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海伦娜·维特曼
主演:Theresa George,Josefina Gill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7
简介:Two women spend a weekend together at the North Sea. Walks on the beach, fish buns at a snack stand, mobile weather forecasts. Sky, horizon, water. One of th..详细 >
8.4 calming, sensual and transcendental. 就像海一样,越放掉观众自己及其各种预期则能更加投入享受的电影(因而是一部适合二刷的作品,因为可以放掉包袱)。仅有的台词有许多对应和预示的功能,而坚定地拒绝了很多传统的叙事姿态。一场内心之旅,或拒绝被仅仅理解为内心之旅,延伸至更超验的,让自然本身具备超验性,甚至发掘其如神话、外星般的抽象异世界色彩。对物理肌理及其运动特性的观察,自然主义的极致,同时非常利用人工的数字的电子化的手段,如音乐。叠化与剪辑转场的方式也非常厉害,魔术一般。重看提分,好想在更大的银幕看。的确,与《索拉里斯》有一定的相似性。
其實看到最後都以為是部紀錄片。幾十分鐘的大海鏡頭真的大大滿足了我對海的渴求,沒錯就是為了看海才看的所以也沒失望。無盡的蓝色浪與隨船和浪搖晃,人物場景少,對話更少,但少有的對話的方式非常舒服。最後一個鏡頭推上去定得很妙啦。然後女導演好帥,被迷住啦。JIFF0508CGV5
3.5 这个电影有毒啊!应该去找个大银幕看一整天(嗯那跟我去坐个游轮看大海有什么区别呢?
大海里没有一片浪花是“重复”的,象征了一种自然运动的无序。无复存在的情绪实体,感官则借由纯粹的观看打开。电影内部可能隐含着对感官体验的辩证:声画的同步与虚构(海浪的自然声,以及同频波动的电子音);时间的绵延与静止(流动的海水、鸟、树,以及静止的室内空间、静帧的海水)。似乎还是一部允许闭上眼休息的冥想电影。
嗯,厉害!(7.1/168 2021·1·16)
昏昏沉沉一下午,像在梦与现实的边缘反复逃逸
把镜头放在那里,静静地感受环境之美。把感光度降低,让灯照到的地方是荧幕唯一的亮处。把声音设计做到极致,让画外空间丰盈无比。把镜头投射在湍流的海水小景别上,让人不知道是镜头在动还是水在流。(其实是镜头在不断地跟随着海浪运动)让人分不清景别是大是小,海水是还小还是小海浪。让感光度成为去杂化的重要手段。影片的意义从无意义的节奏中迸发开来。让观众跟着大海呼吸。
喜欢余晖快消散时蓝黑色夹杂金粉的海 路灯下飘散的雪 窗上摇晃起伏的船舱 露台栏杆间的满月 迷茫漂流 我们下一站在哪
有点晕船
有阿巴斯《24格》的风格,慢镜头下的海面美到醉人。喜欢导演和主创w 2018 NDNF
也许这就是实验片8 海的镜头太美太奢侈
极端实验的表现手法。一倍速地感受自然的流逝形式,可电影不应是这样的。
从过于松散,没有确切时空只保留简单动作的自然影像中慢慢下沉进混沌里。海从背景板慢慢成为主体,伴随忘却日夜的睡眠变为梦境/精神空间,最后连同声音组成高度抽象的临界区域。编排是真的大胆,执行也是真的好(主要靠素材选择+混音来逐渐提炼异质)。衔接也做得很厉害,比如火车站的窗户成为人为的液态影像与海洋呼应。最后致敬波长的zoom in充满温情。海是相隔千里的漂流者们之间的连接,更是依托。得学学!
一部颇具实验风格的作品。很大篇幅都在拍摄不同时辰、不同光线下的海浪海面、海浪。情节细微,然而观众可以与镜头里的海一同漂荡,放松、冥想、呼吸、睡眠。一次与众不同的观影体验,非常享受。
2024年第一部。
太舒服了 声音设计的真好 好像对一个人的思念也如大海 看不到边界 似乎是在重复却又每时每刻焕发着不一样的色调 很多温柔的情绪与很多空间给情绪酝酿
第一部让我产生幻觉的电影。我看海时,海没有动,屏幕以外的世界以怪异的速度向后褪去。
海拍得很美,但真得有个足够闲适的心境去看,否则真看不下去。
大多数镜头都想模拟自然环境里野生的动物和潜伏在黑暗中的生物凝视周围,存在于周围的呼吸,或者说一种被人们想象出来的真实的海洋,真实的世界。这种世界在这部影片中被认为是蛮荒的,充满未知和神秘,威胁和冒险。全片的基调在一开始两个女孩告别的对话中就已经确定,并且自那开始,一种建立在对于生物未知形态的幻想的文学性也由此产生,与后面一系列的生活的变化中建立了想象的空间,游离在道别一个国家,开始去另一个地方建立生活的女孩的世界里。这部影片拍摄的是镜头模拟的生物官感,以及基于日常生活世界的幻想与现实质感的关系。私密性较强,个性比较抽象,几乎没有剧情,属于感受类型电影。
没有内容的片子,但是看着很舒服,海浪飘来飘去,是异国恋吗?之后,她独自一人散步,坐着做作业,洗澡,购物,看海,有话没人说,结尾视频对话,对方说给你看看我的新公寓,给你放首音乐,这不就是我现在的记忆吗?在我的心中,那首歌就是《Não Precisa》,那个地方就是葡萄牙。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8.4 calming, sensual and transcendental. 就像海一样,越放掉观众自己及其各种预期则能更加投入享受的电影(因而是一部适合二刷的作品,因为可以放掉包袱)。仅有的台词有许多对应和预示的功能,而坚定地拒绝了很多传统的叙事姿态。一场内心之旅,或拒绝被仅仅理解为内心之旅,延伸至更超验的,让自然本身具备超验性,甚至发掘其如神话、外星般的抽象异世界色彩。对物理肌理及其运动特性的观察,自然主义的极致,同时非常利用人工的数字的电子化的手段,如音乐。叠化与剪辑转场的方式也非常厉害,魔术一般。重看提分,好想在更大的银幕看。的确,与《索拉里斯》有一定的相似性。
其實看到最後都以為是部紀錄片。幾十分鐘的大海鏡頭真的大大滿足了我對海的渴求,沒錯就是為了看海才看的所以也沒失望。無盡的蓝色浪與隨船和浪搖晃,人物場景少,對話更少,但少有的對話的方式非常舒服。最後一個鏡頭推上去定得很妙啦。然後女導演好帥,被迷住啦。JIFF0508CGV5
3.5 这个电影有毒啊!应该去找个大银幕看一整天(嗯那跟我去坐个游轮看大海有什么区别呢?
大海里没有一片浪花是“重复”的,象征了一种自然运动的无序。无复存在的情绪实体,感官则借由纯粹的观看打开。电影内部可能隐含着对感官体验的辩证:声画的同步与虚构(海浪的自然声,以及同频波动的电子音);时间的绵延与静止(流动的海水、鸟、树,以及静止的室内空间、静帧的海水)。似乎还是一部允许闭上眼休息的冥想电影。
嗯,厉害!(7.1/168 2021·1·16)
昏昏沉沉一下午,像在梦与现实的边缘反复逃逸
把镜头放在那里,静静地感受环境之美。把感光度降低,让灯照到的地方是荧幕唯一的亮处。把声音设计做到极致,让画外空间丰盈无比。把镜头投射在湍流的海水小景别上,让人不知道是镜头在动还是水在流。(其实是镜头在不断地跟随着海浪运动)让人分不清景别是大是小,海水是还小还是小海浪。让感光度成为去杂化的重要手段。影片的意义从无意义的节奏中迸发开来。让观众跟着大海呼吸。
喜欢余晖快消散时蓝黑色夹杂金粉的海 路灯下飘散的雪 窗上摇晃起伏的船舱 露台栏杆间的满月 迷茫漂流 我们下一站在哪
有点晕船
有阿巴斯《24格》的风格,慢镜头下的海面美到醉人。喜欢导演和主创w 2018 NDNF
也许这就是实验片8 海的镜头太美太奢侈
极端实验的表现手法。一倍速地感受自然的流逝形式,可电影不应是这样的。
从过于松散,没有确切时空只保留简单动作的自然影像中慢慢下沉进混沌里。海从背景板慢慢成为主体,伴随忘却日夜的睡眠变为梦境/精神空间,最后连同声音组成高度抽象的临界区域。编排是真的大胆,执行也是真的好(主要靠素材选择+混音来逐渐提炼异质)。衔接也做得很厉害,比如火车站的窗户成为人为的液态影像与海洋呼应。最后致敬波长的zoom in充满温情。海是相隔千里的漂流者们之间的连接,更是依托。得学学!
一部颇具实验风格的作品。很大篇幅都在拍摄不同时辰、不同光线下的海浪海面、海浪。情节细微,然而观众可以与镜头里的海一同漂荡,放松、冥想、呼吸、睡眠。一次与众不同的观影体验,非常享受。
2024年第一部。
太舒服了 声音设计的真好 好像对一个人的思念也如大海 看不到边界 似乎是在重复却又每时每刻焕发着不一样的色调 很多温柔的情绪与很多空间给情绪酝酿
第一部让我产生幻觉的电影。我看海时,海没有动,屏幕以外的世界以怪异的速度向后褪去。
海拍得很美,但真得有个足够闲适的心境去看,否则真看不下去。
大多数镜头都想模拟自然环境里野生的动物和潜伏在黑暗中的生物凝视周围,存在于周围的呼吸,或者说一种被人们想象出来的真实的海洋,真实的世界。这种世界在这部影片中被认为是蛮荒的,充满未知和神秘,威胁和冒险。全片的基调在一开始两个女孩告别的对话中就已经确定,并且自那开始,一种建立在对于生物未知形态的幻想的文学性也由此产生,与后面一系列的生活的变化中建立了想象的空间,游离在道别一个国家,开始去另一个地方建立生活的女孩的世界里。这部影片拍摄的是镜头模拟的生物官感,以及基于日常生活世界的幻想与现实质感的关系。私密性较强,个性比较抽象,几乎没有剧情,属于感受类型电影。
没有内容的片子,但是看着很舒服,海浪飘来飘去,是异国恋吗?之后,她独自一人散步,坐着做作业,洗澡,购物,看海,有话没人说,结尾视频对话,对方说给你看看我的新公寓,给你放首音乐,这不就是我现在的记忆吗?在我的心中,那首歌就是《Não Precisa》,那个地方就是葡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