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追寻爱情有些人追寻一时的快感有些人追寻金钱带来的满足有些人追寻为所爱的无私的付出爱都会有付出在爱的旅途上,坦荡地不计较付出与获得的性价比,便是爱,不管是能陪伴终生的爱,还是仅仅的爱情。
看完这部电影,想起最近刚开完演唱会、瘦得肌肉紧凑的蓝心湄有次在节目里说,“不要惹我们老女人哦!
” 金钱、优雅的气质、宽阔平静的心胸......都是老女人才有霸气揽入的,若玩得好,连皱纹都可以看起来性感。
开场看到穿风衣的朱迪斯,整个画面就亮起来,这类露锁骨的简约款风衣就是不适合穿在年轻女子身上,迎风走来,要么被包裹得拘谨,要么就像里面那无耻的小媳妇在工作室外等朱迪斯时故意拉低衣服挤胸出来的效果--露得生硬又小家子气。
真喜欢看穿风衣的朱迪斯,不怨言爱情,不贪恋得放手去的快乐,不沉迷悲伤,找年轻小伙子也是为了犒赏一下自己工作的辛苦,这才是成熟的潇洒。
前两天一则大陆贵妇团涌入台湾买春的消息被报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网络热议连连。
新闻这般写道:“...晚间近8点,其中一名50岁上下的大婶亲昵地搂着1名年约20出头的男伴走出饭店,往101大楼方向而去。
男子正是替她安排的'旅游秘书'。
大婶脸上散发出的光采,仿佛回到了20年前...”一口一个大婶的写法,写下充满了不屑。
而实际上这些贵妇在大陆都是企业主夫人或者官太太,皆是有头有脸之人,而且不乏声名显赫者,平时在街头遇到,必定充满尊重。
但因为她们成了嫖客,语言就变成这般不恭,实不足为训,这样的记者应该回炉再造。
记者成为了道德的审判者,而读者则成为了喜欢看热闹的围观者,而真正进入贵妇及男妓的生活,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则很少有切入的关口。
《女嫖客》则恰好提供了这一视角,可以很好地带人走进寂寞贵妇的感情生活之中,也得以窥视男妓卖身的背后。
其实,这部影片本来也没在我的观影名单之列,因为我写了不少电影,微信网友Mike提出希望我写一下这个电影,应他的要求,我找来此片看了。
恰逢上述大陆贵妇台湾买春的新闻出来,又有了新的意义。
在此向Mike君正式提交作业,希望不至于让你失望。
在《女嫖客》里,50多岁的朱迪斯掌控着一家有线电视台的消费频道,既出镜做主持人又做内容的策划,不俗的能力支撑着她过着光鲜又富贵的生活,尽管年过百半,依然身材凹凸有致,风韵犹存,优雅之中更添一份别致韵味。
看似完美的生活之下,掩盖着朱迪斯感情生活的另一面,家中除了一个同样单身的姐姐之外,别无家眷。
感情无可寄托的朱迪斯,在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寂寞长夜之余,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一个月内在网上找上一两次午夜牛郎就成为了她的小爱好之一。
花钱买一个痛快,解决身体之需,怡情兼养性,没什么不可以。
朱迪斯的姐姐伊莲娜都认同了她的选择,只是提请她不要惹上麻烦,因性生情可不是好耍的。
但偏偏怕什么来什么。
当朱迪斯遇上了年轻英俊的帕特里克(就像娜娜、燕燕这样的名字一样,这是男妓的艺名,他的本名叫马尔科),而且他们两人之间的交易由一次变成多次之后,朱迪斯觉得自己对这个男人产生了情愫。
尽管每次发生关系之后,朱迪斯都付了钱,而且保持着优雅的矜持,以显得自己不是那么跌份,但在每次马尔科离去之后,就再次瘫软,回归到女人的天性之上。
她不想让马尔科看到自己的疲态,也不想让他感觉到自己对他产生的依赖。
作为女人,活到这种份上,其实充满了苦涩,冷暖唯有自己知晓,矜持与虚弱都靠自己一人扛。
尤其是到了她的年轻,看起来充满了洒脱,但她的孤独感与年轻人比起来更加浓烈。
作为对比,她的姐姐伊莲娜,自从通过朱迪斯的节目爱上了一个来自美国的印第安人之后,整个人都容光焕发起来,两个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就更显出了朱迪斯的孤独无依感。
而对于男妓马尔科,理解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就像每个人妓女都有一个自身的故事一样,当东莞扫黄风起,大家对于那些在东莞打拼的女人们充满了同情。
觉得她们靠出卖身体换点养家糊口的钱财,本不至于收到如此严厉的打击,尤其是每爆掉一个贪官,他们的私生活就会引发赞叹,贪官可以玩弄众多女性,为何普通人就不能花点钱来解决下自己的需要。
性交易其实是一个没有受害者的行为,但法律还是将没有受害者的行为入法,并实行严厉的打击,这已经构成了恶法了。
早该受到制约,但因为扫黄存在着极大的寻租空间,所以司法机会也总是乐此不疲。
且回到马尔科的身上,作为社会蓝领一族,他只是一个油漆工,妻子经营着一家小小的发廊。
依靠马尔科刷油漆的那点钱,压根不够支付起包括奶奶在内的一大家子的生活。
出于无奈,马尔科才不得不以兼职的形式,来做一个男妓。
但是,有一天,他的妻子发现了的营生,两人大吵一顿之后,马尔科终止了他的兼职。
但生活的压力随之而来,连妻子的发廊都经营不下去。
被逼无奈之下,妻子主动提出让马尔科再去接客。
震惊之余,马尔科再次打通了朱迪斯的电话。
而且,在朱迪斯与妻子之间,马尔科感情的天平来回游移,两个人之间的平衡终于被打断。
生活的天平,处于摇摆之中,而在生活的某些严实细密之处,本来是不可触碰的,一旦加上杂质,就会发生改变。
朱迪斯毫无疑问地爱上了马尔科,她说:“希望我们在另一种生活里遇见吧,希望2、30岁的时候遇见你,我一定跟你一起生活、生儿育女.....”朱迪斯的理性告诉她不可以接受马尔科的感情,因为那背后拥有一个完整的生活,她融不进去,也无法融进去。
最好的办法就是躲避掉,让曾经的生活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她依然可以一个人,依然可以在孤独时招上一位男妓来服侍一下自己。
再不济,就去美国的西部去找自己的姐姐,骑上马,体验一下牛仔的生活。
很纯粹,女嫖客也是女人,贵妇除了钱之外,也是一个女人,她们也需要过正常人的生活。
只要金钱来的不是那么肮脏,就足够,多一些理解与宽容,也挺好。
当然,人人都恪守做人的本分,连出轨,连嫖娼都不出现,那才是更好的生活。
只是,有些人做不到,但只要在底线之上,没有伤害其他人,就由他们去吧。
像朱迪斯这样充满理性的女人,毕竟还是少数。
1.没有更多的技巧,没有更多的花哨,只从人的属性出发,分析舞男的苦恼,以及他带给更多人的苦恼。
2.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又一次被验证,就是个真理。
3.因钱而产生的某种奇特关系,也是关系,它不应该被贬低,也不应该被高抬。
4.出卖肉体的人,未必值得尊敬,但也未必就值得唾弃。
5.对未来,不管多困难之情形下,都请抱有一种希望。
女主角不是女汉子,这意味着什么呢?
女汉子对自己中老年时期境况大致在年轻时就有个数,工作主星是竞争还是消遣,业余生活主星是旅游还是宅家,要保持几个朋友,寂寞了要怎么解决,什么事一定不能碰,什么人一定要防范隔离,怎么做一些靠时间稳赚的投资等。
女主角不是女汉子,所以工作时会有情绪闹腾,业余了会想着嫖鸭,嫖出了感情才会想着发展业余爱好,度假,有一个同样状况的姐姐,看见前夫会尴尬,姐姐嫁了会恐惧,活了五十多岁依然身不由己,是个纯娘们。
其实这并不是贬义。
纯娘们会有种“不管你多大岁数,也能一眼看穿到你还穿碎花连衣裙的小时候”的纯情,是一种天生的柔软体。
从女主角那不情不愿的表情可以想象女主角是怎么跟她前夫分手的,对每一个从身边过去的事物都耿耿于怀,放不下,还是小女孩心性。
但女主角也应该没有得到过什么扶植性陪伴,不然她会成长,会独当一面,会泰然自若,那份纯情自然也就隐藏了。
女汉子是人类女性为了保持纯情,而历经几千年的斗争才进化出来的生活方式,女主角没能得披上这层战衣,就意味着要艰难困苦地去应付非理性时刻。
比如对男主角的依赖。
男主角好在哪?
初看,油光水滑,差点转台,后面举止言谈,看得出是性格随和型,不卑不亢,瞬间有年龄加持作用,给以是他双倍年龄女主角同龄人的感觉,进而别扭娇羞。
真是一片纯情在玉壶。
性格随和也成了倾心的原因,那人类男性未来的进化趋势难免要女性化了,而女性化的原因就是为了泡妞,确定不是搞笑?
所以没有战衣的女主角就犯了浑,对靠近自己的领域划界不清晰,蛇虫鼠蚁换张人脸就混了进来。
男主角去当鸭,能有什么正当理由?
又不是麻雀变凤凰,人家茱莉亚罗伯茨这个站街女至少还是单身的李察基尔才肯拯救,男主角别说没有茱莉亚那一眼能看到底的率直,就说那打着各取所需旗帜却跟顾客闹情绪、感情来了就不收钱的不专业态度,就该深深地打个寒战——此人是事儿爹。
可惜了纯情娘子的一片爱,好不容易靠岁月积累起的道德感在男主角那情商负数的妻子面前演了一桩戏,实际想换取对方更真挚的爱,想不到竟弄假成真,把男主角活活地没有扒一层皮地送还回了原配,人财两空,灭灯,进房,脱掉盛装的礼服肩带,趴在床上发出小女孩的嚎哭,谁为她哀怜?
如果她还有业余时间培养闺蜜这一爱好的话。
那层战衣与其叫理智,不如说是自我保护、自我鉴别、自我投资,自我成长。
只是随便找部法国电影证实一下《Lessons from Madame Chic》里说到的种种,最后倒是看得津津有味,故事简单迷人,喜欢女主角的美丽、妆扮和态度,尤其喜欢最后骑马远行的一幕,自由独立,完整的自我,虽然寂寞。
女人的两种窘境,不是没能力而总要生活在男人羽翼之下,就是太拼命等意识到时觉得为时已晚。
两者都是无奈,唯有在年轻时多长个心眼,未来也许会平顺很多。
老实说,我没有弄明白这句台词?
为什么这样的年纪就没有未来呢?
自己琢磨,估计她是觉着这样的年龄,可以把握的太少,可以看明白想清楚地太少,没有通透过,自然是看不清未来的吧?
很适合女人看的片子,如果有机会,几个闺蜜坐在家里一起来看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因为它说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半老徐娘后女人的性需求和心理需求问题,男人的问题。
芬尼在美发店里面对一群女人时的谈话很有趣,一群女人扎堆一起谈论的一定是男人,只是中国的女人估计会小声一些,没有那么明目张胆。
一些男人在做了出轨的事情后总是会给老婆买些礼物作为补偿,很有意思的。
而朱迪斯姐妹俩个似乎是惺惺相惜的感觉,一个是曾经被伤害离异后的单身,一个是对爱情一直充满幻想的老姑娘。
姐妹俩个一边调侃自己的性事,一边又无比渴望一个托付终身的幸福。
让我忍不住幻想朱迪斯变成单身贵女人之前的生活?
一个很要强的女人,在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也许冷落了丈夫,一直也没有孩子,自己觉着这样的生活有滋有味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和丈夫已经貌合神离。。。
影片里出现过朱迪斯的丈夫和他后来的妻女。
整个片子里面的女人似乎都是守候者,只是等待过程中的姿态不同而已,比如芬尼的老妈,比如朱迪斯和她的姐姐。
女人终归还是希望够男人可以呵护的,可是一旦有了,结局 似乎就不像童话故事里面的那样美好了。
比如芬尼和她的一家对于马克的要求,马克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好男人了,他已经尽力了,可是依旧没有能够做好,依旧在自己感觉被背叛后,感觉自己筋疲力尽后离开。
那么朱迪斯的丈夫是如何离开的呢?
还有芬尼的父亲又是如何离开的呢?
影片里的男人似乎又是受害者,马克把男妓当成是工作,在他没有被他老婆发现以前,似乎他很坦然,把工作和自己的生活界定的很不错。
而被发现以后,开始是有一些内疚,然后其实是轻松了一些时候的,至少芬尼为此可以接受马克拿回来的钱不再像从前那么多的事实了,无奈好景不长,芬尼发现无以为继的时候,竟然要求自己的丈夫去做男妓,这个时候,马克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受害者,他感觉到了强烈的背叛。
如果说之前芬尼不知道的时候,他可以用自己对芬尼的爱的安慰自己,那么在芬尼知道后又让他重操旧业,他对芬尼的感情就出现的破裂的痕迹,感觉自己变成了工具,并最终促使他离开。
这个片子里最有魅力的应该是朱迪斯,收放自如的可以把控自己的生活,却是整个影片里最 悲凉的人,貌似光鲜却孤冷的心在片尾她关灯的时候尤有意味,黑暗包裹着她入眠。
片子里的亮色是朱迪斯姐姐的境地,童话一样的让大家想象出些许美好,聊以安慰。
芬妮幽怨地对茱蒂斯哭诉:我比你年轻二十岁,他和你在一起能有什么未来?
茱蒂斯只是清淡地回问:像你这种年纪,能有什么未来?
《Cliente》这部电影给了太多的无奈何感慨,实在无法一一列举,列出的这段对白,也只是众多感慨之一。
喜欢茱蒂斯,喜欢她的坦荡,洒脱,波澜不惊,而归根到底,那不过是因为她的成熟世故,不过是因为她的涉世已深。
而最后,马克到底是走了,成熟和大气没能换来心爱的一个平凡小男人,茱蒂斯关掉了房间里所有的灯,黑暗中抽泣,我突然为她高兴。
被一个摇摆不定的小男人掌控住,本来,就不该是她的宿命。
而她自己却说,如果可能,希望能够在二三十岁的时候遇到马克,那样就能和他在一起生活一辈子。
这是一个悲哀。
马克,他不论何谁在一起,都不会幸福。
而他,和芬妮,能够做到的,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忘记人生中还有幸福这种东西的存在,守着同样未来渺茫的彼此,等着活,或是等着死,祈祷着会有时来运转的明天。
这是一个无奈。
而我讨厌芬妮,我从来没有任何时候,像在这部电影中一样,会由衷地佩服小三儿,而鄙视原配,马克的悲哀,除了是他自己摇摆不定的悲哀,也脱离不开娶了这样一个拖油瓶女人的悲哀,他不仅要在这个滚滚世俗的泥沼中求生,他还要担负他妻子一整家老小的生存,却换不来任何回报,哪怕一丝一毫的安慰。
这是一个绝望。
芬妮的母亲,一个装得经历过人世沧桑的老寡妇,还有那个一副非主流打扮的芬妮的妹妹,整个是让人讨厌至极的一家人,真实得仿佛就像是自己家里某户不讨喜的亲戚,甚至像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这是一个悲哀加无奈加迷茫。
你和我,又有几个有资格体会茱蒂斯的大气和放得下,我们又何尝不是都像马克和芬妮一样,我们的家人,又有几个天天能悠闲地骑着马撒欢儿玩乐,还不是都悲哀着,惹人讨厌着,苦苦地求着活。
年轻的时候,没法奢望未来,到老了,要么变成老怨妇,要么只得去买未来,换得别人眼中的所谓欣赏。
电影太真实,真实亦残酷,如同是看着自己蹭上泥的鞋,走在光怪陆离的凡尘俗世上,还要口口声声要奢谈浪漫。
很喜欢对最后一句话的这个翻译,比“我依然单身”更有意境。
自由有很多种解释,阴天的一面是孤独,晴天的一面是洒脱。
能选择哪一种,不只是看自己的心情,还有更多现实的东西,比如阅历,比如资本。
马尔科最终回到了妻子身边,朱迪斯说:但愿我们在另一个世界相遇,那时我们都同样年轻,可以一同生儿育女。
对朱迪斯来说,这是一个结局。
对二十四孝女婿马尔科来说,或者只是下一个轮回的开始。
困窘的生活依旧摆在眼前,下一次遇到困难时,又会怎样呢?
有一就有二,某些底线一旦崩塌,还有什么可以补救呢。
PS:无论在什么世道,最好掌握一门能挣钱养家的手艺啊。
否则,漂亮一点还可以学马尔科,不帅可怎么办呢。
PS2:总觉得这片子有女权主义痕迹。
这是一部很深刻的片子,就是名字说出去比较难启齿,对我们这些道貌岸然的人来说。
电影在说诉说着赤裸裸的残酷的生活。
他一无所长。
没有家世,没有学历,没有能力,除了长相和一颗善良的心。
迫于生活压力他只能去当男妓。
一开始瞒着妻子、奶奶、岳母、妹妹,这靠他养着的一大家子人。
无奈东窗事发,妻子痛哭流涕,他悔恨难当,于是金盆洗手。
可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妻子竟建议他重操旧业。
那一刻,两颗心都是破碎的吧。
他难以置信妻子的转变,却无能为力。
彼此都明白这就是生活。
下来的发展很合乎情理。
妻子吃醋,在穷困和金钱间摇摆不定,反复无常,终有一日爆发。
很残酷的片子,因为说的是现实。
他跟我们大多数人都一样,很平凡,更平庸。
他的理想只是让全家人脱离穷困,不用担心明天靠什么吃饭。
可是他无能为力,仅剩皮肉。
生活好艰难,那为什么我们还活着呢?
为什么忍受着这种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相对而言我们都好的多吧。
至少还有一份足够养活自己的工作。
这就足够了吗?
我知道片子所要表达的,这算是部励志片吧,马克最终回到了妻子身边,那为何我仍会觉得生活如此灰暗呢?
嗯,对,生活是现实的,他们仍然要面对挥之不去的穷困?
说下女主吧。
女主很理性、洒脱、聪明、坚韧,拥有我所想要成为的独立女性的全部。
她为他着迷,想占有他,即使他是为了她的钱。
可是放他走,她说,你还爱她,这不值得难过,我们有美好的回忆。
她始终保有理性。
她在心里说,但愿来生再相遇,能在青春年少时。
我们会相爱,生儿育女。
可是,要是依旧穷困呢,如何相爱,如何生儿育女。
笑贫不笑娼
女主51岁的法国女人,和《她》里面的于佩尔很像,男主长得像汤姆哈迪。一个付钱一个办事,不料中途被老婆发现,他答应妻子不再做这种事。可是家里的经济情况依然糟糕,他的妻子要求他重拾这门“手艺”,不料这个男人和女嫖客之间竟然有感情了,妻子受不了跑去挽回,男主回家,只剩扑床上抽泣的女主。
rio无聊!
其实是部很忧伤的片子。
淡淡悲伤无奈,复杂的人性交织在波澜不惊的剧情中,欧洲的调调,touched。
最爱的是结尾.如果真让两人在一起,这电影就没那么好看了
畸形的家庭 有钱真好
男主角哪里可爱了
因为这部电影,我对女性买春有了全新的态度,不过买春就是买春,涉及感情和对方的私生活就不好了。
拍得不错,值得一看。贝伊很棒~~~
Quand tu avait le droit de choisir,tu n'aurait pas de choix.
法国片子很有深度啊.
其实是个忧伤的故事,希望他们在另一个生活里遇见,那时候她二十岁御姐控电影
有点味道的,可以看一看。
insipid
果然是日久生情啊...
这几年来比较喜欢的一部法国电影
生活片 打发时间
阳光色彩很好,巴黎真美
白皮衣男子的笑容和黑洋裝女士獨自哭泣的獨白這兩段格外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