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迈耶的痴梦
La folie Almayer,阿尔迈耶的愚蠢
导演:香特尔·阿克曼
主演:斯坦尼斯拉斯·莫哈,马克·巴贝,Aurora Marion,Zac Andrianasolo,Sakhna Oum,Solida Chan,Sun Yucheng,Bunthang Khim
类型:电影地区:比利时,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1
简介:《奥迈耶的痴梦》改编自约瑟夫·康拉德1895年发表的处女作小说,影片在马来西亚取景拍摄,被《电影手册》评为2011年法国今年最受期待的新片之一。该片讲述了一位荷兰富商在马来西亚寻找黄金的故事。详细 >
阿克曼真的不会讲故事,大段的情绪镜头,戏剧化的台词调度。影评人只会吹找个新脚舔增加话题度,手册又如何?每分钟都是煎熬。
四刷,资料馆,23.8.12。
香特尔•阿克曼的这部讨论种族问题和个人野心的家庭剧尽管移除了康拉德原著的许多细节,但其对男主角直接同情的回避仍令作品具备复杂性,甚至不断调动观众的视角与感知,并强迫其与无台词的角色产生认同。丛林与水域作为影片的绝大部分场景也与摄影机的缓慢凝视相吻合,并为强烈的光影对比创造条件。
tellement désespéré
3.5;殖民掘金梦的破灭,以爱为名的父权坍塌,欧陆文明在东方的收束和式微,犹如一场在泥泞中反复陷落的噩梦,他将复兴崛起的希望全部寄托于重返欧洲,“白人”是仅存的一张皮,指责女儿不爱任何人实则完全是自身的投射——他才是最冷心之人,在丛林沼泽里苦苦挣扎的,不过是扫进垃圾堆的虚假尊严;虽保留了原著核心诉求,但阿克曼不适合过分落地的戏剧化情节,且部分段落委实冗长了些,打乱时间顺序的处理倒是符合丛林的粘滞气氛。有几个镜头印象深刻:1、奥迈耶坐在椅子上,镜头逐渐推进,犹如诱捕困兽;2、妮娜从寄宿学校出来后长镜跟拍,像是走进黑暗腹地;3、妮娜和戴恩走向水里,前景中是父亲,他们将永远捆缚在各自的孤独里。
补标
#2023阿克曼作品回顾展# 2023.3.5 18:30 天山 阿克曼也在东方主义题材上扑街,俗套的隐喻毫无新意。
亚洲丛林之绿与欧洲海洋之蓝的交替拉锯。
又是利用女性从父权到夫权的反殖民隐喻,白人不适合写东方主义就像香特尔不适合拍命题作文,好看的镜头失去了灵魂,兜兜转转又回到我饿我冷。最不喜欢的一部。
#7.5/10.0# 剧情其实并不复杂,但导演用很长的篇幅去雕琢人物的内心情感。懦弱的父亲总在幻想着金矿,却又从不凭自己的力量去实现梦想,所以只能裹紧自己那“白人”身份来寻求一些卑微的自我价值,把自私包装成对女儿的爱。混血女儿在白人寄宿学校中受到排挤,回到家中面对的又是父权,于是她跟着戴恩私奔。她的身份认同非常具有矛盾性,这种矛盾性在那段她和戴恩在森里的对谈直接体现,长期在这种矛盾中生活的她才会对一切都已无所谓。母亲在这个家庭里是沉默的存在,比起妻子和母亲,她觉得自己更像是奴隶,只能以自己薄弱的力量帮助女儿逃离这个牢笼。这个家庭的构成非常特殊,有很强的拉扯。很喜欢热带雨林里潺潺的水声,和夜晚的虫鸣。
如死尸般的白男桥段太多了,看得很累,每一个镜头都做得特别好,小的段落的节奏很好,比如林德尼去找奥迈耶要人的片段和妮娜离开寄宿学校的片段,但是省略留白的地方像是在刻意回避一些问题,剩下的是一种僵硬混乱的感觉,也许那段时间是她的瓶颈期吧。
2022.9.25
告别一个丧失了行动力的阿基尔,逃离濒临疯狂和腐坏的白种文明
拍女儿和父母关系的果然还得是女性导演自己来拍才能拍出东西来与父亲之间的隔阂,母亲的失语与反抗,自身民族身份的认同,还有学校的桎梏,无法融入的异国他乡而blame一切的外国人,意识不到奴役而忠诚的本国人,一个欧洲文化孕育出挑战制度而被通缉的人,一个背负太多的少女,很有意思镜头有一种红高粱和现代启示录的既视感,最后的绝望的父亲和阳光,逐渐贴近又远去的船只,唯一和外界世界相连的途径,不满而又无法远去的第二故乡
3.5,全程一直在浮现《情人》,很有趣的对照组~开篇两位白男的对话和气氛一度令我想歪.....水,非常多的水啊。
景真好看
好会拍水,好会拍蓝色,好会拍绿色,好会拍夜晚。哪里都是父权制。喜欢对照。
潮湿的热如同腐蚀剂,销蚀了殖民者的淘金梦,如同在城里寄宿的教会学校始终不可能弥合混血与白人的差异,即使回到出生地,也难逃被金钱奴役的命运,直到叛逃也不过是换了个摆布自身的主人。【Rose is rose is a rose 玫瑰玫瑰玫瑰花】不论是译介错了还是听错台词。不管怎样阿克曼从影像到人物都是诗意的20230305@天山
从类型的角度看是顾此失彼了(第一个登场的Chan断线了),但又有很阿克曼的迷人,用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主题串非常镇场,妮娜被投射了后殖民身份融合的欲望,但也困在爱与死的拉扯中,有一些界限从未跨过,就像水和岸,罗马和泥滩,金矿的地图与吞噬人的雨林,对奥迈耶来说,最深的爱成了最虚幻的倒影,在水面摇动着,将妮娜推向另一边。
颜色太美了,翠绿的雨林,海边蓝色的天空,都在闪闪发光。妮娜也美得闪闪发光。黑色的皮肤,生命力远超过白人孱弱的白色。香提尔肯定也经历过那种学校生活吧,学习毫无意义的拉丁文,什么都要服从规则,而自己知道不属于这里。内在的生命被扼杀。但是不知道去哪里。这也是她反抗的来源。妮娜应该是她内心存在的一个形象。长时间的定点拍摄,每一个画面都很美。画面本身,也是这个电影存在的一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