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阿SA在其中的表演,个人认为《妄想》和《追踪八月十六》是阿SA足够问鼎影后的片子。
不过她现在已经是啦。
是因为阿SA才耐心看完这部片子.她穿着吊带小背心,瘦削的让人心疼;神经质的手指、紧张无助的眼神,有些象那部张国荣的遗世之作“异度空间”。
梁洛施和余文乐都是配角。
一个人的幻想足以消灭整个星球,我可以做梦当上克林顿,可以想象成为超人,甚至我可以一个吹气让人类消失。
想象太美好了,与此同时也在扼杀神经细胞。
可以进地狱的是你,可以上天堂的也是你。
当然,你我都没有这样的能力,这些都是凭空想象的。
更称之为妄想。
按照本人对惊悚片的可接受比例来说,香港的《妄想》还未达到1%的恐怖。
滴着秒针的速度,把《妄想》看完,素颜的阿SA,比平时看起来憔悴苍老不小。
每一分钟的定格,都可能是一个幻想。
从阿SA失恋,与貌似前男友阿坤的阿豪(余文乐饰)一拍即合。
一连串的镜头:焦急,狂燥,幻听,拍桌子,捆绑阿豪。
然而这一切,并非如此,阿坤并非阿坤,阿豪并非阿豪,所谓的恋情也并非真实,阿SA也并非想象中的阿SA....正如题目《妄想》一样,跟着故事女子的思维走,感觉像被骗了一般,故事情节交代不清,没内容,没思想,惊悚没遇上,倒是有些画面还稍微意思了下惊悚二字。
说白了就是一个神经病女子的妄想结构三维立体图。
这意味着,《妄想》是害人的。
包括自身的妄想,在某次聚餐中,说到诱逼囚犯交待事实的话题。
有一方法似乎灵验:把犯人关在牢狱内,不问,不提,只开一个窗,留一盏灯。
每天三餐供应。
封锁所有的消息,一句话,一个字不给。
让犯人足够多的时间一个人胡思乱想,到最后终于按耐不住:我招。
似乎不无道理,妄想确实能从地狱到天堂,所以我更坚定的认为,只有去做。
任何事情在揣测中,不如去实现。
俗话说得好“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不同于香港的惊悚片,来自导演西蒙·卫斯特的《来电惊魂》又是另一种感受,此片制作成本底,但是片中的豪宅美艳得确实让人咋舌。
在湖中央,屋子内的花园,透明的落地玻璃窗,没有特效,没有血腥,考的就是你的心理恐惧。
片中的女子同是一个妙龄女郎,清纯中带点不张扬的性感。。。。。
片子只是心里虚惊,惊悚算不上,不过相对《妄想》此片更多了一个视觉享受。
如果说《妄想》是惊悚片,那么《来电惊魂》就是一部科幻片。
只怪,俺花了五元钱买的翻版,结局没看上。
只记得那女子的面容,确一个美。
看开头的时候觉得很闷渐渐的看出共鸣与其说是恐怖不如说是直至人心一个因失去恋爱而变的歇斯底里的女人的故事她的伤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了解假如不从恐怖片的角度来看它,还不算差PS:开头的那段关于精神分裂的解说实在多余...
《妄想》:讲述失去爱情的那一年若是有可能,有些事情一定要用所能有的,竭尽全力的能力,来记得它。
因为很多事情我们慢慢地,慢慢地,就会变得不记得。
——安妮宝贝狭小的灰暗房间,面目扭曲的木偶公仔,失去爱情的少女,神秘莫测的剁肉场景,蓦然移动的凳子,一本发黄的日记薄,就这就是由泰国影坛上的最具潜力的新生代导演彭氏兄弟拍摄的电影《妄想》的基本色调。
梁咏娜(蔡卓妍饰)原本与男友阿坤很相爱的在一起同居了十来年。
突然有一天阿坤不辞而别。
梁咏娜一如所有失恋的女人一样开始变得神经质。
开始在日记里无端的写下一些自己妄想出来的事情。
开始恐惧起来周围的人与事,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结识了与男友阿坤长相相似的阿豪(余文乐饰),并把阿豪带回了家,她和他睡觉,她做阿坤喜欢的饭菜,她向他诉说阿坤的爱好与他们共同生活的细节,倾诉自己对阿坤的感情,终于阿豪终由怜生爱,到最后的厌恶,导致梁咏娜再次对男人失去信心,终于目露凶光对阿豪下了毒手……抑或女人都是无可避免的这样。
就像女人无可避免地必须承担感情以及其衍生的美丽和心碎。
我也曾失恋,失掉了最爱的男人。
所以当电影镜头第一次伸向蔡卓妍时,蔡卓妍一次又一次的拨打着提示已为空号的手机号码时,我几乎要尖叫起来,多么熟悉的场景!
那不就是昨天的自己么作为女人的她本能的选择性忘掉了阿坤的不好,留下了甜蜜的共同生活回忆。
而对于现实中已经失去了阿坤的蔡卓妍这将是莫大的痛苦。
为某网站写的影评,中途流产, 从电脑里偶然翻了出来 - -!
等待《妄想》等了一段时日。
看过预告片后更是期待得无以复加。
那个复杂的情节,让我几乎以为是同学以前写过的那个类似《故事从何处开始》的故事。
没有明亮的灯光,没有红粉绯花的妆容,她以素颜见人。
全剧只有一个明媚的笑,其余她以恐惧与惊慌示人。
没有对应的人物关系,只是她的独角戏,等了几近六年,终于等来了她的独角戏,却只有让人心悸的恐慌,不是害怕不惊恐,只是觉得她好可怜。
怎么能这样去爱一个人?
这样的无望,这样的看不到未来看不穿结局。
宁愿去幻想有这么一个人去共他相似,宁愿去幻想自己成为她。
是爱情让人勇敢么?
还是爱情让人懦弱?
看不到她的笑,她不曾展露欢颜。
看不到她开怀,她的心事只记载在日记上。
谁让她住在那么阴暗的屋里,《公主复仇记》里的阿gill,为她的角色所布置的房间,就是怎么不风水怎么来的,以映衬人物阴暗的心理。
这里呢,比阿gill的房间更不具备人间气息。
厨房的窗户只透出腐朽的夕照光,客厅的窗户只会飘进特技很糟糕的黑雾,阳台外,会飘雪,然后飘血。
阿Sa不再是那个住在破旧大厦里都天不怕地不怕的女孩子了(出自《二半三更之困lift》) ,那时候,再荒凉的大厦,再奇怪的人群,她都照旧笑脸相奉,还写着没有结局的小说。
纯粹是靠演技支撑的,因为她没有卖弄相貌,更没有用笑脸搭够。
最喜欢她买鱼找钱那场戏,那样委屈又那样想理直气壮,既害怕又不甘示弱,是那样丝丝入扣那样细致入微,最惊艳的是,她居然还在不经意间展现了楚楚动人的美丽。
著名的“质”饭段落,也许太过猛烈边看得入神,看不出名堂。
只是觉得苦了余文乐。
余文乐从头到尾都只是陪衬。
看见他,总是想起他在《下一站天后》里唱的《司机》。
不知道,我却常会想,大喜居然和阿荣拍拖了呀,那shadow怎么办。
最苦的人,或者说最委屈的人,我想,是梁洛施。
说到尾,女主角是她才对。
只是,她的惊恐表情是带着霸气的,她没有弱质的一面吧,或者有但是我没看到。
最恐怖的一幕出现在片尾,打着梁洛施的大特写,突然眼睛和嘴巴变成了阿Sa的,然后迅速地换回来,无比的诡异,妄想还未完,如日记所说的那样。
她还在变,不曾停止。
也许是音乐帮了这部片子太大的忙,让它的确能在一惊一乍里吓到人;也许剧情是有不足,导演正拍一段真实反拍一段妄想,时间就不知不觉过去了;也许阿Sa苍白面容惊慌表情让我觉得陌生与震惊,让我知道有些东西不再回来了。
但我还是要说,导演还是给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所有都不是。
于是,它成功了,它战胜了观众的思维,那些看不懂的观众,那么很抱歉,我觉得你的理解能力很有限。
是自以为是吧?
没有办法,如果学不会自以为是,也许就会得妄想症了。
阿Sa,这不是文艺片,还是等待着你的下一部作品。
我在等,等岁月的荣光把你打磨成一颗珍珠,在阳光下,或夜色里,闪闪发亮。
等我们在白天偶遇你,在深宵夜会你。
从头到尾,就她一个人的戏了,余文乐纯粹陪衬,秀演技秀到爽!
——估计会让栋笃笑霸王嫉妒死啊!
这是一部彭顺独立导演的电影很多时候单一的元素已不够支撑电影恐怖不够 悬疑不够 爱情不够 那最后就来点同情吧很多时候单薄的内容已不够吸引观众于是 留以遐想的画面 花哨的剪接 硬生生吧一个电影分成几段后面的放到前面 前面的插到中间让观众们在眼花缭乱的同时还得动用一大部分脑细胞给电影排序理出个先来后到在感官与理性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 左右脑同时飞速转动看完后基本上还在整理最后的一点疑惑回忆之前的片段 貌似不经意的小细节对照 然后得出结论很多时候细节与铺垫都是很刻意的 而我们 只是在做一道记忆与逻辑的测验题当你发现主人公莫名其妙地做一件与情节不合可有可无的小事时当一切静谧出现一样道具并停留两三秒并配以诡异的音乐时当那些东西已出现太多次而成为了线索时也许 也预示了下一个篇章的开始现在的大片太商业而小片又太刻意很多时候 导演拍烂片仅仅是为了去完成自己的一部小片自己喜欢的 倾情投入的我相信电影远远不止画面、情节、对白、动作、情感那么简单也许 他们只是借了绚丽的外壳来叙述自己的观点以故事为诱饵 让人们相信自己所带来的深意有多少人能懂呢 有多少人只是沉溺于情节的跌宕有多少人只看到表面的悲欢离合有多少人能了解 不能言说的纠结也许 很多时候 导演也不了解 但却希望更多人去探求 所谓的答案好了回来《妄想》它到底在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又要告诉我们什么 阿仪的无助 的确是让人怜悯但又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彻头彻尾的妄想症患者以及其残酷的方式杀害了阿豪如果说这一切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当初阿坤不见异思迁 如果有人开导她 关心她如果她没有遇到阿豪………………看的出来导演对她并没有苛责从头到尾 着重的是她的不安 她的渺小 她对爱情的执着与失望不知道为什么人还会感动是否那些杀人狂 犯了过错的人更值得我们同情呢我想说善良的人常常将别人的苦难看做自己的过错她杀了人 得了病 是因为我们没有对他们更多的关怀是这样吗我想说 他们本来就是自我隔离 自我孤立的一类人就算没有失恋 谁能保证之后的人生又能一番风顺呢生活赋予每个人苦难 只是有些人乐观而又巧妙地渡过了而另一些人 却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我们衷心地希望每一个人都快乐幸福但却没有办法给予他们享受美好的能力也许 导演只是想告诉我们生活有时候真的无能为力很多问题 也没有答案何必追寻 何必自扰 地球上的一切只是这样发生着有好的 有坏的不是所有好的都有好报 也不是所有坏人都有惩罚如果你一定要将所以事都串成一个圈那 总会如愿的其实可以走好自己的人生 又有余力为他人惋惜我想 已经够了
或许我该把它写成《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影片很好,是我很乐意看的“恐怖片”之一。
想象一下她的生活,住在封闭里,活在枷锁中,仇恨交织着悲哀。
人是很脆弱的动物,何况这是个女人,演过《伊莎贝拉》的小女人。
多少有些神经质,就跟我们的大学生一样。
只是她太爱那个男人了,爱到精神崩溃,恍惚到了另一个世界。
错。
太爱。
阿莎的演技又进步了,恭喜恭喜。
她的电影我几乎都看过,很喜欢这个清新的阿莎。
这个夏天有异性,我愿是她的电影陪伴。
未免太好笑了,偶看的时候简直四大笑连连呐当然在则方面则个电影还四要输给无极很多...配乐也很温情很小白领,每每到了"恐怖桥段"么就又突然换成"恐怖桥段典型派"音乐,实在叫人很想死
唉……三星……是看在彭氏兄弟、阿sa和梁洛施的份上……
同一个导演,和前面的见鬼十法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家族企业哈最烦这种价值观建立在被爱上的女主,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真的很烦东亚国家这种人格真的完蛋了,要不是她自己把自己一圈一圈的包围住,也许还有一线希望。我是说,剧情已经够消化了,结尾再来个反转,不觉得有点太多了?如果从头到尾只有蔡卓妍一个,就是彻彻底底的精神分裂者实录。其实结尾的为什么,我建议多读书、多思考就不至于这样
最后一段的解剖和前面的不知所云,差的有点大啊,但是那个疑云解的还是蛮对胃口的
小时候无意在电视上看的,吓得我记了这么多年,现在再看真的无聊透顶。。。
想看看是什么样子的片子听说好赞
很香港的惊悚~~
导演构思很好,阿SA很努力了,梁洛施点睛,余文乐颜值不错,总体三星半
导片儿的人是太想让观众出乎意料了……
第2遍看了,我还是得说让人印象深刻!关于精神分裂的,值得一看。咋说呢,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一流的演员,垃圾的编剧。一部烂片。
额,用TOUCH看完全片,晕了。。。
一般...而已呀
因为被冠以恐怖片,观看时就一直提心吊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每一分钟都在等待着下一秒可能会出现的恐怖情节,却是在一分分的失望着。除了女主角的神经质和男主角的木讷,似乎再也没什么其他感受。蔡卓妍倒是把角色掌握得很好,余文乐的表演在我看来一向是平淡而不起眼,梁洛施在蔡卓妍的光芒下显得太暗淡。
感觉像一部科教片,“妄想症患者的世界”。
【增补#583(2006年及之前观看)】演的不错啊
结局有点出乎意料
看的昏昏的,出彩的地方只在最后!bella在最后的出场实在是美!
包子脸阿sa演得太好了,影后胚子~
和室友们吃完火锅一起看的时候浑身起鸡皮疙瘩……特别是真相揭露的那一刻 ==||| 余文乐被割喉那里非常之精彩 ==
三星全部给啊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