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甘草披萨

Licorice Pizza,甘草比萨,湿底,甘草薄饼,Soggy Bottom,The Night of Counting the Years

主演:阿拉娜·哈伊姆,库珀·霍夫曼,斯凯勒·吉桑多,玛丽·伊丽莎白·埃利斯,约翰·迈克尔·辛吉斯,克斯汀·埃伯索尔,哈里特·桑塞姆·哈里斯,西恩·潘,汤姆·威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21

《甘草披萨》剧照

甘草披萨 剧照 NO.1甘草披萨 剧照 NO.2甘草披萨 剧照 NO.3甘草披萨 剧照 NO.4甘草披萨 剧照 NO.5甘草披萨 剧照 NO.6甘草披萨 剧照 NO.13甘草披萨 剧照 NO.14甘草披萨 剧照 NO.15甘草披萨 剧照 NO.16甘草披萨 剧照 NO.17甘草披萨 剧照 NO.18甘草披萨 剧照 NO.19甘草披萨 剧照 NO.20

《甘草披萨》长篇影评

 1 ) 我不理解为什么6.8(短评放不下了只好发个不正式且话语幼稚的长评)

【甘草披萨(Licorice Pizza)】(感谢“看电影看到死”写的长评对我的启发,说出了很多自己感受到却表达不清的东西)拖延如我终于看完了,多么热烈动人啊!

这怎么就成了令PTA老粉心碎之作了?

一个是童星出道但热度不在却自以为是世界中心的15岁小大人Gary,一个是生活寡淡却潜能十足但对当下与未来充满迷惘的25岁女青年Alana,配上以PTA童年记忆标签“甘草披萨”音像店为代表的上世纪70年代那迷幻又迷人的时间点,一部以炫技般的连续越轴长镜头为序幕的非典型性大年龄跨度姐弟恋青春片就此展开。

男女主显然是全片的绝对核心,而二人的人物弧光都如此清澈明了且极具说服力。

很喜欢的一点是影片以Alana说出“我爱你”而没有继续给到Gary的回应为结尾,即便那是在那二人经历了分分合合经历了数次人物弧光的飞跃经历了第n次日剧跑(论PTA突然爱上日剧跑这件事hh)又重新相拥而聚的时候,即便贯穿了全片的奇绝又鬼魅的视听光影再次暧昧地洒向他们的时候,一切依然是那么不确定,就如同他们当下与未来的人生一样是那么的不确定。

但,不确定,才是青春本就应该有的样子吧。

整个观影的过程就好像是不断惊叹PTA天才又熟练的镜头调度与视听呈现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我也没有觉得突兀觉得他真的在炫技,这大概就是把一切技巧完美地融汇在了故事推进的结果。

所以,所以,我真的真的不能理解为什么甘草披萨能只有6.8分。

大概看了一下评论区觉得不好的理由有两类:一类是觉得PTA拍了部回忆式的“小妞片”格局变小了很失望;另一类是觉得影片里开了亚裔的玩笑。

对于第一类,我想说怎么连格局大小都能成为评判影片的标准了,而且为什么自传式的怀旧故事就是格局小了?

我们的生活难道不就是由这些小故事所围绕的吗?

还是说人们已经把理性克制供奉为神灵,以至于连本性使然热烈而纯粹的情感了都已经接受不了了?

对于第二类,不要试图和没脑子的人争辩【抱拳】

 2 ) 停顿与回忆:无人问津的鲜活生命

记得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ta)在某个采访中说自己在准备《甘草披萨》的同期酝酿着一个“更加黑暗、复杂”的项目,很遗憾因为各种原因,观众先看到的是这部更加轻快明艳(或许在一些并不在乎电影客观质量的观众眼中,它有着不合时宜的时代烙印与单一视角)的浪漫喜剧,我们不再确定是否还有机会看到那部陷入搁置的,更具备pta风格的野心之作。

以视觉风格与人物弧光落点来看,《甘草比萨》在剧作的严肃程度上看,似乎无法与pta在《血色将至》之后的几部作品进行比较。

但实际上,pta笔下的人物,尽管经常被作为嵌入时代困局的楔子,但人物的内在情感逻辑依旧是世俗甚至是肤浅的。

毕竟哪怕是有品钦的详实原著作为基底,能让《性本恶》中的狡猾私家侦探多克卷入波云诡谲的70年代的方式,不过是(想象中)前女友的脆弱而已,在对于人生的预期规划上,他远不及《甘草披萨》中的男女主人公来的成熟清晰。

因此,《甘草披萨》仍是一部典型的pta作品,甚至比《魅影缝匠》和《大师》更加典型。

在本片中,他回到了更加熟悉的题材与更加容易的操作方式,类比背景更加接近的《不羁夜》或题材更加类似的《私恋失调》,pta的处理方式更加自如与圆润,当然正如《魅影缝匠》会让痴迷于pta式群戏的观众会不满于该片冷凛克制,《甘草披萨》或许也会让对叙事野心与作者突破有预期的观众产生“大材小用”的感慨,但无论如何,在2021年的美国电影中,《甘草披萨》在调和作者印迹与类型规则方面,仍旧处于顶尖水平。

况且,选取更加通俗的结局,不代表积累过程缺乏深度。

在阿拉娜与加里的分分合合中,70年代的时代步伐既是背景板也是催化剂,但是在《甘草披萨》中,主人公既无法亲身见证每一次变动(《不羁夜》),也没法为这个变动的世界贡献哪怕一点微薄的力量(《性本恶》),他们似乎只能像《大师》中的奎尔那样跟随时代脉搏随波逐流,却从来也没有体验过前者那种极端的生命精力。

于是,在吵吵闹闹中终于正视生活女孩儿试图做些什么,可当她看到政客的双重身份令自己叫苦不迭,而他争取的民众正为了弹珠游戏的合法化欢呼雀跃之时,自以为摆脱了稚气的女孩儿在见识了现实之后发现自己和并没办法真正“摆脱”一切,于此尽管看起来节奏更加浪漫,结局更加明艳,但实际上,《甘草披萨》中的人们并没有脱离《不羁夜》与《性本恶》中被冥冥力量把控制的世界,只不过这一次pta选择的作为载体的人物相对而言更加主流而已。

这种“主流的正常”或许是《甘草披萨》之所以被一些观众诟病的原因。

毕竟在《不羁夜》和《性本恶》中所描述的地下规则与边缘产业中,专制的男权视角与剥削等级本就是构造这个世界的基础,两性、种族之间的不平等并不会引起观众的引起。

可当习惯了好莱坞式类型规则的观众在一部追求爱情圆满的喜剧中看到被时代局限所控制的“正常人”(尽管依旧与大多数美国电影中的中产阶级生活相去甚远)的时候,天然的困惑很容易转化成某种与电影无关批评或自我标榜,尽管在被许多人视为pta最佳作品的《血色将至》中,主人公的行为要不堪得多。

因此,如果说《甘草披萨》比pta之前的作品缺少了什么,那也许是一种更具雄性视角的力量感与偏执,毕竟即使是在其最小众的作品《私恋失调》中,“爱情”依旧被赋予主人公对抗自我阴暗面的绝对力量,与那种徒手在物理上结束生活纠缠的魄力,那种在生死边缘完成绝地反击的特殊技能相比,《甘草披萨》中的人物既没有传统浪漫喜剧中讨喜正确的外貌与人设,也没有边缘人物身上危险疯狂的人物魅力。

他们就像是经历特定时代的普通人那样,在浑浑噩噩与模糊目标中长期徘徊,缓慢前行。

但如前文所说,这是故事的视角问题,不应成为批评一部电影的理由,导演不过是描绘了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的反应,连同他们身上的局限一样,是构成一个时代的基础。

在这样一个基础语境中,pta所谓的“《甘草披萨》是一个对我来说更加容易的项目”的说辞,现在看起来半真半假。

理论上,以他的能力,操作这样一个题材确实是手到拈来,但相应的,在放弃了更凌厉的风格,更肃穆的语境,更黑暗的题材之后,可供pta发挥的空间似乎也被限制住了。

在这个追求极致的年代里,平庸的,有缺点的,生活某个已经远去的特定时代的普通人也许是最能使观众感到厌烦的存在了。

但是,pta依旧在努力构造这样一个记忆中的世界。

或许乍一看起来有些取巧,有些自说自话,但点点细节堆积到最后,承载于主人公弧光时刻中的情绪,已经远远超过了纸面意思。

毕竟作为观众的我们,已经在一个思考枯竭,观点横行的年代与共情和理解渐行渐远,我很庆幸还有这样的作品,提醒着我们那些被终将被历史定论抹杀,却曾经鲜活的存在。

 3 ) 70年代的爱情

很轻松的片子 相遇之后第一次追赶是在Gary被抓的时候 女主毫不犹豫地追上去 第二次追赶是女主被甩下摩托车 所有人都在庆贺跨越的时候 只有他迎着摩托的反方向朝她奔去 前两次都是单向的奔赴 第三次是和市长的男友相拥 男友说he’s shit 的时候 双方终于奔向了对方 中间有两段是两个人都放弃了对方 Gary在女主从背后拥抱他 终于接受他的时候 躲开了 转身去找了自己同龄的女孩子 女主放弃了 同样也投身属于自己年龄的大人世界 和导演勾搭 但是却只是被当作消遣 两个人手拉手回店里 躺在水床上的时候 水床上两只手的距离 Gary悬停的手 再一次对这段关系进行了暂停 然后他们又一起卖水床 在Gary一顿操作 女主完美的车技下他们才逃过一劫 在夜幕中看着Gary幼稚地表现 女主再一次失望 决定回到大人世界,本以为市长会对自己有意思,没想到自己只是被叫来作挡箭牌的再一次被这复杂的成人游戏愚弄男主一次次想证明自己成熟和那些大人一样,有自己的公司,能挣到钱,能去高级餐厅可是却每次都让女主失望女主就这么来回地挣扎一次次两人来回拉扯 试探着彼此的心意最后一次次被成人世界里的游戏爱情碾压后,女主也决定找那个诚恳的小狗于是两人在街头奔向彼此 撞向对方

 4 ) 无

谁对PTA是纯爱战士这件事还有任何怀疑吗。

为什么纯爱电影盘点常常不带PTA啊。

看的时候以为到处是隐喻,水床啦,男主的年龄啦,独孤里桥之战役的台词等等,然后PTA原来真的就是要拍一部融合私人成长经历的爱情电影啊。

女主在识破了男人都是大猪蹄子的真相后,还是勇敢地遵从了自己的意志,选择了奔向爱。

男生虽然年纪太小,依然还让人很担心,可毕竟最后双向奔赴了--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

在充满烂交,谎言,虚伪,战争,伤心人的世界,无论是七十年代的美帝还是二十一世纪,依然有一桩纯净的,真实的,可以去相信的事,虽然不能治疗任何的社会病,起码个人得以不空虚地生活下去了。

有人讲这是糖水画电影视野狭窄,PTA并没有回避什么啊,如果指责的是不展示某些社会问题,那感觉像在指责希区柯克的某部电影里怎么没有黑人。

最后,听Sean Penn说台词实在是人生一大享受,就是戏份太少了,难怪要生气,哈哈

 5 ) 关于《甘草披萨》的二三事

本文搬运自IMDB的《甘草披萨》Travia页面1. 片中那位试图向Gary推销水床的老板,是小李子的父亲——乔治·迪卡普里奥所饰演的。

他是70年代南加州地下艺术界的知名人士。

2. 片中扮演女主家人的演员们,就是现实中女主Alana Haim的家人。

在现实中,他们有一支入围过格莱美,以她们的姓氏Haim命名的摇滚乐队。

PTA在之前曾经为这支乐队拍过几支MV。

而PTA初中的美术老师,则是这一家人的妈妈——Donna Haim。

3. 片中那位暴躁制片人Jon Peters 现在还在世。

当PTA拿给他看剧本时,他回复PTA:“我不会朝Gary大喊,但我会和Alana搭讪”。

所以PTA在电影中加入了相关的情节。

4. Jon Peters是1976版《一个明星的诞生》的制片人,也是他的扮演着布拉德利·库珀那一版的联合制片人。

5. 片中女主Alana参与试镜的那部电影,是东木老爷子1973年的电影《春花秋月未了情》。

这部片子的主演William Holden,就是电影里表演摩托特技的Jack Holden的原型。

6. 甘草披萨,是俚语中黑胶唱片的别称。

因为甘草同样是黑色的,而披萨则和唱片碟一样是扁平的圆形。

7. 男主Gary Valentine的原型,是好莱坞著名制片人 Gary Goetzman(《极地特快》,《 我盛大的希腊婚礼》)。

片中许多情节都是Gary Goetzman亲口跟PTA讲述的。

8. 真实历史中Joel Wachs竞选电视广告的导演是乔纳森·戴米,PTA的偶像,导师和好友。

PTA的上一部电影《魅影缝匠》就是献给他的。

 6 ) Teenage Dream

早些年清理家里的黑胶唱片,打包的时候和朋友开玩笑说“这个盒子看起来很像披萨盒”、“说起来小时候看《天使爱美丽》真的以为黑胶唱片像是可丽饼那样做出来的呢”。

尽管近几年黑胶滥发,但那些塑料片总给我一种“往日情怀”感。

影片最开始的工作标题《Soggy Bottom》现在想想应该指的是水床,而《Licorice Pizza》的名字来源于70年代南加州风靡一时的连锁唱片店Licorice Pizza,一张十二寸的黑胶唱片确实像一整块甘草糖做成的超大号披萨。

对于黑胶唱片的热爱让我误以为《Licorice Pizza》是一部怀旧的歌舞片。

(事实证明并不是歌舞片,但确实怀旧。

)回到影片本身,影片设定在70年代的洛杉矶圣费尔南多谷,15岁的青年Gary对25岁的摄影师助理Alana一见钟情,在其劝说下Alana与Gary一同创业,尽管争吵、隔阂,两人的人生轨迹也大相径庭,但在最后Alana终于接受了Gary的表白,以大圆满为结局。

以70年代为时代背景对故事和角色进行塑造便注定影片所展现的与当下的思想有所偏差。

但依旧不妨碍以当下的眼光对彼时的社会主流观点进行批判。

影片中所展现的70年代加州十分“精彩”,无论是Gary的母亲在介绍客户的日料餐厅时大力称赞穿着五颜六色和服的女服务员十分“可爱”也一定会让顾客满意(英文字幕:…and those ‘little doll’ waitresses are dressed fittingly in colorful kimonos. Give it a try, we think you’ll be delighted.”),白男莫名其妙的声音还是Gary对于亚裔的脸盲(对于亚裔的性化和偏见以及歧视);摄影师大庭广众下狠狠拍了女主的屁股、自负的老男人追忆青春却对被甩下车的女主不闻不问,办公室外奇怪的男人对于男人和女人的不同态度(性别歧视);政客的虚伪、警察不问缘由的拘捕和攻击。

种种基于时代的偏见、歧视、压迫被还原在正片126分钟的各个角落。

Alana作为一个很有能力的女性在那样一个年代不断的打破自己的舒适区,所面对的压力是巨大的,但她还是一次又一次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好。

而Gary则未免有点“金手指”,轻轻松松心想事成。

我无法理解这样一个头脑简单的青年为何能在那样一个年代混得风生水起。

咖啡厅里,电视机的新闻播报着燃料将供不应求,Alana迅速抓取信息而Gary依旧意淫着报纸上的色情版面。

面对Alana的质问,Gary的回答显得十分幼稚。

不仅是对于生意的生产原料不上心,去送货前也能忘记检查送货车的汽油是否充足而导致送货迟到,面对有权势的人畏畏缩缩,转脸又在Alana的面前逞英雄。

砸买家的车泄愤,如果Alana不在,那么他该如何面对呢?

弃车逃跑?

还是认怂呢?

Alana靠自己的能力将车开往可以加油的地点,而加油时Gary一行人依旧做出幼稚低俗的行为,Alana无力地坐在路边,看着这一出闯入自己生活的闹剧。

Alana决定做政客的志愿者,她认为这能改变当下社会现状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

Gary却只在乎政策的改变能否让他牟利。

他讥讽Alana是老女人,嘲笑Alana,把Alana当做空气人,而面对Gary的举动,Alana只是更用心投入在自己的工作里。

这也让我无法理解,在这样的剧情之后为什么还会有大圆满的结局,上次看到那么如鲠在喉的结局还是成濑巳喜男的《饭》:规劝女性回归家庭;不要想着作为主体而应当是没有独立性的客体;选择更平庸的男人而非更好的;男人做了什么都应该被原谅,女人不应该追究那么多;女人的幸福就是和男人在一起。

然而那样一个结局据说也非成濑巳喜男和林芙美子的本意,何况那已经是1951年的价值观,实在无法理解2021年还会有这样的观点被搬上大屏幕啊。

所以我很认同影评里所说的,这样一个结局是极具男性视角的“幸福结局”。

但抛开这个结局不看,我仍旧佩服Alana的勇气。

父权制无处不在,女性的空间一步步被挤压,家庭里有着绝对话语权的父亲,名利场上男性的虚伪,政治博弈里政客的完美人设,这些是金灿灿的主角,而女性始终被作为客体存在。

没人关心女儿是否有自己的思想,没人在乎被甩到车后的女人,没人去在意工作时间外被当作保姆呼来唤去的女人是否愿意这样做。

“They’re all shits, aren’t they?”之所以叫“甘草披萨”或许甘草本就是少部分人的爱好,更别说一整块披萨大小的甘草糖吞下肚,总会有人因此反胃吧。

这部影片的快乐或许只能是少部分人能代入的快乐,但注定不是我这类人可以代入的。

(另:HAIM的歌很好听,Alana Haim真的是宝藏啊)2022年2月23日补充:1971年《平等权利修正案》(Equal Rights Amendment)被再度提出,并于1972年经国会通过。

而保守派反女权主义者Phyllis Schlafly领导了反对ERA的运动,在她的干预和领导下ERA至今并未能生效。

(电视剧《美国夫人》便以这样一个故事背景展开。

)可以说70年代,不管是反女权主义还是女权主义,都为了各自的利益站出来。

女性也在那时候明白想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就必须要投身到行动中。

这也是我认为Alana选择了参与政治的原因:要想改变自己的现状,就需要有话语权,就需要投身到改变世界现状的活动中。

也不认为客观描述了一个社会体系是父权制就是强行“蹭女性主义热点”。

只能说各自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吧。

(补充完毕)

 7 ) 甘草披萨惊艳的视听,开场拉片分析

近期看到的惊艳的片子。

视听新鲜,故事讲的飘逸,很享受。

分享一下开场戏的拉片。

片头字幕时,进入学校氛围声,广播说照相日的安排。

进情境的常规手法,第一遍看没注意,字幕太快。

开场第一镜就不一般啊,镜子里几个小孩梳头说自己像个大人巨人,以为说话的中间这个是男主,真正男主入画没说话,但焦点在他,这就把男主和这群只会吹逼的小孩区分开了,他是不一样的,后面确实他是真敢想敢干的。

就这么一个镜头还有节奏,马上厕所水管爆炸了,大家嘻嘻哈哈跑了,高中生那种嫩嫩的装逼劲的感觉都出来了,这一跑,顺利引到室外去。

这个镜头也不简单,一个女人背影走向一堆小小的人,音乐(July Tree),阳光,和腿的姿势,立刻进入一种荡漾的情绪。

不是过肩拍而是全身的背,客观的视角,但运动方向又和女的一致,我们跟着女人走过去,女人是谁,什么状态不知道,好奇。

接着走进了阳光里,景别也离她更近了。

长焦把男主从人堆里找出来了,确立了厕所照镜子的人里他才是男主。

(常规的电影美术会特意把男主的衣服颜色从人群中分离出来,但这里不是,也许那个年代就是这样都花里胡哨的,所以用典型的焦点来凸显)

还不够,还有动作,而且歌曲第一句歌词出现,歌曲持续到这场戏结束《July Tree》是Nina Simone演唱的歌曲,收录于专辑《I Put A Spell On You》。

好男主看的是什么,女人走过,背景花洒全开,声音凸显喷水,阳光和水一样洒进来,歌词唱完第一句,“真爱在秋天的土地上播种” 而且镜头是客观的大畸变的,摄影有很多方法规避畸变,这个畸变镜头一定是刻意选择的,帮助感受上特殊化,一个15岁的小孩爱上25岁的大姐,特殊的情感做进镜头里了。

导演偏不给pov,但很明显所有这些感受就是男主所看到的。

感受稍纵即逝,一群小孩走过,观感立马回到了客观,女人喊镜子梳子没人要,没人care她。

女人是在这工作几乎看到自己终点,对生活现状毫无盼头(后面赴约说了我可能30多还在这拍照片)这群小孩却是走向各种可能的方向。

对冲的方向,他们不是一类人。

第一次看清她,表演的状态验证了,她是无聊的。

节奏立刻变化,被小孩冲撞。

女人骂滚开傻逼。

她对小孩的态度—傻逼

刚骂完傻逼,节奏马上又来了,声音先入“我需要”

原来是男主,相机立马跟随男主,完全调转方向,往右边运动了。

(这个调度很惊艳)

摇过来,女主被迫跟着这个方向,和小孩一起走,男主出现在镜子里,两个人的正反关系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一个一脸不耐烦一个春心荡漾,很有意思的画面

接着女主调度过来,两人同框,朝一个方向走,实际上是女主被带到了这个方向。

男主果然和照镜子那些吹逼小子不一样,上来直接约。

一路撩,到男主说出自己演过什么电影时。

摄影机又调转了方向

摄影机开始往画左运动。

后面我们知道女主其实一直想做演员,听到男主是演员,其实他有兴趣了,虽然嘴上没说,但摄影机帮助说明了她的态度。

继续往左走,中间有个调度换成了看女主脸。

近景撩骚了一路,来到全景,从光里进到阴影,既是现实逻辑,又是心理逻辑,这段排队块到头了,撩骚要到头了。

但画面的状态是这两人无视周围所有人热聊着,感觉又还有希望。

在黑暗里继续拉扯

调度摇出目的地,排队的尽头,这事撩的行不行似乎就看这最后几步路了。

女主和别的工作人员的身份对上了,两个人都还依依不舍

一路跟摇过来,带出大环境,之前那个畸变镜头一样的感觉,有点超现实,大家在拍照你们两在谈命中注定,在大厅拍照不顾别人怎么看,愣是在这撩命运安排共享时光,这种屁孩之勇,在撩动无聊的成人世界。

男主我们很明白了,就是一心想泡,女主是怎么想的,我们很关注,最后的调度又跟着女主回来。

无奈的笑,好像自嘲自己像个傻逼一样,(后面她经常会有这种感觉,还问她姐对自己老是和小孩一起会不会觉得怪)镜头跟回来,回到无聊的工作。

这首歌到此结束,打屁股这也许刻意了,也许那个披头士的骚动年代很常见吧。

对比一下开头和结尾,一个背对的全景,一个有态度的近景。

明白了身份年龄差异就更强烈了,我上着班混着日子,被高中生撩了一路,那种单纯的直接的情感,和歌一样,真爱是什么,真爱在土地播种,发芽。

全片有非常多惊艳的视听设计,pta游刃有余的掌控着他的故事,并且给出了有趣的拍法和故事的讲法,能看到这样的电影可谓是享受啊!

 8 ) 甘草披萨|油是加不起了,骑车吧

故事的主线,大概就是一位小屁孩遇到了一见钟情,然而俩人之间的恋情,由于年龄问题,总是磕磕绊绊,最终修成正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女主一开始对于小屁孩的追求,内心是拒绝的。

然而,生活艰难,女主被困在自己的生活里,而小屁孩其实资源还挺丰富,半推半就之下,俩人总是不可避免的有了交集。

小屁孩虽然事业有成,但男女方面的事儿,其实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要不然,这一脸的青春疙瘩豆早就有了宣泄的场所。

所以,当女主面对来自职场的“毒舌”时,并没有表示出太多的惊讶。

毕竟,在这个时候,女主还没能滋生出什么爱恋的意思。

不过,小屁孩搞事业还蛮有一套的嘛,对自己很有帮助。

于是俩人之间的合作,还是相当顺利的。

小屁孩抓住时代脉搏的敏感,还是相当厉害的。

当时的老美,商机无限,只要能抓住,发家致富不是问题。

为此,女主也是敞开来可劲造。

小屁孩本身资源很多,既然女主愿意涉足演艺圈,小屁孩也是不遗余力的帮忙寻找各种机会。

不过,这个圈子,还是需要牺牲的。

这点牺牲,女主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小屁孩可是抓了狂。

俩人的感情线,可不是一般的脆。

俩人在最后合作之后,选择了分道扬镳。

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

女主选择了踏踏实实做事,小屁孩选择了踏踏实实赚钱。

俩人的感情生活,好像都貌似找到了另一半。

西恩潘客串了一下。

身为男神出现,女主不由心神摇晃。

然而,幻想照进现实,往往没那么美好,珍惜的,无非是彼此而已。

女主晃晃悠悠遇到过好多人,到最后还是没放下当年的小屁孩。

故事穿插了好多“当年的现实”,老美看起来估计很带感。

而没有时代认同的我们,大概无法体会其中大多数乐趣。

然而,俩人之间的感情长跑,还是很令人敬佩的,兜兜转转,真爱其实就在身边。

很多人,都选择了视而不见。

最后的最后,out of gas,rent a bike。

 9 ) 这部《甘草披萨》,我愿意称之为年下恋教科书

尽管放在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作品序列里不是那么耀眼——因为这次没有刻意炫技——但也起码是8分片。

《甘草披萨》是导演关于70年代好莱坞的私人记忆。

如果能解码他埋在故事里的那些地标、轶闻和都市传奇,自然能多些共情。

但即便这些都不看,也能很快地被这对颜值不高、相差十岁的青少年恋人卷走,跟着他们跑在加州圣费尔南多山谷的街头。

因为,剧本的情感叙事实在非常强大。

不到16岁的男主角,刚从高中踏入社会,童星光环加身,有着与年龄相称的热情、想象力和如今看来不可思议的社交能力。

25岁的女主角叛逆、倔强,已经被社会毒打过一轮,却习惯性地把无措表演成了世故。

两个人的相遇不是电光火石一霎那,而是带点乡土和油腻。

几次推拉,有的因为合理的见异思迁,有的因为上头的瞬间吸引,还有的是因为成人世界的规则。

总之,青春期男孩爱上25+女性该发生的那些,拍得丝丝入扣又动人心魄。

虽然最后两人牵手的喜剧结局,很多影迷不满意。

但私以为这个收尾既浪漫也足够合理。

Happy ending不代表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了下去,而是在这段旅程中两人来到了同一个十字路口。

不夸张地说,这两个加一起刚到40岁的年轻人,他们之间经历的亲密关系起落和情感的本质成长,比10部“奶狗爱上姐姐”的甜宠剧加一起都要多。

这部《甘草披萨》,我愿意称之为年下恋教科书。

 10 ) 爱情双向奔赴的选择

对爱情最好的描述大概就是:如果是去见你,那我一定是跑着去的。

恋爱中,单向奔赴必定是辛苦的。

一个人要用尽自己的全力去感动一个不在意甚至装作看不见你努力的人,多么可笑又可悲。

但如果是双向奔赴,无论中间经历多少坎坷,至少两个人的心在一起,最后兜兜转转还是会回到原点,命定的缘分。

影片中的男主Gary和女主Alana就是让人羡慕的双向奔赴。

两个人很多次的相见都是跑着向对方奔赴,例如警局外的携手奔跑和最后的两个人相互寻找的奔赴等。

他们在复古的、灯火通明的加州夏夜里不断的奔跑,一次又一次的向对方靠近。

一次又一次的确定彼此的心意,最后,向所有人宣布双方的归属权。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影片好像一幅复古的美式风景画。

导演也曾表示主角的原型取自于现实。

其实结合导演自身的经历,不难看出这是导演在那个时期特有的记忆,展现了七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将自己脑海中七十年代的记忆影像画的展现,并借此表达对那个时代的人以及事的怀恋之情。

他既像一个引导者,引导我们去见证七十年代的种种。

又像一个骄傲的小孩子,洋洋得意的向外界介绍自己所珍视的一切。

浪漫高贵至上,爱情至死不渝。

《甘草披萨》短评

……

9分钟前
  • 令希丰
  • 还行

根本不是所谓的爱情戏,而是一男一女两位导游带你漫游浑浊、喧闹、煞有介事的70年代马戏团。小霍夫曼很像他爹,细看上去还是差了些底气。

11分钟前
  • viennavirus
  • 推荐

居然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影片

14分钟前
  • 轩煜
  • 较差

PTA在不羁夜后又玩了回情怀,感觉是攒了一波历史片段,用爱情故事串了一下。但设定又没那么简单,两人在新事物和权威经典间反复;Alana无法融入男性权威,同时又觉得Gary几人终归是玩乐,一边找不到自我,一边又想自我证明;二人即互相吸引,又互相竞争(比拼迎合、又比拼反叛),Alana那句 我比你酷 幼稚到让人笑出声。成长路上在新旧圈层不停地mark自己,找定位,是本片的基础核心,深层核心大概是时代映射吧;年轻人用自己的方法迎合、对抗这个世界,他们抓不住好莱坞的摩托车但是可以山路倒卡车,Alana经常不知如何应付自己的反抗心态,或许,一路狂奔,就是答案;充斥着奔跑的本片与GE结局,我觉得挺好

19分钟前
  • 半弦月
  • 还行

又臭又长,莫名其妙的故事。

21分钟前
  • babudo
  • 较差

7.5 运动镜头,有不少灵动的片段。都很能跑。 卡车倒退sequence有意思。分两次看完的。

22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推荐

hello????

25分钟前
  • 拉赫玛尼诺妇
  • 较差

啥玩意儿……我甚至没能坚持看完。泰国烂片feel喷薄而出。PTA我真的就是完全不行。

30分钟前
  • Kikiko
  • 较差

如果青春片可以是素面朝天的,如果青春可以不矫饰… @望京电影资料馆

35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日剧跑在美影里的正确运用

38分钟前
  • 凉风扫尘
  • 推荐

开场妮娜西蒙的歌声就迷人极了一下被卷入70年代的怀旧氛围;非但不是“非常态”的PTA,反而是最常态的PTA,甘草披萨的“出典”一如既往出卖了导演那颗与性本恶(记得看此片时与本片一样豆瓣也是6.8分)别无二致的满满“加州之心”,也一如既往的是“怪咖”款的有趣爱情故事,看似俗套的青春爱情框架,内里则偏移正常观影思维定式,例如你要如何判断一段倒霉的没油的危险夜车后突然接下去成了议员的志愿者,通篇都是诸如此类打断“惯性”的发展轨迹,很有意思,以至于最大乐趣不是他俩是否在一起,而是他俩后面又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至于选角问题只觉再正常不过,这是普通人的青春故事,多数人都不是美女帅哥明星,没有人能回避有过幼稚、好高骛远、老想着发财、“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折腾期,也没有人不曾为爱而百转千回 #2022/105

41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草!!!!!!!!!!!!!!!!!!!!!!!!PTANB!!!!!!!!!!!!!!!!!!!!!!!!太真了太接地气了真他妈甜,活该我今天看这片,活该我,我活该!!!

43分钟前
  • SleepWalker
  • 力荐

“川香雞翅”?

45分钟前
  • 無邊無際
  • 还行

就是说pta拿出这么个糖水小片儿来真的有些糊弄了,敢说糊弄真的是剧本就不太行,腻歪加墨迹。男女演员也选的真不太行,就完全除了美学风格,都很不pat。

50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较差

多好啊,因为两个人不能在一起,才形成了不断试错不断冒险的奇怪磁场,经历对彼此的伤害嫉妒和守护,完成了既是各自又是共同的成长。PTA有坚定的自我和深情,表面的疯狂迷幻之下是坚固的心理现实主义,这是他一如既往的写给过去的情书

52分钟前
  • drunkdoggy
  • 力荐

快看睡了,复古怀旧一个点都没get到,非常无聊的美国奔跑爱情梦。有多期待就有多失望,没打一星是因为勉为其难没睡着。

53分钟前
  • 抛掉奶盖上街去
  • 较差

要在身体状态特别不对劲的时候看就会觉得特别好看,这种特殊的观影感受也许只能由PTA给我带来。

58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还行

pta的爱情神话,是描摹时代的爱情神话,最后归结到爱情片开端就应该出现的confess,仿佛七十年代的种种(石油危机、好莱坞往事、各种政治事件)只是他们俩爱情的点缀似的。

59分钟前
  • 深邃
  • 推荐

racist gag已经足够令人瞠目结舌。女主从不用镜子,男主却一直揽镜自照,特别是倒车scene,强调了一种目光的转移,这是对male gaze的技巧性反转(换句话说,没啥精神性反转:比如与12号球衣男的对峙毫无理由的掩旗息鼓。)

1小时前
  • 山大
  • 较差

PTA的这部新作虽有了他早期时的一些激情,但在品质上还是和他的一些名作相比差了一截,不过这仍值得一看

1小时前
  • Aislinn
  • 还行