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之歌
The Song of Names,逝者如歌(台)
导演:弗朗索瓦·吉拉德
主演:蒂姆·罗斯,克里夫·欧文,艾迪·伊扎德,绍尔·鲁宾内克,凯瑟琳·麦克马克,乔纳·豪尔-金,杰乐伦·霍威尔,朱利安·沃德姆,卡米尔·雷米泽斯基,艾米·斯洛安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匈牙利语言:英语年份:2019
简介:根据诺曼·莱布得勒支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二战时的伦敦,两个少年马丁和道维多尔成为生死之交。道维多尔是个从华沙流亡过来的小提琴手,寄居在马丁家。然而,就在道维多尔的小提琴独奏会的首演当晚,他却神秘地失踪了,这件事成了马丁几十年的心结。详细 >
诺曼•莱布雷希特绝对算得上是个传奇人物。他年纪轻轻就当上高级制片人,觉得这工作“不够刺激”竟就摇身变为拥趸众多的乐评人:学院派满嘴阳春白雪范儿的技术术语,他偏要辟出一条下里巴人味儿的野路子,十年如一日,一门心思深挖着音乐大师背后的商业运作、艺术与金钱的权力关系,孜孜不倦发掘着音乐才子不为人知的八卦轶事、绯色新闻。无论是李斯特费尽心思的自我包装和推销,还是卡拉扬垄断音乐制作和门票价格的野心,不管是亨德尔暴怒之下甩了假发露了秃顶,还是阿图尔•鲁宾斯坦和安娜贝尔•怀特斯通相差60岁的忘年“地下情”,通通都是莱大嘴的猎物,荤素不忌。
为了那首歌跟小提琴我给你打四星吧。不错不错的剧!
拉比颂唱的旋律令人痛彻心扉,大卫离别信的诉说令人痛彻心扉,失去两位父亲和割诀真实自我令人痛彻心扉。
力荐。
很一般很一般
用犹太遇难者的名字编成的歌曲,就像波斯语课里用名字编成一种语言,就戏剧性来说还是后者讽刺性更强烈。
标记
可以和《海上钢琴师》相提并论的片子
二战的历史。。。离不开犹太人主题。。。人类反思
明明前半部分在凸显男二和男一的感情,后半部分却又要加入二战和男二作为犹太人的背景,只能让整个电影主题不明确,对于去看的人只能感受到男二的自私
想了想还是打了五星,马丁和海伦很加分。虽然大卫搞失踪这一点真的很令人难以介怀,但是最终大卫还是认真地把音乐会还给了马丁家,尽管他觉得那是毫无意义一塌糊涂的演奏,而马丁顺势放手,还给他们一片安宁。里面的台词过目难忘,“宗教就像外套,你如果觉得热,那就脱下它。”“正如你所见,我脱下了外套,又穿上了它。”“大卫觉得我不是犹太人,我是波兰人,他觉得我夺走了他们的生命。”“并不是需要做错事才感到内疚,再也不要。”
还行
其实抛开战争的背景,Dovidl的出现给Martin人生带来的,伴随在天才的音乐中的,对于Martin来说是值得用一生去追回的珍宝。“我不愿错过那生活,一分一秒也不愿。戴维多带来和揭开的是情感的烈度。他向我展现,激情能避免无趣的生活,我也可以居于地球的中心——只要有星光的照耀。自然迸发的音乐,就连世俗之人也能升华、动容。我无法抹去那个想法,也不愿抹去。它是我存在的理由:空虚的年华里,我坚守;成功的岁月里,我重拾。”
music is louder than words
现在的演员真的是很棒,还是挺不明白,有些人说现在的电视剧不能看的,明明就很棒,演技超级好,看着很过瘾
4-影片复古感强烈,有些东西不会随着时间消逝,有这样的存在真好。
Howard Shore's score, brilliant young actors, mediocre scriptAFI Fest
小演员比成年演员更出彩,倨傲苍白,淋漓尽致。
为了音乐多给一星。好奇青年马丁长不高是因为小时候家里多了犹太少年不能喝牛奶,还是因为要和Tim Roth的成年马丁身高匹配?明明小马丁更高些。
索尼出品,音画还是有保证的。他们少年时代的情谊是多么单纯美好,再辅以古典音乐,情境完美,防空洞两个少年的小提琴对决堪称梦幻。奇怪的是音乐天才的角色为什么不是海上钢琴师的蒂姆·罗斯,不过想一想这所谓的天才也并不讨人喜欢,最后堕落为宗教的附庸,也就释怀了。某些方面来说,宗教毁人不倦也是真的。遇人不淑遭到背叛,还能保持优雅,这才是真正高贵的品格。所有的赞美献给贯穿影片的古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