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鮀·恋

鮀·恋,鱼和它之恋,鮀恋,Love & Swatow

主演:杨婕,吴启垒,朱海彬,张楚芝,林蔚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潮汕话,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12

《鮀·恋》剧照

鮀·恋 剧照 NO.1鮀·恋 剧照 NO.2鮀·恋 剧照 NO.3鮀·恋 剧照 NO.4鮀·恋 剧照 NO.5鮀·恋 剧照 NO.6鮀·恋 剧照 NO.13鮀·恋 剧照 NO.14鮀·恋 剧照 NO.15鮀·恋 剧照 NO.16鮀·恋 剧照 NO.17鮀·恋 剧照 NO.18鮀·恋 剧照 NO.19鮀·恋 剧照 NO.20

《鮀·恋》剧情介绍

鮀·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林奕新(朱海彬 饰)一家在汕头经营一家小杂货店,他和妹妹都在读中学。他在汕头金山中学就读,和同学梁梦洁(卢倩 饰)青梅竹马,互有好感。本来梦洁准备大学考中山大学的,奕新也跟着报了中大。谁料后来梦洁反而去了杭州一所大学,只有奕新上了中大。在大学里,两人仍有书信往来,虽然梦洁也有了男朋友。奕新(吴启垒 饰)被选去演话剧《暗恋桃花源》,和他搭档的是可爱的女生,来自苏州的苏心蕊(杨婕 饰)。日复一日的排练中,心蕊对奕新情愫暗生。然而奕新却对梦洁念念不忘,他无法接受心蕊的爱也有因为心蕊是外省女生的缘故。于是心蕊狠下心来到了汕头,准备了解奕新的成长环境,更好的接近他。奕新和心蕊偶然在汕头重逢,两人回到了广州,正式成了恋人。然而有一天梦洁的突然出现,又扰乱了奕新的世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离家路远胡李镇传说命运之夜前传第一季永不退缩3救赎人性污点封神:画圣归来北斗:一个杀人者的回心转意蝶影惊魂无影灯下废弃公园车手往日情怀绝代偃师之玉女掌门通灵姐妹路易斯·韦恩的激情人生霍林顿大道最强会长黑神教堂我是如何成为超级英雄的逃狱兄弟3鬼精灵5:跳街舞少林寺传奇2粉色樱与大眠王饶恕我们的罪白奶牛之歌人生苦短七月之痒蚀日风暴Lala:让我爱你

《鮀·恋》长篇影评

 1 ) 我们的潮汕大地

其实对于不是潮人来说,这部电影不算是一部好电影,演员技术各方面都不成熟。

但是身为潮汕人的我来说,看这部片纯粹的是在看家乡。

我是在江门看的这部片,还在读大一,第一次如此远离家乡,如此远离那些早已习惯的日常早已听惯的潮汕话。

但在看这部片的时候却像是突然就回了家,看到那些熟悉的街景熟悉的学校。

这不是一部内涵深刻的片,但对于我来说却是一部很特别的片。

我似乎能从里面嗅出潮汕大地对于外乡人的排斥,对于故土的留恋,以及那些似乎几近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

结局里奕新没有追去心蕊的苏州而是留在了汕头,而心蕊却似乎就这么消失了,当然结局不完美但是还是让我有点愤愤不平。

一个为了追求爱情的女孩子不惜来到汕头,却因为一个误会而离去,这似乎在影射着我潮汕大地实在有些排斥外人。

“是不是只有相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女孩才能融入你的家庭?

”,这是心蕊的问题,但也是我的问题。

尽管我希望答案是否定的。

 2 ) 你喜欢的只是初恋的感觉,却误以为是真爱

有很多人看了预告片和mtv后都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片子非常像潮汕版的《那些年》。

不可否认片子很有台湾小清新的风格。

不过话说回来,这部片三年前就开始拍了,那时《那些年》还没出呢。

难道这才是小清新的鼻祖。。!

试映会的版本中,《鮀恋》比《那些年》残酷多了。

《那些年》即使最后两人没有成功,起码回忆总是美好的。

而《鮀恋》试映会版本看完后,我脑海里不停地重复一句话:你喜欢的只是初恋的感觉却误以为是真爱。

让你会不停想到更现实的世界。

片子所讨论的主题其实在生活中很常见。

我想起我一个朋友说起的一件事儿,他初中还是高中喜欢一个女孩子,当然可以说初恋咯。

两人互相写了很多信,后来男的去外地上大学,女的留在本地上大学。

可能是大家后来面对的世界不一样了,见识的东西不一样,导致话题越来越少。

后来我朋友说,最近见到那个女孩子,看到她的谈吐举止,不知道为何觉得那么俗气,那么无聊,甚至有点冲动想删掉她的联系方式。

他一直感叹为何当初还跟对方通了那么多的信。

在片子里,上了大学的林奕新也在努力修复和梦洁那种渐渐缺失的默契。

可是越修复越感觉距离远,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他们价值观世界观变了。

你也许想批判其中某一个人,可是到头来,你会发现其实自己何尝不是这样。

有一些朋友有一些曾经对你很重要的人,当两个人所处在的境遇让两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或者通俗说品味习惯发生了变化。

也许陌生的不是你们之间的关系而是默契,拉开距离的不是地理位置而是心灵的感觉吧。

我甚至会想,你十几岁喜欢的那个人,也许你喜欢的不是那个具体的谁,而是那种懵懂的爱的感觉。

那时候我们第一次意识到爱是什么的时候,而有一个人很符合你对爱的定义,于是你爱上了对方。

可怕的是有一些人像林奕新一样,固守等待初恋的那个人,却在长大后残酷的意识到,那个人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人。

也许青春的残酷就是这样的直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直白的残酷我们才成长了起来。

 3 ) 潮殇

电影最开始黑纸白字打出了一句话:最残酷的青春也会变成最美好的回忆。

好吧,我不知道这句话为什么要放在这里,直接无视。

电影的开场是一个人拿着钢笔在写字,我是在第二遍的时候才看出来那是心蕊的照片,才明白这是以她的视角来讲述一个故事。

很多人都说《鮀恋》很有《那些年》的小清新风,估计剧组也是可以而为之的。

选择演员,服装,校园情节,都是走校园小清新的风格。

总结一下电影里描述高中校园生活的情景:(1)子超(奕新的死党)在楼梯的时候照镜子,扮靓;(2)数学天才应辉的口头禅“你怎么不去死啊”;(3)校园广播播放《被风吹过的夏天》;(4)鬼节进去女厕所,这些情节都是校园生活的典型,可以很容易勾起观众对学生时代的回忆,很容易引起共鸣。

接下来,这种小清新和潮汕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起来,就变成一部潮汕本土小清新电影了,很有意思。

奕新在偷撕照片被主任抓到之后,家长被请了过去,之后出现了第一个奕新和他妈妈对话的镜头。

这是一个经典镜头,噗!!

“奕新打水,新母洗菜”,母子之间的对话基本都是在这个情景下进行的。

不信?

你好好留意一下。

为什么这样,暂时就当做剧组没有想到更好的对话情景吧….另外,奕新因为这件事就变成走读了,可见金中的校规非常严,应辉没穿校裤被扣分会导致走读,晓楠有一个学期被子超害的走读,这些都可以看得出来。

新母(奕新他老妈)说走读这事不能让他老爸知道,否则他老爸会被气死,是真有其事,之后可以陆陆续续看到他老爸的病情一步步恶化的情节。

第二天,奕新出门说:“妈,我这星期学校要排练,这星期就不回家吃饭了。

”是为之下做伏笔,奕新有表演才能。

奕新骑单车经过市场的时候,电影给出了很多市场上的卤鹅、青菜、活鱼、家禽的镜头,这些是典型的潮汕画面。

电影之中还可以融入了其他很多潮汕元素,比如《今日视线》、妹妹没带钥匙坐在门口想吃草粿(不是龟苓膏)、“圣杯”、潮剧,内海湾,小吃,功夫茶,木棉花,牛肉丸。

电影剧情中也是不是表现了一些潮汕特有的现象:“潮汕女孩是招牌”、“七星伴月”(奕新而一个同学有7个姐姐)、“找女朋友不能找外省的,要先看生辰八字”、黑板上的“外省仔”。

正是这些非常真实的,自然而然出现在电影中的潮汕元素、潮汕现象,让观众深深感受到几乎可以称得上“异域风情”的潮汕风情。

接下来,剧情被一点点推进。

在杂货铺的时候,奕新妹妹说梦洁和她弟弟不和,有一个不是亲生的,埋下伏笔。

老妈打电话过来说老爸还没打完点滴,继续埋下伏笔。

有一次,新母坐在正在学习的奕新后面,唠叨说要给医生送钱,不知道要送多少,要问问大伯母。

这里和下面的情节有冲突,因为下面的情节明确说明新爸是家里的老大,需要承担整个家族的生机什么的。

既然新爸是老大了,哪里来的大伯母呢?

(= =)梦洁和奕新的那些交往就不做评论了,年轻过的人都懂的。

很快,情节就跳到了奕新参加了夏令营,取景是在中大,说明这时已经上了大学。

剧组在这时候也不过渡一下,让人在理解接下来的“从珠海搬到广州,一直嗨不起来”超级费力。

另外,奕新说在夏令营里遇到了天才,天才在北京不说那句口头禅,该为说“你好怂啊”,这个地方也令人费解,怎么突然就跳到北京去了呢?

好了,影片过了1/3,真正的女主角——心蕊终于出场了。

女主角出场的方式也和男主角一样,慢慢抬起头….导演就不能给个有点新意的镜头么?

好吧,不吐槽了。

心蕊和奕新通过演话剧相识。

两个人一起看电影,看了《小情人》、《两小无猜》、《怦然心动》、《属于你的我的初恋心》等等,我也是在电影最后的字幕中才知道原来他们两个一起看了这么多电影的。

心蕊慢慢对奕新产生好感,而奕新只是有感而没有动情,一方面是惦记着梦洁,一方面是因为心蕊是外地女孩的缘故吧。

然后剧情又开始边乱便推动。

梦洁和奕新一直通过信件联系,有一次梦洁说到“南生百货要拆了,担心老房子没了记忆也没了”之类的。

她当时不是在杭州么?

怎么又出现在汕头,在化钱纸?

不解。

之后,奕新老爸病得更厉害了,妹妹把奕新叫回来。

母子去拜佛烧香,求老爷保号。

这是另一个典型的潮汕元素,拜神祈平安。

奕新回到家后,遇见一个很久没见的女同学,问奕新有没有和梦洁在一起。

此时梦洁虽然已经有男朋友,但是对有人文关怀的事情却觉得很搞笑,暗示梦洁的心灵有点扭曲,应该是因为家庭环境导致的。

这点心理描述为之下的情节同样做了铺垫。

后来奕新也觉得,“世俗吞噬了我的内心,而她好像孤零零的,一直坚守自我的样子。

”奕新会随着现实而改变,也预示着奕新会做出一些面对现实而妥协的选择,比如回到汕头,当了公务员。

但是梦洁却面对不了现实,苦苦挣扎,一直跨不过那道坎。

实习阶段到了,心蕊找了一份在汕头的教书实习工作,亲自来到汕头感受奕新的成长环境,试图构建一些相同的文化背景。

但她很难融入当地的生活,当地的排外、方言,都让她生活得非常辛苦。

不过,她的这个举动还是打动了奕新。

后来两人真正走在了一起。

只是,好景不长。

实习时候,新母和新爷(奕新他爷爷)有一个对话,新母的计划是把家里的店铺卖了,再借一些钱,给奕新在广州买个房子,付个首期。

但是新爷不同意这么做,他的意思是新母一个人在家太辛苦,在广州买房太贵,还不如让奕新回来汕头。

新母听了,没有反对。

回到广州后,奕新留在广州工作了一段时间(心蕊也陪着他留在广州)。

梦洁过来找到奕新的住处,奕新因为梦洁敲门,临时取消了和心蕊一起吃饭的约定。

此时梦洁已经是一名老师,家庭关系几乎已经破裂。

奕新本想着只照顾梦洁几天,之后给她找个更好地去处,却被心蕊发现他们两个住在一起,说什么也没有用了。

心蕊是那种“感情容不下一点杂质”的人,她为奕新付出了很多,结果却换来一份有杂质的感情。

她受不了了,决然离开。

之后奕新和梦洁有一段很诡异的变化,奕新说:“你变了。

”梦洁说:“这个世界总会让人改变,更没有永恒的事儿。

”整个画面很黑暗,音乐也很玄乎。

此时梦洁对整个世界都有点绝望,她已经不是高中时候单纯的梦洁了,这让奕新无法接受。

梦洁是另外一个因为家庭环境、成长环境改变了人生观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奕新。

奕新回到家中,和老妈说想去苏州发展。

明显就是冲着心蕊去的,就像心蕊当时来到汕头一样。

他老妈极力反对奕新去苏州,这和之前想卖了店铺给奕新在广州买房是完全相反的。

一方面是新母逐渐意识到自己一个人在家非常不容易,不想那么累,一方面是受到了新爷的影响。

让奕新回汕头一开始是谁提出来的?

奕新他爷爷。

奕新他爷爷是个关键人物。

奕新和他爷爷坐在祠堂前一颗大树下,映射这是一段有宗族意味的对话。

新爷语重心长地说,希望奕新能扛起振兴家族的重担,好好工作。

但奕新马上提出想去苏州发展,新爷一听到这个,顿时无话可说。

他一方面希望孙子能留在家乡,带动家乡的发展,一方面又清楚他阻止不了奕新“出门”的想法。

宗族的概念在新爷这一代已经逐渐减弱,到了奕新这一代,也就是我们这一代,想的更多的是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长辈和晚辈所处的时代不同导致的思想观念的差异,与家庭生存压力导致的人生选择的无奈,这两者产生的矛盾才是困扰现在潮汕年轻人最大的问题。

奕新也有想过一走了之,只是在离开家的时候,耳里缭绕的都是家里人的话,思念、亲情,这些不能称为羁绊的羁绊不断地拉扯。

最终,奕新因为爷爷中风生病,回到了家里。

这一回,再也没有出去。

最后还有一些台词,让人看了有点沉重:——“之前一直和人讨论得失,现在觉得,失的本来就不应该拥有。

”——“现在的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考究所谓的答案是什么。

”——“你说我只爱自己,你恨我,甚至恨这个地方。

”奕新翻看高中同学录,晓楠写道“我不会嫁给你们两个的”。

可是后来金中校庆,奕新和晓楠走在金中校道上,捡起落在地上的木棉花,一起回头。

是不是暗示着,两人最后走到了一起,结婚了?

 4 ) 一部让我纠结是否要介绍给身边外地女孩看的片

对于《鮀恋》,很久以前就开始关注了,时间太长,以至于有时会担心是否夭折。

终于庆幸,最近看了试映版,故事是由女主角的寻情开始,她到陌生的城市,寻找有关于他的一切,穿插讲述了两段感情的纠葛。

一句“你是说,只有相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女孩,才能融入你的家庭。

”道出了多少因地域偏见而分手的情侣们的心酸。

这话厉害了,这几天我一直在纠结一个听起来挺无聊的问题。

我是否要介绍给身边的外地女孩子看?

当然哥们作为潮汕男人,秉承父母和潮汕家庭传统,以找潮汕女生为首要目标。

可是,在外读书这么多年,见过不少挺好的外地女孩子,甚至有时会发自内心觉得外省女孩子也有她非常吸引人的地方。

就好比说剧里的心蕊,她坚强、甜美,重要的是她还不是一味的顺从你,偶尔有点小性子。

更要命的是,这个长相甜美思想独立的女生还为你跑到汕头生活,男同胞们懂的啦。

另外按照达尔文进化论,距离越远结合后代越优异,比如混血儿。

(纯属科学理论)ps 哥们以上言论绝对不是说潮汕女生不好,也不鼓吹找哪种女生最好,最多说明两者各有千秋。

说个题外话,咱们大潮汕的团结性和地域自豪感真心没话说,害我在这纠结,怕广大热爱家乡的同胞们误会我吃里爬外。

你说今天这是怎么了?

不就一部片,至于吗?

不得不承认它真的害我纠结了一下。

扯远了就说我自己身边的情况,现在大家出外读书多了,不小心交往到外地的,也越来越正常了。

那现实情况是怎么样呢?

还真跟剧情里面所展现的差不多,你能想到的困难心酸都有了。

我记得我一哥们找的一个外省的,他爸妈死活不给。

他们后来确实是分了,但是我哥们真是太痴情了,现在三十几还单身一人。

而且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交往过外地人的,特别是在外工作的,如果不是父母强烈撮合,他们依旧会找外地人为伴侣。

这一点有待考究。

片子里心蕊来到汕头后,感叹潮汕话让她每天都像生活在遥远的国度。

哥们原先在上海呆过几年,也过过听不懂本地方言的生活。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还真有点感动。

还真的发自内心希望这个苏州姑娘和林奕新有好结果,无奈没看到结局,等看结局!

 5 ) 鱼和它之恋

我终于看了“鱼和它的恋”感触太多简单几笔1.从侧面的角度。

几天前,老妈又向我强调了:不准娶外省的女孩!

而我接着问她,那非潮汕地区的广东人行不?

“也不行,她们听不懂潮汕话,沟通起来很麻烦的” 2.电影台词“在潮汕,宗族亲戚间互相帮衬关心,是一种温暖可是,有时候,也是一种困扰”人情往来,搞好关系,这些潮汕地域文化从小就植入我们的思维,所以潮汕人人际交往处理得好,可同时也让我们的思维缺乏创造性,坚持实用主义!

3.不少潮汕人也有过自己的追求,可是在地域文化背景和家庭生活压力下,还是委身选择了经商、公务员等等人生路途.最残酷的青春也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献给所有勇敢直面平凡的人们/ 鱼和它之恋 不管怎样,感谢鮀恋剧组带给我们的感触

 6 ) 关于鮀恋的一些杂感

这部片子刚出来的时候,我正好在大四的毕业季,找完工作比较清闲的时候。

微博上的金中校友各种@,在广州的大学城有好几个放映点,在潮汕大学生的圈子里炒的还是蛮火的;我比较懒,没有到现场看,自己找了个枪版一个人宿舍看了。

观后还是唏嘘了好一阵,并非电影多么感人催泪,只是让人想起中学的青春和潮汕老家的很多事情;感觉这部电影是拍给我们这一代潮汕学生看的,所以我从不推荐周围打工的同龄同乡或者外地的同学去看,——所谓一蜜顶十黑,除了给这部辛苦拍出来的片子制造更多恶评之外别无它用。

现在7.6的评分还是高了点——7.5以上就是佳片的水准了,7.0左右的评分应该是既能照顾主创心情又不致误导不明真相群众的分数。

本来我是没有写影评的习惯的,但是这部片子的设定真的和自己太有缘了,好像不写点什么就对不起这份缘分的感觉:首先我高中是在金中读的,大学在中大,毕业后第一份工又在苏州,电影里的很多取景都曾经印过我的足迹。

看这种电影,虽然技术上有欠缺但是主观上很有诚意,就我个人而言,很难没有代入感。

我对金中的感情比较寡淡,毕业后一直没有回去看过;这部电影还是勾起我很多对中学生活的回忆。

男主角很像我的一些同学:学习很好的乖乖仔,在同学中人缘很好,在社团或学生会混的开,有一些女同学暗恋的那种。

猥琐的男二号有时会爆两句经典的潮汕话对白,让人莞尔,不知道为什么使我想起金中的元旦晚会:整个学年大家最high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一些很有意思的情景剧,带有早期中文互联网的无厘头因子,让人惊异这帮学霸居然也有创造力勃发的时候。

作为观众我比较喜欢电影的前半段,有点潮汕人自己的青春电影的意思,后面渐渐有点虎头蛇尾,好像有点主题先行的羁绊。

男主在剧中的表现不太讨喜,承受太重,前行自然艰难。

这方面我还是有同情的;因为在金中读书的基本就是潮汕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远的不说,中表亲戚的小孩都是看着你成长的,背后很多眼睛盯着你,所以要规行矩步,不能随便出轨。

所以大家压力还是蛮大的,哪次模拟考的分数跌的太厉害就像天塌下来一样。

记得当年高考数学比较难,考完去饭堂吃饭发现满屋子的学生家长哭成一团,好像到了追悼会现场一样。

扯远了。。。

说回这部电影。

有段时间我常意淫,如果我来拍这部电影,会把他拍成什么样子:首先要像侯孝贤一样不厌其烦地用长镜头,让人物在金中古树葱郁的校园里或者汕头老市区富于沧桑感的老巷子里自由活动;对白用很地道的潮汕话,男主生硬的普通话对白尽量减少,总之前半段要有侯氏的乡土气息;后面的恩怨情仇要师法杨德昌,表现世道的灰暗和艰辛,苏州女生设定得更加温婉执着,发小女则在堕落中蜕变得奔放而勇敢,这样一来男主虽然还是温吞水一样boring,但是起码的戏剧张力应该有保障了;另外,大妖都的城中村这样后现代的活背景不涉及真是太可惜了,所以可以把康乐园的背景换成神魔乱舞的康乐村——没有岩井俊二的功力,整部片子都是这么干净的色调会显得我们像没走出过校园的书呆子一样。

(MD中花总的毒太深了)毕竟是半年前看的片子,现在来写观感有些隔膜了;脑子里残留的只是人民广场的渡口,金中门口那条阳光灿烂的坡道,康乐园里面的红墙绿树……也不知道哪些是电影里面的,哪些是自己杜撰的;虽然前面说了很多刻薄的话,还是要感谢电影的剧组,为我们这个特定的人群呈献一部深度定制的青春电影,让我们在谋生余暇可以感概下我们的青春——虽然大多时候不像电影里的那么诗意和优雅。

 7 ) 上映十年再看的电影

看了前三十分钟觉得还是打四星吧,看到后三十分钟略显抓马的剧情还是打三星好了。

十年前这片子上映的时候还在读小学,今日视线上看到了这片,后来读了金中上了大学,想起来还有这片,看一看以此回忆一下高中的岁月。

高中我们一般也不会穿礼服上课,不过的确比较好看。

片中赋予主角的悲剧色彩以唤起观众同理心,这是正常的,但用的是整个潮汕大环境的影响,我担心这会造成文化误读,问题虽然存在,但没有上升到这个层面,有时候我想,刺痛我的可能不是具有攻击性的概括,而是某些被点破的现实。

导演确实是非常有想法,有些安排有炫技之嫌,但无可厚非,但整体影片的节奏并没有把握得很好,呈现先松后紧,看起来比较奇怪。

剧本写作显得有些仓促,有点为了拍片而赶路的样子,本身有些bugs,但还是过去了,主要是结尾关乎大走向的抓马剧情实在是难以忍受(为此必须要降一星)。

台词的写作尴尬得很成问题。

演员的表演其实才是全片的最大问题,让许多没有什么说服力的剧情显得更没有说服力,念白时也经常有棒读感。

但影片的整体看下来,大概还是够格的。

零片酬的情况下,可以想象到拍片是多么困难了。

必须要进行鼓励。

整个故事的脉络,以奕新展开,主题我还是喜欢,这种情感逐渐成熟的过程,故事驱动的几次情节本来也还好,但也有刚才说过几次的抓马,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怀念那一段还不够成熟的岁月。

电影其实还是显得小清新的,这也是区别于现在新出的潮语电影的重要表现。

上映十年了,真想知道当初那些演员和幕后工作者们现在怎么样了。

 8 ) 从前初识这世间

很多事情跟情绪在不知不觉间就忘了,被这部片子重新唤醒了。

很多很多,明明不过十年,有时候恍惚间觉得似是已经隔了一世那般遥远,平时刻意去想怎么也想不出,毫无头绪的人和事与情,都慢慢从记忆的心湖中重新浮起,泛起涟漪。

原来我已经走了这么远。

原来我是如此惦念着那时候。

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不止一次地有过这个疑问,但一直没法找到答案。

于是我找了一个不算答案的答案,我想去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经历更多的人与事。

有一段时间,我的豆瓣签名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遇所未遇,得所未得”。

我想,等经历足够多了,或许我自然能得到那个答案。

这是从属于我想法中“未来”的一侧,这部片子唤醒的,是属于被忽略的,想法中“从前”的一侧。

或许我该把目光往回看。

或许答案并不在未来。

不在遥远的空间,渺远的时间。

而在于近在咫尺却又总是视而不见的“过去”。

或许我不该求诸于外,而该求诸于内。

我喜欢读经典的旧书,听经典的旧歌,看经典的旧片。

我知道,这部片子对许多人来说远远不足与那些经典片子相比,但它对我的意义却是如此的不同。

如此得拨动心弦。

如此得唤起那些苦涩而又不舍的情绪。

就像一杯青涩的青梅酒。

博尔赫斯曾经评价《红楼梦》是一本关于时间的书。

那么,这部《鮀·恋》于我而言,就是一部关于时间的电影。

庚子年润四月初十五点五十三分无名无姓同日八点三十九分第一次修改

 9 ) 如果要跟现实妥协, 请一定要记住当初的梦想,,,

对我一个在潮州生活了19年, 在汕头生活了7年, 最后离开了的人来说, 这部影片看完半个小时后, 泪流满面, 不知不觉地开始对号入座. 影片是在深夜一点钟看的, 其实挺喜欢高中时期那些故事的, 可能是因为高中时期大家就是在这样懵懵懂懂中度过, 不用去想所谓的选择, 不用去想自己的责任. 至于选择什么大学, 确实有时候选择的并不是当初想选的, 你告诉了可能因为你的选择而选择的人, 结果又没去那家学校, 对方又去了那个学校, 这是上天开的多么大的玩笑. 现实并没有那么多李大仁和程又青. 这就注定了以后无法走到一起 到了大学, 感觉人生才是真的开始, 这时候接触的人, 遇到的事, 形成的观念, 才是构成整个完整的人的基础, 如果两个人大学都没有在一起四年, 那么, "我越来越不懂你"这句话, 是真的. 我觉得这段之前是跟潮汕的习俗什么的没有关系, 摆在任何背景下都可以理解.到了奕新开始喜欢心蕊, 但是却说因为背景的原因走不到一起的时候, 我觉得这是男生视野和勇气的问题. 以前经常听到男同学说, 快毕业的时候压力好大, 家里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大学生, 许多亲戚都供着读大学, 不可能不去回报的, 的确需要回报. 但是回报的方法不一定要一直在家里陪着他们, 或者可以跟他们许诺一年之后接他们出来, 或者一年之后回来, 反正可以哄着, 如果对自己足够自信, 是可以给予他们富足的生活和关怀的.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未来这么的自信.李先生曾经过大概是这个意思的话, 如果想要成就多少, 就要经受多少的痛楚. 如果能够跨过这个坎, 才是真正的赢者. 许多人都没有勇气去反抗家里人的意见而选择牺牲自己的选择. 我的身边太多太多了, 有时候觉得很唏嘘.最后我只想说, 不管最后选择是什么, 忠于自己的选择, 好好地疼爱身边的人, 过好每一天, 即使心中的梦想可以不说出口, 但是绝对不能够被现实侵蚀, 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 无论是多少岁, 无论身在何地, 我们还是要记得梦想是什么, 并且有实现它的勇气, 无论是喜欢的人, 喜欢的事业, 喜欢的地方,,,如果说最后我们都要直面平凡, 是因为心中已经失去了激情. 但我也不同意说奕新当居委会工作就是平凡了, 如果你是金子, 无论是哪个岗位, 都可以做出不一样的事情, 例如在居委会可以进行一些健康教育讲堂, 文化传承活动, 改善观念等等, 一部影片的成功不在于它的画面有多精美, 演员有多精湛, 而是能不能唤醒一代人心中想要呐喊出来的事情, 并且使这代人有勇气去改变它, 从这个角度上说, 我希望这部影片是成功的..........

 10 ) 也许失去的东西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字幕升起——献给所有勇敢面对平凡的人。

片头造势说:这片子看哭的多是大老爷们。

的确,潮汕的传统,核心是深深的家庭观念,内外有别,这是一种固守,是一种文化束缚。

肩上的责任太重,长大之后,自己当初的梦想便渐渐越排越后,直到再也找不到了。

影片的基调是沉重,但反映的是一种真实,存在即合理。

《鮀·恋》短评

不闷,也想不到什么豆瓣缩写,叙事也没什么毛病,挺好的。

4分钟前
  • 寒堂
  • 推荐

最喜欢被村民追车那段,我果然还是个只能看到表面运动的肤浅观众( ´◡‿ゝ◡`)9.25 不断想到姑娘给路边遇到的女人摄影,直到女人不耐烦的回身查看女孩才按下快门,她要的不是面孔而是情绪

9分钟前
  • 藏青橘络
  • 推荐

第四部,没让我冲起来

13分钟前
  • 不万能的喜剧
  • 推荐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17分钟前
  • inasussi
  • 推荐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19分钟前
  • Thébaïde
  • 还行

太多固定长镜头了,能懂导演为什么这么拍,但是完全有不像学生作业手法的更优解……

23分钟前
  • 修勾(给摸版)
  • 还行

摄影很美...但是...

28分钟前
  • 野宾
  • 还行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30分钟前
  • Badfella
  • 还行

电影是好的,但不能在蹦完迪的第二天看。

33分钟前
  • ninamonroe
  • 还行

车子来到海边停下,我在想,你最好不是来撒骨灰的

36分钟前
  • mojoEl
  • 还行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37分钟前
  • 口袋里的
  • 推荐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

38分钟前
  • 致宁
  • 力荐

沿着老塔的脚步走来,往凯鲁亚克的方向走去。

43分钟前
  • Verney
  • 推荐

镜头语言讲得很好氛围感也很不错,是个独特的公路电影,但是有点压抑了

44分钟前
  • 别管那么多
  • 还行

北影节 保利天安门风光不算优美,女主不算惊艳,节奏不算紧张很舒缓的一部行走电影,表意引而不发,再拍出两个小时也很容易。

47分钟前
  • 热爱电影的人
  • 还行

BJIFF2024 No.3柯达胶卷拍摄,好冷酷的影像,是否太过沉闷?风格想起《寒枝雀静》,后者都更富有生机些

49分钟前
  • 蝴蝶谷里的懒虫
  • 较差

慢节奏

54分钟前
  • 参宿七
  • 推荐

摄影机运动和色调感觉就像是在看基氏,摄影太棒了,时不时响起的惊悚配乐很creep。hooker,街边卖书的老大爷,义无反顾追女孩的少年,气象站的中年女人,冲动离家的女孩,沉默的父亲,好像全片没有一个人笑过呀

57分钟前
  • 虚空巴拉
  • 推荐

2024BJIFF 不失为一种末日

59分钟前
  • 一颗苹果
  • 推荐

#BJIFF2024 auratic; 并存着近景眩晕(细部、微粒)与远景眩晕(气氛、涌动)

1小时前
  • s.o.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