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推荐,而不是力荐,因为这部电影不是适合所有人。
其实每部电影都不是适合所有人。
每个观众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也许是哪个片段那句台词,甚至只是哪个眼神,就能让这部电影对你有不同的意义。
《阿虎》对我来说,不是刘德华的第100部电影,不是有常盘贵子,只是一部记忆多年的电影。
看过三遍,确切的说不到三遍。
第一次看的几乎完整,阿虎被打倒在拳坛上血流满脸看着女儿时我哭了。
第二次是一两年后,电影频道播出,正好看到阿虎的最后一场拳赛,又哭,无奈换了台。
心太难受。
第三次,又是几年后,又是电影频道,换台的间隙看了一眼,就认出了这部片子,苦笑一下不敢迟疑,马上换走,拍拍胸膛:咱不看了不看了,不哭不哭。
我不是多情善感的人,只是因为这部片子透过心直直触碰到了我的胃。
偏偏我是惜命的人,不想自己难受,不想哭,所以决定再也不看——快快乐乐长命百岁。
只是别人再问:你最喜欢哪部电影?
皱皱眉答:阿虎。
——阿虎?
没听过。
谁演的?
——刘德华。
——哦,怪不得。
等去找来看看。
——别看了,其实没啥好看的。
——那你怎么喜欢?
——我也不知道,忘不了吧。
今晚难得的看了一次电视,恰好在播《阿虎》。
上次看是什么时候?
忘记了,或许还在读初中吧。
上次看,几乎没留下什么印象,唯一记得的是,里面的那首歌。
“短短一生,太多的变化。
难得又慢慢步进了平凡……”今天再次看,只是为了几个镜头,决定给予五星的评价。
11年前拍的片,当初觉得不咋的,现在觉得是一种经典。
香港电影啊。
可否,不再拍这么多烂商业片了?
可否,单纯一点?
就为了拍电影?
在车站里。
阿虎看不到女儿后,抓狂、焦虑、担心,种种,让我揪心。
在火车上。
女儿睡着将要滑下时,低下肩膀托住那一幕,让我感动。
在赛场上。
最后阿虎双拳无力的拍在塔旺脸上,最后滑下来时,塔旺紧紧的抱住他,只是为了让他不倒下,让我泛泪。
这是一个尊严缺失,没有信仰的年代。
这是一部男人必看的电影。
阿虎这部片子还是小学的时候看的,看到最后哭的稀里哗啦,看见阿虎在擂台上被打的鼻青脸肿仍然不肯放弃的样子,感觉心里很疼,当时虽然很敬佩他的精神,可是怎样也无法理解他的坚持。
现在我已经上高三了,又看了一遍《阿虎》,却有了新的感悟,我所无法理解的只是阿虎的死,他的坚持并没有错,其实我觉得如果结局阿虎能够不死会更好,阿虎的死只是要强调坚持的精神,结尾他被打得那么惨,其实已经实现了阿虎他自己的新生
对拳击的了解最早始于一篇纪念拳王阿里的文章。
我对拳击这些暴力事件并不喜欢,但是又被拳王阿里的经历所吸引。
以至于后来的很长时间,似乎现在也是的,只要一听到拳击二字最先想到的就是拳王阿里。
嗯,决定找些关于阿里的书比如自传什么的来看一下。
后来大概还是前两年的时候又看了《洛奇》,史泰龙演的枪战什么的在我这里不吃香,倒是这部《洛奇》深得我心,还有一部《飞跃巅峰》也相当不错。
讲的是一位落魄的货车司机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掰手腕大赛,也和儿子建立的深厚的感情。
非常励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然后额滴男神演的片子《激战》上映,看得我热血沸腾啊。。。
膜拜张家辉!!!
回来跟同事推荐,同事又推荐给我《阿虎》,评价相当高,我就找来看看。
平心而论,片子还行,没他说的那么好,比额滴男神还差一段距离,但也不至于豆瓣的6.6分,这就有失偏颇了。
我个人觉得吧,应该在7.4分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为了把分拉上来一点,我就给了个五分。
好啦,废话说得太多,现在来说说片子。
坦白说刘帅锅对阿虎这个角色的揣摩和人物塑造还是比较到位的,和萍的感情戏,和女儿的父女情以及后来对修女萌发的爱意,都演绎得很自然。
只是同事极为推崇的最一段擂台戏,在他看来是点睛之笔,将全剧推向高潮。
我却认为是槽点所在,正因为这个结局,导致本片立马比《洛奇》和额男神滴《激战》低了一个档次。
当然我并不是说因为阿虎死了片子就烂了,阿虎赢了就是好片了,不是的。
事实上就这部片子而言,阿虎的死确实能让本片加分不少。
这世上本就没那么多奇迹。
四十多岁的人来和二十几岁的人打拳击,若真是努努力就能赢,那么那些老拳王早早退役做什么,他们傻呀,打拳击的人,谁是不努力的,谁不是拼了命的。
所以阿虎死了才让片子更深刻了。
只是真不应该是这么个死法。
看过《激战》的人肯定对贱辉与,,,额,那个叫什么来着,反正就是新科拳王,年轻气盛实力强劲,他们两个的对决印象深刻。
再看阿虎又是如何跟塔泰打的,这一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贱辉反复试探对方出拳的套路,极力避免和对方硬碰硬,即使在场上一直被对方压制压制压制,搞得很狼狈,他也不急不躁,一边不停地闪躲防止被对手逼到死角,一边耐心的寻找机会,在最佳时机用巧劲给与对方致命一击,瞬间扭转了乾坤赢得了胜利。
额男神就是男神,不仅是那一身腱子肉亮瞎我眼,那脑子也好使得不得了。
(额才是真爱粉啦)再来看看阿虎是怎么打的。
毛毛躁躁,自始至终就晓得横冲直撞,全程没有一点儿技术含量,就像是出入拳坛的小菜鸟一样沉不住气。
和《激战》里的阿林有一拼,还记得贱辉是怎么评价阿林的吗。
唉,自己四十的人了,论体力体力不如人家,论个头个头比不上人家,连作为一名老拳手应有的丰富的作战经验也比不上对方,还认不清形势要去跟人死磕,这不是自个儿找死么。
我实在是难以理解,难道他真就是打定了主意去送死的吗。
这也不合逻辑。
当初他又不是真像别人说的那样是因为察猜赢了比赛妒忌他把他打死了,而是察猜挑衅在先,阿虎正处于辜负了萍的信任而产生的羞耻感中,一怒之下失控打死了察猜。
他本人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坐了十三年的牢,出狱后才发现萍已经死了,留下个女儿在孤儿院里。
论赎罪真的已经够了。
若是只是想打满全场,来向萍和女儿和世人证明自己,那就绝不应该是这么个打发。
最后那几分钟看得我真是受折磨。
死得毫无价值嘛,轻如鸿毛而且莫名其妙。
若是他用点脑筋讲点策略,和塔泰斗智斗勇,虽然在战术上完胜对手给对方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是终因年纪大体力不支而惜败于对手死在了擂台上。
如果是这样,那么整部片子在立意上就不是《洛奇》《激战》们可以比的了。
只能说可惜可惜ps:真爱粉诚意推荐《激战》!
吆喝吆喝真心八错
昨晚熬夜看完了《阿虎》,听闻是刘德华的第100部电影。
其实整部片子剧情什么的一般般,倒是感情线这方面拿捏地不错。
角色都很好看,无论是男还是女,特别是女生。
华仔当时应该也是第一次拍这种类型的片子,主要看中情感方面的表达,其实他的表演也很好了,当年还凭借这部片子提名了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可惜当年有伟仔的《花样年华》,还是更胜一筹啊。
纵观整部片子,我不是很懂的,最后为什么要让阿虎的角色死掉,这样的结局多少有点让人心酸,打斗场面倒没有觉得多触动我,就是阿虎倒下那一刻确实让人很难受,多希望他能够再次站起来,好好和女主、女儿生活下去啊。
或许,生活就是不圆满的吧。
随便说点算了,附上几张截图。
-2018.07.07
有意无意地刘德华的电影也看了不少了,但真正让人心有触动的并不多,潇洒帅意、动人的是眼球的吸引,而不是心灵或灵魂的震撼,但《阿虎》却真正让我心震了一回。
这是一部关于男人赎罪的电影,赎回答是自己年轻时候失去的尊严。
在拳台上击倒甚至击死对手,这是男人力量的证明,而台下打死对手却是违背体育道德的卑劣与懦弱,何况还带上了黑拳的帽子。
阿虎为之付出的是妻离子散,十年牢狱。
但这些代价偿回的只是形式,却无法偿还道义。
他可以获得理解,赢得同情,但无法挣回尊严。
而失去尊严,男人的灵魂也宛如岁月剥落的尘土,风吹而逝去。
同样,他的女儿也不认同父亲,并非不认同亲缘,而是不认同他的曾经失去的道义,一阿虎让自己的名分蒙羞,二阿虎没有承担其父亲的养育责任,而名分与责任便是尊严的直接证明。
于是,阿虎要做回一个父亲,一个男人。
他只能选择战斗,即使这战斗是血的代价,死的威胁。
因为拳头而失去,用同样的方式来赎罪,而死,是向死而生,让自己重生,让尊严复活。
他用自己的行动宣判了自己的生命,被击倒再站起,被击倒再站起,直到比赛结束钟响的到来。
当他坚持到将死之时,教练的一声:“阿虎,还有二十秒。。。
”,他又重新挣扎回神到拳台现实,全场寂静,鸦雀无声,只有阿虎挥出的拳头的击打声,当钟声乍响,轰然倒地,伴随的却是掌声。
不得不提其中的两个人。
一个是和刘对决的查猜,六条泰拳世冠金腰带。
刘的行动让他从鄙弃到愤怒到尊重,最后刘要倒下,他一手抱住扶他站立。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同情,但同情分施舍与赠予,施舍是鄙弃的产物,赠予则是理解的附身,而这是一种男人血液共鸣的理解与尊重。
还有一个就是常盘贵子饰演的爱人,她一直用摄像镜头摄录整个过程,看着自己的爱人向死而生,心如刀割,却一直没有放下那个手中的摄影机,因为她知道她的男人在做什么,在书写什么。。。
这是一种真正的爱,对自己男人理解的爱。
刘的电影很多,但好的电影的确很少。
《法外情》是爱与道义的挣扎与煎熬,情绪感人,但略显稚嫩;《雷洛传》二部演绎沧桑人生,跨时颇大,但略有脸谱化痕迹;《无间道》演绎出了人性善恶挣扎,引人深省,但却不免被梁朝伟、黄秋生等光芒掩盖;而只有这《阿虎》,他用自己的声音抒说一个男人的隐忍与坚强,朴实与无华,深沉而憾人。
或许也和刘的经历有关吧,出道时因长相俊人,演技一般,偶像派的帽子一戴十几年,他用自己的勤奋,书写自己的历史,抹去世人给他的那些肤浅的评价,挣回自己男人雄性的尊严,这不也正如《阿虎》么?
电影中蓄起了胡须的刘德华展现了成熟男人独具的沧桑。
错误,是年轻的代价;责任,是成长的结果;沧桑,是岁月的沉淀,阿虎的眼神洗尽铅华,深沉内敛,像是一本读不尽的故事书。
影片中最温情的一幕是火车上,阿虎的女儿睡在爸爸肩膀上睡着了,阿虎轻轻为她盖上衣服,面对初次见面的女儿的亲昵,有点不自然,又有些享受的样子。
最感动的一幕是阿虎犹豫着,终于起步狂奔,追修女的汽车,他的脚步坚定而执著。
不过,最后的重头戏、高潮戏实在牵强,几乎败坏了所有的好印象。
从满场观众高呼“打死阿虎”开始,就让人意识到这样下去不可能有理想的结局。
就在这个刘德华把自己的心态努力秀出来给大家看的结局里,前面一切平和中蕴含着张力的铺垫都灰飞烟灭,使影片最终成了一部令人尴尬的作品。
这是李仁港导演备受好评的一次执导经历,之前拍些电影不痛不痒,未得到香港评论界的更多关注,这部电影,他算是为日后的商业大导之路铺上了阶梯,有了更多的机会。
虽然之后的阿虎2拍的惨不忍睹,但是并没有妨碍片约的纷至沓来。
电影事关一个男人如何重拾勇气,去面对生活中最大的挑战和困境,爱人的意外逝去,一个自己并不知晓,亦不愿承认他这个父亲的问题女儿,打假拳带来的恶劣后果,这么多年的逃避。
种种人生中的难题,虽然人已经不再拳台,可是人生这场拳击远远没有结束。
要么选择继续逃避,做缩头乌龟。
要么勇敢的站出来面对,却有可能会失去一切,阿虎最终做出了男人的选择。
“拳手可以输,可以躲闪,却不能逃!
”一切并没有真正结束,才刚刚开始。
和修女间似有还有的感情线,为这个残酷的故事带来了一丝温情和暖意,还有那些天真的孩子。
人生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去回头,如果有,你愿意像阿虎这么勇敢么?
刘德华的本色演出,演绎了一个不错的父亲形象。
不久前在中央六看了《少年阿虎》,失望至极,空洞的剧情,空洞的表演,典型的续貂之作,感觉应该叫《少年阿猫》更合适一些。
于是去下载了六年前的《阿虎》来看,当时就很喜欢,现在依然如此,看到结局处,眼睛一个劲发热。
香港电影真的沦落了,2000年,《阿虎》诞生的时候,就有人说香港电影死了,现在看来,那时的港片还有些血性残存,如今的香港电影才叫拉倒——除了杜琪峰,或者还有周星驰,我甚至不知道还能期待谁的作品。
因为热爱港片,不知被多少人鄙视过。
重看《阿虎》之后,心情激荡,我觉得即便少有人理解,我对港片的感情依然存在。
是啊,或许港片的爱恨情仇流于表面,或许很多细节不够精致,或许题材单一,或许娱乐至上缺乏内涵,可它能打动我,能让我为之放肆地大笑,狠狠地感动,能让我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还能想着它,还能有找来重看的冲动,这就足够了。
因为热爱,所以痛心。
2000年的《阿虎》,2003年的《少年阿虎》,只差3年啊,同样的导演,拍出的电影却何止差了3个档次!
刘德华饰演的阿虎,用生命为代价,换回了自己亲手抛弃的尊严。
不知香港电影要付出什么代价,才能搏回昔日的辉煌?
关于《阿虎》的记忆碎片:1,一直不喜欢刘德华,从《阿虎》开始,觉得他像个演员了。
2,常盘贵子真的很漂亮,有种让你心情明朗的单纯的力量。
3,饰演PIM的泰国演员好美,样子清纯,却有着最性感的嘴唇,这种纯真与诱惑的结合,真让男人着迷。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次看阿虎都会有不同的触动点,但是相同的是,触动到的,都忍不住哽咽!
小学时候第一次看,看到阿虎最后在擂台上要被打死,忍不住想哭,就是有一种感觉:阿虎要死了,要离开我们了,很难受,仿佛自己是修女,或者是他的女儿,或者是孤儿院的小孩,或者是他的朋友,就是不愿接受他要死去这个事实,难受得想哭。
直到最后结尾,女主说感觉他又没有离开,心里才多多少少有一点释怀,阿虎还在心底,没有离开;第二次看,是初中还是高中了,最忍不住想哭的镜头是在火车站那里。
阿虎去买票回来,以为女儿离开她了,彷徨无措的寻找,问路人,直到看着火车离开,无奈的拿烟出来……那一整段眼睛里都是含着泪水,仿佛自己就是阿虎,感受到失去女儿的那种紧张,以为女儿不要自己的那种失落,甚至是失望,难受得想哭。
还好作为局外人,知道他女儿只是去买水了而已;第三次看,是大学或者刚刚毕业的时候了,最为触动的是阿虎追修女那一段,修女说:你想清楚了再追上来。
阿虎的表情,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最后两人抱在一起。
从背景音乐响起那一刻我的心就忍不住颤抖起来,仿佛在经历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修女那么爱阿虎,但是阿虎决定要爱上修女,又谈何容易。
两人的演绎,让人动容;最近一次又看的时候,已经是工作几年之后。
从阿虎决定再打一场之后到最后在擂台上战死,每一段都打击着内心。
这一次,感觉自己就是阿虎,为了赎罪,为了正名,为了从过去解脱,也为了他现在爱着的人,所以必须要去做,哪怕最后是死。
他做到了,但是,也死了。
那是一种很复杂的心情,有难受,有感动,也有解脱,也有遗憾……现在回过头再看这部老电影,也许和很多电影比起来,不算很经典甚至也不算很优秀的电影,但是感情确实触动了我,电影剧情本身以及拍摄方面我会给三星,感情的触动,多加一星,最后给到五星的理由,老大,永远的偶像!
虽然我很喜欢华仔,但是修女爱上他的原因实在过于莫名其妙了。但是父女戏,男人的成长,这些拍的很好。擂台打拳的镜头太晃,摄影不大行。结尾的方式很自我,赴死后给在意的人留下了什么呢?
好喜欢配乐哪,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剧情快要不记得了,但是是头一次看到如此落魄的华仔的电影。女主角是常盘贵子?!呃,当时根本不认识
华仔第100部电影,可惜唔好睇呢
那时仁港兄还没后来那么糟烂。
一般
第100部,还没有和李仁港合作该死的三国。年度第三,那些年喜欢跑泰国的港片。被活活打死不负责任就是问心无愧,就是很有尊严咯对得起谁。早死早超生,臆想的大男子故事!这不是虎,这是病猫!!
丝毫没有看出运动精神的体现,到是常盘贵子确实让人惊艳了一把,那一颦一笑,不管是否符合剧情,都是戏
不是很认同片子宣扬的坚持精神,为了自己的坚持,舍弃对刚告白的女友、刚相认的女儿的责任,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自私。
有点洛奇的感觉,一个成功的角色
我对这部电影简直没有抵抗力。看一次哭一次。而且特别励志主旨鲜明:坚持就是胜利。
现在看来,阿虎应该是刘德华想开始转型的制作,没想到,华仔还是那个华仔,香港电影却不负旧日了~
个人觉得阿虎的死是李仁港的强行装逼
跟拳击没啥关系
什么狗屁电影
情感戏居多 动作戏辅助 普普通通
女摄影师有点像莫文蔚,常盘贵子形象和神态有点像陈慧琳,我的脸盲症又发作了。最后死的不值得,和老炮儿里的六爷一样。六爷反正是个行将就木之人,阿虎人到中年,没必要为了这口气而赴死,何况孤儿院院长长得好看又善良,还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
导演不行,打戏全靠晃,剪辑乱七八糟的,浪费了故事和演员。电影里的常盘贵子真是小天使,男猪实在是幼稚,如果没有颜撑着就是个屌丝的故事。刘德华很看重这片子,可惜所托非人,李仁港真的不行。想念包子的泰拳舞。
看不下去了,莫文蔚太丑了
十多年后重看其实是一部挺做作的片子,当年却给年少的我带来不少感动,常盘贵子惊为天人。时光飞逝,白驹过隙,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