身后的两人虽然模糊仍让我产生相似感

发型与发色

她们鲜艳的衣着与酒店和演讲厅的所有人格格不入,或许是男主的想象为其上色并合理化

 6 ) FIFF16丨DAY5《失常》:我想失掉所有平常,却发现自己依然落入平常

第16届#法罗岛电影节#动画片单元第5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失常》,下面请看前线出轨男人们找不到如何走出困境的评价了!

Harper Yug:爱情只是瞬间,生活才是长久。

鲨鲨鱼维:每个人的中年阶段都会变得很无聊且孤独吗?

Xavier-耐观影:这是一部比真人微表情更加丰富生动的动画片。

果树:明明是形式上更易于表达考夫曼风格的动画,却没有做出比纽约提喻法更迷幻的梦噫感和失落感。

看完只觉得床戏一段和噩梦一段有亮点。

Spy Liu:在自己编织的人生中无处可逃的中年男子,配乐很棒。

资本主义中产阶级中年焦虑和无助,虽然考夫曼对电影的形式玩得很6,但剧本有些平庸和烂大街,稍有点失望。

况且我自己又太年轻,世界还如此美丽,因而共鸣不多。

笑意:很creepy的一部定格动画,高仿真的人偶,破碎而千篇一律的脸庞,无论男女都一样的标准男声配音,加上无助的梦境与暴走的演讲,让人体会到男主对于枯燥日常的孤独绝望。

而唯一的女声,在这一切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动人。

但新鲜感一过去,便与无聊的日常无二。

所谓中年危机,大概就是快乐的阈值变得太高吧。

子夜无人:声音成为电影里最重要的证据,明明是千姿百态的人,可是千篇一律的标签只剩下共性,世界上最后一个等待着奇迹显灵的人,最后仍然要回归到心灵的孤岛上去。

片名是“失常”,但电影里无处不在的恐惧、深入骨髓的杀伤力却是来自于庸常,表达上并没有任何迁就于动画形式的折中,无形中好像在回应一个答案:也许那个死命追逐着“不一样”的人,走出自我世界的幻觉,在其他人的眼里,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Hethang:你周围的声音如同天空中黑压压的乌云一般席卷而来,他们所有吵闹的总和加在一起让你觉得整个世界都已经失去常理。

然而你可曾知道丢弃掉所有规矩的人其实是你自己?

你自以为是的用头脑不够清醒来掩盖你挖下的一个个大坑,你用各种你自己都想不到的花言巧语编造一个个梦境,于是你才得到想要讨好的人的白眼,你才看到分裂出无数个相同的人的恐怖景象,最后只能对着那个可笑的情趣玩具孤独神伤。

你是可以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的,但一旦你抬脚走在了那个歪斜的道路上,那就只能追怀那逝去的伊人,只有长到看不到尽头的走廊作伴,只有孤独陪你到老。

这不是你该得到的,但又确确实实是你应得的。

失常的不是世界,是你。

DAY5的动画片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7 ) 我为何约炮

昨晚在家附近的电影院看了Anomalisa,本来未抱期待的影片却给了我一个蛮意外的惊喜。

剧透意义不大,因为全片内容实在少之又少,剧情简介就把内容说完了。

对我而言,更多惊喜是在观摩动画本身的细节和完成度,作为定格动画来说,这部动画作品的完成度非常高,虽然某些细节会有跳色的情况,但是人物的表情动作和真实度都是可见一斑的。

剧本的对话也非常棒,对于人物的描摹和心理细节的展现都可见查理考夫曼的功力,不愧是直男小清新第二把交椅。

(Richard Linklater无人超越谢谢)说说感想吧,作为一个女性,一个成年女性,一个自认为先锋的女性,我一方面赞叹导演文艺自恋软绵绵的叙述中年危机,对本我自我超我的深刻隐喻;另一方面呢,也对全片的着墨点以及绕着弯儿扭扭捏捏的为男性开脱的姿态表示不齿。

—————————我是严肃吐槽的分界线————意志不坚定建议不要看下文————————大家都是成年人,寂寞就寂寞,借酒装疯就借酒装疯,约炮就约炮,四十多岁的人了能不要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好么!

约炮这件事情跟减肥一样,是个结果导向性的事件,打了一炮一拍屁股走人大家天涯各自飞那就叫约!

炮!

你为什么约?

约得体面不体面?

约得时候走没走心?

有没有给人家买酒喝?

有没有给别人做早餐?

有没有为别人肝肠寸断?

THEY DON'T MATTER! 请跟我一起读,一於约,约,破奥,炮,约炮就是约炮!

没什么好解释的。

就像你减肥,不管你吃没吃苦,偷没偷吃,瘦就是瘦,成功就是成功,其他都不重要。

我对约炮没有偏见,我只是觉得男性没必要这么大费周章为自己开脱,女人不是受害者,女人不是Lisa,All women can get any dicks they want as long as they are women! 约个炮还恨不得当一次救世主真的很没必要,我们女人清楚,你睡我,我也睡你,大家公事公办,请不要附加不必要的服务好么,查理考夫曼大导演,现实是2016年,手机一直向右滑就能找到饥渴的男男女女,你有点跟不上时代了哦。

尤其是整部片子充斥的直男癌的自恋情节,让我看完后分外反胃。

男主角,大家也看到了,赵本山似的,女人们认为他”He's gorgeous“。

不就是一个成功学作家,整个跟TFboys似的,全世界人都在议论他,走哪儿都是”OMG,it's Michael Stone“。

人家跟你客气客气,怕尴尬,嗒嗒呛,你就觉得全世界人都想跟你唠嗑。

尤其是结尾,Lisa重新拾起了自己的人生和自信,走向更加灿烂光辉的远方,是的,直男们,你们的鸡巴都是金镶钻的,射出来的都是钻石加铂金,女人被你用一次,人生改变。

回到我的题目,我为何约炮,其实很简单,男人们,You were just thinking with your dicks! 其他的理由,失常不失常?

结果如何?

女人会不会一辈子记得我?

Who the fuck cares!!!四星给影片质量,扣分扣在价值观,我不喜欢,但是仍旧推荐。

 8 ) 严肃影评#11:考夫曼的镜子 – 10/10

<图片1>自从在《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里带我们进入马尔科维奇的大脑,在《改编剧本》中制造了双胞胎尼古拉斯•凯奇,在《暖暖内含光》中呈现了清洗记忆的结果之后,世界上能够企及查理•考夫曼高度的编剧已经所剩无几了。

因此他尝试作出新的挑战,不仅编剧而且导演了可能是2000年以来最大胆的电影《纽约提喻法》,带我们走进影史上最大的剧场的同时,用最讽刺但真切的方法讨论了人性。

然后他突然在影迷视线中消失了,就像他害怕无法超越他2008年的这部作品一样,完完全全地消失了。

至少我害怕他无法超越这部2008年的作品,因为那直接成为了我心目中的2000以来的并列最佳电影(另外两部是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血色将至》,以及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甚至在我心中的历史最佳上也能名列前茅。

不少人抱怨《纽约提喻法》无剧情的结构让观众摸不着北,但却没有人会否认它的独特之处,而我则觉得它是2000年以来最伟大的电影。

因为作为编剧的考夫曼总有办法用最靠近内心的方式跟观众探讨人类最深层的问题,生与死,爱与恨,转瞬即逝的机会,生命的意义……

导演杜克•约翰逊/查理•考夫曼虽然在电影的长河里注定会被铭记为最有原创性的编写巨人,考夫曼的身高却不及1米65,因此当得知他的最新作品《失常》用的不是真实演员,而是一个个身高30厘米的玩偶的时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

或许他只是玩腻了大家习惯了的电影画面,决定要去挑战一下定格动画;又或许他觉得在过往作品中对演员们的控制还不够,所以这次启用任由他摆布的玩偶。

又或许他只是想颠覆他自己的杰作而已,因为《失常》跟《纽约提喻法》在很多意义上都是截然相反的两部作品。

《纽约提喻法》的场景是一个覆盖纽约市的剧场,而《失常》的大部分时间仅仅局限在一个辛辛那提的酒店房间里。

《纽约提喻法》讲述了主角悲喜交集的一生,而《失常》仅仅描述了主角平凡生命中的一天。

《纽约提喻法》讨论了人生命中所有深层而富有哲理的问题,而《失常》表达的,可能仅仅是每个人心里面龌龊的一面。

但是他们都盖上了考夫曼的烙印,因为无论他们的背景相差多远,考夫曼都能用最靠近真实生活的方式直击观众的内心。

最真实的人性,这是考夫曼每次都在探讨的问题。

<图片3>《失常》讲述的是客服专家迈克尔•斯通(大卫•修里斯配音,哈利波特里的卢平教授)巡回演讲旅程中的一天。

而在辛辛那提这无聊平凡的一天,他见到的人包括话痨司机,包括他久久不能遗忘的前女友,包括豪华酒店那些让人厌烦的服务人员,包括爱他的酒店经理,包括远道而来听他演讲的观众。

而那些玩偶组成的场景,真实而细致得无懈可击。

比如计程车上的计程表真的一路在走动,比如主角肥胖的肚子真的那么的下垂,比如酒店房间里的装饰真的跟现实中一模一样。

有趣的是,跟这些精确无比的玩偶相比,每个人脸上的接缝却特意没有在后期制作的时候覆盖起来。

考夫曼说这是制作团队从一开始就决定的做法,因为他们不想遮掩观众看到的这些人物仅仅是玩偶这个事实。

然后考夫曼给我们开了整部电影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玩笑,那就是所有这些人的声音都是一样的。

不仅仅是这些人,还有主角的儿子,甚至妻子。

电影里除了主角以外的所有人都是由经常跟考夫曼合作的演员汤姆•诺南配音的,而他仅仅根据角色的性别进行微妙的声音调整。

但观众很快就会注意到整个电影的所有人声都是一样的。

路人聊天的话音充斥着整部电影,让人心烦。

至于导演这个选择的创作意图,除了显而易见的为了表达显示生活的机械重复以及乏味之外,估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而其中一种看法,当然是因为要突出主角自身的问题。

这位客服专家,在讲座的时候给大家说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背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楚。

然而在他的世界里,其他所有人的脸跟声音都是一样的。

考夫曼总喜欢跟观众们玩文字上的游戏,而他尤其喜欢研究的则是各种精神疾病的文字游戏。

《纽约提喻法》的主角叫科塔德(Cotard),对应的是科塔德妄想症,一种患者以为自己已经死了的精神病,因此整部电影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生与死。

到了《失常》,主角入住的酒店叫做费格利(Fregoli),对应的则是费格利妄想症,一种患者相信身边的人都是由同一个人扮演的精神病。

考夫曼希望用一种玩笑的方式给观众说这个主角自己有很大的问题,因为他是一个自大的人,因为他觉得全世界的主角只有他自己,其他人都是乏味无趣的;他觉得所有其他人都有问题,而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才是最大的问题。

但谁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呢?

现代社会中我们甚至被反复告知,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们当然是主角,其他人当然只能是配角。

所以难道这不是最平常不过的想法吗?

电影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巧妙地把这个世界最极端的一面呈现在大家面前,交由观众自己做决定。

而我,只觉得这个世界太恐怖了。

<图片4>在男主角的世界里,唯一能与普通人分辨出来的声音来自于他的粉丝,丽萨(詹妮弗•杰森•李配音,神一般的配音)。

而她的出现,拯救了正要把自己的脸撕破,处在崩溃边缘的男主角,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存在。

但是在温存过后,在那段比任何真人演的电影更真实,甚至真实得让人尴尬的温存过后,男主角再次忍不住给丽萨挑毛病,而丽萨的声音,她的脸谱,也不可避免地逐渐变得跟其他所有人一样。

但难道这不就是平常生活中最寻常普通的爱情故事吗?

每天都渴望遇见那个最特别的人,最后却在跟伴侣的互相挑刺中结束一段恋情,这不仅发生在玩偶的世界里,更是我们每天的亲身经历。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这一帮被考夫曼全权掌握的玩偶,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把我们荒谬而真实的生活照射给了我们看。

他没有发表评论,因为他明白这只是大家生活的常态,所以把理解的权利交回给观众。

实际上,观众们对电影同一个情节的不同理解与体验,恰恰是一部伟大电影的标志。

可能你会为男女主角最后的分开神伤,因为你也才刚刚抱怨完恋人,似乎看到了丑陋的自己。

也可能你习以为常,因为你明白眼前的这一幕是如此的真实,因为你亲身经历过这样的痛苦。

还有可能你完全不为所动,因为在你的世界里这种跟恋人分享自己意见的做法才是最合理的。

一千个不同的人眼中,对考夫曼的故事一定有一千种不同的理解,因为这些故事都是我们自己生活赤裸而诚实的投影。

这面考夫曼镜子的高潮,同时也是《失常》里最大的“迷”,当然是观众在电影结束后对丽萨是否真实存在的疑问。

如果你是一个乐观的人,或者是为男主角的思想感到无奈的人,或者是当他挑刺的时候会觉得遗憾的人,可能会希望丽萨是真实的,因为你会希望无论男主角多么的失常,多么的缺陷,总有那么一个人可能会把他拯救出来,可以让他改变。

而如果你是一个悲观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或者如果你仅仅是为了把拼图一片片拼好,你可能会定论丽萨不是真实的,她只是那只性爱娃娃,因为电影有太多伏笔指向这个结论了。

然而写到这里,我觉得仅仅把观众们的看法归为这两类,本来就是对这部电影的不尊重。

考夫曼塑造了这些奇妙的世界,就是为了让拥有不同经历的人,根据自己不尽相同的切身感受去理解同一件事,进而更好地反思自己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这,就是人性的体现。

到最后,我发现这部2015年最具有人性的电影,竟然连一个真人都没有。

至少我觉得丽萨是真的,或者只是我宁愿相信丽萨是真的。

但是突然想到主角的名字叫斯通(Stone:石头),我不禁打起了寒颤。

因为石头是没有感情的,因为石头是冰冷的。

去你的考夫曼,我已经失常了。

还记得以前影评们总是夸张地说“这是你从来没见过的独一无二的东西”吗?

我跟你说:这真的是你从来没见过的独一无二的东西呢。

 9 ) Anomalisa

不谈这个陷入中年危机,或者一直都在迷失中的男人。

这次来谈谈女人们。

剧中有三位主要女性:1. 前女友;2. 妻子;3. Lisa.遭遇同样一个“精神有问题”的男人,前女友因他的默默离去,在床上躺了一年,纠结了一辈子,为什么他要离开我,我做错了什么?

妻子有法律的保护,有儿子的陪伴,应该是最有权力的人了。

但天天对着这么一张绝望脸,想必也谈不上幸福。

Lisa是anomaly的!

在男人离开后,她没有消沉,反而获得激励。

这样的人,即使8年没有恋人,即使一生都嫁不出去,终归也是快乐的。

也比那个可怜的男人要幸福。

所以本片片名Anomalisa,就是在说Lisa才是最棒的吧!

 10 ) 万绿从中一点红

不看预告和影评先有时候是会被骗到的,当这部动画里男主的前配偶以男声并和一张雌雄莫辨的脸出现时我一度以为这是不是部GAY动画啊,直到一半才意识到这种诡异设计的目的。

有人说这是中年危机,我倒觉得这是很多人的现实状态,跟年龄,甚至跟性别都没有太大关系,就如 同男主的那个多年前的前任配偶,我相信她当初也是万绿丛中的那一点红,只是激情过去,现实盖过了一切梦幻,于是她变得和其他人一样千篇一律,就如同男主的一夜情,那一刻他都相信这就是此生真爱,她是那么特别,那么与众不同,别的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因为世上唯一两个不同的你我遇到了,可惜梦还是醒了,那个与众不同终究变成了另一个千篇一律,而且是那么迅速。

男主依然迷茫,依然活在一个自己痛苦万分的世界里,他孤独,因为他永远不知道如何看清自己,如何欣赏他人,他要的是不一样的刺激,就像那个诡异的日本娃娃,虽然诡异,但是不一样啊醒醒吧,愚蠢滴男人,愚蠢滴人类娃娃如是说。

虽然这是木偶定格动画,但细节真的很有趣,那张疑似面具一样的脸,其他人一模一样的脸孔,其实最后那个镜头,主叙人变成了lisa,大家发现Emily换了一张脸孔了吗,不再是男主眼中那个千篇一律了。

这也是我头一会看到定格动画的OOXX场景,这定格起来是有多么有趣啊,把OOXX的动作分割成无数份,再一个一个摆,极致的强迫症啊

《失常》短评

就因为看这部傻逼一样的话唠片昨天忘记更豆瓣了 一无是处建议正常人不要看 似乎是导演想把自己内心的挣扎拍出来给大家看

7分钟前
  • 若 即 若 离
  • 很差

扒脸皮+走廊灯灭的噩梦戏确实很考夫曼,其他地方则中规中矩

11分钟前
  • 惊奇少侠
  • 还行

不管什么年龄,我的人生都不允许需要寻找另一个人去证明自己并不孤独。

12分钟前
  • 后自愈
  • 还行

老白男的中年危机在豆瓣上属于非常低级的主题,但实际上本片完全无关于此。考夫曼几部片看下来我总觉得他敏锐的捕捉到了一种人的精神状态,类似于你在生活中的某一刻突然被抽离出来,发现了我们构建的生活中某种怪异和荒诞之处,每个人都在一本正经的干着奇怪的事情,没有人发现这个世界很不对劲,只有你似乎像脱轨了一样失常和不知所措,落入了孤独和焦虑的漩涡,再也无法进入正常的生活。

13分钟前
  • Fenriz
  • 力荐

一直不审视自己 却又痛恨这个世界不给你你想要的爱情

18分钟前
  • 哗嚓
  • 力荐

故事普通,形式却异常有效,考夫曼用千篇一律的声音和面孔来重演当年《纽约提喻法》中的绝对孤独,但震撼和深度也随着简单化的形式弱了许多。开头的信件与结尾的留言形成精妙回环,此时的Lisa又演变成十年前的Bella,所有的非同寻常都在陌生的面纱被揭下的一刻速朽。

20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渣男,还指望给什么评价。好笑。

22分钟前
  • 你郭阿姨
  • 很差

导演真的好喜欢讲弗雷格利妄想症

26分钟前
  • 醒着夢遊
  • 较差

所以就是个一夜情吗?还是婚外情?

29分钟前
  • 较差

成人向的定格动画,声音的设定很巧妙,细节很用心,剧情很难看。

31分钟前
  • 悲伤丘比特
  • 较差

影片整体给人一种怪诞的不适感,也许是源于定格动画的滞后和僵硬,也许是源于人物面部细节的高仿真,也许是源于统一声音的设定。让人联想到《迷失东京》和《在云端》,讨论的命题仍是人类的永恒孤独和抵抗庸俗的徒劳尝试。Lisa变成常人的过程是让人绝望的,似乎象征着所有的美好都是转瞬即逝。

32分钟前
  • 踢迩达
  • 推荐

无感,不喜欢这个故事

36分钟前
  • willamette
  • 还行

这个故事好简单,一个寻常的故事用动画来表现出来,在对比看了《大鱼海棠》不知道故事到底讲的什么之后,高下立判。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喜剧,我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贴上一个喜剧的标签。

38分钟前
  • 玉木大河
  • 推荐

查理考夫曼不愧是神作制造机。本作讲孤独,讲抑郁,讲他者的胜利,可以说是所见过的电影中最佳。最后的声音转换和那句‘我又能去哪里呢’,真实的令人绝望

39分钟前
  • 中雪君
  • 力荐

大半夜的看這部片 失常的錯覺好糟心

43分钟前
  • Vermouth .
  • 还行

每个人都在中年危机。据说人的心跳次数有一定限额,跳够一定数目,这辈子基本就结束了。感情的抒发和运筹完全同理,在一片灰色中,还在期待那一抹光彩,结果,不过是自欺欺人。人生的无趣并不是没有遇到与众不同的人,而是你自己的行为方式本来就很丧。我知道,没有几个人能做到,或许我也做不到。

47分钟前
  • 盛崖余
  • 还行

太过模拟人,有点可怕

48分钟前
  • 专业非认真刷片
  • 较差

飞机上的note出来声音的时候我想what?同性恋动画吗?that&amp;#39;s rare。然后看着发现原来是他听谁声音都一样结尾特地回去听,歌也一样,然后浴室脸almost fall off 以为终于要高能了结果nah。不是很好看。人的样子也有点猥琐,。。

49分钟前
  • ♡赵朵朵♡
  • 较差

煞笔

53分钟前
  • 王俊俊
  • 很差

我的天呐(小岳岳脸)怎么可以把一夜情拍得拿金球奖也是值得好好研究一番呐。

57分钟前
  • ( ? )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