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的第二天,我和一个自己也写写小剧本拍小电影的朋友聊起这部片子,我说看完之后我不知该作何感想。
一向而言,一部电影看完后,它的主旨总会凸显出来,引起人们的共鸣、理解或者思考。
但是这部片子看完,我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想些什么,但此后的两天却又一直在想着它。
电影的叙事从开始就很冷静,一场婚礼被描画得遥远而又不真实的感觉。
不似常见的甜蜜,却有些仓促和焦躁在里面。
同时也传达了女主角和母亲之间不是很太平的关系。
接着就到了医院,一个场景下我们得知了两件事,女主角想怀孩子但因为年龄大很困难,她自己是收养的,而她并不喜欢这点。
当时给了苍老虚弱的母亲一个非常清晰的镜头,她说亲生领养的都是一样的。
我以为这是一个伏笔,似乎片子是要去探讨血缘亲情和抚养亲情的问题。
接着女主角的丈夫离开了她,同时她遇到了另一个男人,马不停蹄地,她亲生的母亲用风风火火的行事方式出现在她面前。
积极热情,与她的疲惫和刻板完全不想像的一个女人。
她、她亲生母亲、她新认识的男朋友、她母亲的谎言、前夫的再次出现、新男友的炽热感情和敏感,一下子就在影片中段全都交叉出现了。
我开始疑惑,是要谈血浓于水,还是要谈真爱、心有灵犀?
接着影片却又开始强调之前的另一条线——怀孕。
女主角怀上了前夫的孩子。
这时候母亲是陪她前往和两个男人之间的谈话的,而两个男人也都最终出现在了医院陪她检查。
接着很不可思议地,女主角和前夫在大街上有了很意外很迫切的亲热,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一边想着难道怀孕真的促进性的欲望,一边困惑既然一起去医院,为何她不是和新的男友一起离开。
总之,女主角此刻做错了事,悔恨却又不得不诚实面对。
在她向新男友坦诚时,却又态度强硬,最后两人不欢而散。
接着亲生母亲的另一个谎言被拆散,她拒绝见他。
和弟弟更加亲近起来。
这时来了一段在我看来对影片开始养母线索的回顾。
她与亲生母亲吵架时感情激烈地(影片中唯一一次感情激烈)告诉她自己的养母如何含辛茹苦;她与弟弟关于领养的对话中弟弟讲了自己对“不是被领养的”如何看待。
然后又回到了孩子,她怀孕失败,在弟弟的启发下决定让亲生母亲付钱做人工受精,并坚持反对她母亲提出的领养中国女孩(不明白为了影片开头和这里总体中国)的想法。
在受孕前,突然又插入了一段关于对宗教的信仰的问题。
经过了这些事,女主角之前对主的信赖发生了动摇。
这时其母对她进行了劝解,她得到宽慰,唱起了听起来颇为神圣的祈祷歌。
影片最后是一个模糊的时间分割。
先是她找到新男友,与他进行了和解。
接着便是他们的家庭生活,然后她替开他照看一个孩子,显然是他们的新孩子。
这时镜头移过去,是光影下一个中国女孩的身影。
她带着小女孩爬上楼梯,在楼梯顶上将她抱起来,与她长长地凝视着,影片也随即结束。
这时我想到了影片开始她与养母争执时说,“我想要自己的孩子。
因为我小时候看到过你和弟弟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神,我知道那是不一样的。
”在我看来,这是对亲情主题的又一次回顾。
有这么多的线索,每条线索都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却又没有停留在某一个上不断地强调。
所以在我看完它之后,很久不知道该想些什么。
然而两天过去后,我慢慢开始有了一点感悟。
正如我的朋友所说,这类电影应该更像是经历型的电影。
它不是很“戏剧化”,但它更像是生活。
我认为确实如此。
影片的主角是一个有了40年生活经验的女人,她有着不太寻常的身世,长在信仰很强烈的犹太家庭,在40岁才遇到一个将自己看得一清二楚的男人。
但在她做任何一件事时,她的身后是40年的生活经历,在那岁月中积累的对人对事的有倾向的态度和看法,对每个人的感情也不可能那么地纯粹。
所以她很冷静,她也做了些奇怪的事,她还很执拗,即使在和新男友谈感情的时候,都那么冷静地用两个人之间都有可能背叛对方的可能性来说。
而不是像年轻人的爱情电影一般,说你就是最对的那个人,我对你就是充满激情的爱。
他们的爱情已经变得温和,是两个成年人之间的交流。
而她也并没有很主旋律地忏悔自己曾经多么错误地认为养母对待两个子女的感情不一样,或者充满感情地去谅解自己亲生母亲对自己的抛弃。
她没有像很多电影一样,在事件之后做出了很巨大的改变(除却领养中国女孩的部分),因为她已经活了大半辈子,而这只是她生命中的一个章节罢了。
所以有人会觉得电影很闷,我想则是真实的普通人的生活确实是没有那么多的戏剧性吧。
难得的闷片佳作。
先抑后扬,前半程徐徐前行,可以上厕所,削水果,后半段纠结跌宕,笑里藏刀,但刀不出鞘。
人工受孕前的祈祷一桥段,Helen Hunt的圣歌响起时,居然眼眶微泛红,杏眼含老泪,心中暗挑大拇哥。
另外,这样的本子要是在中国,包括港台,怎么会不拍成电视剧,怎么会拍成电影?
生活很残忍,可是Helen Hunt却用如此温馨的语言缓缓道来。
很感动,那种敲击入心的感动。
很喜欢电影里面全素颜的Helen Hunt,就像她的电影一样。
虽然生活的残忍全部写在她那张沧桑的脸上,但是她的一个微笑却还是能让人感觉那么的温馨。
曾经有个人和我说这个女人真美,而那时的我还不懂得欣赏这个如此动人的女子。
喜欢这样的电影,喜欢电影里面的这个女人,喜欢这种不卑不亢的叙述方式。
女猪小心!
被雷公劈啊呀叫你老母跪低求你。
一如海报所示。
如此大逆不道。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有错都是儿女的错!
但是如果你39年来亲生父母从不露面。
你活在寄养家庭。
衣食无忧。
但内心唯一最大的愿望是生育亲生的孩子。
感受血浓于水,亲密无间,温情脉脉的亲子关系。
这种伤害不是有个陌生女人在39年后突然找到你。
自称是你妈妈。
可喜可贺。
团圆大拥抱。
原谅是上帝才做的事。
如果你的父母不爱你,你还能相信这个世界还会有谁愿意无条件地爱你。
如果你被抛弃了39年,你还能承受得住给这个人再一次抛弃你的机会吗?
冷漠是最有效的防御机制。
接受现实,宽容过去。
珍惜未来。
是我们人生要学最大的课题吧。
btw。
这电影又拿犹太人和中国人开刷。
辞职后最大的好处,是周一早上可以躺床上看电影,看情节缓慢的电影,然后仔细回味点什么。
<她找我>,我理解这里的“她”首先是女主的妈妈,其次是女主自己,甚至还包括最后出现的那个亚洲面孔的女儿,看似主动的选择背后又有谁敢说不是冥冥之中她找到你了呢?
幼时为生母所抛弃,总觉得与养母之间较之其亲生儿子有隔阂,拒绝领养,坚持要在39岁高龄生养自己的孩子,结果压力之下老公提出离婚,到此为止,女主过的日子可以说是死气沉沉甚至有些窝囊。
然而生活总有峰回路转之时,于绝望处见光芒。
先是已为名主持的生母找上门且竭力讨好,接着与学生家长约会并相爱,此男较之其前夫,伟岸俊朗不止一点啊。
可是人生实难,哪有几天舒心日子可过,很快女主发现自己意外怀上与前夫的孩子,因为荷尔蒙关系与前夫做爱未遂,被现任男友发现,遭痛骂后分手,欲找生母倾诉,却得知当年被遗弃的实情乃是生母视之为累赘,想要追求自己的生活,伤心愤怒之余,拒绝再与生母说话。
不过无论我们怎样被伤害被摧残,抑或是将伤痛加诸于他人,只要没有倒下垮掉,最终都会和自己,和他人,和生活和解。
女主在生母的帮助下做人工受精却失败,前去找男主求复合,坦诚的说出心中真实想法,那是人生的无奈却也真诚地令人动容。
我记得她说:“我如果还像那样伤害了你,你还是会离开我对吗?
可我还是会伤害你,但不是那样的方式,是其他的方面,我不会故意那么做,但是有时也会故意的。
而你,也会伤害我并且改变我,甚至在做出承诺之后依然可能离我而去,对吗?
”男主的回答是:“或许是的。
”然后他们一起生活了,领养了一个亚洲女孩。
的确,我们都想要做一个好人,善良,真诚,努力去争取健康明亮的事物,这其中包括美满的爱情,婚姻,孩子和事业。
然而面对生活的真实和残酷,又总会陷入别人或自己造成的困境中无法自拔甚至于是崩溃的边缘。
当你如那则寓言中的孩子一般,站在人生的阶梯上,纵身一跃却重重摔落在地时,不管是嚎啕大哭还是坚强地忍住爬起,那撕心裂肺的疼痛都值得被铭记,于是我们就这样在真实的痛感中领略了生活本来的面目:努力向上,但会跌倒,伤痛无可避免却也没那么可怕,在遭遇到每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之后,生命中由勇气组成的抗体一点点堆积起来,足以抵御一波又一波不明真相的来袭,这不值得我们多么骄傲也无需颓丧,生活,仅此而已。
我习惯看一部片子之前总是看看别人的评论,每次都是随便选排名前几名的片子看。
这次写是因为这部电影大家都说不喜欢,也只有很少的意见。
想想,我觉得我的看法不一样,所以写下来。
其实我还是满喜欢这部片子的,节奏不紧不慢,也没什么什么特别低潮高潮,像读一个不太有激情的故事,或者是了解一个不太有性格的人。
看到别人写说,不知道表达什么。
其实,helen想说的是,这个世界不是只充满着奇迹或者美丽,刺激或者悲伤。
更多的是惊喜交叉着生活,悲伤贯穿着人生。
女主人公helen从小被收养,性格理所当然的敏感,比如她渴望做母亲来弥补儿时缺乏的安全感,却坚持不收养孩子,因为她觉得养母注视她和她养母亲生的弟弟时的眼光不同。
但却默默忍耐了很多,比如她对婚姻的无能为力。
活到中年的40岁,她还是悲观却忍受着生活的给予。
直到母亲离世婚姻破碎,她遇上了一个她称之为最了解她的男人colin。
2个人因为相似的原因(婚姻破裂)走到一起,也因为彼此的性格可以互补。
因为helen可以忍耐colin的暴躁和极端,而colin也能弥补helen的敏感和帮助她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
就当故事理所当然发展下去,当2个人第一次约会后躺在colin的床上,中间睡着2个小孩儿,小女儿ruby送给helen那个有趣的青蛙,helen给了小女儿ruby一颗薄荷糖。
阳光洒满整个画面,我以为故事会有个happy ending。
可是峰回路转,helen怀孕了,可是却是前夫的孩子。
于是出现了大家认为滑稽的一幕,2个男人陪着她去做产检。
因为荷尔蒙的关系又或者这个孩子是前夫的,helen没能控制住自己和前夫接吻了。
但是在激情过后,她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跑去和colin认罪,乞求原谅。
colin无法克制的暴怒,2个人的关系破裂。
也正是因为他的暴怒,才将这么多年压抑在心底对自己前妻抛夫弃子的愤怒发泄了出来。
以为2个人就此破裂,helen可以回到前夫身边,安心待产。
可是又峰回路转。
她流产了。
流产之后的helen意识到没有任何意义和前夫在一起。
而她的心情也因为失去孩子而非常低落。
她听取弟弟的意见,要求生母付钱作为当年丢弃她的弥补,让她做昂贵的人工受孕。
直到手术前,和生母的争吵,才让她这么多年压抑在心底对世界,对亲情,对爱情的不安全感和怀疑压抑出来。
她的这40年,为了生活而生活,因为要安全感和养母吵架,因为要安全感而结婚,因为要小孩而做爱。
她从来没有真实的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如同因为想得到上帝的爱而祷告却从来没有内心相信过。
这里,helen和colin都因为这些而更加了解自己。
helen接受了弟弟的建议,领养了自己的孩子,因为她意识到她不再害怕面对自己残缺的童年,也意识到领养的孩子其实是不幸中的万幸。
colin也意识到了生活没有那么多完美,说过的诺言也可能会破碎。
他学着从伤害中走出来,忍耐着一些瑕疵。
2个人最终走在了一起。
故事的结局是那个Jewish的故事。
父亲为了训练孩子的勇气,告诉儿子,从高的台阶往下跳。
儿子很害怕。
父亲说,请相信我不用害怕我会接受着。
儿子第一次跳下来了父亲果然接住了他。
第二次的时候,父亲没有接住他,孩子受伤了哭的很伤心。
我们在生命最初相信一切美好,我们有时幸运,得到了这些美好。
可是有时,我们运气不好,受伤了。
可是这就是生活,好的好,不好的不好。
重要的是,我们懂得自己,懂得爱人,才能懂得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
电影里还有个重要的人物,原谅我没有详细写她,就是helen的生母。
非常有喜感很懂得生活的老太太。
她懂得自私,懂得放弃,懂得撒谎,也懂得承认,她会做人就在于她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生活。
当然我并不是推崇她,但是存在即合理,她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奇迹和美好,我们还有生活。
P.S. darcy大叔没有让我失望,这真是一部好电影^^
她从小被收养,性格理所当然的敏感。
她渴望做母亲来弥补儿时缺乏的安全感。
她可以忍耐他暴躁和极端,而他也能弥补她的敏感和帮助她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
她这么多年压抑在心底对世界,对亲情,对爱情的不安全感和怀疑。
我们在生命最初相信一切美好,我们有时幸运,得到了这些美好。
可是有时,我们运气不好,受伤了。
这就是生活,好的好,不好的不好。
人,只愿意看到自己想看的世界,只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上帝。
你爱你的生活远胜过爱我。
人永远都不会获得安宁,除非能够坦然宽容背叛。
女猪小心!
被雷公劈啊呀叫你老母跪低求你。
一如海报所示。
如此大逆不道。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有错都是儿女的错!
但是如果你39年来亲生父母从不露面。
你活在寄养家庭。
衣食无忧。
但内心唯一最大的愿望是生育亲生的孩子。
感受血浓于水,亲密无间,温情脉脉的亲子关系。
这种伤害不是有个陌生女人在39年后突然找到你。
自称是你妈妈。
可喜可贺。
团圆大拥抱。
原谅是上帝才做的事。
如果你的父母不爱你,你还能相信这个世界还会有谁愿意无条件地爱你。
如果你被抛弃了39年,你还能承受得住给这个人再一次抛弃你的机会吗?
冷漠是最有效的防御机制。
接受现实,宽容过去。
珍惜未来。
是我们人生要学最大的课题吧。
btw。
这电影又拿犹太人和中国人开刷。
贯穿电影的主线具象上说是家庭,抽象来讲则是背叛(就导演亨特自己看来)。
我得说电影中几个主要角色都是性格机具代表性的。
很自然的推动剧中矛盾的发展。
从女主April说起,她是一个典型的小学中年女教师,非常喜欢孩子,为人正直,规矩,从不偷情,看待原则性问题很严肃。
而她在本片中的特殊身份是从小被抛弃寄养家庭长大的孤儿。
这和她很想自己亲自生养而非领养一个孩子这一矛盾助推因素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
女主的母亲Bernice,向往物质名利光鲜的世界,有着丰富的阅历但爱风流。
作为一位职业上风生水起的当地脱口秀节目女主播,她想把一些心思放在自己的家庭上(尽管她的家庭只有她自己和被她抛弃的女儿)。
女主的离异丈夫Ben。
同样是一名小学教师,但是因为年龄较小,很明显看出一种大男孩的不成熟。
对于一个极其渴望当一位称职母亲的女人来说,这样的男人显然是失误的选择。
(突然想起已经离婚的文‘马组合)他被April端庄稳重时而性感的人格魅力吸引,但是两人心向往的根本是不同方向,甚至恐怕Ben还没有考虑清楚家庭到底意味着什么。
他只是对一切很好奇就像他第一次看到April肚子里的胎儿雏形在胎检显示器上出现的会动的图像时表现出的新奇感。
(待更新)
女猪小心!
被雷公劈啊呀叫你老母跪低求你。
一如海报所示。
如此大逆不道。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有错都是儿女的错!
但是如果你39年来亲生父母从不露面。
你活在寄养家庭。
衣食无忧。
但内心唯一最大的愿望是生育亲生的孩子。
感受血浓于水,亲密无间,温情脉脉的亲子关系。
这种伤害不是有个陌生女人在39年后突然找到你。
自称是你妈妈。
可喜可贺。
团圆大拥抱。
原谅是上帝才做的事。
如果你的父母不爱你,你还能相信这个世界还会有谁愿意无条件地爱你。
如果你被抛弃了39年,你还能承受得住给这个人再一次抛弃你的机会吗?
冷漠是最有效的防御机制。
接受现实,宽容过去。
珍惜未来。
是我们人生要学最大的课题吧。
btw。
这电影又拿犹太人和中国人开刷。
两位主演~~
是因为 Helen Hunter 才会去看这部电影的。Helen Hunter 第一次自导自演,的确很让人期待。但结果却让人失望。Helen 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如何对待和度过生命中某个“关卡”,可是情节实在是有些混乱,反而让人无法专注于人物内心的想法。不够四个主角的表演还是很精彩,算是影片的一个亮点。
完全为了COLIN FIRTH 才看的
这片不烂啊,比什么意外之夫强多了吧。生母那个角色可爱的。就算里面的爱情基本没什么意思,Colin演出来的深情还是能把人给融化了,太性感
然后,她找到了我
脑海里只记得狗血二字。
always bad timing.
fuck,Sb电影
達西先生被糟蹋了
海伦·亨特表演差到就像她没有拿过奥斯卡,贝特·米特勒的表演也是就像她从未有过提名。
讨论的主题关于生和养的问题 有太多感同身受 我初尝拥有孩子的牺牲 但是不管这些会不会带来更多快乐 但是内心永远是快乐的 因为只要见过一面 就无法别离的感情 也就只有这一种而已 那种责任感无须鞭策 。而那些选择放弃这种情感 完全选择自己的大人 也不能说对错 只是说后果 就是疏离。
女主怎么这么老了?
就是一部还好的文艺片,有点搞怪。作为导演的处女座算是不错了。helen看着好老啊,而且一直觉得她很像judy foster
名字挺好听的啊,坑爹,女主长的,,,,太像我三舅了=。。=
除了祷告词和音乐,你告诉我这电影好在哪儿了。。。。。
Colin Firth的表演很赞,无论是幽默还是愤怒。Helen Hunt不漂亮,却有无尽味道。最后,我还是被感动了。。。
看出了共鸣
海伦亨特残得太吓人了。fuck,即使你发胖,即使你变邋遢,你仍然fuck的帅!colin,我的长腿大叔啊~
哦no,太无聊了。
女主角看上去真的好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