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青年去找禅师。
诉说自己的烦恼,他觉得自己的女朋友有很多缺点,自己不能忍受。
这一次,禅师没有拿出那个莫比乌斯环。
电影的名字叫恋恋书中人,英文名叫露比 斯巴克斯 。
翻译过来的名字让人不会错过这个名字是露比的书中人。
露比来自美好的梦境和美好的想象。
想象是美好的,因为透过想象,可以弥补现实的遗憾。
想象是完美的,因为想象完全依我们的好恶,由我们改变。
但是想象的完美仅仅是对于我们自己而言,甚至完美本来就只是不存在的,只存在想象中。
因为人的瑕疵,人自认为完美的想象也充满瑕疵。
凯文和他哥健身,抱怨说和他上床的女生感兴趣的不是他,而是想象中的他。
当凯文找他哥说了自己的梦境和自己正在写的小说,给他看了手稿。
他哥说,凯文不懂爱情。
真实的爱情存在于真实的世界。
在真实的世界中,苏茜曾经离开哈利,苏茜有时候会发飙,即使当初刚认识的时候,哈利也觉得苏茜是他的梦中情人。
与哈利不同,凯文的露比就是他的梦中情人。
她的性格,她的经历,全是出自凯文。
露比就是凯文对于女生的完美想象。
但是,完美的想象开始出问题了。
凯文开始对自己的创造开始不满,但是每次的改动却让事情变得更糟。
露比就是露比,不管是否完美,每个人都是自己所有经历的集合,任何突然的改变都显得多余。
露比对于凯文本来就是完美的,但是有瑕疵的凯文接受不了这些完美。
凯文的心意、愿望、要求随时在变化,而露比就是露比。
疯狂的凯文最终发现,身为创造者的他可以对露比做任何改变,随心所欲,甚至是让露比像狗一样。
但是他爱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随时满足他心愿的创造物。
是现实太多瑕疵,还是我太多苛求。
前段时间,一个结婚还不到一个月的男同事,把我们约出来喝酒,生无可恋地吐槽他老婆。
“她在外人面前看着这么贤良淑德的样子,实际不是个省事的主。
这人特别唠叨,不过话多点也就算了,关键她还老想控制我的一切,我每天穿什么衣服,什么鞋子她都要管,剪什么发型都得听她的,关键她还让我手机不能设置密码,她要随时检查。
我真的崩溃了,结婚前她不这样啊!
”我问他:“那你有问她为什么这样吗?
”他说:“问了,她说是因为太爱我了。
我就纳了闷了,这是爱吗?
”我想说,这不是爱,这只是她把你当做手上的提线木偶,想掌控你而已。
说到爱情中的占有欲和控制的问题,让我想到《恋恋书中人》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上映于2012年,豆瓣评分7.5分的《恋恋书中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男主角凯文是一名小说家,事业得意但情场失意,自从初恋女友离开他以后,凯文一直孤身一人,但他一直很渴望恋爱。
于是,凯文开始在梦里虚构了一个自己的理想型露比,并把梦中的露比当做一个角色写进了自己的书里。
直到有一天,凯文醒来发现梦中的露比竟然真真实实的出现在了他的生活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竟然可以通过书写虚构的露比来改变现实生活中的露比,事情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
当露比真实地出现他的面前之后,凯文起初是兴奋的,但渐渐的,他开始慌了,因为露比是那么完美,他想把她永远地拴在自己身边。
露比起初也很黏凯文,但凯文又想要自己的空间,于是他鼓励露比出去社交,但当露比逐渐有了自己的圈子之后,凯文又慌了,他害怕露比从自己笔下的一个角色变成活生生的人,他害怕露比出去接触社会后,就不是自己专属的“布娃娃”了。
于是,凯文逐渐变得神经质,他对露比大吼大叫,说出了露比存在的真相,他还擅自篡改书中的“露比”来控制真实的露比……
凯文的表现就是典型的在爱情中控制欲极强的人,在他心里,恋人是他的专属物品,对方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由自己的意志来控制。
这篇文章将从控制欲产生的原因,以及三种不同的“控制欲”表现形式,来深度解析恋爱关系中的控制欲问题,讨论如何才能让我们有良好健康的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中控制欲产生的原因:原生家庭影响,受过情伤,以及感到自卑通过电影中对凯文生活的展现,能发现对恋人控制欲强的人,基本出自这三个原因:原生家庭不好,在恋情中受过伤,还有对自己不自信。
从原生家庭没有得到过多安全感不是每一个人的家庭都是幸福美满的,对于凯文来说,他一向与父亲感情要好,他母亲都说他身上有父亲的影子。
但父亲的去世给了他足够大的打击,对凯文来说,没有任何人能取代父亲的位置,他不想看到母亲跟新男友过于亲近,甚至都不愿接受对方给的礼物,他对对方的态度也一直都是不冷不热。
即使母亲与男友感情和睦,而且比之前变得更开朗,更快乐了,但凯文却对此解释为母亲被“洗脑”。
孩子就像父母的影子,父母之间的一个小小变化就能如蝴蝶效应一般给孩子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更何况是家庭成员的缺失这样的大事。
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我们的亲密关系、婚姻、情感模式往往来自于童年时期与父母之间互动的心理经验。
一个人如果在原生家庭中有缺失的东西,就会在遇见另一个亲密的人之后加倍找回,于是就给亲密关系带来了困扰。
对于凯文来说,他在原生家庭没有得到的安全感就会在恋人身上找回,于是他就变得患得患失,进而产生强烈的控制欲,他想要抓住爱的人,不想让对方像父亲一样再次消失。
在以往的恋情中受过伤害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无疾而终的恋情,但那些经历需要给带给我们成长,学会如何正确地爱一个人,而不是让我们变得更害怕谈恋爱。
前任女友莱拉与凯文相恋五年,他对于莱拉的事业帮助了很多,可是莱拉却在父亲去世之际离开了他,对凯文来说,这件事是一件感到耻辱的事,更是一件感到悲痛的事。
所以,他心里对莱拉是怨恨的,以至于在跟她重逢的时候不顾形象地在公共场合跟她大吵。
但站在莱拉的角度,离开凯文的原因还是因为对方的控制欲,但这些凯文都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被背叛了,所以在遇到露比之后,他越发地想抓住对方。
《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叫做“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意思是你心里非常关注一件事,当你慢慢对它失去掌控,那么心里的不安全感就越发强烈,控制欲就越加强烈,会以爱之名,来满足自己那些私欲。
凯文非常重视莱拉,所以当莱拉选择在父亲离世之际与他分手,这对凯文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他感到极大地不安,但无事无补。
于是在遇到露比后,他把对恋人的控制欲加倍地实施到露比身上,最终使双方都痛苦不堪。
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不是只有无能的人才会自卑,优秀的人也一样。
明朝的皇帝朱元璋,从小生活条件差,放牛、要饭,穷人家小孩儿干的事情他都干过,后来当了皇上,要啥有啥,可是他从小形成的自卑感仍然没有消失,他杀了很多比他有能耐的人,比如功臣、文人等等,难道他作为明朝开国皇帝不优秀吗?
不是,但这仍然阻止不了他的自卑感。
凯文是一个优秀的青年作家,但他依然是一个内向,甚至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他不爱混在人群中,连参加自己的新书访谈节目他都很不自在,明明是朝着一个地方走,在看见对面有人之后会马上转身离开。
他也没什么朋友,所以,完美的露比对他来说就是救命稻草,他可以什么都不要,只想紧紧抓住露比就够了。
当他生命中只剩下露比的时候,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即使要用不正常的手段控制她也在所不惜。
控制的欲望,其实是我们人类内心中一种重要的调节和平衡机制,用来应对失控感,缓解对危险的恐惧。
所有的控制,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保护自己。
所以,单纯就“控制”这件事来说,它不是什么坏事,但如何避免它变成很多爱情中的人都畏惧的“控制欲”呢?
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说,让你认识亲密关系中控制欲的真相。
控制恋人的三种形式:身体控制,情感控制以及头脑控制用身体控制,最愚昧在2015年的4月,有一桩新闻震惊了许多人,一名29岁的女护士因发现正在与其谈婚论嫁的男友与其他女人有联系,本就因婚房装修、送嫁妆等事产生分歧、被推迟婚期的她,觉得男友不忠,于是她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水中下安眠药、并在男友腹部注射胰岛素,导致男友死亡。
这样的剧情好像只存在于电影中,在现实里出现不禁让人头皮发麻。
据报道,那位女护士在婚房装修、送嫁妆买车事情之中,态度特别强势,不管什么事都必须按照她的意思来,而翻看男友手机,限制男友出行等行为,不过是家常便饭……于是,在发觉男友不忠之后,就发生了这样的悲剧。
这是其中一种用身体控制恋人的行为,我要控制住你的身体,让你永远也没办法再“自由活动”了。
而另外一种就见得多了,无数的狗血故事发生在各大影视剧里和我们身边。
你不愿意嫁(娶)我,我就想办法迷倒你、灌醉你,总之办法多得是,让你(自己)怀孕,这样你就没办法抛弃我了。
这样的人,他们其实缺失了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就是:与不确定性共处。
这种能力缺失的原因,大多分为两种情况:过度剥夺,或者过度满足。
说白点就是原生家庭对他们的态度,要么不管不顾,要么要啥给啥。
被过度剥夺的人,他们往往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心里一直没有安全感,他们没办法从外界感受到“爱和需要”,只有当他们能控制住什么的时候,才会有片刻的安宁感,于是他们会拼命抓住能抓住的东西,以填补内心的空虚。
而被过度满足的人,他们从小不缺什么,习惯了“拥有”,认为自己身边所有东西的存在都是理所当然的,当他抓不住什么的时候,他会觉得那是不可能的,是不符合常理的,于是就会用各种手段把那个东西留住,以满足这个”常理“。
这样的欲望,是病态的,这样的人没办法相信这个世界,没办法相信任何人,但其实内心深处是他对自己强烈的不信任,是深深的不安感。
当任何事情不遂他的意,他就会有反叛心理,想通过自己的手段把这件事转移到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
用感情控制,最常见豆瓣高分悬疑电影《消失的爱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妻子为了报复丈夫的出轨,控制欲极强的她亲手写下剧本,安排了一场“谋杀案”,让媒体曝光了丈夫一连串的谎言、骗局和不得体的行为,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丈夫回到她身边......用感情控制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爱情中的控制欲,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你的伴侣总是强调让你离异性同事远一点?
你的伴侣是否会在你外出玩耍的时候随时询问你行踪?
你的伴侣是否会力劝你不要纹身或不要整容?
在你没有随对方的意愿之后,对方会跟你大吵一架,或者冷暴力?
其实,这些都是爱情中的控制欲,但很多人,可能并没有察觉。
但我们一次一次地不在意,一次一次地让步,就会给了对方“勇气”,觉得他们“有能力”控制住我们,让他们得寸进尺。
我一个女性朋友,她的前男友控制欲就特别强,已经到变态的程度,他随时查看我朋友的微信,多出来一个联系人都要查出来是谁,他还能顺着微博还有qq翻出我朋友的其他异性朋友,加人为好友,告诉人家他的身份,让人家不要靠近他的女朋友。
还会让我朋友每天都要给她打至少十次电话,美其名曰“关心”她,实则是掌握她的一切行踪。
在这种人眼里,他们就是绝对正确的存在,好像一个“正义使者”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错误的,不正常的,他们觉得自己的使命就是来纠正我们,改变我们。
凯文就是这样的人,他觉得露比就是他手上的提线木偶,因为露比是他创造出来的,所以对她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他讨厌露比有自己的社交,在通过改写文章让露比重新粘着她的时候,他又觉得透不过气,想有自己的空间,他觉得露比的一切行为必须由自己来掌控。
这跟PUA有点像,PUA全称Pick-up Artist,源自于美国,从字面上看叫做是搭讪艺术家,但实际上是一种通过受过系统化学习、实践和不断自我完善情商包装自己,诱使异性与之交往,通过对异性诱骗洗脑,欺骗异性感情,达到与异性发生关系的目的,而现在,PUA在全球呈诈骗化发展。
你以为他爱你,只是因为你被他“程序化”的语言所打动,仔细想一想,在实际的交往中,他是怎么做的?
当你的事情与他自己的利益相关发生冲突时,他是怎么选的?
如果在恋爱关系中,我们遇到这样的人,那么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想尽办法躲开,不要受对方的威胁和求饶,不要期望他会以你为中心,哪怕最初他给了你这样的错觉。
用头脑控制,最睿智要“控制恋人”最聪明的办法,也是最不着痕迹的办法,其实就是用头脑,但这里就不能说控制了,而是用高情商来正确地与恋人相处,让恋人心甘情愿地黏住你,那么要达到这点,我觉得有三个注意的地方:1.明确底线,勇于拒绝为什么“控制欲”这件事这么常见,就是因为被控制一方的一再忍让和让步,助长了对方的嚣张焰气。
很多人尤其是女孩,在爱情中都会有点讨好对方,对于恋人的各种要求不好意思拒绝,就会妥协将就,可是最后就是换来对方的不尊重,越发想控制你,因为他得到了成就感。
我们在爱情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线和立场,有一个自己的标准,在遇到超出自己底线的事之后,第一步就是明确表示拒绝,坚决说“不”。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不要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一步让步步让,我们要在一开始就站稳脚步,保持自己的原则,不要丢失真实的自己。
在凯文让露比跟着自己去一个聚会的时候,露比是不愿意的,她躺在沙发上耍着赖,但镜头一转,她还是出现在了聚会的场地上,正因为这样,她心里对凯文积了很多不满的情绪,才导致两人关系的破裂。
拒绝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不要觉得拒绝对方好像是一种伤害一样,如果因为被你拒绝而恼羞成怒的人,通过这次机会看清对方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只要是真心爱你的人,你的拒绝只会让对方知道你是一个有原则的人,而更加尊重你。
2.运用共情,正确沟通共情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培养的能力,它能使我们迅速感知身边人的情绪,然后调整沟通方法,是避免冲突最好的方式。
“相由心生”这个词,可能很多人觉得带着一点歧视,但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并不是说看一个人的外貌就能看出对方的性格,而是能从对方脸上洞察出他的情绪。
比如“直男癌”这个词在网上流行很久了,它并不是专指所有“直男”,而是特指那些自我感觉良好,明明自己很一般,却觉得天下唯吾独尊的那群男人。
这种“直男癌”在跟人聊天的过程中只关注自己,不懂得识别对方的情绪,还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全然不顾对方是否已经厌倦与他的谈话了。
其实男生和女生在性格和思考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感情中学会共情很重要,特别是在争吵中,不要只顾着自说自话,我们要主动去了解对方的想法,找准真正的问题所在,才能更好地沟通。
但要注意的是,共情≠说教,不要让自己站在一个制高点去给对方讲道理,而是平等地讨论。
有三个步骤可以参考: 觉察、接纳、传递。
觉察对方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接纳对方的情绪,最后向对方传递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3.适时妥协,巧用“心机”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庇佑上长大,所以长大恋爱后,很难学会“让步”。
但爱情不是来讲“理”的,是来讲“情”的,即使在某件事上你是对的,然后还非要据理力争的话,很可能就是争出了输赢失去了感情。
情商高的恋人是不会和对方计较对错的,因为对错本身就没有意义,两人如何相处才是关键。
生活中太多恋人变仇人的例子了,这段关系里至少有一个人不懂妥协,所以才有这么不如意的结果。
其实妥协,并不等于你输了,反倒是你赢了,因为你赢得了这段感情,赢得了这段关系的主导权,更会赢得对方的尊重。
妥协之后,对方往往不会再继续纠缠下去,因为发现你是如此的大度,反而会愧疚对之前对你的态度。
而“心机”,则是爱情的润滑油。
两个人在一起就像两个齿轮一样,很可能不会完全地咬合,这时候就需要一些润滑油,来滋润两个人的关系,让双方更和谐。
“心机”不是勾心斗角、耍小心眼,而是要善用小巧思、小情趣,给生活增添欢乐的氛围,这么说来,其实妥协也是“心机”的一种表现。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当越来越多的人把灵魂有趣当做择偶的第一标准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以前那种规规矩矩的恋爱观现在已经不适用了,没有人会喜欢平淡如水的恋人,大家都想身边有一个好玩的人逗自己开心。
要想变得有“心机”其实不难,两个人有共同的爱好,纪念日的一个小惊喜,甚至是聊天时的一个冷笑话,都能爱情加一点“调味剂”,方法很容易,问题在于是否愿意花心思在对方身上。
写在最后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爱,最需要的是舒坦。
如果感觉自由、舒服、安心,你就爱对了;如果感觉处处被掣肘、受控制、没了自我,就该考虑调整了。
”爱情不是1+1=2,而是1+1>2,最好的爱情不是让人面目全非,而是我们彼此都愿意为了对方,变成更好的自己。
i couldn't see you when you were here.And now you are gone,I see you everywhere.That rare miracle of fiction has again come to pass.A human being has been created out of ink,paper and imagination.Any writer can attest in the luckiest,happiest state,the word are not coming from you,but through you.I was just lucky enough to be there to catch her.
miss little sunshine的导演,编剧和主演。
算是聚齐了一部好电影所需要的任务。
也许是大众的要求太高,所以当事人自己也略显踌躇,怕辜负了来自别人或者自己的期望。
真正被触动是在后半,从聚会争吵到揭开真相。
我倾向于觉得,这姗姗来迟的高潮,才是编剧导演真正要告诫我们的部分。
这突如其来没有任何征兆的恶,是编故事的人对故事里的人的释放,又何尝不是看故事的人对自己内心的探视:每个温和,柔软,平常得千篇一律近乎苍白的面容之下,何尝不藏着一个暴戾易怒,情绪失控,心里积攒着若干自卑郁结甚至憎恨的自己。
也许你就像主人公一样,曾经小有名气,曾经被大大小小的赞誉点缀,被形形色色的人群包围,最后你依然只得你一人。
然后你看清自己:孤独、偏执、试图振奋、试图治疗、却最终无能为力。
一直看着镜中人感伤的,正是你自己。
至于爱情,它其实只是治疗的一种方法。
你通过认真地投入其中,大哭大叫,快乐嫉妒,种种感受经历,却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
面对爱人的离开、依赖,你选择怎样去做,那正是你要成为的人。
故事的最后,似乎是有些俗套的结局:他遇到了她,只是她已经消失了与他有关的一切记忆。
她为一开始的无理道歉,她说,Let's start over.于是故事在某种可能展开的浪漫情愫中欲语还休的结束——是我们重新开始这一幕相识?
还是我们重新开始这一段关系?
是你,你又会怎样选择?
Paul是喜欢的男演员。
自然是从Miss Little Sunshine开始。
平淡的表情下有着内心的暗涌,在爆发的瞬间又极为强势和令人动容,这是他并不出众的外表下特别令人着迷的特质。
体现在本片中,你可以看到他和前女友争论时微微抽动的鼻翼和因为激动而显得灼热的眼神。
意外的是Zoe从上一回的编剧和联合导演位置,直接来到主演的位置上。
看到片尾的人员名单,她还担任编剧,以及联合出品人。
连起来似乎又看到一个经费并不充裕的小成本制作。
但我依然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故事。
比起同类讲述爱情中来来回回的故事要好上很多记下片尾喜欢的那句:Writing is a kind of miracle magic.The words are not coming from you,but through you.如此,才是畅快自然的心理体验。
做任何事,要追求的终极无非就在于此。
你会选择怎样去做?
为了你要成为的人。
你的梦中情人是什么样子?
问到这个问题,我们总是滔滔不绝地描述起他/她的样子,我希望我的恋人很帅很MAN,有气度又风度翩翩,潇洒且对我忠一,最好还能会一种乐器,有某种才能,懂浪漫,懂得哄我开心。
还有,还有穿上围裙很迷人,做饭很可口;做清洁洗衣服全能分担……如果你还要问下去,我想我应该能讲上三天三夜。
只是我们知道,绝不会有这样一个完美的人出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他只能是幻想。
照这么看来,凯文绝对是最幸福的男人。
他理想中的女神竟真实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并且能够随时随地操控她的情绪、性格,转化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影片这样一开始,我原以为这是个浪漫的爱情小品,我们甚至可以忽略现实的茶米油盐,仅仅男主角激动地吻住女主角足矣让我动心。
之后的露天电影看恐怖电影、游乐场疯狂玩乐、酒吧里的暧昧调情,哪一样不让我们羡慕得一塌糊涂。
特别是听到哈利抱怨老婆时不时地做一些让自己讨厌的事,真希望自己也能把理想中的完美样子复制在自己老婆身上。
然而影片的后半段却不禁让我打了寒颤,原来它并不完美,反而和梦想的差距越来越大。
露比的小缺点开始慢慢显露,而凯文掌握的控制她的功能,他开始往自己希望的方向去改变露比。
受不了没有她的夜晚,所以让她一刻不离,甚至是接电话也不能分开;受不了她情绪失控,所以让她只有开心的情绪;受不了她无时无刻的开心,所以终于让她做回露比,但是真实的露比却和其他男人调情。
露比所有的改变都不能是他理想的完美样子,最终他在享受控制和自我满足中,一切结束了。
他让露比开始了新生活,好像从来没有出现在他小说中一样。
影片到这里,我应该松了口气。
生活回归原来的位置,露比仍然是露比,凯文也仍然是一个普通的小说家。
然而凯文决定把这一切写在自己的小说里,这一次,露比仅仅是一个书中的人物而已。
此时,原本我脑海中那个完美无缺的梦中情人离我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那个我常常抱怨,无数缺点的现实生活中的男朋友。
我曾经问过他,你理想中的女朋友是什么样子,得到的回答是肯定不是我这样的,我说我也是,然后我们便相互一笑,原来你不是我的型我也不是你的菜。
那一刻才知道爱本来就是不能言表的,他是没有逻辑和理性的,它只是存在于我和你的每一秒中。
我们永远无法拥有影片中凯文的能力,永远不能拥有一个和理想一模一样的人。
然而在陪伴你一直生活的那个人,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让彼此的成为最理想的契合,不是因为你是完美的样子,而是我爱的就是你,那个不完美的你。
我爱你是你最初的样子,就像影片最后,阳光明媚的草地,凯文遇见了真实存在的露比,我愿意想象故事以后美好的结局,尽管它仍然少不了烦琐的争吵,但是爱情的样子,有什么比原本的你更能打动我的心呢?
I love you. I'll never leave you.I love you. I'll never leave you.I love you. I'll never leave you.I love your mouth. I love your nose. I love your butt. I love your eyes.I love your belly. I love your ears.I love your cock. I love your nose.I love your mouth. I love you so much.I'll love you forever and ever and ever and ever.You're a genius.You're a genius.You're a genius.You're a genius.You're a genius.You're a genius.You're a genius.You're a genius.You're a genius.You're a genius.You're a genius.You're a genius... ....這一段高潮設置得小說感十足。
癲狂的真實與絕望。
對被稱作天才的厭惡與渴望,自我膨脹,達到極致。
他對自己設定了一系列的規則,要求苛刻。
亦導致對於自己所愛的人們也會有控制在自己的期待以內的慾望。
這大約是人性的弱點,難以避免。
這又或許是每個創作人的必然通病,在跟隨靈感的自由遊走與個人意志的強加控制之間,費力地駕馭平衡。
最容易聯想到的對應大約就是導演與演員的關係了吧。
只是影片采用了類似神筆馬良的方法,以腦內的空想直接生成實體的存在,呈現出極端且顯明的情節,便於我們鮮活地看到創作人在其中的糾結。
P.S. 結尾處的“Can we start over?”一語雙關很妙。
但很遺憾為甚麼她沒有自我介紹。
P.P.S. 太喜歡男主的眼神了。
像秋日裡的明朗陽光。
尤其在結尾處,他看她的眼神,充滿著愛戀與憂傷。
男主角是个被称为"genius"的呆瓜,老美口中的“nerd”,当他把梦中情人写入书里,某天醒来梦中情人就真的出现在身边了。
多美好的事情,书里真的跑出来了个颜如玉。
只可惜nerd没谈过恋爱,不懂如何去疏导矛盾和冲突,只是执意地通过改写“颜如玉”去控制她。
结果往往两人痛苦不堪。
所幸nerd有个好哥哥,倾听他心里的话,也从未暴露“颜如玉”的身份,只是好心劝导他,不用害怕“颜如玉”将离去,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是你的将回来,不回来也不会属于你。
于是nerd最终向“颜如玉”和盘托出,使她出尽洋相,心碎不堪。
Nerd无奈忍痛割爱,写了一个让颜如玉离开的小说结局。
电影结局和意想中一样,在某个风和日丽的郊外,男主角和女主角重新邂逅,重新抱得美人归。
女主角长相算不上标致,缺少女主角应有的清丽气质,但打扮一下还算青春靓丽。
有一只很可爱的狗狗,看来爱情缺少不了狗狗的搭线。
男主角妈妈的自然态家非常棒。
看到电影的开始,我脑子里首先反映的是:这不就是我曾经想象过的事嘛!
一个出现于自己梦中的完美女孩,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我在无数个梦里刻画出来的那样,当我开心的时候她能完全理解我的快乐,当我悲伤的时候她能够陪我一起流泪,说出我心中反复念叨但是却没有说出来的感触。
这一切就好像在莫根那个森林中的魔法屋一样,一切都如同置身仙境,然而这一切也都是我自己的世界,我始终行走在我自己的世界里,所以我们能够完全同步,但这只是我自己的幻象,简而言之,我就是在跟自己谈恋爱。
Calvin和Ruby分手的那个晚上,这一切的阴暗面就暴露无遗,幻象中的女孩会歇斯底里会如同魔鬼一样狰狞,但是我还是能够无情的操纵她,因为她就是我,谁叫她的命运是由你完全操纵的呢,此时的她就是一个体现木偶,没有碧蓝海岸边的清纯无邪,没有秋日森林里的浪漫温情,有的只是你心中美好的幻象瞬间粉碎,一切对你来说都变得恐怖,就像瞬间阴沉下来的恐怖片场景,索然无味的背后都是直入心底的恐惧。
幻想毕竟是幻想,在我们想象的时候我们虽然总是有这样的企望,但我们的理智告诉我们这一切不会发生,于是我们只有在人潮涌动的街上看见有长得像自己梦中情人的女生时才将这份幻想从心底拿出,细细地把玩一番,然后目送着背影消失在人海之中,告诉自己路还得走下去。
不过,这样比幻想成真应该更美好,不恰当的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真的关心别人,才会忘记自己”You have all these rules and you don't tell me what they are until, whoops, I've broken one. And then you get to be disappointed with me? 当对方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执行时,这种失控感,真的是会迅速点燃愤怒,剥夺掉残存的理智。
而且只要这个问题没有被解决,它就会在每一次亲密关系里重复出现。
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了,就会开始思考原因,寻求解决。
细想一下,答案也没那么复杂,就是太偏执自私不肯服软。
把自己放的太大,自然就看不到别人了。
I couldn't see you when you were there. And now that you're gone. I see you everywhere. 当真的明白了什么是“你开心就好”的时候,我还能拥有的就只是脑子里纷乱的碎片。
She came to me holly herself. I was just lucky enough to be there to catch her. 电影都能有大团圆结局,可惜我没有主角光环。
多半看过这个片子的人都会被女主角兼编剧Zoe Kazen震住演的那么好也就算了,剧本也是她写的,而且还是,她的第一个剧本!
如果Google一下Zoe Kazen,就知道她外公是《欲望号街车》的编剧&导演,奥斯卡的终身得主Elia Kazan,她妈妈是《艺妓回忆录》《本杰明. 巴顿奇事》的编剧Robin Swicord。
她本人也是耶鲁毕业的。
百老汇,好莱坞都与这个家族三代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女神Gaga曾经说过:I'm extremely educated。
她四岁就能听写下第一个曲子,不奇怪。
她有一个从小就让她听披头士,带她去有即兴表演酒吧的老爸。
她被纽约大学录取没有去,不奇怪,她之前已经被茱莉亚音乐学院录取了,她也没去。
她给在唱片店偶遇的那个声乐老师老师打电话的时候,她妈妈紧张的抓着她的手。
我们太容易忽视生活里这些可有可无的细节,可是这些细节:就是你遇到的人,你成长的地方,你生存的环境,决定了你的需求,你的渴望,你的生活,最终你的人生。
没有道理的,有的人生来幸运,有的人生来倒霉。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女神,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才华。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