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星给的是演技,剧情真是一言难尽…所以这是直男拍的电影?
老公在老婆怀孕期间出轨自己气到羊水破了老公却能够被原谅?
再次出轨的时候,老婆想杀的居然是小三而不是老公?
已经决心离婚,老公什么都没做提着金鱼回来就跟他复合?
……不明白导演想表达什么?
无论怎么辛苦,无论老公出轨多少次都能忍,为的是给自闭症儿子一个完整的家??
还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独立扶养自闭症儿子,所以选择原谅渣男??
前一阵子看《生门》, 觉得平安地生下孩子是幸运; 这两天看《黄金花》, 觉得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更是幸运。
导演陈大利给了坚强的母亲 最美丽的名字:黄金花 这个家庭有着一个自闭症且中度智障的孩子, 妈妈用了五年的时间教孩子记住了自己的名字和电话; 爸爸用了七年的时间才让儿子拉住了自己的手; 这些,已经让爸爸妈妈满足了。
即使在夜里无数次地哭泣, 面对孩子还要坚强地说: 没事了,孩子,爸爸在这里!
孩子,不怕,妈妈在这里! 爸爸累了,他选择了出轨; 妈妈也累,她选择了仇恨; 她想杀死那个夺走孩子父亲的女人。
当她做着复仇计划的时候, 那一举一动儿子都看在眼里, 儿子用哭闹,用一副妈妈周围都是红色的画面, 彻底挽救了妈妈。
当妈妈和儿子抱头痛哭的时候, 出轨的爸爸回来了。
这一幕,任铁石心肠的人都会动容。
当黄金花带着儿子。
在扇子舞中笨拙地跳舞的时候, 她放过了别人, 也放过了自己。
虽然她笑着说: 如果真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反而是一种幸福 那笑,有无奈,有坚守,也有心酸。
未来在哪里,不知道, 明天会怎样,未知数。
只知道,有妈的儿子,才有家有幸福。
只知道,母爱已经感动了那个离家出走的男人。
当看着二十岁的儿子高兴地玩着滑梯, 当孩子的爸爸说:“我只知道自己很累,其实你比我还累!
” 有这个三口之家,有这句话,就够了!
所有的心酸,所有的付出,有人懂了!
值了 一部生活剧情片, 没有特效,没有宏大的场面, 有的就是普通百姓再平凡不过的日子, 但却会带给你深深地震撼!
如果可能,请走进电影院, 为坚强的母子,迷途知返的父亲点赞!
日本香港两部同名电影,虽然故事题材不同风格迥异。
但同样以独特的视角来描写生活中最真实可又无奈的一面。
本片作为与丈夫合力照顾智障儿子二十多年的家庭妇女,所表达出的坚韧与勇敢,和对残疾儿子伟大的无私母爱,真实感染了每一个观众。
同样折射出了当代女性在面对青春已逝和真实生活中困境与苦难的心里状态。
当她面对拆散自己家庭的小三时,画面中的红色背景,完美表达出她当时一心只想手刃仇敌时内心中的愤怒与悲伤,但当她想到儿子可能会因自己一时的冲动而无依无靠的时候,仿佛心中的一切都以释怀。
是呀!
生活本就无奈多变,那又何必还要用别人犯的错,来折磨为难自己呢?其实面对生活的挫折,我们也不能失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与向往。
就好像1986年《芙蓉镇》姜文在入狱前对刘晓庆说的“活下去,像牲口那样的活下去!”。
虽然无奈残忍,可本片就是这种通过大量笔触描绘百姓在夹缝中的艰难生存,才能体现出华语电影中人性中的卑微与尊严。
整部片子看下来就像是在走钢丝,不要掉下来……差点掉下来……不能掉下来……,最终幸运地没掉下来,好不容易挺过来。
毛舜筠一个人艰难地撑起来整个片子的观感,原本感觉是3+1的结构(黄金花、老公、儿子+丹凤眼)愣是演成了1+3。
剧情上来说感觉像是在学作文,硬硬地给了一个交代,好在是也算给了一个相对正向的结局。
所以给三颗星,一颗星给毛舜筠,两颗星给那三个,导演和编剧暂就不给星了。。。。。
电影结尾画面电影节奏缓慢,讲了一个有自闭症患者的家庭。
妈妈为了儿子,没有一走了之,为了儿子没有去犯错。
父亲为了儿子,重回家庭。
而看似什么也不知道的儿子却把妈妈画成魔鬼,他其实什么都懂。
电影不可以煽情,平淡的讲着一家人的真实故事。
演员演得真实平和不过,如果你身边没有类似的患者你可能无法感觉。
在我小时候,身边有好几个智力障碍患者,是那种一眼就看出来的类型。
我的印象中有个小朋友一直是爷爷在照顾,我也从来没有在学校里见过他。
而另一个同学和我一样年龄和我们也是很好相处,最近一次看到他是在公交站牌下,他支了一个小摊位,模样几乎没改变老天对他真是“平等”电影里父亲说我以为自己很辛苦,后来才知道你比我更辛苦,电影总算完美。
电影的观点似乎是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而林师奶问光仔你知不知道参赛者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原来母亲真的在参加一个比赛,如果白发人送黑发人,妈妈就赢了。
“做人真是不容易,对吧。
”“有多难啊?
其实就看你放不放过自己。
”生活不会因为你放弃就会就结束对你的压榨,在夹缝中寻找阳光,哪怕只有一丝,永远朝着光的地方看,世界其实没那么糟糕, 唱歌跳舞不会让黄金花生活有质的变化,但至少她能从生活的夹缝中找到一点让自己稍微灿烂一下的阳光。
开心也是一点,不开心也是一天,无力改变世界,就去接受吧,tomrrow is another day
不久前揭晓的本年度香港金像奖,带给我惊讶的,倒不是影帝的归属(古天乐)或最佳影片(《明月几时有》),因为它们都有些许“好猜”。
除了这些外,《黄金花》夺得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演员两个大奖,无疑更加令人侧目。
黄金花与老公一切照顾患有自闭症、中度智障的儿子 20 年,辛苦的生活促使丈夫去找小三,于是黄金花产生了手刃小三的想法,儿子成为她布局“不在场证明”的关键点。
她在幻想中杀死了小三,在现实中迎来了救赎。
香港庶民题材的电影已有不少深入人心的作品,比如许鞍华的《桃姐》、《天水围的日与夜》等,或是去年那部同样拿下金像影后的《幸运是我》。
这些电影的共通点在于,它们都胜在朴素、扎实,用平平淡淡的手法去讲述,演员真挚动人的表演便能顺畅地递到观众的心头,不需要过多乃至过度的编剧技巧、戏剧冲突,就可以积蓄起情感力量。
显然,对生活本真的观察与思考,提炼出打动人心的细节,再将这些与演员的表演融汇,是这些看似简单的作品背后的复杂之处。
《黄金花》在某些时刻,是同以往这些佳作殊途同归的。
例如影片的开头与末尾都以访谈的形式,客观地呈现出黄金花为照顾自闭症的儿子生活起居的诸多不易,“白头人送黑头人也是一种幸福”等台词更是引发观众的共情。
但这也几乎是电影在形式上为数不多的仅存亮点。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电影在类型混搭上出现了不小的问题:大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靠向了犯罪类型片路数,用不大入流的炫技方式来描绘黄金花如何盘算策划杀死“狐狸精丹凤眼”小三。
可以设想,如果规避掉这大段情节,专注于中年危机(丈夫出轨后的家庭/人到中年的状态)、底层香港市民的生活展现、自闭症关怀、家庭母子亲情这四个方向上互相拉扯堆叠出有层次感的叙述,那么影片也许不会到如今的地步。
黄金花准备靠老港片中的“离港-偷渡入境”来制造不在场证明,再持刀通过没有监视器的地方,潜入小三家中杀死她。
这套“颅内杀人”总计幻想了两次,也即将要付诸行动,带着儿子制造不在场证据,但最后还是停了下来。
如果说第一次幻想还因“电梯监视器”显示出其一定的现实性,那么在第二次幻想中,导演用血红色调与母子“一起杀人”的超现实幻想场面,使电影一不留神便滑向了引发强烈噱头与巨大反差感的设计,从而破坏了故事本身。
大量的闪回与炫技的镜头,予人浓厚的割裂感,所谓的“知音体”“故事会式”的手法,被用在了这些段落上。
不少桥段想要拍出不同于简单塑造出的现实情境,但不会走路便想得去跑,连基础的现实都几乎被剥离。
据导演陈大利说,最初在向资方“卖故事”的时候,他着重强调的卖点是“一个师奶杀人的故事”(听上去简直像是差点彻头彻尾知音体的B级片项目)。
因为最初要用两三分钟去说服老板投资拍摄,不耸人听闻,便没有拍戏的机会。
但在拍摄时,主创悬崖勒马,焦点逐渐换成了“母子情深”,所幸的是,也正因这个转换,电影其他的部分显得问题并不太大。
“剧本一路成长,其实故事是没怎么变过,只是焦点变作了母子情,将情感放到了最大。
”真正令这个不够优秀的剧本,“鲜活”起来的,则是毛舜筠与新人凌文龙富有层次和内容的表演。
他们是影片的灵魂人物,拯救了糟糕的《黄金花》。
毛舜筠在《黄金花》中的表演了一个不断被生活裹挟的女人。
她有着悲伤、自责的过往,同时又困在日复一日、夜以继日地照顾儿子的生活之中,还要面对中年危机、丈夫出轨离家的残酷现实,准备做出极端的报复行为。
这个角色的复杂性由此而来,毛舜筠真正做到了将生活经历与观察化入角色之中,眼神与肢体都非常地真实、细腻,捕捉到了大量家庭主妇在生活中的细节。
对不少人而言,毛舜筠最有名的身份大概还是张国荣的前女友,但实际上她的表演也一直备受认可。
毛舜筠之前的代表作大多以喜剧为主,《家有喜事》、《情圣》、《花田喜事》等,虽然创造了一系列令观众难以忘怀的角色,但这些作品的确很难在评奖的体系上出头。
入行42年来,毛舜筠曾入围过两次金像奖最佳女主(《老港正传》、《大丈夫2》),这次凭借《黄金花》击败张艾嘉、周迅、周秀娜和邓丽欣拿下自己的首个影后,上台发表感言时,她甚至几度语无伦次,饱含着背后的不易与辛酸。
与她对戏的新人是香港话剧团出身的凌文龙,他在电影中同样贡献出了相当出彩的表演,并凭借光仔这个角色拿下不少的提名和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
出演罹患自闭症和中度智障的病人角色,演员需要大量的情绪投入,否则就会呈现出不够自然的肢体语言。
而凌文龙的表演则几乎没有出现任何偏差,包括在街上与其他人的互动,激动时的反应,或者是在遭遇性刺激后的躁动,这些自闭症患者的特性都被他牢牢抓住,给人万分真实的直观感受。
此外,凌文龙与毛舜筠的搭戏也够有料可看。
不仅是因为这两个角色的特殊性,使得演员的表演能够有张有弛、有动有静;更关键的点在于,二者互相间的情感联结,通过两位演员的互动被展现得异常到位。
《黄金花》就是这样一类小成本电影的范例——就算导演与编剧问题良多,但却还是能让观众沉住气,并为之深深打动。
因为出色的演员们(毛舜筠、凌文龙)真挚动情的表演,令每单场戏的内部都有了很高的完成度,使观众的眼神离不开他们。
首发于公众号:幕味儿 / 风影电影纪
很久没有看电影而泪目,这部电影第一次泪目是吕良伟去雪糕车看儿子,那一刻我觉得这个爸爸很自私,只顾自己感受一走了之,深感妈妈的伟大,无人无物,要工作都要带上儿子;第二次是儿子知道妈妈去杀人,别看智力有问题,其实他是知道的;第三次是他们一家三口在一起,妈妈最后一句“最重要可以和儿子在一起”。
有个疑问,有一场戏,小三要儿子摸她胸部,后来儿子在床上很痛苦,是什么原因?
四星给毛毛和凌文龙,演技真实自然,不愧是金像奖影后和影帝的提名者。
尤其是最后面两场情绪爆发的戏,我一直以为预告片里面的光仔发病黄金花抱着他喊救命的那场戏会是最感人的,但是我没想到最后光仔撕画的那一幕我哭得最猛,果然剧情是需要高潮中走向结尾的。
(不像之前的某三生三世,一个预告片就已经全片最精彩的部分放完了)有几个我个人认为的不足的点,一个是出入境的问题,可能导演觉得不必赘诉吧。
还有就是结局时光仔父亲突然回来看到母子两个相抱着痛哭,然后,突然两个就在河边和好了?
(可能因为我还没有结婚,不懂它们这种‘只要能回家就好’的婚姻观。
成长的过程中最害怕的就是你已能感受到这些敏感复杂的人情世故,但是你还没有学会用怎样一副面具去应付它们)说实话,我觉得渣男是不可以原谅的,导演可能是想凸显这种人性的矛盾之处,然而我觉得披着父爱的外壳的出轨其本质还是出轨。
尤其是当着光仔的面跟小三做爱,这就不是一个父亲能做出的事情。
还有一个细节地方,光仔妈妈刚刚开始卖雪糕的时候,有人买云尼拿口味的雪糕,光仔妈妈的电影原声说的是云尼拿,但是字幕组给的字幕是巧克力。
我看的是粤语版的。
如有质疑,纯属版本问题,不要来喷我。
毕竟是大银幕作品还是要注意一下细节地方,不要砸了香港电影的招牌。
黄金虾”其实叫黄金花,她是一个自闭➕中度智障青年的妈妈,也是毛舜筠在电影《黄金花》中扮演的角色。
毛毛在2017年凭此片拿下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演儿子的凌文龙也获得最佳男主提名。
然而这部片票房及其惨淡,只有可怜的150万,豆瓣评分也是非常低的6.6。
讲真要不是因为疫情禁足在家,要不是在爱奇艺app上它是免费的还算比较新的片子,要不是因为有粤语原版而我正好想看粤语片,这部即使我作为电影迷也没怎么听说,片名非常不吸引的电影我是绝对会错过。
幸好没有。
坦白讲我有点理解为啥评分不高,虽然主演们表演确实非常优异,毛毛举手投足,一个转瞬即逝的眼神,一个特写镜头中的微表情,都把这位被照顾弱智成年儿子和应付出轨成性丈夫身心俱疲的中年女人演活了。
饰演光仔的凌文龙,看名字很陌生,虽然明知道不可能用真正的智障人士出演这么重要的角色,在观影时刻意观察他的动作表情眼神,还是好几次怀疑不会真的是有智力问题的演员吧?
第一次演电影,32岁演20岁的智障青年,太优秀了。
演丈夫的吕良伟也十分适合这个角色,既有渣男老公的一面,但也是个温柔慈爱的父亲。
另外一众我们看着港片大的人熟悉的配角,像卖鱼婆刘美君,大肚婆江欣燕,客串的邋遢臃肿的强嫂余安安(一代BALL后演这个反差形象惊到我了),演活了地道的香港师奶们。
电影跟《桃姐》一样平淡叙事,没有戏剧性的高潮,没有大时代的背景,只有一个女人,一个家庭的大起大落。
加上那种港式的街头巷尾市井气息,不是浸淫香港文化长大的人,怕是难免会有代沟。
所以很多人不理解黄金花在踢爆老公出轨在他拂袖而去时为啥哭着重复叫喊的只是“我已经买了你的菜”了,不理解那帮以伺候老公儿子为唯一目标的主妇们为啥从头到尾都只怪“丹凤眼”,最后又很自然地接受回头的男人。
这些地道的香港市井精神细碎而真实,但内地观众很难产生共鸣,因此只觉得各种bug太多,无法认同。
电影我个人觉得不算完美,确实存在一定硬伤,但7.5是有的,演员必须9分,综合分8分。
不过我承认有我的主观情怀分,对大家来说,港式小成本文艺片加上你们不熟悉的演员,嗯,如果闲着可以看看,不强推。
劉美君扮演的師奶說「我冇仔冇女 老公早死佐」我靠 這是什麼神仙日子?!如果女主沒生孩子或者孩子是正常小孩 老公出軌了還要個錘子啊?紅色臆想殺死小三的戲份很過癮啊 眾師奶在k歌房唱「風的季節」 女主流下的不是眼淚 是「女人之苦」所謂的HE只是被生活壓垮的無奈之舉⋯
母亲真的很伟大…看这部电影千万别开弹幕,本来影片就压抑,有些受不了这种源于生活和家庭的压抑,本想开弹幕轻松一点,结果更沉重了。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给分低是因为实在是压得人难受,虽然最后很温情,但是前期看得人的心情实在是一塌糊涂。生活真的很苦,但是生命中的那些情感都很甜。
屎如黄金,虽不可雕,尚能种花。
这就很过分了。。。也太想当然了吧
看得人潸然泪下,人活着真的很艰难啊,幸好又有真情在
除去那个滤镜中的杀意,换成与生活的抗争,会不会更有助于升华主题。
这部电影的主题很不清晰,情节扁平且割裂,叙事跳跃,结尾毫无交代地神转折这些问题。演员的演技真是全体在线,特别是毛舜筠和凌文龙飙戏,绝对的势均力敌。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如果有一个演员演技掉线的话,那影片就将彻底沦为烂片。
制作一般,但真诚是此片最大的亮点。
家长照顾自闭孩子的心酸,个中状况全面表达。重心在母子关系,感情层次和角色冲突有条不紊。主线不够辅线凑,中段的复仇大计一度走偏,且在行动前没有为儿子的未来考虑,破坏了电影的现实感。父亲最后的回归也欠妥,会认为他只是暂时收了玩心。用了很多鱼的意向隐喻束缚感,可是没有随情节来贴人物。
用了很多金鱼的意象 / 《风的季节》
吹啊吹,让这风吹,抹干眼眸里亮晶的眼泪,吹啊吹,让这风吹,哀伤通通带走,管风里是谁。
倒是看到了香港底层人民的无奈和困境。局促狭小的生活空间,一家三口睡在一张高低床上,仅有一层布帘遮挡。天生疾病的儿子和不断出轨的丈夫,可谓苦情。但讲的很欠功力,当中出现的犯罪段落其实很多余。优点是演员表现都不错,尤其儿子一角,演的非常出色。
手上的伤疤,买鱼的水花,开场挺不错的,但从第一个慢镜头出现开始,越来越崩坏了,甚至走偏到了深港谋杀策划案……残疾儿童家庭父母情感危机,很好的切入点,为什么要转向三俗类型片叙事呢?PS:我们看的不是同一部《杀出个黎明》
感觉妖魔化了自闭症……
两星半。三个主演都不错,事实证明香港电影要复兴,还是得走现实路线,近几年最好的港片基本都是这个路数。但,看到港片每次都得靠这些特殊群体才能博得观众一丝怜悯般的关注时,除了痛惜还是痛惜。
開場的寫實風格,令劇情走向顯得實在有點莫名,雖然最後知道是想表現兒子對母親的救贖或者療愈,但還是挺彆扭的。不過凌文龍的銀幕首秀表現得確實很精彩!
虐心,压抑,难受不堪。毛毛姐演技真挚自然,平静克制苦忍下不失爆发力。凌文龙的演绎炉火纯青,郑欣宜客串算是彩蛋吗?时隔十多年再度看回咱们大广东的冼色丽演戏,姐姐真的好美好sexy!不过和吕良伟的交欢看得人不甚愉快。部分桥段处理手法幼稚,居然找来了“小毛舜筠”谈善言演年轻版黄金花。
对于香港的温情的小品,我向来没有任何的抵抗力。即使全片从头到尾,也都只有演员的演技这一个看点。
导演手法稚嫩全靠演员撑着,不过毛舜筠模样有点过于体面
很无聊,更平庸,唯二能看的也只有毛舜筠和吕良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