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快要气死了,因为想看歌舞剧才看的这部剧,没想到顶着红磨坊的名声居然是这么一部烂俗的剧……情节:妓女(莫名其妙的)爱上(偏执的有点子墨水的)穷书生,拒绝了家财万贯(还愿意为她花钱成就她的梦想)的公爵,期间还发现自己有绝症,公爵以书生的性命要挟,妓女不得不假装自己不爱书生 希望他远走高飞,书生怒了,大闹女主第一出(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舞台剧还说要付妓女的钱……妓女心碎动容,在台上不顾公爵脸疼唱起他们的情歌挽留书生。
书生回到舞台结局完美,公爵暗杀失败,最后妓女死在书生怀中。
这样的梗概根本不足以表现其狗血,久经沙场的妓女居然一下子爱上了书生;妓女居然对自己的病毫无察觉;书生口口声声说爱妓女但除了啪啪啪和作诗其他啥都不会还导致女主N次心碎两次晕厥,开始说只是一夜后来出尔反尔死缠烂打,在一起那么久没看出女主有病,最后说'I'm paying my whore'我真的想冲进屏幕揍他了,说了不吃醋还是出尔反尔各种偏执;还有个黑色平刘海(碎刘海)的aged woman实在太抢镜了,存在感高过主角的配角不是好配角。
我站公爵,真的。
如果女主不死这烂剧也是真的没法演下去了。
顺便心疼一下台下被当成猴耍的观众。
歌舞:作为一部歌舞剧,群戏的歌舞部分还不错,男女主唱的歌现在我已经记不住旋律而且歌词恶俗,就是各种爱与被爱。
舞几乎没有……最后书生写出了荡气回肠的肥皂(纪实?
)小说,也体会过了爱情,痛失了爱人但是得到了可以一辈子用来吹嘘的故事。
公爵散了半生钱财全都打了水漂。
妓女在天堂想想,我这一辈子实在是不值当啊。
赞同公爵的话“Why would the courtesan choose a penniless sitar player over the maharajah who is offering a lifetime of security? That's real love. Once the sitar player had satisfied his lust, he will leave the courtesan with nothing.” 为什么歌妓会选择身无分文的琴师而不是大君。
大君会给她终身的保障,这才是真爱。
一旦琴师自身的欲望满足,就会离开,歌妓什么都不会得到。
(是的,最后她还死了。
去你妈的波西米亚革命吧)综上,一分给妮可的颜,她挑挑眉毛我的魂儿都给勾过去了。
谁说此片是一部凄美的爱情故事,看到一半我真想仰天大笑几声。
1如果你是个妓女,并且还是某个俱乐部的头牌大腕儿,期待着有权有势的人来扶持你的人生,从此衣食无忧,觥筹交错地生活,会不会突然出现一个穷光蛋,问你:今夜我们有爱就够了。
这个理由有够操蛋。
我们有爱就够了,你拿什么来偿还我的一夜恩情,露水夫妻还得天时地利人和,你毁了我依傍他人的好事,然后把你裤子口袋翻出来给我看看里面错乱的针脚,然后你说:只要这一晚。
我们有爱就够了。
开什么国际玩笑啊。
2穷作家口口声声向往自由,美丽与爱情。
但是被打击一下,就气得可以怀疑对方的感情,殊不知对方忍辱负重要拯救剧院,还承担着不治之症的心理压力。
当着众人的面把钱仍在她身边。
男人竟比妓女更薄情。
妓女尚且懂得付出自己去照顾大局,男人却只会被嫉妒之火燃烧得咬牙切齿。
说起来真是觉得好笑。
米有了。
搞笑死了这部片子。
太好看了 第一次看是在学校放假回家 看完以后 我每天至少得看4遍以上 早上起床看一遍 中午吃完饭看一遍 晚饭后看一遍 晚上睡觉前再看一遍音乐 电影与美 结合在一起 让人迷醉无法形容...这部片子我走到哪里都带在身上 :)
红磨坊这电影故事非常简单,青年诗人Christian爱上红磨坊夜店头牌的Satine,而红磨坊的投资人Duke却是横亘二人之间的阻隔,经过一系列诸如分离猜忌刺杀危机,Christian和Satine最终冲破重重阻力在一起,但Satine旋即死于电影开头即暗示的肺病——听起很《茶花女》,Satine是茶花女,Christian就是阿尔芒。
影片用了戏中戏结构推进剧情来避免完全“茶花女”,但这部片绝不仅仅只有茶花女,看看还有什么:
1. 女主名字叫Satine,和《悲惨世界》的女主Fantine芳汀非常像
2. 女主Satine数次因肺病晕厥,第一次是在表演时从高空秋千上摔下,被一位黑皮肤的男舞者接住送往后台就医。
这位连名字都没提的舞者后来数次拯救Satine,比如在Satine要被公爵强暴时击昏了公爵,并把Satine带往Christian的住处,而Christian却因为他的黑皮肤叫他Chocolate…非常讽刺,但这个角色很像《巴黎圣母院》里数次搭救埃斯梅拉达的撞钟人卡西莫多
3. Christian初遇Satine即爱上了她,并连夜去她的住处确认对方的心意,经过一通诸如“爱是氧气”的花言巧语之后二人合唱了一段“We can be heroes, just for one day…….”,这段出自David Bowie的《Heroes》
4. 在电影开始之初就有一句“The show must go on”的台词,而到中后段红磨坊老板得知Satine仍然心系Christian而不顾公爵的暗杀警告时,终于悲愤地唱出Queen的《The Show Must Go On》:“ Another hero, another mindless crime. Behind the curtains, in the pantomime……”
5. Satine准备收拾行李与Christian私奔时,画面出现了山茶花,暗示了茶花女的相似身份
6.还是Satine收拾东西,画面出现了一瓶香水,这瓶是非常有名的娇兰经典老香Vol de nuit午夜飞行,名字来源于圣埃克絮佩里的同名小说Vol de nuit,中文通译为《夜航》,主要讲述了作为飞行员的主人公在机场经理的指示下,暴风雨夜仍然执行飞行任务,最终失联的故事,似乎也在暗示Satine和Christian企图趁夜私奔不会有好结局。
然而这里可能是一个穿帮,因为电影的设定是19世纪末,而娇兰这瓶午夜飞行1933年才诞生lol
7.最后这个不能算夹带私货,也可以理解为笔者的过度解读。
女主Satine的住处是一个华丽的大象elephant,而在英语里white elephant的意思是“大而无用的东西”,仿佛在暗示Satine和Christian之间的爱情,很盛大,最终随着Satine的香消玉殒一切归空。
1、男主真的很废2、别跟我说什么上帝视角。
甄嬛教导我们:女主为了救男主而离开男主,那是情义;女主为了钱离开男主,那是本分。
不管男主的理解里,女主到底是为了什么离开他,女主都没有半点对不起他的地方,而男主,简直是一脸老子就是理所应当要被你爱,你不爱了就是背叛爱情,老子就要当众甩你一脸嫖资。
呵呵。
3、女主陪睡,怪女主咯?
保护女主不用陪睡的不是你这个蓝朋友的任务吗?
做不到,不要紧,不要女主进公爵房前一脸苦逼的爱呀爱呀爱呀爱行不行?
女主心中已然很苦,何必再平白添堵。
男主可以穷,可以纯爱,可以不做为,可以不像黑人小哥一样冲上去打晕公爵,但是,如果甚至不能理解女主的无奈,那就是情商不够用了。
做不到像Jack一样果断的拐跑rose,也做不到罗马假日男主一样实在不能相守那就让下,甚至做不到基督山伯爵一样忍辱负重二十年后老子还是一条陈年老中二回来搞死你个黄世仁,你拿什么来当童话悲剧爱情片的男主啊。。。。
4、女主爱谁,确实她妈都管不着。
但是她爱上的那个人怎么样,配不配得上她,我还就真有资格说了,只让人心疼女神不让人骂男的渣,天理呢。
5、编剧塑造角色的技能都点在配角身上了,黑人小哥,红磨坊老板、嚼舌头的舞女,唱Roxanne的基友,一个赛一个的有趣,偏偏男主,手一抖,渣放多了,剧情高潮男女主合唱根本甜不起来,女主之死的虐,也大多只在心疼女主身上,男主嚎的那一嗓子算是倒在狗身上了。
6、妮可好美啊。。。。
1.尼可真漂亮啊真漂亮。
不过作为冷美人类型的,不适合这么波希米亚的剧情啊,还是Others好。
2.早就知道伊万.Master欧比王.麦克格雷戈早先是个文艺青年,但木有想到他滴嗓子还真是相当地不错。
3.作为传统反派,公爵好可怜那。
因为有钱有势,就被穷光蛋的作家给写的遗臭万年了(其实他也没干什么坏事,除了推倒以外)。
还好,现实中的女士们火眼金睛,早就洪流般涌向这类钻石王老五了。
4.为什么只有文人小白脸会成为爱情故事的猪脚涅,因为他们会写剧本。
其他只会买钻石的或者只会出力气的,不管有没有抱得美人归的机会,都消失在历史的影子里面了。
所以别相信“郎才女貌”这类成语了,都是怀才不遇的小白脸杜撰出来的,哈哈。
我来写剧本的话,一等美女嫁给了公爵,高唱钻石恒久远;二等美女嫁给了她身边的人(舞者或者手艺人),艰辛而隐忍的生活;文艺青年永远处于热恋和失恋单摆之中,于是灵感迸发,写出传世佳作,然后孤独一生,死后成名。
各居其所,完美,和谐.....恩,和谐......--布景和服装、化妆实在眩目,得奖名至实归;唱歌方面,虽然把好多经典名曲串了进来,但是大美人气短,所以只算一般。
意识到导演是后现代罗密欧朱丽叶的那个导演之后,就明白了,为何那个波希米亚矮子看来如此眼熟,原来他在前剧里面演朱丽叶的表哥猫王子(但是在本剧里面他怕高)。
那个戏,没有红磨坊的唱段多,但是有莎翁的无敌台词,而且一样闹挺、一样疯狂、一样的后现代。
糜烂风华的——《红磨坊》 时间:19世纪末 地点:巴黎的红磨坊 红磨坊以女子露大腿的康康舞扬名世界,无论贫贱聪愚,人人来此纵欲狂欢,娼妓与嫖客、毒品烟酒、寻求创作灵感的艺术家、与络绎不绝的观光客,为这个地方更增华丽、颓废的魅惑色彩。
人物: 克利斯汀 莎婷 故事: 克利斯汀是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他的朋友是红磨坊的常客。
在那里,克利斯汀认识红磨坊的红牌歌舞明星莎婷,也不可自拔地栽入红磨坊的迷幻世界。
出身贫贱的莎婷她用最美的容颜与最精湛的歌艺,为来此做了的男人营造一个休憩的梦想世界,满足每个男人的幻想,她渴望成为真正的大明星。
当克利斯汀走入她的生命后,她们的爱情让想保养莎婷的伯爵大为震怒,他要毁掉克利斯汀,而这时莎婷得知自己的上了不治之症,在生命的最后关口,莎婷为了自己追求的自由和爱情,选择了…… 《红磨坊》是2001年嘎那电影节的开幕片,影片讲述了一场揉合了真实、美丽、自由、权势的一个爱情故事。
不知为什么看《红磨坊》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了大学的时候,自己逃课跑去看的那部莎翁《仲夏之梦》,自己也说不出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但是确实是想到了那部充满了玄幻的浪漫和幽默卡通的《仲夏之梦》,或者是因为两部影片都有歌曲的成分在里面吧!
看完红磨坊后,最让我觉得难忘的不是里面的情节,而是里面宏大的表演场面,以及演员的精湛舞姿和动情的演唱。
这部片的故事背景是在一百年前,但是里头运用的却都是70、80、90到现在的流行音乐,因为这是一部歌舞片,所以人物的对白和歌舞的衔接得紧密配合剧情的段落,每一首歌都有深义,透过旋律与歌词,表现每个角色的性格,串连情节的起伏。
而该片中,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克利斯汀和莎婷在屋顶谈情的那段。
克利斯汀歌声高亢、音色清亮中带着羞涩的诚意,把剧中那个虽少不更事;却满怀热情、才华洋溢的青年剧作家表现地活灵活现 !
莎婷的演唱也颇令人惊艳,“唱”活了那个时而性感冶艳、八面玲珑;时而纯洁无助、憧憬未来、爱情的宠妓,一对相爱的人相互的爱慕,同时内心的挣扎,这种欲罢不能疯狂迷恋,进退两难的纠缠,那一刻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爱情的故事之中不能自已…… 导演巴赫鲁曼曾经成功的导演过《舞国英雄》《罗密欧与朱丽叶:后激情片》,而在《红磨坊》这部影片中,他又绚烂风华的大手笔将一个世纪以前享乐主义盛行时流连忘返于红磨坊的那批痴人醉客的靡烂奢华重现于世人面前,不得不说又是一篇经典之作
http://axinlove.com/2011/06/moulin-rouge/《Moulin Rouge![红磨坊]》by @xinl.ve 110629Movie Rating:7.《Chicago[芝加哥]》2003年席卷了OSCAR,在它前一年出品的《Moulin Rouge![红磨坊]》在颁奖典礼前同样有个热门的开始,却各有各的不同,《Moulin Rouge!》成为死在沙滩上的前浪。
好莱坞歌舞片呈现了一时的回光返照,之后又再归于了贫瘠。
本片的导演Baz Luhrmann[巴兹·鲁赫曼]在2008年再与Nicole Kidman合作,加上红极一时的金刚狼,一手好牌变成糟透了的《Australia[澳洲乱世情]》。
时隔多年没有进步,又做编剧又做导演的Baz Luhrmann早已露出的短依然还是很明显,交出的作品始终藏不住。
利用Ewan McGregor[伊万·麦克格雷格]饰演的Christian写前半生的自传,开始多年前发生在红磨坊的故事。
之后的故事情节以Christian闪回的方式表现在观众面前,码字的Christian可以视为编写本片剧本的Luhrmann、Craig Pearce的化身,而红磨坊发生的情爱事迹又同时是当时的落魄书生的一段记忆。
才情与容貌的配对,怎么都透着一股穷酸味,因为天朝神奇的土地上才子佳人的故事也着实不少。
卖文的家伙们都把自己伪装的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的对方,容貌胜人有情有义,要是青楼女子则更是为生活所逼,却也都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奇女子。
那种小秀才被女子戏谑、鄙夷甚至完全忽略的状况,当事人自然避而不谈,写出来的东西则不免有把冷眼当秋波、拂袖作矜持、厌恶视为欲迎还拒的自作多情。
“爱”与金绝对衬爆灯,“爱”与金绝对好相处,雪狼湖的调调多么世俗易懂。
看惯了脸谱化的故事,当人物形象已经固定成型,没有新意的电影自然也就失去了一部分的乐趣。
公爵一恶到底,小男人除了空洞的许诺和激情就再也不能给Satine以实质的帮助。
钱,没有,爱,不见,产生爱情并维系之的东西,像男人的情感一次孱弱虚无,舌灿莲花在某些时候也是可以说男人嘴上涂了蜜,能将简单的女人迷得神魂颠倒。
电影之中值得分析情感的逻辑转变的人物,一片矬子中拔个将军,只有Nicole Kidman的角色Satine。
Satine年龄不大,成为红磨坊的台柱子,要有在男人间左右逢源的老练,但年龄要求其有小女儿的一面。
将Christian误认为公爵并予以勾引,表现了她曾有的世俗、老练,贡献肉身以获得向上的台阶,看做是人生的交易并无问题。
在与hristian相处时的神态举止,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年轻女孩陷入爱情的甜蜜(让观众先入为主的是Nicole Kidman扮嫩要获得接受)。
通过前后的转变,Satine具有了两面的性格,相较于其它角色,稍微把她立起来一点。
歌舞为电影确定了类型,不能成为剧情和人物单薄的挡箭牌。
未能产生复杂化叙事,也未能将人的善恶挣扎等真的人性上演,Baz Luhrmann还需一些天分。
Moulin.Rouge.2001.720p.BluRay.x264-MELiTE
其实当第一次听到身着晚礼服的众男士齐声高歌Nirvana:Here we are nowEntertain usI feel stupid and contagiousHere we are nowEntertain us...顿时热血沸腾。
能把Grunge音乐和百老汇结合,如此化腐朽为神奇,定是大师手笔! 其他似曾相识的老歌更加让我头昏脑胀。
这种对80和90年代的怀念感觉,胜过看芝加哥的舞蹈剧。
看的时候一直想着茶花女,剧情的老套让人不得不回想这一部惊世之作。
同样是美艳妓女与普通青年,同样以爱打动妓女淡薄的心,同样妓女因爱而伤害他,同样青年误解后拿钱侮辱她,最后,同样地,红颜薄命,染疾而死。
可也有不同样的地方,读《茶花女》时,我感到的始终是爱情的崇高,情人的悲惨,让人读着读着就不忍落下泪来,连贯自然细腻生动;而《红磨坊》,片刻的感动与遗憾后是更深的矛盾疑惑,一团团迷惑盘踞心头让我始终达不到影片情感的高潮。
首先我并不能十分理解他们的相爱。
他只是因为一场误会和她唱了一段歌跳了一段舞,因她的美丽爱上了她,便以极崇高的名义与她大肆喧谈“爱”的美妙,让从未体验过爱的舞女心怀憧憬,以身相许。
他的爱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
茶花女中的阿尔芒,倾慕她的美丽与才华,看到患病咳嗽的玛格丽特泪流满面,每日悉心探望,这才打动了玛格丽特,随后又带着她抛下巴黎,竭尽所能地为她还债,迁就着她,一点点改掉她不好的习惯。
而克里斯蒂安呢,他只是说他爱她,他看到过几次莎丹妮在演出中发病,却从未发现她的病情。
他拥有着“崇高的爱”,却还是会嫉妒,不顾一切的只是想得到她,在她想放弃时用歌声打动她,却从没有考虑过她的后果。
莎丹妮让他实现了剧本创作的梦想,而他为她做过什么呢,他从不为她考虑,不为他们的未来考虑,只是理直气壮地去爱,没有担当、没有付出。
但是,或许这就是诗人?
只懂得理想而不顾及现实世界的莽撞诗人。
只是他恰恰拥有她最渴望的狂热的爱的激情。
或许,他们的相爱从一开始就注定悲剧。
*****影片中的歌曲很多,有些还具有名曲混搭的风格,给人以相当的惊喜感。
比如当我开头听到涅盘的时候,整个人都有错乱的感觉。
导演将几乎每一场转折性的情节都以歌舞表现,手法也相当的夸张幻想主义,电脑制作、跳跃、特写的镜头很多。
我明白导演想要营造出歌舞升平或是爱的力量的氛围。
但坦白说对于我有些太过了,过多太现代的镜头给人了一种不真实感,曲风有很多雷同,总用一首歌曲让舞女完成如此大的观念彻底改变也有些单薄的意味,剧情显得有些跳跃,主次不明。
让我郁闷的是妮可每次被歌曲后来打动时表情姿态都差不多,本期待会有多点的层次...*****不过影片想表达的信息倒是足够明了,全篇紧紧扣着“要去爱”的主题,开头结尾打字的情节让全片结构完整,结尾也发出了Love will live forever 的最强音。
爱永远是最老套又最有说头的主题。
关于爱,其实让我印象很深的还有公爵和“巧克力”。
平心而论,公爵对于莎丹妮的情感也是爱,愿意为她付出,一次一次相信她,只是因身份颇有些权势欺人的意味与明白直漏的占有欲,让人不由产生反感。
当然,他后来想要杀死塞巴斯蒂安绝对不对,可是就像剧中说的,嫉妒会让人发了疯,诗人也是如此。
评判人的是非对错,原本就是最困难的事。
还有那个黑人“巧克力”,只是不顾生命的去救塞巴斯蒂安,失恋时安慰他,点醒他,一味想让他们和好。
这是不是另一种爱呢,他对莎丹妮,是否也有着爱呢。
只是,没有人会注意这些问题,没有人会想到他。
*****忍不住想要说说两个主演。
一直很喜欢妮可,典型的传统美女,金发蓝眼白皮肤,当初她和汤姆克鲁斯的离婚让我神伤很久。
而在《红磨坊》,她的表现足够惊艳,曼妙的身姿和一双恬美的眼,风情万种光彩照人。
最喜欢恋情败露后她的无助和对哈罗德的强硬,演技非常自然真实。
这之后似乎总是泪水涟涟的摸样,让人不忍心疼。
伊万惊到我了,一开嗓便让周围的一切都安静了下来,他的声音柔美深情而有力量,起承转合婉转悠长,妮可的声音也不错,比起伊万却差了一些。
*****这样的剧情与一些表现手法让我不很喜欢,但跳过这些,不必深究,大略的味道仍是出来了。
——好在有两个闪光的主演倾情演出,好在有一股对爱的追求永不消逝。
简单俗套的剧情有了美女的脸蛋和华丽的歌舞场面一样可以赚票房
to love and be loved in return. how hard is that
男女主实在太美 从而拯救了这个故事 巴兹·鲁赫曼的确擅长拍摄这种纸醉金迷 浮华到极致的影片 从布景到服装都堪称完美 只是剪辑实在失败 大量舞蹈和群戏本就令人目不暇接 几乎1秒1镜头的剪辑 让人根本无法把握重心 而且大量的金曲改编 融入这个剧情设定中 实属有些尴尬
不喜欢 没有怎么铺垫男主有多值得被爱,难道只是因为他是与有金钱臭味的商人所不同的“文艺”理想主义诗人,所以才能被那么好的女主爱上吗?只因为是貌美的妓女,就活该放弃梦想跟一个空谈“爱情”的所谓“诗人”在一起吗?男主后期不分场合的纠缠和舞台上的羞辱,让我只看到一个和商人一样只贪图美色且拥有强控制欲的自以为是的男人。在剧作上有考虑到对男性的塑造吗?还是只是为了冲突而冲突?前四十分钟一直在讲男女主如何相遇,把重点放在了男主的身份和女主的貌美,两个人的关系如何递进的不才是重点吗?故事都讲不踏实,歌舞就显得很累赘且拖沓节奏。而且一言不合就开口自带伴奏的唱歌让我会时不时地跳出跳进。只有初进红磨坊、排练与女主在阁楼的穿插剪辑、“the show must go on”让我觉得有点意思
“伤害你是为了救你”几乎是所有狗血爱情剧的必备元素了吧,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女性的无奈能够更加引人怜爱,这种剧情里i面牺牲的那个往往是女性,男性在女性生前把她当成为了钱出卖灵魂的婊子,死后再一副憔悴褴褛的模样来表达深情。年纪越来越大之后我就越来越不喜欢童话爱情了……
改评。虽然故事就是一则歌颂真爱的浪漫小品,但看着Ewan那双灰绿透明的眼睛,我就fall in love了呀>///< 服装舞没不错,音乐和表现形式到中段略单调。
后半段真是本世纪看过最烂的爱情童话了
妮可基德曼你当年一袭红裙让我觉得神仙也就不过像你那样吧!
妮可很香艳电影有些用力过度了,包括视觉系的搭建。很多细节比较13点,故事一般。歌舞剧的一个milestone吧,但远不如《如果爱》
野兽派的泼墨风格,蓝色和红色在影片中交织,把一个并不为所有人能够接受的爱情故事诠释得有些美丽
外国版名妓故事 可惜了妮可的好模样
不知道是不是歌舞剧你都得自动包含情绪去听看才能入戏,荒诞空虚的爱情,人物之外,观众之内,难以动人。你相爱就相爱,要死就要死。不要非让公爵与死亡来充当你凄美爱情中的炮灰和绊脚石。俗气,差评,艹你妹!
立意和男主给我看呆了 美女快跑!
肺结核是会传染的。。。大哥。。。这个bug太明显。
剧情俗套,妮可基德曼有点大妈脸了,伊万依然貌美如花,音乐加分,没想到连大神的闻起来像十个雪碧都改编了,好神奇,但剪辑有点过于眼花缭乱啦!
7.0-8.0/10 分。2025.04.28,初看,福克斯国版蓝光。时长02:07:47。。。一个极其老套复古的爱情童话故事,却拍得很精彩,连我这样不喜欢看歌舞片的都看下去了。。。特别是歌舞紧紧围绕着剧情前进,不像有些歌舞片经常莫名其妙的就唱起来了。。。这种片子太考验导演的调度功力了。。。对于很多人对剧情的挑剔,我只想说,这是一个童话故事而已,有的人当主角,有的当公主,还有的人必须当反派。。。
绝不吝啬对歌舞片的喜爱!
男主也说了自己要写关于爱的故事,他在歌颂爱的时候本就包含着对自己事业、理想的追求,却用这所谓的爱去剥夺女主的人生,他对女主的执着只让我觉得自私自大自满,更不用说他准备离开时还是用的金钱去羞辱女主,这是什么幼稚又无耻的人物塑造,,,这个故事真是完美符合了男性对女性的幻想,说这种爱是“普天之下最美妙的事”,真是歹毒啊
OST很赞,万万唱歌很好听。
不要这么多旁白,不要这么浓妆艳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