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怎么活,没有标准答案。
可以大开大合,也不排斥碌碌无为,只要不影响活着,我们都可以拥有大哭大笑和感受一切的权利,甚至如影片中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如何处置心爱人的骨灰的权利。
我总习惯把时间安排地满满当当,却无比向往慵慵懒懒无所事事的生活,向往如同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样,一人两点三餐四季,钱够花就行。
告别过去,才是崭新的开始。
男主人公很介意父母亲的不靠谱,认为这是让他不靠谱的根源,他也永远记得父亲喝牛奶的场景并且同样保持这习惯,父亲的非自然去世也一直成为他挥之不去的噩梦。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身上就是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不自觉也不得已,可是如果把它们当做飞在空中的鱼一样,也是人生可以轻松很多,不必负重前行,试试去寻找轻装上阵后的广阔天空。
日本电影的简单却深刻。
不用跌宕的情节高超的技术和深厚的故事,呈现的就是普通人的生活。
影片中平平淡淡的重复日子、郁郁寡欢的生活节奏、朴实无华的人与社会,普通地不能再普通的人们之间的故事,却也能生出情感交融后的温暖,血缘亲情早已不重要,每个人都能从周遭的人中获得温暖慰藉解脱和救赎,最后一幕大家一起为主角父亲送葬的场景,看似简单,却像那一刻的夕阳一样,意韵深远。
很不错的鸡汤电影。
比起欧美的鸡汤电影,日本的鸡汤电影和饮食一样,比较清淡。
喝着也挺舒服。
主要讲述男主出狱后在河边的一个海鲜加工厂工作,碰到一群同样有各种伤痛但依然努力给他人带来幸福的租客,有老公去世的房东,带着儿子卖墓碑的单亲爸爸,有不适应社会每天蹭饭蹭洗澡的农民。
嬉笑怒骂到各自伤痛分享。
最后集中到各自对骨灰的处理以及对生死的理解。
是啊,走出阴霾的方法还是与人分享,且收到温暖的回馈,团结起来力量大。
而之所以是鸡汤呢,就是象牙塔式的场景和漫画式的人物,以及人物性格的塑造,觉得还是和我认知的现实太远。
而不断在现实中挣扎的我们,在周末的下午或晚上喝一口日本进口的清淡鸡汤也是元气满满。
1. 工作吧,别管它有没有意义,哪怕唯一的意义就是让人数着下个月何时到来2. 别怕孤独死,骨灰放在市政厅寄存处… 还挺热闹的3. 种点啥,花也好,蔬菜也好,人家只能喝水,你好歹还有白米饭配咸菜4. 示弱是最大的勇气。
我没有钱,我无能… 当你在大庭广众面前喊出来的时候,已经战胜了无数打肿脸充胖子的人5. 学一门简单的乐器,廉价,消磨时间,各种场合都能用到,普适性强6. 当你觉得自己还是个人物的时候,想想有些人家的狗都比你过得好7. 煮饭仙人一定曾是个废柴
小田回到农村生活,他的邻居是个大叔,种点菜过着极简的生活。
俩人从借浴室开始认识,这种特别特别清贫的生活,其实有时我也在想啊,钱多了根本就花不了,我们在追求什么呢?
在不停的去奋斗什么呢?
想不明白,我还是没有想明白自己的人生后边应该怎么活。
当他砸了他父亲的骨灰的时候,房东没有害怕,是我也不害怕,我在想,我的骨灰怎么处理呢?
大海还是树林?
找个树林种了吧,要简单。
尘归尘、土归土。
人生真的有意义吗?
小田到最后也没有找到。
也许人生的意义就是驻足那些心仪的小幸福里,活在当下就好。
到底要过出怎样的生活,才能够算不枉此生?
人们总是被这样的问题所束缚,苦苦挣扎。
《须臾人生》描绘了边缘人生活与情感的电影,讲述了住在河边一个叫须臾公寓里一群人的故事。
影片中的主角们从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集中到了一个孤立于世的特殊空间,从工作、吃饭、睡觉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关于生死、时间的哲学。
故事的主人公山田,是一个有诈骗罪前科的青年,刑满释放后开启了一段新的生活。
他得到了一份乌贼加工厂的工作,尽管这样的工作枯燥无味。
但前科的存在就像是无形的枷锁,他消极避世,独来独往,即便工厂老板鼓励他,谁都可以重新开始。
他在老板的介绍下住进了须臾公寓,虽然很旧,但租金便宜。
他最喜欢的就是夏天的时候在浴缸里泡个澡,然后喝一杯牛奶,用发下来的薪水买米煮饭,每天都按部就班,生活总算有了些盼头。
一天,一位自来熟的邻居怪大叔打破了他的平静避世,闯入了他的生活,随后他与这所公寓里的其他人也逐渐有了交集,Ta们的故事也慢慢呈现。
提示:本文内容有关影片具体情节透露。
1 黄瓜大叔的极简生活隔壁的怪大叔,比山田还穷,动不动就蹿进他屋里借浴室洗澡、蹭饭吃。
怪大叔的发小,是个面无表情的和尚,最近因办葬礼的人越来越少而收入骤减,整日愁眉苦脸。
在第一次去山田家蹭饭以后,每次大叔出现都会带上自己自制的黄瓜酱料,独特的口感让山田对大叔越来越好奇。
逐渐熟悉之后,山田来到了大叔的小花园,发现他的花园里种的都是黄瓜。
大叔没有工作,身无分文,却告诉山田,这是他想要过的“极简主义”生活。
少年丧父,中年丧子,心里藏着别人看不见的痛苦,脸上却永远笑嘻嘻。
他总能挖掘出生活中细微的快乐:好吃的咸菜,新鲜的水果,接触过泥土、浸润过汗水的蔬菜,只要要上一口,就能感受到幸福。
他也教会山田,走投无路的时候,要大大方方说出自己的困境,主动向身边的人求助,总能找到机会。
2 房东南小姐南小姐是须臾公寓的房东,她有一个女儿,虽然她心事重重,但是却也不缺快乐。
她会给按时交房租的人糖吃,看到孕妇的大肚子想踹一脚,把自行车骑得飞快,遇到熟人就会分享自己刚买的雪糕。
她的丈夫在很多年前去世,她将他的骨灰埋葬在树下,并经常带着女儿前去祭奠。
但她也留下了一根丈夫的骸骨,装在透明的玻璃瓶里,假装丈夫还在身边,能够同她亲昵。
一次祭奠回来的路上,她遇到了一位司机大叔。
司机大叔说他是一位烟花师,他将妻子的骨灰磨成了粉,和火药一起放进烟花容器,做成烟花绽放在夜空。
当听说隔壁已经去世的阿姨,时不时还会出现,她好像忘记了自己的死亡。
山田和怪大叔吓得够呛,南小姐却和墓碑大叔亲切的聊起了这位故人的往事。
南小姐还十分开心热情地说,下次见到她,叫她来我家里坐坐呀!
3 墓碑二人组这对父子每天都一户户敲门热情的推销自己的墓碑,但毫无意外,迎接他们的永远只有唾弃的眼神。
在饥饿难耐时,父亲就会蹲下来假装在吃河豚刺身,假装自己也会坐在高档的餐厅中消费。
一次他们来到了一座后山,后山的女主人花200万日元买了最昂贵的一个墓碑,而这个墓碑还是给她的狗狗用的。
墓碑父子用这笔钱请大家吃寿喜烧,感慨道,山田由于买不起墓地和墓碑而对自己父亲的骨灰难以安置,后山女主人却斥巨资为自己的狗狗买了一个。
4 吊唁是未亡人的自愈仪式山田他那抛弃他的父亲,一个人在家中孤独的去世了,直到发出臭味才被邻居发现。
在怪大叔的鼓励下,他决定将父亲的骨灰认领回来。
但自从把父亲的骨灰领回来之后,山田总觉得骨灰盒在夜里会发光,吓得他心神不宁,难以入眠。
自那之后,似乎还总会发生一些灵异的事件,使得山田不得不处理他父亲的骨灰。
在南小姐的提议下,大家为山田的父亲举办了一场葬礼。
须臾公寓全员出动,在和尚的带领下,用锅碗瓢盆演奏出独特的葬礼乐曲。
山田将父亲的骨灰洒向天空,洒向草地。
一同挥洒的,还有自己迷茫挣扎的前半生,和对死亡的恐惧。
1 既然人终要离去,活着是为了什么?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一个终极问题——既然终究要面临死亡,那么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死亡与无意义,这两个存在主义的永恒议题,时常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尽管生命终有尽头,但生命的过程远比终点更为重要。
在存在主义的视角下,死亡并非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是与我们并行的“现在进行时”。
它促使我们更加珍视每一个当下,勇敢地追求内心的渴望与梦想。
存在主义治疗中,咨询师会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当事人意识到:死亡是“现在进行时”,而不是“未来时”,增进当事人对自我的觉察。
当我们设想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那份对“想要做什么”的渴望会变得异常清晰。
列出自己的遗愿清单,我们会发现,那些真正让我们心动的,往往是那些简单而纯粹的事物——与家人的温馨时光、与朋友的欢声笑语、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这些,或许就是活着的真正意义所在。
2 “搭把手”,或许会好过些剧中邻居怪大叔教山田,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大大方方说出自己的困境,主动向身边的人求助,总能活下去。
这也是他对山田所做的,他在山田得知父亲噩耗后将他拉出,鼓励他去领回骨灰,并每日蹭饭时都对他的父亲保持尊重并鞠躬。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困境。
此时,“搭把手”的温暖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剧中邻居怪大叔对山田的帮助那样,当我们走投无路时,只要勇敢地向身边的人求助,总能找到前行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伸出援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因为,在给予与接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缓解Ta人的困境,更能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连接。
3 重要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如篇头所说,究竟要过出怎样的一生,才算不枉此生。
对于这样一个充满哲学意义的话题,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
有人追求功成名就,有人追求平淡幸福,有人想尽办法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些印记,才能感受到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
但是,反观黄瓜大叔的极简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自给自足的生活,看似平淡无奇,也谈不上有什么贡献,但他却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找到满足与快乐。
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正是他生命意义所在。
同样地,我们也应该学会珍惜每一个当下,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与丰富。
“须臾”,这微小而瞬息的时间刻度,恰如其分地捕捉了生命中那些不易察觉却意义深远的片段。
它不仅是时间的分割,更是情感与体验的凝聚点。
人生的旅途,实则是由无数个须臾拼接而成的连续画面。
在这些片段中,我们经历着与亲人间的温情互动,体验着朋友间复杂而真挚的情感纽带,更在挑战与突破中找到了自我成长的轨迹。
这些瞬间,或许平凡,却构成了我们独特的生活哲学与价值观。
因此,我们应当以一种更为理性和深刻的态度去审视与珍惜这些须臾时光。
不必过分沉迷于对未来的憧憬或是对过去的追忆,而是专注于当下,感受每一刻的真实与美好。
无论是家庭的温馨、友情的陪伴,还是自我挑战的成功与失败,都是生命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最终,我们会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非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我们如何把握每一个须臾,使之变得充实而有价值。
让我们以更加清醒和理智的态度面对生活,用实际行动去诠释生命的真谛与美好。
往期高赞回答:一个人彻底改变自己有多难?
需要多大的勇气?
有哪些心理学小技巧可以运用在生活中?
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承认错误?
从不主动联系是感情冷淡吗?
【安慰记心理小店,安慰记zhào着你!
抱团取暖加入成长群,深度探索开启咨询之旅 】同名公号:安慰记心理回树洞体验免费心理树洞回解梦参与科学地解梦回指南得心理咨询使用指南
据《摩诃僧只律》卷十七记载,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豫”(腊缚),二十“罗豫”为一“须臾”,三十“须臾”为一“昼夜”。
因此,一“刹那”约相当于我们今天时间单位的0.018秒。
“弹指 ”是佛教中时间的一个量词,一刹那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一昼夜为24小时,为480万个“刹那”,或24万个“瞬间”,1.2万个“弹指”,30个“须臾”。
一昼夜有8.64万秒,反推之:一须臾=2880秒,一弹指=7.2秒,一瞬间=0.36秒,一刹那=0.018秒。
所以一须臾为2880秒,即48分钟。
2024.2.24
接受了生活的糟糕和艰难之后,还能挥起手臂大喊:“我没有钱💰。
”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反而前进的步伐变轻松了。
“爸爸离开了,爸爸从此无处不在。
”逝去的人,虽然逝去了,但会对我们活着的人造成很多影响。
他们就是天上的金鱼,让我们无法活下去的时候,看看天空,就觉得番茄和黄瓜是如此美味珍贵。
偶然发现的这部电影,观影体验也很新鲜。
没有以往看日剧时感受到的冗余感和啰嗦,这部电影台词和情绪都简洁精炼。
比如面对隔壁邻居毫无边界感的侵入,我的不适感也和男主一样,忍到第二次终于拒绝。
以往看日剧时总会觉得我自己的有些情绪没有被照顾到,这部就不会。
其次是故事类型,像看到《小森林》一样,只不过不是纯务农生活,还有工厂打工生活。
导演在营造工厂的环境时也给出了一些非常直接的镜头,开膛破肚,和一个个鱿鱼眼睛。
以及父亲死去席子上的蛆虫,这些让人些微厌恶的画面,就会有种不容忽视的,艰苦生活的感觉。
这部严格来说没有让我觉得特别丧,也没有特别治愈,非要贴个标签的话是小清新。
画面也很小清新,调色我很喜欢。
但里面又涉及到对死亡的探讨。
总体来说是不同于英剧丧的轻丧系(。
说起来还觉得男主松山研一和福田知盛很像,都是微笑唇,还有同样的脸型,除了气质不太像。
在哪里搜的时候发现不止我一个人这么感觉。
以及这部把男主拍的非常有魅力!
颓废感和迷茫都超级迷人!
单薄的身体和健康的肤色,🥰。
目前也在补导演的其他电影,看下来感觉是同路人!
我们这种对于死亡和孤独这两个主题极为关注和在意的人,也同样一直在寻找幸福治愈自己。
没事就要打开看看的电影,借着地理优势在电影院看成了。
天地之间,山河壮阔。
一排荒诞的人送一个孤独死去的人最后一程,“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所以这排人身上背着的,都是大事。
松山研一这位演员同志,曾经一度肥壮到让人扼腕,又让人欣慰地瘦回了少年,失足的,闹着别扭的,妈妈不疼爸爸不爱的,但是会因为自己的前科担心自己连体验生命中的小确幸的资格都没有。
他嘴上和脸上都是沉默,却一遍一遍打着爸爸电话通话记录里最后最常拨的那个号码,想知道爸爸是自己不想活了的吗?
是因为不快乐吗?
知道他也是洗完澡出来干了半桶牛奶的男人时有种人群中遇到了老朋友的踏实感,“是我的爸没错了”。
是他给你的一半血里带的,你在那莫名其妙骄傲个啥,咱也不知道。
是因为漂泊孤独的人生里,再次跟某个人确认了一场踏踏实实的链接吗。
室毅这样的自来熟应该是别扭少年的克星吧,横冲直闯打开你的心,我真的羡慕,不怕被人烦吗?
事实证明并不烦人,但是我如果初次敲门面对邻居那样的态度的时候肯定是会退的,不过那样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
他小的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长大了又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在无人的寺庙里把黄瓜和茄子做成小马的形状,是想让孩子一起玩耍吧。
喝醉了以后接连不断的对不起,是他作为爸爸无能为力的道歉吧。
光妹从轻井泽拉大提琴到去富山当房东,也是过了4个年头了,纤瘦脆弱坚韧的样子却一直没变。
我甚至感受得到一个演员,一个人类,的那股劲儿,淡淡的但是稳稳的,通过她小小的身体渗透到每一个角色里,又被每一个角色反哺着,因而成长着。
这次的南女士,为逝去的爱人站在原地,始终思念,始终热恋,带着巨大的丧失平静度日,在思念偶尔袭来并被击倒的时候束手就擒,是今时今日少见的爱了。
孩子的口风琴配河边艺术家温柔的吉他,满眼满屏各种形状的绿色,让人看着都似乎能体会当时当地的湿润炎热,和偶尔有风拂过时的体感。
生命是如此无常又无奈,因为河畔涨了水来了风暴就会让过去的努力一下子归零,所以这每一个须臾的细微的体会才珍贵吧。
虽然生命总是要结束,但从开始到结束的这个过程里,别动脑子,多动手,就能让一切在走过了之后回头看的时候充满意义吧。
广阔的自然里,孤独的庙,庙里孤独的和尚,也会慢慢地因为一个又一个须臾堆在一起,堆得足够多了以后变成灰烬吧,一切都会变成那细细的powder随风飘散,运气好有人宠爱的话还可以坐在大烟花上轰地一声飞上天风光一场。
片尾曲即片中小孩坐在垃圾堆里演奏的曲子真是太好听了,旋律简单得令人发指,却也好听得令人发指,请问小兄弟真的是巴赫吗?
卖弄一个知识点:松山老师工作的场子做的鱿鱼盐辛是非常臭的一个食物,我没吃过鲱鱼罐头但感觉应该程度差不多。
所以他其实工作环境蛮苦的,大家都太淡定了,可能要表达的是人生就是这么臭哄哄,想活着吃好吃的大米饭你就别管臭不臭,哭完了擦擦眼泪该干啥干啥就得了。
一部关于边缘、死亡和幸福的电影,是很传统的日式治愈风,哪怕再潦倒窘迫的人,家里的碗筷依旧考究,房间依旧整洁,拍出来有一种归乡过暑假的感觉,但美也是真美,每个人都那么认真,让人无暇考虑真实与否,只得沉浸在这样一场成人童话中。
蛮喜欢。
这是北影节看的的第一部电影,在落座之前,我对它没有任何概念,仅仅是看过导演之前的一部作品而已。
看完电影后,脑中一直回响着片尾曲的旋律,突然想写点东西,希望可以在敲打键盘时理清心中被打动的模糊感觉,到底是什么。
这是一部关于边缘、死亡和幸福的电影,是很传统的日式治愈风,哪怕再潦倒窘迫的人,家里的碗筷依旧考究,房间依旧整洁,拍出来有一种归乡过暑假的感觉,但美也是真美,每个人都那么认真,让人无暇考虑真实与否,只得沉浸在这样一场成人童话中。
故事并不复杂,节奏也非常平缓。
从监狱出来的山田找了一份乌贼加工厂的工作,工作内容就是刮乌贼、切乌贼,枯燥、无聊,很多人干一阵就走,好在社长善解人意,时时鼓励,生怕他无法适应重返社会的生活。
租住的地方很简陋,社区的入口用纸壳写了四个字:须臾山庄。
进门的房东认真介绍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泡澡的浴缸很小,但蹲下去也能享受片刻轻松。
一切虽然简单,认识的人却各个不简单:邻居怪大叔是个极简主义者,信奉的人生哲学是,只要对着当空大喊“我没有钱”便可以带来好运,男主搬来的第一天就带着毛巾想要蹭浴缸洗澡。
四处推销的墓地的父子俩,一路碰壁,但走在路上时父亲可以用嘴巴准确形容出想吃食物的味道,简直活生生的日本许三观。
女房东清爽干练,带着一个小女孩生活,心事重重,但不缺乐趣,按时交房租的人给糖吃,看到孕妇却想要踹一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他们住在河边,是城市的边缘地带,也是社会的边缘。
但如此边缘的人们,也会在生活中慢慢产生联结,得以抵抗风雨、面对生死。
正如怪大叔的人生理论,一无所有时可以带来好运,那当生活一蹶不振时,每个须臾的幸福都能直抵人心。
电影的节奏虽慢,但呈现的议题像是在柔水中藏着尖锐的锋芒,在人生的平淡中,却要面对种种残酷,在一次次的追问过后,人们默默承受了这一切。
但承受需要时间,时间,是人生的母命题。
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场景,其实都可以归为这几个对立的议题:第一个:生与死死亡是整个故事中每个人都面对的事。
生活难得步入正轨的山田,因为一通电话又陷入颓废中:市政府打来电话,说他父亲死了很久才被发现,让他去领取骨灰。
可山田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他,没有印象,没有联络,却在死后带来了一堆麻烦。
怪大叔虽然看起来嘻嘻哈哈,但其实一直深陷在年少丧父、后来丧子的痛苦中。
女房东的丈夫五年前去世了,采用的树葬,家里仍摆着他的骨灰。
推销墓地的父子,在别人眼中本来就是沾染着死亡的晦气,而没有交代的是,小孩的妈妈哪里去了?
答案无非走了,或者死了。
电影后面出现的烟火师,把自己妻子的骨灰装进炮筒,放了一个大大的烟花。
在他心中,他的妻子曾在天空中跳过最美的一支舞。
作为死的对立面,人生是值得一过的嘛?
这个问题困扰着活下来的人。
山田在查看父亲遗物的时候,发现父亲死前最后打的几通电话,都是生命热线。
他打过去,询问人生的意义,接线员却给他讲了一个漂浮在空中的金鱼的故事。
而这个故事,推销墓地的父亲也在后面讲过。
想必他也有过死去的念头吧。
经历过死亡的人,可以更坦然面对生活吗?
怪大叔享受着食物的每一刻,他说人生是需要靠这些微小的、细碎的幸福陪伴度过的。
但即使如此,在看到怪异的巨大乌贼外星人风筝时,他也会痛苦的奔赴,并请求其将自己也一并带走。
山田一直没和死去的父亲达成和解,也纠结于他是否是自杀的。
因为疾病猝死的人,会面朝大门,因为在死亡来临的那一瞬间,他们赶到憋闷,想要出去。
而选择自杀的人,都会背朝大门,因为这个世界,他们已经没什么好留恋的了。
山田的父亲却都不是,负责父亲遗体的工作人员说了一句,他是在洗完澡喝牛奶的时候死去的。
这也是山田每次洗完澡的习惯。
生和死在这一刻似乎变得没那么重要,人们在生死之间的感念,成为生者与死者永不断掉的联结。
经历过死亡的人,或许无法坦然面对生活的每一个时刻,但带着死亡给予的那一部分活下去,成为了死亡的意义。
第二个:真与假电影中有很多真实的细节,也有很多虚幻的部分。
构成一个人物的真实,需要数不尽的细节。
山田会在米饭蒸好的时刻,深深吸一口气,感受米的香味。
喝一杯水,喉结咕嘟咕嘟的上下翻动。
咀嚼西红柿的时候,饱满的汁水滴到地板。
女房东会奋力骑着自行车,遇到认识的人就分享一根冰棍,并在一通吐槽后心满意足离开。
对于准时交租的山田,会给一块糖。
而山田,会把糖纸折成千纸鹤。
推销墓碑的父亲则是想象着美食的烹饪,一点点沉溺在细节中,让自己感受到真的吃到它一样。
怪大叔在酒后,压抑已久的情绪爆发时,一边吐在柱子上,一边对着柱子道歉。
男孩在废旧的电器旁吹着巴赫。
但就在觉得这些人物越来越真实的时候,总有一些奇特的、假的事物出现在故事的进程里。
山田看见了隔壁去世已久的邻居婆婆。
小男孩没有电话线的电话响起,小女孩的绳子仿佛真的接收到了外星人的信号。
巨大的外星人升起,仿佛并不属于这个世界。
人们靠着假想的事物,支撑、宽慰着真实的生活。
第三个:悲与喜尽管是探寻死亡,但整体的基调并没有太过压抑和沉闷。
但每当故事转向悲伤时,总有一些突然的笑点,让人们可以继续下去。
怪大叔功不可没。
怪大叔的哲学,过来蹭饭时,一边夸赞山田有蒸米饭的天赋,一边不顾阻拦要再多吃一碗。
洗澡也是,人不必准备好,浴室早就准备好了。
三个人在寺庙躲雨,和尚却突然吹起了泡泡,雨停了就去喝酒。
想要丢掉父亲骨灰的山田,在河畔被背后的和尚灵魂注视,逮个正着。
因为卖掉一块高级墓碑而有了收入,父子俩准备偷偷吃寿喜烧时被怪大叔发现,众人纷纷前来加入,让人边笑边馋。
但讽刺的是,卖掉的那块高级墓碑,是主人买给自己家狗狗的。
这种悲喜相融的桥段在电影中还有很多,让故事的悲情不至于落入苦情中,又让人对每一个人物都无法讨厌。
他们喜笑颜开的样子,是对悲伤最大的接纳和宽容。
到最后,当众人给山田的父亲举行葬礼时,伴随着好听的片尾曲,一行人吹着手风琴、笛子、弹着吉他、敲着盆做的鼓,骨灰洒在空气中,死者就这样和世界融为一体。
回到山田一直在追问的问题,值得嘛?
人生真的值得一过嘛?
没有答案,但或许也是说:不重要了。
去找寻值不值得的答案,不重要了。
人生的意义藏在每一个须臾里,在一瞬间是欢笑,是值得,在另一瞬间是失落,是不值得。
没有一个答案适用于漫长的一生,我们在须臾中过活,寻找答案,但没有永恒的答案,而所能做的,是珍惜那些简单的时刻,那些幸福的时刻,放过痛苦,就是放过自己。
人生的褶皱永远没办法完全舒展,但每一个瞬息都让我们更靠近对方。
在电影院看总是会给电影加分,就像或许我也不知道后来在电脑上看到是否会如同现在这么喜欢。
但我觉得总有一些特别的事物会留存下来。
倒不是追求极致的显示效果,而是当时的心情和感受,比如和谁去看、看完有无人分享、是否有人和你一起大笑,我在某些时刻会贪恋躲在人群中大笑的感觉,这让我没有负担,有一种很奇异联结感,专属电影院的连接感。
23_076。隔了很久才看,感想没有我预期中的好。前半的对自己出狱后的认知,对父亲的原谅,和邻居的同处我都能认同,后面对遗骨的死亡的升华(?)我就有点,嗯,该说没必要还是说毫无波澜好呢。当然大家的演技是没问题的
才发现没怎么看过荻上直子。说实话,对日影这种千篇一律的清新打光、生死观的治愈系已经无感甚至腻烦,很有些做作得尴尬的表演。满岛光啃遗骨的那场戏不错,不过最喜欢的还是每场的饭桌戏,都很棒。
今年最后一部看这个,不得不说,太棒了!日本人书写活着的人如何面对死亡,真的永远不会让人失望,一方面将无法避免的孤独与死亡很残忍地暴露在面前,另一方面又尽力编织人与人之间、人与生活之间细小的「絆」,怎么能不泪中带笑地感受到一丝温暖,尤其沟口讲金鱼幽灵那段,完全绷不住了,明明都是在自己的生活里强撑着,还能将微弱的温暖传递给别人,此类细节的闪光点颇多。看到那个章鱼外星人的时候想到了《鳗鱼》,很神奇,主角都是刚出狱的颓废者,背景都是河畔小镇,当然人物和故事肯定不一样,不过底色其实都包含治愈,去世的冈本女士是开理发店的,说不好是不是一种微妙的传承感。另外的意外之喜是配乐パスカルズ,伴着最后河畔撒骨灰的葬礼仪式,像是看到了《原野四十九日》,有被戳到。
越哥打卡……真是又丧又畸的片……
厂长和墓碑二人组挺有意思,别的就那么回事儿,老腔老调看得烦都烦死了。L君是吃小孩儿了吗?一整个年轻20才,明星真可怕😱👀👀
我死后,请将90%的骨灰撒海,但剩下10%你可以自行处置。 #BJIFF2022
很夏天的感觉,温暖的影片,浮躁的却让人有时候看不下去,不是影片的问题,也许,换一个时间,就能打出五星了……
片尾曲,神了!荻上直子,让你好好面对死亡,好好面对身边人的死亡,用生活的对话,让大家正视这个问题!奇奇怪怪厚脸皮的蹭饭大叔,寺庙当着和尚吹着泡泡糖的发小,半年卖给富人一次宠物墓地的爷孙俩(这个真是讽刺至极),无法释怀丈夫得癌死去的房东南女士,还有犯罪前科自觉不配有笑容的男主角!这戏看时不觉得什么,当写评价时这后劲真挺大!富人住山上,穷人住山下,富人为宠物买200万日元的墓地,穷人好不容易才吃了顿寿喜锅!很霓虹的电影,须臾之间,感受幸福!
治愈系,导演借着人物和故事传达——每个人都配得上拥有那些细小的幸福。故事之外,影片里所呈现的季节、自然、村落、人际、餐饮等等,同样让我心水陶醉。
真的好喜欢荻上直子,把日常和琐碎拍得那么有趣,明明很丧很丧却还能让人笑出来,一杯牛奶一碗白米饭都看起来那么美味。本片又可称作“骨灰的N种处理方式”,最喜欢把骨灰磨成粉和烟花一起绽放的方式,好浪漫哦。
日本电影怎么老是这种调调。。。
奇奇怪怪的人和故事,放在日本电影里又再正常不过,正常得不够突出也没有新颖可言,那些浅显的日式和解在十部日影里能找到八部类似的。唯一高光在满岛光身上,一个人捧着一根骨头就能呈现满满情欲。
日式的平和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背景下挺具有一定魅惑,或是过于自信,本片在惯常的疗愈风格里还加上了灵魂假说。看见死去的隔壁婆婆啦,废弃电话响起啦。想加入一点佛道轮回慰藉活着的人,记念死去的人。但是这个没有意义,反倒消解了现实日常的实质感。其实它用镜头表达辛苦劳动换来大米煮饭,心怀虔诚地食用,就已经表达出来了活着的实质感。拍隔壁大叔祈求UFO带走自己,反就使得他们满足于伊壁鸠鲁式的实质生活是一种自欺欺人。从这点来说,本片的日式疗愈是完全玩脱了。
2
在盛夏里谈论生死,人生不过片刻须臾。
“须臾 其实我也不太明白 大概就如今日一般 酝酿出这独特的天色 随即又消散而去”
日本电影总是用力过猛,就不能来两个正常的,导演有恋骨p,得治,开场一看到男配强行要求借浴室就感觉很抽象,能不能不要老拍这种正常人被一堆毫无边界感的奇奇怪怪的cringe人围攻的电影;说的各自都背负秘密,但是想把每个人是如何被过去而影响实在是太难了;导演拍的这些东西一点都不高明,为什么一跟日本文化沾上边就好像很有格调了,啥时候国人导演也能拍一个主角住挂壁房吃拼好饭然后跟邻居相互扶持的片子;突然想到日本人吃的这些东西高碳水,重油重盐,长寿还得靠卡路里限制吧
建议改名《骨灰传奇》。理解不了为什么这么高的分
@2024-05-31 23:22:46
太偏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