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听完第一片尾曲《let it be me》,玻璃窗面反射微弱的自己。
我认为这是一个遥远的春暮,那棵高高的树,围绕着落日聚合的远去的云朵,无疑是小女孩美丽心灵的映衬。
然而只讨论映衬,难免失之庸俗和狭隘,不过当你看到一个八年级的小女孩爬上一棵傲然挺立郁郁青青的树,眺望遥远的叆叇暮云,你不可能感觉不到她纯洁坚强的心,有着某种夺人眼球的光环,也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我甚至要说这是一个多少带有些美国精神的故事小姑娘懂事,独立坚强,坚持自己的想法,挺身而出去捍卫一棵树,同时也捍卫自我,在捍卫自我的过程中,认清了自己对小男主这份迷恋的外在表现的中心点——dazzling eyes——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枕套,里面不过是虚幻飘渺的羽绒,如果找不到得以延续的落脚点,将仅仅是另一个白日梦境,还可能是噩梦。
不得不说,导演明显偏爱小女主的角色,他给了这个女孩更多的内心,表现个性更加细腻,也更流畅:傻傻的迷恋,送鸡蛋,发现鸡蛋被扔受到伤害,反思自己的现状,奋然修善庭院,表面原谅男主,去探望残疾的叔叔,偷听到男主讨论自己再次受伤害,去男主家吃饭并告诉男主他是coward,auction上无奈的善良之举导致阴差阳错,被强吻,最后真正意义上原谅男主同时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并极具治愈感地一起种树。
整个过程都以一种真实的速度不紧不慢地展现了女主的成长之路。
而关于树,我想说的是,树真的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治愈力的意象,一开始小姑娘喜欢爬上树眺望远方,忘掉一切俗世浮云,但是后来有人要将树砍掉,她固执孤独地站在树上负隅顽抗,像个古老的寓言那样。
爸爸望着她不无失落地说着It's time,她才开始明白,是啊,是时候,该下来了,于是,树被砍倒,变成了墙上一幅永恒的画,也永远留在了女主的心中。
而结尾处,两人又在一起种树,说得矫情点儿,是初恋的树,梦想以让人信服的角度照进了现实,比阳光还灿烂明媚,多简单,不掺杂质。
就是一个眼神,一个等了太久最终我们也未能有幸见证的吻。
男主的爷爷不仅仅帮助女主休憩了庭院,同时也是启动了男主这方由白痴操蛋花瓶男向着透过现象看本质初级能力者的转换过程的关键人物,这方面,男主他爹就是对立面,男主的缺点看来都是遗传自男主他爹:虚荣,懦弱,相比他爹多少轻微一些的自命不凡。
至于转变的步调就相对女主的心路历程快了一些,可能只是个人感觉,不过还好,仅仅是相对的,也不显得仓促。
看到最后两人在一起种树的时候,我几乎都有了大妈似的对小情侣和和美美没羞没臊的样子喜闻乐见的心态:你最后有幸跟你的prince charming到了一个台阶上并仰起头带着一丝胜利者的骄傲,而你的prince charming则向你单膝着地承认被你俘虏,一个标准的女追男大欢喜结局。
但是因为是初恋,少了些娱乐意味,多了些成长的励志意义。
女友邻们,女主又一次赤果果地证明了,女生只要自尊自爱摆正心态,最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never give up on yourself,never quit!
听到片尾曲《let it be me》的时候,我久远的记忆真正开始蠢动。
很多年前,衣如白云黑发如永夜,停车场尽头,远远地飘过来一句,轻轻地,以只属于你的,特殊的,我还记得的语调,隔着那么多年飘了过来,让人事到如今还是泛起波澜。
我可能是太久没想起这个了,仅仅在这个周六的夜晚,在被黑夜和孤独包围着的异样的宁静中,从别人的美好故事里,偷得了一分愉悦,偷得了一丝闲情逸致来重新翻阅往事,像初恋那样。
或许很多年以后,我们各自结婚了,你听着你的爱人絮絮叨叨,每一两年极偶然地,能想起我的影子,记起我早年几乎从不发牢骚的和你曾言之温柔得难以理解的奇异个性,而我对着我的另一半把你永远留在黑暗中,但是这句话,就死死地缠绕在了每一个跟初恋有关的事物里,像一棵永远砍不去的树。
是啊,为什么不呢,像初恋那样,只要对方值得。
拍出过《当哈利遇见莎莉》、《与我同行》的罗伯•雷纳又回来了!
把《莎莫的500天》这种年轻导演玩的小清新扔到一边去吧,这才是真正的清新如洗,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从表面看,《怦然心动》只是个如同《暮光之城》一样的青少年爱情剧,讲述的也是少年男女的那点情事:女孩朱莉从一开始就暗恋家住对面的男孩布莱斯,被他的蓝眼睛所吸引,但布莱斯却是从一开始就讨厌这个女孩。
随着时间的发展,朱莉在一次次的被伤害中认识到了布莱斯的无情,与此同时布莱斯却慢慢感觉了朱莉的与众不同……在《暮光之城》甚至《莎莫的500天》这样的青春偶像剧中,男女主角没有什么原因地互相爱恋,走到一起,只能说这是“meant to be”,那种生死不渝犹如看起来娇艳的花朵,其实却是人工种植,无土栽培。
而在《怦然心动》中,你会看到爱情如何在两个人心里生长、发芽,如何产生病变,如何更新。
双方在感情中进退反复,犹如为画上的绿树添枝加叶,树木一天天丰满、真实,散发着鲜活美丽的气息。
影片写的是十几岁少年的爱情,视角其实是从成人出发的——一如导演之前的《与我同行》。
这场怦然心动的爱情不因为主人公的年幼而显得幼稚(虽然很青涩迷人),它是负责的、深切的。
这不是简单的一见钟情,女主人公朱莉一开始就迷上了少年布莱斯,但她从来没有盲目去爱。
朱莉小小的心灵里在不断反省自己,认识自己的爱人,权衡着自己与世俗价值观、爱情观的区别;布莱斯这边由反感到喜爱的转变也非常细腻真实,没有做一般爱情片中非常戏剧化的处理。
罗伯•雷纳的片子一向不太爱玩技巧,但他最擅长从男女两方面以复调叙事的方式去讲述爱情故事,《当哈利遇见莎莉》、《亚历克斯与艾玛》都是如此。
这一次《怦然心动》更是把这种对立叙述、双线旁白的形式用到了极致,本来很简单的故事在这种男孩女孩完全不同的视角下变得丰富而有趣味。
影片唯一的遗憾大概是女孩朱莉的饰演者不够漂亮迷人,远不如布莱斯那样能吸引观众——绝非没有魅力,这样也许我们能更多去关注这个角色内心的美。
就如同夏天坐在高高的梧桐树上,看着远处的田野、道路、艳阳,任清风在耳边鬓角吹拂。
那是一种纯粹的至美,无言、无形,无法传递,惟有置身于此,才会怦然心动。
Flipped像极了Rob Reiner的前作《伴我同行》,故事同样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小镇,讲述的都是10岁出头的主角经历他们的成长,只是《伴我同行》还讲述了友情而Flipped讲述的是爱情。
电影Flipped中,男主角Bryce Loski无疑是一个“整体大于部分”的角色。
他幼稚单纯,像大多数少年那样无忧无虑,生活中最担心的问题只是如何摆脱掉那个始终缠着他,害他在同学面前丢脸的女孩。
尽管他因此犯下了很多错误,甚至伤了女孩的心,但好在他即使发现并勇于面对和承认自己的感情。
在经历了各种误会和拒绝后,他仍然站在女孩家的草坪上,卷起裤脚用铲子挖着用来种树的坑,那时的他已经不再是之前的那个Bryce。
Juli Baker让我想起的是《伴我同行》里River Phoenix扮演的Chris。
家庭的贫困让她过早的成长,比同龄人显露出非同一般的细腻和成熟。
她会爬上大树等待日落珍惜迎面吹来的凉风,她会研究小鸡的孵化过程并因此尊重生命,她会敏感的观察周围的人,并通过言行举止感受到他们内心涌动的情绪,她会在目睹了叔叔的苦难后更加积极的对待人生。
我曾经说《伴我同行》里的Chris和Gordie其实经历的是一种“被逼迫的成长”,社会家庭因素作为外力把他们拽向不属于他们年龄的成熟。
无论是史蒂芬金的原著《尸体》还是Rob Reiner的《伴我同行》,这种成长都显得有些悲观沉重。
然而在这部Flipped中,同样被逼迫成长的Juli Baker,却始终乐观开朗,她能将一路上遇到的所有负面障碍都化成另一种积极情绪,让本来长相平平,家境困难的自己终于“整体大于部分”,得到自己应得的幸福和快乐。
《伴我同行》里面除了出彩的两个主角和他们的两个朋友外,他们的家长,兄长,老师等成年人都似乎扮演着负面角色让人印象深刻。
在Flipped中的这些成年人配角则相对黯淡了许多。
Bryce的爷爷本该是个出彩的角色,但最后却止步于对逝去老伴的怀念;Bryce的父亲是全片为数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唯一一个负面角色,他瞧不起穷困的邻居对自己孩子的感受也完全不关心,电影最后只是一笔带过提到Bryce的父亲对音乐或对过去某一段时光有着悔恨和不甘心,然而正是这种不经意似的刻意情节刻画出这个角色“整体小于部分”的人生,就像Juli说的,他虽然表面光鲜,但心里的某种东西已经溃烂;Juli的智障叔叔则完全相反,尽管存在着智力缺陷导致生活无法自理,但因为有一个爱自己的哥哥,让他能在生日吃到一个接一个的冰激凌,吹着风车玩拼图,这也让Juli终于明白的Bryce爷爷说的,整体大于部分的生活的意义。
影片始终都由Juli和Bryce两人的旁白牵引出对同一事件不同角度的诠释。
但由于Bryce始终都是更单纯幼稚的那一个,因此他的叙事部分比起Juli的叙事部分稍显乏味,作用更多在于描述事件,而之后再由Juli的旁白来填补情感。
这样便让人产生影片的主观视角始终都只有Bryce一个,Juli的旁白部分只是在为事件做解释的错觉。
另外影片后半部分对两人感情纠葛过于详细和重复的描述也略显拖沓,不过片尾处两段旁白合二为一的设置颇为出彩。
Rob Reiner似乎对那个时代情有独钟,不管是《伴我同行》还是此片中的插曲都来自那个年代,不过Flipped的配乐更为出色,几段钢琴曲都非常美妙。
Madeline Carroll非常不错,虽然长相平平但成功将那股稚气中的成熟劲儿表演了出来,当然仍然远不能与River Phoenix相提并论。
至于来自澳大利亚的Callan McAuliffe根本不需要演技了,如此萌的正太脸出现在大荧幕上,就算不会表演相信也会有大批观众为之怦然心动。
Flipped对我来说算是整体大于部分的电影,尽管故事单薄叙事手法在影片后半段也显得有些累赘和罗嗦,不过我喜欢的是那些动人的时刻,是Juli父亲给她的那幅画,是小女孩在大树上看日落的风景,是Bryce在草地上挖坑的身影,是最后Juli走向Bryce两人内心终于交织重叠的瞬间。
当然也是Callan McAuliffe腼腆微笑的每一个镜头...多出来的一颗星就是为了萌正太的!
PS:对“篮子男孩”竞拍会抱有无限遐想....囧
你可能遇见一个人,第一眼就被他的美好折服,然而渐渐发现他没有想象中的完美;你也可能遇见一个人,一开始就觉得怎么那么讨厌,然而在渐渐了解之后爱上对方……犹如很久不曾拆卸的螺丝,彼此拧错了方向。
人之初到底是善是恶,一见钟情是否真的存在。
无数次关灯卧谈讨论的话题,永远没有答案。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有人相信人之初性本恶,但是却在第一印象中往往觉得周围的都是好人,只是背后隐藏着未能被了解的缺憾;而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却往往在第一眼就找出每一个自己遇到的人的各种缺点各种自己看着不爽的地方,但是相信每个人都是有其无人能及的长处,如果渐渐了解会发现这个人其实也是个好人,只是我还没能认识到。
也许我不够了解你,你也不够了解我罢了。
这往往是一切疯狂的迷恋与想要逃离的厌恶的根源。
我很萌Bryce这个小正太,长得完全合我口味,爱那阳光下会反光的睫毛,爱那抿起的嘴角,当他抬起眼睛看镜头的一刹那,全然秒杀。
并且他的长相,似乎和我认识的一个人神似。
It keep reminding me of some guy.如果我是Juli,也会这样第一眼就爱上你了吧。
但是在我的无花果树被砍的时候你没有站在我这一边,一次又一次扔掉我送的鸡蛋,嘲笑我的舅舅,看不起我家杂乱的院子……当一个人视我如瘟疫,一次又一次触及我的底线,从未关心过我的生活,甚至从未试着去了解,Why I still care about him?一开始我也觉得Bryce很完美,但渐渐发现他是个懦夫,或者在他觉悟之前一直是,虽然这也许是他唯一的缺憾。
Juli不解地问道:“why don’t you just tell me?”That’s also what I want to say.Juli的世界你慢慢了解,发现她是多么坚强有思想,人格多么的光彩夺目,会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愿意从她手中逃脱。
你发现,自己有多么的不了解对方。
所有人,是不是真的停留在你所看见的表象。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所有人的前尘往事,喜好的理由,厌恶的理由,谁能够一一都懂。
但是对于特别的人,你总是想了解得更多吧?
这又回到了一见钟情VS日久生情两种方式的命题上来。
我依然觉得,人常常能在第一眼就判断此人是否合自己口味,划分了自己可能会喜欢以及完全不敢兴趣的人群,这个界限也许不甚清晰,但是犹如迷宫的入口,你站在这里并不意味这能够产生爱情,只是放下一根导火索,火慢慢烧时机到了自然而成,中途可能无数次熄灭或者重新点燃,走错路线,最后,是哑炮也有可能。
但是一开始,你必定给彼此留下了机会。
所谓一见钟情,不过是燃烧的剧烈与快速一点罢了。
日久生情?
不过是顺着迷宫摸索的自然过程。
至于那种一开始就完全不可能互不关心最后成功的典范,注定是Fairy tale.——就算是那些不登对的影片电视剧,你不也是轻易地认出男女主角、预测出结局了么?
欢喜冤家最后终成眷属在现实和故事里都很多。
互不关心,才是最不可能的毒药。
如果我是你故事里没有台词镜头一扫而过的群众演员,你又怎么会知道我是谁呢?
或者你又为何会来了解我呢?
跑远了。
每个人都是花纹复杂的多面体,所构成的丑与美,未必有人能够全部了解。
在了解的过程中,也许由爱转向厌恶,也许由厌恶转向爱。
我总相信人始终最初单纯,为恶必有理由,若看见谁家的院子杂乱不堪,背后或许藏着一个悲伤故事。
对身边的朋友,我又知道多少呢?
我什么时候能够爬上他们的无花果树,看看那上面到底是什么风景呢?
或者又有谁,关心着我的一举一动呢?
You just need to know each other,deeper.
当我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有一个60左右的老太太对她旁边的人说:"It reminds me my boy friend at high school."这是部清淡到有些日本风的电影,内容和经典台词基本靠看TRAILER就能了解了.我喜欢它柔和的画面,简单清新的音乐. 在很小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就是自我纠结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小心翼翼的试探着去接近对方的世界.一个眼神就能让自己胡思乱想很久,想到接吻肺都几乎要炸开.那些都是单纯而直接的美好.我觉得导演似乎是比较偏爱这个女孩的角色的,她相对于他更有个性些,性格更加丰满.一个不那么漂亮,来自于一个不那么富裕的家庭,却满足的坚强的活在充满爱意的世界里的姑娘.我一直觉得只有被爱浇灌大的孩子才懂得怎样去毫无保留的爱另一个人.只有当内心富足的时候才不会去介意别人的给与.爱也许能经历诱惑,考验,误会,但是爱最怕失望和时间.看电影的时候,我身边的男孩儿拉着我的手.曾经多少次我想问他我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当我走出电影院,我的内心突然异常清醒.不原意问是因为内心非常清楚答案.我总是想着这样那样的借口要给他些时间.其实,需要时间的恰恰是我自己.晚上11点半开回DOWNTOWN的路上,LA依然堵得一塌糊涂.我拐错了弯,走了反方向,一路畅通无阻,当时我好想一路开下去.但是再畅通的路开不回家有何用呢.转弯,从头来过.在车流中,我深呼一口气,终于有勇气对自己说:" Hey, girl, 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So what, get over him and move on.是时候翻页拉 :)
看过太多充满遗憾的初恋故事,初恋两字,似乎就是“酸涩”的代名词。
因此被《FLIPPED》的清新甜蜜所迷倒,从7岁开始的两小互猜测,那么的自然美好,即使成长的一路充满小误解和小迷惑,也只是用真情实感为这一段怦然心动增添了风味。
故事从两个主角各自的视角进行陈述,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整部电影采用这样的展现方式却不多见。
两个孩子心中的小九九被一一道出,不似成年人早已约定俗成的感官,对周边事物全然是一派各自的揣摩与理解,将天真与童趣的完全展露,让人从一开始便忍俊不禁,拜倒在这无敌的小清新中。
桥段同样令人耳目一新。
守卫大树、扔蛋风波、篮子男孩,让锈浊于生活、快被浮云淹到窒息的我感到惊艳,如同走进雨后丛林深吸一口那里湿润的空气,一点一点从心里往外活过来的感觉。
国外的影评说这部电影的人物情节设置得过于完美,本可以与现实有更多关联及产生更深刻的意义,我却觉得刚刚好,就像餐后的抹茶慕司,恰到好处的清新与香甜,得以中和正餐的咸和腻,为什么还要求更多?
不知道原著小说的调子是怎样,影片的调性是充满生活感的唯美。
镜头运用配合故事的大与小,有时是一碧如洗的天空和葱茏的美洲大地,有时是井然而生机勃勃的白人社区街道,无一画面不像晴朗的初秋,那么明艳温暖。
影片像一支点金棒,把上世纪60年代的一张黑白照片变得鲜活,让1995年后出身的小演员穿着那个年代的好质感的棉布格子衬衫和大地色系棒针毛衣,质朴可爱,毫不失风格。
在所看不多的ROB REINER的作品里,《FLIPPED》观感与《WHEN HARRY MET SALLY》相似。
同样新鲜有趣的叙事,同样幽默和感动不断,一对小小孩,一对大小孩,两心相许的漫漫路上,每一步看似微妙、实则影响延伸的变化被清晰刻画,相对于讲述一个故事,导演的意愿更在展示主角们的心理。
这使ROB REINER的情感片的趣味超越情节本身的有趣,显得与众不同。
倔强善良的朱莉在自己年幼的生命里便懂得布莱斯就是那么一个人。
虽然布莱斯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认定自己的情感。
中间有拒绝、误会、欺骗、谎言。
但是依然抵挡不了纯真的美好情感。
两个小家伙在院子里种下那棵梧桐树时我也突然有了想谈恋爱的冲动。
当然,当我看到布莱斯一直欺骗朱莉并将她送的鸡蛋扔到垃圾桶时,真的想冲上去扁他一顿!
怦然心动的刹那,电光火石间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来如此美妙。
“有些人浅薄,有些人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
有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丽的人。。
当你遇到这个人后,会觉得其他人只是浮云而已。
”这个人,我遇到过,却不懂得珍惜。。。
一连看了两遍《怦然心动》,真的是怦然心动。
一对小孩,一棵树,特别简单的故事,讲得荡气回肠。
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女生十来岁就有超脱的自省意识,审视自己爱的人到底值不值得爱。
一旦触及她的自尊,立刻决定放弃这个男生。
我们文化里的“爱”,似乎都要低到尘埃里,舍弃自尊才叫爱,犯贱当真爱。
《怦然心动》是很简单的故事,但是很丰富。
主讲小孩早恋,其实这部电影里还讲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尊重,勤劳,怎么看待贫穷,怎么接纳残障的家人,怎么维护自己的自尊。
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细节是父母吵架之后,立刻对孩子说:“我们会解决好,不是你的错。
”然后轮流去安慰她,表示父母还是相爱的,让孩子安心。
所以,孩子才会觉得:“我觉得妈妈很不容易,我觉得爸爸也很不容易。
但是生在这个家庭里,我很幸运。
”相爱的父母胜过富有的父母。
《怦然心动》里小女生跑回来哭,说男生当着所有人面要吻她,她妈妈说:“真的吗?
我看你需要和他谈一谈。
”男生再三敲门,妈妈只是有礼而抱歉的说:“她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她把自己锁在卧室里。
”男生来自一个鄙视女生家的家庭,但是女生的父母能把他区分出来,看待他如同一个常人。
继续说《怦然心动》。
我很羡慕美国文化里的这种女主角,就像《UP》里的老婆婆:有冒险精神,浪漫精神,敢于与众不同,智慧有担当,有实现梦想的脚踏实地的能力,生机勃勃,有爱,也会爱,有健康的体魄和灵魂。
我们通俗文化里的女主角,大多还是傻而天真,迷糊,乐观,感情丰富这一型,等男主角来怜爱。
一句话概括,美国这种女主角是树,开花的树,没有男主角也会生长得很好;我们的女主角是花,是残缺的花,有些还带着悲剧性的身世和身体,等着男人来拯救。
很多人讲,男生配不上女生,男生很纠结等等。
我觉得电影讲了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心智发育不对等。
很好理解,小学生总是女生成绩比男生好。
女生早慧,男生懵懂,于是女生往往先喜欢上男生。
男生开窍,女生已经开始思考。
所以,他们俩显出心智的落差,但不是品质的落差。
最后,他在自己的思考之后做出了决定,勇于忤逆父亲,做出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判断。
最后,我觉得我们和美国故事最大不同的一点是:他们不做“纠结”,无论分分合合,都是干干脆脆。
我们吧,无论什么剧情,主要做的就是“纠结”,心里爱但是不敢说,说了但是不敢做,做了但是不敢爱,爱了但是没名分,有名分了但是没缘分……明明是扭曲,还老说这叫“戏剧张力”,或者“命中注定”。
其实这部电影看过好几遍了,一直把它归列到小众电影的行列,很美好也很温暖。
今天再看又有不一样的感受,因为在最后那段我自己居然也有一时的心跳,在看到布莱斯为朱莉种下那颗梧桐树时,才促使我写下这篇影评。
女孩儿是早熟的,所以朱莉第一次看到布莱斯就确定了她喜欢这个眼睛明亮的男孩,虽然那时她还小,你追我逐中朱莉一次次的失望,看到她紧紧的抓住她依靠的大树,那就是她信任的环境,她爱它的美丽,也是她可以获得的快乐。
因为朱莉的父亲告诉她一个道理——整体大于大部分之和。
依靠的大树要被砍倒时,朱莉的求助没能换来布莱斯的帮助。
她在后院里饲养的鸡生出来的鸡蛋被布莱斯认为不卫生扔到垃圾桶。
在图书室听到布莱斯嘲笑自己的残疾叔叔让朱莉对布莱斯彻底失望了,她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自己喜欢了很多年的男孩,认为他是懦弱没有担当的。
莱斯家聚餐时桌上的氛围奇妙而又尴尬,布莱斯终于知道自己有多么在乎朱莉,直到“午餐男孩”的拍卖没被朱莉选择才彻底激发了布莱斯的内心,他要在众人面前吻她,让她不知所措的逃开了,不开门,不接电话,直到看到布莱斯经过父亲准许在自家草坪挖坑,发现原来他是要为自己种一棵树,看枝干和年轮就能看出那时一颗梧桐树。
布莱斯知她,懂她。
两人一起给树培土时布莱斯握了朱莉的手,他在不久也会得到她的初吻,此时是最温馨的时刻,也是最怦然心动的时刻。
当你在12岁到13岁这样一个阶段,你会对很多事情感到疑惑。
你不知道你是谁,你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有一个导师和引导此时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这样的角色通常应该是母亲或是父亲。
布莱斯是幸运的,他有一个祖父在生活中告诉他,他是谁,他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朱莉也是非常幸运的,她有一个家庭给她正确的价值观。
她对自己的价值有着强烈的自我认知,她也知道她究竟想要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其它家庭的孩子们也可以从中受益,去寻求自己的价值。
在不对等的自我认知和情感投入下,男孩与女孩间进行着隐隐的角逐,这看上去有些幼稚,但确实干净而纯粹的,却是过来人当年都曾为止困惑、愤怒、伤心的经历,点点滴滴的童年往事,再一次回顾,或许,直到今日,我们都需要进一步的认清:我们是谁。
当bryce嘲笑Julie家的院子如生活一样糟糕,为此Julie妈妈特别向Julie爸爸抱怨厌倦这一切贫困和家中有位残疾的弟弟带来的困扰,她父母第一次在Julie面前脸红耳赤,饭后她们分别都到Julie床边跟她解释她们吵架的原因和跟她道歉,这在中国能有几个家庭会有这样的画面?
孩子永远都是等不到父母得尊重,中国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指手画脚下生活,而Julie的父母向Julie传达了尊重,传达了爱,传达了家庭的凝聚力,这才是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正能量影响,所以这个点对我来讲还是影响很深的。
大概标题就是我最想说的话了吧。
谁没有憧憬过年少的时候有个住隔壁的青梅竹马呢,又有多少人,人来人往,最后走失在天涯。
影片给我们描绘了最纯粹的爱情。
起承转合,起起落落,男女主角最终相互理解,在了一起。
就像影片名一样,怦然心动。
名为爱的元素在两者之间发酵。
不得不说很羡慕啊。
谁不希望能有这样的一场爱情呢。
这大概就是这部影片在影坛留史的原因了吧。
美好……
讨厌的女主角。感觉是一厢情愿的青春期幻想
……
又无聊又作,完全不感动。
清新自然,不过我这样晚熟的人,不容易代入孩子们的小世界。
观影无感。“但是总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绚丽的人,她让你觉得你以前遇到过的所有人都只是浮云。”我一直害怕我要随便找女孩结婚平凡的生活,直到遇见了那个喜欢讲自己糗事和烦恼,她爸爸的玩笑,她朋友的经历的女孩,我开始想象如果和她结婚,生活就会和别人不一样了。这就叫怦然心动吗?
外公说的话:有些人浅薄,有些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是总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绚丽的人,她让你觉得你以前遇到过的所有人都只是浮云。片尾曲Everly brothers的Let it be me很好听。
题材不喜,无感。
滚
没感觉
分别从男女主两个视角讲述他们的成长恋爱故事。同一段经历在两个孩子眼中是那么不同。男主的父亲始终带着高人一等的偏见去看待生活窘迫的邻居,实际上却很虚荣。女主的一家虽然因为叔叔的病而拮据,偶尔也会有争执,但却很温暖。
除了小爱情还有对家庭关系的探讨,但就是个小品,和Stand by me根本不能比……萝莉还是Morgan Lily好,让我怦然心动的萝莉
这片子打太高不好吧…反正我在low的时候一边看一边哭…
人生三大错觉:手机响了,有人喊你,还有、她喜欢你
妹子,我表示为啥只有那颗树让我异常稀饭呢
为什么我没有看出什么好来呢?不过当时一看就像《两小无猜》,感觉没有那个好看。太抒情了吧。我还是想看有点刺激的
看完丝毫没有心动 是我的问题吗🚬
这种类型的片子太多鸟~
有的人浅薄,有的人金玉其表败絮其中。有一天 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烂的人,当你遇到这个人后,会觉得其他人都只是浮云而已。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